《森林资源管理第4章 森林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管理第4章 森林调查.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森林资源管理第4章 森林调查.精品文档.第4章森林调查第1节 概述森林调查(forest inventory)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森林资源又是林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了解和掌握森林资源信息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生长规律、环境条件等,是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前提条件,森林调查的目的就在于此。森林调查的信息,主要有
2、以下几方面的用途: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和环境发展计划或规划、方针、政策等提供依据;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制定长期、中期、短期或年度计划提供依据;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森林调查的种类多种多样,各类调查的方法、目的、内容等也有所不同。在我国,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将森林调查分为3大类。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原称为“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也简称“一类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依据。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
3、调查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简称为“二类调查”。此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划提供依据,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等。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的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第2节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也简称为一类调查。所谓连续清查是指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调查的方法是以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的抽样调查,调查
4、的对象是设立在调查区域内的固定样地,有时也增设一些临时样地。森林资源落实的基础单位(在我国)是县和林业局。一类调查起源于顾尔诺(A. Gurnaud, 1878)的检查法(Control method)。芬兰、瑞典和美国等国于20世纪2030年代,奥地利等国于5060年代,都相继开始了全国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时间间隔期不等,多在510年。但是也有一些国家不用全国连续清查的方法,如前苏联就是用基层森林资源单位的小班调查资料定期进行全国森林资源的汇总、统计,开始时每10年1次,50年代后每5年1次。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19531961年)曾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的森林资源调查,但是调查的单位是县和林
5、场,调查方法是以目测为主的小班调查1。真正的以省为单位的连续清查体系是从1975年开始建立的。到1983建立了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以后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连续清查,到1998年已完了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 目的和任务一类调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消长动态,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等的重要依据。其任务是及时、准备地查清全国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我国定期发布的全国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覆盖率等就是依据一类调查的成果进行的。一类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设置样地及进行调查;建立和更新资源数据库;对
6、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提供各省及全国的资源清查成果,当年调查,当代完成。二、调查范围及样地的布设(一)调查范围一类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在国家林业局的安排布置下统一完成。在调查时,一般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抽样调查的总体,如果有的省内森林分布、地形等条件差异比较大,可在省内设立副总体,例如河北省就分为山区、平原2个副总体;内蒙古自治区在1998年第3次复查时分为5个副总体。无论是总体或副总体一旦划定,就保持其相对稳定,目的是为了使调查方法和调查成果有连续性、可比性。森林资源落实的单位(最小)是县或林业局。(二)样地的布设我国一类调查的样地共有20多万个。固定样地的设置是按系统抽样进行,
7、布设在1:5万地形图的公里网交叉点上。样地间距根据需要而定,如22(km)、34、88等。样地的形状和面积大小应有利于布设、复位、测定、管理、提高工效和保证精度。样地形状一般采用矩形,也可根据情况需要采用圆形或其它形式。样地的面积不能太小,应在0.06hm2以上。面积小,变动系数则大,要保证一定的精度,就要增加样地数量,影响工效。固定样地的编号以总体为单位,在图像材料上由西向东,自上而下编写,长期不变。固定样地应该设立永久性标志(如金属、水泥、木制的桩标),样地内所有检尺的树木均为固定样木,有条件或必要时应编号、绘图。三、 调查的精度在可靠性95%的情况时,总体中森林资源的抽样精度见以下内容。
8、1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12%的总体,精度95%;覆盖率12%的总体精度90%。2人工林保存面积:人工林保存面积占林业用地4%以上时,精度为90%,其它为85%以上。3活立木蓄积:在5亿m3以上时精度95%,京、津、沪为85%以上,其它省90%以上。4总生长量:立木蓄积5亿m3时,生长量的精度90%,其它省为85%以上。5总消耗量:立木蓄积5亿m3以上的省的消耗量精度80%,其它省不作规定。6固定样地的复位率95%,固定样木的复位率90%。7在进行样地调查时,有关的精度要求如下。(1)定位:标桩位置在地形图上误差1mm,引点至样地距离的测量误差1/100。(2)新设样地闭合差1/200;复位样
9、地闭合差1/100。(3)胸径测量:胸径20cm的树木,测径误差1.5/100;胸径20cm时,误差0.3cm。(4)树高:树高10m时,误差3/100,树高10m时,误差5/100。(5)检尺株数:胸径8cm的树木,检尺时不允许有误差;胸径8cm的树木检尺,误差3株。(6)树种、地类、优势树种等因子的调查不应有误。四、调查方法一类调查以固定样地为主,必要时可配置部分临时样地,如果有条件时,可采用遥感(RS)技术与地面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样地进行调查时,应注意的要点有以下内容。1有关材料的稳定性:如材积表、技术标准、样地面积和形状、调查因子代码等都要相对稳定,尽量减由此造成的误差,提高复
10、测精度和不同时间调查资料的可比性。2固定样地的调查因子:一共35项基本调查因子,不能改变记录代码、顺序,不允许简化内容。如果增加调查内容应放在第35项调查因子之后。3样地每木检尺:(1) 检尺 乔木起测胸径5cm,灌木不检尺。 检尺用钢围尺,读数记录为0.1cm。(2)记录: 样地内立木分3种类型,林木、散生木和四旁树。 固定样地内样本应编号,并在以后的复查中保持不变,如果样本被采伐或自然死亡,编号数不再使用。进界木、漏测木补编号在最大编号之后。4树高:在样地内选择主林层优势树种的平均高为对象,测定一株样本的树高、年龄和胸径。5植被调查:以样地为单位,调查整个样地的植物状况。6更新调查:以样地
11、为单位,在样地内设样方实际调查,然后推算样地的更新状况。7经济植物(野生):调查以样地为单位,对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调查记录名称、密度和用途。五、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在调查开始前制定的调查内容的相关标准,它一旦确定不应随意改变。技术标准的确定,使调查人员有了统一的尺度,使调查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客观性。一类调查的具体技术标准见参考文献2。六、森林资源汇总统计(一) 统计表调查资料根据所反映的森林资源特性可形成27个统计表,具体如下:1 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2 各类蓄积统计表;3 林分各林种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4 林分各优势树种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5 用材林各优势树种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6
12、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蓄积统计表;7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按径级株数蓄积统计表;8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按出材等级株数蓄积统计表;9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可及度面积蓄积统计表;10人工造林面积蓄积统计表;11人工林各林种各优势树种各龄组面积蓄积表。12竹林面积株数统计表;13经济林面积统计表;14灌木林面积统计表;15用材林幼中龄林应抚育面积蓄积统计表;16林分及疏林郁闭度统计表;17林业用地按立地因子分类面积统计表;18各类土地面积动态统计表;19各类蓄积和人工林面积蓄积统计表;20用材林各龄组面积蓄积动态统计表;21林分蓄积各龄组年均生长量、消耗量统计表;22林木蓄积
13、平均各类生长量消耗量统计表;23复位样地期初期末地类动态统计表;24有林地面积动态统计表;25林分质量动态统计表;26总体特征数计算统计表;27样地调查因子登记表。(二) 统计表说明书是对前述27个统计表有关内容统计的说明,主要内容如下。1 各表以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副总体为单位编制。2 树种组成按规定树种组分类统计,先后秩序代码从小到大排列。3 表7以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样地株数、蓄积合计值为100%,用每木检尺数据求出各径级百分数。各径级组取值范围如下表4-3。表4-3 林木径级分类小径级中径级大径级特大径级612 cm1424cm2636cm38cm5.012.9 cm13.024.9
14、 cm25.036.9 cm37.0 cm4表15中,用材林中、幼龄林抚育的标准为:幼林郁闭度0.9;中龄林0.8;天然林幼、中龄林郁闭度0.7;或林冠下层目的树种的幼树较多,郁闭度0.6。七、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提交的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种:1连续清查的技术方案;2工作总结;3技术总结;4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报告;5样地原始记录及检查验收报告;6有关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消长动态的分析与评估报告。八、检查验收检查与验收是为了加强对一类森林调查的管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必要环节,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检查验收工作的具体内容、数量、方法和质量标准见参考文献2。第3节 森林经理调查森林经理调查也
15、称为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等。一、 森林经理调查概述(一) 概念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称为森林经理调查。这里所说的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主要指林业局、林场、股份制公司等,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一级单位。企业是指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生产性单位;事业单位主要指自然保护区、科研教学林场等非盈利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行政区划单位主要指县、旗、乡镇等国家行政区划单位。二类调查一般10年进行一次,经营水平高的地区或单位也可5年进行一次。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也称为经理期。从二类调查的经
16、理期可以看出,依据它所制定的的计划,主要是中期计划,也有人称为规划。(二) 二类调查的任务和目的1二类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调查的区域内,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计划方案,或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2二类调查的目的(1) 为调查区域制定和修正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2) 检查、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3) 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修定提供依据。(4) 为区域社会和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三) 二类调查的内容森林经理调查是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17、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 林业生产条件调查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林业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过去和现在的森林经理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查。2小班调查(sub-compartment cruise, sub-compartment survey)是森林经理调查中外业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各小班地块的林况和地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和步骤的确定,调查薄的编制,资源档案的建立与修正等。1 专业调查(speciality survey1)专业调查是在二类调查中为完成某一专项任务而进行的调查,主要有:生长量调查、更新调查、土壤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出材量调查、
18、制表调查、立地条件调查等。4多资源调查(multi-resources inventories)世界各国对多资源调查内容的界定不同。如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进行的多资源调查包括森林中全部资源:林木、草地、野生动物、林副产品、水资源、景观资源、渔资源等。而我国的多资源调查主要指林区内除林木资源及相关条件调查以外的资源调查,主要包括水资源、景观资源、游憩资源、野生动物、经济植物、放牧资源、农业资源、渔业资源等。二、 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较大,一个林场的面积通常有几千至几万公顷,一个县或林业局的面积十几万公顷至几十万公顷,甚至上百万公顷,要在这样大的区域内对森林资源
19、进行全面的调查,所需要的人、财、物投入是相当多的,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就直接影响二类调查的效果,因此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二类调查的准备工作主要分3部分,即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一) 组织准备工作1计划任务书:在开展二类调查前,应按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待批准后,进行下一步工作。2二类调查前的准备会议:会议由上级林业主管单位主持召开,组织调查单位和调查区域有关的生产、计财、资源等部门开会,讨论、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参与调查工作各方的职责。3建立调查的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的组织机构。2 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3 检查验收:调查结束后,由上级主管单位主持有关专家
20、和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和决议,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查、认定,通过后方可使用调查成果,并按规定上报有关单位备案。(二)技术准备1收集、验证或编制森林调查、经营所用数表和模型。2 收集地形图、航片等测绘资料,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质量合格时方可使用。此外还要收集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资料。3 制定技术方案,主要包括:(1) 调查区域各级单位的边境界线,用航片或地形图进行判读和勾绘;(2) 林地和经营区划的方案、方法和标志;(3) 森林调查的技术方案,主要是调查内容、方法和要求;(4) 编写调查实施细则(标准),明确精度、误差等的要求。4进行外业调查的练习,以便达到以下目的:(1) 熟悉调查的规则、方
21、法和技术标准;(2) 提高实测、目测和使用仪器、图像、数表的能力;(3) 进行标准地和样地调查练习,练习用标准地应有各种类型的林分,数量在2030块之间;抽样调查甚少在一个林班内进行。三、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除了对森林资源有透澈的了解外,还应对森林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相关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了解。(一)自然条件调查自然条件是森林资源所处的环境条件,对森林资源的形成、演替、生长、类型结构、功能、林木的数量、质量等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流行的“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一样,都是要人们在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时使人与自然
22、的关系和谐,适应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自然条件调查中,主要的内容如下。1 地理条件主要是地理条件、行政区划位置、植物区系、地形地势条件、山脉和水系状况等。2 地质条件(1) 主要包括土壤种类、比例、分布。(2) 各种土地的肥力状况,如有机物含量,N、P、K的含量等。(3) 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厚度、质地、结构等。(4) 地质形成状况,如成土母岩,风化程度等。3 水资源条件(1) 河流的长度、流量、水位、流送能力等。(2) 水面、湿地状况,其面积、水量、深度及对森林动植物的影响等。(3) 水资源利用状况,以及水资源对调查区域内的地表土地侵蚀等。4 气候、气象条件调查主要侧重对森林资源产生最直接作用
23、的因素。(1) 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年积温,生长季长度,初霜、晚霜期等。(2) 降水:主要是年降雨量,分布的季节,降水的形式等。(3) 其他天气现象,如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可能对林木生长产生的影响等。(二)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林业是组成区域社会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区域社会的各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区域社会中,其他各部门对林业发展也起到制约和促进的作用。一般而言,区域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时,林业或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也相应较高,林业或森林资源的作用也就越重要。在对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时,应着重了解与林业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或领域,如市场、交通运
24、输、建筑、工业和农业等。1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林业在区域社会中的地位和任务,与林业发展关系最密切部门的状况和关系。(1) 林业与农、牧、渔、工业等的关系(2) 森林与区域社会、环境的关系。(3) 林业的地域配置、林权等状况。(4) 森林产品市场状况。(5) 林业对区域社会的经济贡献。(6) 交通运输状况。(7) 人口、劳动力状况等。(三) 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任何行业的经营历史经验都对现实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推广先进经验“等说法都表明历史经验的重要。森林资源经营的生产周期较长,因而历史经验对现实经营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在进行此方面调查时,应注重正、反两方面
25、的经验,无论忽略哪一方面都会对现实经营产生负面影响。林业经营历史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森林经营机构的沿革包括森林经营管理机构的建立、变迁、人员、规模等方面的状况。2 二类调查工作二类调查开展情况,主要包括调查的次数、每次的时间、技术状况、方法和调查的内容。3 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情况,经营方案的执行情况等。4 森林经营管理情况(1) 采伐收获情况,这是经营历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主要内容是不同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对森林的影响,它们与采伐量、生长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等。(2) 森林资源经营其他方面的情况,主要有森林更新的方式、方法、状况、效果;森林
26、抚育改造的面积、地点、对象、技术方案和效果;森林保护状况,主要是病虫害、火灾的起因、规律、种类、危害、防治方法、效果等。(3) 除森林资源经营的常见活动(企业从事的主要生产项目,如木材生产、经济林生产等)外的多资源利用状况。例如森林旅游、水资源利用、放牧、经济植物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调查的具体内容有资源种类、数量、质量、用途、经济收益等方面的状况。5. 环境状况主要包括2个方面。第一,森林是区域社会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它所发挥的环境功能与作用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趋势怎样;第二,森林资源自身的环境状况怎样,即土壤、水、社会人口、就业状况等的变化情况。6. 林业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机构、从业员工的
27、数量和素质水平、经营盈利状况、生产效率、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等。四、 小班调查小班调查是二类调查中涉及地域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小班是以林分为基础划分的,而林分是林学、生物学特性基本相同,与周围森林地段有明显差异的森林地段,是森林资源构成的基本群体单元。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将森林资源信息落实到每个林分中。小班调查就是将各种林分调查因子落实到每个林分中。(一)小班调查内容1 地况调查(1)地况的分类系统根据林业部1996年颁布的规程,地况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分类,详见表4-4。表4-4 地况分类林地森林针叶林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陆竹林地疏林地灌木林
28、地乔木生长以内灌木林乔木生长以外灌木林总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面天然更新林地地预备造林地苗圃地积荒地乔木生长以内荒地乔木生长以内荒地农地难利用地其他土地内陆水域(1) 地况调查技术标准地况的技术标准见表4-5。表4-5 土地类型的技术标准土地类型技术标准1陆地长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潍滩涂2森林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的林地,或冠幅10m的林带3针叶林针叶林蓄积比重65%4阔叶林阔叶树蓄积比重65%5针阔混交林由针叶、阔叶树构成,其蓄积比重都65%6竹林由竹类构成的林分,不含胸径2cm的小杂竹丛7疏林地由乔木构成,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8乔木生长范围以内的灌木林立地条
29、件适合某些乔木树种生长的灌木林地9乔木生长范围以外的灌木林立地条件不适合乔木生长的灌木林地10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林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未超过5年的迹地11未成林选林地造林后保存株数造林株数的80%,尚未郁闭但有希望成林的造林地,一般指造林不满35年或飞播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12天然更新林地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但未达到森林标准的林地13预备造林地调查时已经整地但尚未造林的土地14苗圃地固定用于林木育苗的地块15荒地调查时尚未利用,其表层为土质,能生长植被的土地16乔木生长范围以内的荒地立地条件适合某些乔木树种生长的地块17乔木生长范围以外的荒地立地条件不适合乔木树种生长的地块18农地各种用于农作物
30、种植和放牧的土块19难利用地在当前条件下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包括:滩涂、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岩地、荒漠、沙漠、戈壁、苔原等20其他土地包括城镇、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以及未列入上述地类的土地21内陆水域内陆自然和人工水域,常年正常保持的水面,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等水面,林内小溪不属于此类(3)小班调查因子小班调查因子是指在调查时对各小班应进行记录的因子,主要调查的小班因子见表4-6,林种分类见表4-7。表4-6 小班调查因子1位置林业局(县)、林场(分场、乡、镇、村)、林班、小班等2权属分别林地所有权和林木所有权记录3地类按地类划分系统中最细地类记录4地形地势主要记录海拔、坡
31、位、坡向和坡度5土壤土壤名称、各层厚度(主要是A、B层),质地,石砾率6下木植被优势和指示性下木,植被种类名称、平均高和总盖度7立地类型根据小班因子,查立地类型表确定8地位等级对有林地小班可用地位级和地位指数确定,对于无木林地和荒地可采用相关因子确定9更新更新(起源)的种类、树木名称、年龄、平均高、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等10经营类型按林场(乡、村)组织的各种经营类型之一划定11经营措施类型是指小班所属某一经营类型内,而采取的何种经营措施而划定12林种按相关标准(见表4-7)划定13林层根据有关标准确定主林层和副林层14起源主要有2类,其一是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飞播,其二是实生或萌生15树种组成
32、按蓄积比重十分法确定,复层林分别林层记录16优势树种蓄积比重最大的树种17平均年龄分林层,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为代表18平均高分林层,以优势树种平均高为代表19平均直径分林层,以优势树种平均直径为代表20优势木平均高选3株树高最高或直径最大的林木,测其树高,取平均值21郁闭度树冠投影占林地面积比重22每公顷株数指活立木的株数23每公顷蓄积量指活立木的蓄积量,复层林分层统计24枯倒木蓄积指小班5年内发生的、现可利用的枯立木、倒木、风折木、火烧木等的蓄积量25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程度26火灾火灾发生时间、受损程度和面积(二)小班调查方法小班调查方法有多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能结合使用。1 样地
33、调查法在调查地域范围内,使用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或其他抽样方式,进行小班调查的方法。样地形状多为圆形、矩形等。在样地内实测各项林分调查因子,并按照数理统计学的方法,用样地测定值估算总体相应值后,计算抽样误差、精度等因子。样地的数量根据可靠性、观测值变动系数,误差要求并因子确定。2 标准地调查法是在调查的地域范围内,用标准地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值的方法。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矩形、带状等。标准地调查法的实施步骤是,设立标准地,然后进行实测,用其结果推算小班单位面积和整个小班范围内的蓄积量等因子。使用标准地调查法减少误差的关键是所选标准地尽可能的“标准”,即标准地的状况要具有调查总体的平均水平。另外,标准
34、地面积必须保证一定的数量,如果面积过小,则难以保证所选标准地的代表性,推算总体时将会产生较大的偏差。但是,标准地面积过大会使工作量加大,增加调查时间和工作成本。还有,布设标准地时应尽量避免产生系统误差。3 目测调查法在森林状况比较简单,且调查人员通过目测调查考核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目测调查的考核方法是,调查员在25块以上的标准地中进行目测调查,当各项调查因子的测试数据80%以上项次达到规定的精度时(不同调查因子的精度要求不同),则认为通过考核。目测调查的观测点数依小班面积而不同,具体要求见表4-6。表4-8 目测调查观测点小班面积(hm2)34781213观测点数(个)12233454 角规调
35、查法用角规进行每公顷断面积等因子的调查,具有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在小班透视条件好,调查员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角规常数的选择应视林木大小而定。角规点的布设应遵循随机原则,避免系统误差和林缘误差。近熟林以上林分的角规测点数见表4-9。幼龄林和中龄林的角规点数可适当减少。表4-9 近熟林以上小班调查角规点数量小班面积(hm2)1234567891011151620角规点数(个)3578910111213145 回归估计法用其他方法的测定值与小班实测值建立回归关系,推算小班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等因子的数量值,称为回归估计法。回归估计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利用航空像片判读值与小班实测调查值建立回归
36、关系的回归估计法。此种方法的工作步骤如下。(1) 选择近期拍摄的大比例尺航片(1:2.5万以上)。(2) 小班判读,在航片上勾绘出林中地类和小班边界。(3) 小班的转绘与求积。(4) 判读各小班蓄积量。(5)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也可用机械抽样方式抽取实测小班)进行实测。(6) 测小班时,凡被抽中的小班,应在全部范围内采用全林每木检尺方法测定蓄积量。但在现实中,在小班范围内进行全林每木检尺,外业工作量太大,难以实施,因此常用强精度抽样估计小班蓄积量,取代全林每尺检尺。小班内强精度抽样的样点数量,最小应满足大样本(n50)的要求,每个样本单元的面积可在0.010.02hm2之间。在抽
37、中的小班中,除蓄积量实测外,对其他林分调查因子可采用实测、目测或部分实测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7) 建立回归方程。将判读值与实测值建立回归方程的方法步骤为:在坐标纸上绘制判读值与实测值的散点图,分析分布趋势,确定回归方程的类型,然后用实测小班的判读值与实测值,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例如回归方程为,式中A、B为参数。若有现成的回归估计软件,也可直接将判读值与实测值输入,找出回归方程类和参数值。(8) 计算总体每公顷蓄积量的估计值、方差估计值、误差限、精度、估计区间等。(三)总体蓄积量的抽样控制1总体的设置(1) 国有林业局、林场以林场为单位设置总体。(2) 重点林业县以县为单位设置总体。(3)
38、一般林区县或少林县以市(地区)设置总体。(4) 林业股分公司或集体所有的林场,以公司或林场森林资源为总体。在二类调查中,不论总体大小,都必须保证在总体范围内调查方法和调查时间的一致性,以确保精度。2. 精度要求小班蓄积量合计应与总体抽样调查蓄积量对比。如果累积偏差在1倍允许误差范围内则认为符合精度要求;如果累积偏差在1倍2倍之间时,应检查引起误差的原因并进行修正,直到达到精度要求为止;凡累积偏差2倍允许误差时,应重新进行调查。五、专业调查是对土壤、立地条件、生长量、病虫害、消耗量、野生动物以及森林游憩等多资源项目进行的单项或几项内容的调查。在二类调查中,专业调查项目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技术条件而
39、定。专业调查的地域范围同二类调查,多以独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区划单位为单位进行。(一) 常用的专业调查1 生长量调查森林的各种生长量,尤其是蓄积生长量是森林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掌握资源的消长动态,合理安排采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长量的调查应分别优势树种、龄级(组)进行。其方法主要采用标准地、标准木、解析木、生长表法、固定标准地连续清查等方式。生长量调查以林业局、林场或其他形式的单位为单位进行。2 消耗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主伐、问伐、补充主伐的采伐量,薪材采伐量和其他各种生产、生活灾害过程中消耗的木材量。此种调查主要以独立的企业、事业单位为单位进行。3 森林保护调查此方面的调查主要包
40、括病害、虫害和火灾方面的情况。(1) 火灾调查的内容主要有:火灾的种类、发生时间、次数、延续的时间、火灾发生的原因、扑灭火害的方法、设施等。(2) 病虫害调查主要指对森林资源产生明显危害的病虫害的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危害程度、发生发展的原因、造成的损失、防治的方法和措施等。4立地条件调查立地条件是森林生长环境因子的集合,立地条件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森林经营的各个方面,如生产效率、经济效益、采伐收获、森林培育的方向与速度等。立地条件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和地势等因子,这些因子在某一地域空间起作用,而对林木生长产生相应的较为固定的影响,这影响就是立地条件,它反映土
41、地生产力的状况。表示立地条件优劣的指标是地位级(site classes)和地位指数(site index),在对立地条件诸因子调查完毕后,应根据林木年龄与林木树高生长的关系确定地位级和地位指数。还应绘制森林土壤分布图和立地条件类型图,以便森林经营管理之用。立地条件调查并不是每次二类调查中都进行,在没有大的自然、气候、地壳运动变化的情况下,立地条件在较长时间内基本稳定。5出材量调查主要是调查各树种在一定年龄、直径、树高情况下,林木蓄积产生商品材的数量和比重,这在用材林经营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6 苗圃调查苗圃育苗状况直接关系到造林、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的成败。苗圃调查的内容主要有:苗圃的面积、
42、种类、育苗种类、苗木生长状况、苗木年产量、成本、效益、设备、管理制度等。在苗圃调查时以永久固定的苗圃为主,同时也要考虑外来苗和苗木输出等供需情况。7 抚育间伐调查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保留林木生长的更好,能使林地单位面积年均生产力最高。抚育间伐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各树种林分的类型、间伐条件、方法、强度、间隔期、工艺过程、出材量等。(二) 专业调查的方式在上述专业调查项目中,多数项目的调查采用标准地、解析木、样方和标准木的方式,有的项目调查用其中一种,有的需要几种方式结合使用。六、多资源调查(multi-resources inventories)森林资源除林木资源
43、外,还应包括森林地域空间内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游憩资源和地下资源等。在我国,多资源调查是指对野生动植物、游憩、水资源、放牧和地下资源等进行的调查。森林中的各种资源,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即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繁多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林木资源与其他资源互为环境、相互影响。多资源调查是森林永续利用从木材永续到森林多种效益永续过度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森林调查项目。世界各国对多资源调查的类型归属不完全一致。在我国的有关规程中,多资资源调查仍属二类调查中的专业调查范畴,由于多资源调查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故在本书中单独列出。(一) 多资源调查的产生森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需求息息
44、相关。在森林多种效益永续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森林经营战略提出之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在很长的时间内主要是木材及木材产品的利用。因此,所进行的森林调查最主要的目标,是林木资源的状况和如何对林木进行合理的收获利用,对于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放在次要地位。人们对森林功能的需求与人们的生活水准和森林的数量、质量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森林功能(效益)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全球或某些区域内,在森林大量减少,其效能的减弱已明显影响到人们生活时更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美国林务局在全国森林资源调查中开始推行多资源调查体系。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多资源调查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森林
45、植被的生态结构调查、生物量调查、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游憩地调查、土壤和水文调查、牧地调查等。美国林务局1975年将森林资源分成6个系列: 户外游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 野生动物和鱼类生境资源; 草场放牧资源; 林木资源; 土地和水资源; 人类和社会发展资源。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逐渐开展了多资源的调查。我国的森林多资源调查在近20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二) 多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森林内资源种类很多,每次二类调查都将所有资源进行调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多资源调查应该根据森林经营的要求进行必要项目的调查。现就主要的多资源调查项目分述如下。1 景观资源调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到自然景区旅游,特别是到森林中旅游渡假的趋势日益高涨,森林游憩逐渐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领域。林区景观资源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