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长期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中长期规划.doc(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版中长期规划.精品文档.前 言水害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在煤矿基建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的威胁。水害轻者会增加煤矿企业负担,影响经济效益;重者会直接危害职工生命安全和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为贯彻执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基建建设的水文地质工作问题,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和切实搞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彻底杜绝水害事故,实现安全开采,确保安全基建顺利进行,因此,制定出合理的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是消除矿井水害隐患,有效遏制煤矿水害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基建和职工生命安全,降低吨煤成本、合理开
2、发煤炭资源尤其重要,为确保矿井安全基建,有效预防水灾的发生,在认真总结过去矿井防治水经验教训和对矿井水文条件认识的基础上,本着技术可行、经验合理的原则,结合矿井基建地区安排,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矿井防治水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坚持合理疏放,疏堵结合,确保矿井安全正常基建,为矿井改扩建创造良好基础。20122016年矿井防治水规划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基建,结合南山煤矿基建规划,特编制南山煤矿20122016年矿井防治水规划:第一节 防治水组织结构一、防治水领导小组组 长:康应喜副组长:吴宝森 张浩东 刘俊明 刘海平 陈小平成 员:高
3、保清 李立章 杨金星 戚洪飞 王二小 王喜平 花修玉 冯现华 杨金柱 杨文文 王平旺 张宝勇 二、职责分工1、防治水领导组负责中长期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2、基建科长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3、技术科地质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5、基建各区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6、相关科(区)要协助好基建区队的工作。7、安全科科长、供应科科长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治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第二节 矿井概况 南山煤业位于山西省中阳县城东南距13.5km的上桥村,行政区划属中阳县枝柯镇。该矿区公路与S3
4、40省道、209国道相接。根据省、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文件精神,南山煤业由原南山煤业、栾氏煤业、东川煤业、卧龙煤业、成喜煤业、承昌煤业六座矿井于2009年7月份通过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18.1606km2,矿井实际保有储量11096万吨,该矿设计基建能力12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19.3年。2009年11月29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C1400002009111220048981号采矿许可证,批采的3-10号煤层均为优质主焦煤、配焦煤。根据初步设计规划我矿的建井总工期19个月,预计2013年可以投产。第三节 基 建 布 署一、基建规划 1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
5、体推进”的安全基建方针,走科技兴矿的道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矿区,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工作作风,合理 安排今后三年采掘规划,以满足我矿及公司发展的要求。 二、各年度基建方案 一) 2012年基建方案 1主要指标安排 2012年掘进进尺计划11899米,其中开拓进尺9299米,回采巷道进尺2600米。 2、2012年基建布局 1)开拓巷道: (1)中央水仓及其附属设施,工程量580米,计划70米/月,完成530米;(2)轨道运输暗斜井,工程量105米,计划70米/月,完成105米;(3)回风暗斜井,工程量210米,计划70米/月,完成210米;(4)一采区轨道运输巷,工程量400米,计划150
6、米/月,完成400米;(5)一采区回风巷,工程量400米,计划150米/月,完成400米; (6)10#采区水仓、泵房,工程量500米,计划60米/月,完成500米;(7)10#采区回风巷,工程量975米,计划150米/月,完成975米; (8)消防材料库、避难、等候硐室,工程量237米,计划80米/月,完成237米;(9)5#上部车场,工程量71米,计划71米/月,完成71米;(10)5#采区回风巷,工程量600米,计划120米/月,完成600米; (11)巷道名称:5#轨道运输巷,工程量1290米,计划150米/月,完成1290米;(12)3、5#集中胶带运输皮带巷,工程量1290米,计划
7、150米/月,完成1290米;(13)3、5、6煤集中回风巷,工程量1100米,计划120米/月,完成1100米;(14)煤仓联络巷,工程量170米,计划120米/月,完成170米;(15)井底煤仓,工程量45米,计划45米/月,完成45米;(16)5#胶带运输联络巷,工程量107米,计划70米/月,完成107米;(17)3#上部车场,工程量57,计划57米/月,完成57米;(18)3#轨道运输巷,工程量502米,计划150米/月,完成502米;(19)3#采区回风巷,工程量420米,计划150米/月,完成420米;(20)5#采区水仓、泵房、变电所,工程量280米,计划60米/月,完成280
8、米;(21)3#采区变电所、溜煤眼,工程量80米,计划50米/月,完成80米;(22)5#避难硐室,工程量30米,计划30米/月,完成30米;2)回采巷道:(1)5煤进风顺槽,工程量1100米,计划200米/月,完成800米;(2)5#回风顺槽,工程量1100米,计划200米/月,完成800米;(3)5#首采面切眼,工程量150米,计划150米/月,完成150米;(4)3煤胶带进风顺槽,工程量976米,计划200米/月,完成600米;(5)3煤回风顺槽,工程量935米,计划200米/月,完成400米; 二) 2013年基建方案1、主要指标安排 1)2013 年产量计划59.7155万吨,其中回
9、采产量53.52万吨,掘进产量6.1955万吨。 2)2013年掘进进尺计划3810米,其中开拓进尺100米,回采巷道进尺3710米。 2、2013年基建布局情况 掘进工程 1)开拓巷道:5煤采区水仓泵房、变电所、泄水巷,计划60米/月,完成280米;2)回采巷道:(1)5#进风顺槽,工程量300米,计划200米/月,完成300米; (2)5#回风顺槽,工程量300米,计划200米/月,完成300米;(4)3煤胶带进风顺槽,工程量375米,计划200米/月,完成375米; (5)3煤回风顺槽,工程量535米,计划200米/月,完成535米;(6)1002进风顺槽,工程量1100米,计划150米
10、/月,完成1100米;(7)1002回风顺槽,工程量1100米,计划150米/月,完成400米;三) 2014年基建方案1、主要指标安排 1)2014 年产量计划116.3637万吨,其中回采产量113.16万吨,掘进产量3.2037万吨。 2)2014年掘进进尺计划4300米,其中开拓进尺无,回采巷道进尺4300米。 2、2014年采掘布局情况 掘进工程(1)1002顺槽切眼,工程量150米,计划150米/月,完成150米;(2)502进风顺槽,工程量1100米,计划150米/月,完成1100米;(3)502回风顺槽,工程量1100米,计划150米/月,完成1100米;(4)502顺槽切眼,
11、计划150米/月,完成150米; (5)302进风顺槽,工程量975米,计划150米/月,完成975米;(6)302回风顺槽,工程量935米,计划150米/月,完成825米;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名称:3#首采面,月计划推进100米,预计13年4月结束; 5#首采面,月计划推进100米,预计13年5月结束; 1002回采工作面,月计划推进100米,预计14年4月结束;第四节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一、区域概况 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地形主要以黄土台、塬、峁、梁及黄土冲沟为主,侵蚀切割严重,地形复杂。地势趋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处位于井田南部梁上,海拔1550.50m,最低处位于井田北部沟底,海拔1249.
12、50m,最大相对高差约301.00m,属低中山区。 本区位于吕梁块隆中部柏洼山刘家坪多字型断褶带内,盆地内出露二叠系、石炭系地层,向外围依次出露奥陶系、寒武系和前寒武系地层,断陷盆地西翼受边界高角度逆断层影响,地层倾角较大,东翼平缓,地层倾角小,地表多被第四系和上第三系松散层覆盖。以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剥蚀构造变质岩中山地形,剥蚀溶蚀灰岩中低山地形,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形和剥蚀堆积河流谷地四个形态。 区内无常年性水流和地表水体,较大沟谷为季节性河谷,雨季有水汇集流出区外南川河。南川河为常年性水流,据1957、1958两年观测资料,流量为0.142.7m3/s,年平均流量0.5m3/s。现
13、流量更少。二、气象本井田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春季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阴雨天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8mm(19561984年),年最大降水量811.5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26.9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蒸发量14821941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高气温32.5,多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21.7,多在1月份。11月份结冰,次年3月解冻,冻土厚度0.70m。最大风速18.7m/s。三、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按地下水含水介质以及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本区含水岩组可划分为:变质岩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碳酸
14、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1.变质岩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前寒武系变质岩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是由一套变质岩程度较深的花岗岩片麻岩类组成。由于长期风化作用,形成地表下1520m深的风化裂隙潜水层,泉流量一般为2050m3/d,据第三水文队山西省军渡引黄工程薛公岭隧洞选线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下简称引黄报告)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0.00250.0057L/sm。断层带构造裂隙发育,往往形成富水性较好的脉状裂隙水,钻孔单位涌水量0.360.558L/sm。一般情况下,裂隙随埋深增加而减少,富水性也减弱。水质类型为HCO3-Ca或HCO3-CaNa型,矿化度在
15、0.200.50g/l之间。2.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广泛出露于区内,区域上属富水含水岩组,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矿化度0.200.60g/l之间。(1)寒武系岩溶裂隙水分布于区域西南部和东部阳庄一带。岩性为鲕状灰岩、薄板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或厚层白云岩。上部岩溶发育,地表可见到直径约1m的溶洞,下部岩溶发育较差。区域上富水不均一,单井出水量150500m3/d。据引黄报告JD21号孔资料,单井涌水量0.075L/sm,渗透系数0.048m/d。(2)奥陶系下统岩溶裂隙水分布于区域西南部和东北部,岩性为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岩层结构致密,岩溶裂隙水发育,线岩溶率一般不大于5%。单井出
16、水量大于150m3/d。据引黄报告资料,单位涌水量0.0085L/sm。在构造带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增强,单位涌水量可达10.79 L/sm。(3)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岩溶裂隙水区域上广泛分布,岩性主要为灰岩、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地表常见溶洞沿裂隙和层面发育,洞径一般不大于1m。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2000m3/d,下马家沟组富水性强,断裂带和枝柯泉排泄区的JD9、JD29孔单位涌水量分别为9.17 L/sm和1.09 L/sm,但区域上富水性不均一,马家峪JD8孔单位涌水量仅0.0004 L/sm。垂直方向上,随着埋深的增加,岩溶发育变差,富水性也减弱。(4)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岩溶裂隙水分
17、布于区域中心向斜盆地四周,岩性为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50m左右,地表易受风化,岩层破碎,裂隙岩溶较发育。一般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m3/d。但埋深大于390m时仅见局部小溶洞,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相对富水。据引黄资料JD8号孔,单位涌水量0.48L/sm。3、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 本含水岩组主要包括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区内沟谷中局部出露,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砂岩。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厚度平均19.54m,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平均厚度19.63m,单井出水量为20m3/d。根据S05号钻
18、孔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混合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为0.00028L/sm,属于弱富水性含水层。水质属HCO3-Ca或HCO3SO4-Na型,矿化度0.380.45g/l。(2)上统上石盒子组该组区域内赋存不全。向斜轴部厚度较大。含水层主要是中粗粒砂岩,浅部裂隙发育,泉流量一般小于20m3/d,水质属于HCO3-CaMg型,矿化度0.34g/l。4、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广泛分布于区内,覆盖于各类基岩上。含水层主要包括上第三系上新统孔隙水,第四系中更新统孔隙水和全新统孔隙水。其中上新统底砾岩和全新统砂砾石层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2030m3/d,水质属于HCO3Ca型。四、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
19、件 1.变质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覆松散层孔隙水的补给,地下水沿地层倾向或裂隙运移,就近排泄于沟谷中形成小泉水。 2.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本区奥陶系岩溶水属柳林泉域,位于柳林泉域的东南部补给区。柳林泉位于柳林城东青龙城附近,属侵蚀阻溢型泉水,中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是其主要含水岩组,该泉以泉群的形式排泄,出露标高790-801m, 泉群流量3.6m3/s,泉水温度15-20,水质类型较复杂,以HCO3-CaNa型,矿化度0.3-1.3g/L。(详见柳林泉域地质略图)奥灰岩在出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水补给后,一部分向柳林泉汇集、排泄,另一部分沿地层倾向枝柯泉域西部断裂带和向斜轴部汇流,之
20、后向枝柯泉排泄。枝柯间歇泉是区域岩溶水的集中排泄点。枝柯泉由三十余个小泉组成,出露于枝柯村北300m的山脚下,泉流总量可达150210L/s(1980年),据历史记载,该泉曾于1964年、1950年、1936年多次断流,缕缕间歇,大约14年为一周期。最近一次是1978年9月溢出,1980年后断流,泉群出露标高1240.001242.00m。泉域西部边界为枝柯断裂带,是由数条NNE向高角度逆断层组成。断层落差较大,西盘上升把古老的变质岩抬起,阻挡地下水向西径流,此为形成枝柯泉的主要条件;泉域东边界为三角庄逆断层。分布于上述两断裂带之间的南北狭长地带为一构造谷地,为地下水汇集的有利地段,构成枝柯泉
21、的储水构造。 3.碎屑岩裂隙水 碎屑岩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和上覆含水层的渗漏补给。其地下水的迳流方向和通道受地形和岩层产状控制,大部分就近排向沟谷中,其主要特点是迳流途径短,无统一水位。深层承压水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接受裸露区补给后,沿岩层倾向运移,由于深部裂隙不发育,地下水迳流缓慢,甚至停滞,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主要排泄途径是基建矿井的矿坑排水和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 4.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按受大气降水和河流补给,地下水流向一般同地表水流向相同,迳流途径短,特别是第四系松散层中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呈互相补排的关系。另外,上新统含水层中水在沟谷中
22、易形成泉水排泄,人工开采也是其主要排泄途径之一。第五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井田内无常年性水流,仅在雨季沟谷中有短暂洪水向西北流入南川河。井田地表水属黄河流域,三川河水系。井田内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249.50m。二、井田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岩性主要为灰岩、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在井田外地表出露处常见溶洞沿裂隙和层面发育,洞径一般不大于1m。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2000m3/d,上马家沟组富水性强,断裂带和枝柯泉排泄区的JD9、JD29孔单位涌水量分别为9.17 L/sm和1.09 L/sm,但区域上富水性不均一,马家峪JD8孔单位涌水量仅0.0004 L/
23、sm。垂直方向上,随着埋深的增加,岩溶发育变差,富水性也减弱。JD8、JD9、JD29奥灰水位标高分别为1248.70 m、1250.10 m、1247.50 m,以此确定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1248.001251.00m。(JD8位于井田内,JD9距井田400m,JD29距井田1400m,详见区域图)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含水层主要为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为L1、L2、L5石灰岩,平均厚度分别为6.79、6.23、3.35m,总厚度平均为18.77m。L1灰岩厚度最大,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因其距10号煤层10m左右,对该煤层影响较大。钻孔钻至三层灰
24、岩时大部发生孔漏,冲洗液消耗量较大。据ZKS01号水文孔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平均为0.438L/sm,静水位标高1235.36m,渗透系数1.929m/d,水质类型属SO4-CaMg型,矿化度1.34g/L。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粒砂岩,山西组含水层平均厚度19.54m,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下石盒子组含水层平均厚度19.63m,单井出水量为20m3/d。根据ZKS05号水文孔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混合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002L/sm,水位标高1355.72m,渗透系数0.000283m/d,属于弱富水
25、性含水层。水质属HCO3-Ca或HCO3SO4-Na型,矿化度0.380.45g/L。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4、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井田内该组赋存不全,向斜轴部厚度较大。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粒砂岩,浅部裂隙发育,泉流量一般小于20m3/d,水质属于HCO3-CaMg型,矿化度0.34g/L。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5、上第三系上新统孔隙含水层组出露于沟谷两侧和沟底,含水层主要为底部半胶结状的砾石层,厚度不稳定,单井出水量小于20m3/d。6、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孔隙含水层组上更新统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因其出露层位高,砂及砂砾石含水层厚度小且不稳定,储水
26、条件和补给条件差,多为透水而不含水,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全新统主要分布于向斜中心山谷中,厚度025.96m,含水层岩性为砂及卵砾石层,单井出水量30m3/d,水质属于HCO3-Ca型,由于矿井排水,易受污染。三、井田主要隔水层1.山西组泥岩隔水层山西组4号煤层底部有约十余米以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的地层,稳定而连续,加之山西组属弱富水含水层,是4号煤层与太原组之间的较好的隔水层。2.本溪组隔水层石炭系本溪组及太原组下部是一套以泥岩、铁铝岩、粘土岩为主的夹薄层灰岩和砂岩的地层。厚度62m左右,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与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之间良好的隔水层。四、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本井田属区域岩溶
27、水的迳流区,岩溶水向西北排向枝柯泉。石炭系及二叠系含水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季节性河流补给后,顺岩层倾向迳流,在沟谷中出露时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下部含水层中地下水则一直沿岩层倾向迳流,部分则以矿坑、水井排水的方式排泄。五、矿井充水因素分析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充水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地表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地表切割严重,沟谷发育,雨季水流来去迅速,不利于地下水补给。经实地勘查,山西中阳桃园南山煤业有限公司主斜井副立井井口标高分别为:1368.40m、1368.30m,主斜井、副立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高程分别为:1357.1m、1357.4m各井口处多年
28、来最高洪水位标高均低于井口标高,并筑有防洪墙和排水涵洞,所以一般情况下,矿井不会受到洪水威胁。 2、构造对矿井充水的作用和影响井田总体为一轴向南北方向的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向向斜轴部聚集,当巷道进入向斜轴部地段时,应做好防排水工作。未发现陷落柱,断裂构造不发育。总之,只要做好正常矿井排水工作,构造一般不会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造成影响。 3、采空区对矿井的充水影响(1)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井田周边无矿井及小窑,不存在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影响。(2)本井田采空区积水:井田南部已整合到本井田的卧龙煤矿(已关闭),开采3、10号煤层,其中3号煤层有2处采空积水,积水量约为42847m3;10号煤层有9处
29、积水,积水量约为448568m3(积水量详见积水调查报告)。因此在煤层开采到该些地段时,一定要做好探放水工作,确保矿井安全。(3)最大导水裂隙带: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推荐的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隙带,3、5号煤层上覆岩层由砂质泥岩、砂岩和泥岩等组成,综合分析确定为中硬岩性,垮落带高度使用公式,3号煤层形成的垮落带高度为8.7m,5号煤层形成的垮落带高度为7.5m。6、10号煤层上覆岩层为坚硬岩性,垮落带高度使用公式,6号煤层形成的垮落带高度为8.2m,10号煤层形成的垮落带高度为25.0m。计算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使用公式:。3号煤层最大厚度为1.80m,得出开采3号煤层时形成的最大导水裂隙带为37m
30、,仅可勾通上部含水层,产生水力联系; 5号煤层最大厚度为1.35m,得出开采5号煤层时形成的最大导水裂隙带为33m,仅可勾通上部含水层及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产生水力联系。6、10号煤层上覆岩层由灰岩、砂质泥岩、砂岩和泥岩等组成,综合分析确定为坚硬岩性,使用公式:,计算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6号煤层最大厚度为1.03m,开采6号煤层时形成的最大导水裂隙带为40m,可勾通上部含水层和5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产生水力联系;10号煤层最大厚度为6.81m,开采10号煤层时形成的最大导水裂隙带为88m,可沟通上部含水层和5、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产生水力联系。开采以上各煤层时,在煤层埋藏浅部其最大导水裂隙带会沟
31、通地表水体和沟谷中雨季洪水。根据以上最大导水裂隙带情况,矿方应采取针对措施,预防水害事故。4、含水层水对矿井的充水影响(1)煤系地层含水层井田内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为煤系地层含水层主要有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山西组3、5号煤层上部的中、粗粒砂岩裂隙含水层,是3、5号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层富水性弱,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对6、10号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总之,只要矿井正常抽排水,煤系地层含水层一般不会对煤矿安全基建造成危胁。(2)奥陶系含水层井田内奥陶系灰岩溶裂隙水位标高为1248.00 m1251.00m,3号煤层最
32、低底板标高为1060 m1380m, 5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1020 m1400m,6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10001400m, 10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960 m1400m,3、5、6、10号煤层大部为“带压开采”。现利用突水系数公式计算各可采煤层底板最大突水系数如下:Ts=PM式中:Ts底板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经计算,3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1251.00-1060.00+156.07)0.0098/156.07=0.0218MPa/m;5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1251.00-1020.00+129.14)0.0098/
33、129.14=0.0273MPa/m;6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12519.00-1000.00+105.01)0.0098/105.01=0.0332MPa/m;10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Ts =(1251.00-960+63.16)0.0098/63.16=0.0550MPa/m。3、5、6、10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地段突水系数临界值0.06MPa/m,因此,在带压区开采3、5、6、10号煤层时,发生奥灰水突水的危险性较小。(四)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井田3、5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于补给条件差,富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对煤矿造成影响。井田6、10号煤层直接充水
34、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对6、10号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只要矿井正常抽排水,太原组灰岩水一般不会对煤矿安全基建造成危胁。在3、5、6、10号煤层奥灰水带压区开采时,煤层底板最大突水系数在0.02180.0550MPa/m之间,小于受构造破坏地段突水系数临界值0.06MPa/m,发生奥灰水突水的危险性较小。井田3、10号煤层采空区局部存在积水,积水范围基本清楚,综合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五)矿井涌水量预测计算井田内3、5号煤层位于山西组,直接充水含水层均为砂岩裂隙含水层,其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可根据开采3号煤层的矿井涌水量,用富水系数法预算重组后开采3、5煤层的
35、矿井涌水量。井田内6、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直接充水含水层均为砂岩裂隙含水层和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其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可根据开采10号煤层的矿井涌水量,用富水系数法预算重组后开采6、10号煤层的矿井涌水量。根据参与整合矿井排水量统计资料,用富水系数法预算重组后的矿井涌水量,其涌水量预算公式如下:K=Q0/P0,Q=PK其中:K富水系数,m3/t;Q0目前涌水量, m3/d;P0实际基建能力, t/d;Q预计涌水量,m3/d;P扩大基建能力,t/d。3、5号煤层矿井涌水量采用栾氏煤矿涌水量数据,重组后的矿井基建能力120万t,预算矿井正常涌水量35m/h,最大涌水量45m/h。6、10号煤层矿井
36、涌水量采用承昌煤矿井涌水量数据,重组后的矿井基建能力120万t,预算矿井正常涌水量80m/h,最大涌水量104m/h。 第六节 矿井水害特征及需要查明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一、矿井已经完成和基本查清的水文地质问题详细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含水空间的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详细了解间接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富水性、含水空间的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详细查明隔水层的特征,分析充水因素,预计矿井涌水量,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二、目前存在并需查明的矿井水文地质问题目前尚需进一步查明下列决定矿井水害条件和矿井水害防治方法的关键问题:(1)查明采区或工作面范围内含水层的富水性、重点富含水区
37、段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2)查明采区或工作面范围内存在的小规模隐伏导水构造,如断层、岩溶裂隙发育带及其分布与展布规律。(3)进一步查明各含水层水位动态特征,特别是不同含水层之间发生水力联系的位置、原因及其与矿井突水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各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及其随矿井基建排水的变化规律和趋势。(4)根据工作面回采条件(采厚、采宽、推进速度、采煤方法等)和岩石力学性质,计算分析回采过程和回采完成后对顶底板含、隔水层的破坏特征和破坏程度。(5) 计算分析采掘过程中采区或工作面的涌水量,涌水特征及其安全疏降水量,为超前预防或治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意外突水的技术措施设计提供依据。三、矿井近期与中远
38、期分别应查明的水文地质问题(1)查明矿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详细查明矿区发育的主要含水层及其各个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对矿区充水含水层的补给关系,矿区地表水系及气象因素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影响。(2)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范围、边界条件、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矿床与顶底板含水层之间隔水层的厚度及稳定性。着重查明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水位、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径流场的基本特征,特别是主采煤层顶底板隔水层所承受的静水头压力,确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位置及其水文地质性质。(3)详细查明矿区
39、或附近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的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风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水层以及地表水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的程度,分析构造破碎带及其可能诱发的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开采中对构造水的防治方案原则性建议。(4)详细查明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没范围。详细查明地表水对井巷可能的充水方式、地段和强度,并分析论证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提出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水的防治方案原则性建议。(5)对于煤层与含(隔)水层多层相间的矿床,应详细查明开采煤层顶、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层
40、的水文地质特征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和隔水性,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断裂与裂隙发育程度、位置、导水性以及沟通各含水层的情况,分析不同的采矿方式对隔水层的可能造成的破坏情况。当深部有强含水层或采区地表有水体时,应查明主要充水的中间含水层从底部或地表获得补给的途径和部位。(6)调查废弃矿井、周边矿井、已经采掘的老空区的分布位置、范围、埋藏深度、积水和塌陷情况,与地表及其它富含水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估算积水量,提出开采中对老空水的防治措施建议。(7)在水文地质条件勘探的基础上,应根据我矿的采掘条件和采掘规划,建立矿井涌水量预测预报模型,选择适合我矿水文地质条件的
41、涌水量预测和计算方法,对全矿井涌水量、分水平涌水量、分采区涌水量进行计算预测。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还应对可能形成的突水水量进行分析评估,为矿井防排水系统和能力设计提供基础资料。(8)随着矿井向深部的延伸,应详细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断裂破碎带向深部的变化规律。第七节 矿井防治水技术路线与原则一、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本原则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和矿井的基本水害特点,结合矿井目前的采掘现状和防治水工程现状,防治水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为: (1)以地下水信息监测为基础,建立建全矿井水害水情实时监测体系。(2)探治结合,探采结合,预防为主,先探后掘,先治后采。(3)建立水害安全保障体
42、系的整体规划,设计整体目标,分解阶段目标,分区、分阶段实施规划与设计。(4)防治水工程与矿井采掘工程有机结合,相互利用。(5)以所掌握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开展以井上下物探为主,钻探为辅,监测与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6)探测和监控周边老空水,合理避让。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技术路线根据我矿的水文地质基本条件与矿井水害特点,本防治水规划建议采用的防治水技术路线是以防为主,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技术途径是准确探测断层构造和煤层底板薄弱带以及采区富水危险区,并对其进行探放水工作,合理设计矿井排水能力和井下排水系统。防治水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法是井上下结合,井下为主,其主要原因是:(1)井田内断层造成岩
43、层对接关系的改变,影响含、隔水层原有性能。(2)由于地下水受极不均匀发育的裂隙的控制,所以在进行合理疏水的同时,对巷道揭露的非采动影响区突水点或局部导水裂隙实施注浆改造或集中出水点的封堵,可以达到整体改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减少矿井基建过程中的无效排水量。 (3)井下防治水工程可以实现整个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整体规划和防治水工程分步实施的目的,可以实现防治水工程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效果,且可以做到防治水工程的动态优化和动态调整,这样可将大量的防治水工程费消化于矿井基建过程中。(4)为了实现永久性防治水工程的管理、保护和信息采集,对必要的矿井水文地质监测系统与部分勘探工程(如地震勘探)应立足于地面
44、实施。(5)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对威胁矿井安全基建的充水含水层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水压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 第八节 防治水技术与工程规划根据我矿目前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条件,结合矿井基本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3、5、6、10煤开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水害安全问题,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基建过程的水文地质安全保障,矿井2011年至2015年防治水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矿井水害条件的技术研究分析;矿井各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探查研究;监测矿井水害条件及其变化规律监控系统的完善与建设;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探查与防治,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测试与试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水害危险性实时监测与预警;矿
45、井防排水系统计算分析与配套工程完善等。各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如下:一、主要水文地质研究工作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技术研究与分析是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治水工程措施及其相关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和矿井水害特征技术研究和技术分析,真正认识和把握了矿井水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控制条件,才能确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矿井水文地质安全保障工程与措施体系。针对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水害特点,防治水技术工作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是:(1)根据目前揭露的矿井水害特征和矿井水文地质结构,配合必要的井上下水情监测信息,对底板水应采用带水压开采技术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分析不同区域采区(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
46、量,为矿井排水能力特别是工作面临时排水能力的确定提供定量依据;(2)根据采掘工程安排和对水害安全条件的要求,认真分析研究各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规律与地质结构、构造特征、埋藏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矿井水害危险性程度预测分析图,用以指导工作面回采或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水害超前探测工作。二、建立井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利用补充勘探钻孔结合已有的水位观测孔,建立井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掌握井下水动态变化规律,采集动态资料,编制不同时期顶、底板含水层地下水位等值线图,进一步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为矿井防治水方法研究,提供资料和依据。井下水动态观测孔布置的原则是:(1)尽量利用保留下来的水文地质孔作为新观测孔,以减少钻探
47、工作量;(2)观测孔分布大致均匀,便于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3)观测孔布局应顾及已有等水位线图;(4)进一步查明顶、底板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强矿井地质测量及水文地质基础工作,充实矿井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完善各类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图纸、台帐。三、 做好水文观测与矿井地质工作3.1 水文观测工作收集地面气象,降水量与河流水文资料,查明洪水泛滥对矿区,工业广场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查实勘探资料,查明矿井水来源。观测并记录好井下涌水量的均衡性。3.2 矿井地质工作结合钻孔柱状图及掌握各地层的层位和厚度,以及各地层的透水性和含水性。掌握断层产状、含水性及导水性。了解含水层与隔水层的位置、厚度、岩性。掌握矿井出水点及涌水量。了解矿井地下水水压和富水区域位置。必须保留足够的边界煤柱、断层煤柱。四、 排水设施水泵:矿井备有工作、备用和检修三台水泵,其中工作水泵的能力,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大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检修水泵的能力大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采区辅助水至配备有IS50-50-25型离心泵,全部达到一备一用一检修的要求。水管:有工作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