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学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学认识.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学认识.精品文档.教学随笔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学认识9月28日至30日,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组组织了一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研究会,研究主题是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地理教学。参加了这次会议,我有很多收获,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有了许多认识。我以为,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育意义进行了解,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来引导儿童学习生活地理、社会地理。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
2、 这次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以“回归儿童的社会生活” 为基本理念,认为德育“是以生活为本,是为了生活的、是通过生活进行的” 。即新德育旨在“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帮助、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因此,德育课程“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面对学生的真实生活,真正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基于此,我们要牢牢抓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正确认识小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德育意义。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地理、社会地理,而并非传授给他们非常专业的、系统的地理知识。总之,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地理教学旨在帮助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不是要把
3、儿童培养成地理学家。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二、立足学生生活教学过程要以儿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地理教学同儿童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适宜地补充教学资源。如,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如果将其转换成儿童能够体验的形式,拿它同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的某一具体地方的面积对比(例如,所在学校的多少倍或所在城市面积的多少倍)
4、,无疑比空洞的数字更能在儿童心中形成有效的概念。三、拓展教学资源新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教师在课前除了钻研教材外,还要依托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做好大量课程资源的挖掘、储备工作,如图片、音乐、事例、物品等,做到有备无患,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合理取舍。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唯一准绳。我的家乡物产多这一课,教材中有六张以南方物产为内容的风景图片,而我们生活在北方,祖国南、北方的物产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从教材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去寻找、开发课程资源:布置学生把物产带到课堂上,搜集有关物产的图片资料,我上网搜集有关的物产图片:农产品、工业品、矿产、工艺品等,把
5、知名品牌的物产资料作成课件,这些素材资源经过整合加工,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的物产情况,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活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发了深刻的体验,即热爱家乡、憧憬未来。在“欣赏图片”和“了解物产”这两个活动中,学生们个个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诉说着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广泛又合理地开发、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把它们请进课堂,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锤炼的生活教育内容,不知不觉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情感、能力。四、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有关地理知识的教学要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多样化。除了课堂讲授、讨论,我们要灵活选用符合教学需要的、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如:参观访谈、社会调查、地理小制作、游戏、布置学生外出旅游等。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德育课教学与儿童真实生活建立联系,寓德育于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