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论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论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的思考.精品文档.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的思考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媒体教学具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记忆,模拟情境,提高学习效率的优点。语文课程有其特点,语文多媒体教学必须从课程特点出发,注重文本阅读,注重对语言内涵的感受、品味和挖掘,重视情感熏陶,使多媒体能够服务于语文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新教材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言内涵;情感熏陶 近几年在课堂教学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多媒体。甚至有
2、人说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大量使用就是实现了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热潮,甚至出现“凡公开课必是多媒体课”的现象,形成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大范围应用,使得业内人士惊呼:多媒体使用过频,影响中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是语文教学,大量精美画面的展示,冲击了学生的视觉神经,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课堂思维的活跃性和拓展能力。其实,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定会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就多媒体在中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而言,它是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的,尤其是初中生既有了小学一定的语文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又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只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和多媒体课
3、件的整合,多媒体就会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淮(以下简称课标)相关内容,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整合运用问题作些思考性探讨。 一、重视语感培养,引导学生挖掘语言内涵把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声像结合,以听觉、视觉上的直观形象,让人产生感官上的轻松感受,这有利于语文信息的传递;而轻松的画面与美妙的音乐,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教黄河颂,先依次向学生展示黄河的源头、黑山峡、九曲十八弯、及壶口瀑布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不息的气势的景物画面,既让学生感知画面,也感性认识了作者为黄河倾倒、为祖国壮美河山震撼的情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
4、的基础。 但是,语文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加强语感教学,重视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这是重视语感教学的体现。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正确理解力”。语言学理论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迅速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即是说,加强语感教学,就是要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理解、品味,以体会语言的深刻内涵。所以,语文教学可借助多媒
5、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但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去感知、领悟、理解、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真正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领悟语言丰富深刻的内涵。 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写景诗。教学中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画面:两座绘成门样的青山,夹着水流湍急的滔滔江水;江面上,一叶白帆,一轮红日;再配以相关的背景音乐。通过这一系列的画面,教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门”、“水”、“山”、“白帆红日”等物象的形状,确有形象生动、调动气氛的作用。但是,景观里蕴含的意境:滔滔长江以千钧之力,撞“开”一座不自量力、企图阻挡汹涌东流之水的高山后,呼啸而去的不可阻挡的气势,画面却没有表现出
6、来。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领悟、理解、品味“中断”、“开”等词语的深刻含义,让学生领略这种震撼天地的气势。朱自清说过:“语言文字的意义的四层:一是字义,就是字面的意思。二是情感,就是梁启超先生说的笔锋常带情感的情感。三是口气,四是用意”如果不重视对语言意蕴的探究,不弄清字里行间的意思,单从多媒体中得到一些浮光掠影式的印象,语言文字这一层层的“意义”就难以理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的俏皮神态、“蜜蜂嗡嗡地闹着”时的无限喜悦,就不可能体会得到。 所以说,语文课程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只有既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引发学生兴趣,又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进行揣摩、品味、推敲
7、,挖掘语言的丰富内涵,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否则,学生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层面,停留在表象阶段,“培养语感”、“品味语言”、体会“艺术表现力”的语文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培养学生文字想象力,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中适宜地利用多媒体,如通过音、像、动画、影视等方式,或朗读课文,或展现画面,或创设情境,确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但经验也告诉我们,阅读文本与“阅读”影视图像是不能划等号的。直观的图像能使学生直接地感知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某一形象或场面,具体生动,富有吸引力。然而,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语言文字的直观性是逊色于其他传媒,但语言文字精彩的描述,却可以给人
8、无限的遐想,让人在语言的天地里尽情地联想和想象。这其中,语言的魅力是任何影像都无法取代的。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组景物,这组景物画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呈现。但如果只靠呈现一组一闪而过的镜头,而不对诗歌作具体的阅读,诗歌所展示的落寞沧桑的意境就无从想象,诗人所寄托的无穷情思就无从体味。再如,济南的冬天中“蓝的天,白的.雪,青黑的矮松,暗黄的山,绿的水藻,红的屋顶”等美景,通过多媒体图像加以展示,学生可迅速产生视觉上的感受,直观地得到。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的印象。然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雪后
9、小山的娇媚神态的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的那种令人心醉的温存体贴烘托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和冬天的济南舒适温暖的环境,“薄薄的小雪”使得“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似日本看护妇”,“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的联想和想象,这些却是影像不能表达的;至于作者在作品中用语言描述的暖和、响晴更是写实的图像所不能表现的。所以,若不对文本反复阅读,这些诉诸于视觉、触觉、心理感觉等诸多器官和拟人、比喻、联想和想象等多种修辞写作手法的运用而产生的优美意境,学生就无从想象,更谈
10、不上赏析了。 所以,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可先播放配乐朗诵的济南的冬天风景片,让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气氛中初步感受冬天的济南的景色,欣赏形象之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心阅读文本,让学生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发现、思考问题,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深入的研读,解决问题,理解内容,体味意境之美。 语言的学习就是需要直接接触文字材料,在文本阅读中寻求结论。因而,语文教学如果只满足于图像的生动形象,而放弃对文本的阅读、品味,就是放弃了对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那么也就是放弃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注重学生的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提高语文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课程目标才能实
11、现。 三、重视情感熏陶,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语文是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就阅读而言,阅读过程中读者和作者情感的共鸣是阅读活动应达到的境界;就课程而言,语文课程是人文课程,它充满情感,教材内容,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要重视“情感”这一因素,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文章蕴含的情感,并动之以情,感染学生,调动学
12、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能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活跃气氛,调动情绪,具有一定的情感渲染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运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交流中加进了多媒体这个“第三者”,这时教师必需关注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则会更多地关注演示的内容,可感的画面。这样,“人机”交流代替了“人人”交流,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者,其情感的投入就会减少;学生则成了影视图像的观看者,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渲染效果就会被冲淡。如此,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信息就会被削弱,教师的教学艺术也难以发挥,这必将影响教学的效果,语文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成了空话。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动
13、、发展和维持的动力。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对学习内容就可能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有位老师就很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学中注意以情动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教者、学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讲爸爸的花儿谢了时,她是这样处理的:上课伊始,便以充满情感的语言,动情地讲述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当他讲到年老的父亲骑着自行车赶了几十里路到自己家,吃完午饭又赶回去,目的竟是为了给自己送来没被污染的自家蔬菜时,更是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在她的感染下,不少学生也深情地讲述父亲的故事,动情之处,更有泣不成声的,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对父爱的体验之中。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对爸爸的花儿谢了所表达的对
14、父亲的感激、怀念深情的理解,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对父爱的感受,就非常深刻、真切,学生与文章、与作者的距离无疑也缩短了。这时,再让学生看多媒体屏幕上所演绎的林海音对父亲的回忆片段,学生就能感受到一个真切的父亲的形象,不再拘泥于父亲的严厉和苛刻,而这时,语文教学中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共鸣的境界也得以体现,并实现了情感熏陶、人文教育的语文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的多媒体教学,其运用必须因课程而异,应根据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切入点,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也要切实把握语文课程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理性地用好多媒体,让多媒体在语文教育领域中真正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参考资料: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毓明立:中学语文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