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5485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精品文档.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郭燕飞摘 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普遍滞后于城镇,而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不仅滞后于城镇,而且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农村社区文化载体短缺、积极文化活动贫乏、消极文化现象盛行,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农民思想文化观念传统、农村人口流动性大、文化建设管理乏力,是造成农村社区文化事业滞后的主要原因。农村社区文化事业的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通过为母亲举丧期间的观察,以及对部分乡村文化现状

2、的调查,试图对乡村文化事业、特别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关键词:文化建设管理 农村社区 对策一、当前农村社区的文化现状 (一)农村社区发展文化滞后于经济。我的家乡谷团村共有420多户烟灶,1800多口人,是一个中等农村社区。当前农村对比改革开放前,变化不能说不大。谷团村所在乡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17元,在吉安市250个乡镇中排名106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近些年来,该村修通了水泥公路,完善了电力通讯设施,兴建了农贸市场,人流物流活泛了,商家店铺增多了,市场经济气息也在社区形成了。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村庄大格局虽然没有多少变化,每个自然村的变化却比较大,新楼房多了,建筑

3、质量高了;有线无线电话、名目繁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部分农家。更值得欣慰的是,农村医疗保险事业发展顺利,一批特殊病患者已经享受到新的医疗体制的益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已经成为现实,社区的特困户解除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农村灾害自救能力得到切实加强,尽管2008年初发生过连老年人都没有见过的重大冰雪灾害,农村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全面受损,但很快得到了恢复建设,而且“旧貌换新颜”。这些变化无不受益于改革开放,受益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对比经济发展,谷团村的文化发展不仅滞后于经济,某些方面还不如改革开放之前的文化景象。(二)农村社区现代文化载体短缺。像谷团村这样的农村社区,物

4、质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精神生活却明显贫乏,乡村没有电影放映队、文艺宣传队,也极少开展舞龙舞狮、文体比赛等群众性活动,文化娱乐、图书科普、体育卫生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都是空白。尽管以电视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文化生活进入了农家生活,但是由于大部分社区目前还没有建立“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的站点,社区生活条件较好的居民,还只有依靠“数字接受器”各自接收电视信号享受先进文化。谷团村有一个体户出资建设了“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点,大大提高了该社区电视收视率,有线电视入户率也只有2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该社区仅此一家“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站点,遭受冰雪灾害后已经一年多了,还没有完全得到修复。 (三)农村社区消

5、极文化现象盛行。农村社区文体载体严重缺乏,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予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农村居民劳作之余,文化娱乐生活好象除看电视之外,大部分时间专注在两个方面:一是打牌。男妇老幼,三五成行,便是玩扑克、字牌、麻将,借以消磨时光。虽然这种“过日子”的业余活动大多数输赢基数不高,金额不大,一场牌局下来,也就三、五元钱,但这种现象却相当普遍存在。再就是买“码”。近些年来出现的“地下六合彩”,简直就是一场瘟疫,遍及城乡,乡村似乎尤盛,形成了一张有严密组织、有严格运作方式的网络,致使不少社区居民家中的油盐钱都从这里打了水漂。此外,还有两种奇特现象,一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

6、个别人竟然信奉起了洋教。谷团村有一个曾经在“社教”时期担任过贫协主席的老党员,如今竟成了忠实的基督教徒,每天早晚勤于功课,甚是虔诚。邪教现象也偶尔可见,地方政府及社区基层组织防不胜防的“法轮功”标语口号,在房前屋后、交通要道时常出现。再就是封建迷信盛行,社区举办红白喜事、庙会香会,一些历史传承的、具有当地浓厚特色的民间文化形式,却变成了宣扬封建迷信的重要载体。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管理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农民思想文化观念传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告别了“饥寒型”,实现了“温饱型”,正在向“小康型”奋进,部分农民却满足于“碗里有白米饭,杯里有红薯酒”的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看得很淡。随着

7、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增多,留守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抱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意识,致使农村耕地抛荒、或者两季只当一季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追求经济富裕的方式上,还没有走出“私有制”的禁锢,注重“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各管各家的米和盐”的单打独斗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薄,特别对公益文化事业不热心、不关心、不用心。尽管农村社区新民居建设普遍增多,却因规划滞后、建设无序,单门独院增多,致使原有的亲情关系淡化、和谐气氛受到影响,国土资源浪费严重,环境卫生恶劣,同时也折射出个体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化的思想观念。 (二)农村社区主要劳动力流动大。由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增多,留守山村的青壮年人口比例急

8、剧下降,老幼病残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谷团村2008年底共有在册人口1879人,而实际常年生活在本村社区的人口不足1000人,且基本是妇幼老残,人们戏称为386199部队。常年在外的人口主要是3部分,一是基本放弃农业生产、长年累月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占在册人口的1/4以上;二是原分居两地的“半边户”随夫(或妻)、一些农村子女随父母进入其工作单位所在地社区的;三是一些年轻父母携带子女进城择校读书,成为一边“伴读”、一边打工的城市“暂居”人口。这些户口在村、常年在外的农民或农民工,基本上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农业从业主要劳动力的大幅减少,致使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谷团村人均不足1亩耕地,耕地荒

9、芜率却在10%以上;不少农户只为“糊口”,或为了得到农耕补贴、避免因抛荒受罚而耕种,将每年种植“双季稻”改成了“单季稻”;由于天灾(如冰雪灾害)人祸(如乱砍滥伐)的影响,山上几乎无可用之材、无可食之果;大部分农家没有饲养禽畜,更谈不上规模养殖;村小学规模大幅度萎缩,由原来的数百名学生减少到现在的不足一百名学生;村党支部绝大多数是老年党员,年轻党员属于凤毛麟角,团组织更是有名无实(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管理难度大。一是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基础差。谷团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来源,兴办任何集体项目都得依靠捐款集资,举办庙会香会则靠“画缘”筹集善款。近些年来,国家支持农村基础建设的“村村通”工程,国家与集体按

10、对半比例投资,集体这一半只能依靠捐款集资、甚至摊派,每人100元至500元不等,不足部分还得四处想方设法筹集。二是农民生产生活分散、人心不齐。“田土山到了户,用不着党员和干部”的观念在一些农村社区还严重存在,农村社区干部一年四季只做三件事,“一抓开刀(计划生育),二抓上交(集资款,以前还有农业税),三抓打跤(即打架,民事纠纷)”,其他事情几乎不需要、也不会让干部插手。农村社区干部要发展和管理集体企事业、特别是公益事业,可谓心有余力不足。三是农村社区宗族势力强盛。对于农村社区事务管理,干部表现乏力,宗族势力却能呼风唤雨。农村社区普遍设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但只是“官方”组织,仅限于筹办“官方”文化

11、活动。乡村红白喜事、庙会香会的组织筹办,按照惯例属于族长“村”长、香首会首等“民间”组织机构。即使要当上农村社区干部,家里没有三兄四弟、众多亲朋戚友作后盾,没有宗族势力全力支持,要么选不上,即使勉强选上了也当不好。可见封建宗族意识(包括文化意识)在广大乡村依然根深蒂固,宗族势力在当前农村社区经济文化生活中依然处于强势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对策(一)正视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有利条件和时机,坚定新农村文化建设信心。首先,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心理健康。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广大农民具有健康的文化需求心态,一向崇尚有益向上的文化,尽管不同文化形态随着开放的国门渗透进来,他们也不会

12、不分是非黑白、不辨香花毒草地轻易接受,不会轻易改变、更不可能根本性改变对民族文化的需求欲望,不会任意让不健康的文化形态在当地生存与发展,这就为建设农村社区先进文化具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笔者为母亲举丧期间,隔壁村也有一老人去世,老人膝下5个儿子,其中一个信奉基督教。为了其母亲的葬礼形式,兄弟之间、实质上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或者说是中华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其结果,前者无疑战胜了后者。其次,当代农民文化观念逐步更新。随着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不断感受到新的物质文化生活,给家乡故土不断带来现代文化观念和信息,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新文化的强力传播者和建设者;农村经济发展

13、不断加速提质,为农村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次,党和政府越来越关心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党的十七大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要使“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这些英明决策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农村社区“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物质生产,轻精神生产”的局面必然得到根本改变,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和投入必然得到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振兴的时

14、机已经到来。 (二)突出新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重点,加强社区文化软件的充分开发利用。首先,必须加强文化硬和载体建设,诸如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科普室、体育健身室、医疗室以及文艺宣传队等。鉴于当前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普遍滞后,不一定“村村组组齐步走”,而是采取以乡统一规划,投资大的项目以村为单位建设,投资小的项目以组为单位建设,并且社区与社区之间实施“插花式”建设,防止“一阵风”式的建设而造成设施载体的浪费。在此基础上扩大建设面,至少确保每个社区不存在公共文化设施载体空白的现象,为发展普及繁荣农村社区新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其次,必须加强农村文化软件开发。我们应该迅速采取抢救性措施,积极

15、搜集、挖掘、整理、开发这些文化软件,特别是散落在广大乡村的民间原生态文化遗产,传承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丰富特色突出的文化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关心、救助民间老艺人,确保民间老艺人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地发挥他们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下大力气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民间文化新秀和乡村文艺骨干,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再次,必须改革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该作出规定,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间文化软件开发的投入,要达到当地集体经济的一定比重;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农惠农政策,

16、要向基层文化建设倾斜,对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扶持资金,不宜“撒胡椒面”,应该建立“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农村社区文化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制定城市帮助乡村、先进带动后进的扶贫帮困政策,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发展,贫富地区共同进步;要建立文化市场机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资本和民间资金,动员广大农民集资入股,兴办农村社区文化载体和文艺团体,开发利用农村文化资源;要加强民间文化交流,相互激励、共同促进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发展。 (三)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把握新农村文化发展方向。首先,必须坚持党管文化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社区组织要充分认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17、先进文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落后文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对农村社区存在并呈发展趋势的消极文化现象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要把社区文化建设当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文化生活主旋律、推动社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其次,必须改善创新管理方式。要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改革完善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基金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要主动团结民间文化组织、群众文化团体,积极与农村文化人交朋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凝聚群众、凝聚民心的积极作用,发挥他们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创新先进文化的特有功能,使他们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文化管理管理的好帮手。再次,必须遏制消极文化发展势头。随着时间的迁移,空间的拓展,一些消极文化观念冲击着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农民群众,引发出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农村社区组织要正视消极文化现象的存在以及已经带来的负面效应,认真探讨、积极采取强化教育、正面引导、竭力挽救、坚决打击等综合措施,坚决遏制、逐步消除农村社区消极文化现象,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广大农村阵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