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制定的“实”与“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制定的“实”与“活”.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教学目标制定的“实”与“活”.精品文档.教学目标制定的“实”与“活”摘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有效的依据,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因此,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整体性、具体性、分层性、生成性四个角度对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行探讨。关键词:教学目标 整体性 具体性 分层性 生成性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马杰(R.Mager)认为,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主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
2、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师对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释,也是最终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有效的依据。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它支配和指导着教学全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与制定却往往存在误区,无目标或教学目标随意化、狭隘化,目标描述不明晰或空泛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树立目标意识,必须关注目标制定的“实”与“活
3、”。所谓实,就是目标制定的整体性和具体性。既要从全局考虑教学目标的制定,又要以明确的语言表述它,使它具有可操作性。所谓活,就是立足学生、立足课堂,从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出发,注重目标设置的分层性和目标实施的生成性。一、目标的整体性任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孤立的,它既与单元目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总目标之间具有纵向垂直的分层关系,又与教学设计中的其他元素,尤其是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紧密相关。因此,确定任何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必须从整体上着眼,重视目标的系统化:以语文教学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为准则,以本学期、本单元课程的阶段目标为统领,研习教材和学生特点,从而为课时
4、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重视目标的整体性,首先要确立教学的系统化意识,从课程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分析教材,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文章为例,如果教师有目标系统化意识,就不会单纯着眼于文本内容,而会根据所教年级、对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它是在高一下学期给学生用的,教师就应根据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程目标,即“侧重于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探寻人类应恪守的共同准则”。结合文章内容特点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其时、其景和其情,品析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2、探讨爱国真谛,激发学生深
5、入思考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但如果它是在高二下学期给学生用的,那么教师就要做相应的调整,该学期的课程目标“侧重文学作品小说的阅读欣赏,传授给学生关于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在阅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评论、鉴赏文章,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根据这一目标,可以将这篇文章当成自传体小说进行解读,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根据小说情节运行基本模式说出情节梗概,找出小说情节波澜之处,分析小说制造波澜的艺术手法;2、分角色朗读,品析人物语言,评价人物形象。正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只有自觉融入“山”这个整体背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才能唱出合情合理合拍的
6、歌。同样,只有从课程的高度去审视课堂教学,结合课程的总体目标去设置课时目标,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目标的整体性,从教学设计的整体出发,关注目标与教学内容及落实的结果的一致性,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教学目标与所教内容及落实结果不一致的现象。笔者曾在08年第10期语文建设中看到一位教师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他把主要目标设定为:通过个性化解读,多角度发掘课文的寓意。而教学内容最后环节成了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全文主旨,最后得出如下结论:扁鹊:神医 蔡桓公: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蔡桓公的死因:讳疾忌医 寓意:防微杜渐 这则教案问题在于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后,
7、没有从整体性的角度关注目标与所教内容是否一致或者所教的内容是否促成目标的达成,以致教学目标变成了瞎子戴手表穷摆设。因此,重视目标的整体性,一要将它放在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的系统中进行考虑;二要将它放在教学设计的体系中关注它的落实。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发挥其对教学的支配和指导作用,从而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高效有序。二、目标的具体性“模糊性”是设计教学目标的一大禁忌,目标不是摆在那里供人观赏的,它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进行具体操作的。教学目标应该详实细致,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在它的指引下逐步达标。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精神存在误解,把三维目
8、标和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相混同,总是试图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生硬地叠加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这必然要出现面面俱到却又面面虚化的教学目标设计,使之不能发挥对课堂的定向作用,同时也使教学内容虚化,从而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奇怪的错觉语文课堂不需要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更常见的问题还表现为目标陈述的草率和泛化。比如我们在文言文教案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首先它混淆了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区别,希望通过几节课或一篇文言文的教学就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那是不现实的;其次,它所指的行为的主体是模糊的,前一句所
9、指的是学生,后一句的行为主体又换成了教师,这反映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混乱,没有厘清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的区别;最后,能力是内隐的行为,怎样才算是拥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学习结果缺乏可检测观察的标准。因此,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不科学的。那么,怎样来改正教学目标的表述呢?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采用美国的罗伯特马杰(Robert F. Mager)教授在准备教学目标一书提出行为目标叙写模式,有人将之称为ABCD模式,即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标准(degree)。(1)对象即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2)行为:目标陈
10、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尽量用确定的语言,避免模糊的、不切实际的词语;(2)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3)明确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要求明确分为体验(或感觉、感触、了解)、感悟(或领略、激发、懂得)、形成(或区别、识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三个层次。根据ABCD模式,那么上述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改为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比如之、以),并能借助工具书说出上述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表述,相较之前的表述,就显得具体明确多,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也为课堂教学评估的证据
11、获取提供参照,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目标的分层性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 而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体特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现目标设定的灵活性。以温岭为例,随着高中扩招,很多班级内部往往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就笔者执教的高二文科班来说,除了正取生,还有很多买读生和借读生。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就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需
12、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但实际的教学目标制定中,分层性往往和整体性相结合,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着眼于课程的阶段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高二的议论文教学为例,既要讲究作文教学的序列性,从审题、扣题到学会辩证分析走一个来回,分点攻克学生论证过程存在的问题;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层批改。对于写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就定为能在高二阶段写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又有点思辨性的作文;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则降低要求,只要观点明确,紧扣材料,条理清晰就可以了;对于写作水平差的学生目标则定得相对较低,只要作文扣题,字数足够,像篇议论文就可以了
13、;而对于一些极个别放弃学习的学生,则只要每次作文能交上来就给予鼓励。这样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既增加了作文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使学生写作训练目标明确,容易获得成就感,又可以节省教师批改作文的时间,腾出时间对写作水平一般或一般上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指导,同时不打击写作水平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四、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目标需要预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根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目标设置的课时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灵魂,但教学又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预设不是僵化的、固定的,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生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应“有弹性”,要能根据学生的实
14、际情况和一些现场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调整,即具有灵活的现场生成性。笔者在上河的第三条岸时,根据读本编排特点将它置于“人物”的话题下进行教学,并将教学目标定为品析人物细节,概括人物特点,体会现代派小说人物的类型化特点,从而提炼人物的象征寓意。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质疑了人物类型化,这使得笔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文本,通过讨论,将目标调整为提炼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多元解读“河的第三条岸”的寓意,体会现代小说主题的多义性。生成,使课堂无比精彩。这堂课假如没有学生的质疑,虽然教学过程流畅,但是由于学生被动地被教师牵着走,他们的集体智慧就没有发挥出来,他们对现代小说的特点的体会也难以如此深刻。但是,假如没有教师
15、课前对文本的深刻钻研和成熟的框架构建,就难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质疑作出积极的回应,因此预设,它是保障生成目标的有效性的前提。预设与生成,一静一动,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学的进步。总之,关注课堂,关注目标的生成性,使得教学目标不再是死物,而是充满了“人性关怀”, 它表明施教者不仅眼中有文而且眼中有人,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重,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使课堂焕发无限生机。四、总结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必须树立目标意识,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明确具体的语言表述它,以人性化的方式调整它,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虚”,让学生每课一得、每课必得。参考篇目: 1.郑逸农.从教学目标途径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10) 2.鲁德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学语文教与学,2011(1) 3.陈叶珍.语文教学目标叙写模式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