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稻葵:中国改革的是与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话李稻葵:中国改革的是与非.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对话李稻葵:中国改革的是与非.精品文档.搜狐财经独家对话李稻葵:中国改革的是与非2011年12月30日17:59搜狐财经作者:孟先亮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Freeman经济学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作为一位知名的学者,李稻葵在世界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在中国的影响力。在对话之前,我们跟随李稻葵走访了几家企业,每到一处,他总是虚心好学,正是这种持续的学习,才有了今天的他。可以把他看作一个贡献者和学习人,在和他多次交流中,最多
2、说的一个词是“学者”,并没有刻意把自己圈定为经济学家。在李稻葵眼里,术业有专攻,对于争议,他回应到,“多读书,多去理解,时间会改变大家的看法。”新一轮改革条件成熟搜狐财经:很少听你具体谈论改革,中国模式你认为存在吗,中国该不该走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李稻葵:中国的模式在特定的意义下是存在的。目前,中国是持续性的、渐进式的探索经济制度,从经济运行中发现问题不断的去提出制度上的创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模式是存在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制度还没有成型,这个时候谈中国的模式存在与否是没有意义的。中国处于变化之中,中国经济取得今天的成就,是过去三十年的不断变化。今天也在变化,这种不断的变化,是随
3、着经济运行中所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调整经济制度相对的灵活性。与日本、欧洲或是美国相比,中国的发展有它的独特性,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模式是存在的。它是不断渐进、不断改革的一个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模式是存在的。在权威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寻找均衡,一个经济体、一个经济制度它在不同的国家是有不同的表现,根本上取决于国家民众的基本偏好,不是学者所能决定的。你喜欢自由主义还是权威主义,无关于学者的诱导,这是社会的选择。从今天的环境去分析,这种选择至少取决于三个特质,称之为社会禀赋。就好像气侯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的基础一样,选择是取决于社会制度禀赋。第一,市场经济中民众的理性度。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同地区是不一
4、样的,广东、浙江民众的市场经济理性度很高。在于给定它自由市场经济里能不能运行、能不能面对、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创业。坦率的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甚至东北地区,民众的市场经济理性度不如沿海地区高,这是一个禀赋。第二,民众在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取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人更多的权重是针对个人自由,而德国等欧洲国家更多的权重是放在社会秩序上。而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历史上是一个统一国家局面的模型。所以,中国的民众尤其知识分子相对而言更加注重社会秩序。相对而言,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取舍之间,与美国人相比的话,国人侧重于社会秩序。第三,政府的执行能力。如果政府执行能力强且廉洁行政,那么在个
5、人自由和社会秩序间就能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这三个问题是社会制度禀赋,三件事决定了一个国家最终的经济制度。如果分析框架被认可,中国的社会制度禀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趋于偏向个人自由。80后、90后的生活跟老一辈不同,经历的发展环境不同,所以,他们有着一种要求体制改革的呼声。与此同时,新的市场经济越来越复杂,大家对目前的制度安排有着种种的不满,出现了新的一轮改革动力。这一轮改革动力和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有一点是不一样的,今天的社会是有限权威的社会。政府的决策者、任何单个个人不光是政府,它的正式的权力没有变,但行使决策权力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增多了。它受到来自利益集团的冲击,也有来自社会舆
6、论的压力,在执行政策中有效程度比以前下降了,所以今天的改革是有限权威条件下的改革。同时,社会民众的偏好产生了变化。因此,个人认为现在着面临新的一轮改革的压力,新的一轮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不同于之前的改革。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调整搜狐财经: “调结构、转方式”的呼声一直在加大,有一种说法认为改革不够彻底,本质上没有大的转变。那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李稻葵:我不同意说现在的改革没有转变。目前,我们有着种种的改革,有很多很多的例子,譬如,红十字会是不是在改革。郭美美事件是不是推动了改革,事件爆发后红十字已经发生了改变。公安部宣布明年清除未成年儿童的乞讨,这是不是改革,是不是变革,是一种变革。经济结构
7、的改变,至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需要进行制度上的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本身也是结构改革的动力,比如说蓝领工人短缺,劳动力工资提高,它也带来了对大型设备、机械的需求,劳动要素的价格相对资本的价格而言提高了。拿大型机械公司来说,大型设备高需求,说白了就是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高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用得起设备了。所以,我不同意说中国经济结构没有改变。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贸易顺差过去是3000多亿美元,而今年在1500-亿美元左右,贸易顺差降低一半,占GDP的比重从7.5%降到2%左右。再看汇率,已经开始出现双向浮动了,老百姓以前是不愿意买外汇的,现在开始买外汇了。再比如消费的
8、比重,已经开始稳定了,甚至于往前走了,以前是下降,现在我坚信应该是逐步往上走了,这些都印证了经济结构在调整。搜狐财经:国民经济“三架马车”中,消费占GDP比重增多是因为出口占比降低,内需拉动了吗,但现在投资数据是暴增的。李稻葵:投资情形需要一步一步来看待,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说一二三点的问题,是在各个方面同时调整。在某些方面有突破,这方面条件成熟了,就往前走一步。投资的数据确实是比较高,消费正在往上走,投资下降幅度太小,未来一两年投资比重会逐步的下降,消费占比会上升,出口顺差可能会降为0。大家都谈了很多年农村收入比城市收入低很多,农村收入是城市收入的3.3分之一,这个的比重是全世界最高的。过去两
9、年以来,农村纯收入增长比超过城市,这也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再回到制度改革,新的一轮制度改革正在形成,发展模式和以前是不一样的,新的改革模式是民间推动的,甚至于可以说是网民推动的。今年的很多重大事件,郭美美、动车、福利、拐卖儿童一件一件都是网络推动的。社会矛盾不会促进经济改革搜狐财经:这种模式下,社会舆论推动的改革会取得成功吗?李稻葵:会的。刚刚我说了今天的时代是有限权威时代,决策者仍然有正式的决策权力,这点没有改变。但是,大家行使正式权力的时候,受到的舆论压力从来没有这么大,事实上各种场合、各种事件,很明显的关注了、考虑过舆论的压力。再举一个例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2月份说提至三千块钱,征
10、求意见之后到了人大讨论,最后一天上升到三千五百元,这就有来自于舆论的压力。谈到社会推动改革,权威时代的改革模式和现在不同,它追求自我主义,我认为改革该怎么办,我如果能够说服最高决策者,他如果听我的话改革就完了。今天不同了,今天我强调的是有限权威时代,决策者会受到各种各样压力的,包括舆论的压力。我们更需要挖掘的是民众偏好,社会的禀赋是什么。把社会禀赋和民众偏好挖掘之后,再去搞改革就有希望了,否则的话,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所谓超越左派右派,都是出问题了,都在以个人偏好代替社会偏好。学者的使命不是说以个人的偏好,我想喝咖啡,因此全社会只买这个咖啡。老百姓不喜欢咖啡,我只能说喝这个咖啡适合于吃甜点,喝
11、你的咖啡适合于吃辣椒,告诉你这个菜单,最终还是老百姓自己去选择,我认为这是新时代学者的职责。搜狐财经:很多人说中国的改革是“打左灯往右转”,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你怎么看这个方向性的问题?李稻葵:现在的改革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要挖掘民众到底需要什么,这不是民粹主义,一定要健全社会制度禀赋。第二,一定要认真的考虑如何去完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不是说产权一明晰,把价格一定,政府就回家不管了。现代市场经济需要非常复杂的监管体制,非常复杂的基础经济和社会制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制度安排,维系经济正常的运行,防范经济波动的调控措施,包括宏观调控、监管等。还要注意到的是利益冲突解决的方式
12、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包括法制,这些都有很大调整的空间。我觉得现在左派右派也好,讨论应该上一个层次。要站在充分了解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禀赋的基础之上,去深入的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必要的、关键的制度安排,这才是最核心的。搜狐财经:有报道称你说美国的民主是肤浅的,为什么这么去理解?李稻葵:这个报道不真实,没有反映我真实的想法,肯定不是我说的。搜狐财经:刚才讨论中国模式的存在与否,谈到了个人、社会与市场经济制度等等。那么,未来中国的社会模式会是什么样的?李稻葵:中国未来的社会管理模式,至少跟美国不一样,和欧洲、日本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的模式更加强调社会的秩序。相对于美国而言,比如说在美国的制度下面,百
13、姓可以组织民兵,公众可以携带武器,美国的宪法第二条就明确讲到了,尊重个人携带武器的自由,尊重百姓组织民兵民间武装的自由,当然这些民进武装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这种自由度中国可能就不会存在。中国社会更加强调的是基本社会秩序,这是未来的大图像,跟中国的制度禀赋有关。从短期来说,中国经济的改革需要一个基本的社会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社会基础,经济的改革是不能推进的。比如说收入分配的差距,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能进一步缩小的话,很多改革将会举步维艰。如果民众基本的医疗、教育、住房问题都没有解决,强制的推行改革一定会加大社会矛盾,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搜狐财经:改革阻碍的根源在哪里?李稻葵:目前的
14、改革和15年前的改革相比,它不具备一个广泛的社会基础。因为很重要的一点,一些基本的社会矛盾没有缓解。搜狐财经:不是矛盾越突出才会推进改革,而是矛盾缓解之后才会推进改革?李稻葵:社会矛盾突出会促进社会领域的改革,这个我同意。但是社会矛盾的突出它不会促进经济的改革,经济的改革往往会激化矛盾。中国制度改革的红利还有很多搜狐财经:有人倡导西欧模式的福利社会,也有部分人提倡美国两极分化模式,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模式?李稻葵:这些模式不见得都符合中国的国情,还是回到中国社会的制度禀赋,跟西欧和北欧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社会制度禀赋。老百姓是崇尚个人自由,但是不像美国那样极端的崇尚个人自由,把个人自由
15、的权重放的很高很高。也不会像日本、北欧那样的国家这么注重社会的秩序,也还是需要保留个人积极性,中国是和他们不同的一个崭新的经济社会体制。不能够把个人的偏好强加给社会,这不是学者的任务,从道德上讲,这么做是错的。不能说喜欢西欧,在西欧读过书,在美国生活过,中国就应该去学西欧的体制,不能这么想。我们的任务是把社会当成一个物理状态去研究它,去挖掘出基本社会禀赋,根据禀赋研究什么样的制度是符合我们的发展。只有社会制度禀赋和社会安排是一致的,这个社会才会稳定。如果不一致的话动乱就在所难免。搜狐财经:当民权与市场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先尊重哪个?李稻葵:个人认为平等是重生的,而不是原生的。中国社会传统是什么
16、,百姓要求是什么,要根据这些需要出发,来推动我们的改革。中国社会偏好是在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比之与美国、欧洲而言,更加侧重于社会秩序,毕竟我们有几千年大一统的封建传统,你不能说这个传统是错的。搜狐财经:社会秩序最优的一种状态目标是什么?李稻葵:社会秩序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基本社会分配的公平度要维系,机会的平等要维系。社会上不能出现极端的贫困、不能出现极端的不平等。传统的观念中公正要维系,利益的冲突要有合理的比例公平的解决,权力的分配要绝大部分人能够接受,这些都归纳为基本的社会秩序,这两个之间要有一个平衡,有一个基本的取舍。搜狐财经:想要达到这种社会秩序的状态,中间还有多少路要走?李稻葵:中国制度改革的红利还有很多,用行话说帕累托改进的空间是非常之大的,需要积极务实的领导者。我们不能够用讨论改革的方式,来谈论今天的改革,那一定会碰的头破血流的,今天是一个有限权威时代的改革,不是某一两个英雄或者自认为的英雄能够决定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