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线路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缆线路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试行).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光缆线路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试行).精品文档.贵州省内光传送网(分支)光缆线路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光缆预留1第三章 光缆端别2第四章 安装工艺2第五章 基站接入段测试5第六章 竣工验收6附表附表1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总表附表2 (分支)基站接入段竣工验收汇总表附表3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缆安装工艺检验表附表4 (分支) 基站接入段光缆配盘图附表5 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表附表6 (分支)基站接入段接头衰耗测试表附表7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附表8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纤衰减统计表附表9 (分支)基站接
2、入段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记录附表10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片第一章 总则1.1、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是贵州移动省内基站光缆接入工程及光传送网(分支)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1.2、缆线路工程的验收应按部颁的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规定、邮电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集团公司相关文件、本规定以及批准后的设计文件规定进行。1.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通过监理单位和随工代表加强工地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对质量合格的隐蔽工程签署隐蔽工程检查证。若发现工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应随时向施工
3、单位指出,由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处理。1.4、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定的要求。1.5、本规定的解释权与修改权属贵州省移动通信公司。第二章 光缆预留2.1、一般要求2.1.1、光缆在接头处重叠长度不小于12米,光缆接头接续后两侧应预留68米,光纤接头盒内收容光纤余长不小于0.8米。2.1.2、长度为200米及以上大桥两端各预留23米,带伸缩缝的钢梁桥每个伸缩缝余长不少于0.5米,特别应注意处理好伸缩缝大的桥梁光缆预留。2.1.3 、长度为250米500米的隧道两端各预留25米,通过500米以上隧道,在一侧大避车洞内预留50米,隧道内接头根据情况可设在小避车洞口或大避车洞内。2.1.4、
4、干线局(站)光缆线路引接点每侧预留应20米。2.1.5、施工测量后自然弯曲增加长度的取定,直埋按每7米/公里计算;管道按每5米/公里计算;架空按每5米/公里计算。2.1.6、人孔内弯曲增加长度,按每个人孔0.5 1.0米计算;人孔内增加长度,按每个人孔2.0 2.5米计算;实际人孔内预留长度合计为:每个人孔2.5 3.0米。2.1.7、局内预留:光缆在局(站)内不设接头,仅考虑今后设备移动等原因引起的局内光缆布放量的增长,光缆在局(站)内布放必需留有余长,地市级及其以上局站,每侧预留光缆30米;县级及其以下局站,每侧预留光缆20米。2.2、架空光缆2.2.1、过桥、隧道等架空光缆按一般要求中的
5、规定办理2.2.2、架空光缆每根电杆均要求作0.2米U形预留,并套32/28塑料管保护,塑管两端应绑扎好。2.2.3、架空杆路中正常预留的光缆要求每隔500 米(标准杆距50米共10档)预留5米光缆,预留光缆应盘成“8”字形,再对折成圆形,绑扎吊挂在预留支架上。2.2.4、架空光缆接头盒应固定在电杆旁,接头两侧各余留8米光缆并分别安装在接头预留支架上。2.2.5、由直埋引上作架空处,其地上部分应为6-8米第三章 光缆端别 3.1、光缆端别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盘光缆两端有端别识别标志;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B端标志为绿色。(2)线
6、路工程的端别要求满足表3.1:光缆线路端别配置表表3.1 序号线路工程A端B端备注1干线工程高一级别局向测低一级别局向测2基站引接工程干线引接点(原开通基站)引入基站第四章 安装工艺第一节 管道光缆4.1、光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不应小于20倍。4.2、光缆敷设中,应保证光缆所受张力、侧压力及弯曲半径等不超过有关规定(直埋、过河、架空及局内光缆亦同,以下不再重叙),以防光缆损伤。4.3、光缆布放完毕,光缆端头应做密封防潮处理,不得浸水。4.4、接头所在人孔的光缆预留长度应符合2.1.1、2.1.6的规定;设计要求做特殊预留处的光缆,按设计规定位置妥善放置。4.5、光缆
7、的保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通人(手)孔内的光缆应采用32波纹软管进行保护并固定在人(手)孔墙壁、电缆托架上或按设计要求的措施进行处理。(2)采用气吹法进行光缆敷设的管道口处应使用护缆膨胀塞进行封堵,PVC管道在子管口处用PVC胶带对光缆进行缠绕密封。4.6、人(手)孔内的光缆应系挂按照相关要求制作的标识牌(进与出两方向各一块)。第二节 直埋光缆4.7、光缆埋深要求须满足表4-2要求,沟底应平整无碎石;石质及半石质沟底应铺10厘米厚的细土或沙土。4.8、直埋光缆的敷设安装可采用人工挖沟及抬放方式施工,也可以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方式敷设。直埋光缆埋深表4-1 序号敷设地段及土质埋深(米)TB
8、10006-99YDJ 14-911普通土、硬土1.21.22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等)0.91.03全石质、流砂0.70.84水田1.41.25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路面基底)1.21.26穿越沟、渠1.21.27市区人行道1.01.08铁路路间普通土、硬土、半石质0.8全石质0.5注:光缆埋设深度应符合上表的规定,当达不到规定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机械防护措施。 沟深较埋深应增加0.1米。4.9、施工过程中,光缆不应出现小于规定曲率半径的弯曲以及拖地、牵引过紧等现象。光缆必须平放于沟底,不得腾空或拱起。4.10、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0米的斜坡上时,宜采用“S”形敷设或按设
9、计要求的措施处理。4.11、布放过程中或布放后,应及时检查光缆外皮,如有破损应立即修复;直埋光缆敷设后应检查光缆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其测试方法及要求应满足相关规定。4.12、光缆重迭、预留及接头盒安装 光缆在接头处重迭米,每侧各米为接头盒内光纤盘留和接续损耗,余米为两侧预留。直埋光缆引入接头盒的方式,视接头盒的结构确定,但应使接头盒在运行中不承受光缆拉力。接头完成后将接头盒及两边余缆水平盘放入接头坑内,接头盒上方应回填细土或砂土20厘米,并在上方铺放(四块)水泥盖板进行保护。4.13、填土 光缆沟的回填须满足相关规定要求。沟坎前后米范围内的回填土应分层夯实。缆沟回填工作中严禁用铁锹等尖刃工具捣实
10、,以免铲伤光缆。回填土须高出地面10厘米。4.14、标石的埋设工程中所用标石分监测标石和普通标石两种。监测标石埋设在光缆接头处(接头坑内线路直线段上),面对光缆接头,埋深0.6米,露出地面0.4米。监测标石和普通标石的埋设和编号按部颁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4.15、直埋光缆的防护措施应按设计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 光缆线路穿越铁道以及不开挖路面的公路时,采取顶管方式。顶管应保持平直,钢管规格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破土的位置可采取埋管保护。埋804钢管进行保护时,应在管中穿放二根322mm塑料子管,埋503.5钢管进行保护时,应在管中穿放一根322m
11、m塑料子管,塑管两端应各长出钢管1米。埋设的顶管或埋管在本期工程中为不用的管孔,应做堵塞处理。(3)光缆线路穿越白蚁活动区域应按规定做防蚁处理。(4)光缆线路的防雷措施,必须按设计规定处理。采用防雷排流线时,必须保证排流线位于光缆上方30厘米处,严禁出现位置颠倒现象。防雷线最短长度应不小于1公里。(5)架空吊线每隔1公里必需用蛋型隔电子作电气断开。(6)光缆内金属构件在光缆接头处必需作电气断开。(7)光缆在成端处应引出缆内金属构件接机架保护地线。第三节 架空光缆4.16、架空光缆垂度的取定应十分慎重,在光缆架设过程中和架设后受到最大负载时产生的伸长率小于0.2% 。4.17、架空光缆的布放(原
12、则上)应通过滑轮牵引,布放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过度弯曲。4.18、中负荷区、重负荷区及超重负荷区布放吊挂式架空光缆应在每根杆上做预留,轻负荷区应每10杆档做一处预留。光缆在每根电杆处或经十字吊线、丁字吊线处应安装保护管。4.19、吊挂式架空光缆布放后应统一调整,光缆挂钩的卡挂间距为50厘米,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齐全。4.20、架空光缆防强电、防雷措施应符合设计规定。吊挂式架空光缆与电力线交越时,应采用胶管或竹片对钢绞线做绝缘处理。光缆与树木接触部位,应用胶管或蛇形管保护。第四节 局内光缆4.21、局内光缆一般从局前人孔经地下进线室引至光传输设备机房。局内光缆应系挂按相关规定制作的
13、标识牌,以便于识别。4.22、光缆在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进行安装敷设,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4.23、局内光缆布放应整齐美观,沿上线井布放的光缆应绑扎在上线加固横铁上。光缆经由走线架、拐弯点(前、后)应予绑扎,两处绑扎的距离不超过50公分。上下走道或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套胶管,避免光缆受侧压。4.24、按规定预留在设备侧的光缆,可以盘留在传输设备机房或进线室内。有特殊要求预留的光缆,应按设计要求留足并妥善存放。4.25、光缆引入局站后应堵塞进线管孔,使之不渗、漏水。第五节 光缆成端4.26、应根据2.1的规定或设计要求留足预留光缆。4.27、在设备机房的光缆终端接头
14、安装位置应稳定安全,远离热源。4.28、成端光缆和自光缆终端接头引出的单芯软光纤应按照ODF的说明书进行走线并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护和绑扎。4.29、单芯软光纤所带的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顺序插入光配线架(分配盘)。未连接软光纤的光配线架(分配盘)的接口端部应盖上塑料防尘帽。4.30、软光纤在机架内的盘绕应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4.31、光缆在光纤配线架(ODF)成端处,将金属构件用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引出,并将其连接到保护地线上。4.32、 软光纤应在醒目部位标明方向和序号。第六节 光缆接续与接头盒安装4.33、采用熔接法进行光缆接续时,光纤熔接完成并测试合格后应立即做增强保护措施。增强保护方法可采
15、用热可缩套管法。4.34、光纤全部连接完成后,应按下列要求将余长光纤收容盘放:(1)根据光缆接头套管(盒)的不同结构,按工艺要求顺序将余纤盘在熔纤盘内,盘绕方向应一致;(2)光纤盘绕弯曲半径应大于厂家规定的曲率半径,接头部位应平直不受力;4.35、光缆加强芯应按需要长度截断并按工艺要求固定在接头盒内,电气断开。4.36、光缆接头盒的封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头盒的封装按工艺要求进行;(2)接头盒内应放入袋装防潮剂和接头责任卡,其格式见下表:光缆接续责任卡片 施工日期年 月 日 时至 时天气 温度施工单位接续人光纤护套记事4.37、管道光缆接头盒的安装方式,应按照各省的维护习惯和施工图设计的
16、要求,固定在人(手)孔壁上或电缆托架上,安装位置应便于维护;4.38、接头盒进出缆方式应符合各省维护习惯和设计要求。4.39、预留光缆应整齐盘留,固定在人(手)孔壁上或电缆托架上。第五章 测试5.1、 光缆测试(包含1310n米 及1550n米两个窗口)的内容应包括:(1)线路衰减;(2)后向散射信号曲线;(3)P米D链路值5.1 中继段衰减和P米D值的测试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1)光纤衰减测试应取双向测量的平均值;(2)测量的光纤衰减平均值和P米D链路值必须符合表5-1规定的指标:光纤衰减平均值和P米D链路值指标表5-1序号项目指标备注1衰耗值1310n米波长(0.36+0.08中继段内光缆
17、接头数量)单位为dB/k米1550n米波长(0.22+0.08中继段内光缆接头数量)2P米D链路值80%0.15 ps/k米1/2G.652光纤光缆100%0.20 ps/k米1/2(3)测量结果应做详细记录,格式见附表6、附表7、附表8、附表9。5.2 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信号曲线无异常。(2)全程信号曲线应打印记录或拍照。格式见附表10。第六章 竣工验收第一节 竣工技术资料6.1、光缆线路工程初步验收前,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的竣工技术资料一式五份,交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或验收小组审查。6.2、工资料的编制以一个(基站接入)段为单位。6.3、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8、1)竣工图纸,可利用原有施工设计图改绘,其中变更部分应用红笔修改并标注清楚接头、障碍物等位置以及防护地段等,变动较大更改后不清楚的部分,应重新绘制。(2)竣工测试记录,包括光缆配盘图,详见附表4附表10。(3)全部工程中的隐蔽工程签证。 (4)其它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开、停、复、竣工报告,工程洽商纪要,已安装的设备清单,工余料交接清单等有关工程方面的资料。第二节 监理检验和竣工验收6.4、缆线路工程的监理检验应按表7.1所列的项目及内容进行。除隐蔽工程经监理验收一般可不再重验外,其余项目应按表7.2所列的项目及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光缆工程监理随工检验项目内容表表7.1 序号项目内容及规定检验方式
19、1主杆电杆的位置及洞深电杆的垂直度角杆的位置杆根装置的规格、质量杆洞的回土夯实杆号监理随工检验2拉线与撑杆拉线程式、规格、质量拉线方位与缠扎或夹固规格地锚质量(含埋深与制作)地锚出土及位移拉线坑回土拉线及撑杆距、高比撑杆规格、质量撑杆与电杆结合部位规格、质量电杆是否进根撑杆洞回土等监理随工检验3架空吊线吊线规格架设位置装设规格吊线终结及接续质量吊线附属的辅助装置质量吊线垂度等监理随工检验4架空光缆光缆的规格、程式挂钩卡挂间隔光缆布放质量光缆接续质量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光缆引上规格、质量(包括地下部分)预留盘放质量及弯曲半径光缆垂度与其它设施的间隔及防护措施监理随工检验5管道光缆塑料子管规格占
20、用管孔位置子管在人孔中留长及标志子管敷设质量子管堵头及塞子的安装光缆规格光缆管孔位置管口堵塞情况光缆敷设质量人孔内光缆走向、安放、托板的衬垫预留光缆长度及盘放光缆接续质量及接头安装、保护人孔内光缆的保护措施护缆膨胀塞安装质量监理随工检验6埋式光缆光缆规格埋深及沟底处理光缆接头坑的位置及规格光缆敷设位置敷设质量预留长度及盘放质量光缆接续及接头安放质量保护设施的规格、质量防护设施安装质量光缆与其它地下设施的间距引上管、引上光缆设置质量回填土夯实质量长途光缆护层对地绝缘测试隐蔽工程签证7水底光缆光缆规格敷设位置埋深光缆敷设质量两岸光缆预留长度及固定措施、安装质量沟坎加固等保护措施的规格、质量隐蔽工程
21、签证光缆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内容表7.2 序号项目内容及规定1安装工艺管道光缆抽查的人孔数应不少于人孔总数的10%,检查光缆及接头的安装质量、保护措施、预留光缆的盘放以及管口堵塞、光缆及子管标志,人孔内:光缆盘留绑扎、挂放标识牌、接头盒固定、使用护缆塞、光缆保护等架空光缆抽查的长度应不少于光缆全长的10%;沿线检查杆路与其它设施间隔(含垂直与水平)、光缆及接头的安装质量、预留光缆盘放、与其它线路交越、靠近地段的防护措施埋式光缆应全部沿线检查其路由及标石的位置、规格、数量、埋深、面向水底光缆应全部沿线检查其路由,标志牌的规格、位置、数量、埋深、面向以及加固保护措施局内光缆应全部检查路由、预留长度、爬
22、梯和走线架绑扎、进线孔封堵、挂放标识牌等,光缆成端:盘留、标识、接地、保护,满足尾纤安全要求等2光缆主要传输特性基站接入段光纤线路衰减竣工时应每根光纤都进行测试;验收时抽测应不少于光纤芯数的25%;基站接入段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竣工时应每根光纤都进行检查;验收时抽查应不少于光纤芯数的25%;接头损耗的核实,应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光纤衰减检验;P米D链路值竣工时应该每根光纤都进行测试;验收时抽测应不少于光纤芯数的25%。3护层对地绝缘直埋光缆竣工及验收时应测试并做记录。附表附表1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总表附表2 (分支)基站接入段竣工验收汇总表附表3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缆安装工艺检验表附表4 (分
23、支)基站接入段光缆配盘图附表5 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表附表6 (分支)基站接入段接头衰耗测试表附表7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附表8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纤衰减统计表附表9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记录附表10 (分支)基站接入段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片附表1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总表项目代码工程名称工程规模(基站接入 段)(总长 k米)建设单位维护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开工日期:年月日 竣工日期:年月日验收结论:时间: 年 月 日附表2 (分支)基站接入段竣工验收汇总表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比例检查结果检查时间竣工资料审查安装工艺检查光传输特性检查结论建设单位: 维
24、护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附表3 (分支) 基站接入段光缆安装工艺检验表序号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检查结果一一般检查1光缆端别A端、B端2光缆曲率半径施工中20光缆外径二管道光缆1布缆后端头处理密封防潮,不得浸水2接头预留3人(手)孔内光缆保护直通人(手)孔内用波纹管4硅芯塑料管口封堵护缆膨胀塞密封5塑料子管封堵缠绕PVC胶带密封6挂放标识牌进出方向各一块三直埋光缆1埋深应符合表4-2规定及设计要求2与其它设施的间隔应符合部颁相关标准3对地绝缘电阻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4回填土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5防雷措施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6防蚁措施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7防机
25、械损伤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8普通标石埋设埋设及编号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9监测装置安装、埋设及编号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四架空光缆1垂度在最大负载时应能保证光缆的伸长率不超过0.2%2光缆预留及保护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3光缆挂钩安装卡挂方向一致,托板齐全,间隔503厘米4引上光缆安装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5防强电、防雷应负荷设计规定6防机械损伤与树木等接触部位,用胶管或蛇形管保护7接头盒安装及保护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8拉线及撑杆应满足部颁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五局内光缆1标识牌已挂2光缆布放位置安全3布放工艺整齐美观4绑扎点及间距走线架、拐弯点前后,间距5
26、0c米5光缆预留位置及长度进线室或机房、设备每侧10-20米6进线孔堵塞不渗水、漏水六光缆成端1终端接头安装位置稳定安全、远离热源2成端光缆及软光纤布放符合ODF说明书要求,并绑扎3软光纤连接器插入光分配盘,盖上防尘帽4光缆金属构成接地用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引出,连至保护地线5软光纤标识在醒目位置标明方向和序号七光缆接续与接头盒安装1光纤接头保护方法热可缩管法2余留光纤长度每方向带松套管和不带松套管光纤各0.8米3余纤盘放盘在收容盘上,盘绕方向一致4光纤盘绕曲率半径符合厂家规定,接头部位光纤不受力5光缆加强芯固定按接头盒安装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电气断开6接头盒的封装按接头盒安装说明书和设计要求,
27、有接头责任卡7接头盒安装位置固定在人(手)孔壁或电缆托架上8接头盒进出缆方式按各省的维护习惯和设计要求注:“检查结果”栏填写“全部合格”、“合格”或“不合格”监理人员: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维护单位: 检查日期: 站名 端别 附表4 (分支) 基站接入段光缆配盘图 地面长度: 光纤长度: 标石号: 标石号: 标石号: 标石号: 敷设长度: # # # # 地面长度: 光纤长度 标石号: 标石号: 标石号: 标石号 敷设长度: # # # # 地面长度: 光纤长度 标石号: 标石号: 标石号: 标石号 敷设长度: # # # # 地面长度: 光纤长度 标石号: 标石号: 标石号: 标石号 敷
28、设长度: # # # # 图例: 直埋敷设 水下敷设 管道敷设 架空敷设 说明: 1、按图例符号标出光缆敷设方式和接头情况。 2、标出地面长度、光纤长度、敷设长度及标石号。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日期:附表5 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表光缆型号出厂盘号新盘编号光缆芯数光缆长度出厂长度尺码带测试仪表及型号外观技术指标1310 n米0.36dB/k米1550n米0.22dB/k米纤芯序号1310 n米1550n米折射率:折射率: 测试衰耗值测试光纤长度测试衰耗值测试光纤长度123456789101112结论测试人员: 监理人员: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附表6 _(分支)基站接入段接头
29、衰耗测试表接续地点 测试波长 n米温度 湿度 测试仪表 接头号纤芯衰耗(dB)A-BB-A合计平均123456789101112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维护单位: 监理单位: 附表7 _(分支)_基站接入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中继段长 光源 仪表 波长 温度_( )指标 光 纤P入P出平均dBdB/k米1A-BB-A2A-BB-A3A-BB-A4A-BB-A5A-BB-A6A-BB-A7A-BB-A8A-BB-A9A-BB-A10A-BB-A11A-BB-A12A-BB-A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维护单位: 监理单位: 附表8 _(分支)_基站接
30、入段光纤衰减统计表基站接入段长(纤)_k米配盘序号通道(光纤j)光纤长度(米)总衰减aj(db)平均衰减aj(db/k米)接头编号光纤衰耗(db/k米)123456789101112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维护单位: 监理单位: 附表9 (分支) 基站接入段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记录测试站_ 测试段_ 基站接入段距离_k米测试仪表_温度_ 湿度_%光纤号方向起始波长(n米)终止波长(n米)极值个数偏振模色散值(ps)P米D系数(ps/k米1/2)123456789101112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维护单位: 监理单位: 附表10 (分支) 基站接入段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片( )测第( )通道图片号( ) ( )测第( )通道图片号( )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维护单位: 监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