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出对策题常考题型之注意事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出对策题常考题型之注意事项.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出对策题常考题型之注意事项.精品文档.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出对策题常考题型之注意事项例一:网络民意 给定资料 资料1 近年来,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案、厦门PX项目缓建、“华南虎照”的鉴定、“三聚氰胺奶 粉”的曝光、瓮安事件的调查,直至“躲猫猫”、杭州飙车案、石首事件、邓玉娇刺官案等,几乎每一次都是 舆论通过网络产生全国性影响,进而形成强有力的主流民意。 杭州飙车案是一桩在媒体和互联网上被高倍放大的命案。“富家子弟”的身份,罔顾他人生命的飙 车,冷漠狂妄的表情,让网民从悲痛走向集体愤怒。事后,杭州警方首次通报称肇事
2、车速仅约每小时70 公里,肇事者未被及时拘留,更引起网民对权力部门公信力的质疑和嘲弄。在网上,因该事件所起的“欺 实马”一词迅速流行;在网下,市民自发到车祸现场点起蜡烛、献上菊花,在现实中表达了真实民意。在 网络民意的强大压力下,杭州警方为轻率认定车速向公众道歉,特别是113万元巨额赔偿协议,使得网 民的心理伤害和挫折感得到一定补偿。 网络民意的力量在邓玉娇刺官案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得到了集中体现。可以说,网络不仅仅监督了 事件过程,也直接推动甚至改变事件的发展方向。在邓贵大、黄德贵之辈可以如此嚣张的地方,司法公 正能不能得到保障,弱女子邓玉娇能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是网络民意最为关注的地方。正是因为
3、网络 民意的充分表达,改变了邓玉娇案中的强弱对比。 热情高涨的网民,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声音将成为常态化。政府如果不及时倾听网络的声音,将会 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甚至出现危机。在石首事件发生的长达80个小时内,警方对青年厨师涂远高的非正 常死亡未能给出令家属和公众信服的解释,却强势要求家属立即火化尸体;官方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 终于酿成比瓮安事件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事件过程中,相比传统媒体的寥寥数篇通稿,现场网友的报料和图片、视频却在网上实时报道。在事件过程中,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和民众及网络民意进行沟通,消 除公众质疑,而是把警察推到了前面,从而无法果断迅速地化解危机。 资料2 “被就业”、“被增长”
4、、“被代表”、“被富裕”“被”句式成为当下网络最流行的语汇。这些创新、另 类的表达方式揭示出一个个发人深省的“被”现象,网络的力量使真实的民意诉求得以透明、迅捷地传 播,推动执政部门更有效地体察民意、考量公众利益,促进社会朝着更趋公平、公正、理性的方向前行。 2009年7月12日,天涯论坛中一篇名为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 率!的文章迅速蹿红,作者“酱里合酱”说道我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 的!”就这样,“被就业”一词诞生了。原来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与一个不知名 的公司签订了这名学生的就业协议,而且通过这样方式“就业”的学生
5、还有很多,而事实上他们一直没找 到工作。 7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上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 638元,同比增长12. 9%。数据 是乐观的,但实际上,这与不少民众的实际感受是有差距的。7月29日,一位名叫“夏余才”的网友在某 大网站的博客上,提出了“被增长”这个概念,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7月31.日,洛阳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19名听证代表,17人投了赞成票,而实际上,大多数市民反 对上调水价,网友把这种听证会称为“被代表”。近期还有一桩“被代表”事件,44个汉字整形方案遭到 九成网友反对,教育部前期却称有67%的公众赞成,由此引来媒体和公众的质疑。 8月28日,北京市统计局在一
6、个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目前北京市恩格尔系数降到了 33%左右,人均 GDP达到9 000美元,意味着北京已达到上中等国家或地区的富裕水平。这一说法又引发网友“被富 裕”的质疑。北京市统计局不得不出来解释说,北京已经进入了 “富裕阶段”,这只指地区社会财富到达 的程度,但是居民并未达到富裕阶段。 “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被富裕”,甚至还有更荒唐的“被自杀”、“被艾滋”等等,“被”句式在 网络上迅速流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被”文化浪潮。在中国人的语言传统中,“被”句式不太符合中文语 言规律,乍听上去有些不太自然,可是如今的“被就业”、“被增长”广为流传,并不在于它们是新鲜的、时 尚的、
7、流行的,而在于它们是准确的、贴切的、切中时弊的。“被”句式是对社会现象的另类表达,也是对 中国语言智慧的创新。 资料3 一位做英文翻译的朋友曾给记者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翻译一个句子,说春节的时候,外面 的鞭炮声很响,很热闹,爷爷想带自己的孙子出去放鞭炮,她译为“we are eager to join in. ”她的一个 美国朋友认为,这句翻译有问题,理由是:爷爷说自己想出去放鞭炮是可以的,但他不能代表孙子说 这句话。 这个小故事,其实很能说明国人长期以来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领导代表员工、校长代表学生、 家长代表子女似乎天经地义,人们习以为常,当个体的妥协成为群体认可的现象之后,个人的声
8、音 就必然被埋没,个人应该受到的尊重就在习焉不察的妥协中被忽略了。 而网络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言说的平台和张扬个性的舞台。从各级主政者的立场来 说,当政要出政绩,宣传要有亮点,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鼓舞人心,激励士气。这当然是对的。但有 时难免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或者工作方法粗糙,一些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一再被公众加上一个“被”字,表达了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不认同,传递了公众对有关部门“强加于人”的 不认可。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友华教授认为,这种政府部门与公众意见相左,各说各话,意见缺乏交集, 分歧过大的局面,是我们在网络时代如何凝聚全民力量所遇到的一个大考题。
9、资料4 一个青年的非正常死亡,让2009年6月的湖北省石首市如同去年同期的贵州小城瓮安县一样,突 兀地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中国群体性事件的中心。 但不同的是,当年瓮安县政府于谣言中迅速澄清事件真相,有效阻止了事态发展;而石首市政府超 过20个小时的话语“缺失”,让流言通过网络加速了事态的恶化。新加坡联合早报为此评价道:在总 人数估计已突破3亿网民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而 在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力量的现实化正让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石首事件”事发于半个月前。除了事件本身的发展引人注目外,网民的卷入也成了耐人寻味的看 点。在事态向“群体性事件演变的同
10、时,汇集了千万民众的网络也开始对此事件跟进报道。 有网友在论坛中贴出现场图片,还有网友通过QQ群广为转载,让“石首事件”的发展变化犹如现场 直播。同日,与涂远高之死相关的种种传闻也开始在网络流传,如官员参股、贩毒、残害员工等各种说法 不断出现,令事件真相扑朔迷离。 联合早报记者称,这是中国的网络力量从虚拟走向现实的一次典型,“从说到做”的转变令维护社 会稳定任务艰巨。 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则向国际先驱导报,“从说到做”并非“石首事件”首现, 2008年护卫奥运火炬、赴灾区当志愿者、调查“躲猫猫”等事件都属于网络力量的现实化。“它本身没有 偏向性,不能在维护国家利益时称赞网民爱国,
11、出现群体性事件时就批评指责他们。” 石首市政府在事发的第三天、即6月19日才发布公告对有关问题做出解释。 然而,“地方政府超过20个小时没有发言,且数百字内容也没有解释清楚真相,已经错过了澄清谣 言的最佳时机。”全国公共行政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齐明山认为。 一面是地方政府失语,另一面则是网络上各种传言巨浪滔天。一位网民向国际先驱导报坦言,随 着网络力量的越来越大,会有许多人发布不实信息,“通过夸张、编造等手段吊大家的胃口,引发无数网 友的关注。”“石首事件”刚出来时,很多网民连死者的性别都没弄清楚就起哄。 齐明山也强调指出,在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各种流言难以避免,网络也可能进一步加剧流言的传
12、播,而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公开真相,其公信力就将大为降低。 6月24日,人民日报就“石首事件”发表文章,批评了地方政府在处理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时的 “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 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 应急解决模式面临考验。 事实上,自2008年“瓮安事件后,我国各地对基层干部在处理“干群关系”方面的培训一直都未曾 中断。但仍有群体性事件爆发,且未吸取以往教训,在喻国明看来,“一些地方政府慢慢学会了怎么应对 突发事件,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与民众的关系,所以即便能应急处理,仍保证不了类似事件不再
13、发生。” 齐明山也认为,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信,“网络力量的崛起正说明公众的监督意识在 增强,这种舆论压力是没有办法硬顶的。”与此同时,他也坦言,“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执行的难度比较 大”,“因为地方官员的还没有形成服务意识,对民众的监督有抵触”。 而喻国明认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只有长期地注重协 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才能从长远上改善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资料5 2009年9月1日,贵阳市正式启用网络新闻发言人,代表贵阳市发布网络新闻和政务信息,答复网 络热点问题。在此之前,云南、广东等地也已开始尝试施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作为政府部门传
14、统新闻发言人的延伸,网络新闻发言人这一新兴事物从幕后正式走上台前,公众对 此既充满了期待又夹杂着几分争议。不少网民认为,“网络新闻发言人有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但若无 法根除当前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弊病,此举也只会是换汤不换药。 专家认为,网络新闻发言人不应是对传统新闻发言人的简单复制,而要帮助政府实现从被动应对网 络到主动与网民沟通的转变。 在经历了“天价烟”、“躲猫猫”、“王帅案”等网络舆论事件后,面对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我国许多地 方政府部门开始探索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希望以此改变政府在网络舆论中的被动局面。 7月,云南省委宣传部在该省一些政府部门网上实名发帖回复网友质疑的基础上,提出将在
15、各级政 府部门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8月,针对反映韶关工商局“涉嫌滥用职权”的网帖,广东省工商局日前 正式以“广东省工商局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予以回复;9月,贵阳市“网络新闻发言人”刚刚走马上 任,就遇到该市一在建工程垮塌的突发事件,立即进入“实战”。 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曹毅说,责阳市将通过新闻发布平台,集中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在 互联网上发布新闻、信息,并以“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采取发帖、跟帖的形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回复。 “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旨在通过网络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不完整 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曹毅说。 尽管政府“
16、网络新闻发言人”还处于在局部地区“热身”阶段,但已赢得了不少网民的肯定与称赞,大 家期盼这项制度能在更多政府部门得到有效推广。 在2009年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针对云南“躲猫猫”事件提案,建议政府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及时 答复网友,保证渠道畅通。 有新浪网友称,政府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是一种创新,它体现的是公权对网络民意的尊重,体现 的是公权的包容、开放姿态,是对“网络施政”的完善提升,“这种态度、姿态,无疑是网民所希望看到的”。 资料6 天津市委信访办、督查室近期出台了关于“人民网”等网上留言办理工作的规定,明确提出对于网 上给市主要领导同志的留言,要及时反馈办理情况,最长不超过15天。(
17、2009年8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据有关数字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 8亿,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互联网不仅成 为国人进行沟通和获取消息来源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广大网民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参与社会生活的重 要渠道。同时,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为各级领导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有 效的渠道,到网上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也成为当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令人遗憾的是,在从国家领导人到很多地方官员,都在以开放的视野和心胸对待网络监督、高度重 视网络民意的同时,仍有不少地方官员对网络监督采取单纯强制管理,他们依然认为网络民意仅是百姓 闲暇聊天,有的
18、基层干部对互联网甚至存在明显的对立情绪,认为网络热点事件大多是“炒作”,没什么 大不了的。 那么,究竟如何扭转一些官员的思维?笔者以为,一个官员接纳并重视网络民意的前提,就是先要 把自己的思想连上“网”。只有首先认识到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网络这条民意通道的 重要性、认识到网络民意也是民意、认识网络民意在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认识到网 络在发挥人民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以及反映基层群众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才有走进 网络、学习相关网络知识并通过网络为民办事的动力和决心。 记得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与代表畅谈“网”事时说的一句话:“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与群众打
19、 交道的领导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但愿一些地方干部都扪心自问:在对待网络民意上,我称职吗?如 果不称职,就赶快让自己的思想上“网”吧,只有当思想连上了 “网”,才能进一步懂网、上网、用网,才能真 正使“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常态。 作答要求:根据资料,针对如何对待网络民意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500字左右。 分析:六则资料从不同的方面说明网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表达心声的一个平台,“网络民 意”也随之兴起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申论要求针对如何对待网络民意提出对策建议,那么首先就应该先理清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网络民
20、意兴起的原因;二是网络民意的利弊。 根据资料结合实际可知,网络民意兴起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广大群众发表观点、交流思想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催生了网络 民意的发展。 (2)当出现危机事件时,政府没有及时和民众进行沟通,未能给出令公众信服的解释,及时消除公众 质疑。 (3)公众的监督意识在增强,各方呼声与话语监督政府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而网络民意也会带来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不同影响。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网络评论和参与重大事件,反映社情民意,表达自身诉求,网民群体已经 成为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些声音更加直
21、接和真实,所涉及的面也更加 广泛,从中可以发现政府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疏通网络沟通渠道,使网络监督成为一种有 效、便捷的监督途径,可以使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得到更大发挥。同时,各级领导到网上听民声、集民智、 解民忧,也可以优化干群关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互联网虽然为网友们相互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但是互联网是个虚拟世界,人们的真实 面目和身份被形式多样的符号所代替,网络隐匿性削弱了虚假信息传播者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为虚 假信息提供了“温床”,随之而产生的非理性民意,进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互联网会成为一些 网民的情绪宣泄地,大量非理性的网络
22、“暴力言语”也会使其他网民深受其害。更为严重的是,非理性的 网络民意会导致的严重网络群体化事件,极易使网民们做出错误判断和极端行为。例如,在石首事件 中,与涂远高之死相关的种种传闻也开始在网络流传,如官员参股、贩毒、残害员工等各种说法不断出 现,令事件真相扑朔迷离,最终发弓丨发了民众的愤怒并发展为群体性暴力事件。 理清了以上的内容,就可以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了。 参考解答:网民的社会影响力是中国公民社会觉醒、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如何正确引导网络 民意的发展,使之合理督促政府的执政行为在当前尤为重要。 第一,网络媒体应弘扬时代主题,科学整合信息资源,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更多地
23、反映人民群 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利用网络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能力,请有关部门回答人民群众最关 心的问题,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形成最有权威性的民情民意信息资源。 第二,政府应该尊重网络民意的话语权,以更透明、公开的工作方式进行疏导,引导其理性发展。对 有谣言嫌疑的内容,要想方设法弄清真相;发现谣言要在第一时间辟谣;平时要注意培养网民识别谣言 的能力,养成理性分析、看待事情的习惯,遇到网民们情绪化压倒理性之时,要进行正确引导,并选择恰 当方式合理释放网民情绪。 第三,建立一套稳定的配套制度,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 来,例如贵阳市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四,加强网络立法,健全当前网络舆论管理的制度保障,对网上违法行为进行明确规定,让相关人 担负起相应法律责任。同时也要注意力度把握,以免因为监管过度而限制网民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