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精编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精编版全册.doc(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精编版全册.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单元主题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目标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于小数的互化,能比较小数的大小。2、结合小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的过程,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主动参与认识小数的的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养成严谨仔细的计算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情分析对于小
2、数的学习,第一学段主要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通过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不仅突出了元、角、分等与小数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积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第二学段继续学习小数及其运算时,教科书则通过更加丰富的实例,拓展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在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建立起联系;同事,学生在探索小数运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元、角、分的模型,但又最终要脱离具体模型掌握小数运算法则。教科书这种小数学习的安排,符合小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特点,为他们对小数知识的理解经历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教科书这种逐步拓展、渐进深化
3、的结构,既突出了每个年级的重点,又注意了前后连贯。本单元主要是认识小数和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及混合运算。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于小数的互化,能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结合小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的过程,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10课时。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2课时,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3课时,买菜、比身高3课时,歌手大赛、练习一2课时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
4、2页第3页“小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教学重点:1、结合实际体会小数的意义;2、理解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设计理念:1、注重加强小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小数的意义。2、注重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课件、5张正方形纸。学生:课前收集小数例子、剪下111页图1、带彩笔、固体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发了新书,请大家看看发的新书的定价是怎样的?(学生说出自己手里有关课本的
5、定价)。这些数都是一些什么数?(板书:小数)2、师:原来我们是在学习圆角分时学习了小数,其实,不光是圆角分中有,在其它方面也有用小数表示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例子,请大家看看。(出示课本P2上面有关图)3、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的小数,如果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意义)二、探究小数的意义1、认一认(1)出示一张正方形,明确用一张正方形表示“1”。(2张、3张呢?)(2)出示把正方形(“1”)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份涂色。问其中涂色的这一份是多少?(分别用分数和小数0.1表示)。出示把正方形(“
6、1”)平均分成10份,其中3份涂色,把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0.3表示。(3)出示把正方形(“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一份涂色。问其中涂色的这一份是多少?出示把正方形(“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23份涂色,把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2、想一想(1)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2)表示什么意义?用小数表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义?用小数表示是多少?3、谈一谈(1)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讨论,你发现了什么?(2)归纳: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
7、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换句话说,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三、巩固练习1、分数、小数互化2、课本第3页“练一练”1、2、3、4.四、小结1、小数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五、作业:1、分数、小数互化小数的意义(二)教学内容:教材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
8、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的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师引导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36厘米等于多少米?(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1)分组讨论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1、观察米尺,说一说你的发现。汇报观察结果:米尺上,1米被平均分成了10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厘米。2、1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生汇报预测: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写成小数是0.1米。3、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小组讨论交流。4、小结: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将几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写成分母是1
9、00的分数,或者用小数表示。(2)交流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1、知道了36厘米可以用0.36米表示,那么黑板长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应如何表示呢?思考汇报。2、强调:将2米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只要把36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就可以了。活动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1、出示教材第4页第二幅情境图,让生说说和第一幅情境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明确:原来进行的是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现在需要进行的是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2、思考:12克等于多少千克?1千克500克等于多少千克?你是怎么想的?独立思考后交流3、归纳: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是一样的。因为1千克=100
10、0克,鹌鹑蛋的质量是12克,等于12/1000千克,也就是0.012千克;500克等于500/1000千克,也就是0.500千克。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5页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2)小组活动,测量物体的长度。(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2、5页练一练第5题。思考:0.3时写成分数是多少小时?表示什么意思?1时是多少分?0.3时是多少分?3、用小数填一填。45厘米=()米 8毫米=()米 25千克=()吨2千克30克=()千克 4元5分=()元 5米8厘米=()米5.4米=()米()分米3.25元=()元()分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长度单位的换算 质量
11、单位的换算1厘米=1/100米=0.01米 1克=1/1000千克=0.001千克36厘米=36/100米=0.36米 12克=12/1000千克=0.012千克2米36厘米=2.36米 500克=500/1000千克=0.500千克 1千克500克=1.500千克教后思:小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知识课题:小数的意义(三)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学生已经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也能随处可见到小数,在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计数单位和意义就显得水到渠成。但部分学生仍然对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两个名词概念容易混淆,在教学新课时要引起重视。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小数部分的
12、数位以及数位间的进率。2、基本技能:能正确根据表达和图写出小数;会清楚表达小数各部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小数。3、基本思想: 推理、转化、类比4、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中感知并归纳小数各数位的意义和进率,主动获取新知;在感知了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格子数写出小数,以及根据已知的小数动手涂格子进行表示。教学重点: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间的进率,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教具计数器、PPT课件学具学生活动题单、计数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二次备课1.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1)出示情景图;(2)计数器:引导学生表示
13、出22.222(3)提问:其中每一个2表示多少?(1)读图,找数学信息;(2)在计数器上拨出22.222(3)说出每一个2表示的意义1、了解学生对小数的已有知识经验。2、引入小数部分各 “数位”和“计数单位”。2.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1)出示计数器,并板书各个数位名称(2)讲解每个数说在数位及其该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和意义。(1)认识数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2)说一说:每一个2的所在数位,已经2所表示的意义。“十分位上的2表示2个十分之一,也可以表示2个0.1”通过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认识小数的数位以及计数
14、单位,进一步感知小数的意义。3.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2)小数的读写: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1)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间的进率: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2)试着读出题单上的数字,再同桌交换读一读。(3)对照着题单上的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小组交流,说一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2、通
15、过说一说、做一做指等活动体会小数的意义和各数位间的进率。4.练一练,巩固提高(1)(2)一定要强调是小数的末尾。 5元和5.1元做比较的话,因为小数的末尾是非0,所以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1)学生填空。(2)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图说一说。5元=5.00元(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结果不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5.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么学习的?学生一分钟时间回顾和反思自己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并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回顾。6.作业设计第78页:练一练1、2、3、4、5学生独立完成再次体会周长的意义。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三
16、)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位 位 位 位 分 分 分 位 位 位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玩中有新知;在比较分析中,学会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3.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他们的位置。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吴老师带了300元钱去买自行车,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286元,请问师带的钱够不够?(学生答,师板书300和286,让学生说说整数的比较方法)2、两数之间
17、填上“”或“”,你是怎样比较的?(练习)1348 102493、有一小明买了一副三角尺,小亮买了一本练习簿,他俩都认为自己花的钱少,你呢?那么怎样来比较小数呢?有些什么样的好方法好规律来比较小数呢?这节课就与同学们一起研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揭示课题)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1)(多媒体播放场景)。画外音:今天红星小学在举行春季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运动会已经开始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跳高比赛的场景。(多媒体播放三人跳高比赛的场景)。师: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生回答师板书师:你能给她们排一下名次吗?请把你的方法说出来。 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多媒体
18、出示演讲比赛的场景。)师:你又有什么收获? 师:可以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交流后指名回答。 生:小强跳的远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并板书:比较小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2.还有许多激烈的比赛,我们快去看吧(多媒体出示跳远比赛的场景。)师:哪一个更出色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就这样依次比较下去。 3.练习: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多媒体出示题目)。 79
19、82 05105095758 06060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航模决赛的裁判员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排名次排的这么快,也想请我们帮忙,愿意吗?请看 决赛的成绩单 学生先自主探究,再指名回答。 师:他们的排法有什么不同? 师:那哪一个同学排的对呢?请说出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分小组交流。 师: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题意灵活的解决问题。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完成书P10练一练 四、小结,梳理新知 这节课我们在参观运动会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收获,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买菜(小数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
20、理解并掌握喜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3、掌握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为什么“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星期天,笑笑去超市帮妈妈买菜。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指名汇报。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请学生根据找出的信息解决问题。2、解决问题一,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生1:比3元多,1.25元可以看作1元,2.41元可以看作2元。生2:比5元少。1.25元可以看做2元,2.41元可以看作3元。(重
21、点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述完整)3、解决问题二: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理解题意同桌互相交流,怎样去判断?学生汇报思路生1:用加法计算进行判断。求出两种蔬菜一共需要多少元,在进行判断。生2:用减法计算进行判断。可以用3.66-1.25来验证。4、我们一起用刚才同学们说的方法验证一下。(1)求出两种蔬菜一共需要多少元,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5+2.41(2)探究1.25+2.41的计算方法方法一,用单位计算。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3元+0.66元=3.66元所以1.25元+2.41元=3.66元方法二用直观图计算方法三用竖式计算明确算法:小数的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
22、算方法相同,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这样就会发现,小数点也对齐了。1.25元+2.41元=3.66元3.66元=3.66元得出收了3.66元对。5、用减法进行判断。(1)分析列式:求售货员收了3.66元对不对,可以用3.66-1.25来验证,也可以用3.66-2.41来验证。(2)探究3.66-1.25的算法方法一 利用单位计算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2元+0.41元=2.41元所以3.66元-1.25元=2.41元方法二 利用直观图计算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 用具体数代替直观图,列出竖式。明确算法,小数的减法和整数减
23、法的计算方法相同,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3)同理计算3.66-2.41,判断售货员收了3.66元对不对 5、交流: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小结: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末位算起,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三、练一练1、用竖式算一算1.25+0.7 2.76-2.012、完成书上P12的练习比身高教学设计知识课题:小数进位加 退位减学情简析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学生己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由于小数加减法与整
24、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掌握的旧知识,尝试解决小数加减这一新知。而且,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还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学习小数加减法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探索小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法。2、 基本技能:能正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3、基本思想:转化思想、构建模型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学习
25、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投影 学具练习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二次备课1. 复习引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复习小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为本科奠定基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8.5+6.4= 25.4+1.4=39.8-8.3=2.7-1.4=四人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了解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已有知识经验。2.探索小数进位加法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问题:鹿妈妈高多少米?小花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鹿妈妈的身高=小花的身高1.7米师总结:a.体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进位加法的计
26、算。b.小数加法的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方法。c.从低位算起鼓励学生用竖式来计算。1.学生列式2.4+1.7 2.生1:24个0.1加上17个0.1是41个0.1,也就是4.1。生2:通过涂一涂正方形图形上的小格,直观得出结果4.1。生3:列竖式计算1.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统一单位来计算2)根据小数意义来计算3)直观图形法计算4)竖式计算2.会用竖式计算小数进位加法3.探索小数退位减法问题:小黑高多少米?小花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小黑的身高=小花的身高0.8米讨论小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减起不够减时向前借1当做10,然后再减。尝试计算:(1) 根据小数的意义来
27、计算(2) 直观图形法计算(3)列竖式计算4.探索小数末尾需要补“0”的退位减法。问题: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鹿爸爸身高6米,小花身高2.4米。鹿爸爸比小花的身高高=6米-2.4米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 ,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组织学生进行方法和结果的交流,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和点拨。(1)学生质疑能不能减。(2)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和同桌合作进行尝试计算(3)汇报、互相评价和质疑。尝试计算:1、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质疑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2.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5.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28、么?怎么学习的?方法总结。1.小数加减法要把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 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小数的性质)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一分钟时间回顾和反思自己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并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回顾。6.练习1.列竖式计算。0.930.47=8.17+6.94= 8.25+1.55=102.45 0.560.307 2.341.067 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价格如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1、 正确列式计算 注意细节2.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9、。3.注意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在练习中巩固反馈对于小数进为加退位减算理的理解以及进一步体会竖式计算的优势。板书设计: 比身高 2.4+1.7=4.1(米) 2.4-0.8=1.6(米) 6-2.4=3.6(米) 2 . 4 2 . 4 6 . 0 + 1 . 7 - 0 . 8 - 2 . 4 4 . 1 1 . 6 3 . 6 1.小数加减法要把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借1, 位数不够的,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小数的性质)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歌手大赛教学设计知识课题:歌手大赛学情简析与
30、常见问题: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和运算律,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数的运算中重要的内容. 教学中注意结合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每一步的意义,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基本技能: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基本思想:迁移、联想。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1、。教学难点: 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教学准备:教具:PPT 学具: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在电视上看过歌手选拔赛吗?歌手的总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师:歌手大赛中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学生看图生:总分是把专业得分与综合素质得分相加。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1、猜想。2、收集信息,提问题。3、解决问题4、小结5、回头看猜想结果。1、 猜一猜师:我们学过整数混合运算,我们是怎么计算的?猜一猜小数混合运算会怎样计算呢?2、看图、收集信息,提问题。 课本第16页“歌手大赛”教学情境图。
32、(课件显示)(1) 学生收集信息师: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2)学生提出问题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老师板书部分问题。)(1)谁的总分高?(2)高出多少分?3、解决问题(1) 估一估: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学生估计,只要方法合理,教师要肯定,同时优化估算的方法。(2)算一算师:估算的方法能不能选拔出选手?师:怎么算出准确的的得分?(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解法)师:刚才是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运算的顺序如何?(4)小结:强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师:和你猜想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学生猜想、发言。学生观察、思考。学生罗列信息,提出问题学生和同
33、桌交流想法,并和全班同学交流估算的方法。生:不能,不公平。学生试着独立解决。先做完的同桌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口述计算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述算法。学生回头看自己的猜想结论,在验证中纠正或巩固小数加减法中的运算顺序。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知识的迁移做铺垫。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等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复述中加深理解和应用的意识。在猜想验证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 完成书中17页练一练的1题2. 完成书中17页2题。学生独立计算完后,要复述运算的顺序。在复述中加深理解和应用的意
34、识。四、拓展练习试一试: 8.03-2.16-3.84 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算? 小结:整数减法的性质也可应用于小数减法中。思考、分析,明确可以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按照运算顺序再算一次,验证两种计算的结果。猜想,思维发散。五、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歌手大赛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9.43-8.65-0.40 9.43-(8.65+0.40).L练习一教学内容:书P18P19页的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于小数的互化,能比较小数的大小。2、结合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
35、数感。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看书本目录从2页看到17页,看看想想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课前要学生整理成独立的知识网络图,总结时在班上用投影展示好的作品。二、练习1、自己独立完成书P18页的第一题、第二题,集体订正。”(借助直观图形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十进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2、复习小数加减法和混合运算。先弄清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数第四题,第五题,交换订正。3、书
36、P18第三题,第六题第、七题学生自己读题。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4、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5、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6、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小结: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四、作业:第五、八、九题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教学计划单元主题认识图形单元目标1、经历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了解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情况,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37、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3、体会不同的分类标准在图形分类中的意义,感受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在探索图形性质中的作用。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对一些图形已经进行了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教科书主要通过图形分类、探索活动等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能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能根据已知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出第三
38、个角的度数。4、能根据提供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其能否围成三角形。5、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辨认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重点经历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情况,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1、体会不同的分类标准在图形分类中的意义,感受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在探索图形性质中的作用。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课时安排本单
39、元计划课时7课时。图形分类三角形、三角形分类(2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3课时),四边形分类、练习二(2课时)图形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并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准备:学生用硬纸条制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活动四边形。教师制作课件设计意图:在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平面、立体图形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特点,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几何图形特征的兴趣。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分类这一过程使学生关注几何图形边、角、面的特点,能够对直观图形进行描述,归纳抽象出其共性与区别。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我们已学过哪些图形?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贴出相应的图形。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1、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板书课题:图形分类2、分一分:先确定分类的标准,集体交流怎样分类?然后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