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20912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精品文档.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一章 绪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1、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千百年来,发展始终是人类执着追求的最基本、最崇高、最普遍的目标。WCED在报告中,定义“可持续发展”为:“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 其需要之发展”(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WC

2、ED 1987)。2、二战以后,亚、非拉国家的广大地区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等纷纷从政治上独立,成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独立以后,其自身的特点是:国土、人口、资源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特点社会经济形态相似贫困落后为摆脱贫困 选择传统的发展摸式 实现农业国的工业化,并以工业化为实力,提高人均GNP水平。这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一时繁荣。但产生问题: 大量失业人口 两极分化 通货膨胀 人口膨胀 农业生产停滞 分配不均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的生产体系对生活资料高消费的生活体系而构成的传统模式,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发达国家: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3、也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枯竭,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自然灾害加剧加频。尽管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但它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3、70年代世界学术界出现“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的争论。“悲观派”认为:放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乐观派”认为:经济发展决定一切。4、传统的发展模式带来问题(1)全球性资源短缺A、矿产、能源濒临枯竭90年代能源利用结构为: 煤炭 29% 石油39.2%天然气22%核电7%水电2.4%地热发电0.4%其中人类需求能源中97%属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占59.2%)如果按2000年预测需求量计量,目前已探明量到2015年,能源耗尽。按推算20

4、10年需求量计算,已有资源全部转为探明储量,也只能维持到2035年,天然气维持66年。石油资源到21世纪中期枯竭,天然气到60年代枯竭。目前,世界已发现矿近有200种,根据对154个国家矿产资源测算,世界矿产资源总储量潜在价值142万亿美元,对43种重要非能源矿统计,基中静态储量在50年内枯竭有锰、铜、铅、锌、锡、汞、钒、金、银、硫、金刚石、石棉、石墨、重晶石、石膏、滑石等16种。B、土地资源减少,质量持续下降地球上被人类支配土地1.4亿km2(陆地表面1.49km2),其中耕地0.15亿km2,天然草地0.3亿km2,林地0.4亿km2,城镇居民、工矿、交通、沙漠、沼泽0.9亿km2(另:终

5、年冰雪土地0.15亿km2)世界每年水土流失量240亿吨,中国50亿吨。土地沙漠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荒漠和干旱区的土地面积由0.11亿km2 0.26亿km2。联合估计,每年有21万km2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或近于无用的状态。每年畜牧业损失达60亿美元。(另:全球35%以上土地正处于沙漠的直接威胁之下,以亚、非、拉美最严重。)土地自然退化现象严重自然退化是由于耕作期过长、过密、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以及灌溉不当,使土地盐碱化或贫瘠地。土地自然退化1.5万km2/年,土地降低生产力。(另:城市、居民,交通占用耕地,乱垦坡地导致退化。)据估计,全球人均耕地2500m2,亚洲人均为1

6、500m2,且82%以上已投入耕作生产。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20世纪70年代始于非洲,80年代为拉丁美洲,90年代全球下降。C、森林赤字,草地破坏原全球陆地表面有84%的森林,草地为人类提供木材、肉食、牛奶等基本生活品(按土地利用方向划分,但不少地区不属草地,原因历史上被大面积开垦,部分为荒地,部分为荒漠、农田)。目前,地球上郁闭林0.28亿km2,占全球21%,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世界可划分草地0.67亿km2,占45%(包括南极洲),2000年,世界森林下降到0.21亿km2,预测2020年下降到0.18亿km2,人均林地由1975年的0.007km2下降到2000年的0.003km2。

7、20世纪从50年代到90年代,已有40%多的热带雨林遭破坏(雨林以每年6.1万km2速度递减)。D、淡水分布不均,贫水区和城市水荒日益严重地球表面71%以上为水覆盖,然而其中97.41%的水是咸水。淡水只占2.59%,但仍不能全部利用。冰川占1.98%2.59%淡水中 地下水占0.592%湖、土壤、生物、大气、江河占0.014%据估计:人类可利用地表、地下水为3.5亿亿m3,2000年人类取水量达7万亿m3。水问题:缺水、水污染中国:20世纪90年代:500个城市、缺水300个,其中100个严重缺水。北京地区3040%农用水转供给工业、城市。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等城市缺水非常严重。“急、急、

8、十万火急,请节约每一滴水。”E、海洋资源库面临劫难全球海岸线长59.4万km。浩瀚的海洋中生长着18万种动物,2万种植物。每年可捕量为1亿吨。问题:a、海洋生物过度捕捞:1991年,海洋捕捞量超过1亿吨。由于捕捞鱼种集中在经济鱼类,导致经济鱼类濒临绝种。b、海洋污染:污染物有污水、工业废物、化学残余物、石油、海洋废弃物。(2)生物多样性锐减。每天约有100300种临近灭绝。(3)全球气候变暖。从1765年到1990年大气中CO2增加了25%,甲烷增加了100%,氮氧物增加了8%。全球气温近10年增加了0.30.6,预计到2030年海平面上升20cm,2100年海平面上升65cm。(4)臭氧层破

9、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O3层平均减了3%,其中高纬减少510%。破坏原因:挥发剂、溶剂、冷冻剂。面对以上问题,国际社会开始现性地思考:(1)不能狭隘地只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2)不能只着眼于各国局部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来处理生态问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是全球一体化的。(3)不能只依靠环境治理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把环境与发展统一起来思考。二、人类对环境问题及未来的思考过去一百年间,人类最深刻的警醒莫过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尔森推出了一

10、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的危害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尔森一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政治、经济议程中心。世纪初,以工业电气化、交通运输摩托化两大潮流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以机械化耕作、大量应用化肥、杀虫剂农药为代表的农业革命相继来临。烟囱林立的工厂、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拖拉机耕作的农田成为当今世界的现代化标志,也成为后起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孜孜追求的理想。但是,大规模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人类本身首当其冲,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在率先工业化的国家中,由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导致成千

11、上万人死亡,成为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也由于开发手段的不当而日益恶化。1、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1963年美国的卡尔逊所署寂静的春天发表,引起世界轰动。1966年,经济学家主张用“循环式经济”代替“单挂式经济”。随后,丁福雷斯在世界动力学、梅多斯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二者共同论点:世界是一个系统;如果按目前状态维持下去,21世纪某个时期就会崩溃;为了防止崩溃,必须放慢经济增长,以求在一段时期内达到平衡;必须停止人口膨胀。增长的极限发表,引起人们对当代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这五大问题激烈讨论。因为,发展中国家:如果经济不增长,会愈来愈贫困;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决定政治

12、地位。2、没有极限的增长朱利安林肯西蒙所著最后的资源抨击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方法。因为罗马俱乐部认为人类资源没有尽头,人类的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的暂时现象,粮食将来不成问题,人口将来必将自然达到平衡。例:资源提供有效性取决于:现有技术,使用什么原料最有效用;这类原料在不同数量的情况下是否易得到;开采、加工成本;技术水平;使用过原料再使用;再循环成本;运输原料,服务成本;社会与机构有效性、措施。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1、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11

13、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任主席。成员有在科学、教育、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的22位代表,其中14人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马世骏教授。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在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ommon Future)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则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

14、森林的退化对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不久以前我们感到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相互联系的重要性,而现在我们则感到在国家之间的生态学方面的相互依赖的情景,生态与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紧密地联糸在一个互为因果的网络中。(1)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宣言提出7个观点,26项共同原则。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考虑到需要取得共同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兹宣布

15、: 1.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加快,人类获得了以无数方法和在空前的规模上改造其环境的能力。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蚤生存权利本身,都是必不可缺少的。 2.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3.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现

16、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在地球上许多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说明人为的损害的迹象;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险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在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和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于人类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严重缺陷。 4.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像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

17、和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的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为了同样目的,工业化国家应当努力缩小他们自己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工业化国家里,环境一般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 5.人口的自然增长继续不断地给保护环境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这些间题是可以解决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民推动着社会进步,创造着社会财富,发展着科学技术,并通过自已的辛勤劳动,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环境。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科学及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善环境的能力也与日俱增。6.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在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

18、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害。反之,有了比较充分的知识和采取比较明智的行动,我们就可能使我们自已和我们的后代在一个比较符合人类需要和希望的环境中过着较好的生活。改善环境的质量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景是广阔的。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利用知识在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7.为实现这一环境目标,将要求

19、公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大家平等地从事共同的努力。各界人士和许多领域中的组织,凭他们有价值的品质和全部行动,将确定未来的世界环境的格局。各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将对在他们管辖范围内的大规模环境政策和行动,承担最大的责任。为筹措资金以支援发展中国家完成他们在这方面的责任,还需要进行国际合作。种类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在范围上是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或者因为它们影响着共同的国际领域,将要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和国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会议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着全体人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 这些原则申明了共同的信念;1.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

20、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在这方面,促进或维护种族隔离、种族分离与歧视、殖民主义和其它形式的压迫及外国统治的政策,应该受到谴责和必须消除。2.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特别是自然生态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必须通过周密计划或适当管理加以保护。3.地球生产非常重要的再生资源的能力必须得到保持,而且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加以恢复或改善。 4.人类负有特殊的责任保护和妥善管理由于各种不利的因寨而现在受到严重危害的野生生物后嗣及其产地。因此,在计划发展经济时必须注意

21、保护自然界,共中包括野生生物。5.在使用地球上不能再生的资源时,必须防范将来把它们耗尽的危险,并且必须确保整个人类能够分享从这样的使用中获得的好处。6.为了保证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制止在排除有毒物质或其它物质以及散热时其数量或集中程度超过环境能使之无害的能力。应该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 7.各国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来防止海洋受到那些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损害生物资源和破坏海洋生物舒适环境的或妨害对海洋进行其它合法利用的物质的污染。8.为了保证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了在地球上创造那些对改善生活质量所必要的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9.由于

22、不发达和自然灾害的原因而导致环境破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移用大量的财政和技术援助以支持发展中国家本国的努力,并且提供可能需要的及时援助,以加速发展工作。10.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由于必须考虑经济因素和生态进程,因此,使初级产品和原料有稳定的价格和适当的收入是必要的。11.所有国家的环境政策应该提高,而不应该损及发展中国家现有或将来的发展潜力,也不应该妨碍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各国和各国际组织应该采取适当步骤,以便就应付因实施环境措施所可能引起的国内或国际的经济后果达成协议。12.应筹集资金来维护和改善环境,共中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特殊性,照顾到他们由于在发展计划中

23、列入环境保护项目而需要的任何费用,以及应他们的请求而供给额外的国际技术和财政援助的需要。I3.为了实现更合理的资源管理从而改善环境,各国应该对他们的发展计划采取统一和协议的做法,以保证为了人民的利益,使发展同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需要相一致。14.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15.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在这方面,必须停止为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而制订的项目。16.在人口增长率或人口过分集中可能对环境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地区,或在人口密度过低可能妨碍人类环境改善和阻碍发展的地区,都应采取

24、不损害基本人权和有关政府认为适当的人口政策。17.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18.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必须应用科学和技术以鉴定、避免和控制环境恶化并解决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19.为了更广泛地扩大个人、企业和基层社会在保护和改善人类各种环境方面提出开明舆论和采取负责行为的基础,必须对年轻一代和成人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同时应该考虑到对不能享受正当权益的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20.必须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从事有关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及其发展。在这方面,必须支持和促使最新科学情报和经验的自由交流以便解决环境问题;应

25、该使发展中的国家得到环境工艺,其条件是鼓励这种工艺的广泛传播,而不成为发展中的国家的经济负担。21.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自已的环境政策开发自己资源的主权;并且有责任保证在他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22.各国应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发展有关他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对他们管辖以外的环境遣成的污染和其它环境损害的受害者承担责任和赔偿问题的国际法。23.在不损害国际大家庭可能达成的规定和不损害必须由一个国家决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各国的现行价值制度和考虑对最先进的国家有效,但是对发展中国家不适合和具有不值得的社会代价的标准可行程度。24

26、.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应当由所有的国家,不论其大小,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合作精神来加以处理,必须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安排或其它合适途径的合作,在正当地考虑所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的情况下,防止、消灭或减少和有效地控制各方面的行动所遣成的对环境的有害影响。25.各国应保证国际组织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协调的、有效的和能动的作用。 26.人类及其环境必须免受核武器和其它一切大规模毁灭性手段的影响。各国必须努力在有关的国际机构内就消除和彻底销毁这种武器迅速达成协议。(2)布伦特兰报告1987年由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起草,并发表题为我国共同的未来报告。该报告是联合国为了了解1972年以来全球环境保

27、护问题的情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组织21个国家的专家到世界各地考察,经历900天完成。报告指出,世界上存在着急剧改变地球环境的趋势,并威胁着地球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种生物的生命。列举许多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并且进一步揭示了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会导致环境资源破坏以致衰竭。反过来,环境退化又限制经济的发展。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并指出可持续发展框架,规定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外延。(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共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其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

28、脑到会讲话。会议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等重要文件。本次会议彻底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宣言提出对环境与发展进行综合决策,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目标,其目标的27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62年6月14日在里约热卢通过序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了会议,重申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并试图在其基础上再推进一步,怀着在各国、在社会各个关键性阶层和在人民之间开辟新的合作层面,从

29、而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目标,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乡-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兹宣告:原则1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气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原则2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原则3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原则4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

30、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原则5为了缩短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应在根除贫穷这一基本任务上进行合作,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少的条件。原则6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在环境方面最易受伤害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应受到优先考虑。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行动也应当着眼于所有国家的利益和需要。 原则7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别的责任。发达国家承认,鉴于他们的社会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压力,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财力资源,他

31、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负有责任。原则8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原则9各国应当合作加强本国能力的建设,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做法是通过开展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交流来提高科学认识,并增强各种技术一包括新技术和革新性技术的开发,适应修改、传播和转让。原则10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有关市民的参与下,在有关级别上加以处理。在国家一级,每一个人都应能适当地获得公共当局所持有的关于环境的资料,包括关于在其社区内的危险物质和活动的资料,并应有机会参与各项决策进程。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便利及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

32、应让人人都能有效地使用司法和行政程序,包括补偿和补救程序。原则11各国制定有效的环境立法。环境标准、管理目标和优先次序应该反映它们适用的环境与发展范畴。一些国家所实施的标准对别的国家待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不适当的,也许会使它们承担不必要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原则12为了更好地处理环境退化问题,各国应该合作促进一个支持性和开放的国际经济制度,这个制度将会导致所有国家实现经济成长和可持续的发展。为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任意或无理歧视的手段或伪装的限制。应该避免在进口国家管理范围以外单方面采取对付环境挑战的行动。解决跨越国界或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环境措施应尽可能以国际协调一致

33、为基础。原则13各国应制定关于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责任和赔偿受害者的国家法律。各国还应迅速并且更坚决地进行合作,进一步制定关于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对在其管辖外的地区造成的环境损害的不利影响的责任和赔偿的国际法律。原则14各国应有效合作阻碍或防止任何造成环境严重退化或证实有害人类健康的活动和物质迁移和转让到他国。原则15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原则16考虑到污染者原则上应承抱污染费用的观点,国家当局应该努力促使内部负担环境费用,并且适当地照顾到公众利益,而

34、不歪曲国际贸易和投资。原则17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活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国家手段,并应由国家主管当局作出决定。原则18各国应将可能对他国环境产生突发的有害影响的任何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立即通知这些国家。国际社会应尽力帮助受灾国家。原则19各国应将可能其有重大不利跨越国界的环境影响的活动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预先和及时地提供通知和有关资料,并应在早期阶段城意地同这些国家进行磋商。原则20妇女在环境管理和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她们的充分参加对实现待久发展至关重要。原则21应调动世界青年的创造性、理想和勇气,培养全球伙伴精神,以期实现持久发展和保证人人有一个更好的

35、将来。原则22土著居民及其社区和其他地方社区由于他们的知识和传统习惯,在环境管理和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各国应承认和适当支持他们的特点、文化和利益,并使他们能有效地参加实现持久的发展。原则23受压迫、统治和占领的人民,其环境和自然资源应予保护。原则24战争定然破坏持久发展。因此各国应遵守国际法关于在武装冲突期间保护环境的规定,并按必要情况合作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原则25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不可分割的。原则26各国应和平地按照(联合国宪章)采取适当方法解决其一切的环境争端。原则27各国和人民应诚意地一本伙伴精神、合作实现本宣言所体现的各项原则,并促进持久发展方面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2

36、、概念内涵(1)在21世纪议程中表述较为清楚21世纪议程其内容包括四个大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A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有关国内政策。B消除贫困。C改变消费方式。D人口动态与可持续能力。E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F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G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过程。资源保护与管理A保护大气层。B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法。C制止砍伐森林。防沙、治旱可持续的山区发展D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E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F生物多样性保护。G对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化管理。H保护大洋、各种海洋、封闭及半封闭海区、沿海,并保护、合理开发其生物资源。I保护淡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对水资源的开发、管

37、理、利用采用综合性办法。J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防止在国际上非法贩运有毒废料。K危险废料的环境无害化管理,防止在国际上非法贩运危险废料。L固体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以及同污水有关问题。M对放射性废料实行安全和环境无害化管理。社会团体A加强主要群体作用。B采取全球性行动促进妇女可持续的公平和发展。C青年与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D确认和加强土著人民及社区的作用。E加强非政府组织作为可持续发展合作者的作用。F支持21世纪议程地方当局的倡议。G加强工人及工会的作用。H加强工商界的作用。I加强科学和技术界的作用。J加强农民的作用。实施手段A财政资源及其机制。B环境无害化和安全化技术转让、合作、能力建设

38、。C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D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E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国家机制及国际合作。F国际体制安排。G国际法律文书及其机制。H决策资料。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视作不可分割的整体。(2)其内涵、体现以下几个原则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代际间公平。从本代人看:现实加剧两极分化趋势。人口占全球26%的发达国家,消耗能源中钢铁、纸张占全球消费量89%,国民收入占全球85%。人口占全球74%却很少,尤以10亿人口处于贫困饥饿状况。所以消除发展中国贫困是可持续发展中需优先考虑。从代际看: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虽然后代人有开验资源,并提高利用率可

39、能,但仍需大量资源的支持,因而本代人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应从可持观点出发,合理利用资源,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资源的权利。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要满足人类的需求,而需求的满足是没有限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自己资源和环境,发展要以环境的承载力为极限,而“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与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火气、水、土壤、生”。其核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由于各国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差异,其发展具体的目标、模式、实施步骤不可能一致,但总目标是一致的。地球只有一个,这是整体性,相互依存的特点。 第二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环境问题产生: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40、”对自然的盲目开发、利用,对自然的依赖导致环境的日益恶化。由于当时人口少,环境问题并不十分严重,人们靠迁涉来逃避自己的惩罚。但对后人还是留下无数的遗憾。例:世界上四大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古代都曾经是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农业发达,百姓富庶之地。但现在却成为沙漠之地,什么原因导致现在这样?巴比伦王国为什么覆没?7000年前,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距今4000年前后,汉漠拉比国王经过多年征战,统一两河流域,巴比伦进入最兴盛时期。然而由于他的傲慢,对大自然的狂妄和无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他命令臣民和大军进发两河流域的上游,一路砍伐茂密的森林,开垦草地。当上游植被遭

41、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日复一日,河流携带泥沙淤积下游河道,河床填高,导致河水泛滥成灾,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同时沙漠推进,最终将千里沃土的巴比伦王国成为不毛之地。 秘鲁的印加古城神秘的复活节岛?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的神秘的岛屿,岛上耸立着一排排石雕人像,整齐、均匀地朝向大海站立。谁雕凿了这些石雕,当第一批探险者踏上这个小岛的时候,人们认为这是与埃及金字塔一样,是“外星人”所为,当时岛上生活着3000多人的波利尼西亚人,但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批一批考古队员、探险队员都没发现这是为什么?后来人类学家来到岛上,试图解开当地土著人的谜及石像的谜,他们对岛上历史遗迹、土著人的神话传说和民歌进行

42、调查,发现岛上土著人毁灭了自己,原因是急膨胀的人口。由于人口剧增导致资源紧张砍伐森林、争夺土地、食物大规模部族之间战争人们土地被毁、房子被毁回到原来洞居但无法缓解矛盾开始人吃人、吃战俘文明不断退化。这些危害耸听的故事,什么时候不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呢?黄河断流,罗布泊的消失,青海湖水位不断下降,艾丁湖、玛纳斯湖消失,博斯腾湖变小了。2、封建社会由于人口的不断扩大以及不同部落之间的争战,如战马的大量饲养及战马的践踏,使草原的退化,水土流失,沙漠不断扩大。农业生产上,人口不断增加,刀耕火种,不断地开荒种植水土流失荒弃另辟新地开垦,对自然的破坏极其巨大。历史上黄河的泛滥,曾导致几百万人无家可归,死亡人

43、数不计其数。3、现代社会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是在盲目的利用自然资源。如热带国家像巴西、印尼大量砍伐森林来挣钱、养活自己,导致温室效应。在我国建国以后,也干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之事。如1957年的人口问题,50年代初的大跃进,5060年代初的大办钢铁,以及“以粮为纲”,大规模开垦草原和沙漠,甚至在青藏高原开草原,种青稞改种小麦,改变草民生活习惯。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为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毁林、毁山、乱采矿、采富弃贫,只污染不治理,使我国江河、湖、泥沙淤积,污染越来越严重。“98年长江洪水”是有力验证!“急功近利”非洲由于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口不断增加,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殖民地遗留下来后

44、果,民族之间矛盾,战争频繁。导致环境恶化,沙漠扩大,自然灾害频繁,饥饿连年。我们不能坐地待命,青蛙的故事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但有多少人却真正醒悟其道理呢?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1930年法国马赛大气污染SO2,造成60人死亡,数千人受害。1948年美国多诺拉大气污染,造成20人死讯,6000人受害。1952年英国伦敦大气污染,死亡人数比往年上升4000人。1953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有机汞引发特殊中枢神经疾病,180多人患病,死亡50多人。1959年日本四日市大气污染,哮喘病患者急增。1968年日本九州由PCB(化学污染物)引起未糠油中毒病症,患者5000多人,受害710000人。1978年英吉

45、利海峡油轮触礁,原油流失,生态破坏。1979年美宾夕法尼亚洲三哩岛核电站泄漏。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博帕尔农药厂泄漏氯,造成2000多人死亡。1985年英国威尔士由于化工厂将酚排入迪河,200万居民饮水污染,44%人口中毒。1986年瑞士巴塞尔在瑞士巴塞尔的德国化学公司仓库着火,发生莱茵河污染,事故段生物绝迹。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因4号反应堆爆炸引起核泄漏,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人疏散,直接损失30亿美元。4、环境案例分析案例1:日本水俣湾有机汞污染TISSO工厂从1908年起在水俣市生产乙醛,流程中产生的甲基汞化合物排入大海,在鱼类体内形成高浓度积累。人食用

46、了被污染的鱼类,产生神经系统疾病-感觉和运动发生严重障碍的水俣病,最后全身痉挛而死亡。1953年开始出现这类患者,当年就有180多患病,50多人死亡;至1991年3月底,被确认为水俣病的达2248人(其中死亡1004人)。当地法院于1973年3月做出了确认TISSO工厂的责任并令其赔偿损失的判决。至1993年底,TISSO累积支付的赔偿金额为908亿日元,并且每年仍需支付30多亿日元。为了清除污染鱼类贝壳的含汞底泥,当地政府建成了58hm2的填埋场,总工程费用为485亿日元,从1974年开始,一直到1989年完工。水俣湾过去曾是一个条件良好的渔场,支撑着周围渔民的生活。TISSO工厂的含甲基汞的废水排入后,丰富的资源遭受损失,渔民的生活手段被剥夺。损害金额与环保费用比较(19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