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网站框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网站框架.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网站框架.精品文档.蒽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三维数据库课题(网站结构)说明:黑字文字内容红字待添加、完善内容蓝字配合文字的图片和视频说明概述篇31、胡同32、元代四合院33、明清北京四合院34、四合院建筑的选址45、四合院的布局与建筑风格56、室内布置与装修6设计篇61、土作与基础和台明(加内容)62、大木作与屋架7a、面阔、进深(加内容)7b、收分、侧脚(加内容)7c、举折(加内容)7d、木构件(加内容)8e、丈杆(加内容)8f、榫卯(加内容)83、砖作与墙身84、瓦作与屋面105、小木作与装修10营造篇121、建筑
2、基座的砌筑过程12a、撂低盘12b、基础的夯筑13c、码磉墩(加内容)14d、砌筑(加内容)14e、工具(加内容)142、大木作的安装过程15a、下架(加内容)15b、上架(加内容)15c、工具(加内容)163、墙体砌筑过程16a、下碱的砌筑16b、上身的砌筑17c、盘头的砌筑(加内容)18d、打点修理18e、工具(加内容)194、屋面铺设过程19a、上瓦前的准备工作19b、上瓦20c、清水脊21d、工具(加内容)235、地面的墁地作法23a、方砖细墁地面23b、工具(加内容)246、小木作的安装过程257、油漆彩画的制作过程26a、地杖26b、彩画的绘制26c、工具(加内容)27传承篇27概
3、述篇1、胡同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在描写北京规划形式时讲:“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的胡同。胡同大多呈东西走向,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居民建造住宅的地皮,间距也大致相同。明朝初年,除了大街外,原来的“三百八十四火巷”也叫胡同了。后来历经朝代变迁,胡同也变得宽窄不一了,一般把二十四步宽的叫做大街、十二步宽的叫做小街,通常是商贾云集的市场,只有六步宽的才叫做胡同。(图片:北京城市平面图;视频:胡同视频)2、元代四合院元代为鼓励在都城内建造民房,元世祖忽必烈颁诏,让金中都旧址居民,特别是有钱的商人和官宦贵族到大
4、都城内建房。同时还规定每户建房者可以占地8亩。这一政策,使元朝统治者及贵族、商人等大批迁入城内,并出现大规模建造院落式住宅的活动。元代一组四合院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前院大于后院,主要建筑平面布局呈“工字型”,即前堂与后寝之间以穿廊连接的形式,一般有东西厢房,但没有倒座房。(图片:元代四合院透视图)3、明清北京四合院在明朝年间,曾有大量山西移民移居到北京地区,明清北京四合院的格局也就受到了山西部分地区民居形式的影响。在明清两代,一般大的四合院占地4亩,小的占地1亩,甚至占地半亩的也不在少数。于是,终于形成了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形式,即以倒座、垂花门、抄收游廊、正房、东西厢房和后罩房等组成的名副其实的四
5、合院格局。在四合院建筑中,位于中轴线上的被四周房屋或围墙围合起来的空间叫“一进院落”,比较标准的四合院在中轴线上会有两或三进院落。(图片:北京明清四合院透视图;视频:标准四合院的动画)4、四合院建筑的选址四合院方位与布局的确定属于风水术中理法范畴,抽象地说就是四合院的方位与布局要符合“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一宇宙观形成于夏代以前,至西汉而逐渐成熟,其间,它是综合了道、儒、法、阴阳各家的“宇宙模型”以后确立的一个宇宙人事总体构架,其基本内容是将世界万物抽象成为阴阳、五行和八卦三组符号,并把他们的组合图像和运动规则来类比人际间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以阴阳代表事物对立面与属性的转化关系,五行代表事物的
6、性质与构成关系,八卦则代表事物的相生与相克关系。确定四合院布局的顺序是先用罗盘校方位,找出院落的中轴线,然后根据街道走向和四合院在街道中的位置,用后天八卦和其他风水理论确定出大门的位置,最后再依据大门的位置确定院内各个房间的性质、朝向和位置等。以最典型的东西走向胡同内北侧的四合院为例,首先用罗盘定出南北方向,再向东偏七度左右确定宅院的中轴线。然后北房中轴线再稍向东逆时针偏转叫作“抢阳”,南房中轴线再稍向西顺时针偏转叫做“抢阴”。在抢阳和抢阴的调整中院落总体的中轴线保持不变。院门面南临街,门开在南墙东边,这在八卦中是“巽”位,是柔风、润风吹进的位置,在风水上也是吉祥的位置。大门的位置一旦确定后,
7、再依据“巽天五六祸生绝延”的口诀对照后天八卦图,按顺时针方向来确定整个四合院的布局“天”是“天乙巨门”,属土,吉位;“五”是“五鬼廉贞”,属火,凶位;“六”是“六煞文曲”,属水,凶位;“祸”是“祸害禄存”,属土,凶位;“生”是“生气贪狼”,属木,吉位;“绝”是“绝命破军”,属金,凶位;“延”是“延年武曲”,属金,吉位。那么正南的“离”位对应“天”字、正北的“坎”位对应“生”字、正东的“震”位对应“延”字,均属“吉”位,在此易建高大的房屋,如正北的正房、正南的倒座房、正东的东厢房。而西南的“坤”位对应“五”字、正西的“兑”位对应“六”字、西北的“乾”位对应“祸”字、东北的“艮”位对应“绝”字,均
8、属“不吉”位,在此只应建较小的房间,如厕所放在西南部为宜,而厨房放在东北或东南部为宜,且因为东部属金,金需火炼。但由于院内形象又需要对称美观,所以西面也设厢房,只是在尺度上比东厢房略小。(图片:四合院平面与八卦的关系;视频:四合院选址动画)5、四合院的布局走进四合院,迎面就能看到垒砌精致的影壁,它是四合院建筑不可缺少的风水内容。古人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魂,如果在夜晚有孤魂野鬼游荡,闯进宅院就会不吉利。而大门内有影壁,鬼魂撞见了自己的影子,就不敢往里闯了。影壁也是北京四合院的重要装饰,尤其是一些影壁建造讲究,在其墙壁上雕饰有精美的图案和吉祥话语,大大增加了四合院的文化品位。影壁对大门视线的屏蔽作用
9、,也符合国人含蓄内敛的文化性格。(图片:各种影壁的图纸;视频:影壁的三维动画)进了大门右转进入一个月亮门后,在大门东面倒座位置上有两间房屋,最早是专门为私塾设置的。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凡与“文”、“礼”等概念相关的建筑也都应安排在东面或东南的“吉位”。如在北京紫禁城内,供“太子视事之所”和其他礼仪活动的文华殿就安排在紫禁城的东南部。第一进院内倒座房间一般主要用于男仆和男性客人居住或杂用。第一进院内西端一般也有一个月亮门,进入月亮门后南面的倒座房一般安排为第一进院内的厕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凡与“武”、“残”、“污秽”等概念相关的建筑也都安排在西面或西南的“凶位”。如在北京紫禁城内,象征国
10、家武备的武英殿就安排在紫禁城的西南部(视频:环视第一进院)。倒座房对面的正中建有垂花门,只有进了垂花门,才能看清内宅房屋。(图片:各种垂花门的图纸;视频:垂花门动画)内宅是四合院的中心,北房前出廊,而抄手游廊可将垂花门、东西厢房、北房连成一体,既可躲风避雨、防日晒,又可乘凉、休憩和观赏院内景色。四合院内可以种树,养花,有的还置有金鱼缸,搭有葡萄架。在四合院内种枣树、石榴树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孙;种丁香、海棠,表示主人有身份和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作为正房的北房高大而豁亮,面阔三间,东西两侧建有耳房。北房正中的“堂”一般为家中主要的公共活动房间,即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起居室,两侧的房间由宅主人居住。东西
11、耳房或住人或为杂用,东耳房还可以作为进入后院的穿堂;西厢房一般由儿女居住,东厢房一般由孙子、孙女及奶妈居住。东西厢房南侧的耳房不叫耳房,由于它们的屋顶一般是建成“盝顶”的形式,所以这些房间的名字就叫“盝顶”了。厨房一般安排在东厢房南面的“盝顶”内;内院的厕所一般安排在西厢房南面的“盝顶”内(视频:环视第二进院)。较大的四合院在中轴线上还会有第三,甚至第四进院子,另外还会有东西跨院。在这类较大形的四合院中,在中轴线上的内院中的房间主要为大户人家“分户”居住使用。最后一进院子最北端一般是后罩房,与跨院内的房间主要为仆人居住或杂用。东跨院内的部分房间也可以作为较大的厨房使用(图片:两进、三进、跨院式
12、四合院的透视图;视频:标准四合院的动画)。6、室内布置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家具的选择和布置与房间的功能和民俗密不可分。堂屋内的家具一般有案桌、八仙桌、太师椅或交椅、茶几和花架等。比如案桌就与祭灶、祭祖、祭诗等民俗有关。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腊月二十三,案桌子就成了家家的祭灶桌。供案上两支红烛一炉香,上放一碟糖瓜和以碟南糖。风俗源于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的善恶。家人则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用糖瓜封住灶王的嘴,以便报喜不报忧,为来年带来好运。旧时童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即指此。到了除夕,桌子又用来祭祖。将祖宗牌位请上供案,挂家谱,全家在家长带领下布
13、供焚香化纸叩头,迎接新年。(图片:各种家具的图片;视频:室内布局录像)设计篇1、土作与基础和台明(加内容)四合院传统建筑的底部都有一个明显高出地坪的基座,基座露出地坪的部分称为“台明”,地坪以下部分称为“埋头”或“埋深”。基座的侧面称为“台帮”,上面称为“台面”。基座的主要构件和构造有阶条石、好头、埋头、陡板、土衬、垂带、象眼、踏跺、燕窝石、墁地方砖、柱础、磉墩、拦土、散水、灰土。(图片:基础透视图及各部分名称)最底层的灰土作法称为“土作”。基座地坪以上的总高度约为檐柱高度尺寸的1/5或2倍檐柱直径的尺寸,从檐柱轴线往外的台明宽度称为“下出”尺寸。土衬石是台基石活的首层,也是台明与“埋深”的分
14、界。土衬石一般应高出室外地面12寸,总高度不小于4寸。宽度应比陡板石的厚度宽出2寸。一般情况下,前檐阶条石应比房屋开间数多出两块,如三间房用五块前檐阶条石,叫做“三间五安”。其中阶条石的宽度为1/5檐柱高度尺寸加一寸再减去檐柱直径的尺寸,厚度不小于4寸。(视频:台明的三维透视图,同时依次出现相应内容的名称及尺寸)2、大木作与屋架a、面阔、进深(加内容)四合院传统建筑明间的面宽尺寸主要是考虑实际功能的需要,其次又要考虑木料的尺寸、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以及一些迷信思想的束缚。如,在考虑面宽时,必须使门口尺寸符合“鲁班尺”上的“官”、“禄”、“财”、“义”等吉祥尺寸。次间面宽可根据视觉效果酌减,一般为
15、明间的8/10。建筑进深尺寸的确定也主要考虑实际功能的需要和木料的尺寸。七檩小式建筑的明间面宽与柱高的比例为10:8。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图片:四合院正房的立面图;视频:正房面阔、进深的比例关系)b、收分、侧脚(加内容)四合院传统建筑主要依靠梁柱木构架体系承重,为了充分保证构架的稳定性,一般把除了短柱外的柱子都加工成上细下粗的形式,叫做“收分”。并使最外圈柱子顶都微微内倾,叫做“侧脚”。在四合院小式建筑作法中,收分的尺寸一般为柱高的1%,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相同。习惯上把柱子的收分与侧脚称为“掰升”。(图片:柱子收分的图纸;视频:建筑侧脚的动画)c、举折(加内容)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把
16、相邻两檩中心到中心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把相邻两檩中心到中心的垂直距离称为“举架”,也叫“举高”。为了使屋面呈现出优美的“反宇”型弧线,每步举架与步架的比例都不相同,从下往上逐渐加大。在七檩小式建筑中,第一步举架与步架的比例是5:10,第二步举架与步架的比例是7:10或6.5:10,第三步举架与步架的比例是9:10或8:10;廊或檐步架宽度一般为45倍檐柱径尺寸。上檐平出尺寸为3/10檐柱高尺寸,其中“回水”尺寸为上檐平出尺寸的1/3,也就是“飞椽”露出屋檐的尺寸。(图片:正房剖面图;视频:举折尺寸说明动画)d、木构件(加内容)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把以梁、柱、枋、檩等组成的承重结构的制作等称
17、为“大木作”。在大木构架中,柱头以上部分称为“上架”,柱头以下部分称为“下架”。大木作木构件与屋面上其它木构件的尺寸等基本上都是以檐柱的直径D为模数,它们分别为:压飞椽尾望板、瓦口、大连檐、闸挡板、飞椽、小连檐、望板、檐椽、脊檩、脊垫板、脊枋、脊瓜柱、角背、上金檩、金垫板、三架梁、上金枋、金瓜柱、下金檩、金垫板、五架梁、下金枋、随梁、檐檩、檐垫板、抱头梁、檐枋、穿插枋、檐柱、金柱、山柱、双步架、单步架、替木。(图片:正房剖视图,在点击正文构件名称时,图片相应位置变色)e、丈杆(加内容)丈杆的制作;丈杆的使用(视频:丈杆制作和使用的动画)f、榫卯(加内容) 榫卯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关系 (图片:各种
18、榫卯的图片;视频:各种榫卯的组合方式)3、砖作与墙身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建筑本身的围墙是在搭完木屋架后砌筑的。从墙身的外观看,墙身的下部稍厚,所用砖的尺寸也稍大,而墙身的上部稍薄,所用砖的尺寸也稍小。墙身下部稍厚的墙体称为“下碱”或“下肩”或“裙肩”,其比墙身上部宽出的部分称为“花碱”。下碱的高度可由檐柱高的3/10定,并且砌砖的层数应为单数。墙身的标注尺寸就是指下碱部分的尺寸。如果以墙身内柱子的中轴线划分,轴线以外墙体部分称为“外包金”,轴线以内的部分称为“里包金”;山墙的里包金尺寸一般为山柱半径的尺寸加1.5寸,或加花碱尺寸。如果内墙的上下厚度一样,里包金尺寸即为山柱半径的尺寸。山墙外包金
19、尺寸为1.5倍山柱直径的尺寸。山墙在建筑正面及后面突出的部分称为“墀头”,在建筑正面及背面山墙部位的檐柱或金柱,一般会有不到柱径一半的部分露在山墙外面,柱子多埋进墙身的部分到其轴线的尺寸称为“咬中”,咬中尺寸一般为一寸,或是柱子的掰升尺寸加花碱尺寸。台明左右宽出山墙的部分称为“金边”,宽约一寸。台明前后宽出墀头的部分称为“小台阶”,如果山墙上带挑檐石,小台阶宽为8/10檐柱径尺寸。后檐墙的里包金尺寸一般为檐柱半径的尺寸加1.5寸,或加花碱尺寸。如果内墙的上下厚度一样,里包金尺寸即为山柱半径的尺寸。后檐墙外包金尺寸为1至1.2倍檐柱直径的尺寸。窗下槛墙里包金尺寸一般为檐柱半径的尺寸加1.5寸,或
20、加花碱尺寸。如果内墙的上下厚度一样,里包金尺寸即为檐柱半径的尺寸。槛墙外包金尺寸与里包金尺寸相同。山墙在建筑正面及后面出挑部分称为“盘头”或“梢子”,从下面出挑位置到上部连檐部位的水平出挑尺寸称为“天井”,出挑部位从下往上的名称依次为荷叶敦、混转、炉口、枭、头层盘头、二层盘头、戗檐。在小式建筑中,一般荷叶墩出挑尺寸小于1.5寸,混砖出挑尺寸为0.8至1.25倍砖本身厚,枭砖出挑尺寸为1.3至1.5砖本身厚度,炉口出挑尺寸小于或等于2厘米。其中的混砖、枭、炉口可以用一块整石头雕成“挑檐石”,其厚度约5寸,接近17厘米,出挑尺寸为其本身厚度的1.2至1.5倍。挑檐石在山墙上的长度要一直达到金檩外皮
21、;从建筑的山面看,屋面披水梢垄下面依次为披水砖、博缝板、二层拔檐和头层拔檐。博缝砖的高度尺寸约为6至7倍的椽径尺寸。(图片:墙平、立、剖面图,各部分的照片;视频:墙各部分尺寸、比例的说明动画)4、瓦作与屋面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屋面多用“合瓦屋面”,其特点是盖瓦和底瓦都采用同一种板瓦,一正一反,即一阴一阳组合。屋脊可以采用“清水脊”,特点是两端有砖雕的“草盘子”和翘起的“蝎子尾”。具体构件有:蝎子尾、眉子、平草砖、二层瓦条、头层瓦条、当沟、老桩子盖瓦、当沟条头砖、小当沟瓦圈、扎肩瓦、压肩瓦;盘子、圭角、低坡垄小脊子蒙头瓦、老桩子盖瓦、小当沟条、小当沟瓦圈、老桩子底瓦、梢垄、披水砖。(图片:屋面及
22、屋脊的立面和剖面图,同时依次出现相应的名称。)对合瓦尺寸的选择一般依据椽子直径的尺寸而定,并相应定出屋脊的构件尺寸。椽径6厘米以下时采用3号瓦,长乘宽为16乘16厘米;椽径6至8厘米时采用3号或2号瓦;椽径8至10厘米时采用2号瓦,长乘宽为18乘18厘米;椽径10厘米以上时采用1号瓦,长乘宽为20乘20 厘米;更大的还有头号瓦。(图片:各种瓦的图纸)5、小木作与装修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把一般非承重木结构的制作或装修称为“小木作”,如走廊的栏杆,屋檐下的挂落、门窗、各种隔断和天花等。门窗的安装位置都是在槛框上,“槛框”是门窗外框的总称,尺寸权衡是以檐柱的直径D为模数。种类有:下槛、中槛、上槛、长
23、抱框、短抱狂、门框、横陂间框、风槛和榻板、间框、连楹、隔扇门、横陂。次间紧挨榻板的是摘窗和其上面的支窗等。在传统的作法中,支摘窗一般都做成内外两层,边框看面宽为1.5至2寸,进深厚度为槛框厚的1/2。支窗外层为棂条窗,装玻璃或糊高丽纸,内层罩纱屉。摘窗外层也为棂条窗,装玻璃或糊高丽纸,内层做固定的玻璃屉子。后来的支摘窗都简化为一层,下面的摘窗固定,装玻璃。上面的支窗也固定,冬天在棂条内侧糊高丽纸,夏天罩纱布,也叫冷布,再在内侧粘上用高丽纸和秫秸杆做成的卷帘,高丽纸卷帘的上边粘在窗棱上,下边糊在秫秸杆上,秫秸杆“卷轴”用细绳绷在窗棱上。在晚间或雨天天凉时可以卷下卷帘。(图片:上述小木作内容的立面
24、图,同时依次出现相应的的名称和以D为模数的尺寸。)隔扇门的高宽比为3:1至4:1,民居的隔扇一般做成四抹形式,以中绦(tao)环的上抹头的上皮为界,上下比例为6:4。隔扇边梃的看面宽度为隔扇宽的1/10至1/11,边梃厚为其宽的1.4倍。(图片:出现隔扇门的立面图,同时依次出现相应的名称及尺寸。)隔扇门的缺点是体量大、开启不便,特别是扇与扇之间缝隙大,不利于保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在室外的中、下槛间加装帘架和“哑吧槛”,在帘架内装风门、横陂、“余塞”和“楣子”。帘架宽为两扇隔扇宽加一份边梃宽,高同隔扇,立边上下再加出一定的长度,用铁质帘架掐子安装在横槛上。帘架立边等尺寸不小于隔扇的边梃尺寸
25、。风门上可以装合页开启。另外,风门高度要大于人高,并以自身的高宽比为2:1来确定尺寸。冬天在隔扇门与风门之间还可以挂门帘。(图片:出现帘架等立面图,同时依次出现相应的名称及尺寸。)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较重要的房间内的隔断都做成隔扇门的形式,称为“碧纱橱”。一般做成6至8扇,为偶数。可以开启其中的两扇作为内门。隔扇组的两侧有门框,下端有下槛,上端有中槛、横陂、横陂间框和上槛;碧纱橱的每个隔扇比作为外门的隔扇门要瘦长,有的宽高比可达到1:5至1:6。隔扇一般做成四抹的形式,以中绦(tao)环的上抹头的上皮为界,上下比例亦为6:4。隔扇边梃的看面宽度为隔扇宽的1/10至1/11,边梃厚为其宽的1.4
26、倍。开启的隔扇可以装合页。(图片:出现碧纱橱的立面图,同时依次出现相应的名称和尺寸。画一个七檩剖面图,内放碧纱橱)在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室内,一般采用纸糊的吊顶,吊顶的位置一般选在下金檩之下,吊顶的龙骨采用秫秸杆,用铁丝或麻绳吊在其上部的木结构上。裱糊顶棚时先在秫秸杆上裹糊一层糙纸或专用的底纸,然后再裱糊顶棚面纸。营造篇1、建筑基座的砌筑过程a、撂低盘在北京四合院传统建筑作法中,建筑基座的定位放线叫作“撂低盘”。第一步是根据台基的总尺寸确定建筑的大致位置。在适当的位置下“龙门桩”,钉“龙门板”。龙门板的上皮标高要与台明的标高一致。第二步是根据建筑在总平面中的位置确定面阔和进深的中轴线。把中轴线
27、的两端点钉在龙门板上,并用笔标注清楚。第三步是依据中轴线位置确定开槽压线位置。把开槽压线的两端点钉在龙门板上,并用笔标注清楚。第四步是在开槽后仔细确定各个轴线和墙体的内外包金、山出和下出的位置。把轴线、墙体内外边线、山出和下出位置的两端点钉在龙门板上,并用笔标注清楚。以后要把需要的点用线坠引至夯土层表面,并随着基础的砌筑逐次把所需要的点引至基础墙体上,随之画出标记。根据这些标记码磉、包砌台明和安装柱顶石。每步完成后应拉线与龙门板上的标准点复合检查。(视频:撂低盘的动画)b、基础的夯筑一般建筑基础开槽的宽度为墙厚的2倍。深度要依土质情况定,并且应在冰冻线以下。基槽最底层的作法为灰土夯实,一般采用
28、“小式大夯灰土作法”,每夯一层叫“一步”,共夯三层,夯实厚度均为15厘米。第一个步骤是用硪(wo)或夯将槽底原土拍实。第二个步骤是铺25厘米厚的灰土,并用灰摟平,夯实以后的厚度为15厘米。灰土是用水泼后的生石灰和黄土过筛拌匀,配合比为3:7。第三个步骤是用双脚把虚土踩牢。第四个步骤是打头夯,每个夯窝之间的距离间隔为三个夯径的尺寸。每个夯位至少夯打3次,至少其中的一次要把木夯举过头顶。第五个步骤是打二夯、三夯、四夯,打法均同头夯,但位置不同。第六个步骤是剁埂,将夯窝之间挤出的土埂用夯打平。第七个步骤是掖边,高夯斜下,冲打沟槽边角处。第八步骤是用平锹将灰土找平。第九个步骤是把以上打夯的主要程序反复
29、23次。第十个步骤是落水,即在夯槽内均匀泼洒清水。第十一个步骤是打高硪,当槽内灰土不再粘鞋时,即可打高硪。为了防止湿土粘连夯底,应在灰土表面洒上干土或砖面。打高硪两遍,使八人硪。以上为每一步灰土的全部程序,以后每一步都照此夯筑。第二步铺灰土22厘米,第三步铺灰土21厘米。最后一步灰土可加一次“颠硪”。小式大夯灰土有“三夯两硪一颠”之说。(视频:夯筑的动画)c、码磉墩(加内容)基槽夯完后就可以开始码磉墩和掐砌拦土。顺序是先码磉墩后掐拦土。也可以将磉墩和拦土连在一起,一次砌成;之后便可在最外侧拦土和磉墩的外侧包砌台明被里。有时也可将拦土和台明的背里部分连成一体,一次砌成,叫做“码磉”;最后是包砌台
30、明最外层的石料。砌筑灰浆为过筛的泼水生石灰制浆后加4%麻刀。(视频:码磉墩动画)d、砌筑(加内容)为了增强台明整体的稳定性,按照陡板的宽度,应在土衬石上凿出一道浅槽,陡板石可理在槽内,称为“落槽”。陡板石是台基石活的第二层,它的外皮与阶条石外皮在同一直线上。其上端可做榫,装在阶条石下面的榫窝内。其两端也要做榫,用以互相连接并与埋头角柱连接。四角埋头与陡板的交接面上应凿做榫窝,以便和陡板很好地固定。柱顶石的安装最好是先垫稳定后再灌生石灰浆。灌浆以后可用一些生铁片塞入缝内,以增强灰浆的抗压能力。石活做完后应用大麻刀灰勾缝。(视频:砌筑动画)e、工具(加内容) 上述工作使用的工具概述 (图片:各种工
31、具的照片;视频: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的录像)2、大木作的安装过程 a、下架(加内容)大木“下架”安装应遵循从明间金柱开始,先内后外,先下后上的原则。从明间往两侧立柱,随后安装随梁和下金枋。待用丈杆检验进深与面宽尺寸无误后,将枋子等榫卯缝隙内钉入木楔子。柱头端检校尺寸完成后用撬棍或“推磨”的方法拨正柱脚,使其与柱顶石中线对齐。之后用戗杆上端与柱头绑牢,待用铅垂线把柱子吊正后,在进深方向用“迎们戗”以及在面阔方向用“龙门戗”固定柱子。可以通过打撞板、倚石片、糊泥等方法保证柱子下脚不移动。如果山墙位置的木屋架结构中有“山柱”,山面木架构造与明间的稍有区别。那么这部分屋架的安装要随明间木架遵循同层构件同步
32、安装的原则。外檐构件安装时,插好穿插枋后安檐枋。再将抱头梁与与檐柱中线及上下对齐,之后安装檐垫板,校核尺寸后,装檐檩。待这一层构件全部架装齐并校验后即可安装“上架”。 (视频:下架工序的动画)b、上架(加内容)上架安装也是从明间金柱开始,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先安装五架梁,随后安装下金垫板和下金檩。待这一层梁架全部架装齐并校验后,再从明间开始依次安装金瓜柱、上金枋、三架梁、上金垫板、上金檩。待二层梁架全部装齐并校验后,再从明间开始依次安装角背、脊瓜柱、脊枋、脊垫板、脊檩。所有大木构件安完后再校一遍顺直,最后用涨眼料堵住涨眼,使卯榫固定。接下来是安檐椽。先在建筑一面的两端及中间适当的位置钉上几根椽
33、子,挂线定位。然后两个人一组安檐椽,下面一人扶住椽头,上面一人按下金檩上的定位线钉椽子。待所有椽尾钉完后校正椽头位置,并开始钉小连檐。小连檐距椽头留出1/4椽径的“雀台”距离。待小连檐钉完后,再把椽头钉牢在檐檩上。椽子钉完后就可铺钉椽头望板,顶头缝要在椽子中心,每铺钉5060厘米宽时,望板头接缝要错开几当椽子。望板铺钉一定宽度后就可钉飞椽,方法与钉檐椽基本相同。飞椽与檐椽要上下对齐,待所有飞椽尾钉完后校正椽头位置,并开始钉大连檐,大连檐距飞椽头也要留出1/4椽径的“雀台”距离。待大檐连钉完后,用两个钉子把飞椽与下层望板和檐椽钉牢。然后就可以安闸挡板、钉飞望板、尾望板。瓦口木要待排好瓦当后再制作
34、安装。(视频:下架工序的动画)c、工具(加内容)上述工作使用的工具概述 (图片:各种工具的照片;视频: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的录像)3、墙体砌筑过程a、下碱的砌筑四合院传统建筑中重要房间墙体的砌筑一般可采用小亭泥砖的干摆砌法,并把砖主要砍磨成“五扒皮”砖和“膀子面”砖形式的形式。(图片:两种砖的图片)砌筑的第一步是将台明清扫干净后用墨线弹出下碱墙的位置。按照砖缝和五面磨棱的“五扒皮”砖的规格进行试摆。第二步是拴定位线,在墙两端拴的两道竖线称为“拽线”,拽线之间要拴两道横线,下面的叫“卧线”,上面的叫“罩线”。在“打站尺”后要拿掉罩线。第三步是衬脚,即在正式摆砌前还要用中麻刀灰将砌墙的位置抹平。第四步
35、是在抹好衬脚的台明上进行摆砌,砖的立缝和横缝都不挂灰。砖的后口要用石片垫在下面,叫“背撒”。砖的接缝处也要有“别头撒”。干摆下碱两皮砖之间还要注意加“暗丁”连接,以增强砖墙的整体性。第五步是打站尺,即用平板检验砖的外皮以及上下棱是否平直。第六步是填馅,即在里外皮砖之间用糙砖填充。第七步是分三次在里外皮砖之间灌生石灰浆,第一和第三次浆要较稀,第二次浆较稠。第八步是抹线,即在灌浆后用刮板刮去砖上层的浮浆,然后用中麻刀灰将灌过浆的地方抹住。第九步是刹趟,即用“磨头”将内外皮砖上棱高出的部分磨平,目的是为摆砌下一层砖时能严丝合缝。以后的步骤是逐层摆砌,除不需要再打站尺之外,砌法同上。要注意“上跟绳,下
36、跟棱”,即砖的上棱以卧线为标准,下棱以底层砖的上棱为标准;砍磨的比较好的棱朝下,有缺陷的棱朝上,待刹趟的时候磨平。上边的干摆墙砌法也可以用“一层一灌,三层一抹,五层一蹲”概括,即每层都要灌浆、但隔几层抹一次线,摆砌若干层以后可适当搁置一段时间再砌。最后一层下碱砖之上需要“退碱”,要使用只四面磨棱的“膀子面砖”砌筑。(视频:下碱砌筑动画)b、上身的砌筑墙上身砌法可以与下碱砌法相同,但关键部位的砌筑应注意以下几点:山墙山尖里皮线在梁以上部分,瓜柱之间的矩形空当叫作“山花”,瓜柱与椽子之间的三角形空当叫作“象眼”。室内有顶棚时,山花与象眼里皮砖位置应在柱子中线位置上。由于山尖呈三角形,所以每砌一层砖
37、墙的两端都应比下一层砖墙退进若干,即“退山尖”,并应留出拔檐砖和博缝砖的位置。不仅如此,每层砖的两端还要砍成外侧为斜面的“砖找”后再砌筑,即“敲山尖”。退山尖和敲山尖的准确性是决定山墙顶部柔美程度的关键。砌完拔檐砖后要用中麻刀灰将砖檐的后口抹严,这是增强山墙防水性和砖檐与山墙整体性的关键,叫作苫小背。在拔檐砖之上的博缝后口应砌几层混水砖墙,叫作串金刚墙。金刚墙应比博缝略低,砌好后也要在上面抹严一层中麻刀灰。金刚墙的坚固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山墙的坚固程度。博缝砖砍磨合适后,先稳在拔檐砖上和金刚墙旁,用钉子钉在椽子上,再用铅丝把钉子和博缝砖上的“揪子眼”连接起来。之后灌浆并用中麻刀灰把上口抹平,即“苫
38、小背”。博缝砖上砌一层披水砖檐,披水砖的两端出檐应与屋顶瓦檐出檐一致。在山墙侧的出檐应不小于披水砖宽度的一半。砌完披水砖后也应在后口“苫小背”埋在墙内柱子的里侧应填充一些随瓦片,形成空气隔层,可延缓墙内柱子受潮腐朽。在后檐墙柱子的底部最好砌一块镂空的花砖作为透气孔(视频:上身砌筑动画)c、盘头的砌筑(加内容)天井“盘头”的外形与砍砖的规格都比较复杂,安装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和制作“荷叶墩”、“混砖”、“炉口”、“枭砖”、和“戗檐砖”的构件。 “盘头”的“荷叶墩”出挑尺寸小于1.5寸,“混砖”出挑尺寸为0.8至1.25倍砖本身厚,“炉口”出挑尺寸小于2厘米,“枭砖”出挑尺寸为1.3至1.5砖本身厚度
39、,“戗檐砖”的高度尺寸约等于博缝砖的高度。其中的混砖、枭砖和炉口可以用一块整石头雕成“挑檐石”,其厚度约5寸,接近17厘米,出挑尺寸为其本身厚度的1.2至1.5倍。挑檐石在山墙上的长度要一直达到金檩外皮。(视频:盘头砌筑动画)d、打点修理干摆墙砌好后还要打点修理。 第一步是用磨头将砖与接缝处高出的部分磨平叫“墁干活”。第二步是用砖面灰将砖上残缺部分和砂眼填平叫“打点”。第三步是用磨头沾水将打点过的地方和墁干活的地方磨平,再沾水把整个墙面柔磨一遍以求得色泽和质感一致叫“墁水活”。室内下碱墙面以上部分一般抹“白活”,即在钉麻或压麻并浇湿的墙面上,用大铁抹子抹白色大麻刀灰膏打底。然后用大铁抹子或木抹
40、子照同种灰搓平赶扎平整。最后用小抹子反复赶扎压光。(视频:打点修理的录像)e、工具(加内容)上述工作使用的工具概述(图片:各种工具的照片;视频: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的录像)4、屋面铺设过程a、上瓦前的准备工作四合院传统建筑正房屋面一般采用合瓦屋面和清水屋脊。上瓦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是“分中”,就是在檐头找出整个房屋横向中点作为一趟底瓦的中线并做出标记。第二步是“排瓦当”,即在确定中间一趟底瓦和两端瓦口之间赶排瓦口。瓦口的位置确定后,将瓦口木钉在连檐上,注意“退雀台”,即应比连檐略退进一些。上瓦之前还应“苫背”,即在望板上打多层底灰和底泥。第一步是先在木望板上抹12厘米厚的月白大麻刀灰作为护板灰。第二
41、步是在护板灰上抹滑秸泥背12层,每层厚不超过5厘米,并用“杏儿拍子”拍实,时间应在泥背干至七八成时。第三步是在泥背上苫24层月白大麻刀灰。每层灰背的厚度不超过3厘米。每层苫完后要反复赶轧坚实后再苫上一层。第四步是抹青灰背1层,青灰背也用月白大麻刀灰,但要反复刷青奖和轧背,赶轧的次数不少于“三浆三轧”。第五步是待青灰背干至七八成时,在其上“粘麻打拐子”,即用稍端呈半圆型的木棍在灰背上打出五个一组的梅花状浅窝。下腰节部分要“隔5一打”,中腰节以部分“隔3一打”,上腰节以部分“隔1一打”,因为越往上屋面坡度越陡。每组拐子之间要粘麻,待瓦瓦时把麻翻铺在底瓦泥上。第六步是在脊上抹“扎肩灰”,抹扎肩灰时应
42、拴一道横线,作为两坡扎肩灰交接的标准位置。两坡扎肩灰各宽3050厘米,上面与线为准,下脚与灰背抹平。在抹扎肩灰时可以插入正脊位置的“扎肩瓦”和“压肩瓦”。苫背全部结束后要适当“凉背”,目的是防止木望板等受潮槽朽。再上为瓦瓦泥。用瓦瓦泥固定瓦块。(视频:准备工作录像)b、上瓦上瓦的第一步是“号垄”,即将各垄盖瓦的中点平移到屋脊扎肩灰背上,并作出标记处。第二步是在每坡两端边垄位置栓线、局部铺掺熟石灰的瓦瓦泥,瓦泥的总厚度一般为4厘米左右。第三步是“驮背灰”,即在瓦瓦泥上要泼白灰奖。第四步是“瓦边垄”,即在每坡两端各瓦两趟底瓦和一趟盖瓦,同时要做好披水檐和稍垄。边垄的举折弧度要紧随屋面的举折弧度。第
43、五步瓦底瓦。要先在檐头打底瓦泥,泥上泼白灰浆,然后从下边花边瓦开始往上逐次瓦瓦;底瓦应窄头朝下,檐头的三块瓦要“压五露五”,之上要“压六露四”,脊根的三块瓦要“压七露三”。上层底瓦与下层底瓦搭接处要粘稀月白灰浆。瓦好底瓦后,要将底瓦两侧的泥顺瓦楞用瓦刀抹齐,不足之处要用泥补齐,这叫“背瓦翅”。瓦盖瓦的步骤是先在檐头打盖瓦泥,将花边瓦粘好“瓦头”。铺盖瓦泥,泥上泼白灰浆,瓦盖瓦。盖瓦与底瓦相反,凸面向上,窄头朝上。瓦与瓦的搭接也是按顺序“压五露五”、“压六露四”和“压七露三”,两块瓦的搭接处粘稀月白灰浆。盖瓦应该比底瓦小一号,瓦瓦泥也应该稍硬。盖瓦边缘与底瓦距离即“睁眼”约为4厘米。瓦垄与脊根“
44、老桩子”瓦的搭接要严实。大面积瓦瓦时的作法与上述作法完全相同,只是要以两端边垄“熊背”为标准,在正脊、中腰和檐头位置拴三道横线,依此叫作“齐头线”、“腰线”和“檐口线”,作为整个屋顶瓦垄的高度标准。大面积瓦底瓦前还要“开线”,即先在齐头线、腰线和檐口线上各拴一根短铅丝,俗称“吊鱼”,其长度根据线到边垄底瓦翅的距离定。然后按照排好的瓦当和脊上“号垄”的标记把线的一端拴在一个插入泥背中的铁钎上,另一端拴一块瓦吊在房檐下。这条瓦瓦线叫做“瓦刀线”。其高低应以“吊鱼”的底端为准,还要在瓦刀线的当中绑几根插入泥背中的钉子来调整举折。底瓦瓦瓦泥的厚度以瓦刀线为准。同样,在瓦盖瓦时也要拴瓦刀线,盖瓦的瓦刀线
45、拴在瓦的右侧。在底瓦与垄间的缝隙处用大麻刀灰或泥塞严塞实,这叫“扎缝”。盖瓦瓦完后应在搭接处要用素灰勾缝,叫“勾瓦脸”,并用刷子沾水勒刷,叫“打水搓子”。盖瓦两侧抹灰称为“夹腮”,盖瓦与底瓦之间的“睁眼”处先用麻刀灰粗抹一遍,然后再用垄灰细夹一遍。灰要堵得严实,并用瓦刀拍实。下脚与上口要垂直,盖瓦表面尽量少粘灰,与瓦翅相交处要随瓦翅的形状用瓦刀背好,并用刷子沾水勒刷,最后反复刷清浆和用瓦刀轧实轧光。(视频:上瓦录像)c、清水脊清水脊屋顶的瓦垄可分为高坡垄和低坡垄两部分。低坡垄在屋顶的两端,只有两垄盖瓦合两垄底瓦。低坡垄上的正脊即“小脊子”不如高坡垄上的正脊高。高垄坡的正脊层数较多,作法也比较复
46、杂,是清水脊的主要部分。正脊的作法分为调低坡笼小脊和调高坡垄大脊两部分。调低坡垄小脊的第一步是将檐头两端分好的两垄底瓦和两垄盖瓦中点平移到脊上并划出标记。第二步是放掺灰底瓦泥,瓦两垄老桩子底瓦,每垄三块并“抱头”。第三步是放掺灰盖瓦泥,并瓦盖瓦老桩子瓦,梢垄盖瓦要用筒瓦。第四步是在底瓦垄砌条头砖,与盖瓦找平。在盖瓦和条头砖上砌两层板瓦,凹面向下横放,叫“蒙头瓦”,按十字缝砌。外口砌至梢垄外口。砌好后用麻刀灰将蒙头瓦和条头砖抹好,即抹低坡垄小脊子。调高坡垄大脊第一步是将掺灰盖瓦泥在扎肩瓦和压肩瓦两侧抹一层扎肩泥,扎肩瓦顶部是高坡垄瓦瓦的起点。第二步是将檐头分好的盖瓦中点平移到脊上,并划出标记。第
47、三步是沿低坡垄小脊子中线,靠里侧砌放“鼻子”或“圭角”及“盘子”。鼻子或圭角外侧须与低坡垄里侧盖瓦中心在一条垂直线上。盘子比鼻子或圭角再向外出檐,出檐尺寸为鼻子宽度的1/2。两端的鼻子和盘子要拴通线,按线砌放。第四步是在高坡垄扎肩泥上放枕头瓦和老桩子底瓦,并以麻刀灰抱头。再用麻刀灰扣放瓦圈,将两坡老桩子瓦卡住。第五步是铺盖瓦泥,在前后坡瓦老桩子盖瓦,盖瓦也应“抱头”。在底瓦垄瓦圈上砌放一块条头砖卡在两垄盖瓦中间。在条头砖和老桩子盖瓦上铺灰砌两层蒙头瓦。蒙头瓦应砌十字缝,并与“盘子”找平。蒙头瓦及条头砖的两侧要抹大麻刀灰,待最后修成筒瓦形状或三角形(荞麦棱)并刷浆赶轧。第六步是在盘子和蒙头瓦上拴线砌两层“瓦条砖”。瓦条砖的出檐为本身厚的1/2。四周统出交圈。如无瓦条砖,可用板瓦代替,但两层中间要垫一层(不出檐)以便抹灰做“软瓦条”。第七步是在高坡垄大脊的两端瓦条砖之上砌放“草”砖。“草”砖有平草、跨草、落落草之分,本作法以“平草”为例。“平草”为二或三块方砖透雕成花草后相连组成。在平草的中心位置要剔凿平行四边形孔洞,其坡度与蝎子尾坡度相同。第一块方砖要雕三面。即从脊的侧面看也要有花饰。这块砖叫“转头”。平草砖每侧出檐应为脊宽尺寸。转头出檐一般应至梢垄里侧底瓦中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