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7735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581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1页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doc(5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精品文档.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CAS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人 民 出 版 社目 录第一章 基本准则1第一节 基本准则概述1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1二、基本准则规范的主要内容1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2一、财务报告目标2二、会计基本假设3三、会计基础4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一、可靠性5二、相关性5三、可理解性5四、可比性5五、实质重于形式6六、重要性6七、谨慎性6八、及时性7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7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7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8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

2、确认条件9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9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0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0七、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11第五节 财务报告12一、财务报告及其编制12二、财务报告的构成12第二章 存 货14第一节 存货概述14第二节 取得存货的计量14一、外购存货的成本14二、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15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16四、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16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16一、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16二、存货成本的结转17第四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17一、存货的可变现净值17二、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18三、存货可变现净值确定的具体应用18四、计提存货跌

3、价准备的方法19五、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20六、材料存货期末价值的确定21七、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22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22一、新旧比较22二、新旧衔接23第三章 长期股权投资24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24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5一、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25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26三、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发放规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28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28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28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29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35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35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35二、长期股权

4、投资的处置37第五节 共同控制资产及共同控制经营的核算39一、共同控制经营39二、共同控制资产40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40一、新旧比较40二、新旧衔接41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43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43一、投资性房地产及其特征43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43三、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44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44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45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48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51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51一、新旧比较51二、新旧衔接52第五章 固定资产53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53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54一、外购固定资产5

5、4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56三、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60四、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60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60一、固定资产折旧60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62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63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63二、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63三、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64四、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64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64一、新旧比较64二、新旧衔接65第六章 生物资产66第一节 生物资产概述66一、生物资产的特征66二、生物资产的分类67第二节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67一、外购的生物资产67二、自行繁殖、营造的生物资产68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69四、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70第三节 生物资产的

6、后续计量70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生物资产70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生物资产73第四节 生物资产的收获与处置73一、生物资产的收获73二、生物资产的处置76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77一、新旧比较77二、新旧衔接78第七章 无形资产79第一节 无形资产概述79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79二、无形资产的内容80三、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规范的其他无形的资产80第二节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80一、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80第三节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82一、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82二、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83三、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83四、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84第四节 无形

7、资产的后续计量84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原则84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85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86第五节 无形资产的处置86一、无形资产的出租86二、无形资产的出售87三、无形资产的报废87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87一、新旧比较87二、新旧衔接88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89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89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89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89二、确认和计量原则90三、商业实质的判断90第三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92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处理92二、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处理94三、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95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8、99一、新旧比较99二、新旧衔接99第九章 资产减值100第一节 资产减值概述100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101一、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基本方法101二、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101三、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估计101第三节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105一、资产减值损失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则105二、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105第四节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106一、资产组的认定106二、资产组减值测试107三、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109第五节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110一、商誉减值测试的基本要求110二、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111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112

9、一、新旧比较112二、新旧衔接113第十章 职工薪酬114第一节 职工薪酬概述114第二节 职工及职工薪酬的范围114一、职工的范围114二、职工薪酬的范围115第三节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116一、职工薪酬的确认116二、职工薪酬的计量116三、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亦称辞退福利)119四、其他形式的职工薪酬122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123一、新旧比较123二、新旧衔接124第十一章 企业年金基金125第一节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125一、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125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125三、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126第二节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127一、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

10、流程127二、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账务处理128第三节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129一、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原则和范围129三、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130第四节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132一、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132二、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132第五节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133一、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133二、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133第六节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135一、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135二、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136第七节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137一、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报主体137第十二章 股份支付140第一节

11、股份支付概述140第二节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141一、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41二、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142三、股份支付的处理145四、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应用举例147五、条款和条件的修改149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150一、新旧比较150二、新旧衔接151第十三章 债务重组152第一节 债务重组概述152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52一、以资产清偿债务152二、以债务转为资本155三、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155四、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156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156一、新旧比较156二、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衔接157第十四章 或有事项158第一节 或有事项概述158一、或有事

12、项的概念及其特征158二、或有事项形成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158第二节 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59一、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159二、预计负债的计量161三、亏损合同与重组义务162四、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164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165一、新旧比较165二、新旧衔接166第十五章 收入167第一节 收入概述167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167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167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171第三节 提供劳务收入176一、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176二、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178三、同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交易178四、建设经营移交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180第四

13、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181一、利息收入181二、使用费收入181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182一、新旧比较182二、新旧衔接182第十六章 建造合同183第一节 建造合同概述183一、合同分立183二、合同合并184三、追加资产的建造184第二节 合同成本184一、合同成本的组成184二、合同成本的会计处理185第三节 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186一、合同收入的组成186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建造合同187三、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建造合同190四、合同预计损失的处理191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191一、新旧比较191二、新旧衔接192第十七章 政府补助193第一节 政府补助概述193第二节 政府补助

14、的会计处理194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194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96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197一、新旧比较197二、新旧衔接198第十八章 借款费用199第一节 借款费用概述199第二节 借款费用的确认199一、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200二、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时间200三、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201第三节 借款费用的计量202一、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202二、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204二、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204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205一、新旧比较205二、新旧衔接206第十九章 所得税207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207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5、207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207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208一、资产的计税基础208二、负债的计税基础211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213四、暂时性差异213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215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15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217三、特定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219四、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220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21一、当期所得税221二、递延所得税221三、所得税费用221四、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223五、

16、所得税的列报223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224一、新旧比较224二、新旧衔接224第二十章 外币折算226第一节 外币折算概述226第二节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26一、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26二、记账本位币的变更227第三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28一、折算汇率228二、交易日的会计处理229三、会计期末或结算日对外币交易余额的会计处理229四、分账制记账方法232第四节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234一、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234二、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240三、境外经营的处置240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241一、新旧比较241二、新旧衔接241第二十一章 企业合并242第一节

17、企业合并概述242一、企业合并的定义和范围242二、企业合并的类型243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244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244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244第三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252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252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257三、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258四、反向购买的处理260五、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263六、被购买方的会计处理264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264一、新旧比较264二、新旧衔接265第二十二章 租赁266第一节 租赁概述266一、租赁的相关概念266二、租赁的分类267第二

18、节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267一、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267二、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处理272第三节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272一、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272二、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处理276第四节 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277一、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277二、售后租回交易形成经营租赁278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280一、新旧比较280二、新旧衔接281第二十三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82第一节 金融工具概述282一、基础金融工具282二、衍生工具282第二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284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284二、持有至到期投资285三、贷款和应收款项286

19、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87五、其他金融负债287第三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287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确认条件287二、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287三、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288第四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288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288二、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289三、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298四、常规买卖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300第五节 嵌入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301一、嵌入衍生工具概念及与主合同关系301二、嵌入衍生工具会计的处理:303第六节 金融资产减值305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305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306第七节新旧比较与衔接311一、新旧比较311二、新

20、旧衔接311第二十四章 金融资产转移313第一节 金融资产转移概述313一、金融资产转移的界定313第二节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314一、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314二、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319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327一、新旧比较327二、新旧衔接328第二十五章 套期保值329第一节 套期保值概述329一、套期保值的概念329第二节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330一、套期工具330二、被套期项目331第三节 运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332一、运用套期保值会计方法应遵循的原则333二、高度有效套期的认定333三、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333四、套期有效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335第四节 套期保值确认和计

21、量336一、公允价值套期会计336二、现金流量套期340三、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343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344一、新旧比较344二、新旧衔接344第二十六章 原保险合同345第一节 原保险合同概述345一、保险合同的定义345二、原保险合同的定义345三、原保险合同的分类346四、混合风险合同的分拆346第二节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48一、原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348二、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348三、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348第三节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确认和计量349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352三、未决赔款准备金352四、寿险(长期健康险)

22、责任准备金353五、保险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353五、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353第四节 原保险合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354一、保单取得成本354二、赔付成本355三、损余物资356四、代位追偿款356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357一、新旧比较357二、新旧衔接357第一节 再保险合同概述359一、再保险合同的概念及特征359二、再保险合同基本业务359三、再保险合同分类360第二节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361一、应收分保准备金361二、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363三、预收赔款和存入分保保证金365第三节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366一、分保费收入及分保费用366二、分保赔付成本368三、预付赔款和存出分保保证

23、金368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368一、新旧比较368二、新旧衔接368第二十八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370第一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概述370第二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的确认和计量370一、油气开采活动支出370二、钻井勘探支出的资本化采用成果法371三、弃置义务的处理372四、油气资产折耗方法372五、油气准则所涉及资产的减值372六、矿区权益转让的会计处理372七、产品分成合同的处理375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375一、新旧比较375二、新旧衔接376第一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377一、会计政策377二、会计估计377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379四、前期差错380第二节会

24、计政策变更380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380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381三、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382第三节 会计估计变更384一、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384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384三、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385第四节前期差错更正385一、前期差错重要性的判断385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386三、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387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388一、新旧比较388二、新旧衔接388第三十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389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389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389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389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390第二节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25、的会计处理390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390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391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394一、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394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395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396一、新旧比较396二、新旧衔接396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列报397第一节 财务报表列报概述397第二节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397一、依据各项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结果编制财务报表397二、列报基础397三、重要性和项目列报398四、列报的一致性398五、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的相互抵销399六、比较信息的列报399七、财务报表表首的

26、列报要求399八、报告期间399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399一、资产负债表概述399二、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401三、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403第四节利润表404一、利润表概述404二、一般企业利润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405三、金融企业利润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407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09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409二、一般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410三、金融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413第六节 附 注413一、附注概述413二、附注披露的内容414第七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415一、新旧比较415二、新旧衔接415第三

27、十二章 现金流量表416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概述416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416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416三、现金流量的分类及列示417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418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编制419一、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419二、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426三、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表的编制427四、证券公司现金流量表的编制428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附注428一、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428二、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其他重要信息的披露432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432一、新旧比较432二、新旧衔接433第三十三章 中期财务报告434第一节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434第二节 中期财务报告编制435一、

28、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435二、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435三、中期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的编报要求439四、比较财务报表编制要求440五、中期财务报告附注441六、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443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444一、新旧比较444二、新旧衔接444第三十四章 合并财务报表446第一节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446一、合并范围的确定446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451第二节 合并资产负债表452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452二、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453三、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455四、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478五、子公司发生超额亏

29、损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反映480六、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481七、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格式481第三节 合并利润表483一、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483二、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486三、合并利润表的编制486四、合并利润表基本格式487五、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利润表中的反映489第四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489一、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490二、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492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有关少数股东权益项目的反映492四、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493五、合并现金流量表格式494第五节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96一、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497二、合并所有者权益

30、变动表格式497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501一、新旧比较501二、新旧衔接502第三十五章 每股收益503第一节 每股收益概述503第二节 基本每股收益503一、分子的确定503二、分母的确定504第三节 稀释每股收益505一、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应当考虑的因素505二、可转换公司债券506三、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507四、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508五、多项潜在普通股509六、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510第四节 每股收益的列报511一、重新计算511二、列报512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513一、新旧比较513二、新旧衔接513第三十六章 分部报告514第一节 分部报告概述51

31、4第二节 报告分部的确定514一、经营分部的确定514二、地区分部的确定516三、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确定的特殊原则517二、报告分部的确定520第三节 分部信息的披露525一、描述性信息525二、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530三、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533四、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533五、其他披露要求534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535一、新旧比较535二、新旧衔接535第三十七章 关联方披露536第一节 关联方披露概述536第二节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536一、关联方关系的认定536二、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538第三节 关联方交易539一、关联方交

32、易的判断539二、关联方交易的类型539第四节 关联方的披露540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541一、新旧比较541二、新旧衔接541第三十八章 金融工具列报542第一节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542第二节 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542一、权益工具发行的处理542二、权益工具回购、注销等的处理543三、权益工具和金融负债的区分543四、混合工具的分拆549第三节 金融工具披露551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相互抵销551二、金融工具一般信息披露要求552三、金融工具风险信息披露要求562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565一、新旧比较565二、新旧衔接565后 记566第一章 基本准则第一节 基本准则概述企业会计准

33、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的制定依据,地位十分重要。基本准则是在1992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订和调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实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供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

34、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长以部长令签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

35、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二)基本准则的作用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如下: 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明确规定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完善。二是为会计实务中出

36、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在会计实务中,由于经济交易事项的不断发展、创新,一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具体准则中尚未规范但又急需处理,这时,企业不仅应当对这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及时进行会计处理,而且在处理时应当严格遵循基本准则的要求,尤其是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规定。因此,基本准则不仅扮演着具体准则制定依据的角色,也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做出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了会计处理依据,从而确保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问题的规范作用。二、基本准则规范的主要内容基本准则的制定吸收了当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前会计实务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

37、国际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动态,构建起了完整、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从不同角度明确了整个会计准则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关于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三是关于会计基础。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四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五是关于会

38、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各要素进行严格定义。会计要素在计量时以历史成果为基础,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六是关于财务报告。基本准则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目标,明确了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本章着重讲解了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问题。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一、财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将保护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

39、决策的信息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彰显了财务报告目标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持续深入,产权日益多元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投资者队伍日益壮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更加关心其投资的风险和报酬,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帮助其做出决策,比如决定是否应当买进、持

40、有或者卖出企业的股票或者股权,他们还需要信息来帮助其评估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等。因此,基本准则将投资者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凸现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根据投资者决策有用目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及其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

41、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除了投资者之外,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还有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例如,企业贷款人、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十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信息来评估企业能否如期支付贷款本金及其利息,能否如期支付所欠购货款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他们需要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影响,包括企业对所在地经

42、济做出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有关企业发展前景及其能力、经营效益及其效率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要。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中有许多是共同的,由于投资者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通常情况下,如果财务报告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也就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产。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目标要求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