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开展课堂活动引导主体参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开展课堂活动引导主体参与》.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开展课堂活动,引导主体参与.精品文档.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开展课堂活动,引导主体参与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运用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 一、 体验生活,内化认识思想品德课的课文从国家、世界着眼,由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着手,设计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在真实的行动中,培养应用与创造能力。通过“体验生活”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例如,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时,我布置了让学生在家里坚持做一件家务的体验活动,(坚持每天到垃圾、每天扫地、每天刷碗等),从而让他们意识到做一件家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件家务,在参与中体会到父母家务劳动的辛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又如,在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人一课时,我大胆放手,选出
3、一个不太遵守纪律的同学,让他当一天班主任,通过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体会到老师工作的琐碎和不易。其实,这些活动只是外表,体验才是课堂的精髓。只有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技能和素质才能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产生其应有的意义。二、 辩论比赛,深化明理课堂外的体验固然有效,但毕竟会受到时间、地点和人数的局限,而通过课内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更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
4、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同样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如:在教学我喜欢集体活动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一道讨论题: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再把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展开自由辩论。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有的学生自身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于是双方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唇枪舌剑,异常激烈。正: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为班级争得荣誉,比如运动会,。反: 但是参加这种活动,有时会受伤呀,而且取不到好
5、成绩不是更难过吗?正:即使取不到好成绩也无所谓,重在参与嘛!反:取不到好成绩同学们会笑话。正:才不会呢。是不是,同学们?齐答:是。反:可还是会受伤的呀,那不就麻烦了吗?正:参加活动本身就要加小心,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反:参加集体活动有时不自由,得受人管。正:管理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没人管,那不就乱套了吗?总之,学生在辩论中全体参与,大胆发言,此起彼伏,结果正方用正确的观点驳倒了反方,大家形成了共识。最后,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三、 动手实践,知行结合教学中,我有目的地让学生
6、参与实践活动,用学生亲身的实践去巩固道德认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知行统一。教学家乡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了解家乡的乡土风情及优秀人物,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出来,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及建设家乡的主人翁精神。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家乡的迷人风光,可以举办“迷人的家乡风情博览会”来展示家乡工艺品、土特产、及传统习俗,可以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可以写赞美家乡的文章,相信学生会从此项活动中受益匪浅。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必须遵循特有的规律,即通过管束、训导和陶冶,使儿童逐步地从“无律”、“他律”过渡到“自律”的道德水平。其中,最有效的途径
7、是让学生在实际中做,“行吾所知”;知行结合,反复练习,最后把道德规范示为自身的一种自觉的义务。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动手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这种“做中学”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促进儿童有“知”向“行”的转化。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己活动,不是自发形成的,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将富有情趣、广受欢迎的手段、方式等迁移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