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从中医辩证分析大多属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肿瘤从中医辩证分析大多属于.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恶性肿瘤从中医辩证分析大多属于.精品文档.恶性肿瘤从中医辩证分析大多属于积癥范畴。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癥诸病源候论癥瘕候: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器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瘕而可移动者,名为癥瘕。 积癥其病因虽多端,但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瘀所致。积久正衰较甚,终属难治。目前中医治疗大多以消积,软坚,化痰,逐瘀,散结,消癥,解毒等方法,治疗原则不规范化,用药量化标准不确切,治疗效果欠佳,西医治疗除手术外,内科大多以西药化疗或放疗,经化疗后大多耐药,且药物毒副作用大,疗效也不尽
2、人意。西药化疗,放疗或手术后,病人大多导致正气虚损,以脾的运化,即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肾的主骨,骨生髓,使造血系统受损,二者虚损优为突出,故后期中西医治疗多兼顾扶正,西医药调节胃肠功能,补血及增强免疫力,中药補益先天及后天之本。恶性肿瘤从中医诊断属于积癥范畴。因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癥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器相搏结所生,其病不动。恶性肿瘤是由气血积结为患,越积越大,越结越重,常法治疗难以取效。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由癌细胞所致,目前西医药内科治疗恶性肿瘤,大都是多药耐药性,多药耐药性是指肿瘤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同时,对结构和作用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有学者认为其产生主
3、要是因为mdrl基因编码的gp表达增加有关,gp是一种分子量为的跨膜糖蛋白,为能量依赖性药物外排泵,能将药物排出细胞外,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使药物作用减弱或丧失而获得抗药性。因此有学者认为肿瘤化疗失败与gp的过度表达有关。据此,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应以破、散、解、消为治疗原则,破即破坏跨膜糖蛋白聚积,散即散开跨膜糖蛋白集结,解即解除其药物能量依赖性药物外排泵作用与gp的过度表达,消即消灭癌细胞使其凋亡。选用通达十二经脉,能破癥坚积聚药物,以破坏跨膜糖蛋白聚积。选用通诸窍,开经絡,散癥坚,以散开跨膜糖蛋白集结,解除其能量依赖性药物外排泵作用,直达病所,消灭癌细胞使其凋亡,积癥自愈。将纯中药抗癌散
4、6-9克,3次/日,口服,除癌膏适量外敷患者恶性肿瘤对应处,固定,小时通过皮肤缓释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且解除病人放化疗副作用及手术所带来痛苦。恶性肿瘤中医治疗基本法则李苏宜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学教研室在与恶性肿瘤斗争的漫长岁月里,中医学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肿瘤病因、病机理论及与之相应的治疗法则,并积累了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一、病因病机和转归之辩证法则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其独特的分析疾病的思路辩证。辩证就是运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史、临床症状与体症,以八纲结合脏腑等辩证纲领来归纳、分析病情,从而明确疾病的本质,掌握其变化规律。内经中对“积聚”等一类肿瘤病
5、的认识就是“壮人无疾,虚人则有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在数千年的中医文献中,关于肿瘤病的发病原因,大多遵循内经这种“因虚致疾”的理论而阐述,如医宗必读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当然,这里所说的“正气”,既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也指机体的抗病能力。近年来,众多的中医工作者根据这种理论提出了恶性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由于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失调,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和或产生气滞、血瘀、痰湿、毒热等病理产物,最终导致痰、湿、瘀、毒的积聚或脏腑生理功能的偏盛偏衰,从而形成肿物。因此,恶性肿瘤的病因含两个方面:其一,正气亏虚,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邪
6、气乘虚而入。其二,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聚而成积聚之物即肿瘤。因此,正先虚,邪后距,总之,肿瘤的形成是“正”与“邪”的关系,正虚为本,邪昌是标。正气亏虚始终对肿物的发生发展起主导作用。“积聚”早期虽以实证居多,但仍存在着微弱的正虚。于中期时,正气逐步虚弱,然尚可抗邪,此时,邪正交争,临床多为虚实夹杂的证候。晚期时则正气大虚,无力抗邪,邪气昌盛,元阳衰微,阴液耗竭,各种“虚劳”表现较为突出,此时病情危重。综上所述,正气先虚而邪气后踞之乃痰、湿、瘀、毒“积聚”之因,损于经络,及脏腹之内外,此乃病机,致阴阳失和、气血阻滞,临床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湿结聚、毒热蕴结、脏腑失调、气血亏虚
7、,此时阴阳失衡、肿块形成,因不同病期而表为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二、扶正固本之治则 意为扶助正气,固植本原,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脏腑、经络功能之平衡。本法则在临床上应用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轻化疗放疗手术三大抗癌治疗手段对机体的损伤作用、防止复发及转移、延长生存期。常用有如下几种。 . 补气养血法 适用于气血两虚证。此证见于肿瘤病人的手术、化疗、放疗后,因上述治疗手段耗伤气血或中、晚期病人由于久病消耗,气血两虚。表现为出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微黄、心悸失眠、唇舌指甲色淡、脉象细速。治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云苓、黄精、山药、白芍、枸杞、熟地、阿胶、丹参、制首乌、
8、龙眼肉、甘草等。根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气与血关系来灵活掌握本法。气虚往往合并气滞、或合并血瘀,合并气滞时并用行气之品,宜用温和之品,忌用破气散气之物,气虚合并血瘀时当和议活血化瘀之品,忌用破血、散血、耗血之品。 . 滋阴养血法 多指滋养肾阴,肾因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耗伤则必致阴血枯涸。多见于中晚期病人,因发热、感染、毒血症等致阴液亏损,或合并咯血、便血等出血症状以后,或有效抗癌治疗以后,表现为潮热、咽干燥、五心烦热、头昏耳鸣、舌红无苔、大便干结。治用当归、白芍、枸杞、熟地、女贞子、沙参、制首乌、龙眼肉、红枣、鸡血藤、紫河车、龟板胶、玄参等。由于本法所用药物多为性质粘腻或性味偏凉,久
9、用则易碍胃助湿而出现纳差、腹胀等证,常需配合健脾理气之法同用。 . 养阴生津法 晚期病人多为阴津绝对不足,阳热相对过亢。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口渴咽干、大便燥结、尿赤、夜寐不安,舌红苔薄、脉细弱数,治以养阴清热、生津润燥,药用北沙参、天寸冬、花粉、石斛、玉竹、玄参、淮山药、生地、枸杞子、知母、鳖甲、乌梅、五味子等,重在养肺胃之阴,临床上多用于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的治疗。因与滋阴养血法类似,当少佐以健脾理气之品。. 温肾化阳法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是脏腑阳气的策源地。肾阳虚,则诸脏腑之阳气皆虚。临床上常见于中晚期病人,或放化疗后病人。可见形憔肢冷、神疲乏力、腰酸冷痛、尿频而清
10、、大便溏薄、舌淡质胖、苔薄白、脉沉细等。药用熟附子、仙茅、补骨脂、冬虫夏草、杜仲等。同时注意肾之阴阳平衡,配合使用补肾滋阴之品,以取阴中求阳,使阳有所依附。因本法药多温燥,对于阴虚火旺之候者,当慎用,以免助火劫阴。. 健脾和胃法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身水谷精微之化生地,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亏,必然导致气血亏虚,同时,又因脾胃主运化水湿,脾胃虚,则可聚湿、生痰。脾胃气虚证常见于中晚期病人及大手术、强烈化疗之后的病人,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腹胀、恶心呕吐、神疲困倦、气短懒言、大便溏薄、舌淡质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博细弱等。治用人参、当参、太子参、黄杞、白术、淮山药、炒扁豆、茯苓、薏苡仁、陈皮、
11、大枣、炙甘草等。对于存在水肿者,当配合使用利水之法,脾虚生痰者可配合应用化痰之品,脾虚气陷者当用升提之法,胃阴不足者合用养胃阴,食积不化者当合用消食之品。. 健脾益肾法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根,脾为后天之本,全血生化之源,故脾肾在人体的作用极为重要。晚期癌症病人常见脾肾两败的表现。表现为形疲乏力、眩晕耳鸣、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少气懒炎、纳减腹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沉细。药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甘草、附子、肉桂、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叉、枸杞子、女贞子、首乌、熟地、紫河车、生地等。三、祛邪抗癌法 前已述及,“积聚”乃正气不足,邪气踞之所致。因此,在治疗中既
12、要注意扶正,又要注意祛邪。应实则泻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坚者消之,以达到“邪祛正复”的目的,其实,本法中的大部分内容依然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实现。如下数法。 . 疏肝理气法 “七情”即情志的过激,往往是“积聚”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本法是通过调畅气机,来改善机体的多种紊乱状态,而且其本身也有抗癌作用。主要用于因肝气瘀结所致的情志抑郁、悲观、消沉、胸闷、肠胁胀满或疼痛、纳食减少、脘腹胀满、燥烦失眠、月经不调、腰骶胀痛等,以及胃癌、食管癌的咽下不利、嗳气泛恶、呕吐,肠癌出现的下腹胀痛、大便里急后重,乳岩的肝区胀满、乳房胀疼等症。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散结。药用橘皮、枳壳、佛手、香木橼、青皮、枳实、广木
13、香、元胡、广郁金、八月扎、大茴香、沉香、川朴、丁香等。应用本法应注意兼症如血瘀、痰凝、湿热、食积、血虚等的用药加减。本范法用药多辛香而燥,重用久之有化燥、伤阴、助火之弊病。 . 活血化瘀法 血瘀在“积聚”的发生发展之转归中作用甚大,为重要病机。肿瘤发生远端转移系血瘀这一罪魁祸首。本法为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法则。血瘀症的表现有肿块,触之坚硬,凸凹不平,固定不移,日渐增大,或有疼痛,疼有定处;出血,反复出血,屡止屡起,血色紫黑,或夹有血块;发热,中低热而缠绵不退,兼见面色萎黄暗黑;瘀血阻滞部位的表现:噎膈、黄疸、癃闭、痉挛、鼓胀;舌脉,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或有舌下静脉增粗,脉涩滞。药用当归、川
14、、丹参、赤芍、益母草、月季花、桃仁、红花、鸡血藤、凌霄花、三七、乳香、没药、三棱、文术、五灵脂、石打川、马鞭草、虎杖、肿节风、水红花子、牛夕、皂角刺、穿山甲、土元、水蛭、虻虫、血蝎等应用本法应注意辩证求因,因寒致瘀者当温阳化瘀,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化瘀,痰瘀互结者当化痰散瘀,毒瘀互结者当解毒化瘀。不可凡肿块皆活血破瘀,应在审证求因后应用,若应用不当,会出现相反结果。 . 化痰祛湿法 外感六淫之邪,内伤肺脾肾三脏,影响津液的正常敷布与排泄,可致湿聚、痰凝。表现为胸脘痞满、胃纳不佳、呕恶痰聚、足胫跗肿、皮肤黄疸、大便溏薄,浆膜腔积液,无名肿物,舌苔厚腻、脉濡或滑。治用瓜娄、皂角刺
15、、半夏、白芥子、山慈菇、杏仁、前胡、苍术、茯苓、佩兰、生苡仁、车前子、金钱草、木通、防已、猪苓、木瓜、独活等。应用时期与健脾和胃法合用。并根据痰湿与气、热、虚、瘀的关系,辨别孰轻孰重,而后择要用之。 . 软坚散结法 软其坚块,散其集聚之法。常配合使用扶正固本法则,如活血、理气、解毒、化痰等。因单纯依赖中医中药缩小肿瘤块在临床上缺乏确凿的证据,故目前本法已不常用。药物有昆布、海藻、土鳖虫、瓜娄、八月扎、莪术、鳖甲等。 . 清热解毒法 适用于身热头痛、目赤面红、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尿黄便秘,肿块局部的灼热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细数。药用蛇舌草、二花、野菊花、连翘、半边莲、半枝莲、七叶一枝花、
16、蒲公英、地丁、白头翁、黄柏、山豆根、鱼腥草、大青叶、龙胆草、板兰根、黄莲、黄芩、苦参、鸦胆子等。所用药物多为寒凉之品,故易伤脾败胃,应与健脾和胃之品合用。同时注意养阴凉血。 . 以毒攻毒法 此法毒性较大,因临床疗效不确切,目前少用。常用药物有斑蟊、蜂房、蜈蚣、蟾蜍、硇砂、雄黄、马前子、洋金花、生半夏等。应用时应配合适用扶正固本法则。以上诸法,当以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法最为常用,方显出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中之优势。四、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之处理 (一)疼痛 癌性疼痛之病机在于气结、气滞、湿阻、血瘀、亏虚。因此在治疗上常采用活血、软坚、理气、化痰、补虚等治则。内服中药则运用中医辩证选用以上治则并根据经络的
17、走行选加药物。中药的外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毒性小,易于接受。 (二)发热 这里是指癌性发热。癌性发热大体分为六型。具体治则为:肝经郁热丹栀逍遥散加减;瘀血内阻血府逐瘀汤加减;湿热内蕴甘露消毒丹加减;气虚血亏参芪四物汤加味;气虚阳浮补中益气汤加减;阴虚发热清骨散加味。此外,安宫牛黄丸、紫血丹、至宝丹对实证发热也有疗效,可配合使用。六、与化疗有关的其它临床规则 (一)适应症 . 治愈性化疗 可以用化疗治愈的恶性肿瘤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何杰金氏病、小儿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毛细胞白血病、肾母细胞瘤、巴基特淋巴瘤、尤文氏瘤、弥散性组织细胞
18、淋巴瘤共计种。 . 姑息性化疗 处于晚期的上述癌种,手术、放疗后复发转移的肿瘤,上述种以外的丧失手术机会的肿瘤,恶性浆膜腔积液等。 . 辅助性化疗 除个别极早期的实体瘤外,绝大多数肿瘤手术、放疗后的巩固性治疗。 . 新辅助性化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头颈部癌等的术前化疗。 . 探索性化疗 目前缺乏标准化疗方案的各种恶性肿瘤的上述各种化疗方式的不同化疗方案的尝试。如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腺瘤、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等。 (二)禁忌症 . 一般状况差,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有恶液质状态或预期生存期不超过个月;. 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伴有严重感染,体温超过.者(癌
19、性发热除外); . 存在度及以上骨髓抑制者;. 重度精神异常者;. 早孕期患者;. 月内的婴儿;. 已发现有肿瘤产生耐药的证据者为相对禁忌症;. 年龄在岁及以上者为相对禁忌症。 (三)化疗中途换药指征 . 疗程内经过一周期化疗肿瘤体积增大者,于化疗第二周期时换药;. 第一疗程无效者,或第一疗程有效,第二疗程后复发、转移者应分别在第二或第三疗程换药;. 毒副作用严重,病人不能耐受者。 (四)停化疗指征 . 一般情况恶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 出现了因化疗引起的主要脏器功能的重度异常者;. 出现了不可控制的消化道副反应者;. 并发严重感染者;. 化疗后引起的度及以上的骨髓抑制者,待外周血像恢复后
20、再行化疗。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 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周期一般较长,涉及临床科室较多,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内科治疗,因而,较多且复杂。需要临床医学多个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一、局部与整体的原则 恶性肿瘤是一大类在局部有具体占位性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占位效应为进行性加重和扩散。正确解决好局部与机体整体的关系。局部是癌细胞集中之处,是肿瘤浸润与转移的源头,控制局部病灶可高效率的大量杀灭癌细胞,同时也应注意改善机体一般状态,提高其承受抗癌治疗的耐受性、增强其内部自身的抗癌能力,和杀灭亚临床病灶防止复发转移。因而应该注意局部强化抗癌治疗与合理的全身抗癌治疗以及机体的扶正治疗相结合。二、综合治疗的原则手
21、术、化疗和放疗是具有确切抗癌疗效的三种治疗方法,因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联合使用来驱除体内的恶性肿瘤组织。三、治疗策略个体化的原则由于恶性肿瘤的生长部位、病理诊断、恶性程度、临床分期的不同和病人的年龄、体质、重要脏器功能情况、耐受能力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从战略上和战术上都应强调因人、因病施治的个体化原则。四、去邪与扶正相结合的原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抗癌治疗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拯救生命。单纯的抗癌治疗将导致因抗癌治疗带来的致残度增高和病人的体质严重下降,反而影响了抗癌治疗效果,造成病人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和生存期缩短。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该在采取积极主动合理的
22、综合治疗手段治疗肿瘤的同时,要对各种抗癌治疗的副反应有一定的预见性,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降低致残度。五、生理与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监视功能下降而促肿瘤发展。应遵循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概念,注意对病人的心理调控。在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实施的同时,开展与病人的语言交流和疏导以及优质的医护服务,使病人在优异平和气氛中接受治疗。六、生存期延长与生存质量提高并重的原则综合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可以使手术的切割范围得以合理的缩小、放疗的设野及剂量适当地减少和化疗的剂量适中。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
23、003) 上皮性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 混合型癌多形性癌 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癌 伴有绒癌特征的癌 伴有黑色素瘤特征的癌浸润性小叶癌 小管癌 浸润性筛状癌 髓样癌 黏液癌和其他伴丰富黏液的肿瘤 黏液癌 囊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 印戒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实性神经内分泌癌 非典型类癌小细胞/ 燕麦细胞癌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浸润性乳头状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大汗腺癌 化生性癌 纯上皮化生性癌 鳞状细胞癌伴梭形细胞化生的腺癌 腺鳞癌 黏液表皮样癌 上皮/ 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 富于脂质的癌 分泌性癌嗜酸细胞癌 腺样囊性癌 腺泡细胞癌 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 皮脂腺癌 炎症性癌 小叶性肿瘤 小叶原
24、位癌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普通导管增生 平坦型上皮非典型性 非典型导管增生 导管原位癌微浸润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中央型乳头状瘤 外周型乳头状瘤 非典型乳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癌 囊内乳头状癌良性上皮增生腺病及其变型硬化性腺病大汗腺腺病盲管性腺病 微腺性腺病腺肌上皮腺病 放射性瘢痕/ 复杂性硬化性病变 腺瘤 管状腺瘤 泌乳性腺瘤 大汗腺腺瘤 多形性腺瘤 导管腺瘤肌上皮病变 肌上皮增生腺肌上皮腺病 腺肌上皮瘤 恶性肌上皮瘤间叶肿瘤 血管瘤 血管瘤病 血管外皮细胞瘤 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肌纤维母细胞瘤 纤维瘤病(侵袭性)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脂肪瘤 血管脂肪瘤 颗粒细胞瘤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脂肪肉瘤 横纹肌肉瘤 骨肉瘤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纤维上皮性肿瘤 纤维腺瘤 叶状肿瘤 良性 交界性 恶性 导管周围间质肉瘤,低级别 乳腺错构瘤乳头肿瘤 乳头腺瘤 汗腺瘤样腺瘤 乳头Paget 病恶性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urkitt 淋巴瘤 结外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男性乳腺肿瘤 男性乳腺发育 癌 浸润癌原位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