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概论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78670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概论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微生物学概论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概论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概论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微生物学概论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精品文档.微生物学概论(一)单选题1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B )。 A、单细胞生物 B、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或核仁 C、二分裂方式繁殖 D、对抗生素敏感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C )。A、细菌B、放线菌C、真菌D、立克次体3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D )。A、支原体B、衣原体C、螺旋体D、病毒(二)填空题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病毒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真菌 ; 细菌属于 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 衣原体 、 支原体 、 立克次体 、 螺旋体 、 细菌

2、 、 放线菌 。(三)名词解释 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大类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其特点有: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病原微生物: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四)简答题 何谓微生物?按其形态和结构,可分为哪三大类。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单选题1 G菌细胞壁组成中不包括( B )。A、外膜B、磷壁酸C、脂多糖D、肽聚糖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 A )。A、荚膜B、芽胞C、鞭毛D、菌毛3普通菌毛是细菌的一种( C )。A、细长波状的丝状物B、运动器官C、黏附结构D、可传递遗传物质的器官4具有 的细菌抵抗力强。

3、( D )A、外膜B、菌毛C、鞭毛D、芽胞5 “核质以外遗传物质”是指细菌的( C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D、异染颗粒6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 )。A、菌毛B、荚膜C、芽胞D、中介体7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 D )。A、质粒B、异染颗粒C、芽胞D、荚膜8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是( B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C、破坏细菌的细胞膜D、抑制细菌的酶活性9细菌鞭毛的主要作用与 有关。( A )A、运动B、致病力C、抵抗力D、接合10下列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D )。A、荚膜B、菌毛C、黏附因子D、芽胞11革兰阴性细菌的性菌毛( C )

4、。A、与细菌的运动有关B、化学成分为多糖C、参与两个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交换D、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12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列( C )。A、 稀释复红碘液乙醇结晶紫B、 结晶紫乙醇碘液稀释复红C、 结晶紫碘液乙醇稀释复红D、 稀释复红乙醇结晶紫碘液13革兰阴性菌化学组成中不包含( B )。A、核蛋白体B、磷壁酸C、胞质颗粒D、肽聚糖14关于革兰阳性细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B、 肽聚糖层外有脂蛋白,外膜及脂多糖C、 对青霉素敏感D、 有些革兰阴性细菌能产生外毒素15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 B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肽聚糖层16关于芽胞的

5、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C )A、 芽胞形态、大小、位置有助于细菌的鉴定B、 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胞C、 芽胞是所有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生命形式D、 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17关于菌毛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多见于革兰阴性细菌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二)填空题1细菌的结构中与革兰染色性和致病性有关的是 细胞壁 。2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为 球菌 、 杆菌 、 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核质 细胞浆 、 细胞膜 、 细胞壁 。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荚膜 、 鞭毛 、 菌毛 和 芽胞 。5G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 聚糖骨架 、

6、 四肽侧链 和 五肽交联桥 组成。6 肽聚糖 是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如 青霉素 和 溶菌酶 。7鞭毛是细菌的 运动器官 ,霍乱弧菌的鞭毛还与 致病性 有关。8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 革兰阳性 菌,被染成红色的是 革兰阴性 菌。9菌毛可分为 普通菌毛 和 性菌毛 两类,前者具有 吸附 作用,后者具有 传递遗传物质 作用。10细菌荚膜的最重要的功能为 抗吞噬 ,因此与细菌的 毒力 有关。(三)名词解释 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双链环状的DNA,控制细菌某些的遗传形状,可自我复制和可转移,非细菌生存所必需。(四)简答题 简述革兰染色法的步骤

7、及结果。30秒,水洗1分,水洗1分,水洗30秒,水洗结晶紫碘液95%酒精 稀释复红 镜检。(五)问答题1 试述G菌与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2 试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1. 组成:1)肽聚糖:又称黏肽,为G菌与G菌共有成分。G菌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个部分组成;G菌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个部分组成(其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键交联)。2)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抗原性强;能黏附宿主细胞,与致病性有关。3)G菌 特有成分外膜层:脂多糖(内毒素)、外膜、脂蛋白。意义: 染色性:经革兰染色后,G+菌为紫色,G菌呈红色;抗原性:G+菌磷壁酸,G菌O抗原;致病性:G+菌磷壁酸,

8、G菌内毒素(脂多糖);治疗:G+菌对破坏肽聚糖或抑制肽聚糖合成的药物(如溶菌酶、青霉素)敏感。2. (1)荚膜:意义有:具有抗吞噬作用,是细菌毒力因素之一;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2)鞭毛:其意义: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临床上以动力试验鉴别细菌;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3)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具有黏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性菌毛:与遗传物质的传递有关。(4)芽胞:其意义:抵抗力强(医学上以杀灭芽胞为灭菌的标准);细菌的鉴别。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一)单选题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A、二分裂B、复制C、有丝分裂D、孢子生殖2列关于菌落的

9、描述,错误的是( B )。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形成B、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D、肉眼可见3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 B )。A、分离单个菌落B、增菌 C、检测细菌毒素D、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4斜面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 D )。A、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B、观察细菌的粘附能力C、观察细菌的菌落形态D、增菌5下列不是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D )。A、维生素B、毒素C、热原质D、抗毒素6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 的细菌。( B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二)填空题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酸碱度、合适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2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将

10、其分为需氧菌、微需氧菌、耐养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3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气体种类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4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5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期。(三)名词解释 菌落生长曲线1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2生长曲线:是指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连续定时检查活菌数,并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所得到的曲线。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一)单选题1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B )。A、毒素B、细菌素C、侵袭性酶D、热原质2关于热原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11、 )。A、大多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C、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D、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破坏热原质3下列不是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D )。A、维生素B、毒素C、热原质D、抗毒素(二)填空题具有致病作用的细菌代谢产物有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类。(三)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是许多G菌和少数菌产生的一种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G菌的热原质就是脂多糖。(四)简答题 简述具有致病作用的代谢产物及其作用(1)热原质:即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2)侵袭性酶类:为细菌产生的一类胞外酶,具有辅助细菌侵入

12、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作用。(3)毒素:为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细菌的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单选题1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C )。A、细菌的基本结构B、细菌的特殊结构C、侵袭力和毒素D、细菌的代谢产物2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D )。A、荚膜B、菌毛C、脂多糖D、异染颗粒3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 B )。A、毒素B、细菌素C、热原质D、血浆凝固酶4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C )。A、荚膜B、菌毛C、芽胞D、透明质酸酶5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D )。A、鞭毛B、芽胞C、荚膜D、普通菌毛6有利于细菌在体内

13、扩散的物质是( D )。A、菌毛B、荚膜C、血浆凝固酶D、透明质酸酶7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C )。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类脂AD、核心多糖8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C、性质稳定,耐热D、用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9类毒素是( C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二)填空题1细菌的毒力是由侵袭力和毒素决定的。2细菌的侵袭力是由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构成。3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份。4内毒素是由脂质A、核

14、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其毒性部分为脂质A ,其菌体抗原是特异多糖。5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可用甲醛处理制备成类毒素。6构成固有免疫的因素有屏障结构、参与固有免疫的免疫细胞和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名词解释 毒力侵袭力条件致病菌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毒血症菌群失调症正常菌群PAMP PRR1毒力:指病原微生物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2侵袭力: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主要包括细菌的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3条件致病菌:在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条件下,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可引起宿主的疾病,即成为条

15、件致病菌。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并通过血流播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5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6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经血液到达某部位,但未在血中繁殖,无明显中毒症状。7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而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8菌群失调症: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称为菌群失调。严重的菌群失调可引起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9正常菌群:指寄居正常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无害,有些甚至有利的微生物。10PAMP: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是

16、一类或一群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固有免疫系统所识别。11PRR:即模式识别受体,是一类固有免疫系统的识别分子,呈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四)简答题1 简述细菌的侵袭力概念及组成。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主要包括细菌的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2 简述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主要有: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五)问答题 试述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及部分G菌分泌或溶解后释

17、放G菌存在部位多数由活菌分泌,少数为细菌裂解释放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份蛋白质脂多糖热稳定性不稳定,608030 min被破坏250 30 min被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较弱,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休克、DIC等免疫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较弱,可刺激机体产生低滴度的抗体,但保护作用弱;经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第十一章 消毒与灭菌(一)单选题1消毒是指( B )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杀死细菌芽胞D、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2对血清培养基的灭菌,应选用( C )

18、。 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3杀灭芽胞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紫外线照射B、煮沸5 min C、高压蒸汽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4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 C )。A、100%B、95%C、75%D、50%5血清及药物等除菌,可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D )A、化学消毒剂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紫外线照射 D、滤过除菌法6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和时间是:( A ) 、121.3,20 、160,2h 、100,10 D、110,30(二)填空题1高压蒸汽灭菌法的蒸汽压力为103.4kpa(1.05kg/cm2),温度为 121.3C,维持时间是15

19、20min。2紫外线杀菌最强的波长为265266nm,常用于无菌室空气的消毒。3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滴眼剂是氯霉素链霉素合剂。(三)名词解释 消毒灭菌无菌操作1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与方法。2灭菌: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3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生长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四)简答题1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化学消毒剂杀菌机制:(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3)损伤菌细胞膜。2 简述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1)消毒剂的性质和作用方式;(2)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3)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4)环境中有机物与拮抗物

20、质的影响。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单选题1H-O变异属于( D )。 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 C、形态变异D、鞭毛变异2关于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是( D )。A、可以自然发生B、可以诱导发生 C、具有相对稳定性D、可由噬菌体介导发生3前噬菌体是指:( B )A、尚未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B、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C、尚未装配好的噬菌体D、游离的未感染宿主菌的噬菌体4关于噬菌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侵袭细菌、真菌、螺旋体的病毒B、有严格的寄主特异性C、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D、每个噬菌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5溶原性细菌是指:( A ) A、

21、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R因子的细菌 D、带有F因子噬菌体的细菌6细菌突变的发生是由于( D )。A、基因重组B、基因交换 C、质粒丢失D、核质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结构改变7溶原性转换( D )。A、由R质粒参与B、由性菌毛介导 C、由毒性噬菌体参与D、由温和噬菌体参与8介导转导的物质是( B )。A、性菌毛B、噬菌体C、R质粒D、F质粒9介导细菌接合的物质是( C )。A、鞭毛B、普通菌毛C、性菌毛D、中介体10溶原性转换是指( C )。A、供体菌染色体基因与受体菌染色体基因重组B、供体菌质粒与受体菌染色体DNA重组C、噬菌体DNA与细菌染色体DNA重组D、细菌

22、染色体的基因发生突变11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 A )。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二)填空题1常见的细菌性状变异有形态与结构的变异、耐药性变异、毒力变异、菌落变异。2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菌体内的细菌染色体、质粒和转座因子。3噬菌体侵入细菌后,能在菌体内进行增殖,最后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 毒性噬菌体 。4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 溶原性细菌 。5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称为 前噬菌体 。7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转化、转导、接合 、溶原性转换。(三)名词解释 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细菌前噬菌毒性噬菌体转化 接合转导噬菌

23、体转变1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2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宿主菌内不增殖,而是将噬菌体DNA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并随着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DNA被分布至两个子代细菌中,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这种噬菌体称为溶原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3溶原性细菌: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宿主菌内不增殖,而是将噬菌体DNA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并随着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DNA被分布至两个子代细菌中,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这种噬菌体称为溶原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24、。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4前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宿主菌内不增殖,而是将噬菌体DNA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并随着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DNA被分布至两个子代细菌中,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这种噬菌体称为溶原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5毒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噬菌体增殖,宿主菌裂解。这种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6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上,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7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8

25、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9噬菌体转变:是指溶原性噬菌体的基因组与细菌染色体重组,导致细菌的遗传特性改变。第十三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第一节 球 菌(一)单选题1关于SP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为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B、所有葡萄球菌均具有C、能与人IgG的Fc结合D、具有抗吞噬作用2下列对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是( D )。A、伤寒沙门菌 B、大肠埃希菌 C、结核分枝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3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 C )。A、肺炎链球菌B、脑膜炎奈瑟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D、A群链球菌4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

26、化的有关物质是( C )。A、葡萄球菌溶素B、杀白细胞素 C、血浆凝固酶D、透明质酸酶5关于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C )A、常引起皮肤化脓性感染 B、表皮葡萄球菌可引起尿路感染C、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D、致病性葡萄球菌在医务人员中带菌率高,易引起交叉感染6能引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表皮葡萄球菌7能引起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 D )。A、M蛋白B、链球菌溶素 C、透明质酸酶D、致热外毒素8A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病物质不包括( B )。A、链激酶B、致热外毒素 C、表皮

27、剥脱毒素D、透明质酸酶9与A群链球菌致病性无关的物质是( A )。A、肠毒素B、M蛋白 C、溶血毒素D、透明质酸酶10关于链球菌感染后的风湿热,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发病与A群链球菌感染有关 B、发病机制可能与型超敏反应有关C、发病机制可能与型超敏反应有关D、病灶标本中分离培养出链球菌可作为诊断指标11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属于( D )。A、凝集试验B、沉淀试验C、补体结合试验D、中和试验12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多为( A )。A、内源性感染B、外源性感染 C、医源性感染D、继发感染13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A、荚膜B、肺炎链球菌溶素OC、脂磷壁酸D、神经氨酸酶14鉴

28、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可用( D )。A、外斐试验B、肥达试验 C、乳糖发酵试验D、胆汁溶菌试验15胆汁溶菌试验常用于鉴别( C )。A、丙型链球菌和淋病奈瑟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C、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菌D、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6关于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下述哪项错误?( D )A、为革兰阴性双球菌B、营养要求较高C、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有菌毛D、抵抗力较强(二)填空题1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有 黏附素 、 M蛋白 、 链球菌溶素 、 致热外毒素 、 链道酶 、 链激酶 、 透明质酸酶 等。2SPA可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 IgGFc段 非特异性结合,因此,

29、具有两种重要意义,即 抗吞噬作用 和 应用协同凝集试验 。3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有 葡萄球菌溶素 、 杀白细胞素 、 肠毒素 、 表皮剥脱毒素 和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4A群链球菌产生 致热外毒素 ,与猩红热发病有关,其细胞壁成分 M蛋白 与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发病有关。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通过 呼吸道 传播,对易感染儿童可用 流脑A、C、Y和W135 四价混合多糖疫苗 接种预防该病。6淋病奈瑟菌初次培养时可采用 巧克力血琼脂 培养基,并置入含 5%CO2 (气体)中培养;镜下为 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染色,形态),急性感染时多位于 中性粒细胞内 。7A群链球菌可产生 链球菌

30、溶素O ,测定相应抗体的效价可辅助诊断 风湿热(疾病)。8脑膜炎奈瑟菌为G-菌,菌体呈 肾形或豆 形 ,多呈 成双 排列,其致病物质有 荚膜 、 菌毛 、 IgA1蛋白酶 、 LOS(脂寡糖) ,其主要致病物质是LOS。9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 病原(化脓) 性球菌,医护人员带菌率相当高,所以又是 医院感染 的主要来源。10链球菌根据其在血平板生长情况,分为三类,其中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是致病性强,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细菌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1甲型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菌落相似,在血平板上都可产生_甲型_溶血现象。可通过_胆汁溶菌实验_和_动物毒力_试验区别这二种细菌。12与龋齿关系密切的细菌

31、是变异链球菌。该菌产生葡糖基酶,能分解蔗糖,产生高分子量、黏性大的不溶性葡聚糖,后者使口腔中的大量细菌黏附于牙面形成菌斑。13致病性葡萄球菌鉴定指标有金黄色色素、溶血性、凝固酶、耐热核酸酶和发酵甘露糖。14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接种流脑A、C二价或A、C、Y和W135四价混合多糖疫苗。15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发生,应以氯霉素链霉素合剂滴入双眼。16脑膜炎奈瑟菌的的致病物质有:荚膜、菌毛、IgA1蛋白酶和LOS(脂寡糖)。(三)名词解释 抗O试验SPA凝固酶1抗O试验: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简述抗O试验,用链球菌溶素O检测病人血清中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抗O抗体)的量,其原理是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

32、,当抗O抗体的效价大于1:400时,对风湿热或其活动有辅助诊断意义。2SPA:即葡萄球菌蛋白A,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此抗原。其主要特性是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IgG 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意义为:通过与吞噬细胞争夺IgG Fc段,有效地降低抗体的调理作用,从而具有抗吞噬作用;应用于免疫学的协同凝集试验。3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导致血浆凝固。具有阻碍吞噬细胞吞噬以及限制细菌扩散,使病灶局限的意义。凝固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有密切关系,故凝固酶试验仍是鉴别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四)

33、简答题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主要有: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2简述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有:(1)细胞壁成分:黏附素、M蛋白。(2)外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五)问答题1 试述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染色。(1)葡萄球菌:G球菌,葡萄串状排列。(2)链球菌:G球菌,链状排列,在培养早期形成荚膜。(3)肺炎链球菌:G+,菌体呈矛头状,成对排列,钝端相对,有荚膜。(4)脑膜炎奈瑟菌:G,菌体呈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新分离的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34、。(5)淋病奈瑟菌:G,菌体呈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有荚膜和菌毛。2 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的不同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的比较性状金黄色葡萄菌表皮葡萄球菌色素金黄色白色溶血性凝固酶耐热核酸酶SPA甘露醇发酵致病性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第十三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第二节 肠道杆菌(一)单选题1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选用( C )。A、吲哚试验B、菊糖发酵试验 C、乳糖发酵试验D、葡萄糖发酵试验2肠道杆菌的O抗原存在于( D )。A、荚膜B、鞭毛C、肽聚糖D、脂多糖3肠道杆菌发生S-R变异,是由于失去了( A )。A、菌体抗原B、鞭毛抗原 C、荚膜抗原D、菌毛抗原4引起人类肠

35、外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是( D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B、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D、普通大肠埃希菌5关于不耐热肠毒素(LT),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由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产生 B、为蛋白质,加热65 30 min失活C、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性部分D、可使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GMP升高6志贺菌属分群的依据是( A )。A、O抗原B、H抗原C、K抗原D、Vi抗原7痢疾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应选用( D )。A、血平板 B、肉汤培养基 C、普通琼脂平板D、SS琼脂培养基8不能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D )。A、变形杆菌B、绿脓杆菌 C、大肠埃希菌D、痢疾志

36、贺菌9下列动力试验阴性的细菌是( D )A、霍乱弧菌B、伤寒沙门菌 C、大肠埃希菌D、痢疾志贺菌10为胞内寄生菌的肠道杆菌是( C )。A、痢疾志贺菌B、变形杆菌 C、伤寒沙门菌D、大肠埃希菌11关于伤寒沙门菌Vi抗原,下述哪项错误?( C )。A、存在于菌体表面 B、可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C、与细菌的毒力无关 D、体有菌存在时,可产生一定量的抗体12肠热症发病一周内,进行病原学诊断应选择( B )。A、尿培养B、血培养 C、粪便培养D、肥达试验(二)填空题1大肠埃希菌的抗原构造有O抗原、H抗原和K抗原。2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主要包括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型大肠埃希

37、菌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3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肠毒素有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O157:H7。5志贺菌属分为A、B、C、D四群,又分别称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6志贺菌属的抗原构造有O抗原和K抗原。7痢疾志贺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侵袭力、内毒素和志贺毒素。8 Vi抗体随细菌被清除而消失,故测定Vi抗体有助于沙门菌无症状带菌者检出。(三)名词解释 Vi抗原肥达试验大肠菌群1Vi抗原:为沙门菌的表面抗原,a、抗吞噬作用,故与毒力有关;b、为沙门菌的表面抗原,Vi抗原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c、检测Vi抗体效价,用于沙门菌带菌

38、者检测。2肥达试验:用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效价,其原理是试管凝集试验。当TO1:80,TH1:160,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沙门菌H凝集效价 1:80,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3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指37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等。大肠菌群数为饮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四)简答题1简述伤寒沙门菌、甲型、肖氏、希氏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反应。见下表:细菌葡乳尿靛H2S动力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2简述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1)

39、侵袭力:细菌菌毛吸附上皮细胞,继而穿入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2)内毒素:作用于肠黏膜,使通透性增高,进一步促进对内毒素的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破坏肠黏膜,可形成炎症、溃疡,呈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使肠功能发生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其是直肠括约肌痉挛最明显,因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3)志贺毒素:裂解60S核糖体亚单位的28S rRNA,使蛋白质合成中止。(五) 问答题 试述伤寒沙门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粪便S.S培养基无色菌落 血 肉汤培养基 双糖铁培养基 生化反应 玻片凝集反应第十三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B、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C、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脆弱类杆菌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