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与制造的灰色关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业与制造的灰色关联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服务业与制造的灰色关联分析.精品文档.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朱志辉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程度比较高,二者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关联程度强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的关联程度,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层次低,没有与制造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相关对策。关键字:服务业;制造业;灰色关联度;相关对策Abstract: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v
2、ices and manufacturing has been researched using the method of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of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services associated with a stronger degree of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services。The services are not well developed,
3、it could no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well.Finally,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relate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services;manufactueing;gray relational grade;countermeasures作者简介:朱志辉(1985-),男,河北衡水人,西安财经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联系人:朱志辉电话:158
4、29902976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长路南段二号西安财经学院邮编;710100 710220765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国民收入,其下降的速度都有所减弱;第二产业比重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第三产业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比重已经占到了国民收入的一半以上,人们称这种现象叫做“经济服务化”。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了2010年的43.14%,超过了工业占GDP的比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我国制造业效率很低,高传胜(2008)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2%左右,与美国、日本和德国
5、相比,分别低23.22 和11.7 个百分点。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领域,增加值率仅为22%,与美国的差距超过了35%。大量学者都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提高制造业设计能力,降低制造业成本,创造产品差异化优势等方式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针对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关系,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公文俊平(1985)认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制造业争取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时,服务业取得了进步,随之而来的是服务需求的增大。这种状况加强了从中间需求方面对服务产业的刺激。第二是服务业在争取提高质量的活动中实行硬件技术化,这将给予制造业以诱发生
6、产的刺激,同时也刺激着制造业进行技术革新。程大中通过研究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第二产工业革命的美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日本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时,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美国还有通信业)都取得了相应的发展。陈宪,黄建锋(2004)通过分析得出各地区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 % ,制造业部门劳均增加值平均增加961.1 元,这一数值接近服务业作为整体对制造业生产率促进效应的三倍,表明生产者服务业在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方面的重要意义。周振华通过2000年上海投入产出表得出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和服务业自身来说,服务的投入率最低,仅为14.85%,其中金融业保险业在
7、服务投入中并不占主导地位,与工业的结合程度比较低。高传胜(2008)通过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信息通讯服务、金融服务、科教文卫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较大,而商贸和交通运输的作用相对较小。多数学者在对服务业与制造业分析中运用的是基于VAR协整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分析中有很多限制条件,造成分析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多数研究多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整体情况,没有对不同类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制造业分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服务业不同部门与两者的关联关系。二、灰色关联实证分析(一)样本选取
8、。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19992010中国统计年鉴。本文根据产业类型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大棕竹藤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和复制、文教体育用品白制造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
9、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中,19992002年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并入到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服务业与制造业灰色关联度分析经济研究中包含多种因素,我们常常希望知道众多影响因素中的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起推动作用,哪些起阻碍作用?然而数理统计模型都有一些不足:要求有大量数据,要求样本服从相应概率分布,计算量大等限制条件,这些都可能造成分析结果不稳定。灰色关联分析弥补了数理统计方法相关缺陷,对样本量以及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结果不符的情况。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
10、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反之越小。灰色关联度取值在01之间,灰色关联度越接近于1,两个序列的关联程度越高,反之,越小。记参考序列 (),、比较序列 (),比较序列为变量在 年的数值。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初值像处理。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对进行初值像处理,得 () (),(),()。()第二步,参数处理。序列对序列的差异化序列为: (),(),(),其中,()()(),记差异序列集为。()环境参数() ()、() ()。()第三步,计算灰色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其中,为分辨系数,一般取。第四步,计算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为:ri=设Ri()= 交通
11、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务,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务, 金融业务, 房地产业,其他T,(i=1,2,3,4,5,6),(“其他”包括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电视电影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服务业)根据以上分析,计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如表一、表二、表三:表一 服务业各部门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关联系数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R1()10.960.960.990.910.710.730.650.560.460.400.33R2()10.990.990.9
12、50.890.670.680.620.560.510.470.42R3()10.991.000.990.940.740.760.680.570.500.450.37R4()10.980.950.890.820.620.620.600.640.570.590.50R5()10.990.980.990.980.750.810.780.790.590.680.59R6()10.960.900.880.900.860.970.890.790.690.660.53表二 服务业各部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关联系数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R1
13、()11.000.990.960.850.700.670.590.510.430.410.33R2()10.970.960.930.840.680.650.580.510.450.440.37R3()10.970.970.950.870.720.690.600.510.450.430.35R4()10.960.940.900.810.650.620.570.540.480.490.41R5()10.980.980.960.880.730.710.640.590.480.520.43R6()11.000.980.980.940.770.770.680.590.520.520.42表三 服务业各部
14、门与制造业关联度R1()R2()R3()R4()R5()R6()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关联度0.72240.72810.74800.73100.82730.8362服务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关联度0.70420.69880.70840.69690.74230.7625表四 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构成比较澳大利来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中国批发零售与修理16.910.71314.519.616.38.118.613.89旅馆与餐饮2.92112.2-3.41.62.89.67运输与仓储16.910.98.314.112.519149.625.31邮政与电信6.65.33.844.45
15、.56.55.1-金融保险11.518.714.520.916.820.115.51510.89房地产、租赁与其它商务活动31.439.335.729.525.827.43240.315.97注:表中国际数据来自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1).(三)结果分析(1)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比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均高于0.69,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提高效率和竞争力。(2)服务业各部门与制造业两部门关联程度不一样,服务业各部门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联度大于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联度,说明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互相促进作用更强,
16、结合度更高,而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结合度相对比较低,互相促进作用更弱。可能的原因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不能满足先进制造业的需求,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却与不先进行服务业能够很好的结合;也可能是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经营不重视与信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结合,还没有到达制造业服务化的阶段。(3)就服务业各部门来说,从1999年到2010年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关联强度最强,关系系数一直高于其他四个部门,金融业从1999年到2005年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关系系数一直最小,从2005年以后金融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关系系数不断增长,超过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务,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
17、业务三个部门,并且与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不断接近。从1999年到2007年,就服务业各部门来说,金融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关联系数比较小,2007年以来,金融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关联系数超过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务,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务,仅次于房地产业和其它服务业,并且不断接近,从2004年开始房地产业与其他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度最强,超过了其他部门服务业。三、主要问题及对策从制造业产值总量来说,我国已经济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从制造业效率和质量方面来说,我国还不是世界金融中心,因为代表先进制造业技术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的结合还比较低,还没有走上制造业服务化的道路,或者与制造
18、业相结合的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不能满足制造业需求。2010年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是1999年的10.54倍和7.34倍,而相应的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只增长了4.97倍。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十分紧密,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我国却是相反的情况,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提升,从而使我国只能位于世界制造业“微笑曲线”低端,而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生产者服务业构成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部门集中度更高,技术含量高的“房地产、租凭和其它商务活动”
19、部门比重远高于中国,我国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关联度很高,房地产业发展的滞后影响制造业的发展,传统部门“运输与仓储”的比重明显低于中国。(1)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促进竞争,提高服务业效率水平。目前我国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保险、民航、铁路、银行、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限制,服务业的国有化与国家的高度垄断抑制了服务业竞争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打破垄断,放宽进入领域,为各种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公开和平等的行业准入制度。(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是信息化的加强同,而信息化需要大量高端专业人才,因此应该多途径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
20、人员。首先是建立有效的薪酬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动力。其次是加强高校和企业的联合,通过高效的人才优势为企业培养专业的人才,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实用性人才的培养。(3)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知识型服务业可以更好的与制造业融合,提高制造业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创造条件。加大对金融业、房地产业、计算机应用和设计、咨询、广告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为制造业服务化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1 干春晖.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32.2 高传胜. 中国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
21、据的实证研究J.工业经济,2008(5):74.3 公文俊平主编:中本进入服务业新时代,日本通产商产业省政策局服务产业官编著,中译本,雨谷译,新华出版社1987版.4 程大中.服务经济的兴起与中国的战略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12-1405 陈宪,黄建锋. 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70.6 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 基础条件及其构建J.上海经济研究,2005(9):267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9-76 8 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