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讲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9470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讲稿.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讲稿.精品文档.第一章 绪论l 一、定义l 解剖学(Anatomy):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组织学)两部分。一般指的大体解剖学又叫系统解剖学。它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是借助于刀、剪、锯等解剖器械,采用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解剖镜直接来观察正常动物体内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色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l 根据叙述方法和研究的目的不同又派生出许多分支:l 1、 系统解剖学:按照机体机能进行叙述,10大系统:运动、被皮、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淋巴、神经、内分泌、感官。l 2、局部解剖学:把机体划分为若

2、干区域进行叙述,如胸部、腹部等,服从外科手术的需要。l 3、比较解剖学:对各类动物的同类器官进行比较研究,如牛、马、猪、羊。l 4、发育解剖学:不同发育阶段机体的构造形态的不同,如犊牛的胃和成年牛的胃之区别。l 5、机能解剖学,神经解剖学。l 6、X射线解剖学,可了解活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l 7、CT断层扫描。l 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家畜机体细微结构及功能的科学。动物体的组成:细胞组织 器官 机体系统l 组织学内容: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 l 三、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家畜个体的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l 动物体的发育,包括了三个重要的发育时期:胚前发育是两性生殖细

3、胞的形成过程。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裂起直到胎儿形成、娩出前的时期。胚后发育从娩出后幼体,进一步发育直到性成熟或死亡的过程 。 l 二、研究方法1、固定组织的观察法:较常用。固定:使组织中蛋白质凝固,保持活体时形态结构。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涂片、装片法(胚胎)、切片法(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2、活细胞观察法:活体染色、组织培养、显微操作技术(对细胞、组织、胚胎进行注射、去核、移植、分离等)、显微摄影。l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法:研究细胞和组织中某些结构的化学成分,如DNA、RNA、蛋白质、多糖、多种酶的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 4、超微结构方法:用透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超薄切片法

4、,利用特制的超薄切片机和特制玻璃刀。 l 5、几种特殊的显微镜。l 如: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等。l 四、学习方法1、结构与功能的联系2、理论与实验联系3、要有立体、整体的观念 4、勤奋加技巧,提高学习效果第二章 上皮组织l 组织是由来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及细胞间质组成。l 分四大类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l 上皮组织是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l 种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肌上皮l 分布:覆盖在动物的体表,各种器官的管道和囊腔的内表面,某些器官的外表面及体腔表面。l 功能:具有保护、

5、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等功能。l 特点:l (1)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间质少。l (2)具有极性,一面是游离面,一面则附着在结缔组织上称基底面。l (3)无血管分布,多神经末梢分布,靠渗透方式通过基膜与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第一节 被覆上皮l 位置:分布广泛,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器官的表面。l 被覆上皮由于分布位置和功能不同,结构也有差异。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层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l (一)单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形态:正面观呈多边形,细胞彼此以锯齿状边缘相互嵌合,细胞核圆形。l 侧面观,梭形,有少量细胞间质粘合。单层扁平上皮l 根据分布地方不同,单层扁平上皮又分内皮和间皮。

6、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壁的内表面,内皮表面光滑可减少血液流动时的阻力。并利于物质交换。l 间皮:分布于腹膜、胸膜、心包膜表面及内脏表面,表面光滑湿润,可减少摩擦力,利于内脏器官活动。形态:正面多边形,侧面正方形,核大而圆,位于中央。l 分布:在肾小管、肺细支气管上皮、某些分泌腺的导管,甲状腺的腺泡。功能:有吸收、分泌的功能。l 3、单层柱状上皮l 分布:胃、肠、胆囊、输卵管、子宫等内腔面。 功能:吸收、分泌、保护。l 由高低不等的柱状细胞、杯形细胞、锥形细胞组成,分布在同一基膜上,类似复层,实际上是单层。柱状细胞游离端有纤毛,柱状细胞之间常有杯状细胞分布。l 分布: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内表

7、面。功能:具保护、分泌功能。l 5、变移上皮变移上皮细胞的层数和形态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变动。当膀胱充满尿液时,上皮细胞层数只有23层,基膜不连续,表面细胞扁平,深层细胞为不规则立方形,当膀胱收缩时,尿液排空,细胞层数增多,56层。分布:分布于排尿管道、膀胱的粘膜、输尿管等处。 l (二)复层上皮由两层以上的上皮细胞组成,根据细胞形态分为:1、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上皮组成,表层扁平,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部位,有的表层细胞角质化,具保护作用;中间层由数层多角形细胞组成;基层为矮柱状细胞,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表层细胞衰老、损伤、脱落后,由深层细胞补充。分布:分布于皮肤、口腔、食管、阴道等处。复层扁平上

8、皮l 复层扁平上皮l 二、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上皮细胞的各个面,常特化成不同结构以适应其生理功能,在被覆上皮中较为典型。l (一)游离面的特化结构细胞衣 又称糖衣,是附着于细胞游离面的一薄层茸状结构,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低聚寡糖链。具有黏着、保护、识别、交换的功能。l 2、微绒毛:电镜下可见细胞顶部胞质和胞膜共同形成的指状突起。长约1.4m,直径0.1m,内有许多纵向排列的微丝,其收缩可使微绒毛变短或弯曲,主要作用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和重吸收。光镜下,在小肠柱状上皮细胞中叫纹状缘。在肾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叫刷状缘。l 3、纤毛:某些上皮细胞的游离面有粗而长的纤毛,长510m,直径0.2

9、0.5m,也是由胞质和胞膜向外突出形成。但纤毛内是由92+2的微管组成,纤毛的摆动有一定方向、周期和节律性,能将粘附于上皮的分泌物、异物排出。l (二)侧面的特化结构细胞侧面的特化结构能加强细胞间的连接,有的特化结构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及电传导。1、紧密连接(闭锁小带):多位于柱状或立方上皮细胞侧面,接近游离端,相邻细胞质膜的外层紧密粘着而成,外观成带状。封闭顶端的细胞间隙,从而阻止大分子物质的通过,具有屏障和连接作用。l 2、中间连接(粘合小带):位于紧密连接下方,呈连续的带状,相邻细胞膜之间有一定间隙,间隙内充满粘合物质。l 3、桥粒(粘合斑):位于中间连接下方,呈单个或不连续的斑点状。相

10、邻胞膜间有间隙,其中充满粘多糖、蛋白质物质,膜内侧各有一盘状致密板,称附着板。l 电镜下,这三种结构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同存在时,称连接复合体。相当于光镜下的闭锁堤。l (三)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特化结构1、基膜:在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有一层薄而均质的基膜,包括透明板、基板和网板三层。 基膜除维持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外,还是一种半透性膜,通过渗透作用上皮细胞可与结缔组织中的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l 2、质膜内褶基底部的质膜向胞质内凹入形成内褶,可扩大细胞底部表面积,利于水和离子的交换。l 、半桥粒位于上皮基底面的一侧,是桥粒的一半,有强化上皮细胞固着力作用。第二节 腺上皮l 由具有分

11、泌功能的腺细胞组成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腺上皮细胞多排列成索状,团块状,也可形成腺管、腺泡,也有单独存在。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器官称腺或腺体。l 根据腺的生理功能可分两大类。 一、内分泌腺无导管,所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由血液输送到全身,以调节机体的生长和活动。如甲状腺、脑下垂体、肾上腺等。二、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其分泌物经导管排出。如唾液腺、乳腺、汗腺、肝、胰等。l 二、外分泌腺的分类和结构1、单细胞腺 腺体只有一个细胞,单独位于上皮组织内,如杯状细胞。 2、多细胞腺 有许多腺细胞组成,分成分泌部和导管部。根据腺泡的形态,又可分管状腺(肠腺)、泡状腺(皮脂腺)、管泡

12、状腺。l 分泌物的性质1、浆液腺:腺上皮细胞核是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嗜酸性,分泌物清亮如水,含酶,如胰腺、腮腺。2、粘液腺:腺上皮细胞核被挤到基部,呈半月形,或扁平形,分泌物粘稠,如杯状细胞。无酶,起润滑作用。 3、混合腺两者兼有,浆液、粘液,如舌下、颌下腺。 4、脂腺分泌物为脂类物质,如皮脂腺。l 腺细胞的分泌方式1、透出分泌:分泌物以分子的形式从细胞膜渗出的方式,如肾上腺皮质细胞、胃腺壁细胞等属于此类。l 、局部分泌:细胞内的分泌物排出时,先形成由单位膜包裹的分泌颗粒,并不损伤细胞本身的结构,蛋白质、粘多糖类物质以此方式排出,如胰腺、唾液腺等。l 、顶浆分泌:当分泌物排出时,部分细胞质

13、和细胞膜随分泌物一起排出,腺细胞游离端受到损伤,损伤部位由未损伤部分迅速修复,多数家畜的汗腺、乳腺属此类分泌。l 膜的构型第三章 固有结缔组织l 结缔组织形态结构特点: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分散存在,无极性。2、细胞间质成分多,结构典型,主要是纤维、液态和固态的基质。 3、分布广、功能多样,支持、营养、运输、保护功能。l 分类:1、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间质含纤维为主)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组织 脂肪组织2、支持组织 骨组织 (间质为固体) 软骨组织3、血液(间质为液体)l 一、疏松结缔组织 是固有结缔组织最典型代表,分布广,纤维排列较疏松。(一)基质:是无色透明和匀质的胶状液体,主要成

14、分为粘多糖和蛋白质。粘多糖中多含透明质酸还有少量的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形成有微孔的分子筛,只允许小于微孔的一些水溶性物质通过。基质粘滞度较大能阻止异物、微生物和毒素的扩散,起屏障作用;基质还含有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组织液,起到营养作用。l (二)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含多种细胞,其数量和分布随机体生理状态而有不同。1、成纤维细胞:主要细胞成分,细胞扁平,体积较大,有许多不规则突起,核大,椭圆形,染色浅,常见12个核仁。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蛋白多糖,形成三种纤维及基质。在间质的更新和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l 2、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比成纤维细胞小,呈星形或梭形,突起较少,核染色较深,

15、胞质内有大量吞噬的染料颗粒,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功能:能作变形运动,具吞噬异物、抗原的作用。l 3、肥大细胞(具异染性) 一般分布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毛细小血管周围,细胞椭圆形,核较小,胞质内有粗大嗜碱性颗粒(异染性颗粒)。 这些颗粒物质为组织胺和肝素,肝素有防止凝血作用,组织胺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及腺体分泌增加等临床症状。l 4、浆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核偏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聚集成块,沿核膜内侧作辐射状排列,呈车轮状。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加体液免疫反应。出现炎症时较多,正常情况下在淋巴组织、气管和食管的固有膜可见到浆细胞。

16、l 5、脂肪细胞 体积较大,球形,贮存的大量脂肪滴将核和胞质挤向胞膜一侧,常规制片过程中,胞内脂肪被有机溶剂溶解,呈空泡状。具合成和贮存脂肪的功能。l (三)纤维纤维:三种纤维分散交织存在于基质中。l 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由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相互交织成网,夹有少量成纤维细胞。见于真皮、硬脑膜、器官的被膜。l 、弹性组织在粗大平行排列的弹性纤维束之间,有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分布。l 三、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组成,基质为淋巴液或组织液,主要分布在骨髓、淋巴结、脾、肝脏、胸腺等处。网状细胞是星状多突起的细胞,核大而淡染,有核仁,附着于网状纤维上,有生成网状纤维功能外,网状组织构成淋巴组织

17、和骨髓的骨架,并为淋巴细胞和血细胞的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l 网状组织l 四、脂肪组织含大量脂肪细胞,常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若干小叶。主要功能是贮存能量,还有保温、支持、缓冲的作用。黄(白)色脂肪组织:存在成年动物体内棕色脂肪组织:存在幼龄动物和冬眠动物体内l 疏松结缔组织第四章 软骨与骨软 骨l 概述:l 1、组成: 软骨膜 软骨细胞l 软骨组织 基质l 纤维l 2、分布:胎儿:早期的四肢、躯干支架。l 成体:关节面、椎间盘、呼吸道、耳廓等。l 透明软骨l 3、分类: 纤维软骨l 弹性软骨l 4、功能:软骨组织略具弹性,有较强的支持力,能承受压力和摩擦力,又是钙、磷储存库。l 一、软骨组织的

18、结构(一)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包埋于基质形成的软骨陷窝中,常成群存在,它们来自同一个母细胞,同在一个软骨陷窝中,称同族细胞群(同源细胞群)。软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基质和纤维。(二)间质基质:是粘蛋白与硫酸软骨素组成软骨粘多糖蛋白。纤维:不同类型软骨的基质内含纤维不同,以增强弹性和韧性。l 二、软骨膜软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外层富含纤维,内层富含细胞、血管、神经末梢,还有梭形的骨原细胞,可分裂形成软骨细胞。软骨内无血管,营养物质靠软骨膜的血管渗透取得。三、软骨的类型 根据基质所含的纤维成分不同,分成三种:(一)透明软骨l 含胶原纤维、交织成网状。l 分布于关节面、肋软骨、气管环壁、喉软骨、鼻软骨、胸

19、骨等处。l 起缓冲和支持作用。透明软骨透明软骨透明软骨光镜像及模式图透明软骨超微结构模式图(二)弹性软骨l 间质含大量弹性纤维。l 分布于耳廓、听道、喉部会厌等处。l 有弹性。弹性软骨弹性软骨(三)纤维软骨l 间质中胶原纤维成束存在,软骨细胞成行排列。l 分布于椎间盘、半月板(在膝关节)、耻骨联合等处。l 富有韧性和抗压能力。纤维软骨纤维软骨l 骨由骨组织、骨膜及骨髓等构成。一、骨组织由骨细胞和间质组成,间质内有大量钙盐沉淀,称骨质。1、骨质有机成分:骨胶纤维(胶原纤维)+基质(粘蛋白)无机成分:骨盐(化学成分是羟基磷灰石)骨胶纤维和骨盐加上少量基质组成如胶合板的结构骨板,使骨质即坚硬又具韧性

20、,起着支持和承受压力的作用。l 2、骨细胞l 扁平多突起,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之间的腔隙称骨陷窝。骨陷窝向周围发出许多骨小管,骨细胞的突起伸入骨小管,借骨小管与相邻的骨细胞相接触。骨陷窝和骨小管内有组织液,与骨细胞进行物质交换。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各种细胞l 二、骨膜在骨的内外表面均有一层骨膜,称骨外膜、骨内膜。l 、骨外膜分两层,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具保护作用,内层由大量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少量纤维及丰富的血管、神经末梢组成。骨膜不仅营养、保护骨组织,在正常骨生长及骨损伤时,起修补再生作用。、骨内膜由一薄层网状组织组成,兼有成骨造血功能。l 骨干模型l 三、骨的结构、

21、长骨有骨松质、骨密质()骨松质是海绵状,由骨小梁构成,小梁孔隙内充满红骨髓和血管。分布于长骨的骨骺端。()骨密质由骨板构成,组成长骨骨干,扁骨的表面。长骨中空,称骨髓腔,内有骨髓。l 根据骨板排列形式不同,可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长骨的结构l 环骨板:由数层骨板环状排列而成,环绕于骨干表面和骨髓腔。骨板间有骨陷窝,骨外膜上的小血管、神经纤维穿过与骨长轴相垂直的伏克曼氏管,进入内外环骨板,并与哈氏管相通。l 哈氏系统(骨单位):是长骨的基本结构单位,中央是哈氏管、是血管和神经的通道,周围是几层至十几层同心园排列的圆筒形骨板,骨板间有骨陷窝,骨小管彼此相通,并与哈氏管相通,有利于物质交换。l

22、 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形状不规则的骨板,是旧的骨单位被吸收后的残留部分。第五章 血液l 血液组成l (一)血浆水分占91%,其余是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脂肪、代谢产物。血浆蛋白包括了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清蛋白、各种酶、激素。其中纤维蛋白原从血管出来后变成纤维蛋白,并与血细胞凝成血块。从血凝块上析出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和血细胞。(二)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l 1、红细胞: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较小,57m。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胞质含血红蛋白、酶类,无细胞器。禽类的红细胞有核,呈卵圆形,胞质内有少量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溶血现象:在低渗溶

23、液、毒素、脂溶剂作用下,细胞膜破裂。只有在等渗液中才保持正常。红细胞l 2、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核,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病理情况下,白细胞的数值显著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寿命较短几小时至几天。(1)有颗粒白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直 径:7-15m细胞核:杆状核或分叶核,一般为 2-3叶 。胞 质: 呈粉红色,含许多细小颗粒: 淡紫色嗜天青颗粒(溶酶体) 淡红色特殊颗粒。 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电镜结构l 嗜中性粒细胞可作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有很强的吞噬异物和细菌的能力,当吞噬大量细菌后,本身也逐渐变性、死亡成为脓液中的脓球。嗜

24、酸性粒细胞l 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l 球形,直径820m;核呈分叶状,多为23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大小均匀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含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l 家畜中马的最大。嗜酸性粒细胞光镜结构l 嗜酸性粒细胞可进行变形运动,并具有趋化性,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灭活组织胺,从而减轻过敏反应;此外还有抗寄生虫作用。l 在寄生虫病及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细胞数量增加。l 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1%。l 细胞呈球形,直径1015m。胞核分叶或呈S型,染色浅。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可覆盖在核上。l 颗粒含组织胺、肝素以及白三烯等。与过敏反

25、应和抗凝血有关。 嗜碱性粒细胞光镜图嗜碱性粒细胞电镜图l (2)无颗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l 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l 分大、中、小三种,外周血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直径58m;中淋巴细胞直径912m;大淋巴细胞直径13-20m。l 细胞核大,圆形,一侧常有一小凹陷,染色质浓密成块状,染色深。胞质很少,在核周形成一窄缘,染成天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电镜下可见丰富的核糖体。淋巴细胞l 血液中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中次之,大极少见。l 具变形运动,可穿透血管,但无吞噬能力。l 淋巴细胞是体内高度特化,种类最多,具高度特异性的细胞群,可产生抗体,与免疫反应有关。l 目前已知

26、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 l 占白细胞总数的3%8。l 细胞呈圆球形,直径1020m。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核染色质呈细网状,染色浅。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颗粒是溶酶体,内含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等。单核细胞光镜结构单核细胞超微结构l 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和皱褶l 胞质内有许多吞噬泡,l 颗粒具有溶酶体样结构l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明显的趋化性。在血液中停留15天后,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均能吞噬异物和病原微生物,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参与调节免疫反应,并分泌多种活性物质。 血小板l 是骨髓巨核细胞质脱落的

27、碎片,呈球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约2-4m左右,无核,有部分细胞器,含凝血酶原致活酶,参与凝血过程。血小板电镜结构血小板电镜图l 二、鸟类、禽类的血细胞与家畜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点:1、红细胞,扁椭圆形,有核。2、嗜中性细胞,胞质中分布有红色嗜酸性杆状或纺锤状颗粒,又称假嗜酸性粒细胞、异嗜性粒细胞。3、凝血细胞,比红细胞小,卵圆形,中央具一圆形核,胞质弱嗜碱性或着色浅。常三、五个聚集在一起。l 三、淋巴当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后称淋巴,由淋巴浆和淋巴细胞组成。淋巴经淋巴结和各级淋巴管汇入静脉。淋巴浆成分与血浆成分相似,细胞成分主要是淋巴细胞,少量单核细胞和有粒白细胞。l 四、血细胞的发生血细

28、胞最早发生于胚胎卵黄囊上的中胚层,随着胚胎发育,血细胞形成的器官由卵黄囊转移到肝脏,以后又转移到脾脏、淋巴、胸腺,再到骨髓,出生后,主要由骨髓造血,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其次是淋巴结和脾脏。l 小常识:白血病l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淋巴结等造血系统中一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发生恶性增殖,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组织细胞受抑制,产生各种病理症状。白血病临床上常以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一般白血病按自然病程和细胞幼稚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之处。经中药及化疗,大部分可以缓解,也可进

29、行骨髓移植治疗,部分可长期存活甚至治愈。第六章 肌组织内容提要l 肌组织的组成和分类 l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l 骨骼肌的光、电镜结构l 平滑肌的结构l 心肌的结构特点 肌组织的一般特点l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间质极少,肌细胞细长,故称肌纤维。l 肌肉组织的特性:1、由细长的肌细胞组成,含少量结缔组织。2、分布有毛细血管和神经。3、肌细胞有收缩性,与骨、神经组织、韧带配合,担负机体的运动机能。l 分类:l 根据有无横纹分横纹肌、平滑肌两类,横纹肌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包括骨骼肌、心肌。l 根据功能又分随意肌(受脑、脊神经支配)和不随意肌(受植物神经支配),骨骼肌属于随意肌;而心肌和平滑肌都属于

30、不随意肌。 骨骼肌l 分布:躯干和四肢、头部,也分布在某些器官,如舌、咽、食道、肛门等。一、骨骼肌纤维(细胞)骨骼肌细胞由肌纤维膜、核、肌原纤维和肌浆组成。侧面观长柱形,多核;横切面,核在旁边。肌膜、肌纤维膜:即细胞膜。肌细胞核:椭圆形,紧贴肌纤维膜,数量多,可多达数十、上百个。 肌原纤维 l 肌浆(胞质):充满在肌原纤维之间,含肌糖元(提供能量)、肌红蛋白、代谢产物等。l 肌质网:特化的滑面内质网,形成纵小管,两端膨大成终池,两个终池之间有一横小管(T小管,肌膜凹陷形成),三者形成三联体。神经冲动经T小管传导到肌原纤维。肌质网贮存大量Ca+,肌质中Ca+浓度升高可引起肌纤维的收缩。 l 肌质

31、网肌原纤维:由无数粗丝、细丝平行排列而成。粗丝头部有ATP酶。细丝上有与Ca+结合的位点。两种肌丝相互间隔平行地排列,使肌原纤维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并构成肌节(肌原纤维的收缩单位)。个肌节=1/2I带+A带+1/2I带(Z线Z线之间)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制l 目前认为,骨骼肌收缩的机制是肌丝滑动 。l 骨骼肌电镜低l 白肌、红肌白肌含肌原纤维较多,肌浆少,线粒体和肌红蛋白也不多,呈白色。暴发力强,收缩力特别强,但容易疲劳。如鸟的胸肌、猫科四肢,暴发力强。红肌含肌原纤维较少,含大量肌浆,贮存丰富肌红蛋白、营养物质,线粒体、周围分布血管较多,呈暗红色,可以长时间收缩而不易疲劳,但收缩较慢而弱。如犬科

32、四肢含红肌多。l 二、 骨骼肌的结构肌外膜:每块肌肉的外面被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包裹,称肌外膜,上有血管、神经分布。肌束膜:把肌肉分成许多大束,也有血管、神经分布。肌内膜:每条肌纤维外包一层极薄的结缔组织。肌肉两端靠肌腱与骨头相连。心肌光镜结构特点l 肌纤维呈短柱状,常有分支,彼此吻合成网。 l 心肌纤维一般只有一个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少数为双核。l 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称闰盘,在HE染色标本中,闰盘呈深色的阶梯状或横线状。 l 心肌纤维也有横纹,也有I带、A带、H带、M线和Z线等结构,但不如骨骼肌纤维明显。 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l 闰盘:光镜下,心肌纤维每隔一定距离就有染色较深的横线,

33、是心肌细胞的分界线,称为闰盘。l 电镜下可见到这是两个相邻心肌细胞的横断面形成指状突起,相互嵌合,增大接触面,使细胞接合紧密,是相嵌连接。侧面是缝隙连接,有利于离子交换,利于化学信息和电冲动交流,使心肌细胞同步收缩。心肌闰盘电镜像 平滑肌纤维光镜结构 l 光镜结构:呈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只有一个,椭圆形或杆状,位于细胞中央。肌纤维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大多成束或成层。平滑肌光镜结构平滑肌纤维电镜结构 l 超微结构 :表面的肌膜向下凹陷形成众多的小凹,小凹相当于横纹肌的横小管。肌浆网稀疏,邻近小凹。有密斑、密体、中间丝、粗肌丝和细肌丝等结构。 平滑肌电镜像第七、八章 神经组织及神经系统神经组织概

34、述 l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l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内、外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神经元通过突触彼此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调节各系统的活动;l 神经胶质细胞无传导冲动的功能,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等作用。 l 此外,有一些神经元(如丘脑下部的某些神经元)具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其分泌物对脑下垂体的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叫分泌神经元。l (一)神经元的结构一个典型的神经元包括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光镜图l 1、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心,也有接受神经冲动的功能。核较大,圆形、位于中央,染色质较少,核仁大而圆。细胞质除了含

35、有一般的细胞器,还有特化的结构:l 尼氏体光镜下是一些嗜碱性的颗粒状或块状物质。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组成,具有蛋白质合成的功能。l 神经原纤维由胞体内的微管、微丝聚集而成,在胞体中交织成网状,伸入突起后即平行排列。有支持作用,并与物质运输有关。l 2、树突、轴突树突:是胞体表面的突起,在多极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可反复分支,呈树枝状,树突内的胞质含有尼氏体等。可接受外界刺激或另一神经元传来的冲动,传向胞体。并扩大和其它神经元的接触面积。轴突:自胞体发出的一个细长突起,起始部分称轴丘,轴丘和轴突没有尼氏体,可与树突区别开来。轴突可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出去。l (二)神经元的分类按形态、突起多

36、少来分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只发出一个突起,在离神经元不远的地方便分为两支,一支走向外周器官,称周围突,相当于树突;另一支走向中枢神经系统,称中央突,相当于轴突。分布在脑和脊神经节内。、双极神经元:从胞体相对的两极发出两个突起,一个是树突,一个是轴突。如嗅粘膜、味蕾上的感觉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有许多突起,其中只有一个是轴突。如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是典型的。l 根据功能又可分:1、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如视神经、嗅神经,将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2、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如脊髓神经节,将冲动传至效应器。3、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位于感觉神经元和运

37、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l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l 轴突终末可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形成轴突胞体,树突树突,树突胞体,轴突树突,轴突轴突之间的突触联系。突触 l 电镜下,突触的结构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这种化学突触释放递质是单向的。l 神经纤维:由轴突或长树突与包在外面的神经膜细胞(雪旺氏细胞)组成。l 分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l 髓鞘:主要成分是卵磷脂,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成份。轴索:位于神经纤维中央的轴突或树突,外有轴膜、髓鞘。神经冲动的传导在轴膜上进行。郎飞氏节:在两个雪旺氏细胞相接的地方髓鞘中断,称郎

38、飞氏节,便于轴膜内、外离子交换,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l 有髓神经纤维:有神经膜细胞、髓鞘包围,有郎飞氏节,轴索。l 无髓神经纤维:有神经膜细胞、轴索,无髓鞘、郎飞氏节。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成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形成的末梢装置。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1、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是感觉神经与其附属结构共同构成,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经感觉神经元的轴突将感觉冲动传至中枢。l 游离神经末梢:多分布于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形成游离神经末梢主要感觉痛觉、冷觉和热觉。游离神经末梢l 有被囊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深层,浆膜及内脏器官中,由被囊和内轴(内棍)两部分组成。

39、主要感受压觉。 有被囊的神经末梢 l 2、运动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分布到肌组织和腺体的终末结构。可支配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l 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骨骼肌中,一条神经纤维的分支,可以与许多条肌纤维联系,在接触处,神经纤维末梢形成爪状分支,端部膨大,是一种突触结构。l 四、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特有的另一大类细胞,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在中枢系统的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外周神经系统有神经节内的卫星细胞和有髓神经纤维的许旺氏细胞,前者包围神经元的胞体,后者形成神经纤维的髓鞘。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点:有许多突起,但没有树突

40、和轴突之分,不形成突触,没有尼氏体,没有神经原纤维。无传导功能,起支持、营养、保护、修复功能。l 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 中枢神经系统 : 脑、脊髓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植物神经、神经节l (一)脊髓灰质:中央管、背角、腹角、外侧角。白质:腹正中裂、背正中隔、腹索、背索、外侧索l 灰质 1、腹角细胞群:大多为运动神经元,星形的多极神经元。主要支配躯干、四肢骨胳肌。2、侧角细胞群:多极神经元,胞体较小。是交感神经系统的节前神经元。、背角细胞群:中间神经元,接受感觉神经元传入的神经冲动。 l (二)小脑皮质 1、分子层:含神经纤维较多,神经细胞较少,包含两种多极神经元

41、,星形细胞和篮细胞,其轴突都与浦肯野细胞形成突触联系。2、浦肯野细胞层:由单层浦肯野细胞组成,胞体呈梨形,是小脑皮质中最大的神经元,浦肯野细胞的轴突,是小脑皮质惟一的传出纤维。 l 3、颗粒层:由排列很密的颗粒细胞及高尔基细胞组成。小脑切片蒲肯野细胞蒲肯野细胞l (三)大脑皮质根据其中所含神经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排列的密度不同,可分为界限不十分明显的六层结构。1、分子层:在皮质表面,神经细胞很少,主要有星形细胞和水平细胞。2、外颗粒层:含大量星形细胞和小锥体细胞。 3、外锥体细胞层:较厚,主要成分是小和中型锥体细胞和星形细胞。4、内颗粒层:此层较簿,主要含星形细胞。5、内锥体细胞层:此层细胞稀少

42、,主要为中、大型锥体细胞。6、多型细胞层:以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大脑皮质6层结构 大脑锥体细胞(一)神经走向一致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与结缔组织、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共同构成神经。表面包有神经内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外膜。(二)神经节l 、脑、脊神经节属感觉神经节,位于脊神经背根上和脑神经干上。一般多属假单极神经元,位神经纤维束之间,神经元外周有一层神经胶质细胞,称卫星细胞。大多是有髓神经纤维。l 2、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及腹侧,副交感神经节位于器官附近或器官内。节内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分散分布,有大量交错排列的无髓神经纤维。l 七、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的毛细血管能限制血液中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内,这种保护性的屏障,称血脑屏障。 其形态学基础包括了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胶质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