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66404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59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doc(1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精品文档.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

2、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

3、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满自信心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本

4、书初稿曾蒙邓铁涛老前辈审阅,抱病约见,并亲笔题词,嘉勉后学,不胜感激!有生之年,当铭记邓老鼓励教诲,为中医事业克尽微力。感谢原山西省卫生厅蒋天佑副厅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郭博信总编辑,在落实中央抢救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中,多次屈尊下访,给我以多方面的关怀、鼓励与鞭策。感激之余,反思一生医事的成败得失,凑成了这本医学杂录,自知先天不足,根底浅薄,一得之见,难免偏颇。除了一点为救人命甘担风险的赤子之心外,别无所求。复兴中医,任重道远,原与青年一代共勉,尚望前辈及同仁不吝斧正。人体阳气与疾病阴和阳是事物的两个相对属性。一般来说啊,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为阳性。相对

5、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阴性。中医学理论素来讲究调整阴阳的关系,正如引文中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但对于怎样算是阴平阳秘这个问题,历代医学各抒己见,众说纷纭。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先生,在其著作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中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滋阴学说,至今对临床医师仍有深远影响。明朝张景岳则是折中派,他在钻研黄帝内经30余年后,著成了类经附翼,把阴、阳关系理解成半斤八两、平起平坐的关系。根据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说,在大宝论中写道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6、论,强调了阳虚多寒,宜补而兼温;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亦不能小觑。孰是孰非,未有定论。而今,历经52年的从医生涯后,78岁高龄的李可老先生语出惊人: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这个是沿袭多年的错误。内经中阴虚出盗汗,阴虚生夜热两条,阴指的不是阴、阳,而是指五脏。头一个阴指的是手太阴肺脏,应理解为肺气、阳两虚,卫外失固。第二个阴指的是足太阴脾脏,土壤不能敛火,虚阳外散,当温之敛之,甘温可除热是也。而朱丹溪、张景岳都错了。影响所及从金元明清一错错到今天。祸及千万患者,太可怕了!试想,脾、肺阳虚的病,怎么可以用清热滋阴?甚至是沾唇必殆!说阳,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太阳、春日、阳光、温暖

7、、明亮?美好的词汇如泉纷涌。欧美有一首经典老歌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 Thats why Ill always be around中国亦有一首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呀毛主席,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千山万水向您欢呼太阳,是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崇拜。光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暖。甲骨文之阳,左边是阜,表示升高的意思;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小篆之阳,与甲骨文基本相似,灯下增加了三撇,表示灯光四射。历朝历代的人们如何解释阳字呢?诗经?小雅?湛露:湛湛

8、露斯,匪阳不晞。(浓茂的露水啊,不出太阳就不会干。)阳,指太阳升起。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日,天气和暖,黄莺处处欢鸣。)阳,指温暖。东汉的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中说:阳,高明也。从阜,昜(yng)声。(从阜,与山有关。)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注解春秋,在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中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如衡阳-衡山之南,洛阳-洛水之北)相传为秦汉时所作的尔雅中载曰: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由此一析,山之东、南、西三面皆阳。人们在选购房屋的时候传统来说,是要讲究一个好风水,但风水学说流派繁复,规矩众多,往往让人无所适从。但是,有一个标准是得到公认的。那就是房屋首选坐北朝南的,最好还要有

9、可供晾晒的向南阳台。为什么呢?太阳,在我国来看,每日都要沿着东-东南-西南-西的方向,延一线划过天空,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朝南,房间的采光才会好,温度才能有保证,这样一来,人们平时积累在衣物、被褥等起居用品里的湿气才得以燥干,不会发潮,不会积湿伤人。潜在的健康影响因素被消除或减少了,人的心情自然而然愉悦起来,房间也会显得生气盎然。长年卧病在床之人,病态怏怏,其人往往给人以晦暗阴冷的感觉在物资不足的年代,肉类、脂类等供应不足,小孩子们,常会患上佝偻病:胸骨前突呈鸡胸状,走路时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O型腿或X型腿。病因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进而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而

10、维生素 D的缺乏除了摄入量不足以外,还有可能是紫外线照射不足,也就是俗话说的晒太阳晒得不够,皮肤基底层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未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不能顺利转化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的发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就较高了。春夏时分,天和日暖,草长莺飞,繁花争妍,人们都走到户外来,踏春、远足、登山、旅游、慢跑、练拳、游水阳光下,大千世界热闹、活跃、律动。秋冬时分,天凉日冷,草凋莺藏,落叶纷纷,人们都躲到室内去了,厚装厚裹,以避寒气。阳光变得稀薄,世界也渐渐安静。而亚热带的雨林里,五颜六色的树蛙还在欢腾跳跃,千姿百态的植被为一争头顶阳光而使劲地拔高北极的冰天

11、雪地里,只剩下零星出动的北极熊,形单影只。环境严酷,大多植物难以存活,地衣紧抓地表,在冰雪覆盖下静延生命。我们看到,活力的来源-光和热。属阳。然而,在同一个环境下的人们,也表现出不同的活力。是为什么呢?外界之阳仅仅是一方面。人的体内乃另有其阳。一般认为男性以阳为本,女性以血为本,故而常见男性的活力尤其是运动活力或运动意向一般来说高于女性。孩童为稚阴稚阳之体,生机蓬勃向上,手足常温,不觉冬寒。老人年事渐长,阳气渐虚,冬日喜在阳光下静坐,汲外温,补内暖。回赏诗词,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尽道美人的娇艳,唐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也因而流传千古。桃腮、粉面、红粉佳人,是怎样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唐代张裕又言

12、: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樱桃小嘴、点绛唇、纤红指流行至今,受到现代女性的挑战,涂脂抹粉,非红粉不可吗?偏不!个性时代,不少人已有描灰黑唇彩、染褐色指甲、打蓝紫粉底的大胆尝试。但试问有多少看官觉其美艳?为何唇、颊、指,非红不美呢?那是气血的象征,是健康活力的外在表现啊!化妆为何?为美。美为哪般?为健康模样罢了。为了生命的活力,人们逐阳息居,犹未自知而已。千言万语,亦道不尽简单的规律,一朝翻阅古书,古人三言两语已尽诠其意:寒热者,春夏之暖为阳,秋冬之冷为阴。当长夏之暑,草木昆虫,咸苦煎炙,然愈炙愈繁,不热则不盛。至一夕风霜,即僵枯遍野,是热能生物,寒无生意,热无伤而寒可畏,非寒强于热乎?

13、此寒热阴阳之辨也。逐阳,不等于弃阴,只是更强调阳主阴从的理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肉身其形既成,即已为器,故生命活力全在于这一口真气,一份阳气。人生在世,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皆为有形之物,要倚靠阳气运化;外界六淫日积月累,伤人于无形,耗阳损正,故护阳实为要务。秋日的明净的阳光静静的照进来,坐在李老旁边,我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面庞。虽然中风痊愈不久,李老气色还好,透着健康的白。他的胡须刮得很干净,只能看到淡淡的青痕,如果不是满头银发和花白的眉毛泄漏了他的年龄,还真猜不出他已经78岁了。开始谈话并不顺畅,李老简单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回答了我的问题,气氛有点冷清。期待中

14、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的李老并没有出现。相信是我还没找到打开李老这座宝藏的钥匙。我不断的变换着话题和角度,期望能触到他的兴奋点。果然,谈到高血压的病因时,李老的话多了起来。他挪了下身子,点上一支烟我们说话的时候,他偶尔会听不太清,这时他的眉毛微微上挑,大大的金边眼镜后面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疑惑的看着我,孩童一般认真,额头上叠起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李老的胳膊支在沙发扶手上,身体微微倾向我这边。他近一寸长的银发根根竖立,两只令人无法忽视的大耳朵神气的矗立着。当我问他问题的时候,他头稍低,眼睛凝视在茶杯上,稍作停顿,呃,好像在努力思考和分析。李老在山西行医五十余年,本以为谈话会伴随着浓浓的山西味,没想到

15、李老开口竟是标准的普通话。他声音不高,但吐字清晰,不拖半点泥水。李老的手瘦如竹枝,关节凸起。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始终微弯着。就是这三支把脉的手指,五十二年来触摸了十余万病人的脉搏,成为李老聆听身体信号的武器。谈到有人鼓吹中西医的理论可以结合时,李老手一挥,说:那是胡说八道!李老爱抽烟,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味,从我们进门,一直到吃饭结束,他没停止抽烟,只要双手有空,他就在抽烟。他的满头银发靠近脑门的一块是微微发黄的,不知是不是被烟雾给熏黄的。他瘦如竹枝般的手夹着香烟,逆着光,光洁的面庞在袅袅的烟雾中,像一幅静静的油画。他间或吐一口痰。有一次,他抽完一支,又从桌子上的烟盒里抽,捏了捏,抖了一下

16、,没烟了,我心里暗暗想,终于不用抽二手烟了。没想到李老从容不迫的从裤兜里又掏出一盒烟,悠然点上一支。极不愿闻烟味的我也被他哪种抽烟时的怡然自得所感染。中医不是讲要健康养生吗?李老抽烟这么厉害岂不违背了中医理论?我忍不住向李老甩出了自己的问号。呵呵李老笑了,我抽烟十年二十年以上,体检发现某个地方有毛病,接受医生的建议,就断然把烟戒掉了,戒掉以后就出现好多严重问题。所以现在也就无所谓了。他还劝四十岁之前没抽烟的就不要抽,抽了的就不要戒了。难道是因为抽的时间长了,烟和身体合为一体了,这也是天人合一吧!李老中风两次,都是自己给开的药。说到这,一直默默不语的师母插进话来:他喝完药就晕倒了,走着就这样躺在

17、地上言语间无限的关怀和担心。李老低着头,嘴角泛起浅浅的笑意,一缕淡而绵长的青烟从他手夹的香烟飘出来,空气中是暖暖香香的烟草味二让人很难想像,瘦削的,78岁高龄的他,仍时常背着装满药物的出诊箱,徒步穿越一座座山头,到穷乡僻壤给村民们看病,还奇迹般地将一例例垂死病人从阎王爷的手里拽回来。而同龄的老人们,多在享受含饴弄孙、下棋遛鸟的晚年乐趣。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里,一位瘦削的年轻人,带着委屈,度过了两年多的牢狱生活,狱中一位陌生的老人,给了他最初的中医启蒙,也许只是一本残破不堪的中医书本,却饱满了李可的整个生活。于是,在山西灵石远郊的山区中,常有一位瘦削的年轻人,背着份量很重的药箱,徒步行走在人烟稀少的

18、山岭,饿了,啃一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喝一点水壶里的冷水每到夜晚,县城里的某一间小屋,总有温暖的灯火长明到天亮,一个年轻人披着一件旧棉袄,一页页翻读灯下的书籍,过了几年,旁边多出一个女人的影子,不时端来水和食物,年轻人有了陪伴,在他出诊时,帮他打理家务,准备饭菜,只是他陪伴在病人身旁的时间,远远多于自己的妻子。五十几年很快过去,少年变成中年,又变成老年,一头乌黑的短发渐渐的褪去了最后一丝黑色,变成雪白,只是仍旧倔强得竖着。瘦削的脸庞依旧瘦削,皱纹渐渐爬上额头,行走的速度慢了下来,走的,还是那些走了几十年的山路。有时候累了,就在哪个土墩儿上、树桩上坐一下,拿出跟了他几十年的水壶,喝上一口水,再接着

19、赶路。回到了家中,等候他的,除了妻子,还有五个可心的儿女,所有疲劳都被家庭的幸福安抚了。依旧没变的是,他陪伴病人的时间仍多于陪伴自己的家人。时间太久了,山里的村民们,老一辈子已经逝去,从前的小孩子们,也都年老了,有了自己的儿孙,但是他们却全部识得一个人的名字-李可。因为这个人曾守护着他们父辈的健康,保住他们父辈的生命。而今,只要李可还能行走,也会守着他们,守住他们子孙的健康。看着李老抽烟的样子,熟练而惬意,淡淡的烟雾缭绕在他的四周,颇有点儿仙风道骨的感觉。不得不提的,还有李老的夫人,始终安静的陪在一旁,神情里总希望谈话早些结束。她会常常说:他太累了。语气里的怜爱和无奈是那么明显。一个太善良的女

20、人,在李可为了救治更多生命而不得不放弃对家庭的守护时,安静的站在李老背后,守着一个大家庭,守住一个能让丈夫在累的时候可以安心休息的码头。李老是爱笑的人,笑声朴实而憨直。每当看到他的笑容,我都会假设,如果当初没有受到伤害,没有渡过那段灰色的日子,也不曾遇到赠他医书的老人,那么李可会过怎样的一种生活?也许没有也许,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像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李老几十年的苦难与其说是磨练,不如说冥冥中成就了他与中医的缘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对李老与夫人的最大祝福。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位中医老人,可是上苍对人类的最后赐福?!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田 原:咱们谈一些中

21、医学子们想听的话题吧,学中医,应该怎么进门?书太多了,不能辨别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李可:还是要读彭子益的书,那个是中医最基本的东西。田 原:他的理论是紧扣黄帝内经?还是伤寒论?李可:他那是从易经开始,到内经,到伤寒论,到神农本草经,一线贯穿。他那里面对古代的儿科、妇科、温病学提出了批判。田 原:他不赞成这样分科来讨论病是吗?李可:对。可以这样说,他是古代中医学的一种原貌,不是像现代理解的那样。田 原:彭老师师承谁呢?怎么能跨越这么长的时空,悟出古代这些东西?李可: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在他10多岁的时候,经史子集已经都读完了。最后跑到清朝太医院,得以见到一般人见不到的失传的,或者是没有流传开

22、来的医书,经过自己几十年的实践思考,发现了中医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有那个条件,就是清朝辛亥革命以后,当时因为山西对中医比较重视,所以他就来山西了,在山西待了好几十年,山西那时是阎锡山统治时期,阎锡山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重视中医这一点他是任何人比不了的。一直到抗战开始,山西开始动乱,日本就要占领山西,他才回到云南。彭子益那套理论和方法,建国后最早成立的五所中医药大学里,像北京中医学院,就曾经采用过他的理论和方法,后来被现代派给否定了。田 原:为什么?李可:就因为他和中西医结合的这套东西不同,他是批判那些的。他走的是古中医的路。所以说,中医的首要问题是继承,现在谈不到发展,连基本的东西都没有继承

23、下来,发展什么?田 原:当西医攻击中医的时候会说到中医的一个弱点,就是中医的急救方面,比如一些重大事故的外科手术、急救,您怎么看?李可:中医在这方面有好多特长,但这个东西基本上失传了,这是中医的一个强项。不但是外伤,而且比如像西医急腹症、胰腺炎啊这些要命的病啊,中医大约在48小时以内就完全可以让病人渡过危险期,他所花的钱等于西医治疗花的5%。田 原:说到养阳,广东、广西那边喝凉茶很普遍。李可:很多人就是喝凉茶喝出病的。他们不知道这个阳虚,以为这个上火啊,嗓子疼,脸上长痘,就去喝凉茶。其实那不行的,更糟糕了,成终生疾病了,永远好不了。舌头红,喉咙痛,起痘,那个是由内向外自我修复的一种机制,已经启

24、动了,你再喝凉茶把它压回去,那不成了一个终生疾病啊,怎么好得了。中医里面讲从治,有正治(从治),有逆治(反治),逆治就是你是表现为热,我就给你用寒;从治就是顺其势,他本来是个热症,一大片的这个热象,然后,你用热药,把它引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内经不是讲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个位很重要,这个相火应该在什么地方?君之下,水之中,如果它离开水,跑到这个君的前面、上面去了,实际上就是你不应该跑到上面去,你应该回去。但是它脾气很暴,你要顺着来,你不要揍它,你不要骂它,这个就是引导。我看过这么一个病人,是太原的一个女孩,叫曾搏,23岁,是太原市中医养生堂职工。10岁那年,父母双职工,无从照料,上班时锁在家里

25、,冰箱里准备了食物、饮料,孩子渴了就喝可乐、健力宝,一个月喝了30箱,体重增加了8公斤,原来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后来变成了一个小胖墩,体重达98公斤。今年8月找我看病,月经也不正常,畏风冷特甚,我断为三阴阳虚,寒湿凝阻。唐代王冰注释内经时讲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遂开了我书中的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

26、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修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田 原:就是补益阳气、消阴翳、引火归元。李可:对。田 原:可以这么理解吗?现代人的阳气普遍不足,不能温养全身,所以得病的人越来越多?李可:就是因为阳气不够啊,阳气应该周流全身啊,

27、通过阳气的升降,来调节人体,使人的整体不受侵犯。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啊,就是浑元之气啊,就是脾气和肾气加起来那个元阳,你把阳气保护好就啥病也没有了。田 原:其实中医本就是大道至简,只是好多人一辈子都悟不出来,您这一句话就点破天机了。(笑)咱们今天就谈到这儿,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想问您,但是我觉得您太累了,需要休息,不然师母要生我气了。(笑)李可:不要紧。(笑)田 原:跟李老谈话,听着真过瘾。(笑)李可:你听我这胡说八道呢。(笑)田 原:哪里是胡说八道,您是真人吐真言,难能可贵。李老您在山西那边的挂号费是多少钱?李可:不要。田 原:一直没有吗?李可:一般都没有。田 原:您现在一天看多

28、少个病人?李可:也不一定,有时候10多个,有时候20多个。太多了也不行。( 金匮肾气丸附于金匮要略,方中含肉桂、炙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功效温补肾阳,行气化水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精品图书独家连载-环球中医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田 原:中国是个老龄化社会,李老咱们就不能不谈谈关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的阳气会减弱,容易出现许多老年病,请您给老年人一些建议,或者给出一些简单易用的方法。李可: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不管南方、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

29、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这个方子花不了几个钱。或者是用这个金匮肾气丸,但是千万别用六味地黄丸。就把这个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田 原:金匮肾气丸也可以经常吃?没有副作用?李可:没有,尤其像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都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一段时间就过来了。田 原:现在高血压很普遍,有些高血压的人,医生诊断就是肾阳虚,也会买金匮肾气丸来吃,我听说有人吃了两三次,血压一下就上去了,就不敢吃了李可:上去不要紧,继续吃。有那么一个阶段,是邪正相争,你

30、不要老查血压,要问她有什么感觉。很多现在认为的不治之症啊,其实都可以治好,像高血压这一类,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冠心病,其实一回事。田 原:好,代表老人们谢谢您。刚才师母谈到,说您现在接诊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我个人理解呢,是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心理压力有关系。您在临床见了这么多肿瘤病人,您也给这些人一个建议。李可: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个病过去由于中医的意见分歧,被分成什么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什么七情但是有个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的五脏六腑、皮毛经络、表里内外,只要哪一个部位阳气不能到达,那个地方就是病,你就治疗那个东西就行了,这是个最简单的总括。所以我说啊,这个阳虚、寒湿的人啊,十

31、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这个你在临床诊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证比如有的医生说你是糖尿病,要长期服六味地黄丸。错了!要用金匮肾气丸,主要从三阳经的那个阳的方面来敛,不是你给他大量添水,那个水火就能平衡了。阴阳的不平衡啊,就是由阳虚造成的,阳永远是主导,因为阳虚才造成不平衡。所以还是要助阳,你把阳虚扶得差不多了,阳旺了以后,阴阳自然就平衡了田 原:关于经络的问题您研究的多吗?李可:经络问题很少研究。其实伤寒的六经辨证和经络有绝大关系。他的六经实际上就是十二经的一个简化。现在也有研究伤寒论的人,认为六经就是六个证候群,那是纯粹胡说八道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当时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啊,他所遵从的

32、那些个基本观点他在书里面都讲到了。所以这绝对不是现在理解的伤寒论,就干巴巴就剩下这么几个方子,这个方子可以治什么病。为什么能治?他闹不清楚,如果你研究这个伤寒论,离开六经,离开脏腑之间的这个关系,你就研究不通。所以彭子益对于伤寒论的认识啊,那是古往今来最高的一个,你从他那个路子,你就可以入门,你就可以登堂入室,但是他的观点好多人不接受。田 原:为什么不接受?李可:因为他们做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已经形成一个体系了。你就比如说在这个民国时期,那些搞中西医结合很著名的人比如说现代版本的伤寒论最早就是陆渊雷著的,陆渊雷对伤寒论的认识太皮毛了,言不及义啊,他所讲的就是怎么样与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生理学的观点

33、、病理学的观点套在一块儿。哪有那么容易啊?你研究中医,可以拿西方的东西作对比,但是你要把它们融合在一块那完全不可能。田 原:那会儿,您谈到中西医结合似有微词中医现代化的战略里面,常说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您觉得中西医结合得了吗?李可:中西医不能结合,可以互补。中医办不到的,可以请西医帮忙,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大部分都可以解决。你说我们国家单单是有记载的历史就五千年了,西医进入中国不到两百年,它们没来之前那几千年中华民族怎么样活过来的?(笑)历史上有好多次大型瘟疫啊,世界上好多小国家都被亡国灭种了!我们中华民族怎么样延续到现在的?而且十几亿人口啊!这些主要是中医的功劳。田 原:现在中西医结合没有

34、一个明确的标准,结合的花样儿越来越多了,比如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结合、中西药一起开的结合,还有的人提出了中西医理论的结合。李可:那是胡说八道。他可以互补,但绝对不能结合,因为中医、西医是两种体系。一个是东方医学,以古代文化、哲学为基础;一个是现代的机械唯物论,只能看到具体的某一点。他一个细胞可以分成几百万个去研究,他研究那个微观的东西,但是微观与整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不管。西方医学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这个很大的弊病了。田 原:现在中医在国外非常火,那是一种真正的反思后的热情。比如日本,比如韩国、美国,他们对中医的研究比咱们还要认真。李可:日本醒悟得早啊,否则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就把中医取缔了,哪里还有

35、现在的汉方。我们解放初期的时候,也是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学,中医不科学,中医如果要存在那就必须科学化、现代化这其实是一种很巧妙的消灭中医的方法。(笑)田 原:可是没消灭掉,总在春风吹又生。(笑)李可:啊,差不多了,差不多了。田 原:您怎么说差不多了呢,谈谈您的理由?(笑)李可:就是全国的中医全盘西化,这就是最明显的现状。田 原:但是还有您这样的中医人在坚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医的根就还能保住!李可:民间可能还有坚持中医的人,就是从这个正规大学里面,系统培养出来的一代人,不敢期待喽。因为现在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来办中医学校啊,理论和临床都分开-讲课的就是教授,哇啦哇啦,讲就行了,你给他个病人他也不

36、会看;临床呢,又是另外一套。西医是这样教育的,但是中医用这个方法那绝对失败!田 原:您现在带了多少学生?李可:现在能够独当一面的,有这么三五个。田 原:这三五个都在哪儿?李可:山东有一个,在中医药大学;广东有几位;广西有一两位。田 原:您担心他们会受到客观环境的一些制约吗?李可:让他们自己去奋斗,扎扎实实做自己的工作。在山东的那个学生把他这几年看的各种病的病例,都做了系统的总结,统计现代医学认为不治之症的病例,我们治疗好了多少,治疗结果都有西医的诊断,有西医的最后鉴别,他肯定没话说啊。田 原:得到了您的真传的学生们,除了出诊还再带学生吗?李可:他们呢,就是在他们所在的那个省、市,办一些研究机构

37、,招一批学生,或者不固定地开班授课,用这个方法来往下传。我很担忧的是没人继承,只要是诚心诚意学习,我都会带一段时间,但是坚持学下来的人很少,顾虑太多。西医出事故不是大事,中医就是大事了。所以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田 原:您身边有多少学生跟您出诊?李可:没有。我最近很少看病。田 原:我曾采访过一位满医,他有门绝技,针特别长,最长的一尺多,扎在身上是要扎透的,甚至能扎眼球和一些禁忌穴位。这门绝技几乎快失传了,他找学生三个条件:1、胆识,2、悟性,3、韧劲。看着很简单,其实很难做到,像您说的很少有人难坚持到最后。李可:学中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没有信心不行。当医生要发大誓愿,不是去赚钱,你不能考虑

38、自己,只想我怎么把病治好。有了这点,胆识自然就有了,附子就敢用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田 原:但是毕业以后是要进医院的,进了医院,就有很多无形的束缚李可:没有冒险精神,很难成功。我去救病人,也有朋友说你是个二百五,去救病人,也没有红包,万一死了,他要敲诈你,(笑)我当时只想怎么把病人救活,不会去想别的。病人生命都要没了,医生只要想着赶快救他,就算没成功,病人也是通情达理的,农村的百姓非常淳朴。田 原:2003年之前似乎还没有太多人知道您。最近这两三年,您的名字逐渐从幕后到台前来了,您却一直在规避,为什么?李可:这个太麻烦了,没有用的。你做些实际工作,真正到气候成熟的时候,中医的复兴的大战役里边

39、儿,你能贡献一点东西。田 原:您期待着这一天吗?(笑)李可:那当然!我对这一天的到来是坚信不移的,但是这个路很长。田 原: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很重视,国家有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我们中医药管理局都在走出圈子,走向社会,走向时代,寻求良方。只是目前国人对中医仍然有很多误解,庸医、假医当道更让国人对中医没有安全感,给中国人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带来了很大的误区。李可:整个对中医的认识是被割裂了,这是体制方面的最大弊病,就是全盘西化-外国人怎么做了我们也怎么做,可是外国人做那是西医的东西啊,你把它框在中医身上那完全不适用啊!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去向短短几百年的西方国家靠拢。如果他是真理,那当然我们可以靠拢,他

40、完全是右的东西,我们还非要框到他们的框子里,去研究我们的中医,实际上这个路子的最后结果就是消灭中医,只能是这么一个结果。有一个德国的汉学家,先后来中国三次,这个人有个昵称,叫满先生。这个人去年回国之前啊,讲了一句话,讲得我们觉得很脸红,他说,中医是被你们自己消灭的。还不引起我们反思吗?田 原:已经反思了,也许不够。李老,咱们换一个话题,中医这条路您走了半个多世纪,在经验总结方面除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题这本书之外,还有其他书吗?李可:没有。(笑)田 原:是因为没有时间写?李可:一个是没时间写,再一个就是我所治疗的这些个病啊,都比较复杂,有些个病的来龙去脉好多天才能够想出眉目啊,并不是

41、像他们讲那么神,一看病、一摸脉马上就能开出方子,病人吃了药以后第二天就好了。哪有那么容易啊。(笑)因为他受伤害的脏腑啊,和表象完全是两回事儿。田 原:我很仔细地看过您唯一一本自传(笑),几乎没有保留的把大量的方子、实症和诊断过程都写了进去,对您自己却很少提及,就是在自序中简单的写了一点。李可:现在回头看,那里面都有好多东西不正确了。田 原:也就是说您这几十年下来,不断地在思考,总结,肯定,否定,在往前走?李可:医学就是这样。(笑)田 原:我觉得您对中医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其他人都不同,跟您的过往经历有关系吗?因为我知道您最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是蒙冤之后,那时候才20多岁,性格是不是挺倔强

42、的? 李可:是啊。(笑)从受害开始,我就改行学中医了。不过呢,那个东西啊(蒙冤)最后还是搞清楚了,经历了二十八个年头,到1982年的10月,才给我平反了。(笑)田 原:那段历史能谈谈吗?李可:(摇手)没有意思。田 原:那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学中医?李可:因为是个很偶然的机遇。当时在监狱里头碰到一个老中医啊,他是家传的,他就指点我学中医要读些什么书我买了那些书以后就开始看,等到我两年零七个月出狱以后,我就可以给人看病了,也就改行了。因为我这个情况啊,说起来很讨厌,他也不说你有罪,糊里糊涂就放了,然后也没有恢复工作,就是哪个地方要写个什么资料了,就把我叫过去,写个总结什么的。其余的时间就在农村进行这

43、个思想改造,劳动锻炼。田 原:您也真够聪明的,在监狱里读了两年零七个月的书,出来就敢给人看病?(笑)李可:是啊,那个时候有个什么好处呢?刚好在50年代的时候啊,毛主席发过那么一系列的指示说:中国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他那个指示啊,就是针对当时建国初期那个余云岫路线的。余云岫是国民党时期的一个国大代表,他在国民党时期就鼓吹要消灭中医,解放后他这些言论,又被我们的一些领导人接纳,认为是一个正确方向,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学,中医药发展要改造,要现代化、要科学化。所以当时第一任、第二任卫生部长啊,就制定了很多规定。你比如说现有的这些中医想要继续看病,你就必须要到这个短期训练班,把

44、西医的基本诊疗手段学会了,要会简单的包扎、量体温、用听诊器这样的话,才能给你一个医助的资格,就是助理医生,还没有处方权。如果你要看病,开的这个方子必须要由西医的医师签字生效所以这样的话,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中医再传承下去了。他们改造的目的啊,并不是要挖掘祖国医学的宝藏。他就是这种方针,好多地方都执行这个政策。这个东西被毛主席发现以后很快就纠正了,把两个卫生部长都撤职了,然后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用大量的文字批判这种思潮。这个时期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之间,中医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所以我那时候为什么能买到好多书呢?就是沾了这个光了。(笑)田 原:可以想象,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只有一间小屋子,没有外界的

45、干扰,中医就是您的全部生活。但是只有深厚的中医理论支持,没有人指点,也没有临床,出来以后就能看病?李可:其实中医你只要把它理解了,而且不走邪路,一般的病症普遍都能使用。田 原:您那两年看的书,最深的理解是什么,您把什么东西看懂了?李可:对病的理解啊,跟大环境联系起来了。我出来那时就是五七年了,五七年就是大跃进了,大炼钢铁;紧接着就是自然灾害,苏联对我们掐脖子,撤销援助。当时的老百姓啊,普遍都吃不饱。所以我那个时候啊有个什么考虑啊?整个大环境所有人都中气不足,他吃不饱啊,所以凡是病,你用补中益气汤,这个很简单的方子,都可以调理过来,所以中医这个辨证啊,一个是看这个大环境,一个是看具体的人,在这个

46、大环境中哪一点有问题了,我们就调他这点。(笑)田 原:两年多读了多少本书?李可:那个很多的,因为我出来的时候带着这么厚的一大摞啊,这么厚(手势比划着足有一尺多高),就在我那个招待所的桌上放着,好多人来了就翻着看。田 原:那两年多没干别的,就看书了?李可:没干别的,因为我等待结论啊,等待审查。田 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样看来,您的蒙冤极有可能是上天的安排,成就了一位大医,为民造福。(笑)李可:那可不敢当。(笑)田 原:李老,您以治疗急重症特别是挽救心衰患者闻名于天下,(笑),咱们可得专门谈谈心脏病方面的问题。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死于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的人数达到500-700万人,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而且有很多是十几岁的小孩子也得了心脏病。您觉得心脏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李可:与现在的生活习惯,盲目引进西方饮食,大量的吃麦当劳,喝各种饮料有很大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