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精品文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内容提要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市场该选择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模式这一难题再一次摆到了世界各国面前。尽管有不少人认为分业经营有助于规避金融风险,但就此次金融危机而言,无论是允许混业经营的国家还是继续延续分业经营的经济体都无法幸免。本文将就中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现状来讨论关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取舍。1. 一 现状调查 自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具体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
2、方面与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以来,我国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各自经营与自身职能相对应的金融业务。以四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业,在三大金融行业里资历最老,发展状况最好,但隐藏在其光鲜外表下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我国商业银行始终存在所有权虚置,经营权无法落实,权责利不对称,商业化机制难以真正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历史痼疾。自我风险控制机制缺乏,控制能力薄弱,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单薄,理财产品单一有限,与其庞大的资本进占有量极为不符; 证券业困扰已久的历史包袱,“散,乱,差”等顽症痼疾仍未彻底根治。违规操作行为普遍,经营行为整体规范亟待解决。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应对风险能力弱,内部管理欠缺科学性。
3、创新能力有余,但始终无法与市场需求保证一致,处于脱钩状态,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大截的差距。社会责任意识浅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证券业的不足缺陷暴露无疑;保险业行业形象不佳由来已久,保险代理人素质低下,往往是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在短期的从业培训后即匆忙上阵,有意或无意的销售误导甚至欺骗屡见不鲜。全行业“保费冲动”的诱使下,孤儿保单案件层出不穷,理赔困难,理赔期长,理赔态度差,保险业的声誉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是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短腿”。 二原因分析 无疑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分业经营当道。自然分业经营有其不可替代的制度优势,有助于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各业之间建立“防火墙”,能
4、从制度上规范金融经营行为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形成良好的金融秩序。但就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而言,分业经营暴露的问题有如下几点:首先,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得各个业务之间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银行业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业务主攻方向,而证券业则专注于债券,股票等证券的行销,保险业通过保单维持行业基本运行,而将保费单纯的存入银行,资金再生能力差。其次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缺乏优势互补,证券业难以利用,依托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资金和网络优势,商业银行业及保险公司不能借助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源业务的发展。分业经营下,金融机构只能提供银行、证券或
5、保险中的某一种金融服务,与客户的关系仅仅建立在这一业务方面,客户选择更有效的金融资产方式后,就会中断与其联系。比如,客户为了炒股,将从商业银行抽走全部存款(或全部撤出股市而存款于商业银行),这样势必割断客户与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联系,使得无论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显得很被动。再次是来自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服务多元化的巨大冲击,显然分业经营下的中国金融业,各自为战,是无法抵挡金融全球化的浪潮的。一方面是来自国际银行业竞争的挑战。国际金融企业普遍实行混业经营,其人才储备全面,经营管理经验丰富,在信息共享,全面服务,融资便利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分业经营业不利于银行进行公
6、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美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的商业银行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网络经济将超越国界运行,冲破国家壁垒,冲击中国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是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构创新等。由于分业经营制度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相互渗透,使得金融机构之间无法做到信息共享,人才共享,投资渠道缺乏,业务品种单调,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进入市场,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市场运作,表现出很强的短期投机性和不稳定性,不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整体素质和国
7、际竞争力。 对策研究 因此混业经营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走出困境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理论上混业经营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全能银行制,即在银行内部设置不同业务部门,全面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该模式以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为代表;另一种为金融集团模式,此模式又可分为三种模式:其模式一,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作,在组织结构上没有联系,相互间只有松散的合作协议;其模式二,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直接控股,直接以子公司的方式进行业务渗透和扩张;其模式三金融控股公司,该模式
8、下的母公司以金融业为主导,并通过控股兼营工业、服务业。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混业经营模式。尽管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一直以分业经营为主导,但中国金融机构一直没有停止在混业经营上的探索和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控股等大型综合性金融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招致麾下,搭建了统一的业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综合服务。2002年底,银证通、投资连接保险、银行保底基金、证券公司债券、货币市场基金、贷款资产转让等产品的开发,突破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限制:2000年9月5日,我国推出第一只具有保底基金概念的投资
9、工具;2000年10月17日,中国银行和平安保险公司签署协约,3年之内中行70%的优质网点销售平安保单,并且共建中国银行保险部。2003年底,平安的资金清算和结算将统一到中行账下,中银国际成为平安境外上市的主承销商之一,双方可以交叉销售产品。银保合作方兴未艾的同时,银证合作也如雨后春笋,2005年4月29日南方证券宣布关闭,建银投资将最终获得这部分证券业务,并将以此为基础设立新的证券公司。这些动都为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创造了条件,为综合性银行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基于上述市场基础,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目前而言以混业经营中金融控股公司为主导,结合分业经营中的专业管理模式,实现集团混业、分业经营是我国银行
10、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融合的现实选择。对我国的混业经营之路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积极而稳妥地推进,结合我国实际实行“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目前仍坚持分业经营格局,暗中积极推进混业经营,努力夯实混业经营的基础,培育混业经营的成熟条件。第二步,以金融控股公司为突破口,分梯次,多元路径推进混业经营。第三步,从法律上对混业经营予以确认,最终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混业经营。1. 三 总结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出现了两个看似相矛盾的现象。其一,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变身为银行控股公司,被允许各拥有并经营一家商业银行。其二,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等大型金融集团,主动分拆出售投资银行,保险等非核心业务,恢
11、复商业银行主业。足以可见,金融危机下,国际银行业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去综合化”行为。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契机下,主动调整金融市场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举动,有助于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话语权。 参考文献 一。齐艳霞 从国际金融业的“分”与“合”看我国银行业的前景 金融论坛2004.9二李德安启雷 王清剑对当前经济金融状况的估计及若干政策的调整 经济研究参考 2009年第61期三黄金老 分业经营无助于消弭危机 经济研究 2009年第48期四徐杰 曹桂山 解析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金融经济五王鸿运 金融体系的趋同性与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发展取向 求索2009.11六 黄湘平 金融危机的启示和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机遇 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12期七徐文虎 方贤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契机 保险研究 2009年第4期八任薇 杨振昊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 经济与法 2009.11九刘彬 董岚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选择之我见 商场现代化 2007年10月总第518期十庞昊勇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 经济导刊 200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