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课件12.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92264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分则课件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刑法分则课件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分则课件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分则课件12.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刑法分则课件12.精品文档.主编:李洁 副主编:张旭 徐岱第二十二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n 导读:刑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共包括92条,共计103个罪名。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一对象,我国立法机构通过规制本章犯罪,对于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干扰国家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加以犯罪化,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n 本章重点阐述的罪名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公司、企业、其他人员受贿罪,对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行贿罪,签订、

2、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伪造货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偷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 第二十二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n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n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n 第三节 走私罪n 第四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n 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n 第六节 金融诈骗罪n 第七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n 第八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n 第九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n 一、犯罪客体要件n 二、犯罪客观要件n 三、犯罪主

3、体要件n 四、犯罪主观要件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n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根据其所侵犯具体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八种: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走私罪; (3)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 (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5)金融诈骗罪; (6)危害税收管理罪; (7)侵犯知识产权罪; (8)扰乱市场秩序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犯罪构成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n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n 二、生产、销售假药罪n 三、生产、销售劣药罪n 四、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n 五、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n 六、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

4、用器材罪n 七、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n 八、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n 九、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n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一般是指商品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产品质量法规,故意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情节或者后果严重的行为。n 细分为如下九条,即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141条“生产、销售假药罪”,第142条“生产、销售劣药罪”,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5条“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第146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

5、标准的产品罪”,第147条“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第148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n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司法认定n 学界对于本罪性质存在一定争论,有学者主张本罪为情节犯,即数额犯的一种。而情节犯从理论上一般认为不应存在既遂和未遂的区分,而只根据其情节严重与否存在罪与非罪的区别。也有学者根据本罪的具体情况提出本罪存在既遂和未遂等不同阶段。

6、n 需要指出的是,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即只要行为人从事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之一的行为就可构成本罪。更为重要的是,本条规定与本节第141条之后各罪之间存在普通法与特别法之间的法条竞合关系,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在具体适用上,优先适用处罚较重的罪名。但如果生产、销售本节第141条至第148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140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41条、第150条的规定,犯本罪,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3年以

7、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处罚。生产、销售假药罪n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明知是假药而进行生产、销售,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客观要件n (1)具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n (2)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n 实际造成危害人体健

8、康结果的,不是本罪的构成要件,而是法定刑的升格条件。由于法条明文规定必须“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故本罪是一种具体的危险犯。n 问题是,仅生产了假药而没有销售的行为,是否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司法认定n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的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故实施了上述行为的行

9、为人也可以构成本罪的共犯。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41条、第150条的规定,犯本罪,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n 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处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n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违反国家食品卫

10、生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构成n 1犯罪客体要件n 国家针对食品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食品消费者的生命权、健康权。n 2犯罪客观要件n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三种行为:n 一是在生产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n 二是在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n 三是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销售。n 3犯罪主体要件n 一般主体,即符合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单位亦可构成本罪。n 4犯罪主观要件n 故意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11、罪的司法认定n 本罪在司法实践当中认定的难点主要在于具体行为的认定,n 2002年8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n 可以将本罪理解为行为犯。同时在本罪条文当中还规定了两种加重结果,即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以及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n 2001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n 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表的关于办理生产、销

12、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44条、第150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处罚。第三节 走私罪n 一、

13、走私武器、弹药罪n 二、走私核材料罪n 三、走私假币罪n 四、走私文物罪n 五、走私贵重金属罪n 六、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n 七、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n 八、走私淫秽物品罪n 九、走私废物罪n 十、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武器、弹药罪n 走私武器、弹药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武器、弹药进出国(边)境的行为。n 构成要件n 客体:国家对外贸易管制中关于武器、弹药禁止进出口的监管制度。 n 客观要件: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武器、弹药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n 主体:一般主体。 n 主观方面:故意 走私武器、弹药罪的司法认定n 走

14、私武器、弹药罪没有数量上的要求,只要行为人具有走私武器、弹药的行为就构成犯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受他人之托走私普通货物、物品,但委托人在货物、物品中夹带了武器、弹药,而行为人并不知道,对其只能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而不能认定为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武器、弹药罪是走私罪中的一种,与其他走私罪的区别就在于走私的对象不同。走私武器、弹药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51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n 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

15、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处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n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除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文物、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秽物品以及毒品之外的其他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应缴关税及工商税数额较大的行为。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构成n 1犯罪客体要件n 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税收征管制度。n 2犯罪客观要件n 违反海关监管法规,以欺骗等手段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n 3犯罪主体要件n 一般主体 n 4犯罪主观要件n 只能

16、包括故意。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司法认定n 对于本罪的司法认定,主要关注行为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故意心态,以及其所走私具体物品的价值是否满足法律规定的限额。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53条的规定,犯本罪,(1)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1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

17、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四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n 一、虚报注册资本罪n 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n 三、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n 四、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n 五、妨害清算罪n 六、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n 七、虚假破产罪n 八、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四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n 九、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n 十、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n 十一、为亲友非法牟利罪n 十二、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n 十三、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n 十四、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n 十五、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n 十六、背

18、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n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客观要件n 首先,行为人需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n 所谓职务上的便利,一般理解为是一种制约关系,即对于特定利益的制约关系。非制约性关系,如友情、亲情等不能被理解为是职务上的便利条件。n 其次,行为人实施了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n 再次,为他人谋取利益。在这一部分,存在几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n 如为他人谋取利益与索贿以及受贿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认为,从

19、刑法条文的句法结构以及我们对于本法的一般理解看,将为他人谋取利益分别与索贿和受贿相连接是较为合理的一种解释。n 对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我们认为其应该被解释为一种行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客观要件n 另外,根据刑法的规定,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都必须满足数额较大这一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罪是一种结果犯。n 此外,根据刑法第163条第2款的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也被视为满足成立本罪的客观要件,回扣与手续费的名目并不重要。n 所谓“ 数额较大” 是指受贿数额在5 000 元至2 万元以上; n 所谓“ 数额巨大” 是指受贿数额在10 万元以上。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20、的司法认定n 认定本罪时,应将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与正当业务行为相区别。n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第1款n 1996年1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n 严格将收受回扣的行为认定为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63条的规定,犯本罪,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n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n 客体要件:国家对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n 客观要件:

21、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n 主体要件:一般主体n 主观要件:故意。n 根据刑法第164条的规定,犯本罪,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处罚。如果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n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而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n 客体要件

22、:国家的利益n 客观要件: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n 主体要件:特殊主体,即法定的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金融机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主n 观要件:过失。n 根据刑法第167条的规定,犯本罪,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n 一、伪造货币罪n 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n 三、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n 四、持有、使用假币罪n 五、变造货币罪n 六、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n

23、七、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n 八、高利转贷罪n 九、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n 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n 十一、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n 十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n 十三、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n 十四、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n 十五、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n 十六、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n 十七、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n 十八、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n 十九、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n 二十、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n 二十一、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n 二十二、违规运用资金

24、罪n 二十三、违法发放贷款罪n 二十四、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n 二十五、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n 二十六、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n 二十七、逃汇罪n 二十八、骗购外汇罪n 二十九、洗钱罪伪造货币罪n 伪造货币罪:是指仿照货币的式样、票面、图案、颜色、质地和防伪标记等特征,运用描绘、复印、影印、制版印刷和计算机扫描打印等方法,非法制造假货币、冒充真货币的行为。 伪造货币罪的犯罪构成伪造货币罪的司法认定n (1)罪与非罪的界限。根据刑法的规定,伪造货币罪是行为犯,因此从立法论上讲,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伪造货币的行为,就应当以伪造货币罪论处,而不管行为人伪造货币数量的多寡及是否实际进入流通领域。但在司

25、法实践中,伪造货币数量的多少即犯罪数额成为定罪量刑的重要标准之一。n (2)一罪与数罪的界限。行为人伪造货币的目的通常是在社会上销售或使用,因此,伪造货币又持有、使用、运输、出售自己伪造的货币,属于吸收犯,只定伪造货币一罪从重处罚,不能实行数罪并罚。伪造货币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70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对于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持有、使用假币罪n 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

26、,数额较大的行为。n 犯罪客体: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n 客观方面: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n 主体要件:只能是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n 主观要件:故意。n 关于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与使用假币罪之间的罪数关系,根据前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71条之规定,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不另认定为使用假币罪;但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则依照刑法第171条、第172条之规定,实行数罪并罚。持有、使用假币罪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72条的规定,犯本罪,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

27、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2000年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4 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总面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总面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n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

28、秩序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n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要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范围以及给存款人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来判定扰乱金融秩序造成危害的程度。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n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24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n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n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29、;n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5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76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根据司法实践,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

30、公众存款50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数额巨大”。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n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是指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及其他结算凭证、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以及伪造信用卡的行为。n 犯罪客体:国家对金融票证的管理制度。 n 客观方面:伪造、变造各种金融票证的行为。 n 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n 主观要件:故意。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客观要件n 根据刑法的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行为,具体包括:n (1 )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 n (2 )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 n (3 )伪造

31、、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 n (4 )伪造信用卡。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司法认定n 根据前述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25条的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n (1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面额在1 万元以上的; n (2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数量在10 张以上的。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77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

32、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第六节 金融诈骗罪 n 一、集资诈骗罪n 二、贷款诈骗罪n 三、票据诈骗罪n 四、金融凭证诈骗罪n 五、信用证诈骗罪n 六、信用卡诈骗罪n 七、有价证券诈骗罪n 八、保险诈骗罪集资诈骗罪 n (一)集资诈骗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n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n 客体要件: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 公私财产所有权 n 客观要件:使用诈骗的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n 主体要件: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n 主观要件: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集

33、资款的目的。 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n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本罪必须是在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时,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数额不大,或者筹措资金时虽有某些虚假成分,但不是将集资款据为己有的,不构成犯罪。n (2)本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也是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集资诈骗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上述其他几种犯罪不仅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具有返还的意图。因此,如何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区分本罪与相关犯罪的关键。集资诈骗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92条、第199条和第200条的规定,犯本

34、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n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n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集资诈骗罪的刑事处罚n 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n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

3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贷款诈骗罪n (一)贷款诈骗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n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n 本罪的犯罪构成为:n 1犯罪客体要件n 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n 2犯罪客观要件n 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n 3犯罪主体要件n 一般主体n 4犯罪主观要件n 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的目的。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n 贷款诈骗罪与无力偿还贷款的界限。贷款诈骗罪与高利转贷罪之间也存在相似之处,后者也可能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信

36、贷资金后,高利转贷他人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偿还贷款。区分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高利转贷罪的关键在于,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贷款诈骗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9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至于什么是“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根据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

37、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票据诈骗罪n 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的行为。n 客体:既包括国家对金融的管理秩序,又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n 客观要件: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罪n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n (1)认定信用卡诈骗罪,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误用他人信用卡,或者经持卡人同意而使用他人信用卡的,不能认定为犯罪。善意透支行为,不成立本罪。n (2)伪造信用卡后又自己使用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也是值得思考

38、的问题。n (3)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刑法第264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理。盗窃数额则根据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后使用的数额认定。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根据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保险诈骗罪n

39、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保险法律、法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客观要件n 成立本罪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件:n (1 )违反保险法律、法规是构成本罪的特定前提。刑法条文虽然无此明示,但是,如果行为没有违反保险法律、法规,就不可能构成本罪。 n (2 )实施了保险诈骗行为。具体表现为五种情形 n (3 )诈骗保险金必须数额较大。所谓“ 数额较大” ,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第48 条的规定处理。 保险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和刑事处罚n 1保险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40、n (1)犯罪主体要件的认定问题。n (2)共犯问题。n (3)罪数问题。n 2保险诈骗罪的刑事处罚n 根据刑法第198 条的规定 第七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n 一、偷税罪n 二、抗税罪n 三、逃避追缴欠税罪n 四、骗取出口退税罪n 五、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n 六、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第七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n 七、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n 八、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n 九、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n 发票罪n 十、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n 十一、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n 十

41、二、非法出售发票罪偷税罪n (一)偷税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n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以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者已扣、已收税款,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n 客体要件: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和国家的税收收入。n 客观要件:采取欺骗、隐瞒等各种虚假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n 主体要件: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是单位。纳税人,是指一切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自然人。扣缴义务人,是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n 主观要件:故意,即明知自己实施的是违法的偷税行为,仍故意实施

42、。偷税罪客观要件n 依照刑法第201条和第204条的规定,偷税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n (1 )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n (2 )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n (3 )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即拒绝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n (4 )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n (5 )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 偷税罪的司法认定n (1)偷税罪与一般偷税违法行为的界限n 根据刑法第201条的规定,能否构成偷税罪,可以从两个方面界定,。n (2)偷税与漏税的界限n 漏税,是指纳税人因过失或无意识而漏缴税款的行为。偷税与漏税的区别可从主客观

43、两方面来把握。n (3)偷税与避税、节税的界限n 避税:是指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事务的人为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节税:又称税收策划,一般是指纳税人采用合法手段达到不缴或少缴税的目的,即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存在许多可选择的纳税方案,纳税人选择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交易事项。偷税罪的刑事处罚n 刑法第201条规定,个人犯偷税罪,按以下两个量刑档次处罚:n (1)个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44、。n (2)个人偷税数额占应纳数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骗取出口退税罪n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n 客体:国家的出口退税管理秩序。n 客观要件:违反国家有关出口退税的法律法规,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n 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本罪的单位,通常是生产或者经营出口产品的单位。n 主观要件:故意,即明知自己假报出口的行为会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而故意实施该行为。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骗取国家出口

45、退税款。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客观要件n 200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假报出口”,是指以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n (1)伪造或者签订虚假的买卖合同;n (2)以伪造、变造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等有关出口退税单据、凭证;n (3)虚开、伪造、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出口退税的发票;n (4)其他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的行为。n “其他欺骗手段”是指:n (1)骗取出口货物退税资格的;n (2)将未纳税或者免税货物作为已税货物出口的;n (3)

46、虽有货物出口,但虚构该出口货物的品名、数量、单价等要素,骗取未实际纳税部分出口退税款的;n (4)以其他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的。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司法认定和刑事处罚n 1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司法认定n (1)骗取出口退税罪与非罪的界限n (2)骗取出口退税罪与偷税罪的界限n (3)骗取出口退税罪与诈骗罪的界限n 2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刑事处罚 n 刑法第204 条。 n 2002 年9 月17 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针对以上各种数额、情节标准作了规定 第八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n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n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n 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n 四、假冒专利罪n 五、侵犯著作权罪n 六、销售侵权复制品罪n 七、侵犯商业秘密罪假冒注册商标罪n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n 本罪的犯罪构成为:n 客体要件:国家对商标的管理秩序和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n 客观要件: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n 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n 主观要件:故意。大多数情况下,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的行为人都具有获取暴利的目的,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