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子采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湾子采区设计.doc(1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湾子采区设计.精品文档.镇雄县大湾子煤矿采 区 设 计 说 明 书工 程 编 号: 2009001核 定 生 产 能 力: 3.0万t/a设计单位(盖章): 镇雄县大湾子煤矿设计单位负责人: 张为民项 目 负 责 人: 张 旺 煤 矿(盖章): 镇雄县大湾子煤矿矿 长: 林清华 总 工 程 师: 李洪生 二0一0年三月十五日参与设计人员名单专 业姓 名职务或职称采 矿李洪生工程师通风安全魏正才工程师机电运输王洪军科长地质测量袁建国地测科长汇审意见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8第一节 概况8第二节 矿井地质12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21第四节
2、 煤矿生产各系统现状、能力及安全管理情况29第五节 采区划分情况34第二章52采区地质情况36第一节 采区概述36第二节 采区煤层及顶底板特征37第三节 采区地质构造38第四节 煤质瓦斯煤尘47第五节 采区水文地质特征48第六节 采区储量50第三章采区布置52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定52第二节 技术经济比较54第三节 采区布置形式55第四节 采区上下山数目位置的确定依据56第五节 主要系统巷道布置57第六节 区段平巷布置58第七节 采区车场设计58第八节 采区巷道服务年限、主要断面、支护方式58第四章采区生产系统设计及设备65第一节 采区概况65第二节 开拓系统65第三节 采煤方法66第
3、四节 提升运输系统69第五节 供电系统70第六节 排水系统72附:采区生产设备配备表73第五章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措施74第一节 通风系统74第二节 安全监控系统88第三节 通讯、防尘、防灭火系统90第四节 压风系统及避难硐室90第五节 矿山救护及避灾路线92第六节 安全技术措施94一 瓦斯灾害防治措施94二 综合防尘措施95三 消防灭火措施96四 水害防治措施99五 顶板事故防治措施100六 运输事故防治措施105七 胶带输送机事故防治措施107八 电气事故防治措施108附:采区安全及应急救援设备配备表110第六章采区接替和施工设计111第一节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11第二节 采区内各区段采掘
4、接替计划及工作面开采顺序112第三节 生产能力验证及三量平衡管理112第四节 采区施工计划114第五节 采区巷道施工和掘进费用计算117第六节 施工组织和劳动定员118第七章技术经济122第一节 采区储量利用及回采率122第二节 建设投资估算122第三节 采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4附件目录1、采矿许可证;2、煤炭生产许可证;3、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4、安全生产许可证;5、矿长资格证6、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7、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8、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大湾子煤矿51采区设计附图目录序号图名图号比例备注1井上、下对照平面图511211:5000新制2采区巷道布置平
5、面图511221:2000新制3采区巷道布置A-A剖面图511231:2000新制4采区机械配备平面图511241:2000新制5采煤方法图51125示 意新制6通风系统示意图(投产时)51126示 意新制7采区供电系统图51127示 意新制8采区通讯系统图51128示 意新制9安全监控传感器布置平面图511291:2000新制10压风系统管路布置平面图5112101:2000新制11消防、防尘洒水系统布置平面图5112111:2000新制12避灾线路示意图511212示 意新制前 言镇雄县大湾子煤矿位于镇雄县县城南东115直线距离约7m,行政区划属镇雄县泼机镇平天村。该矿于1998年建矿,1
6、999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 0万t/a, 2004年11月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获取了采矿许可证,获准的生产规模为9万吨/年。经煤矿申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拟将现有规模9万吨/年扩大到15万吨/年。由于矿井一直处于建设阶段,上年度实际生产能力为1.0万t/a。 其地理坐标为 :北纬272235272406 东经10457451045909矿界:根据大湾子煤矿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 ,开采深度:+1800+1140m标高。面积1.5828km点号 X Y1 3032180.00 35498130.00 2 3031650.00 35498600.00 3 3030250.00
7、 35497200.00 4 3029400.00 35496700.00 5 3030150.00 35496300.00 63030850.00 35497450.00 7 3031820.00 35497600.00根据镇雄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本矿井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独立保留技改矿井,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根据昭通市煤炭工业局昭煤通20088号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和镇雄县煤炭工业局镇煤通200896号关于转发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印发的通知的通知及镇雄县煤炭工业局镇煤发200938号关于规范煤矿采区设计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矿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根据要求编
8、制我矿C5煤层1采区设计。为了确保采区设计的科学、安全、合理性,矿成立采区设计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察安全生产条件等,按照镇雄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规定,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一、设计编制依据1、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3、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4、采区地质说明书;5、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昭煤通20088号);6、镇雄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转发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印发的通知的通知(镇煤通200896号)7、煤矿安全规程及各年修改意见;8、镇雄县
9、煤炭工业局关于规范煤矿采区设计的通知(镇煤发200938号);9、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11、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严格控制煤矿矿井入井人数加强安全监管的通知(昭煤发200719号);12、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云煤行管20082号关于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安装“三条线”和在小煤矿实施“三推行”的实施意见;13、大湾子煤矿地质灾害鉴定报告14、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云煤安发2008160号)云南省小煤矿安全
10、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暂行);15、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有关资料。二、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及设备、设施,优化矿井生产系统,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规程、规范及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求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实现矿井正规、安全、稳定生产。3、按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要求,配备安全设施、设备。坚持“三同时”原则,尽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注意环境保护。4、设计采用以煤巷布置系统为主。三、设计要点1、采区巷道布置设计采区主斜井、回
11、风井均布置在岩层中,采区集中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均布置在C5煤层中。主要利用现有开拓巷道皮带下山,沿煤层走向掘进延伸,带区式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7个。2、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四三排控顶,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3、采区提升、运输采面落煤后经刮板机转到工作面的运输皮带巷,在转运到采区集中皮带运输巷采然后至主斜井运输系统至地面。4、通风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回采工作面为“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配抗静电阻燃胶质风筒压入式通风。5、采区排水矿井为斜井开拓,上山开采,工作面的涌水通过采区运输巷
12、排水沟、自流进入采区临时水仓,经水泵排至主水仓,通过22KW离心泵排至井口沉淀池,经沉降处理后一部分用于井下消防,小部分流入山沟。6、采区供电根据采区电力负荷统计,采用380V电源下井供井下运输及采掘设备用电,其供电回路采用装有选择漏电保护的专用开关和专用线路供电。7、安全监控矿井2008年安装了KJ102型监控系统及地面设施,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有关规定安装增加补充各类传感器,一旦出现瓦斯超限,自动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用电设备电源,保障矿井生产安全。矿井消防、防尘、压风管路及通讯系统等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
13、装备。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采区完成技术改造后,设计生产能力可达:15万t/a。但按目前生产能力9.0万t/a设计生产。2、设计采区服务年限按核定生产能力计算:5.3年。3、设计采区数及工作面数:1个采区、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4、采区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共计1778m,掘进体积14823m3,掘进费用354万元。5、直接工效:1.5t/工。6、采区劳动定员:98人。7、采区固定资产静态投资:594万元(原设备:131万元)其 中:井巷工程:354万元 设备及工具器购置费:166.5万元 安装工程:4.5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9万元8、采区施工工期:5.3个月。五、问题与建议1
14、、本次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报告中缺乏断层、老窑等资料,因此造成本次设计部分内容、设计深度受到限制,仅为方案设计。2、建议加强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探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分布及积水情况和断层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和断层水等对矿井开采的危害。3、建议加强瓦斯管理工作,对低瓦斯矿井中的高瓦斯区域,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4、建议加强探放水的管理工作,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做好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5、做好顶板的监测管理工作,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顶底板岩性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形式和支护材料、断面。6、严格按
15、本采区设计进行采掘井工作业,严禁越界开采,修改设计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镇雄县县城北东115方向,直线距离约7km,行政区划属镇雄县泼机镇平天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72235272406;东经10457451045909。矿区有镇(雄)-毕(节)公路从矿区中部通过,矿区距镇雄县城16km,距贵州毕节市60km,到泼机集镇2.5公里,距内昆铁路彝良大寨站210km,威宁站183km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矿区属高原低中山侵蚀、剥蚀、溶蚀地貌,地势中部低,南北两端高。海拔标高1420-1920m,相对最大高差500m。该区属长
16、江水系支流乌江流域,泼机和为区内唯一地表水系,自西北向东南从矿区中部流过。矿区平面内的地表一带主要为坡积层,也是当地的主要耕作区。见井上、下对照平面图 三、地表水系该区属长江水系支流乌江流域,泼机河为区内唯一地表水系,自西北向东南从矿区中部流过。四、气象及地震1、气象矿区地处滇东北高寒山区,其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湿度大,晴天少、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冰冻期长,降雨量比较充沛,蒸发量少。据当地气象资料,全年无云晴天仅2030天,其最长日照时间仅1494.8小时,而年最多雨天可达230天,连续最长冰冻期达29天。年降雨量一般为731.91331.4mm,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913.4mm,月最大降雨量
17、340.5mm,雨季多集中在510月份,一般以中小雨为主,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9.75%。尤以7月份降水量最大,可达年降水的40%以上。年暴雨天仅45天,其余时间大多是小雨雾蒙蒙的阴雨天。年最大蒸发量1297.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54.7mm。历年平均气温11.3,每年69月份为气温较高的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2.6;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极端最低气温-11.9,11月至次年3月为冷冻期,刮风时间少,一般为23级,以西北风为主,东南风次之。矿区地处镇雄县低海拔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2、地震根据国家地震1990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滇东北地区属弱地震带,地震烈度属小于度,且远离地震带。
18、矿山大地构造以新华夏式构造体系最为发育。本区属镇雄威信煤田的一部分,镇雄煤田西部发育了黄莲坝含煤向斜(马河向斜),以古含煤向斜,中部有镇雄复式含煤向斜和场坝镇雄塘房正断层,北部有石坎含煤向斜和雨河簸箕湾逆断层;矿山位于复式向斜的次生平天向斜南翼,场坝镇雄塘房正断层的下盘。雨河簸箕湾逆断层为地震活动带;矿区远离主要地震活动带,区域稳定性较好。矿山范围内的有关地震记录,均为有感地震和微震,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表明矿山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区。区域构造位置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颁发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所列我国主
19、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镇雄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面建筑抗震应按7度设防。五、矿区经济镇雄县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苗、彝等少数民族,除部分人员参加采煤外,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洋芋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烤烟、油桐、天麻、竹笋、水果。区内工业不发达,仅有少量煤矿企业,且其生产规模均较小。原煤除少量供镇雄县工、农业及生活用煤外,大部份销往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区内农用电网已改造完成,电信通讯方便。第二节 矿井地质一、矿区范围煤矿矿区位于区域青山向斜东翼北段,矿区属高原低中山侵
20、蚀、剥蚀、溶蚀地貌,地势中部低,南北两端高。海拔标高1420-1920m,相对最大高差500m。该区属长江水系支流乌江流域,泼机和为区内唯一地表水系,自西北向东南从矿区中部流过。二、矿井出露地层区域出露地层较为齐全,自震旦纪以来,各地质时代均有沉积,以下仅将二叠系以上各组地层岩性特征简述如表11:表1-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地层代号厚度(m)岩性特征第四系Q0-140冲积、残积、洞穴堆积及滑崩积层。白垩系K536砖红色砂岩夹砾岩,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340-985泥岩、泥质粉砂岩,含钙质结核。沙溪庙组J2s761-915下部泥质粉砂岩、泥岩与砂岩互层,上部泥岩夹砂岩
21、中下统自流井组J1z210-250泥岩、粉砂岩,底部泥质粉砂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210-250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及薄煤层中统法兰组T2f0-72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关岭组T2g220-346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白云质泥岩,底部为黄绿色粘土岩(绿豆岩)下统永宁镇组T1y195-441泥质灰岩,顶部夹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飞仙关组T1f330-480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下部夹鲕状灰岩卡以头组T1k16-70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38-52泥灰岩与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薄煤层龙潭组P2l130-170粘土岩、细砂岩、粉砂岩夹可采煤层1-3层峨眉山玄武岩组P210-400致密
22、块状玄武岩,下部为凝灰岩(6-15m),其底部赋存黄铁矿。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下统茅口组P1m197-390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栖霞组P1q126-320厚层状灰岩梁山组P1l8-50粘土岩,石英细砂岩夹煤层与炭质泥岩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和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其中二叠上统龙潭组为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峨眉山玄武岩组(P2)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以平行不整合于龙潭组之下,地层厚度:东段4065 m、西段63.0573.42m,岩性为深灰色致密块
23、状,杏仁状玄武岩,夹碳酸盐化玄武岩,与紫红色凝灰岩。顶部1.217.00 m为杂色凝灰岩,灰色凝灰岩。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龙潭组(P2l)矿区内露头较差,大部被浮土掩盖,仅在东部出露,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呈假整合接触。据钻孔资料统计,其地层总厚度: 东段127154m; 西段133.35162.81m, 平均148.13m。一般145 m。为一套湖泊沼泽相为主的地层,由陆源细碎屑岩夹煤根据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共含煤层(线):东段:1022层,主要可采煤层C5b、C6a,局部可采煤层C6c;西段:1018层,其中C5b全区可采,C5a、C6a、C6c局部可采。均分布于上部,根据东段、西段含
24、煤性与含煤性特征,将龙潭组(P2l)东段、含煤地层划分为上、中、下三段。(1)下段(P2l1)以平行不整合接触覆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上,地层厚度:东段:地层厚度:3566 m,南西部厚3545 m,向北东方向增厚到5055 m;西段:地层厚度:48.4270.65 m,平均59.54 m,一般60 m左右。岩性为灰色粘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下部夹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含分散状菱铁矿球粒、黄铁矿结核、植物化石。底部夹C10煤层,煤层厚0.050.30米,常分叉为C10a、C10b两层。C10a中夹0.020.05米高岭石泥岩。C10层位普遍存在,说明煤系开始接受沉积的时间大体一致。(
25、2)中段(P2l2)地层厚度:东段:3361m,北西部厚3345 m,向南东方向增厚到50 m;西段:地层厚度:29.9150.70 m,平均38.93m,一般40 m。岩性由灰色泥岩、粉土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与15层薄煤,泥岩与粘土岩中含较多的分散状菱铁矿和球粒状菱铁矿集合体。(3)上段(P2l3)地层厚度:东段:3358m,中部厚度较薄3340 m,向四周增厚为4054 m;西段:地层厚度:37.2263.89 m,平均47.50 m,一般50 m左右。岩性由浅灰色、灰色泥岩,粘土岩,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煤层(线)715层,可采24层,其余为薄层煤层或煤线,除C5b煤层顶板含海相
26、化石外,其余煤层顶板均为植物化石,C6a煤层以下的泥岩,粘土岩中含较多的球粒状菱铁矿集合体。 3长兴组(P2c)本组地层厚东段:3750m,厚度稳定,南东部稍厚,4246m,西边较薄,40m左右;西段:地层厚度:36.0551.08 m,平均43.75 m,一般45 m左右。,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岩性为深灰色泥质灰岩与灰、深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47层薄煤层。仅顶部C1煤层局部可采,本组灰岩主要有四层,上部两层各厚5.467.76 m,中部一层厚713 m,底部一层厚1.703.50 m。底界以5标志层底界与龙潭组分界。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4卡以头组(T1k)本组连续沉
27、积于长兴组之上,东段:厚4259m,西段:厚47.0568.24m,平均55.67m,一般60m左右。其主要岩性:上部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中部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下部灰绿色粉砂岩泥质夹薄层灰岩。底界以7标志层下界与长兴组分界。5、飞仙关组(T1f)地层厚度:东段:370380m;西段400m。按岩性组合及动物群类由段下向上:即勘区东段划分为六段;勘区西段划分为五段。(1)第一段(T1f1):地层厚度:东段:5077m,由北西向南东增厚。西段:39.9163.27m,平均49.60m,一般50m左右;上部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鲕状灰岩,夹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下部
28、为灰绿色,紫红色细砂岩与泥岩粉砂质,粉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鲕状灰岩,本段东厚西薄呈方向性变化。顶部鲕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含大量的小个体海相动物化石,厚7-18m,全区连续分布,地表出露较好,常呈陡立悬壁,是矿区划分第一段与第二段的重要可靠的8标志层。底部以灰绿色中厚厚层状钙质细砂岩之底界面与卡以头组分界。(2)第二段(T1f2):地层厚度:勘区东段:5373m,由南东向北西增厚。分为两个亚段。下亚段(T1f21)厚3035m,上亚段(T1f22)厚3035m。勘区西段:58.6687.03m,平均71.55m,一般70m左右。顶部0.501.00m为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条带;上部2
29、545m为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绿色粉砂岩条带;中部0.82.5m,一般厚1.40m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下部2042m为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近底部夹13鲕状层灰岩。(2)第三段(T1f3)地层厚度:东段90127m,厚度变化大。西段厚度:109.01129.32m,平均匀116.74m.一般110m。主要由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细砂岩与薄层生物灰岩。(3)第四段(T1f4):地层厚度:东段8090m,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增厚。西段厚度:89.1095.77m,平均92.05m.一般90m。主要由灰紫色、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
30、和薄层生物碎屑灰岩。(4)第五段(T1f5):地层厚度:东段:4550m。西段厚度:大于23.76m。上部为砖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灰色厚层状长石细砂岩互层,下部为砖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在灰绿色岩石中产较多的植物化石,以碎片为主,少数保存完整及舌形贝,在灰紫色岩石中有较多的垂直虫管分(5)第六段(T1f6):地层厚度:均分布于矿区东段,地层厚度大于32m。上部为紫红色薄厚层状含钙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下部为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粉砂岩与紫色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6、第四系(Q)为坡积、滑坡崩积、冲洪积物堆积层,厚0141.60m,一般15m。产
31、动物化石。三、煤系地层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P2l)。该组地层为矿区的主要含煤岩系,出露于矿区西北部,地貌上为缓坡地形。岩组厚125m135m,平均厚约为130m,厚度稳定。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煤层及炭质泥岩。中上部泥岩富含菱铁质结核和含植物碎片化石。所夹煤层及煤线1015层,煤层主要分布于上至顶部,可采煤层2层,煤层总厚度约4m,含煤系数约为3%。其中全区可采煤层为C5煤层和C6煤层。四、矿井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区域青山向斜东翼北段,为一向北西方向倾伏的背斜构造,背斜两翼基本对称,该部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和
32、飞仙关组(T1f)。轴向总体为北西-南东向,两翼地层倾角1525。南部受F1平移断层的破坏,东翼地层发育不全。断层主要为发育于矿区中部的平移断层F1,该断层走向北东,延深长度大于3200m,平移距大于1500m,受其影响,矿区东北部地层煤系发育不全,煤层未能连续出露。除此之外区内还发育有多条次级小型褶皱及小型断裂,因工作程度所限不能逐一查清,这些小型构造对煤层的连续性有一定的破坏性,从而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五 、煤层、煤质(一)煤层矿区内上二叠统长兴组和龙潭组地层为一套连续的含煤沉积。矿区开采范围内煤层厚度达到可采厚度,延深比较稳定的可采煤层有两层,由上而下依次为C5、C6煤
33、层。1、C5b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上部,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上距T1k(C1煤层)底部一般为52.65m, 下距C6a煤层一般为0.1119.91m, 一般为6.45m, 煤层厚度1.802.3m, 一般2.00m。属薄至中厚煤层。煤层除局部受断层影响使煤层断失、薄至可采厚度以下外,其余全区可采,属中厚煤层。据生产民窿与深部钻孔资料属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23层,全区比较稳定。夹矸位于煤层上部,距煤层顶板一般0.30.4m,距煤层底板一般1.82m,夹矸间距一般0.150.2m;其岩性由上至下分别为:高岭石泥岩(4标志层),厚0.020.03m;水云母泥岩(3标志层),厚0.040.0
34、5m,以及局部偶见炭质泥岩,厚0.02-0.03m。 煤层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一般厚1.52m;底板为粘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一般厚0.51m。民间俗称“高炭”。2、C6a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上部,为矿区次要可采煤层。矿区东段: 上距C5b煤层一般为0.1119.91m;煤层厚度0.90-2.20m; 一般1.20m, 属薄至中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12层。夹矸位于煤层中部,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局部为高岭石泥岩,一般厚0.020.06m。煤层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粘土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一般厚12m;底板为粘土质泥岩、泥岩,局部为细砂
35、岩,含菱铁矿结核及炭化碎屑,一般厚1.21.5m。民间俗称“二层炭”。(二)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C5煤层主要为黑色半亮型煤,夹较多的镜煤、亮条煤带与丝炭透镜体,顶部和底部各有0204m高灰份之坚硬暗煤。煤岩为块状构造,块度较大,阶梯状断口,较坚硬。煤层上部一般为块状半暗煤暗煤,中部为半亮煤条带状半亮煤,下部为块状暗煤半暗煤。煤的容重14t/m2、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C5煤层化验指标为:水份(Mad)0.83%,灰份(Ad)20.01%,挥发份(Vdaf)11.77%,固定炭(Fd)70.12%,发热量(Qb.ad)27.10MJ/kg,全硫(St,d)2.47%。综上所述,且根据中
36、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矿区内C5煤层为低水份、低灰、低挥发份、富硫、高热值煤;煤类为无烟煤三号,工业牌号WY03,为工业和民用用煤。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根据云南省煤炭工业局2008年10月对我矿瓦斯等级鉴定的审定结果: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08 m3/min;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04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二、煤尘爆炸危险性、煤自燃倾向性2008年8月4日、8月15日C5煤层取样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进行了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及煤层自然倾向性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C5煤层无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然倾向性等级属类,为不易自燃煤层
37、。三、地温根据邻近区域调查情况及矿井生产揭示,现开采区域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危及矿井安全生产。四、C5煤层顶底板特征煤层顶板为灰黑色炭质泥岩、浅灰色粉砂岩夹菱铁矿结核,含腕足类化石,顶板易垮落,底板为粘土质泥岩,遇水易膨胀,造成巷道变形,在采掘活动中要加强管理。五、工程地质条件矿井揭露岩层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局部为第四系。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与矿床开采有关的地层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岩组,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灰岩(P2c)半坚硬坚硬岩组该组区内多被第四系堆积物覆盖,仅在泼机河与马尿河河谷切割较深处出露,厚度40-57m。上部岩性为中厚层状细晶灰岩及泥质灰岩,下部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薄
38、煤层等。灰岩在浅部岩溶裂隙较发育,深部裂隙不发育。该层位于龙潭组煤系之上,是主可采煤层的直接顶板,钻孔揭露,岩层完整,力学强度较高;据生产民窿调查,煤层顶板岩性稳定,坚固性较好,硐内未见大量冒顶坍塌现象。按其工程地质特征划分为层状岩类半坚硬坚硬岩组。矿区内风井部分巷道在本岩层。2、二叠上统龙潭煤系(P2l)半坚硬坚硬岩组地层厚度124-176m。岩性主要是煤层、粘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主可采煤层至长兴组底界一般4-5m,其间岩性主要是粉砂质泥岩与少量细砂岩。按工程地质特征划分为层状岩类半坚硬-坚硬岩组,工程稳定性较好,局部因构造作用而相对破碎,力学强度稍低。采区巷道 主要布置于
39、本岩层。综上所述: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偏简单类型。六、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地表水体主要有泼机河,泼机河洪峰流量216.13m3/s,最小流量0.55m3/s,平均流量2.25m3/s,河流在矿区东侧边缘切割煤层顶板长兴灰岩含水层,对未来矿山开采有渗透补给作用。矿区地形中部较高,四周切割深,地形坡度较陡,地表径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去,地形地貌极有利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排泄。主井口海拔1550m,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井开采深度为18001140m,主要可采煤层C5、C6共两层煤。当前主要水害危险来自地表水、承压含水层、断层、裂隙、以及采空积水等危险有害因素。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3m/h;最大涌水量
40、为5m/h。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岩溶裂隙充水矿床简单类型。矿井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小窑积水也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随采空区面积增大,充水量亦会增加,特别是小窑采空区积水,同时,矿井原系统开采留下的采空区也会产生积水,开采期间必须采取“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有效措施进行防范,不要误穿采空区积水区造成突水事故。1、地层含(隔)水性根据岩层水文地质特征,赋存条件,组合情况(与矿坑充水关系等,由新至老划分为相间分布的三个含水层(组):第四系残坡积、滑崩堆积孔隙含透水层(Q),飞仙关鲕状灰岩含水组(T1f1),长兴灰岩含水组(P2c);四个巨厚的隔水层(组):飞仙关
41、粉砂岩、泥岩隔水组(T1f2-6),卡以头泥岩、粉砂岩隔水组(T1k),龙潭煤系隔水组(P2l),峨嵋山玄武岩隔水层(P2)。(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弱裂隙含水组为杏仁状、致密块状玄武岩,厚约60m,节理发育,富水性弱,对矿床充水有一定的影响。(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弱裂隙含水组由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夹煤层组成,厚约130m。其中细砂岩及部分粉砂岩含裂隙水,而粘土岩、泥岩及煤层基本不含水,组成含、隔水层相间的含水层。岩层节理较发育,主要有二组,属张扭性,裂隙率062%,为主要含水裂隙。该含水组补给条件单一,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岩层裂隙泉水的补给,向深部径流缓慢。矿区井巷
42、基本处在龙潭组地层之中,该含水组为向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之一。(3)泥岩、粉砂岩隔水组(T1k)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隔水层,位于长兴组之上,山坡平缓,组成地形鞍部,在井段的边缘、胡家山水库和萨呆沟一带出露,厚度42-59m,岩性主要是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夹薄层细砂岩,底部有一层(I7)0.8-1.4m的的浅灰色结晶灰岩,其上覆的鲕状灰岩含水组的泉水露头大部分在与本层的界面处流出。说明该组为长兴灰岩含水组与飞仙关鲕状灰岩含水组之间厚度较大的良好隔水层,可阻隔上部地下水下渗补给矿坑。上覆含水层泉水多沿此层顶板溢出。该层与含煤地层基本没有水力联系,对矿床充水基本没有影响。(4)二叠上统长兴
43、组(P2c)灰岩弱岩溶含水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与上覆地层假整合接触,环绕井段边缘出露,露头长达27km,是一大套多旋回海陆交替相碳酸岩与碎屑岩互层岩系,厚度37-50m,矿区内厚40m,上部为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灰岩或泥质灰岩,局部夹生物碎屑灰岩和灰岩。该组底部厚约21m的泥灰岩中含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岩层裂隙泉水的补给,向深部径流缓慢,是向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其中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裂隙细小闭合不含水,总厚度与粉晶泥质灰岩几乎相等,各占半数;粉晶泥质灰岩共有四个单层,与隔水层相间排列,垂直裂隙发育,常被方解石充填,地貌多呈峭壁。该含水组覆于龙潭煤系之上,是主采矿层的直接顶
44、板,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粉晶泥质灰岩可溶性差,厚度不大,出露面积狭窄,又与隔水层相间排列,地表多呈陡崖,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量有限,而且深部裂隙溶洞不发育,使地下水交替循环甚浅,基本上是就地补给就地排泄,不利于地下水贮存,季节性变化极大,各单层之间水力联系又差,故对深部矿坑充水影响也是有限的。(5)龙潭煤系隔水组(P2l)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覆于玄武岩之上,厚度127-154m,主要以粘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组成,环绕井段边缘低缓的山坡出露,主要可采煤层C5b和C6a均位于其顶部。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其深度随所处地形位置不同而异,一般20-30m,地表有流量甚小的泉水出露。实为一套隔水性良好的隔水层。而C5b和C6a两个可采煤层位于本组的顶部,最下一层可采煤层C6c以下的煤系岩层还有120余米,且泥岩比例向下增大,是矿层底板巨厚而稳定的隔水层。(6)三叠系下统飞仙关鲕状灰岩含水组(T1f)弱裂隙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第一段,出露于井段边缘和深沟切割地段,厚度5077m。下部为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互层,厚度2535m;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质鲕状灰岩,夹2-3层灰绿色粉砂岩及细砂岩薄层,厚度15-35m,鲕状灰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