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86835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1、2、3、4、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精品文档.5、 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形势6、 影响和趋势7、 中国的现状和挑战8、 措施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影响2010-02-08 09:11:25 中国改革论坛 作者:杨敏英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0摘 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本文分析了当前世

2、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以及将产生的各种影响。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世界,影响作者简介:杨敏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能源技术经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而且,各国政府都在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也有我们可以借鉴之处,需要注意加强研究。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主要特点1.1 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以及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日渐耗竭的背景下,随

3、着紧缺的石油资源问题突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进口补充境内能源资源的短缺,因此,能源发展战略除了考虑本国的资源因素外,极为注重涉及到国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因素影响,甚至关注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在历年的石油危机后,针对当前石油资源紧张的形势,发达国家以其较充沛的经济实力逐渐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力度,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而且,由于国家的经济实

4、力强,对能源发展战略的考虑既重视近期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又重视长远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多偏重于建立当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能源资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国家对国外企业开采和资源输出的控制。菲律宾明确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底线是“确保实现国家能源60%自给自足”。巴基斯坦战略目标明确,突出增加本土能源比重,减少对外进口依赖的重要性,并对落实目标,做出了详尽的项目规划。乌克兰在经历了能源供应危机后,能源战略更加强调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必要性。墨西哥强调能源立法,同时,要及时分析阻碍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行

5、能源战略调整。石油战略储备曾是以石油消费为主的发达国家应付石油危机的最重要手段,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这一战略措施也逐渐为发展中国家所效仿。现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国家为减少供应风险,都开始着手石油战略储备。石油战略储备已超出一般商业周转库存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取得主动,避免受制于人,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1.2 突出节能各国能源战略最突出的变化特点就是以减少石油消费、减少进口能源依存度为主要目标。在当前可再生能源尚未能够实现全面替代的形势下,节能是实现这个目标最现实、收效最快的措施。历史上,发达国家曾以减少石油消费的战略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后的2

6、0年内,迫使石油价格处于甚至低于10美元桶的低价运行时期。当前更加强调综合利用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鼓励节能,从开采、加工、运输、利用和消费等多环节深挖节能潜力,发展节能产业。为达到节能目的,利用市场和企业、消费者行为开发节能机械、节能汽车等;取消石油价格管制,主张由市场机制调节能源供求关系,对能源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勘探等措施。各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提高的要求,必将加大能源资源的消费量。如何减缓能源消费的增速,只有提高能源效率、加强节能。各国不同程度地采取立法、经济激励、政府补贴、自愿协议和广泛宣传等各种政策措施,并且相互借鉴有成效的举措,体现在各自的能源发展战

7、略中。1.3 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灾害频繁的形成与人类过度地消耗化石能源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虽然能源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舒适和便利,但是全球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的趋势不仅对世界能源供应是严峻的挑战,而且给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巨大压力。当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很难逆转。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本国能源战略和政策时,已将环境因素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强调发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和实现京都议定书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在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减、限排温室气体总量机制下,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凸显为一种稀缺性的经济资源,拥有了这种资源就等于拥

8、有了温室气体排放权和经济发展空间。依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可以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美国为了国内集团利益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俄罗斯于2004年11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由此可见,能源的战略选择不仅是能源本身的问题,也是经济利益的问题,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的问题。能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正越来越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能源战略目标由单纯强调能源供应向3E(Energy,Economy,Environment)方向发展,即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1.4 能源多元化发展各国的国家能源战略均加重强调实现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全方位的措施,不过度依赖单一的能源形式,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依

9、赖程度,战略的核心是安全、环境和效益。各国的能源战略都出现了“多元化”的宇样,其含义是非常深刻的:一是能源资源种类的多元化,这可以带来能源产业的繁荣,同时将促进能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是以保障石油安全为核心,积极开拓新的石油供应基地,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并且各国都有意识地避开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做法,将多元化进口的目标锁定在其他具有一定油气资源输出能力的拉美、非洲或东欧地区。三是关注全球资源状况,将资源开发重心由境内移向境外。无疑,这一策略的普遍采用,又必然将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虽然对于能源资源出口国,是本国经济发展的太好契机,但是也会相应带来一些争端,如国内资源保护派的激烈反对,或者

10、贸易国之间各种各样的资源争夺战,由此可能会引发出新的一类局势不稳定问题。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各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坚定不移地奉行能源多元化战略,积极寻求替代石油资源,开发核能、氢能和其他新能源,甚至适度发展国内的煤炭工业,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程度。重新认识煤炭,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确保能源供给的自主性,能源发展的可持续性,21世纪以来全世界已形成转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经济,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新高潮。各国能源发展战略措施各有侧重,有的国家积极发展风电、有的国家积极发展核电,但都是以逐步替代油气资源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方案。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将成为世

11、界能源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世界能源市场将由目前的资源型转向未来的技术型,是一场更具竞争性的挑战。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状况分析,欧盟是世界上最推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集团,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是: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制定具体目标、落实经济政策、建立研发队伍、培育产业基础、建立市场氛围、鼓励企业竞争。目前欧洲已成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技术和市场发展的中心。印度和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榜样。印度注重根据自身条件,寻找突破口,所采取的策略是:风力发电以市场换技术,市场规模和产业技术同步发展;适度发展太阳

12、能;生物质能源则以解决农村能源为主;氢能研发有所投入,跟随国际潮流。巴西坚持能源多样化和多渠道,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能源发展战略:依靠水电和生物液体燃料资源优势,减少石油进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04年的生物液体燃料产量达到了1500万t,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甚至出口生物质能源促进经济发展。1.5 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不但一个国家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全球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是有限。资源的有限性与各国能源战略区域向境外转移的特点,意味着国际间的能源资源争夺正在加剧。与过去不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能再靠殖民地的方式掠夺资源。资源与市场的国际化,使各国政府意识到

13、,必须加强与能源生产国的外交往来,保证能源供应的来源;同时,必须加强能源消费国之间能源合作,形成联盟,增强话语权,抵御能源价格的上涨。资源进出口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资源国之间的战略联盟(如OPEC)的合作以及资源进口国之间的战略联盟(如IEA)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更加微妙。突出体现在国际石油问题上,焦点集中在中东。为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外交成为能源消费国家21世纪以来的外交重点。各国能源战略普遍出现加强国际化的趋势。例如,韩国对内制定正确的能源政策;对外开展有效的能源外交,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积极倡导区域间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产油国的谈判力度。非洲各国强调需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和合作,协调各国能源政策,明确

14、能源发展战略。无论是产油国还是消费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油气出口是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支柱,巩固与邻近国家间的互补合作机制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由于能源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源的市场性质已从一般商品转为重要的战略商品,能源问题已呈现出日益全球化和政治化的趋势。由一国自主的能源发展向境外资源的拓展是各国能源需求数量和品种的要求,为避免国家之间对世界有限能源资源的恶性竞争,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将能源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战略因素,强调能源生产大国之间以及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机制,发展多国的能源国际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由此也将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盟

15、的能源战略就突出体现了以上国际能源战略的特点。欧盟的能源战略重点是保证“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生活安全”,提出“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原则。在确保本国能源供应方面以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为主要战略措施,加强能源共同体的建设。欧盟各国的能源战略虽各具特点,但是总体上是一致的。例如,德国的能源战略锁定长远目标,从能源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出发,有效控制国内有限的能源资源开发;持续不断地节能;积极开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据能源新技术的制高点,实现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进口多元化,石油储备法定化,保障安全供应。面对本国不可再生能源资源递减的趋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英国新的能源

16、战略基点是低碳。强调在市场框架和政策相互影响下,培育市场竞争力,实现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多样性的战略。能源技术的研发不局限于本国的能源资源,着眼于世界主要的能源应用技术,以实现未来的能源技术出口换能源资源进口的发展战略。法国立足国情,因地制宜地发展能源多样化,积极发展核电,提高能源供应独立性,实现安全供应。比利时的能源战略长远目标是使用更利于环保的能源,逐步向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过渡。波兰在长期能源战略目标下,针对当前问题,突出过渡期的能源战略重点。依据国家能源法,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国家财政将不直接参与能源项目投资,只在法律和税收政策、贷款担保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美国能源战

17、略的核心是提高能源供应自主性,突出特点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国家战略。战略目标明确,并辅有相应详细的政策和对策目标、措施,易于操作、监管。实际上,美国能源战略还有一个极为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开发利用全球的油气资源。观察美国国家外交战略圈,几乎囊括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国家,特别是中东地区。在不断努力巩固海外石油来源的同时,逐渐明确要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发展新技术,包括燃料的替代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技术。能源战略和政策是日本政府一贯的工作重点,能源战略的稳定性促进能源政策的有效实施。虽然日本能源资源贫乏,目前日本一次性能源的自给率不足20%,但是政府立足于技术创新致力节能,成立“节能中心”

18、,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指导国民和企业的节能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着眼于全球能源资源的利用,坚持实施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重点的外交策略,以及国内企业联合一致对外,参与国际竞争的做法,不断提高开发国外石油资源的份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日本不断完善能源构成多样化、进口多元化和以石油储备为依托的能源战略,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等全方位考虑能源战略的发展,确保了自身能源的长期安全供给,保障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并使得日本成为世界能源效率最高的国家。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制定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能源战略目标明确,所关系到的对象明确。能源区域发展具有地域资源特点,相应的能源政策

19、针对性强,每一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电能(包括核能和热能)、能源输送等的发展预测都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以及为实现改革所应该创造的必要条件。同时,指明了能源工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的相互关系,能源工业科技和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且明确了能源战略实施系统,包括:联邦政府行动计划,实施国家能源政策的指标体系,原有相关规划的修订,利用国家信息资源建立的能源战略实施监控系统。2、能源发展战略变化引发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绝不仅仅是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平衡的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能源市场的国际化,国内能源供求矛盾需要依靠能源进口来化解,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状况与能源对外依存度密切相关。

20、因此,国家的能源进口来源可靠性必然与世界其他能源资源丰富国家、运输通道必经国家的外交关系密切相联系。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甚至是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问题。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变化将影响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能源战略选择的侧重点不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等国家大战略发达国家以石油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使得能源保障供应的重点放在石油方面。加大石油储备是所有发达国家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措施。除此之外,美国主要依靠控制石油产地、石油市场来实现石油供应安全的目标。欧盟国家则将重点放在了增加能源自主率来增强抵御石油危机的能力。美国对外部资源的过度依赖必然会加强对资源国的政治形势的关心,来保证国外资源的开采,但却对国内

21、汽车大排量增加的趋势不加以任何限制,大量进口石油增加消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欧盟各国的平均油价比美国高得多,并对大排量汽车课以重税,以节约能源和鼓励新能源开发有效地抑制了石油消费过度增长。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开拓国外资源,争夺石油战略资源,能源外交已成为国际外交战略的重点国际外交研究已经注意到21世纪国际形势发展的这一特点,能源外交也成为各大石油进口国外交战略的重点。为保障全球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和平环境,以加强国际间的能源合作来减少冲突,以加强石油输出国之间的对话机制来保障石油安全供应。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开拓国内资源,将开拓能源资源的重点放在可再生能源上,减缓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消耗速率,

22、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能源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世界可再生能源总量显著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供应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截至2005年年底,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80GW,其中风力发电59GW,小水电80GW,生物质发电40GW,地热发电10GW,光伏发电5GW,生物液体燃料如乙醇则达到330亿L,柴油达到220万t。世界能源供应中,传统生物质能大约占9.0%,大水电占5.7%,新的可再生能源达到2.0%以上。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条件下,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总

23、的比例将达30%。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要求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各种形式的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14个发展中国家;32个国家和部分大国的州政府出台了强制上网的政策(FEEDINTARRIF);6个国家以及部分国家的地方政府出台了强制配额政策(RPS);30多个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政府财政补贴或其他激励措施。各个国家和世界性组织可再生能源资金投入明显加大,政府每年直接或间接投入在100亿美元以上。投资基金如摩根斯坦利、高盛、汇丰基金等都积极介入,世界银行、欧洲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国

24、际金融组织也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欧盟规定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要由1997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12%,2020年的20%,2050年将达到50%;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整个电力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2%。由于各国政府积极推动,资金投入明显增加。同时,在政策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企业有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以风力发电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风力发电的单机容量从10kW,上升到几兆瓦。2003年世界安装的风机平均单机容量已达到1300kW,风电成本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0美分kwh,下降到目前的5美分

25、kwh左右,其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本就下降了50%。据预测,20002010年风电成本还可以下降30%。届时,风电成本基本上可以和常规能源发电相当。能源战略的变化促进能源结构和能源工业的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能源结构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能源工业结构的变化,使得能源产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如BP等世界级的大石油公司目前在积极开发太阳能、燃料电池等新技术,以后将不再仅是单一石油业务的公司,可能会成为能源公司。为提高能源效率,发展能源新技术,推动科技发展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开发、运输方式与利用设备各个环节都需要改进,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提高能源系统管理水平和能源传输效率;利用生物工程技

26、术实现替代能源,减缓紧缺能源的危机程度;利用化学技术发展洁净煤工程;利用计算机控制理论提高能源设备的利用效率;发展新型材料,建设节能型建筑。为保障能源安全,改进能源供应方式,增加灵活性由于大电网存在的事故几率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极严重,因此不再只强调发展大电网供电,也强调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点、天然气管道的运输和燃料电池运输的方便性,采用分散式的供电方式。3、启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而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和挑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应对能源长远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我国采取正确的能源战略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才

27、能保证在“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我国必须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学习其他发展中国家根据具体国情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和环境保护日益加强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当前全球能源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中国新能源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0-2-21 15:30:33 文章来源: 一、世界经济已显示整体复苏迹象,全球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衡本轮经济危机更加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几乎同步发生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各国纷纷采取各种经济刺激政策措施的条件下,经济的缓慢复苏虽然在各经济体之间存在明显

28、差异,但各国、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支撑效应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全球各经济体间贸易越来越紧密依赖,加上全球政治、经济正在进一步向多极化发展,即经济上越来越互相依赖,政治上越来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所以,30年代的大萧条已难以重演。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积极的市场信号。如:6月份,美国的10大经济先行指标中有7项出现上扬,对先行经济指标作出正面贡献的指标按贡献大小依次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利率的价差、建筑许可、股价、平均每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制造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供应商交货指数以及制造商的消费品和原材料新订单;而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

29、数从4月份的40.7上升到了6月份的42.4;日本6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7.6,已经连续6个月上升并达到一年半的高点;欧元区13月份工业订单同比增速虽然仍在-30%左右,但在逐渐收窄;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从年初的40多美元/桶,上涨到60美元/桶以上,伦敦铜的期货价格则从3000美元/吨涨到近5000美元/吨;相应地,能源需求预期也开始有所回升,为经济复苏作积极支撑,国际能源署(IEA)已将2009年第2季度全球石油需求(与第1季度预测值比较)调高了30万桶/天,达到8310万桶/天。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以石油为代表的全球能源市场总体供应形势仍显宽松,IEA在其最新的

30、石油统计报告中,将第1季度的全球石油供应量从8390万桶/天调高到8430万桶/天;OPEC也将这一供应量从8370万桶/天调高到8380万桶/天,其中OPEC除伊拉克外的其他11国今年6月份比1月份产量增加了114.5万桶/天,包括伊拉克在内的OPEC12国6月份的剩余产能达到785.3万桶/天。其他主要能源品种由于石油市场的相对宽松,加上经济危机后能源需求普遍较低,因而在库存保持一定规模的条件下,全球能源市场供求关系总体平衡。煤炭、天然气价格波动有限,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现货价(BJ价格)为例,价格从年初的71.3美元/吨波动到目前的78.25美元/吨;以美国纽约交易所亨利中心(He

31、nryHub)天然气价格为例,37月份的天然气价格分别为3.95、3.52、3.76、3.74、3.96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石油的全球性特点较强,石油价格受许多因素(如:美元贬值、基金炒作等)影响,尤其随着经济复苏、需求回暖油价仍在波动,从年初的低于40美元/桶上升到超过70美元/桶;另外,北美、欧洲的LNG到港价从3月份到7月份的波动不大,只有亚太地区日本的袖浦(Sodegaura)LNG到岸价从2月份到7月份价格下降了高达一半以上(以卡塔尔LNG为例,在袖浦的价格从2月份的12.48下降到7月份的6.62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整体而言,本轮经济危机基本面已经开始改善,在经济危机结束

32、之前(即至少在经济开始复苏之前),全球能源供需态势总体将保持平衡。二、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仍将漫长,国际油价将在波动中回升尽管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显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且各主要权威预测机构也纷纷上调了经济预期,并给出了世界经济已整体向复苏方向迈进的基本判断,然而,目前全球经济的脆弱面还非常多,各国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大调整中都普遍缺乏新的、充满生机的经济增长点,而培育适合各经济体自身新经济增长点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目前,从第2季度数据看,许多因素仍然困扰着世界经济复苏,如:美国5月份的工业生产环比下降1.1%,比4月份下降0.7%,失业率已经攀升至9.5%,而且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在促使美元不断

33、贬值,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令全球担忧。日本第2季度的机器订单在进一步下降,5月份环比下降了3%,公共部门采购订单5月份继续下降11%,失业率从4月份的5%上升到5月份的5.2%,6月份仍高达5.1%,而日本的出口业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迹象,6月份出口贸易量环比下降40.9%,其中出口美国的贸易量下降了45.4%,出口中国的贸易量下降了29.7%;欧元区6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降到了-0.1%,是199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失业率更是高达9.5%,出口贸易量下降幅度更大,第1季度对GDP的贡献是-8.8%,欧洲统计机构(Eurostat)将2009年欧元区的GDP从-4.2%下调到-4.6%。俄罗斯经

34、济由于严重依赖能源和其他原材料出口,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大(参见能源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09年第1季度)5月份GDP同比下降了11%,在今年前4个月下降9.8%后,G,DP降到了低谷。乌克兰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1季度GDP收缩了近20.3%,其中建筑部门收缩了54%,工业部门收缩了36.5%,乌克兰的通货膨胀率居欧洲各国之首,是全球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虽然整体状况好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在结构性矛盾、投资和出口调整、技术更新、汇率压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还都是脆弱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经济复苏的速度。另外,6月份,美元相对欧元贬值

35、2.7%,相对英镑贬值5.8%,相对瑞士法郎贬值2.4%;而美国为了摆脱国债,下一轮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很可能使美元进一步贬值,并开始引发通货膨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会首先显现,而且,国际大财团为了对冲美元贬值可能带来的风险,将不可避免地把资金投向以石油为主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加上经济逐步回暖推动石油需求逐渐升高,从而将进一步推动国际石油市场的起伏回升。综上所述,由于全球市场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确定性因素,复苏道路上全球经济波动在所难免,因而石油需求在经济复苏(预计将在2010年第1季度)后整体趋势再度走高的前提下也会起伏波动,加上不可避免的热钱流向石油期货市场,国际石油价格必将难以稳定,

36、预计2009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均值仍将在6575美元/桶左右徘徊。三、世界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将相应变化本轮金融危机随着金融泡沫的消失,需求大量萎缩,尤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常深远,因而国际市场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世界经济复苏将不可能迅速完成。目前,世界各经济体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尽早复苏,其中,全球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已不可避免。在美国经济结构调整中,除了加强金融体系监管、巩固美元的国际化地位(美元地位已受到多方挑战和质疑)、刺激国内需求和增加就业外,美国以本次金融危机中全球经济和能源结构大调整为契机,降低其对中东地区石油的过渡依

37、赖也是美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后很快就推出了能源新政,并随后推出了清洁能源和气候法案。其核心实际上是要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和消费模式,向清洁化、可再生能源、低碳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方向发展,以能源技术的全面变革来改变美国目前的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降低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推动整个国家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最终在本轮危机之后占领全球能源和先进工业的技术制高点。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打击,以汽车产业为例,一方面,美、欧、日均开始放弃和出卖某些非节能、非环保、高耗能的汽车品牌(如通用出售悍马);另一方面,他们在通过重组、转让等手段挽救在

38、技术上仍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方面,仍然不放弃核心技术(如北汽最终放弃竞购欧宝)。而且,由于本轮经济危机正处在全球气候变化倍受关注的时刻,所以,本轮经济危机加速了节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俄罗斯经济由于极大依赖能源及其他原材料的出口,所以本轮金融危机使俄罗斯不得不改变其能源资源开发政策,更加鼓励外国跨国公司增加俄罗斯能源勘探开发投资,这将极大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市场,尤其是原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供应格局;我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虽然多年来以制造业为龙头支撑着我国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然而,实际上部分工业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如焦炭、钢铁、化工等是以资源(包括能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的,我国急需改变工业产业结构

39、、更加向着技术含量高、自主创新强的方向发展,所以,此次金融危机迫使我国在进一步改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促使我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向着增加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核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的方向发展。此次金融危机在迫使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会给全球能源技术带来一场革命,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煤技术、碳扑捉与封存技术等高效、清洁、低碳、可持续的高端能源利用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改变全球的能源供应和需求格局。四、各国利用气候变化谈判加强贸易保护本轮全球经济危机造成世界贸易量急剧下降。2008年第4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世界贸易量以20%的速度下降,国际

40、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2009年的贸易量将以近12%的速度下降,其中,发达国家日本和德国尤为严重,其它国家如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急剧下降,2009年16月份OPEC的石油出口量也下降了约10%,直接影响了各国经济增长;我国在2008年第4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出口降幅非常明显,对欧美市场出口下降均超过了20%。其他国家的进出口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都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如增加出口退税税率、出口补贴等)来试图增加本国出口贸易量,然而,于金融危机下,需求急剧下降,各国进口需求相应下滑,导致出口恢复和增长困难重重,加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更是借全球气候谈判加强贸易保护,在这种背景下

41、,各国为了扩大本国内需,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贸易刺激与保护措施,如关闭外贸市场(俄罗斯)、开放油气上游吸引投资(俄罗斯)、提出所谓的“征收碳关税”(美国)、征收高额关税(美国对中国拟将轮胎关税由3%提高到55%)、增加贸易限制性条款(欧盟)、加强进口产品的检测检疫(日本)、增加出口退税、吸引旅游等等。其中,对全球贸易潜在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提出的“征收碳关税”,一方面,如果这一碳关税政策得以在全球实施,那么,含碳产业的全球贸易量将大幅度萎缩,并将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尤其对以中国为代表处在重化工发展阶段的出口型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经济增速会显著下降。虽然征收碳关税有利于加快淘汰高

42、碳产业步伐并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向着更加低碳、清洁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尽管我国已经开始结构调整、产业更新换代需要时间逐步进行,否则,将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五、世界石油需求与产业活动有明显刚性联系在此次危机中,各国的产业活动量,尤其是工业活动量明显减少,许多工厂关门或减产、许多人减少了上班、驾驶、购物、娱乐、消费等出行活动。由此造成全球能源需求锐减,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石油消费减少幅度较为明显(表1);与2008年相比,2009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全球石油消费量同比分别减少了3.54%和3.71%;OECD北美分别减少了5.24%和7.38%,其中约占全球

43、从1/4石油消费量的美国分别减少了6%和5.56%;OECD欧洲分别减少了2.61%和5.33%;而非OECD国家总计则分别减少了1.56%和增长了0.26%。从以上这组数据不难看出,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石油消费的影响更加敏感,尤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石油消费较发展中国家减少幅度要更为明显,而这也预示着世界石油消费的增减刚性非常强,一旦经济复苏,经济活动加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必然回升,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必将再回到较为紧张的局面。目前,根据国际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织、美国能源信息署等由机构的预测,2009年的第3季度和第4季度石油需求仍将走低,到2010年第1季度全球石油

44、需求将恢复正增长,所以明年国际油价必将再度上涨,在不考虑投机炒作等不正常因素的前提下,均价至少要上涨10美元/桶。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将推动油价上涨2009年6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第2季度连续环比增加,6月份达到了11.4%(表2),比5月份的10%和4月份的4.1%均有明显增加;其中非燃料大宗商品的价格指数6月份环比增长3.7%,而燃料类大宗商品价格在5月份上涨13%的基础上,6月份上涨幅度达到16.5%。在美国及世界经济强烈回暖信号的驱动下,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均得以回暖,其中的金属类商品、农业类、能源类价格第2季度普遍增长较快。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

45、,6月份大量投资进入了大宗商品市场,未平仓合约量总计达到640万,环比增加6%,比5月份的环比增长率4%要高;其中小麦和豆油未平仓合约量6月份环比增长13%,玉米和大豆分别增长11.8%和8.6%,而原油也结束了低迷态势,上涨了1.2%,达到117.3万,天然气环比上涨4.3%,达到70.6万(表3)。5月份,流入绝大多数大宗商品的美元投资环比增长16%,而6月份环比增长为1%;流入黄金市场的投资5月份环比上涨150%,6月份环比上涨54.3%。根据巴克莱银行的估计,2009年第2季度进入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至少比第1季度增加了100亿美元,加上美元贬值,致使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

46、涨将直接使全球PPI和CPI下降趋势得到逆转,也会相应带动原油价格上涨。特别是由于原油与粮食价格联动性越来越强,所以原油价格上涨必将伴随着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攀升,有可能发生在今年第4季度或明年第1季度。七、世界各国竞相增加石油储备,增加了未来全球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情况下,许多国家正在加紧战略石油储备建设,预计20092010年全球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将增加3040万桶/天。日本战略储备局近日购买了其第一批80万桶取暖用煤油作为库存建设,也正在拟建一个300400万桶规模的中质成品油库,另外,日本也已开始建设LPG库存,最终规模是2000万桶(约35天的供应量)目前已经有500

47、万桶的LPG进入该储备设施。韩国目前已,建成约6800万桶的政府原油储备能力,预计2010年达到1.01亿桶。韩国目前和石油生产国也正在建设联合石油储备能力,目前已建成3900万桶的储备能力,预计2010年达到4000万桶,韩国总计将建成1.4亿桶的石油储备能力。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局今年新增了2000万桶储备能力,达到了7.24亿桶,目前美国正在考虑另外建设3000万桶的储备能力以应对飓风灾害。在OECD欧洲国家,近年来石油战略储备能力一直在增加,主要源于比利时、捷克、波兰,是根据欧盟和国际能源署协议而建设的,今年预计可增加2000万桶,到2010年可以再增加5001000万桶;俄罗斯自2008

48、年以来一直在规划建设战略石油储备,以便影响国际油价和调节俄罗斯地面石油生产能力;印度也计划建设规模为4000万桶的石油储备设施,预计2011年第一批储备设施建成。我国石油储备建设步伐也在加快,预计2009年全球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将增加1.4亿桶(约38万桶/天)2010年将再增加1.1亿桶(约30万桶/天)这一数字比2008,年的1300万桶(平均约3.6万桶/天)有显著提高,是自1981年以来世界石油储备增加最多的一年。根据IEA和OPEC的预测,2010年OPEC的原油产能将分别是2740万桶/天和2810万桶/天,比2009年的2850万桶/天产能分别减少了110万桶/天和40万桶/天,与以上数据比较,库存只能弥补部分产能下降,这将增大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当前中国能源形势透视与外交部张养吾参赞商榷2011年03月25日来源:全球节能环保网阅读:1066近日,笔者有幸聆听外交部参赞张养吾的研究报告世界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外交,并与之就当今中国能源形势进行了探讨,有所感触,兹作文,以飨各位看客。笔者认为,张参赞的研究报告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外交决策部门对当今“能源形势”的一个总体判断,相应的国家政策、方针会据此而出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