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班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小班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基于小班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精品文档.关注每位学生 彰显学科特色基于小班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一、中学的小班化之路中学作为南京市第三批小班化实验初中、区首家初中“小班化”实验学校开始了小班化教育实验。我们以“面向每一个,关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作为办学宗旨,以“自主生长,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让学生主动、生动、灵动地发展。学校以小班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收获成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快乐、幸福的成长乐园,让师生们在小
2、班化实验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长的幸福。2009年7月,我校开始了小班化高效课堂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践行“面向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理念,以实现每一个学生快乐、健康、自主、优质地发展。学百家,成一家。我校在学习外地先进的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教学实际,围绕“自主”,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即“预习、交流、展示、总结、反馈”五个环节), 努力打造快乐课堂、活力课堂、自主高效课堂,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我们努力追求这样的课堂:学生听,屏息凝神,全神贯注;说,声音响亮,自然大方;答,争先恐后,有条不紊;辩,言之有理,据理力争;读,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演,形神兼备,入木三
3、分在“面向每一个”的小班化核心理念引领下,我校小班课堂倡行落实七个百分百,即百分百使用导学案;百分百预习;百分百交流;百分百展示;百分百互动;百分百点评;百分百面批。从而使课堂做到四个走向:从“静听”课堂走向活跃课堂;从参加学习走向参与学习;从单个学习走向小组合作学习;从对单个评价走向对小组评价。最终实现学生“四个方面”的提高:第一,自主性增强。让学生逐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到爱学。第二,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表达、思维、合作、创新等几方面的能力的提高。第三,学业水平的提升。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分数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浓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养成了,学习成绩的提升便是水到渠成。第四,个性张扬。课堂展示环节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放飞梦想,表现才智,张扬个性的舞台。二、基于小班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为了适应小班化高效课堂改革要求,我校各学科积极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我们历史学科在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中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方面,指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在分析一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基础上,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制定教学过程结构和评价体系的构想方案。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小班化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
5、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小班化教育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下面我就结合中国历史八上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具体的实践操作。(二)小班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操作1. 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目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课堂学习后学生将能收获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学习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它既决定教学的方向,统帅教学全过程,同时又是评价教
6、学成败的依据。学习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初中历史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那么,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呢?(1) 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2011年新颁布和推行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时规定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因此,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是当前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进行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2)实践
7、依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系统的核心。学习目标不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学情分析,会使教学“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学习目标时,除了考虑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外,还要从具体的教学对象初中生出发,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小班课堂,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化”特征,在学习目标的设计上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应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要求。此外,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载体。很多教师往往仅将教科书的内容理解为教学内容,实际上,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知
8、识内容要求为学生提供的相应素材,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真正的教学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教科书中的文字叙述或讲解,而是经过加工处理,重新组织的能反映课程标准主题要求的内容。学习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生课堂学的导向,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的载体,只有全面分析把握教材主题内容的要求,才能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得更精确、更详细和更具操作性。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学习目标时,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并掌握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吃透难点,精心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处理。因此,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实践依据。如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课: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 1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
9、版事业的发展。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另外: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2001版课标)教学活动建议通过访问、调查、参观等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学生情况分析知识掌握情况:我校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日益成熟,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已有所了解,知道轮船、火车、照相、电影等技术在近代已经出现,但是对于具体出现的时间以及这些技术的出现给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不甚清楚。对于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就更不清晰了。学生学习能力:八年级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具有了独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互动的能力
10、。学生心理特征:初中生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富有激情,喜欢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占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科书,学生能够说出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史实。2.通过课本剧表演,展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发式、礼服、称谓、礼节等社会习俗方面发生的变化。3.通过搜集展示有关反映
11、近代中国物质文明变化的资料,感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4.通过阅读文本材料,联系时代背景,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进步,感知近代文明推进过程中的艰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 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小班化历史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关键我觉得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
12、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结果。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主体必须是学生。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主线学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学习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学好后能收到怎样的效果。同时,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所表现出的兴趣、能力和天赋是不同的,对学习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既要规定所有学生达到的最低目标,又要对有余力的学生留出拓展延伸的空间,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2.教
13、学策略设计教师教学过程设计,就是教学策略的选择过程。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环境、方法、媒体等要素的总体考虑。(1)教学环境设计所谓课堂环境,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成就和品德的课堂风气或气氛。课堂环境对学生行为态度和学生成绩可以产生强有力影响。课堂环境不仅影响教学的进行,而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进行有效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创建课堂环境的策略,精心设计适合每位学习者的课堂环境。(1)营造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教师充分发挥民主,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舒展学生的灵性
14、。(2)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唱独角戏,合作的课堂是师生、生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2)教学方法设计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现状、课的类型以及教师的素质等,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或发展创新,从而找到最适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中,讲述法、图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用得较为广泛,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等等新出现的方法也开始逐渐推广使用。小班化课堂倡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
15、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而采用的用于贮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的设计,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校小班化课堂中,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学案导学两种媒体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课型选定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知识、心理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分析,课型选定为:教师讲述与师生合作型的综合活动课。教学媒体多媒体,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在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特长、兴趣、爱好、语言表达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分组,交通工
16、具组、通讯工具组、照相电影组、新闻出版组、社会习俗组,并以组为单位通过查阅书籍、报刊、上网、访问、实地调查等形式,搜集有关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照相机和电影的出现、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社会习俗的变化等能够描述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图片、影像、文字资料。搜集“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小组,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写排演能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历史课本剧孙中山和老盐商。教师要了解各小组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加以指导和协助。编制学案备课组经过个人主备、集体研讨,讨论形成学案初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二次复备,以期适应学生学情需要。独立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合作探究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课堂上小
17、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3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主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所以,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教学过程一般我们学校历史课堂可以分作以下四个环节,教学过程设计可以依据它们作设计框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包括复习旧知,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景和虚拟情境),以新鲜有趣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和积极的学习情感。(二)主题研讨,合作探究。包括独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独立自主学习部分以主干知识的预习检查为基准,学生当堂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围绕
18、课堂教学主题和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来展开,设置合适的问题台阶,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主题研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恐怕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看法。但是,我们应始终牢记基于小班化“面向每一个”的核心理念,基于课标(关注学生的学),以主干知识为支撑、以创设情境为依托、以引领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历史为主线,整合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需要,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过程。(三)总结提升,思维导图。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
19、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我们经常会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画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对这节课的所学能有所体悟。(四)反馈练习,强化巩固。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反馈训练一般设置在在总结提升之后,在后面的教学评价设计中我会再次讲到。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与生成一、温故知新:近代中国处在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我们一起回忆其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多媒体出示中国近代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变化也折射到社会生活层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板书,突出“变化”二字)。二、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情况(二)导
20、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舒缓的音乐相约卡农引入故事情节,展开授课。伴着怀旧的音乐,时光倒流到主人公生活的年代,时间定格在1900 年的母亲和1925 年的女儿,她们那是都正值美好的青春年华。(三)合作探究学习1社会习俗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两位女主人公的外形妆扮提问: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组出示材料: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移风易俗的法令、图片资料以礼服、称谓的变化为例,渗透出的时代变迁引发人们精神观念的变化。提问:为什么这些习俗在辛亥革命后出现?2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以母亲出嫁和女儿要从昆明到上海求学的情境,引出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在中国出现。强调传统的交通工具与近代从西
21、方传入的交通工具同时并存。思考:火车、轮船的出现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通过女儿到上海求学,给家里报平安的情境,带出通讯方式的变化电报、电话提问:电报、电话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3文化生活的变迁创设情境:女儿来到上海后,可以享受到哪些精神文化生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感知文化生活的变化。指导学生说出照相、电影、报纸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三、总结提升以上,通过主人公的故事片段,梳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由这些现象变化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变化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出示材料:指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知这些变化是一种进步。小结:中国近代是激烈变化的时代,
22、政治、思想等领域的变革也引起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重拾那散落的片段,是为了牢记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更是为了继往开来地前行。回忆近代中国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指名每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回答“独立自主学习”部分的填空伴随音乐,进入学习状态。各小组根据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在小组长带领下,组内交流,做好展示准备。观察图片回答:母亲裹小脚、盘发、穿的衣服把自己包得很严实,女儿不缠足、穿得不那么严实。思考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学生表演课本剧:孙中山和老盐商观看表演认识到除缠足外,还有剪辫、易服、废跪拜、改
23、称呼等习俗的变化。从图片里感受变化,体会现象背后的时代精神。学生活动:以礼服样式、称谓、礼节的变化来说明时代的变革。(见补充材料)因为时代变了,清朝结束,中华民国建立,相应的社会习俗也发生变化。交通工具组展示图片,通过图片和知识积累:说出轿子、马车、木船、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加强联系和商品流通文明推进过程中的艰难由变化的对比,得出这些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进步。通讯工具组出示图片材料拍电报、打电话加强联系,商业信息的传递,记者报道新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就所学知识,说说女儿在上海的文化生活。照相电影组展示老照片和老电影新闻出版组介绍申报和商务印书馆谈感想回顾社会生活变化的方方面面。体现时代性
24、阅读材料:感知近代文明推进过程中的艰难由变化的对比,得出这些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进步。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本课思维导图温故知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由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革引起的。掌握本课知识主干,把握基础知识借助幻灯片,虚构了近代昆明一个富裕家庭的母女二人,通过主人公的故事,连缀起散落的片段,帮助学生梳理近代社会生活的点滴变化。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与“温故知新”环节呼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搜集整理材料,对比辛亥革命前后礼服的变化,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西装与马褂长袍、中山装同时流行,传统与近代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近代社会生
25、活变化的特点中西并存、东西杂糅。使学生感知到近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和时代的进步,为最后总结铺垫。由创设女儿到上海求学的情境,连缀出交通、通信的变化,同时也和教材中滇越铁路的开通相符合。使学生感知时代的进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本校的教学模式相一致。上海是近代中国非常开放的城市,是近代文化生活的缩影。通过女儿在上海求学,较为自然的引出文化生活的变化。课堂上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认识升华:从现象到内在,由变化看特点。及时总结回顾本课知识要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可能学生会遗忘之前学过的知识,需要教师的指引。这种以故事情境创设,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观察到主人公“脚”的变化,辛亥革命
26、这一历史背景学生能答出。学生看到图片,还会想到发型、服装的不同,需要教师恰当处理。“独轮车”可能学生想不到。对于火车、轮船便捷的作用,学生能答出,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能会想出火车方便了列强的侵略等想法。在总结提升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困难。4.教学评价的设计小班化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评价的设计。下面简要谈谈小班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的理念与操作。(1)评价主体多元化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也在逐渐改变,由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走向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多元化评价能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更广泛地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
27、点,取得更大的进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应充分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2)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小班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班每一个学生,结果使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这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决定了评价标准的确定要体现差异性。分层次考查的方式是体现评价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好方法。教师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时,不用一个尺度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各自发展。(3)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
28、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改进评价策略,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重视对历史知识点的考查,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漠不关心,形成了单纯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倾向,不能反映学生历史学习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把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视为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关注学生在原有
29、水平上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个性特长等方面自由、主动、和谐地发展。(5)评价标准应该多维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开发学生的潜能。举例:八上20课导学案分层设计(A、B、C三个层次)A层次:基础题目。均为教材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全体同学必须作答这组题的难度不大。独
30、立自主学习部分为A层次。【这部分题目是给对历史学习兴趣不大,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准备的,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所以这部分同学能回答出来就应给予表扬。】B层次:能力题目。这部分题目应是教材重点要求的,但又有一定的难度,以选择、材料解析为主。题目有一定跨度,从而增加难度。【这部分题目,是给喜欢学习历史,但是能力又有限的同学准备的,他们在答完A组题后,为取得更好的成绩,乐于继续努力。】C层次:拔高题目。这部分题目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得好,平时又善于动脑思考的学生才有可能答出一部分。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题目,对一名初中生来说有较大的难
31、度,但能激励一部分同学为取得理想的成绩去钻研。】(三)小班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小班化核心理念是“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较为准确的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和突破上,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又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手段采用上注重了适当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注重了灵活性。我认为本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依据课标,立足学情,整合教材,既从社会生活变化的角度感受文明的演进,又置身于历史
32、之中思考其变化的内涵。师生从“变化的表现”、“体现的认识”两个角度,由点到面,融入情境,感受变化,由表及里,联系时代,感悟历史的进步。课前师生充分准备,课中教师“导”的得法、学生活动有效。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中,体现了小班化“面向每一个”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以主干知识为支撑、以创设情境为依托、以引领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历史为主线,通过课前学生搜集资料,课中展示资料、说说、谈谈、讨论、表演等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表演能力;而教师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设计中,我还将有的内容灵活设计、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历史课堂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当然本节教学设计仍然有它不足之处,与非常满意的课堂仍有一定距离。如:多媒体设计略显不足;学生搜集资料较多,由于课堂时间关系,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等等。这将更好促使我在以后教学中去探索、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