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精品文档.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质疑提问、学生实践、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
2、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立足课堂教学。 一、提问题是创新 、举例是实践 “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能通过实践活动举出相关的实例,这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3倍数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组数,这两组数是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是3的倍数,第二组数都不是3 的倍数。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组是3的倍数,另一组
3、却不是3的倍数呢?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操作:在数位表上先用3根小棒摆一摆,看能表示出几个数,(3,30,300,12,120,21,210,102,201),再计算一下,这几个数能否是3的倍数。然后,指导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按照同样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这时,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结果,用3根和6根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用4根和5根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的观察分析,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得到培养。二、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实践的欲望玩是孩子的天性,好玩的东西才会使孩子产生兴趣,在数学课堂中让孩子乐于学习,启发孩子“玩数学的兴趣”。
4、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充分预设一些有价值、好玩且使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的沟通互动产生问题冲突.给学生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说:“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出题考你们,今天请你们出题考老师,随便你们说什么自然数,老师都能很快而准确地说出它是否能被2或5整除。”同学们不信,这时激情高涨,特别好奇,都争着给老师出题。从上例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
5、践能力。三、质疑是创新与实践必备品质 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接受”不等于是盲目机械的知识灌输和技能模仿,学生在接受的同时要对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思考和改进。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五上小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一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时,要求学生认真读题,使同学们认识“上周”是一个隐藏条件。这时一名同学提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量都一样吗?是
6、不是问题应该加上“平均”两个字?我及时鼓励了这名同学,并交由大家讨论,得到共识,这名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 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1)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2)难点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内容,应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3)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辩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因此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7、得到发展。四、探究是创新与实践必由之路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
8、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