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室内人工光照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室内人工光照明.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七章 摄影室内人工光照明.精品文档.第八章 室内人工光照明内容提要:在影室内用人工光照明能根据拍摄需要调节和控制光线,使之符合自己的拍摄需要。掌握人工光照明中不同类型光线的造型作用并控制好光比,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布光方法。 应用自然光拍摄,基本上是以日光为光源,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更替,天气的变化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光效,给摄影创作带来无穷的魅力。但变幻的光线,如日出日落的光效稍纵即逝,这给商业摄影师的拍摄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而,专业摄影师在摄影棚内用人工光源模拟各种自然光效,他们根据画面造型的需要控制光的明暗、光比和画面的影调结构,使被
2、摄体处于最理想的光效下,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克服了由于自然光的变幻莫测而带来的局限性,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度。本章着重讲述室内人工光照明的基本知识及影室灯光人像摄影的基本布光方法,关于影室内人像摄影和广告摄影在后续课程中会专门开设。第一节 光源的发光性质及其调控虽然照明设备种类繁多,但不管是连续光源还是影室闪光灯都有专用的聚光灯和散光灯,聚光灯发出的光线属于硬光,其造型特点表现为:发出的光线亮度高,光束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投射光斑集中,光斑大小可调节、控制,摄影者容易控制它的照明范围,光束边缘有明显的明暗分界,在被摄者身上造成的明暗反差鲜明,使被摄者产生明显的阴影。散光灯发出的光线属于软光,其造型
3、特点表现为:光线没有特定的方向,投射光斑发散,散射面积大,亮度低,光束边缘明暗过渡柔和,光线显得柔和、均匀,在被摄者身上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小,被摄体不产生明显的阴影。聚光灯和散光灯造成光质的硬与软对被摄体的造型影响极大,在实际拍摄中往往要根据被摄体的造型特点及质感表现的需要等对光质的软硬进行调节、控制,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通过改变光源面积和光源到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而改变光源的发光性质。一、光源面积与光质影室灯具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部件、附件组合成不同光效的灯具。如使用反光伞、柔光罩后增大了光源面积,或者把多个灯排列在一起作为灯组使用,使发光面积变大,这时提供宽光照明,在灯具前加上遮光挡板、锥形聚光罩以
4、及蜂巢等各种限光装置把投射光限制在一定的小范围内可达到窄光效果。通过控制光源的面积和扩散程度,能改变被摄体的造型效果。1、宽光 投射角度大或范围广的光称为宽光。宽光光源的覆盖面大、亮度均匀,光质相对较软。人像摄影常以较软的宽光为辅光,使人物明暗过渡自然。广告摄影常以较软的宽光为主光,尤其是大面积的被摄体要求光源的覆盖面大、亮度均匀,并大都会因周围环境产生反射光,对暗部有适当的补光效果。用反光物或泛光投射的散射光多作为被摄体大面积的补光。因此,宽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被摄体的影调基础以及用光特征。2、窄光 照射角度小或范围窄的光称窄光。窄光如作为主光照明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反差,因此,它多用作轮廓光和修
5、饰光,对被摄体要强调、突出的局部进行补偿或修饰照明;也多用作提高暗部亮度以缩小被摄体的明暗反差,达到想要表现的整体影调,并将光比控制在胶片的宽容度以内。窄光距离被摄体远,则会使光线发散。二、发光距离与光质根据光照度的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光源与被照明物体的距离增加一倍,光照度就减为1/4,在布光时,可以通过改变灯具与被摄体的距离调节光比。发光距离对光质的影响,在使用单灯对被摄体照明时最为明显,它对被摄体的明暗差别产生很大的影响。1、近光 当光源位于恰当的发光距离时,被摄体的明部与暗部反差不会随着光源在此距离小范围的前后移动产生实质性变化。但是,当灯位移到相当近的距离后,不但会使被摄体产生强反差、形
6、成浓重的阴影,并使光集中在离光源最近的被摄体上,甚至在它的局部。它还会加大被摄体和背景的光比,以及使投影更加深暗和变大。尤其是这种光位会对被摄体产生反常态照明,使被摄体造型有畸变和不舒适的感觉。当光源性质越硬、发光强度越大、发光面积越小时,这一现象就越明显。2、远光 当泛光灯移离被摄体远处时,原来因距被摄体较近而呈的强光会减弱而成为弱光,这样它的发光性质就趋向于较软,因此,被摄体的反差会减弱。另外,当灯位拉远后,发光面积相对增大,如果被摄体周围环境反光条件良好,被摄体暗部会得到较多的反射光,而进一步使反差降低,此举并可使投影缩小和减弱浓度。 控制发光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度调整反差。任何布光
7、,除非需要,宁稍远,勿过近。 光的软、硬、强、弱、宽、窄均是相对而言。同一强光光源加上柔光装置、器具会变为软光,拉远距离或减低亮度或经过反射即为弱光,加上限光装置又成为窄光。第二节 摄影造型的光线处理一、摄影造型的基本光线 灯光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可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五种光型。布光往往不只是运用一种光型的灯光,而是对各种光型的灯光进行综合运用。1、主光 图7-1 正常主光照明效果在45 o前侧光照明通常是放置主光的位置。 主光是用来描绘被摄主体外貌和形态,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用来照亮被摄体最富有表现力的部位。当选定了拍摄角度以后,被摄体具有什么样的明暗造型效果,主要靠主
8、光来形成,它在画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起主要的造型作用,它塑造了被摄体的基本形态和表面结构。其它光的配置都是在主光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一定是最强的光,但起着主导作用,突出了物体的本质属性。人工光是对自然光的模拟,太阳只有一个,所以主光一般只有一个。当被摄人数较多时,如果一盏主光灯不够用,可以用数盏灯并排在一起,从同一个方向进行照明,共同作为主光使用。主光多处于前侧光的位置,它与相机镜头轴线的夹角不同还构成了正常主光照明、面光照明、宽光照明、窄光照明。 正常主光照明光源一般在被摄体左或右的前侧45 o左右的位置上,被摄体表面明暗搭配比较适中,物体的轮廓姿态、
9、立体形状、影调层次等方面都比较正常,人们的视觉感受比较正常。 面光照明(见图2-10)即光源在被摄对象的前方,或在拍摄位置左或右的15 o至30 o位置上,光线的任务是照明被摄对象大部分面积,使其表面有小面积的阴影,光线有明确的投射方向。这种光线照明基本上属于正面光照明。面光照明比较适合拍摄高调画面。面光照明使被摄体表面亮的区域远远大于暗的区域,对于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的表现不如其他几种主光照明形式。 宽光照明(见图2-11)即光源一般在被摄对象侧前方60 o左右的位置上,同正常主光照明相比较,宽光照明使被摄体表面亮的面积比较大,暗的面积比较小;同面光照明相比较,宽光照明使被摄体表面亮的面积比较
10、小,暗的面积比较大。在表现物体立体感和质感方面,宽光照明强于面光照明,弱于正常主光照明。 窄光照明光源处于被摄体侧前方15 o左右的位置,接近于侧光照明,可在被摄物体表面形成较大的暗的阴影区域,亮的区域面积很小,这种照明形式有利于强化被摄物体的立体感,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质感。采用窄光照明拍摄人物,一般情况下需要注意不要出现“阴阳脸”的照明效果。窄光照明有利于拍摄低调画面,有利于表现深沉、深邃、恐怖、神秘、沉重等主题。 图7-2 主光、辅光配合照明效果在辅光配合照明下,减弱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使阴影部分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2、辅光 辅光又称补光,用来补助主光照不到的阴暗部分以提高暗部
11、的照明水平,减弱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使阴影部分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起辅助造型作用。辅光的强弱变化可以改变影像的反差,形成不同的气氛。一般主光和辅光的光比为3:14:1。若光比大,影调硬;光比小,影调软。 辅光一般采用散光灯。辅光的方位在照相机位置,从正面补助照明被摄对象。处理这种光要注意其亮度,不能超过主光的亮度或与主光亮度相等,以避免画面中的主体出现双影并破坏画面主光的造型效果。图7-3 主光、辅光和轮廓光配合照明效果轮廓光勾画出头部明亮的边缘轮廓,使人物与与背景之间分离开。3、轮廓光轮廓光是用聚光灯从侧逆光(见图2-15)或逆光(见图2-16)的方向投射向被摄体,它使被摄体产生明
12、亮的边缘,勾画出被摄体各部分的轮廓形状,将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背景之间分开,使被摄体在画面上更为醒目,也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轮廓光通常是画面中最亮的光,主光与轮廓光的光比约为1:1到1:2之间。但轮廓光不宜过强,否则会使轮廓“发毛反白”,还要防止它投射到镜头上,以免出现眩光,使画面成为一片灰白色,成为废品。图7-4-1 只有背景光照明效果背景光使主体与背景的影调拉开距离。 轮廓光一般采用聚光灯。轮廓光的方向在被摄体的后面,与照相机镜头轴线成30度水平角。轮廓光的高度与照相机镜头轴线成30度至60度垂直角。水平角太小,落地灯架会摄入画面,若使用悬臂灯架可避免这种现象;垂直角太小,光线会射入相机
13、镜头,使画面产生光晕现象,要注意使用遮光罩。图7-4-2 主光、辅光、轮廓光和背景光照明效果4、背景光 是照亮被摄体环境、背景用的一种光,如自然光中的环境光,它可以消除被摄体在背景上的投影,使主体与背景分开,衬托背景的深度。背景光的亮度决定了画面的基调,暗背景使画面产生肃穆、沉静、阴郁的气氛;亮背景使画面产生平和、轻松、活跃的气氛。高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可与主光亮度相同或略高于主光,形成洁白明净的背景 ;低调画面,背景光亮度要低于辅光,形成深沉的背景;中间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在主光和辅光之间,约为主光的2/3,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主体亮部的背景会显得暗些,主体暗部的背景显得亮些。画面的基调要根据实
14、际情况来决定。 背景光一般采用散光灯,以均匀照亮背景为宜。如果用落地式散光灯照亮背景,散光灯的位置在被摄体后面以不被摄入画面为主。5、装饰光图7-5 修饰光减弱了眼眶和脖子下的阴影 也称修饰光。它是用以弥补画面内以上所有塑造形象不足的地方,突出被摄体某一细部造型的质感,以达到造型上的完美。如眼神光,头发光,服饰光等。 当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依次布局完善以后,分析被摄体的局部的亮度是否合适,层次表现是否完美,如不够理想,就用修饰光修饰这些局部的细节部位。所以修饰光的角度要准确无误才能起修饰作用。修饰光不宜过分强烈,否则会出现过亮的光斑,破坏了整体布光效果,要与环境协调,做到合情合理。二、布
15、光程序 图7-6 布光灯位图 以不同方向和高度的光线组合来运用上述的五种光型,能拍摄出不同光线效果的画面,塑造各种理想的形象。但并非每次摄影都非得用上全部光种,不必“五光俱全”,而是应根据被摄体的特点,拍摄的要求和内容的需要来选用。一般情况下,仅用主光和辅光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布光时,首先应布置主光,确立主体的初步造型;然后配以辅光弥补主光不足之处,使明暗过渡自然,改进未被主光照亮部分的造型,调节明暗面的光比。为了区分主体与背景,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可加轮廓光照明,根据拍摄题材的需要,打上背景光,确定整个画面的基调。如果主体的局部细节造型不理想或与整体不协调,使用装饰光加强整体造型与美感。布
16、光过程要控制好各种光型间的光比,各种光线应和主光和谐一致。三、光比 光比,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和暗部的受光量差别。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脸部是关键部位,而且亮面与阴影面的反光率基本相同,所以通常把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影面反射出来的亮度比当作光比。 光比影响着人像摄影的明暗反差、细部层次和彩色人像中的色彩再现。光比较小时,被摄者亮部与阴影面的影调反差较小,容易表现出被摄者脸部的丰富层次和色彩;但若光比太小,影调又过于平淡,立体感也偏弱。光比大,被摄者脸部的影调反差大,显得影调生硬,被摄者亮面和阴影面的色彩比较难兼顾,细部层次也有所损失。一般来说,人像摄影要获得正常的影调反差,光比一般应控制在3:1
17、4:1左右,这样的光比对于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都适用。光比大,有利于表现“刚”的效果。如拍摄成年男性、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儿童,年轻女性常用小光比。 调节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调节主、辅光的强度;调节主、辅灯至被摄体的距离;用反光板对暗部进行补光。从人们感觉上来说,反差本身也造成一种气氛,并给主题增添带有感情色彩的味道。光比大,往往使人感到含蓄、凝重、深沉、肃穆的气氛;光比小,往往使人感到平静、舒畅、愉悦的气氛。因而,人们将利用反差有力地表现主题,用暗反差格调表现人物坚强的性格,描写精力集中的神态,刻划夜晚的气氛或室内生活的情景,渲染神秘色彩或悲惨境遇;用亮反差格调表现户外生活及其环境气氛,真实
18、地反映实际情况。 光比9:1 光比4:1 光比2:1 光比1:1 图7-7 不同光比的照片效果比较 如何测量光比呢?现代的测光表,大都用“EV值”(曝光值)标示光线的强度,把亮部和暗部EV值的差作为2的幂就是光比。若亮部EV值12,暗影EV10,光比为1:4。如果没有测光表,在连续照明光源下,也可以使用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分别近测被摄者脸部的亮部和暗部反射亮度得出光圈值,求出光比。光圈值级之差与光比关系如下: 光圈级数差别 光比 2/3 1:1.5 1 1:2 1 1/3 1:2.5 1 2/3 1:3 2 1:4 2 1/3 1:5 2 2/3 1:6 3 1:9第三节 室内人像摄影的几种布光
19、方法 室内灯光人像摄影的布光方法多种多样,摄影者可以根据被摄者的形象和自己的创作需要,富有创造性地灵活处理。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布光方法,只要有利于表现被摄者的形象,获得比较好的造型效果,都是允许存在的。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布光方法。一、基本布光法 图7-9 基本布光法灯位图 图7-10 用基本布光法拍摄的人像 图7-8 基本布光法光位图这是肖像摄影中最常用的一种布光方法,适用于各种脸型的人。用基本布光法可以拍正面像或34正面像。主光从照相机一侧稍高于被摄者的高度,与相机主光轴成约45o左右的位置将光线投向被摄者,脸部一边被照亮,处于阴影中的另外一边形成三角形光区,主光的安放位置要根据每个人的脸
20、型和鼻梁高低进行调整,三角形光区应控制在从眼睛底部开始到鼻梁底部为止的位置。辅光从照相机位置投向被摄者,用来调整被摄者阴影部分的影调。一般来说主光与辅光的光比控制在3:14:1左右,背景的亮度处于主光与辅光之间,产生全影调效果。在测光时,主光、辅光都要开着,把轮廓光等其它灯光关掉,不能直接依据亮面或暗面的亮度来曝光,而是应当分别近测被摄者面部亮面与暗面的亮度折中曝光。这种布光方法使被摄者面部大部分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总的影调比较明快,又有一部处于阴影中,造成定的明暗反差,突出被摄者的立体感。二、平光布光法 图7-11 平光布光法拍摄的照片效果主光灯用一盏或两盏,用一盏主光灯时,将其放置在相机的
21、正后方,略高于相机投向被摄者。最好选用散射灯,因为它照明区域大,影调柔和。用两盏聚光灯作主光从相机两侧位置投向被摄者,要注意两盏灯的功率、强度要相等。 图7-12 高调人像摄影布光光位图平光照明使被摄者的大部分都受到直接的光照,调子较为明朗,明暗反差小,阴影面积不大,影调均匀。人物面部没有明显受光面与阴影面,光比基本为1:1,它适合女性与儿童。在确定灯位时,要特别注意眼神光的位置是否理想。用测光表近测人物面部的反射亮度、并按测光表的测量值进行曝光,人物皮肤会呈现中间影调。如果想让皮肤色调浅一些,可适当增曝光量测光时,如果有背景光,应先把它关掉,不要让背景的亮度进入测光表的受角,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22、。近年来,港台风格的婚纱影楼基本上都使用这种布光方法,并且在被摄体正面位置还打上一盏底光,以消除脸颊和脖子底下的阴影。三、高调人像摄影布光法高调人像的特点是画面的影调构成以亮调子为主,即黑白人像的影调组成应以白、浅灰、中灰影调为主;彩色人像的影调组成应以白色、明度高的浅色和中等明度的颜色为主。应尽量避免或少用暗调子,使被摄者的形象在拍出的照片上整个呈现亮影调,没有明显的阴影,更没有投影,显得洁净、明朗、柔和。在摄影室内用灯光拍摄高调人像,除去被摄者要穿白色或浅淡的服装并用浅色的背景以外,布光时要采用平光布光法,用散射光照明,这样,可以把照明光线产生的阴影和投影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平光布光法,被
23、摄者的两侧往往还难免调子太深,还要在被摄者两侧与照相机形成90度夹角的位置分别放置两盏功率较小的散光灯,或者放置大型白色反光板,把影调太深的部位照亮一点,使被摄者各部位的亮度比较均匀。但是,被摄者侧面的轮廓又要比被摄者正面的影调稍暗一些,显出被摄对象的边沿。同时,也可以在被摄者上方布置一盏“发灯”,修饰被摄者头发的影调或向上的轮廓部分。图7-13 高调人像画面的影调构成以亮调子为主,适合表现女性、儿童 高调人像照片的背景要明亮、干净、均匀,但最好又保留一点浅淡的层次,以便衬托出被摄者更亮的部位。背景可以用两盏散光灯从左右两侧均匀照明,它的亮度可以控制在超出被摄者面部亮度两级至两级半。曝光时要以
24、被摄者面部的亮度为基础,让面部曝光过半级至一级半,再现为较淡的影调。在背景和被摄者之间放置大型黑色挡光板(纸)可减少镜头眩光,消除落在被摄者身上的直射光。 高调照片的放大制作技巧也很重要。放大时不宜选用反差偏硬的相纸,宜选用中性相纸(指底片影像反差正常时)。相纸的反差如果偏硬,便会使照片上亮面和阴影部分的细微层次受到损失,影像也显得不够柔和。假若在放大制作过程中你觉得被摄者的眉毛、黑眼球的调子在照片上表现得太淡,没有神韵,可以用一支毛笔蘸一点显影液的原液修描一下。如果在室外自然光下拍摄高调照片,要利用阴天或雾天的散射光线,并要故意增加一级曝光,使底片的密度稍大一点。四、低调人像摄影布光法 低调
25、人像的特点和要求正好与高调人像相反,它的影调构成以暗调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亮调子。黑白人像的影调组成应以黑、深灰、中灰影调为主;彩色人像的影调组成以黑色、明度低的深色和中等明度的颜色为主。低调人像照片,能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深沉、凝重。 图7-14 低调人像摄影布光光位图图7-15 我的兄弟 王曙摄 在摄影室内拍摄低调人像,被摄者应穿深色服装,并使用深色背景,但衣服和背景的影调有不能融合在一起。布光时,一般用硬光,采用侧逆光或侧光,使被摄者面部的阴影大一些,光比可以控制在1:41:9,依照被摄者面部亮面的亮度曝光,使亮面再现为中等明暗的影调,或者比中等明暗略暗的影调,阴影部分再现为暗调。个别的低
26、调人像也有用顺光拍摄的,不过曝光量要少,以便将面部再现为暗调。 低调人像的背景,不用灯光照明,让背景呈现全黑的影调。低调人像照片在放大时,要将影调制作得深重一些。思考题1. 聚光灯和散光灯的造型特点主要有什么不同?2. 影室闪光灯利用哪些基本的部件(或附件)能够产生宽光照明?利用哪些基本的部件(或附件)能够产生窄光照明?3. 宽光和窄光照明一般在哪些情况下使用?4. 近光和远光的光质有什么不同?5. 灯光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可分为哪几种?6. 五种光型各有什么作用?7. 五种光型一般分别运用哪一种光质的灯光?8. 一般按怎样的顺序用五种光型布光?9. 什么叫光比?调节光比主要有哪几种方法?10.
27、 光比的大小对人像的造型有哪些影响?11. 基本布光法的灯位与光比如何控制?12. 平光布光法的使被摄者产生怎样的造型效果?13. 高调人像怎样布光,怎样曝光?14. 低调人像怎样布光,怎样曝光?插图:图7-1 正常主光照明效果在45 o前侧光照明通常是放置主光的位置。图7-2 主光、辅光配合照明效果在辅光配合照明下,减弱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使阴影部分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图7-3 主光、辅光和轮廓光配合照明效果轮廓光勾画出头部明亮的边缘轮廓,使人物与与背景之间分离开。背景光使主体与背景的影调拉开距离,背景光的亮度还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图7-4-1 只有背景光照明效果背景光使主体与背景的影调拉开距离。图7-4-2 主光、辅光、轮廓光和背景光照明效果图7-5 修饰光减弱了眼眶和脖子下的阴影图7-6 布光灯位图图7-7 不同光比的照片效果比较图7-8 基本布光法光位图图7-9 基本布光法灯位图图7-10用基本布光法拍摄的正面像图7-11 平光布光法拍摄的照片效果图7-12 高调人像摄影布光光位图图7-13 高调人像画面的影调构成以亮调子为主,适合表现女性、儿童图7-14 低调人像摄影布光光位图图7-15 我的兄弟 王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