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27172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精品文档.园林植物保护复习资料1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受到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的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状态,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病理程序:生理程序发生改变-植物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产生变化-表现出病态)受害植物在生理上没有发生病理程序,称为损伤不是病害2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间接因素称为诱因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能互相传染),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不能互相传染)。生物性病原(侵染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

2、、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寄生藻类和螨类等,通常称为病原物,病原真菌、细菌称为病原菌。非侵染性病害:温度失调、水分失调、营养失调、有毒物质影响3病害三角:寄主、病原、环境4症状: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病状: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病变特征,如变色、坏死斑、肿瘤、萎蔫、腐烂等。病症(sign):病原物在寄主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两方面的特征,如菌丝、粉状物、毛状物、颗粒、蘑菇、菌脓、寄生植物个体等。(所有园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由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藻类引起的病害病症明显;病毒、植原体和多数线虫、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凡有病症的病害,通常病状先

3、于病症出现)病症类型:1、营养体:菌丝体、菌膜或菌毡、根状菌索、菌核、植物体、藻体;2、繁殖体: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孢子堆、子座、伞菌、木霉菌、果实;3、病害产物:气味、菌脓。病状类型:1增生型症状(促进性):瘤肿、痂疮、丛枝、叶卷曲、愈伤组织、流胶和流脂;2减生型症状(抑制性):黄化、花叶和斑驳、矮缩、簇生;3坏死型症状(分解性):枝(叶)枯、斑点和斑块、溃疡、腐烂、腐朽、顶枯或梢枯、水渍、焦灼、穿孔、枯萎、猝倒。5生物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原病毒、植原体、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原真菌:大约有70%以上的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白粉病、锈

4、病、灰霉病、炭疽病、溃疡病、根朽病)多数腐生,少数寄生。真菌的主要特征: 1.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2.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维管束组织;3. 有细胞壁;4.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异养生活(寄生或腐生);5.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真菌的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即真菌先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然后形成各种复杂的繁殖结构,产生孢子。真菌进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称为营养体,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为菌丝体。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菌丝一般由孢子萌发后延伸生长形成,以顶端伸长的方式生长

5、)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细胞壁与寄主的原生质接触后,因渗透压的作用直接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的真菌,以菌丝上形成的特殊器官吸器,深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吸器的形状由小球形、掌状、分枝状等。菌丝组织包括:菌核、子座、菌索、假根和菌膜。菌核是营养贮藏器官,也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子座是真菌从营养体到繁殖体的一种过渡形式,又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菌索能抵抗不良环境,而且有蔓延和侵染寄主的作用。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以孢子作为繁殖的基本单位,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真菌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两个性细胞

6、或性器官的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主要以断裂和芽植繁殖,无性孢子包括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粉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等。没有鞭毛不能游动的称孢囊孢子;有的孢子囊内产生的孢子无细胞壁,具鞭毛能游动,称游动孢子。有性繁殖是通过两个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完成。有性孢子:卵孢子 、接合孢子 、 子囊孢子 、 担孢子 。无性阶段可重复多次,所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越大,侵染寄主的可能性越大。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林奈 “双名法” :属 名 + 种 名 + (最初定名人) 最终定名人前一个名称

7、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称是种名,种名之后为定名人的姓氏(可以缩写),如有更改学名者,最初的定名人应加括号表示。鞭毛菌亚门:最低等的真菌,多数生于水中,少数为两栖或陆生,潮湿环境有利于生长发育。该亚门真菌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有腐烂、斑点、猝倒、流胶等。接合菌亚门: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子囊菌亚门:真菌中最大、危害最多的类群;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真菌中最高等的亚门;有的锈菌必须经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转主寄生;有的锈菌在一种植物上就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同主寄生。半知菌亚

8、门:只有无性阶段 亚门营养体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卵孢子游动孢子 接合菌亚门 无隔菌丝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 有隔菌丝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担子菌亚门有隔菌丝担子孢子 大多数不产生无性孢子 半知菌亚门有隔菌丝尚未了解或根本不存在分生孢子植物病原病毒: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寄生性最强)。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单链RNA。致病作用主要是促进寄主细胞合成新的酶或毒素,干扰或破坏寄主植物的正常代谢。有病状没有病症。主要引起减生性症状如花叶和碎锦、畸形、生长停止和坏死。病毒的传播分为非介体传播和介体传播两大类:非介体传播:通过感病植物或带毒体本身的无性繁殖材料或有

9、性繁殖材料来完成的。主要有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花粉和种子传播介体传播:由带毒的或本身受感染的其他生物介体来完成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最主要: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螨类、线虫、真菌等介体进行传播。植物病原细菌: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包有一层胶状的粘液层,通常称为荚膜;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鞭;生在菌体周围的鞭毛,称周鞭。细菌的繁殖为二均裂方式。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的重要属性,薄壁菌门是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门是革兰氏阳性菌。病状:有斑点、腐烂、萎蔫、溃疡、穿孔、畸形等,坏死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边缘常有褪绿的黄色晕

10、圈(细菌斑点病的标志)。病症方面,潮湿环境下,常在病斑上泌出粘稠状菌脓,部分叶斑后期脱落成穿孔。细菌主要通过寄主体表的自然孔口(气孔、皮孔、蜜腺等)和伤口侵入。侵染最主要的条件是高湿度。侵染源:活植株、病残体、繁殖材料、土壤等;传播途径:雨水传播(最主要);人为传播;昆虫传播。细菌病害的防治:重点是清除侵染来源(选用无病种子、苗木插穗等繁殖材料;注意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等);做好种苗消毒;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在地区之间,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防止病区扩大。发病时用抗菌素(链霉素、波尔多液)进行药剂防治。此外,应避免形成伤口,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

11、菌侵入。植原体也叫植物菌原体。植原体对四环素族抗菌素敏感。包括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植原体病害普遍表现为系统侵染,症状多为丛枝和矮缩等现象;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嫁接也是传播和接种植原体的有效方法。植物病原线虫:专性寄生,只能在活的细胞或组织内取食和繁殖。口针是植物寄生线虫的最主要标识。绝大多数产卵繁殖,少数孤雌生殖。防治植物线虫病的基本措施有:严格植物检疫;增施有机肥;选用高抗性或免疫植物与感病植物轮作或间作;进行种苗处理和土壤处理;药剂(D-D混合剂)防治。寄生性种子植物: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全寄生,包括菟丝子科和列当科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

12、关系只是水分和矿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包括桑寄生科和槲寄生等。前者无足够的叶绿素,后者有叶绿素。主要有桑寄生科和槲寄生、菟丝子、无根藤和寄生性藻类。寄生性种子植物依靠风力和鸟类介体传播。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植物的抗病性、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寄主植物的抗病过程、病害侵染循环等内容。寄生性: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包括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强寄生物)-活体寄生物,兼性寄生物、专性腐生物(死体营养物)寄生专化性:任何寄生物都只能适应一定种类的寄主植物(寄主范围也叫寄主谱)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

13、引起病害的能力。表现在酶的致病作用、生长调节素的致病作用、毒素的致病作用、争夺营养、机械压力。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所表现的不易亲和或不易感染的特性,即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物活动的能力。具有遗传性、专化性。抗病性与致病性同时存在于寄主-病原物体系中。包括免疫寄主、抗病寄主、耐病寄主和感病寄主;抗病性分为被动抗病性和自动抗病性;垂直抗病性(小种专化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典型的抗病性例子:过敏性坏死反应和植物保卫素的产生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植物侵染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源、再侵染源以及病程(主要环节)病原

14、物的越冬或越夏:场所包括有病植物、病植物残体、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土壤和肥料、昆虫等传播介体。初侵染: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的场所出来,所进行的第一次侵染。再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株在同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发病过程,产生大量的繁殖体并又被传播到健康植物上,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重复的侵染。病原物的传播:自然动力传播(风、雨、流水、昆虫和动物活动)、主动传播、人为传播(农事操作)真菌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由鸟类和气流传播;线虫主要由土壤、灌溉水以及水流传播。病程: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过程。包括接触期(孢子接触寄主到孢子开始萌发)、侵入期(

15、孢子萌发到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影响条件是温湿度)、潜育期(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症状)、发病期(从寄主表现症状开始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侵染循环绝不意味着病害年复一年、不变的重复发生。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各种不良或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病原: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

16、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常见的有:营养失调、温度与光照失调、水分失调、大气污染等因素。缺素症:1)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乏N(黄化)、P(紫色)、K(叶枯)、Mg(明脉)、Zn(小叶而黄)。-元素可移动2)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缺乏B(畸形果)、Ca(芽枯)、Fe(白叶)、S(黄化)、Mn(失绿斑)、Mo(叶畸形)、Cu(幼叶萎蔫)-铁臂阿童木流钙还猛(Fe B Cu Mo S Ca Mn)缺铁嫩叶黄化、失绿白化;缺镁是下部叶片褪绿、黄化;缺锰叶脉间枯黄色;缺硫植物叶脉发黄,叶肉组织仍保持绿色,从叶片基部开始出现红色枯斑。锌中毒: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锰毒:引起叶脉间黄化或变褐

17、土壤水分失调:土壤干旱,植物萎焉,如杜鹃缺水叶尖及叶缘变褐色坏死;土壤水分过多,根部腐烂,水涝。温度不适宜:高温灼伤,低温冻害,水渍状斑。防护措施:树干涂白光照不适宜:光照不足引起徒长,光照过强引起叶黄。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南方酸性土壤容易缺P、Zn;北方石灰性土壤容易发生缺Fe性黄化病有毒物质的影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氧化硫、氯化氢和氟化物等有害气体及各种烟尘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不当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没有病症、成片发生、没有传染性、可以恢复。区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1侵染性病害有病状和病症,症状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或迹象;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无

18、病症,一般不呈现一个渐进扩展的模式。2侵染性病害是有发病中心的,并有从中心向周围扩展蔓延之势。3侵染性病害在一特定地点,通常在个别或少数种类的寄主植物上,非侵染性病害是在一个地方几种或多种而且在分类互不相关的植物上发生类似症状。柯赫法则检验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防治:以生态学为基础,有机地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对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各种生物和微生物区系,寄主的抗病性,以及病原物的生存、繁殖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或调节,建立一个以栽培植物为主体的相对平稳的生态系,并力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把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容许的水平之下。防治三角:生物、生态

19、、经济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检验方法: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栽培检验栽培措施:选用无病繁殖材料、培育健苗、植物的合理配置与轮作、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场圃卫生。农药的合理使用: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对症下药、适用用药、交互用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常见的杀菌剂无机杀菌剂:波尔多液(伤口保护剂,对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效果较好,但对白粉病的锈病效果差);石硫合剂(红褐色透明液体,臭鸡蛋味,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药,

20、可防治锈病、炭疽病。高浓度为铲除剂,杀虫杀螨);白涂剂(减轻观赏树木因冻害或日灼而发生的损伤,遮盖伤口,避免病菌侵入,减少天牛等害虫产卵机会);高锰酸钾(土壤消毒,工具、花盆及种苗消毒)有机杀菌剂: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内吸杀菌剂)、甲霜灵、多菌灵叶花果病害的病原主要是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 白粉病类:月季白粉病 锈病类:梨桧锈病 炭疽病类:兰花炭疽病、含笑炭疽病 叶斑病类:月季黑斑病、花木煤污病、白玉兰叶枯病、含笑叶枯病 叶畸形类:桃缩叶病 病毒病类:仙客来病毒病侵染特点:病落叶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防治原则:减少侵染来源:园林栽培措施、剪除病叶、深翻等。喷药保护、水肥管理、

21、通风透光等梨桧锈病症状:侵染叶片后,在叶片正面表现为橙色,近圆形病斑,病斑略凹陷,斑上密生黄色针头状小点。叶背面病斑略突起,后期长出黄褐色毛状物。果实和果柄上的症状与叶背症状相似,幼果发病能造成果实畸形和早落。 病原:锈菌防治措施:(1)彻底铲除梨园周围5km以内的桧柏类植物。(2)在桧柏植物上喷药抑制冬孢子的萌发和锈孢子的侵染。对不能砍除的桧柏类植物要在春季冬孢子萌发前敷除病枝并销毁,或喷1次石硫合剂或80%五氯酚钠抑制冬孢子发生。(3)喷药保护梨树。在重病区,于梨树展叶期和落花后各喷1次杀菌剂,来防止担孢子的侵染。药剂有1:2:2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5%粉锈

22、宁1000倍液等。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分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2头部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由9-11节组成,末端具外生殖器。5具有变态特性: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系列内、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Insecta)。昆虫纲与其近似纲比较纲名体躯分节眼触角足翅生活环境代表甲壳纲头胸部、腹部复眼1对2对至少5对无水生虾、蟹多足纲头部、胸腹部复眼1对1对每节1-2对无陆生蜈蚣、马陆蛛形纲头胸部、腹部单眼2-6个04对无陆生蜘蛛昆虫纲头部、胸部、腹部复眼1对单眼0-3个1对3对

23、2或1对陆生、水生蝗虫、龙虱昆虫纲在地球上广为分布的原因:具有翅、体小、取食器官多样化、繁殖力强、适应力强、变态特性昆虫的头部:头壳表面有口器、触角、复眼及单眼(昆虫取食和感觉中心)昆虫头式(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下口式:植食性咀嚼式昆虫(蝗虫、蟋蟀、蝶蛾类幼虫);前口式:捕食性、钻蛀性昆虫(步行虫);后口式:刺吸式昆虫(蝉、蚜虫、椿象)头部附器:触角、复眼、单眼、口器1)触角:分三部分(柄节、梗节、鞭节) 功能:嗅觉、触觉,是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的基础。触角种类:线状(丝状):蟋蟀、天牛;念珠状:白蚁、褐蛉;锤状:瓢虫;球杆状:蝶类;羽毛状(双栉齿状):蛾;锯齿状:芫菁、

24、叩头虫;鳃状:金龟子 ;刚毛状:蜻蜓、蝉;具芒状:雄蚊 ;肘状(膝状):蜜蜂、象甲触角的功能: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鉴别某些种类的雌雄;用以害虫的防治(性信息素诱杀)2)眼:取食、栖息、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眼:分辨近距离和移动的物体。-复眼对光的强度、波长和颜色有较强的分辨能力,特别是对人眼所不能看到的波长在330-400nm的紫外光有很强的趋性。因此可以利用黑光灯、双色灯、卤素灯诱集昆虫。单眼: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看清物体本身的形状。3)口器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种类型。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危害症状:对植物所造成的机械损

25、伤明显。把叶片咬成缺刻或穿孔(金龟子、叶蜂幼虫和一些鳞翅目的幼虫);在果实或枝干内部钻蛀隧道,取食危害(食心虫和危害枝干的天牛、吉丁虫等)。吐丝缀叶、卷叶(卷叶蛾、螟蛾);咬断幼苗或啃食皮层,将幼苗萎蔫枯死(蛴螬);咬断幼苗根茎部后将其拖走(大蟋蟀、地老虎)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可将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喷撒在植物体上或做成毒饵,使其和食物一起被昆虫食入消化道,即可引起中毒和致病死亡。刺吸式口器(蝉、蝽、介壳虫)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有唇、上颚、下颚、下唇适用的杀虫剂:触杀剂和内吸剂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症状:吸取植物的汁液,造成病理的或生理的伤害,使被害植物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

26、或畸形,或因部分组织受唾液的刺激,使细胞增生,形成膨大的虫瘿。多数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还可以传播病害,如蚜虫、叶蝉、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对剌吸式口器的害虫的防治,只有用内吸剂、触杀剂和熏蒸剂才有防治效果,而胃毒剂防治则无效。虹吸式口器:蝶、蛾(以幼虫为害,吸果夜蛾除外)嚼吸式口器(蜜蜂) 锉吸式口器(蓟马) 刮吸式口器(蝇蛆) 舐吸式口器(家蝇成虫)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被植

27、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触杀剂和熏蒸杀虫剂等不受口器类型限制。4)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1对分节的足。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有1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都是昆虫的运动器官。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每一个胸节都是由4块骨板构成,背面背板、下面腹板、左右两侧板胸足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足的类型:A步行足(步行甲)B跳跃足(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C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的足)D开掘足(蝼蛄、金龟甲、蝉的若虫等土栖昆虫的前足)E游泳足(龙虱的后足

28、)F抱握足(龙虱雄虫的前足)G携粉足(蜜蜂的后足)H攀握足(虱类的足)5)翅三边三角(前缘、内缘、外缘;顶角、内角、臀角),臀前区、臀区、腋区、轭区类型:按质地和覆盖物分A、膜翅:蜂类、蜻蜓 B、毛翅:石蝇 C、鳞翅:蝶、蛾 D、缨翅 :蓟马 E、覆翅(复翅):蝗虫、叶蝉 F、半覆翅:竹节虫 H、鞘翅:天牛、金龟子 G、半鞘翅:蝽 I、棒翅(平衡棒):蝇类、蚊6)腹部一般由9-11节构成,之间由节间膜相连,可弯曲,伸缩、扩张,对呼吸、交尾、产卵有意义。着生尾须,外生殖器(雌虫产卵器,雄虫是交配器),内藏内脏,为昆虫的生殖和代谢中心。(内部有消化、排泄、呼吸、生殖系统)昆虫体壁有延展性、坚硬性、

29、不透性在杀虫剂中加入对脂肪及蜡层有溶解作用的溶剂,或在粉剂中选用对蜡层有破坏作用的惰性粉作为填充剂,都能破坏体壁的不透性,从而提高药剂的杀虫效果。昆虫内部器官系统由两层隔膜(背膈、腹膈)分隔成3个血窦(背血窦、围脏窦、腹血窦)背血窦里有围心细胞、背血管,腹血窦里有腹神经索内部器官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1)消化系统胃盲囊(在消化系统):增加中肠的表面积,有利于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中肠是昆虫主要的消化场所,胃毒剂对昆虫的杀伤作用与中肠液的PH值密切相关,碱性的农药对中肠液呈酸性的甲虫杀伤力大,而碱性农药对中肠液呈酸性的蝶蛾幼虫杀伤力大。2)

30、循环系统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不完全在血管里流,它充满整个体腔,血液在体腔里、器官间流动,只在流经背血管时,才被限制在血管里流动,这种循环称开管式循环。循环系统:包括背血管和体腔,背血管分动脉和心脏两部分。3)排泄系统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4)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门和气管系统组成1、昆虫的呼吸主要靠空气的扩散作用,其次是体壁有节奏的扩张和收缩引起的通风作用。2、呼吸作用与熏蒸杀虫剂的关系当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毒气时,毒气同样可随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虫体,使昆虫中毒死亡。这就是利用熏蒸剂杀虫的原理。3、气门的疏水性,水滴不易进入,但有油类制剂容易渗入进虫体。肥皂水、面糊水等可堵塞气门导致窒息死亡。

31、 5)神经系统在腹血窦里,神经冲动的传到依靠乙酰胆碱的释放与分解而实现,大多数农药都是神经毒剂,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致毒作用是因为抑制了胆碱酯酶的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于神经纤维膜,改变膜的离子通透性,使中毒昆虫高度兴奋或产生痉挛。6)内分泌系统内激素有脑激素、脱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外激素有性外激素两性生殖: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受精)后,发育成新的个体。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新的个体。偶发性孤雌生殖(家蝉);经常性孤雌生殖(雄虫,蜜蜂;没有雄虫:介壳虫、粉虱、蓟马、叶蜂、小蜂)“世代交替”即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

32、进行。卵胎生:某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体(梨圆盾蚧)幼体生殖: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就进行生殖。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幼体自卵中孵化直至成虫羽化而出的整个发育过程)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幼体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1)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金凤蝶;2)不全变态(卵、若虫、成虫)-蝗虫: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幼虫基本类型:无足型、寡足型、多足型、原足型蛹的类型:离蛹、被蛹、围蛹性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雌雄外生殖器)不同以外,在个体大小、体型、颜色等方面常有显著差别。介壳虫、

33、袋蛾、尺蛾、毒蛾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类型个体的现象。蚂蚁、蜜蜂、白蚁。(由外激素控制)昆虫的世代与习性昆虫的休眠、滞育、昼夜节律、趋性、群集性、迁飞、拟态、保护色等习性和行为。世代: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并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年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或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一年完成一代称为一化性,一年完成2代的称为二化性,一年完成多代以上的称为多化性,多年完成一代的称为多年性。习性休眠:通常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滞育: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论环境

34、条件适合与否,其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停止,经过一段时期,通过某种刺激,才重新恢复生长发育,此现象称滞育。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周期,内在因子是内激素(脑激素),滞育解除必须经过低温。世代交替:两性世代与单性世代交替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蚜虫,棉蚜。趋性:对某种刺激(热、光、化学物质)进行趋向或背离的活动。(趋热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有正趋性和负趋性群集形:就是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暂时性的榆兰叶甲、瓢虫、永久性的-蜜蜂、白蚁 ) 拟态:昆虫为了躲避敌害,模仿环境中其他动、植物的形态或行为,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尺蠖、食蚜蝇)保护色:某些昆虫具有与其生活环

35、境的背景相似的颜色的现象。(蚱蜢)园林昆虫常见目比较口器类型翅的类型变态类型代表种直翅目咀嚼式前翅复翅、后翅膜翅(植食性)不全变态蝗虫、蟋蟀等翅目咀嚼式前后翅均为膜翅,且形状、大小相等不全变态白蚁半翅目刺吸式前翅半鞘翅,后翅膜翅不全变态蝽(有臭腺)同翅目刺吸式前翅质地均一,后翅膜质(植食性)不全变态蝉、蚜虫、介壳虫缨翅目锉吸式前后翅均为缨翅(植食性)全变态蓟马脉翅目咀嚼式前后翅均为膜翅全变态草蛉鳞翅目幼虫咀嚼式、成虫虹吸式前后翅均为鳞翅全变态蛾、蝶鞘翅目咀嚼式前翅鞘翅,后翅膜翅全变态金龟子、瓢虫膜翅目咀嚼式前后翅均为膜翅全变态蜂、蚁双翅目咀嚼式、刺吸式只有一对前翅,膜质全变态蚊、蝇、虻螨类(红

36、蜘蛛)不属于昆虫纲,刺吸式口器构成环境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分布有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气候、土壤因素)、生物因素(食物、天敌、其他)、人为因素(生产活动)温度:直接影响昆虫体内的新陈代谢,支配昆虫的生命活动有效积温: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的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的累加值是一个常数。K=N(T-C)或 N=K/(T-C)(N为发育日数,T为温度,K为积温常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比较长期地稳定地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植物保护工作方针:预防为主

37、,综合防治。园林技术防治利用一系列园林管理技术,降低害虫种群数量或减少其危害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园林技术防治:选择适宜圃地育苗,保证苗强、苗壮;培育和选用抗虫品种;适地适树,合理配置各种树木、花卉,避免某些害虫的嗜食植物相邻种植,组织害虫的扩散蔓延;合理施肥与灌溉;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结合整形修剪,剪除带虫枝、叶。物理机械防治捕杀;诱杀(利用害虫的趋性,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黄色粘胶板或黄色水皿诱杀,银灰色膜趋避蚜虫;利用糖醋液诱杀蛾类);阻杀;高温杀虫(热水浸种、烈日曝晒、红外线辐射)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

38、制虫害的方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苏云金杆菌BT);以鸟治虫;激素治虫(外激素-性外激素;内技术-脱皮激素、保幼激素、脑激素)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一种防治方法。优点: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限制小、适宜于大面积使用缺点:使用不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会产生抗性。农药分类按来源、化学成分分类: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按作用方式分:触杀剂(脂溶性,封闭害虫气门使其窒息而死-辛硫磷、氰戊菊酯);胃毒剂(敌百虫、砷酸钙、砷酸铝);熏蒸剂(氯化苦、磷化铝、溴甲烷);拒食剂(

39、拒食胺);忌避剂(香苯油、樟脑、驱蚊油);引诱剂(性引诱剂、糖醋酒液)等;内吸剂(乐果、久效磷-施到植物上或土壤里)农药剂型:农药原药与辅助剂混合调配,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组分和规格,适合各种用途的商品农药型式。 农药的有效成分是原药农药的加工剂型:1粉剂;2可湿性粉剂 (原药微粒填充剂湿润剂 ;用水稀释后喷雾;不宜用于喷粉)3乳油(加水稀释后可用来喷雾 );4颗粒剂 (可撒施于植物上,用药少,用工少等;要用于灌心叶、撒施、点施);5可溶性粉剂;6悬浮剂;7缓释剂(可有效地延长农药效期,所以残效期延长,并减轻污染和毒性);8超低量喷雾剂;9烟剂 农药的应用方法:1喷雾法;2喷粉法;3灌根法;

40、4根施法;5毒饵法;6熏蒸法;7种苗处理法(拌种、浸种);8注射法;9涂抹法常用的杀虫剂:敌百虫(鳞翅目幼虫和叶甲)、敌敌畏(蚜虫、叶甲和蛾类)、乐果(蚜虫、蓟马、介壳虫)、马拉硫磷(蚜虫、蚧虫、刺蛾)、杀螟松(天牛等钻蛀性害虫)农药的合理使用正确选用农药;适时用药;合理混用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药害;安全用药;注意保护天敌。园林植物害虫常见种类食叶害虫:刺蛾类、蝶类、甲虫类、叶蜂类、蝗虫类、枯叶蛾类、毒蛾类、夜蛾类、尺蛾类、天蛾类、螟蛾类等刺吸性害虫:“五小害虫”(蚧虫类、蚜虫类、粉虱类和木虱类、蓟马类、螨类)、蝉类、蝽类钻蛀性害虫:实蝇类、天牛类、木蠹蛾类、象甲类、小蠹类、吉丁虫类、透翅

41、蛾类等苗圃害虫(地下害虫):地老虎类、白蚁类、蛴螬类、蟋蟀类、蝼蛄类、金针虫椰心叶甲的危害与防治方法危害:成、幼虫主要为害未展开的棕榈科植物幼嫩心叶。重者椰叶皱缩,枯萎、破烂,甚至大面积折落,留下部分叶脉架。棕榈科植物椰子、大王椰子、蒲葵等受害后,可见心叶枯黄、呈火烧状。传入途径:各虫态随苗木或其他载体进行远距离传播,成虫也可飞行逐渐扩散。入侵成因:1.繁殖快。2.没有有效天敌制约。3.施药难度大,防效不理想;4.扩散快。5.存在违规调运种植染虫棕榈科植物现象;6.近年来气候异常干旱和炎热。7.各地重视不够。 防治方法:检疫措施、化学防除、生物防治1检疫措施:严格检疫审批;现场检疫;室内检验和

42、检疫;产地检疫;隔离试种观察;原柜退回或烧毁。2化学防除:现场检疫,适时恰当处理;田间选用西维因、乐斯本、敌百虫,对未展开的心叶可采取灌心法;对初展开的心叶直接喷雾;挂药包“椰甲清”。3生物防治:释放天敌(1、椰扁甲啮小蜂、姬小蜂2、椰青红斑蛾赤眼蜂3、绿僵菌等)商品农药名称=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有效成分名称+剂型名称(80%敌敌畏乳油)1)百分浓度(%):100份药液中含有效成分的份数,包括重量百分浓度和容量百分浓度。2)百万分浓度(ppm):一百万份药液中含有效成分的份数。3)倍数法:稀释剂用量与原药剂用量之比。ppm =百分浓度10,000; 百分浓度(%) =原药剂浓度(%) 100/ 稀释倍数原药剂用量=所配药剂重量所配药剂浓度/原药浓度稀释剂用量=(原药剂浓度所配药剂浓度)原药重量/所配药剂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