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100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100解说词.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故宫100解说词.精品文档.36皇帝大婚这是一场历时104天的漫长婚礼,清代260多年间,这样的婚礼只举办过4次。最后一次,也是最盛大的一次。光绪十四年,宫廷画家庆宽等人接到了一个任务,要为当朝皇帝的大婚绘制图册,展现光绪皇帝迎取皇后的全过程。紫禁城里最喜庆,最热闹的活动,就是皇帝大婚。清代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思维幼年登基的皇帝,才有幸在紫禁城举办过婚礼。极为尊贵的中轴线建筑,只有在皇帝大婚的时候,才能最完整的得到使用。因为大部分庆典,都集中在紫禁城的政治区域前朝的三大殿,只有大婚那天的新皇后,才能乘坐凤舆,从午门,沿中轴线,直达内廷的
2、坤宁宫。光绪大婚,礼仪非常复杂,从选后到洞房,历时104天才完成。庆宽等人,最终出色完成了这一套皇帝大婚图,它共分为八册,以连环画的形式,为我们重现了光绪皇帝大婚的全过程。然而,有一个场景,是光绪大婚图中所没有的,那就是坤宁宫,也就是大婚洞房。坤宁宫,这座明朝皇后的寝宫,自清朝入关后,被改为祭神和节庆朝贺的地方。大婚时,坤宁宫东暖阁,就是新婚帝后的洞房,他们将在这里共度三天。画家们或许是奉旨替皇帝留点隐私的空间,但这一举动,显然阻止不了人们想象和探秘的热情。坤宁宫东暖阁,依然保持着百余年前,光绪大婚时的布置。最能传递新婚之喜的,是龙凤喜床上铺的被子。来自江南的精工织绣,一百个天真烂漫的儿童,称
3、作“百子被”,以象征皇帝多子多孙,江山万年。古人认为:皇帝多子多孙,国运才能昌盛,而无后,对于皇室来说,是一个王朝行将覆灭的不详征兆。洞房的精心设计,寓意不言自明。而这精心设计的苦心,终究落空。这间看似喜乐的洞房,对没有爱情的帝后来说,只是苦闷生活的开始。37萨满祭祀子夜三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打开了,宫禁森严的紫禁城,每天最早进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两头活猪,这一行,即将前往坤宁宫。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地位非常尊贵,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来到坤宁宫的老妇人,并不是来见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来参加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萨满祭神,老妇人就是主持活动的萨满。每次祭祀,萨满必跳舞,俗称“跳神”。每次祭神
4、,都要在神位前杀猪,在这里用清水煮熟,再向神灵贡献。两头活猪,就是祭神时要宰杀和敬献的牲口。杀猪跳神,本是满族在关外的传统。清朝入住紫禁城,皇宫的格局几乎全部照收前朝,中轴线上唯一重大的改变,就在这坤宁宫。满族入关前,皇后的寝宫,就是皇室进行萨满教祭神的场所,入关以后,他们把民族记忆搬进了紫禁城的坤宁宫。这里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祭神后,皇帝会率领王公大臣吃祭神肉,进坤宁宫吃肉,名为“分福”,一向被大臣们视为殊荣。其实,到坤宁宫吃祭肉,并不是什么享受的美事。祭神的肉被称为“怍肉”,也就是白水煮肉,没有任何调料,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端过来,但,
5、不吃是大不敬。于是,常有人偷偷的在袖子里,藏一点盐来度过难关。为了配合萨满祭祀,坤宁宫的改造是随处可见的。坤宁宫室内西、北、南三面,修起了环形大炕,供奉神位。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灶台,有三口大锅,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其实并不简单。在传统汉文化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被纳入到宗法体系中,在地位和象征意义上,受到典章、制度的约束。改造位于中轴线的坤宁宫,意味着满清皇室,希望把满族的印记,列入到千年的宗法体制之中。在今天的故宫,坤宁宫的特别陈设,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38时间机器在这座城里,时间可以被看见,可以被听到,可以被触摸,而有时却只有用心才能感
6、受得到。奉先殿,是宫内皇帝的家庙,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每年,皇帝出入这里至少六十次。如今,人们来这里,多是为了聆听时间的声音。2004年9月,奉先殿内部改成了钟表陈列馆,近两百件钟表,是近200年世界钟表发展史的缩影,很多式样在这世上绝无仅有。最为精巧、数量最多的,当属乾隆年间制造的。其中一件,最受乾隆皇帝喜爱,以至于退居太上皇以后,还命人把那座钟,搬到自己养老的宫殿,以便随时欣赏把玩。这座钟(铜镀金写字人钟),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机械装置组成。表盘部分,由英国伦敦制表名师提摩西威廉森专门定制。下面的机械部分,则是由瑞士著名的雅凯德罗家族铸造。当时,外国的传教士们为了传播福音,想尽办法,来
7、满足乾隆皇帝贪图奇巧的心思。这座钟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位欧洲绅士,开动之前,先帮他将毛笔蘸好墨汁,开关打开,这位绅士就会工工整整地书写八个字:八方向化,九土来王。这是特意为满足中国皇帝的需求,而做出的改变。瑞士纳沙泰尔博物馆里,也收藏着几件原理类似的机械人,书写的却是外文。在得到写字人钟之后,乾隆皇帝对于机械人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当时,皇宫里另一位会书写“万寿无疆”的机械人,也被乾隆皇帝勒令:必须再学会写满蒙藏三种文字。机械师耗尽心力,却没能成功。这些钟表,从西洋来到紫禁城,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小则改变装饰,大则整容,它们被视为精美的工艺品,计时是否精准,倒很少有人在意。如今,这些钟表在经过调
8、试以后,大多还可以运行,但曾经把玩它们的主人,早已离去。今天的人们,在这钟表的滴答声中,或许可以听到那些逝者的足音。时间是无情的;时间,又是有情的39清风尚武弓、箭是制服猛兽的利器,也是征服天下的武器。弓马骑射作为满族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他们的尚武精神。箭亭,清朝初年建于奉先殿的南边。奉先殿,是供奉清代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箭亭建于此处,意思就是告诫子孙,不要忘记祖训,秉承八旗尚武的传统。箭亭,是昔日清朝武举殿试的地方,也是清代皇帝及其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场所。箭亭的外观十分引人注目,二十根朱漆大柱,承托整个屋顶。它并不像一般的亭子那样是空敞的,而更像是殿堂,亭角微微翘起,房脊成人字形漫坡。每当皇
9、帝操演时,列队武士擂鼓助威,箭亭大门全部打开,皇帝站在亭内开弓放箭,场面壮观,尽显皇家风范。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入主中原后,解鞍挂甲,耽于享乐。清乾隆为了防止满族骑射习俗的遗失,而至祖制湮灭,在亭内御制一座训守冠服骑射卧碑,碑文刊刻了清太宗皇太极,训诫满洲贵族不要效仿金朝,因忘旧制,废骑射,效汉俗,而导致社稷倾覆,国家灭亡的谕旨。太宗皇帝,在告诫八旗子弟时曾说过: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是忘本亡国的根由。但这座措辞严厉,告诫子孙的石碑,没能阻挡历史的进程。今天,似乎只有这些皇家的文物在提醒我们,曾经那个马鸣蹄鼓的王朝。虽然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诸位皇帝,也多次在此检阅武举殿试,但
10、是这些都没能重塑清风尚武的辉煌。似乎只有这些碑文,在祭奠那个已远去的时代。弓箭,从清初拥有极高的地位,到最后被迫退出战场,是历史发展的结局,也是中国传统弓箭发展史上的终结篇。清风尚武。箭亭,是为信奉“马上得天下”的创国理念而设置,亭前跑马射箭,武举殿试,都随着帝国的衰亡硝烟散尽。最终,箭亭成为了满清弓马骑射的纪念碑。40皇帝学堂中国历史上,10岁以下当皇帝的孩子,一共有44位。紫禁城里,当然也少不了这样的故事。1572年的某天,一个小男孩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贺,开始接管祖宗的江山,他就是万历皇帝,这一年他才九岁。一个只会玩耍的孩子,怎么管理天下呢?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史,当然不缺乏这样的经验。万历
11、小皇帝的老师,内阁首辅张居正,为皇帝定下了日常生活的规则:小皇帝每月只用九天上朝听政,其余时间,则去文华殿上课学习,文华殿,成了小皇帝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它位于紫禁城外朝东侧,与西侧的武英殿左右对应。这里最早是为太子设计的,太子成了小皇帝,规格大大提高,原来屋脊上的绿瓦也改成了黄瓦。皇帝必须要好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自汉朝以来,皇帝就开始定期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经筵、日讲这些概念,专门是皇帝听课用的。辅佐万历皇帝的张居正,成立了一个皇家教材编写小组,把皇帝治理天下的故事挑选出来,配上图画和浅显的解释,作为小皇帝的专用课本,这本书就叫做帝鉴图说。任贤图治,讲述上古帝王尧,求贤若渴,任用有
12、才能的人治理国家。览图禁杖,则是讲唐太宗看到一本医术中讲“人的五脏都附于背部”,便规定:日后用刑,不得鞭打囚犯的背部。敛财侈费,则是讲唐玄宗晚年注重享乐,整个统治阶层生活奢华,造成老百姓生活艰难,国家也陷入困境。这本书,像是今天的连环画册,在图文并茂中,讲述如何成为好的皇帝,吸引小皇帝的兴趣。小皇帝,享受到天下最好的早期教育,但是他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帝鉴图说虽然鲜活生动,但还是政治。一向缜密的张居正,经常利用讲课的机会,阐述自己的主张,影响皇帝的决断。在文华殿,皇帝不光要听讲,必要的时候他还要讲课。明清两代皇帝,每逢春分、秋分,要在文华殿举办讲座。文华殿,可以说是紫禁城里的微型大学,皇帝学习、
13、讲课、祭拜孔子、国家科举阅卷都在这里进行。君臣之礼,师生之谊,维护帝王千年的道统,在这个朦胧的空间里,尤其神圣不可侵犯。41内阁大堂明正德元年,宫廷里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斗。一方是内阁为首的外朝大臣;一方是皇帝宠信的内廷宦官。他们互相弹劾,争得你死我活,最终,宦官占得先机,打压了大臣,曾经显赫一时的内阁大堂,一时,归于沉寂。元、明、清三朝,共有五万多名进士,进入内阁,是他们的最高理想。这个院子就是内阁大堂。它偏离中轴,格局和造型显得简单朴素,但在四百多年前,这里一度是国家运转重要的枢纽,更是天下每个书生向往的地方。跨越这座高墙,进入这个院落,就走进了帝国运筹帷幄的中心,辅君左右,为君智囊。第一个
14、住进紫禁城的皇帝明成祖,雄心勃勃,他设立内阁,希望用这个集体决策机构,替代位高权重的宰相。一方面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一方面辅佐他料理政事。国家的精英汇聚在这个院落里,通宵达旦的轮值工作,为帝王提供政务咨询和决策指导。闲暇时的他们,则以围棋博弈为乐,这成为一个传统,许多人的围棋水平达到过手级别。围棋,讲求的是平静无声的谋划、拼杀和争夺。棋盘上的博弈,是压力下的排遣,也是他们对现实政治的训练和推演,现实,总是超出规划。明朝皇帝怠惰的子孙,把更多的时间消磨在后宫中。内阁远离了皇帝,而掌管后宫的宦官机构司礼监,慢慢掌握了大权,内阁官员与内廷宦官之间,开始进入一场漫长的对抗。曾经有上百名小宦官,冲进内
15、阁大堂,肆无忌惮的殴打内阁官员;而内阁官员,有时也会发威,在皇宫中大肆捕杀宦官。在这盘棋上,内阁的目标在于赢得整个国家,而宦官们,只要赢得帝王一个人就够了。这一局棋,历经峰回路转,双方各有得失。明朝皇帝短暂的寿命,总是拂乱刚摆开的棋子,而最终,内阁和宦官,都没有来得及成为最后的赢家,紫禁城已经换了主人。女真族的皇帝不信任宦官,也不信任汉族知识分子。康熙皇帝在乾清宫建立了南书房;雍正皇帝在养心殿旁边成立了军机处。内阁,落子东南边地,再也难以在中盘大局有所作为了。1957年以后,内阁小院成为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学会的办公所在地,游客们有时会贸然到访。当年的遗迹已荡然无存,显得影壁上的这几个字(为人民服
16、务)特别清晰42四库全书古代中国人的藏书馆,一般都建在水边。因为,书籍最怕火,放到水边,理论上是最安全的,皇家也因循这个传统。紫禁城的藏书楼文渊阁,就矗立在一汪清池旁边。文渊阁,它的名字本身就有远离火灾的含义,但在漫长历史中,它还是无法躲避大火的洗劫。明代的文渊阁,在农民起义的战火中,付之一炬。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第二年,为了贮藏四库全书,他下诏在烧毁的文渊阁原址,文华殿的后面,设计规划重建文渊阁。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是江南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不仅藏书多达七万卷,建筑形制和书橱款式也颇有特点。于是,江南情结浓厚的乾隆皇帝,便仿造“天一阁”,在紫禁城里,修
17、建他自己的图书馆。带着民间血统的文渊阁,在故宫里显得有些另类。屋顶是黑色的琉璃瓦,似乎不合代表皇帝的黄色,但黑在五行里代表水,印合文渊以水喻文的意义。紫禁城的惯例,建筑面宽开间多为奇数,而文渊阁面宽六间。紫禁城建筑外墙多为红墙,而这里是灰色,廊柱和窗栏为绿色。建筑内部的油漆彩画,也以“河马负书”和“翰墨卷帙”为主题,在一片金碧辉煌中,卓然不群。皇家的建筑师,曾经面临这样一个难题:面宽六间的房子,皇帝在这里读书,他的宝座应该安放在哪里呢?在这里,建筑师使用了一个小小的障眼法。楼梯在不显眼的位置,占据了一部分空间,剩余的五间再次成为奇数,皇帝还是可以位居正中,享受坐拥书城的快感,动用国家力量编修的
18、四库全书三万六千册,存放在这里。文渊阁,是皇帝一个人的图书馆。皇帝喜欢在这里和大臣谈经论道,受到赏识的官员,也会得到允许,在这里翻上几天书,真正能享用这些书的人,寥寥可数。清朝的重臣曾国藩,在受到重用之前,有四年时间,一直在文渊阁做皇家图书馆馆长助理,想必皇家图书的浩瀚,让他一生受益匪浅吧。文渊阁,在中国各地还有六个兄弟,模样长得大致相同,它们的名字分别是:文源、文津、文溯、文汇、文澜、文宗,全都与水有关。四库全书被抄成六份,分别储藏在这些兄弟图书馆中,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就这样慢慢开始形成了。43宫廷绘画这是公元1903年的紫禁城。在美国人柯林顿西蒙斯拍下它之前,关于这座城的影像记忆,大多
19、来自宫廷画师们的笔下。正如这幅光绪大婚图册,用写实的笔法,再现了光绪皇帝大婚的外朝礼仪全景,工笔彩绘,极为精细,犹如一部纪录电影,诸多细节,历历在目。这些画的作者,通常被称呼为“画画人”或是“画匠”,他们多少会与一个叫如意馆的地方联系在一起。严格意义上讲,如意馆只是画师们的一个工作地点,而不是一个职能机构的名称。档案记载:如意馆最早的地点,设置在武英殿的北边,临近前朝三大殿。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下令重建,如意馆的地点移到了北五所之一的西所。慈禧太后前后征集的画师有近二十人,这些画师分成三组,每月轮流作画十天。每日清晨,他们一般从东华门附近的住处步行进宫,到如意馆的画室作画。画室的条件并不是特别的
20、好,夏天炎热,似乎很难长时间的静心作画;冬天寒冷,经常要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一天的工作时间,通常要到下午五时才结束。他们平时的画作,有的寓意长寿,有的寓意吉祥。比较而言,康雍乾时期的画师们,似乎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一批西洋画师的加入,融入了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在乾隆大阅图中,意大利人郎世宁,引入欧洲的造型艺术和透视法,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诗山水的一些痕迹。宫廷画师,是怎样完成这些绘画的创作的呢?答案也许就在画中。这幅万国来朝图,展现的是乾隆年间,藩属及外国使臣到紫禁城朝贺的场面。画中出现了几处奇妙的处理方式,比如:外国使团所进贡的物品中,这只奇特的动物,酷似中国传
21、说中的麒麟。中和殿屋顶是圆形殿顶,而真实的中和殿殿顶,为单檐四角攒尖。这些奇妙的处理方式,让人产生许多的联想:也许他们没有进入前朝三大殿的资格,没有亲眼目睹万国来朝的情景,一切都只是素材和想象的结合。当然,这些宫廷画师的创作,几乎都是由皇帝钦定主题,在定稿之前,要先把草稿送皇帝审查,批准后再正式绘制。宫廷画师,执行者皇帝的意志,遵循着皇家的清规戒律。他们记录下了宫廷的生活,身影往往却被这些恢宏的绘画所湮没。44 以心传心 这座建造于康熙二十四年的院落,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附近。 清晨九点钟,进出的人们和广播体操的队列,都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的平淡,这平淡将心跳调试出宁静的节拍。 三百多年前,紫禁城
22、的这个院落,是一国之君求取治国真谛,和心灵传承的地方。皇帝在文华殿读圣贤书,举行经筵前,会派遣官员或亲自到这里祭拜,这里供奉着华夏民族,子上古以来最著名的十一位圣贤: 皇师伏羲、神农、轩辕、帝师尧、舜、王师禹、汤、周之文武、先圣周公、先师孔子。 他们的灵脉,仿佛就栖息在这里,守护者大殿,守护着三个题字:传心殿。 传心,这颗让帝王得以统定天下,并代代传承的心,到底是什么?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大舜谟里记载:在舜传位给禹的时候,说了这十六个字。这以心为主题的谆谆嘱咐,后来也成为中国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人心,是危险的,或是声色,或是名利,它会被
23、贪欲所蒙蔽,沉溺于恶习。人心也应该危惧,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有所敬畏。 道心,是天地自然的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得道的心本与万物融为一体,彼此不分你我,这也便是亲民的内涵。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身为帝王,更要精研,专一,把握这独一无二的真心,平心静气,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体悟这天人合一的境界。 传心,传的是十六字的警示恒言。 一国之君,要与先贤心念相合,更要与民众同胞情怀相通,成就天下同生的基础,才可以成就王道。 “允执厥中”四个字,由乾隆皇帝御笔书写,高挂在紫禁城正中央的中和殿内。 “十六字心传”的句号,划在三大殿中最低矮、最谦卑的建筑里。而传心殿和文华殿、文渊阁左右相依,
24、位于紫禁城的东南,就好像这座宫城的心脏一般。45大内出版2005年,武英殿大修,是百年来的第一次大修。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它曾毁于大火。在更早的1644年,它见证了紫禁城遭受的,最惨烈的伤痛。那一年的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这里做了一天皇帝。此前,他率领的农民军攻入紫禁城,崇祯皇帝自尽。然而,李自成在紫禁城只停留了四十天左右,就在满清的攻势下败退了。农民军撤离时,紫禁城的大部分建筑遭到焚毁。武英殿,或许是这位农民领袖登基的地方,得以免遭火灾。武英殿的新主人是多尔衮,他在这里迎来了满清定鼎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武英殿,位于外朝西路,与太和殿东侧的文华殿相对称,暗合文东武西,单从字面理解,这
25、里是讲武的地方,而事实上,与彰显武力毫无关系。明朝,皇帝把这里当作便殿,用来斋居和召见大臣。崇祯的时候,皇后过生日,也曾在这里举行朝贺仪式。武英殿功能最大的改变,发生在康熙朝。这些代表了中国最高印刷水准的图书,均出自武英殿。武英殿刻印的书籍,校勘精细,字体、刻工俱佳,并用特制的墨及洁白细腻的开化纸印刷,质地精美,因此被称为“殿本”,平定了天下的康熙,讲武英殿便成了皇家刻书场,历经康雍乾三朝,武英殿刻书达到极盛。乾隆时期,四库全书的精华版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完成后,由于丛书中刊行的书籍,都是四库全书珍本秘籍,社会上流传较少,再加上殿本刊刻精美,装帧富丽,各地士子闻风而至,纷纷购买,刊刻而成的三百部,很快销售一空。要想满足社会需要,只有增加印书数量。但武英殿聚珍版各书,在印刷完毕后版块都已拆掉,无法再版通行,即便已经刻印的书籍,想要增加数量,也势必会影响到当时整个四库全书刊印的进度。于是,乾隆皇帝同意将所印各书,发送给东南五省各一份,并允许翻版通行。2005年,大修结束,武英殿改造成了书画馆,常人难得一见的历代书画珍品,在这里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