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5118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精品文档.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限500字以内) 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我校数学教师及数学课堂现状:我校是一所3年的新学校,数学教师16个,其中5名特岗教师,且是初、高中教师,4名选聘中学教师,数学教师平均年龄 32 岁。总体年轻化,学历高,有较好的专业理论,但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小学教材不熟、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一节课用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问题”串讲,“师问生答,一问一答,碎问、碎答、碎讲”,课堂是“问

2、答串讲的讲堂”,呈现出“线性” 课堂结构,因此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数学思考的价值;小组讨论时,或者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开始的热闹讨论,或者以教师的“越俎代庖”结束-课堂上,学生的“学”最终处于被动地接受,而教师的“教”仍处于课堂的中心,所能教的还只是知识与技能。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问题解决”方面的落实:“问题解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总目标中四个方面之一,具体表述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经历、体验、探索、尝试、反思”等动词,都伴随着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渗透在每一个知识领域,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学生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不是学生被动的实现,而是由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而实现的。二、实践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问题解决”理论实践、完善的过程,优化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使数学教师把数学专业理论落实到数学课堂中,深入理解教材、熟练运用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以教为

4、中心,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不仅主动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获得认真思考后的成功体验,最终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基于以上情况,选择“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研究,从“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进行实践研究。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限200字以内)(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2)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3)学生提出“真问题”的策略研究。(4)问题的解决的策略研究。三研究目标(限300

5、字以内)(1)教师能利用文本、微课等创设良好问题情境,走出“串讲”的角色。(2)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问题情境中:能发现、提出“真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互动交流,经历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还获得了一些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古希腊的学者很早就发现利用“问题”进行教学的功效,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行“生”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但把“问题解决”作为新教育理念的体现,系统的运用于教学领域,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学者是波利亚,80年代,他首先倡导在教学领域采用“问题解决”教学,从此“问

6、题解决”成为各种数学教育会议的中心议题。美国数学教师协会1980年正式提出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学的核心:“80年代的数学大纲应当在各年级都介绍数学的应用,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营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从那时起,美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围绕“问题解决”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改革。“问题解决”教学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中均成为引人注目的教学策略。在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者自 80 年代中期开始提出了问题解决应作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中心和改革教学的重要手段。如张乃达主张“数学教育应该以解题为中心”,“解题教学正是达到

7、教学目的的最好手段”。此后许多学者秉承以上观点,认为“以问题解决为主导是改革中国数学教育的突破口”,提出问题解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对于“问题解决”的探讨进一步深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如数学教育研究小组的“数学教育设计要点”,“21世纪大众数学研究”课题研究,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论文和著作相继问世,此时期的研究主要对考试、考查学生能力,将“问题解决”与 “解决应用题”等同起来。通过查阅一些书籍和上网搜索的相关资料来看,近几年,我国数学教育界对类似“问题解决”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目前是福建省于2010年起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其他一

8、些地市以“解决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较多,也有少数在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的课题研究,但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研究比较的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我校数学教师及数学课堂现状的改变所作的更具体、更适合、操作性更强的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五、核心概念的界定(限500字以内)1、问题:本课题的“问题”不是数学习题那类专门为复习和训练设计的问题,也不是仅仅依靠记忆题型那类专门为复习和训练设计的问题,而是展开数学课程的“问题”和应用数学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新颖的,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并有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和规律性。2、问题解决:

9、有关此类课题的研究大都是将“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解决应用题”等同起来,“解应用题”是找类型,记结语,套公式,形成“条件反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无需反思或较少反思;“解决问题”仅仅是小学数学领域中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之一,重在解决现实生活实际当中身边的数学问题,注重的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而“问题解决” 在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不完全相同,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展开课程内容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形式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课程目标。它包括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因此,本课题“解决问题”和“问题解决”是部分与整

10、体的关系,解决问题只是问题解决的一个环节,问题解决包含着解决问题,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关键、是核心,以问题为核心进行展开的。教学时要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为起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问题解决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即学生如何思考的整个过程。六、研究方法(限500字以内)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课标资料,一方面自己学习“问题解决”教学理论和别人的经验,应用于指导自己的课题实验,一方面用于培训全体数学教师,对“问题解决

11、”中的“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有正确的认识,即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通过课例调查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问”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效果,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3.行动研究法此方法主要运用于课题实施阶段,也是本课题的最主要研究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课例研究和小专题研究为抓手,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边反思,边修正,不断探索最佳适合本校师生的实施策略。4.比较研究法依托课例或教研活动视频,对课题研究前和课题研究后教师和学生的“问”及解决问题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得出创

12、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学生提出“真问题”及问题的解决的策略。5.案例研究法运用典型案例分析问题,为课题成果的形成提供依据。七、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14年5月2017年7月),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体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5年2月) 1.搜集、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课题的申报、课题方案的设计、成立课题组。2.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织开题会,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完成课题开题论证,在开题论证的基础上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及开题报告。3. 通过课例来分析教师和学生的“问”的现状及解决问题

13、效果。撰写课堂调查报告。4.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摘录、选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学习指导、2002年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教育心理学以及有关“问题解决”相关理论及“微课制作技术”等对全体数学教师培训。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7年2月)本阶段将要研究的内容,以小专题研究、课例研究形式进行研究。2015年3月-2015年8月1.再次对全体数学教师培训“问题解决”相关理论及微课制作技术。2.以课例研究形式开展“教师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3.开展微课制作比赛。4.围绕“教师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写一篇教学论文。5.总结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2015年9月-20

14、16年2月1.以课例研究形式开展“学生提出真问题的策略研究”。2.围绕“学生提出真问题的策略研究”为主题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小故事。3.开展教学设计比赛。4.总结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2016年3月-2016年8月1.以课例研究形式开展“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2.围绕“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小故事。3、开展优质课比赛。4.总结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2016年9月-2017年2月1.以小专题研究形式开展“问题的解决的策略研究”。2.开展优质课比赛活动。3.开展教学设计比赛活动。4.总结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运用课堂

15、观察法观察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召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分析会,交流经验,总结规律;对照课题研究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收集整理教师教科研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制作课题研究成果集;邀请专家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八、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限500字以内)1、提升教师数学教学理论知识的内化。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数学学科理论水平、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2、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究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倾听、交流,体验到解

16、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获得了一些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形成了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成果形式:1、调查报告。2、各阶段的总结。3、课题实施方案。4、课题研究报告。5、教师课例研究、小专题案例精选。6、优秀教学故事、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与评析、教研活动资料、微课等等。九、主要参考文献1、学校教育学/粟洪武、肖世民、陈晓端、康伟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2、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3、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陈爱苾主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4、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叶尧城,向鹤梅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学习指导.小学数学.2011年版/首席专家史宁中.6、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毕田增,敖国儒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7、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第10期(8、ttp:/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