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60616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7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版.doc(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版.精品文档.丹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2005一、 规划依据和技术体系 规划的法律依据1、1982年11月的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请示的通知和1982年10月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有关条款。2、1985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及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等文件。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6、其它有关法

2、规和条例 规划的技术体系图1框架充分体现本规划工作的以下几点技术特色:1、传统调查方法与现代技术(包括航空照片判读、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相结合,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上充分地收集风景区信息,为规划提供尽可能多的依据。2、评价不但考虑了景观的可利用的价值和条件,更重要的是考虑了景观作为系统,其对人为干扰的忍受能力和其自身的调节能力,因而景观评价是景观保护规划的基础。3、强调景观保护规划是风景名胜区所有其它规划的前提。4、在充分考虑景观保护的基础上,以旅游业各方面组成结构的对应变换分析为根据开展旅游开发组织。5、为了保证景观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保护,规划过程中引入反馈机制:即对所有规划方案及具体工程

3、设施计划,必须进行景观冲击预测(评价),如果它们对原自然景观的冲击(包括生态和视知觉的)过大,则对这些初步规划方案进行修订,直到由于规划的实施可能带来的景观冲击达到一定范围内为止,最后确定方案。航片判读和立体绘图技术 传统调查途径风景区景观信息系统景观类型划分 旅游业结构 对应变换分 析景观评价美学质量 景观阀值 景观敏感性 其它评价保护等级分区初步规划方案 修正 修正景观冲击评价 具体工程计划最终规划方案图1 规划的技术体系二、现状及评价 位置及范围 丹霞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西北,分属仁化和曲江两县,北依仁化县城。其中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区为180k ,连同分布在其间的谷地平原和外围丘陵,

4、一共有215 k ,外围几片丘陵(75 k )可视为风景区保护范围。此外从与交通公路关系来看,南北还有两片平地(60 k ),若作为风景视线保护带,有利于围绕此风景区进行观景。在总共350 k 的范围,有34外围由公路围绕,东南为韶赣公路,东为106国道周田(月岭)至仁化段,北和西北为韶汝公路,包括北面的董塘至碰田背,再折向下落渡段,西面的董塘至河塘段,西南以丹霞群地层出露及丹霞地貌发育的边界为界。也即风景区范围215 k ,外围丘陵风景区保护范围75 k ,风景视线保护带60 k ,风景区分属仁化和曲江县,以各种国家地形图(11万,15万,110万)的县界为界。仁化县包括北部的丹霞山、锦江大

5、石山三景区,曲江县包括南部韶石山、金龙山矮寨二景区。风景区的接待管理中心(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区管理局和中旅社)距韶关市50,北距仁化县城9,南部五马归槽景点距韶关市1520。 丹霞地貌及其地质背景 丹霞风景区的主体为丹霞地貌。这里是全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作为地学专业术语的丹霞地貌,实际上也源于此。 据黄进、左磐石考证,1928年冯景兰、朱翙声在考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时反发育于丹霞山一带的红色砂砾岩命名为“丹霞层”,并认为“南雄层”位于丹霞层上,还对红色砂砾岩形成的奇险雄伟峰崖赤壁外貌作了生动的描述,还考察其分布。1938年陈国达对红岩系进行重新划分,把“南雄层”列于“丹霞层”之下。

6、1939年,陈国达、刘辉泗在“江西赣水流域地质”一文中,在图版里应用了“丹霞地形”这一名词。同年,冯景兰在“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多次阐述丹霞地形为丹霞层特点之一,并非丹霞层唯一之特点,“仅以丹霞地形之有无,断定某一系是否丹霞层,均不免有错误之虞”。因而黄进认为:“丹霞地形”这一专门地貌学术名词的提出,陈国达比冯景兰稍早,并立即为冯景兰所应用。 19411943年吴尚时和曾昭璇等开始系统研究丹霞层和南雄层的地貌表现。解放后,为区别等高线显示的地形起伏,把反映一定发生的地形形态称为地貌。1956年曾昭璇用“丹霞地貌”这一名词去描述红色砂岩地貌,并特别强调是以丹霞山为典型来命名丹霞

7、地貌,以后这一名词便流传开了。其后曾昭璇又对红层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发表在“岩石地形学”、“中国地貌”有关章节中,可认为是我国丹霞地貌的具有总结性和开拓性的最有系统的研究。 与此同时,6070年代进行150万的地质填图时,将始新统一渐新统红岩系称为“丹霞群”,而其下为中白垩统的“南雄群”。现在便都使用这种地层划分命名。1982年,黄进在总结前人及自己大量工作基础上,给丹霞山地貌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紫红色砂、砾岩层之上,沿岩层垂直节理由流水倪及风化剥落和崩溻后退,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崖赤壁地貌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

8、风景名胜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一个中新生代构造盆地,发育在更大一级的韶关盆地内部。其雏形最初形成于早三迭世未印支运动期间,华南地块活化,南岭隆起之时。 丹霞盆地的地层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中心出露最年轻的地层,即始新统一渐新统红色砂岩、砂砾岩和砾岩交互成层的“丹霞群”E23dx,总厚度为600m。其外围出露环状分布的上白垩统紫红色砂页岩和砂砾岩,即“南雄群”K2nx,与上复丹霞群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整个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以水平和近水平和块状构造为主。典型的丹霞地貌一般发育在丹霞群地层中,其分布格局受大节理网的控制,其形态则受岩层产状的控制。 景观特征和类型评价 本区属中亚带南部季风气候,年均温19.6,

9、极端最低气温5.4,极端最高温39.1,七月平均气温28.4,一月平均气温9.3;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可达1665,并集中在37月,平均降雨日172天,总的来讲,气温比韶关市要低,且因紧靠南岭,受寒潮一定影响,无霜期300天左右。 风景区内丹崖赤壁,碧水绿树,兼有北雄南秀之胜。曾昭璇教授誉之为:“红石公园”;海拔一般在300400m之间,最高可达645m,地貌起伏多变,沟壑纵横,宛若迷境,加之丹霞山体的垂直和水平节理明显,侵蚀作用和卸荷崩塌而形成具有几何特征的山峰岩柱等造型地貌,鬼斧神工,加以天象之变化,而忽如鬼城,忽如仙域蜃市;又因岩性之差异和水流侵蚀、崩塌风化等作用,而形成众多洞穴,此类洞

10、穴常作为山寨、岩寺、悬棺隐栖之处,使风景名胜区具有极浓的神秘色彩,因而具有很强的可索性。 风景名胜区内主要景点分布区的土壤类型为森林红壤,土层普遍较薄,淋溶显著,呈酸性(PH5左右)。 在主要景点分布区内,自然植被相对较为完好,一般在山谷坡麓分布着准南亚热带季雨林植被,山坡和顶部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规划范围内的外部丘陵山地主要为人工马尾松(Pinus massoniasna)和湿地松林(Pinus elliotii);沿江分布着竹林(包括丛生类和散生竹类),形成独特的江岸景色;在外部平原区和河谷滩地,分布着农作物和水果林。此外,还有一定的古树名木分布于各景区中,特别是丹霞山相对更多。 历

11、史上对丹霞风景名胜区内景观资源注意较早的有两处,一处是南部浈江边的韶石山,另一处是本区东北部的丹霞山。 据寰宇记载:“韶州科斗劳水之间有韶石。昔舜游登此石奏韶乐也,以名州嘉矣。名之则缘于唐初”。可见,韶石(据载共三十六奇石)很早就被作为韶关盆地的主要地面标志物,并因此来定州名(图22)。以后自唐至清历代都在韶石山区兴建寺庵,也有韩愈、苏轼、杨万里等古代名人之游迹。近代以来,便已趋荒废,许多史载景点和庙庵已难寻其迹。例如,苏东坡曾登岸留宿的建封寺位于现106国道周田浈江大桥西南猪头皮村南丘上,1958年寺庙和周围参天古木被毁一空,现仅存寺后一株直径1m多的大枫树。此树从大桥西南望,标志性很明显,

12、因而11万,15万,110万的地形图上都标有此树。 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残唐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已有佛居士法云在锦石岩修身,南宋崇宁年间(约公元1106年)始依岩筑寺。明末(1644年)江西虔州(今赣州)巡抚李永茂等隐栖此山,远在明嘉靖期间便有人以“丹霞”来描述此地风光,但丹霞山的命名却起自李永茂。古邓州辖南召县,该县(云阳)西北30里有丹霞山,又名留山,山上有丹霞寺,旧称栖霞寺,寺后一峰壁立千仞,左右两峰夹立,旁近诸峰朝拱。故以李永茂不忘本,以故乡古丹霞来命名仁化丹霞山之说,是很有可能的。清康熙元年(1662年),广州海幢寺澹归禅师来此营建别传寺。此后山上寺屿屡遭破坏,其间也几经复

13、兴。1980年起,由原南华寺方丈本焕法师主持重修别传寺。海外僧尼募捐重修锦石岩,重建李永茂旧居。至使今日香火鼎盛,成为目前旅游的集中区,也是广东的旅游热点之一。除已修复的寺庙外,丹霞山上尚存许多文物古迹。 此外,由于风景名胜区中心地带与外界相对隔绝,许多村落长期居山间小平原之上,民风纯朴,景色古幽,沿江或溯谷探寻有如入武陵胜境之妙,此类景观应予重视并保护。 我们在实地踏勘基础上,结合地形图和航片判读,同时考虑自然景观特征和人文景观开发,划分出8个景观类型,并编制了相应分布图,景观类型的划分是进行景观评价(景观美、阀值、敏感性等)和基于评价的规划基础(表1)。 风景区内某些具有特殊价值的资源,以

14、及通过表1风景选题评价尚不能反应其美学价值的景观,均需由专家来评价和分析,包括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摩崖石刻(集中分布在丹霞山体上),悬棺等文化遗迹,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有明显中南亚热带过渡特征的准南亚热带季雨林植被,珍奇稀少的生物资源,如被誉为丹霞四绝之一的“丹霞兰”,和一些珍贵的野生动物植物,以及古树名木。这些资源的评价与分析也将作为景观规划的基本依据。 环境评价 丹霞风景名胜区地处粤北山区大环境内,周围景观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风景区外西北的凡口有色金属矿区,以西的红工矿区各煤矿井尚不构成对风景区的污染。锦江自北向南流经风景区,上游为仁化县城,并有仁化氮肥厂,尽管目前还没有给锦江带来较大的污

15、染,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水污染的状况就有可能变得日益严重,所以,应防患于未然,及早控制污染源。目前水质监测的结果表明,锦江水质除受酸性废水的污染而使PH值略有超标外,其余物质含量均未超过标准。 但现在旅游接待最集中的两个点(一个是丹霞山上的别传寺附近、另一个是丹霞山脚的溢翠和生活区一带)水源的局部污染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山上的接待点排放的生活污水,严惩污染了风景质量极高且有很高敏感度的“马尾瀑”,以及山上的山下的一系列大小泉眼、水潭,必须尽快予以治理,规划中将考虑将山上服务点的住宿部分搬出。另外,由翔龙湖经溢翠餐厅流入锦江的水流也遭到生活污水的污染,直接影响游客的审美感受,也加重锦江下游的污染程

16、度。87654321序表1 丹霞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评价现代农耕景观宗教文化景观旅游服务设施景观村落田园景观锦江沿岸景观丘陵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类 型风景区保护带,有一定的车间工厂分布,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形成城市化房屋 机耕路 单一大田种植为特征的景观。因岩构筑的寺庙,反映宗教信仰的摩崖石刻等,这类景观多集中分布在丹霞山上。旅游接待区景观,黄色琉璃瓦大门和高级琉璃瓦仿古宾馆,现代化楼房。风景区中心地带,工业化程度很低,以传统农耕方式为主,而形成古榕 农舍 小路 篱笆 田园为特征的景观。以锦江之碧水为主要特色,夹岸茂竹,部分地区丹霞山体影入水中,构成完美画面。丘陵上亚热带常绿

17、阔叶林遭破坏后,形成以人工马尾松林及茅草为优势的植被类型,有一定的水土流失。包括山谷坡麓的淮南亚热带季雨林植被和山坡上的中亚热带植被,林木有一定的高低参差,线条相对柔和,常成为丹霞岩体之背景。红色砂砾岩,具有顶平、身陡和麓缓的地貌特征。造型独特。这一景观类型还包括岩体顶部及岩身附近的植被。特 征6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254731公众景观美6712542专家14133214阈值41421311敏感度控制风景视线通道严格保护与环境谐调严格保护合理利用严格保护恢复植被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绝对保护规划要求 风景区外围的天然林已全部被砍伐,目前只在原有丹霞山林场(现属仁化县丹霞山管理局)的78k有天然次生林

18、分布,韶石山部分偏僻地方也断续有次生林分布。但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过些年份,作为丹霞风景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植被将被破坏殆尽。在我们的考查过程中,亲眼看到成群结队(可达10人以上)的附近农民进山伐木、砍柴,甚至对护林人员进行暴力抵抗。除伐木、砍柴毁林之外,烧炭、割松脂等构成的森林破坏现象也十分严重,即使在风景区的腹部地区,除丹霞山本身外,都已很难找到一棵没有被砍割过的大松树,成批高大的松树因此死亡,在风景质量很高的黄沙坑一带,分布着十多个炭窑,大面积山坡被“剃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致使溪涧淤塞,泉水消失。风景植被的保护迫在眉睫。 旅游条件与开发现状 区位及交通:丹霞风景名胜区对开展旅游

19、来说有很好的区位条件,风景区南端的五马归槽及锦江 浈江交汇口一带距韶关市不到20,规划中可将此作为水路进入风景区的入口。目前旅游活动最集中的丹霞山(中旅社所在地)距韶关市为56,公路交通十分方便。而韶关市又是京广铁路上之大站,北去上海、北京,南达广州、深圳,特别是近年来又增开了深圳至韶关的63、64次特快“丹霞号”旅游专列,使来自港澳等地的外汇游客及广州、深圳等地的游客能更方便地到丹霞风景名胜区旅游。另外,从长远来看,韶关机场也能增加外籍游客来丹霞的便利性。1990年新开辟的太阳岩 五马归槽属曲江县韶石山,处于浈江南岸,距韶关仅15。 内部多样化的旅游资源:除举世无双的丹霞地貌外,丹霞山的别传

20、寺和锦石岩,对海内外信徒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之别传寺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都要举行水陆道场法会,此时前来参加法会的僧尼信徒达数千人之众,其中有相当比例来自港澳、海外。风景区内的锦江和浈江水质清澈,沿岸有大面积优质沙滩,而且还有小水库多座,为开展水上娱乐活动(如游泳、划船)等提供了可能性。值得重视的是观光旅游、宗教旅游和娱乐旅游三者之间都是互为促进,并能相得益彰的。从发展来看,开展会议旅游,购物旅游以及科学考查性质的专项旅游也是很有潜力的。 与附近其它旅游点形成互补效应:同一区域内,旅游资源相似,区位条件也相近的相邻旅游点之间会存在分散客源,互相抑制现象。但对丹霞山来说,相邻旅游点的存在都有可能促进

21、丹霞山游客的增加,因为这些旅游点的旅游资源都不同于丹霞风景区,而产生互补效应。如仁化的还未开发的双峰寨以完整的近代堡垒为特色,以近代革命史为旅游内容;曲江的狮子岩则是“马坝人”出土地,以人类发展史为主要内容;作为南宗祖庭的曲江南华寺和作为云门宗发源地的云门寺,都具有极高的宗教地位,以宗教旅游为主;英德的宝晶宫则以溶洞旅游为主;乐昌的九泷十八滩最适于开展河流娱乐旅游;金鸡岭虽也是以丹霞地貌为主的观光旅游点,但其与丹霞风景名胜区内部的丹霞地貌相比,各具特色,金鸡岭不但不会分散来丹霞山的游客,反而可以互相作为“广告牌”和引子,吸引更多的游人到本区观光。所以,这些旅游点与丹霞风景名胜区一起,构成一相互

22、补充相互促进的整体系统,对国内外游客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而丹霞风景名胜区又是这一整体的“龙头”,大有“到粤北不到丹霞乃一大憾事”之势。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丹霞风景区在广东及港澳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与鼎湖、西樵及罗浮并称岭南“四大名山”,而就风景质量来说,丹霞风景就整体特征来看又胜于其它诸山,故有“万古丹霞冠岭南”,“四大名山丹霞为首”之誉。而且,随着旅游活动向本区纵深地带的扩展,丹霞风景之美,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目前的旅游接待集中在丹霞山附近,共有餐厅三处,可供不同层次的游客1200余人同时就餐。已有宾馆三处,别墅两处,香斋房两处,共有450多个床位。目前丹霞山中旅社拥有

23、大小车辆11台,还有不少由汽车公司和个体承包的旅游中巴来往于丹霞山和韶关火车站之间,风景区内的停车场只能适应目前局部旅游的需要。 现有中旅社接待设备由于属不同时期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1、1980年前,这里为丹霞山林场,因而山下接待区还保留庭院园林,山门紧迫入口,黄琉璃瓦仿古牌坊比较刺眼,侧墙过高,降低了山门牌坊的高耸感。林场原招待所隔断了山脚庭院与锦江的联系。 2、1980年开始中旅社旅游业经营,建设了以山墙面对山门的溢翠宾馆,原有生活区也建新楼,溢翠和生活区新楼属火柴盒式建筑,更隔断山下区与锦江联系。这些建筑风格与山门、接待办公室,以及最近建成的邮电局等古典风格很不协调。 3、上山路口

24、被溢翠餐厅挡住一侧,使游客上山比较突然,不能形成从平地开始上山的差别感。 4、隔岸锦园别墅是一上基本上具有二星级室内设备,而缺相应配备的宾馆,依坡切方修路建小栋别墅,在原地采石以红砂岩长方块砌墙,配以黄瓦,比较刺目,护坡也比较生硬,绿化也比较规则,每栋别墅的内部设计,客户间数太少,利用率偏低。整组建筑世俗与华丽两种风格结合,符合目前主要客源 港澳游客的观感要求。 5、山脚下的溢翠宾馆和餐厅,以及中旅社生活区,锦园别墅都有生活污水排入锦江,生活区毗连锦江,缺乏护岸,岸坡成为垃圾倾倒处,极碍观瞻。 6、山门外傍江汽车站和税务招待所选址欠佳,挡住沿江游玩观山景,特别是税务招待所挡住了崖壁面向锦江的“

25、龙蟠虎卧”摩岩石刻,大刹风景。 7、锦石岩穿崖凿洞修建洞穴庙宇,气势非凡,但敞向锦江谷地,作为游江,乘汽车进山的观景组成,还嫌不够明显,要适当疏伐部分岩前树木。明显敞向锦江谷地的山门山墙又过于简陋,观瞻不佳。 8、半山别传寺一带,宗教庙宇与住宿餐饮接待设施,集体宿舍混杂,过于拥挤,生活污水排放直接污染下层通锦石岩道路。 9、旅游区垃圾还缺乏严格清扫,检拾规定,因而游览路两侧常有垃圾分布,有碍观瞻。与此同时,现在还缺乏卫生收费厕所。 旅游投资前景较为乐观,规划与管理工作更面临挑战,由于丹霞风景的独特魅力,港澳、海外及内地投资者对丹霞山的旅游投资热情不是相当高的,这也对保护和发展规划工作提出了挑战

26、。实际上已出现抢占地盘建宾馆现象,有的甚至在风景质量较高又有很高敏感度的地方兴建楼房。应加强控制和管理。 目前的通讯设施基本上只适应于丹霞山体附近的局部旅游需要,水电供应状况也是如此。在扩大旅游活动范围的同时,上述基础设施还需进行全面规划,系统地布局。 目前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辖的10k 并未充分开发,旅游活动局限在丹霞山上层(山顶)、中层(别传寺)、下层(锦石岩)和山脚下,加上溢翠游江码头至车头村3.5的游艇观光,活动范围只有13 k 左右,再加上登高远望,车头村观景亭的远望茶壶峰、上天龙、观音石等观景视线所及范围2225 k 。游程大我为一天(或当天来当天走,或住一夜走),从丹霞

27、山体的游客容量来看目前游客数量也不算多,但丹梯铁索作为观日亭的唯五登山道,起着“卡口”的作用。所以,为了大容量,处长游程,必须解决几个问题:在丹霞山上选择适合地方再增设一条上山道路,因为别传寺、观日亭是来丹霞风景区的游客所必去的点,所以,即使开辟新的游览区,丹霞山体的压力也不会减少而只能逐渐增加,所以,增辟登山道无论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是由近期需要来看,都是必要的;延长锦江游览线(目前的游览段不但游程短,风景质量也是较差的);向望郎归、黄沙坑等纵深地区开展旅游,这样可以增加23天的游程。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接待能力的提高,这单靠目前接待区内的服务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提出在风景区东北端的新马屋发展旅

28、游镇是必要的。 附图:1、 位置示意图2、 行政区划图3、 电脑编制立体地貌图4、 风景地貌图5、 植被类型图6、 风景植被图7、 古树名木分布图8、 文化景观分布图9、 景观类型分布图19、丹霞风景名胜区全景素描图20、丹霞山素描图21、丹霞山图(仁化县志)22、韶石图(韶石山36石,韶州府志)三、总体布局规划 特点和风景名胜区性质如上所述,丹霞地貌是本区最特色的景观资源,其发育程度之好,类型之丰富,分布面积之广居全国之首,而丹霞地貌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及蜿蜒曲折的锦江相结合,使丹霞风景更臻完美。佛教寺庵因山势依岩穴而构筑,自然美与人工美达到和谐与统一,并相得益彰,风景区内部众多的文化遗迹

29、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悬棺、山寨等,大大增加了风景区的可索性,独特的地质地貌及兼有南北亚热带植物区系成份的植被,使之成为科研、教学与科普活动之难得的基地。根据这些特点,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为:以丹霞地貌为主体的丹崖碧水绿树互为结合的整体景观特征,兼有宗教文化景观和历史胜迹、遗迹,开展以观光旅游为主,兼可开展宗教、娱乐、休养和气功养生等旅游,以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等活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根据有关规划依据和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与特点,规划提出以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有效地保护以丹霞地貌为主体的、丹崖碧水绿树整体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态学意义上的和美学意义上的),逐步恢复外围

30、丘陵地区的亚热带常绿植被,改善风景名胜区的整体环境。2、有效地保护宗教文化景观和环境,以及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遗迹、乡土风貌等。3、协调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动之间的矛盾,合理进行旅游设施建设,有效控制建设性破坏,积极扩大旅游范围和规模,科学组织游赏系统,逐步完善旅游服务系统及相应的基础设施。4、及早改善旅游环境完善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系。5、通过发展旅游,调整当地(包括风景区内部及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繁荣当地经济,使风景资源旅游活动旅游商品工农业生产,这四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方面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得到健康的发展,以产生满意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对丹霞风景名胜区范

31、围的确定主要考虑到下列几方面的因素:1、高质量景观资源的地理分布;2、主体景观与环境的整体不可分性,特别是风景视线通道的控制。3、历史的一致性和延续性;4、旅游活动的方便性和连续性;5、景区管理的可行性。据此,规划将典型丹霞地貌集中分布的180k 范围内的主体景观区,尚有迹可查的山寨岩寺等有68处;摩崖石刻多处,其中仅丹霞山就有53处,另外,在丹霞山附近沿保留了许多古树名木,据统计全风景区共有古树名木758株,另外,其中树龄三百年以上者有34株,一百至三百年树龄的有734株。根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相对密度,景观特色及开展旅游的便利性,也为了风景区的管理和建设更加方便,规划将丹霞

32、风景区分为五个景区,即丹霞山景区,韶石山景区、大石山景区、锦江景区和金龙山矮寨景区。各景区内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分布见表2。表2 丹霞风景区的景区划分景区序号景区名面积(k )自然景点数人文景点数I丹霞山风景区357062II韶石山景区454055III大石山景区403019IV锦江景区30306V金龙山矮寨景区653021合 计215200163I:丹霞山景区:是景点最丰富,也是旅游条件最好的区域,目前的旅游活动主要在这一景区的部分景点,包括丹霞山山体部分和锦江中上游一段。本区东以106国道公路为界,南以曲江仁化县县界为界(即沿禾上寨人面石望郎归羊州寨棺村寨一线);西以上陂头车头机耕路、狮石寨、

33、马寨一线为界,总面积达35 k 。本区景观兼有北雄南秀之特点,又是宗教文化景观的集中分布区,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得益彰。其西北侧有一片丘陵(I1)面积5 k 可列为景观外围保护区。II:韶石山景区:本区北邻丹霞山景区,东以106国道、南以浈江为界,西以金龟岩至锦江口一线为界,南端包括跨浈江分布的五马归槽太阳岩在内,总面积约45k 。本区曾是历史上开展较早的著名风景区。本区以史载“三十六石”为主要自然景观特色,并有舜帝南巡奏韶乐等古老动人之传说,区域内尚有一些山寨、岩寺等人文遗址,具有很浓的神秘色彩。其西侧(II2)和南侧(III3)各有一片丘陵可列山景观外围保护区,面积为10 k 左右,共20 k

34、 。III:大石山景区:本景区西北以风景区北界为界,东邻丹霞山景区,东南以黄历丘下暖坑川龙岩大富线为界,面积为40 k 。本区为大体量方山构成,海拨为丹霞风景名胜区之最高者,气势雄伟,故名为“大石山”。自然景观尚有原始古朴之韵,但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其间也不缺充满神秘色彩的山寨、古寺残垣,极适于开展登山、野营、探险等活动。其北侧有一片丘陵(III4),面积20 k ,列为景观保护区。IV:锦江景区:本区包括姐妹峰至观音山一线的单斜山地,东与丹霞山景区为邻,中心地带为具有广阔冲积平原的锦江河谷,总面积为30 k 。本区视野开阔,丹霞奇峰与锦江碧水相辉映,夏富平原上农舍掩隐,与古榕曲径、竹篱、农田构

35、成具有特色的田园风光。可谓锦江沿江景色之高潮地段。尤以烟雨迷蒙之时景色最奇,颇具水墨山水之神韵。V:金龙山矮寨景区:主要是锦江下游两侧山区,景点分布相对较为零散,但金龙山及将军寨及大坑寨等山体气势磅礴,森林立地条件较好,且离韶关市区最近,经一段时期的植被恢复之后,可作为森林野游区,供韶关市居民作为郊区森林公园。面积达65 k 。其西南部有一片丘陵(V5),面积30 k ,列为外围景观保护区。南北两片平原IIa(20 k )III(40 k )列为风景视线保护带。为求规划的整体性,各种专业制图把与其相邻的外围丘陵保护区也统一考虑。附图:10、景点分布和总体分区图四、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规则 保护原则

36、和类型丹霞风景名胜区天然和人文景观各的特色,丹霞地貌具有众多造型,一般来说,只要造型具有天空背景,都会引人注目,而成为高敏感景观类型,若不加开山修路建房,都比较稳定,有些过高建筑若考虑不周,也会挡住其风光视线;植被若人类的掠夺性采伐(包括伐木、砍柴、烧炭、开屋等)大大超过抗干扰的抵御能力,即会受到毁灭性破坏。天然水体本是天然成景,但一经污染即会降低或丧失其观赏价值。人文景观若与环境协调或加强环境特点,并有相应一定的风格,可以大大增加风景区的旅游吸引力。本风景区人文景观除建筑外,还有众多摩崖石刻、山寨、依山岩庙等,也需保护,或择其重要者加以恢复。因此,本风景区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是:1、修建进山公

37、路,必须依山就势,尽量减少切方,特别是避免破坏陡壁悬崖。2、建筑选址也不宜过多切坡开地,特别要注意避免割断不同景点的联系,挡住风景视线通道。3、保护现有丹霞山体以及部分韶石山的偏僻山谷的现有天然次生林,对风景区内的荒山丘陵要逐步封山育林和人工绿化。4、寺庙建筑和游览亭阁要使其风格与环境协调,配套旅游设施在风景区内宜疏不宜密,也避免过多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体。5、适当恢复部份岩庙、山寨,保护摩崖石刻或择相应地方,有重点增刻名人墨宝,以进一步点缀山景。所有保护措施要特别注意避免建设性破坏。如上所述,本风景区现有的部分建设有相当大部分并非“成功之作”,也已有一定的破坏性建设,因而我们特别强调了上述5项保

38、护原则。丹霞风景名胜区总体保护规划在这5项保护原则的基础上,还以景观综合评价为依据,评价内容包括风景质量、阀值、敏感度等,以及庙宇、摩岩石刻、岩庙、山寨、悬棺等人文景观分布,具有重要科研和教学价值的植被群落、古树名木、奇花异木等分布。综合以上各项评价,在总体规划尺度上进行叠加综合,得出下列各种类型和保护等级。1、宗教文化景观保护区:宗教文化景观具有特殊的价值,其集中分布的地区,应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即就把宗教环境宗教感应气氛宗教朝拜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保护。这一区分布在丹霞山体上,包括所有寺庵(现存别传寺和锦石岩)及遗址,种类摩崖石刻(大多反映宗教信仰)、陵墓及浮屠、古泉名井、古树名木,清

39、静、庄严和神秘的宗教气氛及种类宗教礼仪和僧尼的正常活动,均在保护之列。这一保护区同时又是典型丹霞地貌分布区,属一级自然景观保护区。2、传统农耕文化景观保护区:根据专家的评价,传统农耕文化景观具有很高的美学质量,有很高的潜在旅游价值。在分布相对集中地处风景区内部,整体环境较好且将来开垦旅游较为方便的锦江、浈江沿岸的部分村落及田园,划为保护区。这些区内的典型景观可概括为“农舍古榕柴篱曲径渡船”以及由茂林修竹围合成的空间,村前的水塘或溪流和四周的丹霞秀峰。它们包括:断石、车头、长沙背、下径、夏富、牛鼻、叶屋、大瑶山、艾芷坝、矮寨、罗江、水西坝、白芷坝等16个村落。3、一级自然景观保护区(重点保护区)

40、:这一区包括风景质量和敏感度都很高而阀值又很低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分布区及锦江、浈江沿岸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具有很高的阀值,除了砍伐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忍受人为干扰,并有较高的恢复能力和掩饰能力。但是,它又具有较高的美学质量和科研、教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目前只分布在本区中心地带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并作为其外貌树林而存在,所以在总体规划尺度上,也应作为一级保护的景观类型,但在丹霞地貌区开一级自然景观保护区实际上是把“丹崖碧水绿树”作为丹霞风景的典型特征,整体地加以保护。4、二级自然景观保护区(景观恢复区):主要包括典型丹霞地形分布区的外围相当于南雄群地层的丘陵山地,自然次生植被大部分已经被破坏

41、。这一带风景质量不高,但阀值较低,它们作为丹霞风景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又有一定的敏感度,特别是沿外围干道内侧分布的丘陵,是以丹霞风景的前景出现的。所以对这一带进行景观恢复(恢复亚热带常绿林为主)是很重要的。5、三级景观保护区(景观控制区):沿外围干道乘车观赏丹霞风景是丹霞风景观光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一级自然景观保护区外围的农耕区如在乘车观赏者的正常视域之内,也构成丹霞风景整体视觉环境的一部分,而且,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农耕景观的工业化程度的增加,景观的风景质量便会大大降低,关于这一点,对学者和公众来说,几乎有同样的判断。所以,这一带应从视觉上控制景观的工业化趋势。6、四级外围保护带(适度发展区)

42、:这一区内的景观美学质量及敏感度都很低,景观阀值又很高。主要包括仁化县郊和仁化氮肥厂附近地区,凡口农场及高坝一带的大面积农耕平原,凡口及大岭冶炼厂附近地区,月岭及周田附近地区。这些地区都属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之内,在这一范围不宜建高楼、盖大工厂,以免挡住自公路到丹霞地貌的风景视线,但由于它们的下列特点,使它们可作为与旅游经济有关的发展区:它们离主体景观区相对较远;它们多是不易看见的地区,即对丹霞风景的视觉干扰不大;它们多为景观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且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所以,适合于发展旅游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也适于发展为旅游服务的菜园和畜牧养殖业,但对工业发展必须控制规模和范围,严格控制污染源

43、。 总体保护措施(分类型)1、宗教文化景观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与宗教环境不协调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必要的服务点(饮食及纪念品销售点等)必须设在保护对象一定范围之外的低敏感度部位,防止在视觉上与保护对象发生干扰,以维持保护对象与其环境的整体性;禁止在本区增设住宿服务点,目前本保护区内已有200多个床位的建筑面积,是造成“马尾瀑”及许多名泉古井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应在近中期内逐步搬出。别传禅寺的香斋房有128个接待床位,近期内应控制住宿人数50%,中期做到不接待住宿,建筑改作它用(如展览室)。松簋宾馆和桂花园别墅选址较为隐蔽,接待量也不大,近期内可保留使用。禁止任何人在本保护区内伐木、取松脂及

44、砍柴等活动,以保护宗教环境。禁止在敏感部位挖土、取石。有关基础设施(如水管、水塔、电缆等)应避开本区内的敏感部位。保护对象的修复工程必须经有关部门严格审定和监督。清理现存的名泉古井,对古树名木进行科学养护和复壮。2、传统农耕景观保护区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建筑形式,使之保持传统风貌。严格保护古榕树及其它古树。禁止在敏感部位采伐森林、开垦山坡。结合生产绿化周围山坡。鼓励发展传统手工艺(如竹编等)和传统养殖业,并将其纳入旅游经济系统之中。由风景区管理机构统一进行主要道路及水电设施的规划,以避开敏感度较高的区域。3、一级自然景观保护区(重点景观保护区)保护措施:保持丹霞风景的“丹崖碧水绿树”的自然形象,

45、禁止有损于这一形象的任何人为活动。必要的人工设施(包括游览道路、观景建筑、服务设施、供水、供电设施等)的建设,必须在详细的资源评价(包括风景质量、阀值、敏感度及特殊价值的评价)基础上,经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后方可进行,不使它们出现在高风景质量、低阀值或高敏感度部位。严禁伐木、割松脂、烧炭及开垦。严格控制永久性建筑的引入,所有必要的人工设施都以简朴为原则,严格控制钢筋、水泥及塑料等不易风化和分解的建筑材料的引入。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引入,力图保持土壤及水质的纯自然属性。在游客集中的服务点,设污水及垃圾处理场。禁止游客在本区内乱扔难以分解的包装纸、袋及其它杂物。4、二级自然景观保护区(景观恢复区)保护

46、措施:以恢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为目标,严格控制开垦,15度以上的山坡地一律退耕还林。以水文、土壤等调查数据为依据,全面进行绿化规划,合理选择树种,并设专业护林人员。本区敏感部位(如山顶及迎面山坡)禁止有任何与当地环境不相协调的建筑。必要的电缆、水塔及应避开这些敏感部位架设。本区内开筑公路及机耕路必须以景观冲击评价为依据,避免在可能带来较大冲击的低阀值或高敏感部位开筑。5、三级景观保护区(景观控制区)保护措施:严格控制钢筋水泥楼房的发展,鼓励建造当地居民风格建筑。对现有工业化景观(主要是水泥平顶楼房)应予以绿化遮掩。严格控制在外围干道内侧100m范围内建房,以保持风景视线不受干扰。6、四级外围保护带(适度发展区)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污染源,防止其给风景区的水、大气带来污染。以不干扰风景视觉环境为原则,控制建筑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