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67112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精品文档.青岛版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在教学改变浮和沉一课时,我从生活入手,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感到真实,贴近生活实际,并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对于学生来说,浮沉现象并不陌生,甚至说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关于浮沉,他们应该很感兴趣。为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结构而又富有探究乐趣的材料,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 一、满足孩子的愿望 我通过观察现象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从表面上看到,在完全相同的条

2、件下进行的实验,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尤其在第一次出示鸡蛋让学生预测沉浮的时候,学生这时还没有多大兴趣,我又将同一个鸡蛋放进另一个烧杯里,鸡蛋却一下子浮在水面上了,这时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这样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步入新课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满足了学生的愿望。 二、在玩耍中经历体验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物体放入水中,面对上浮下沉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让浮在水面的物体到水底去串串门,沉在水底的物体上来透透气,你能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哇!不得了,一个个小手高高举起,学生的已有经验顿时被调动起来,“我看出来了,同学们已经想好了很多办法办法行

3、不行,关键还得?提一个小要求看哪个小组会合作,想的办法最多? ”这下,我们的学生可忙坏了。有的把回形针放入塑料瓶,就可以浮上来;有的将牙膏皮捏成小船也能浮上来;有的小组看到别人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可以浮上来,也悄悄跟着学;铁钉放在泡沫上会浮上来,看到他们成功的样子,我也随着他们美美地竖起了大拇指;大泡沫沉不下去,别急,我们来合作,小组同学将所有的物体全放在上面,终于沉下去了,合作的喜悦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在经历探究的活动中,孩子们是主动的、积极的,孩子可以真正地接近科学,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启发,在更深层次上对科学有了理解。 三、问题是课堂探究的继续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继续,一个

4、问题就会引发一个探究性活动。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问题引入”。引入性问题将学生领入探究性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是又有新的问题圆满结束。本课的教学也注重了课外延伸内容,通过介绍“死海不死”的故事,使课堂达到“课已毕,趣已升”的效果。出示了人们在死海里玩耍图片,甚至看报纸的图片,进行科学调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使课堂内容继续延伸。本节课存在以下不足:没有完全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还过分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发展”较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怕学生出现意外,始终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总怕时间超过40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自主探究作为学习的核心,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空间,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长足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