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文档. 第八册美术教案 1.为中国队加油一、教学目标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尝试用剪纸、泥塑等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教学难点 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三、教具准备(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头等。(教师)课件、奖杯、奖杯底座教学课时:二教时作业设计 为运动会设计奖杯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猜一猜出示各类型奖杯的图片,问属于哪一类型、什么项目(如体育奖、绘画奖、科
2、学发明奖等)的奖杯?2介绍奖杯的设计要点和过程。(1)确定奖项,是用于学习奖、体育奖、绘画奖,还是科学发明奖等。(2)构思奖杯的造型(紧扣主题)。(3)用概括夸张的手法画出来。(4)添画红绸带着色,并尽量简练地写上奖项的名称。3欣赏。提供奖杯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奖杯的外形结构特征。4创作活动:这节课我们就为奥运会或校运会设计奖杯,为运动员加油(揭题)。3.师生探讨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草图。注意造型的概括与夸张。可以是杯状、动物、植物、人物或几何形等。(2)根据构思,用剪纸的方法剪出奖杯的各个部分。注意色彩的搭配。(3)局部装饰5教师示范做一个,进一步提出注意点。6学生创作。教师
3、巡视指导。5.展示评价。(1)由学生挑选几座自己喜欢的奖杯展示在实物投影上,并加以评价。(2)创设颁奖情景,将设计的优秀奖杯颁发给班级中公认的体育特长生,鼓励其奋发向上,力争将来为中国体育事业发挥自己的特长。6小节:我们用今天精心制作的奖杯来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加油,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争取获得更多的奖杯。 2.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
4、思路。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前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
5、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等,还展示了学生记录家乡茶文化所画的长卷联画。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与表现。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茶文化的相关图文资料及茶用品(茶叶、茶具、茶罐、茶叶包装盒)。 (教师)茶文化的相关图文资料。教学过程 1.课前资料收集。 教师将学生分7组,每组分别按主题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6、 (1)第一组收集有关茶的历史的资料; (2)第二组收集有关及中国名茶的品种资料; (3)第三组收集有关传统制茶的方法及茶道艺术; (4)第四组收集有关茶的诗歌、散文、对联、谜语,感受茶文化的精髓; (5)第五组收集有关茶的典故,感受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6)第六组收集有关茶具的图片,从色彩、图案意境等方面感知中国茶文化的情韵; (7)第七组收集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了解茶疗作用。 2.导入课题。 (1)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有关茶的用品,教师用学生带来的茶具泡上一杯茶,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茶香四溢。 3.交流学习。 (1)将各小组研究的主题内容写在
7、黑板上。 (2)教师掌握各小组收集资料的情况,对于资料收集不足的小组再分发补充资料。 (3)学生组内交流资料,学习相关的内容。 (4)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一个其他小组研究的有关茶的问题,由那组同学来解答。如:可以提一个关于茶文化的历史的问题,由第一组解答,并在这组同学中评出“茶史小灵通”。 (5)同学们交流学习,从中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发表感受。 (1)谈谈学习感受,教师简单小结。 5.课后延伸。 (1)课后多关注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 (2)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工具及资料。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蜡笔。(教师)范作,收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二、教学过程1.谈
8、话引入:(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知道了中国是茶的故乡。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家乡出产的茶吗?学生谈谈家乡的茶。(2)教师:最近,我们这里的茶厂厂长想招聘小设计师,为家乡的茶叶设计包装盒,以全新的形象走向世界。2.小组讨论,研究创意。(1)想当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首先要向他人学习,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2)教师展示一些茶包装的实物及图片,再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茶叶包装盒。说说最喜欢哪一个包装及原因。(可引导学生从文字、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欣赏)(3)提示: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必须有哪些内容?(茶名、品牌、生产厂名及简要说明)3.确定内容,设计构思。(1)学生为家乡的茶确定茶名、
9、品牌、生产厂名,小组讨论。(2)教师选择茶名、品牌、生产厂名,根据文字的内涵来示范构思创意,开拓学生思维。 (3)用水彩笔或蜡笔为我们家乡的茶叶设计包装盒,对于茶名、品牌突出、图案美观、色彩漂亮的作品设计者可获“小小设计师”的称号。4.大胆创造,设计包装。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5.自主评价,颂奖鼓励。(1)小组推选出最好的作品,参与“小小设计师”评选。(2)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画上五角星。(3)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评五角星的理由。(4)为得星较多的学生颁发“小小设计师”奖。第三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彩泥或粘土。 (教师)茶具的图片资料。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
10、上节课同学们创作了许多具有美感的茶叶包装盒,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用泥塑的方法对茶具进行设计制作。2.引导欣赏。(1)请学生翻开教科书,欣赏书中的各式茶具,教师再提供一些茶具的挂图,以丰富学生的视野。(2)提问:茶具中包含哪些东西?你认为在茶具中,什么最难设计?为什么?(茶壶、茶碗、茶杯、茶托盘等。茶壶,因为它结构最复杂)3.深入研究。(1)师生共同分析茶壶的结构:壶身、壶嘴、壶盖、壶柄。(2)归纳各种茶具的造型特点。茶具造型以圆形为主。(3)启发:我们还可以把茶具设计成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方形、八角形、菱形、南瓜形小结:几何形、仿生形都被应用在茶具设计中。4.学生创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小
11、组分工,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茶壶,其他的可做茶杯、茶托盘等。(1)构思:确定整套茶具的造型,达到和谐的美。(2)装饰:根据表现需要,可用彩泥在茶具上粘贴花纹、图案、文字等,也可用雕刻的方法来装饰。(3)组合:将分工制作的一套茶具组合在一起。5.欣赏交流。(1)请各小组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2)集体评、教师评,将好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拍下来。3.风筝风筝飞上天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
12、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风筝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人们就喜欢这项活动,在民间有很多风筝艺人。但现在的学生所放的风筝大多数是自己从市场上买来的,学生喜欢放风筝但不会自己做风筝,对中国的风筝传统艺术了解不多。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
13、天的技巧。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教学过程1.谈话,了解,分享。(1)组织学生讨论课本插图三月三,并要求学生介绍知道的有关知识。(2)教师小结: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结合补充介绍风筝的起源、流派及分类等。(3)揭示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2.欣赏,观察,思考。(1)教师展示风筝实物、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一只完整的风筝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风筝图案有什么特点?在风筝上可以
14、画哪些题材?(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辫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2)师生共同小结:风筝的图案色彩鲜艳,一般少用蓝色。3.示范,尝试,展示。(1)教师示范制作一只风筝,重点提醒以下要点:第一步:用小刀(直尺)找准竹片的重心点(骨架的形状设计在保证左右对称平衡的情况下可多加变化)。(图1)第二步:结要打牢,学习打结方法。(图2)第三步:糊上去的纸要比架子大一圈(3-4厘米)。(图3)第四步:待胶水6成干后可以画图案色彩。(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只风筝,并取好名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只做半成品
15、的图画工作。(3)教师巡回辅导,注意风筝的大小、对称和色彩。(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4.实践,拓展,升华。(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4.七彩足迹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材容易造型的特点,懂得用纸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成长记录袋的功能。2.设计并制作各种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成长记录袋。3.培养学生爱惜自己每一张习作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课堂习作是学生在每节美
16、术课上学习、探究并进行表现的创作成果,从它的身上可以折射出孩子们在课堂中观察、思考的痕迹,如何收藏它,如何留住我们成长的足迹,这一课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凭借自己的智慧设计并制作成长记录袋的机会。 因为是成长记录袋的设计,大多数学生都会把思维定式在“袋子”身上,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创作,因此,在该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从普通的袋子着手,然后围绕“记录袋的功能”引导孩子去变,让袋子的设计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下变出丰富的内容:书本式、折叠式、插入式等新的设计方法皆可尝试。在本课中,袋面的设计是另一重点。由于成长记录袋所装内容的特殊性,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袋面的设计来传达很多的讯息:如设计者所在的学校、班级,袋内
17、所藏的作品、每次的收获和反思又有何不同这些信息都可以在袋面设计中借助各种图形和文字设计体现出来。 2.重点、难点。 重点:成长记录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将成长记录袋的功能和它的设计与制作紧密连接,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黑色水笔等常用工具。(教师)各种形式的成长记录袋。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只白色自制纸袋。(1)请学生打开,发现其中的内容老师平时的习作。(2)小纸袋,大作用。引出课题七彩的足迹。2.探究多变的设计方法。(1)出示一张素描纸谁能快速地将其变成一只记录袋请学生上台演示。(2)我们还能怎么变请学生观察书中示范作品,自主地发现不同的制作方法。(折叠式
18、、插入式、书本式)(3)表述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及时地展示对应的示范作品,并引导学生发现在设计创意中要充分考虑成长记录袋的大小。太小无法存放,太大浪费空间,只要比画作稍大一或二厘米即可。3.记录袋封面会“说话”,让我们的收藏更省心。(1)出示范作,提问:记录袋封面透露了哪些信息?(作业的题目、所在学校、班级评价等)(2)还可以在袋面上添加什么?(自画像、卡通图案等)4.明确要求再创作。(1)综合利用折、粘、画的方法,设计并制作出“我的成长记录袋”;注意记录袋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作业。(2)学生按要求展开设计与制作。(3)教师巡回指导,对一些设计细节加以启发。5.展示作品,表达想法。
19、(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设计亮点。(2)换位思考:如果是你,还可以怎样设计。6.拓展延伸。思考:生活中的袋子可以进行怎样的设计,变成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5.爱书、藏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书签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2.学习用纸版拓印、绘画或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和书签。3.通过欣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起源于德国的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小装饰画。翻开书,首先看到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衬的美丽的藏书票,这是藏书票独有的形式美感,对于所爱的藏书能起到装饰的效果。书签也是读书时经常用到的,既实用又美观。小小的藏
20、书票、书签的画面虽不大,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从内容说,它可以表达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兴趣。在表现手法上,它可以是写实的、写意的、象征的、抒情的;在技巧上,它可以运用版画、水彩画、手工等技法;在形状上,也不限于是方,可以是圆,也可以是三角;在色调上,根据个人喜好可以自由创造,只要求对于书籍有美的装饰效果。藏书票为读书、爱书、藏书人所使用,不仅仅起装饰作用,还标志着藏书者的所有权,表达读书人的心愿,更可使藏书留给后人作为某些方面的研究资料。本课通过欣赏、制作藏书票、书签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藏书票、书签,将学过的纸版画、纸工绘画技法运
21、用于藏书票、书签的设计制作。 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藏书票、书签。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厚纸板、不同厚薄的纸、胶水、剪刀、油墨、滚筒、宣纸。(教师)若干藏书票的示范作品。教学过程1.引导爱书的情感。(1)教师出示手中的美术书,提问:你们知道这本书从无到有,直到拿在我们手中,要经过哪些工序吗?(2)指导学生看书,教师小结:一本书的完成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应该爱护书本,尊重书本!(3)谈一谈,你是怎样爱护书本的?或者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爱护书本的方法?(学生可以互相交流)2.认识藏书票。(1)我们要爱护书本,于是那些爱书、有藏书的人就设计、制作了漂亮的藏书票。(教师出示藏书票让学生欣赏)(2)介绍藏
22、书票的有关知识: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一般贴在书籍扉页上。它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以增添书的美感,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成为读书人的掌上宠物,有“纸上宝石”、“版面珍珠”之誉。本世纪初传入我国。3.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藏书票,并互相讨论藏书票的规格、构图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1)教师小结:选择小张纸,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多选用版画,便于自己拓印;简洁优美的图画,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颜色可用彩色,也可用单色。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贴在书的封面或扉页上。4.设计制作藏书票。(1)你们想为自己的爱书设计一张藏书票吗?先
23、仔细看教师是怎么制作藏书票的,等一下请你们说说它的制作过程。(2)教师示范制作藏书票。(3)学生交流藏书票的制作过程。(4)教师小结:构思。制版。拓印。调整。(5)学生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藏书票。(6)教师巡回指导。5.作品展评。(1)将制作好的藏书票贴在展示板上。(2)请学生相互进行点评,可以从藏书票的构图、色彩、内容上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彩色卡纸、剪刀、彩色笔。(教师)书签的示范作品。二、教学过程1.回顾展评。(1)展示上节课的优秀藏书票,教师进行点评。(2)回忆藏书票的作用,它还可以做书签呢!(3)揭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书签。2.欣赏讨论。 (1)教师出示几张精美的书签
24、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讨论:书签与藏书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学生互相交流。(3)教师小结: 书签上一般系着一条彩绳。书签的纸张比较厚。书签的图案可以是画的、剪贴的,也可以是印的,制作方法比藏书票要丰富。3.书签和藏书票有它们的不同之处,那设计书签时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去考虑呢?4.学生讨论交流。5.教师小结。(1)外形设计。(2)图案设计。(3)小孔位置的设计。6.想一想。你们认为书签的外形和图案可以怎样设计?外形可以是几何形、动物形、植物形等,图案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图案,动物、植物、卡通等。7.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8.书签展示。(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出你们认为最好的一张书签贴在展
25、示板上。(2)选出小组认为最好的三件作品,贴三颗星在作品下面,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6风车转啊转一、教学目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3、通过玩风车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纸风车是一种小朋友们都喜欢的玩具。认识各种各样的风车及风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让学生了解风车的作用和原理。本课旨在通过以学生熟知的风车进行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基本的制作风车的技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新、表现、评价活动。 教材中展示
26、了各种形状的叶片的纸风车,让学生充分欣赏、感受风车的独特魅力,并能以此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创作的欲望。 2.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一只美丽的纸风车,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难点:能根据风车的特点进行艺术再创造,制作成的纸风车牢固、灵活。第一课时三、课前准备(学生)彩纸、剪刀、大头针、竹签、胶水、铁丝等。(教师)几张各种质地的纸、粗的吸管、风车范作等。四、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风车的来历和原理。(2)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风车图片和课前已经制作好的各种样式的小风车,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制作的欲望。(3)揭示课题风车转呀转。2.仔细观察,共同探究。(1)自学教科
27、书第17页的制作步骤,学习了解的风车制作方法。(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说说完整的制作方法和步骤。3.教师示范,突出重点。教师利用实物,讲解制作难点,并点明注意的事项。(如何让风车转动时又快又稳)4.实践练习,加深巩固。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合作解决或找教师帮忙。5.评评议议,概括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比比谁的作品最精美,并颁发“巧手奖”。6.拓展练习,探究创新。(1)进一步学习有关风车的知识,了解人们利用风力造福人类的知识。 (2)探究练习。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样式的小风车。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旧挂历纸
28、、废光盘、旧麻袋、塑料泡沫、透明胶、剪刀、针、线等。(教师)几个由不同材料制作的风车范作。二、教学过程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1)听大风车的歌曲。(2)介绍风车王国荷兰。(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车转呀转。2.创设氛围,设计制作。(1)风车展览会:出示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形状不同的风车。 (2)这些风车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材料、形状、颜色)(3)小小讨论会: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还可以做成哪些形状的风车?3.创作。(1)任务要求: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不同样式的小风车。(2)作业提示:从风车的外形、叶片、颜色、牢固度、转动时又快又稳等方面考虑。(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表扬并展示构
29、思好、又有创意的作品,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4.游戏。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玩玩风车,并谈谈自己的在制作过程中的感想。7十二生肖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 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2.大胆运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3.在欣赏生肖动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二、教学思路1.编写思路。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文明古国,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传承着中国千年的文化底蕴,独具东方魅力,非常珍贵,值得继承发展。 本课中的十二生肖就如同
30、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龙”、“凤”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传承千年,“辰龙巳蛇午马未羊”人人熟知,“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家喻户晓十二生肖不仅仅是简单的十二个动物,十二个属相,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生活习惯。十二生肖的意义正在为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所认知。 在民间美术领域,生肖文化占有一席之地,十二生肖的形象印在民族服装上,雕在陶瓷玉器上,成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教师要将博大精深的生肖艺术深入浅出的呈现给学生,就要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生肖动物的文字、
31、图片资料,从人文的角度去欣赏、感受生肖动物的美,同时了解有关生肖动物这一传统文化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创作热情。让学生多些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远比结果更有意义。 挖掘传统的民间艺术时,还要结合当今孩子们的特点,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教材中介绍了有关十二生肖的剪纸、邮票、年画、卵石画、工艺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尝试,让学生把自己的资料、方法与同学分享,相互启发。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激发创新意识,采用各种方法表现生肖动物。 难点:生肖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三、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剪刀。 (
32、教师)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范作、剪刀。四、教学过程1.提问揭题。(1)提问:你知道谁是属什么的?属相有哪些动物?看谁能说得最多。 (2)小结: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传说民间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揭题:十二生肖。2.观察感知动物外形特征。(1)老师做生肖动物的手影,请同学猜是哪种动物?(2)提问:刚才同学们都回答得很正确,为什么只是一个影子,我们却能一眼看出是什么动物呢?(3)总结:剪纸生肖动物的制作要领: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它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4)学生试画:运用写实、夸张、拟人等方法
33、在彩纸的背面试着画一画你的生肖图案,特别注意动物的外形。3.学习剪纸造型。(1)喜欢剪纸的法国画家马蒂斯说: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剪在手就可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 (2)学生实践、体会:请将自己画在彩纸背面的生肖动物进行修改并剪下来。4.展示、评价。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作品。5.拓展延伸。以欣赏和十二生肖有关的资料,如民间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四、相关资料1.十二生肖的起源。中国古代术数家,用十二种动物分配十二支,称为“十二属”: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
34、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由于干支是纪年的,于是其后就以人出生这年而肖该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故十二属又称为“十二生肖”或“十二相属”。2.十二生肖的出现,大约在西汉时期。从考古发掘的山东省临淄市出土文物材料看,北朝时期崔氏墓中出土的辰俑,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其中有虎、牛、羊、鼠、蛇等。以后在隋、唐古墓中出土的墓志铭石刻生肖画像或是生肖陶俑就更丰富多样了。十二生肖已经渐渐地成为古代人民生活中的一项内容,结合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逐渐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8年年有余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
35、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鱼有着特殊的地位。北京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
36、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首先强调对鱼的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对鱼的某些部位进行概括、夸张,从而创造出天真、古朴的鱼形纹样;同时,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圆形器物,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材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欣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形纹样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第一课时三、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鱼纹图片资料和有关鱼的故事,设计制作的相关工具材料。(教师)鱼纹装饰图片资料、绘画工具材
37、料等。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1)说说与鱼有关的成语、童谣等。(2)出示年画年年有余,揭示课题。2.欣赏评述。(1)展示福娃贝贝及年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鱼在上述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教师简介鱼文化。(3)展示鱼纹陶盆及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鱼纹,引导学生对比年画,观察鱼的基本特征及变化。(4)教师小结:中国传统鱼纹样具有概括、夸张、象征等特点。 3.活动表现。(1)教师边示范创作,边引导学生观察创作鱼形纹样的方法。(2)学生创作。创作要求:一是抓住鱼的基本特征,概括、夸张地设计鱼形纹样;二是设计的作品要有自己的想法;三是用自己准备的工具,以图案的形式进行创作。(3)教师巡回指导。4.
38、展示评价。(1)在教室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品。(2)师生互评。5.课后延伸。收集鱼纹圆形纹样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的纹样图片资料、制作纹样的相关工具;圆形器物等。(教师)课件、圆形鱼纹资料、范作等。二、教学过程1.交流资料。(1)师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圆形纹样的资料。(2)教师小结圆形纹样的特点。(3)揭示本节课学习任务:用鱼纹作为圆形内的装饰。2.欣赏激趣。(1)展示上节课制作的鱼形纹样,继续修改。(2)教师出示鱼纹圆形纹样范作。(3)师生观察讨论:如何使鱼纹和圆形纹样得到完美结合?3.学生创作。(1)学生示范,师生共同探讨用鱼纹绘制圆形纹样的方法。(2)学生用鱼纹创
39、作圆形纹样,教师巡回指导。4.展示评价。师生互评,教师做总结。5.课后延伸。(1)思考用鱼纹来装饰其他合适的物品。(2)试着用鱼纹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 9.落日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现象,观察比较分析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三个时段的特点,认识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2.把观察到落日的景色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3.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本课属造型表现领域,是一堂以落日为对象的以水粉为主要绘画工具的色彩创作课。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40、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在教材中选用了多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视角的落日图片,试图能较全面地展示落日时天空丰富的色彩。有以天空和山为主要景色的:黄山西海晚霞、张家界御笔锋晚霞、雷峰夕照,且一幅的天空是红色、黄色为主,另一幅则是黄色、蓝灰色为主,还有一幅则是红色、紫色为主。有以天空和树和水为主的景色西湖的黄昏,天空中大量的红、黄色和紫色,染红了树,染红了湖水,呈现了水天一色的美景。启发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认识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落日美景,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欲望。 通过小知识告知,启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
41、了解落日时天空色彩变化的原由。同时,展示了落日时天空中主要的几种色彩,并大致讲清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对该教材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挖掘。教材中还出现了三幅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试图引导学生进行表现,在重视主观感受的同时尊重落日时天空和景物的色彩变化,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比较的平台。 2.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同的观察时间和地点,落日的色彩都会有不同。根据自己的感受能观察出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落日时天空以及周围景物的色彩变化规律。 难点: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在主观感受的同时尊重落日的色彩变化,大胆地表现落日美景。三、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和老师或者家长一起观察
42、落日,收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绘画工具、材料等。(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欣赏落日美景,并画一些速写。范作等。 四、教学过程 1.回忆激趣,导入课题。(1)师生回忆交流夕阳西下时的景物特点(云彩、房屋、树木等)及内心感受。思考:落日时天空色彩变化的原因。(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落日。 2.对比欣赏,丰富体验。(1)学生展示有关落日的图片,思考:图片中的落日与现实中的落日有何区别?各图片中的落日景色有何区别?(从色彩、氛围等方面进行描述)(2)师生交流欣赏感受。3.观察学习,尝试创作。(1)欣赏教科书中的学生作业,思考:这些小画家是如何表现落日之美的?(色彩、构图、笔触、情感)(2)教师小结并示范创
43、作,学生观察创作要领。(3)师生交流创作要点:技法、构图、创意及情感等。(4)学生从教科书上的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进行写生创作,或是默写自己记忆中的一次落日景象。(提醒学生注意天边云彩的变化)(5)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4.展示交流,评价提高。(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互相欣赏,选出本节课中自己最欣赏的三件作品。(2)请学生谈谈自己最欣赏的三件作品及欣赏理由,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5.总结回顾,拓展延伸。(1)学生互相交流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2)课外欣赏日出美景,比较日出与日落时天空色彩的变化,画画速写,并根据速写进行创作练习。
44、 10.巧折巧剪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剪纸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2.继续学习折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动物或人物的剪纸作品。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剪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它构图单纯,造型简洁,线条明快,富有鲜明的装饰美。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地域风格的剪纸作品,有的粗狂,有的稚拙,有的细腻,有的秀丽,有的工细剪纸内容源于生活、习俗、政治、宗教等,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剪纸学习在小学前几册美术教材中出现过,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本课教学在原有
45、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学习对折剪,在剪纸的剪法上较前面教学趋于丰富而有变化,增加了剪纸的常见形式:阴剪、阳剪和综合法,了解剪纸的一些基本纹样,并尝试用这些来设计动物或人物剪纸形象。这样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探究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组合,将折、剪、刻等技法相结合,探究以剪纸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感受剪纸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体验剪纸的快乐,培养学生传承民间艺术精髓的意识,唤起他们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中,方案一侧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和用途,从欣赏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对比入手,感受剪纸作品独特的简洁、夸张的装饰美;并通过研究剪纸范作,让学生自己探究剪纸的阴阳综合剪的方法,认识剪纸作品中的基本纹样;引导学生抓住动物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