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禽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5450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禽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禽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禽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禽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禽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精品文档.要想养好禽,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准饲养种类,其次要了群所养禽类的生理措牲和生活情况,掌握其饲养方法和疾生特点,然后了解它、跟踪它、掌握它发病的规律,就可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去饲养和管理,达到事办功倍。目前禽病仍是制约我国养禽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饲养户普遍反映养禽最担心的仍就是禽发病。一禽病发生的主要特点和原因1禽病发生的主要特点(1)传染病危害严重。疫病普查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对我国养禽业构成威胁和危害的疾病有70-80种,而20世纪80年代仅有30多种,目前最多的仍为传染病,约占禽病总数的

2、75以上,成为禽病防制的主要内容。新的疫病(过去不明显或过去未曾发现的;过去从未发生过或很少发生的疫病)不断增多。随着从国内外频繁地引进新的家禽(尤其是鸡的品种),新的禽病也随之带了进来;同时随着养鸡场年限的增长,疫病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如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鸡禽流感(其中最危险的血清型有H5、H7型)、传染性法氏囊病(1BD)、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以肾和腺胃病变为主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B)、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CIA)、禽脑脊髓炎(AE)等。(2)疾病种类繁多复杂。新城疫(在水禽称为禽副黏病毒病)、禽霍乱、鸡白痢、鸭瘟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鸡传贫、减蛋

3、综合征、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等新病又不断出现。如传染性法氏囊病过去只独发于鸡,而现在发现鹅、鸭、雉鸡等也可发生;鸡白痢过去认为只发生于雏鸡,现在中鸡也感染;大肠杆菌病现在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过去禽流感和禽副黏病毒病在水禽鸭与鹅不发病,但现在也能造成大量死亡。多原因的混合感染增多。集约化养鸡的特点决定了禽病发生的复杂性,往往呈现多发性、并发染,很少单独发病。如坏死性肠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常与球虫病有关;大肠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与病毒(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有关;支气管炎病毒或喉气管炎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呼吸道病;法氏囊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禽流感经常与大肠杆

4、菌、新城疫等并发或相继感染。混合感染后会产生混合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随各种病原体之间的比例改变而改变,而很少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给这些疾病的诊断、或根除造成了困难。(3)典型疾病非典型化。某些疫病在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发生了新特点:如以前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典型临床症状发生的鸡新城疫,现在逐渐被非典型性新城疫所代替,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剖解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这给本病的诊断、防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如鸡白痢已由雏鸡逐渐发展到成年鸡,可造成产蛋率下降。兽医实践中常常发现不少疾病不像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即非典型

5、化。如鸡新城疫、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都出现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较高,给诊治带来很大的困难。(4)混合感染危害加剧。临诊中常有混合感染病例。病毒性混合感染,如禽流感与新城疫和或大肠杆菌病、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支、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鹅瘟等;病毒性与细菌性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等;细菌性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等。(5)条件性病原变为非条件性病原。在主要病毒性疾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如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鼻炎等。据初步统计,鸡细菌性疾病大约占3040,且在不断上升。

6、特别是大肠杆菌病由于污染严重,血清型多,易变异,传播途径多,表现的类型多,已成了当今养鸡业很棘手的病。由于某些鸡场药物品种少,长时间使用单一抗生素,致使抗药菌株不断出现,效果普遍较差,给集约化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才使动物发病,而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它不仅通过消化道而且多数通过呼吸道感染。又如葡萄球菌病不一定要具备夕L伤这一条件,只要环境或饲料遭污染也可发病。条件致病性病原引起的疫病增多(如鸡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肉鸡矮小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以前人们不曾重视,但由于集约化鸡场饲养密度大,禽舍潮湿,通风不良等因

7、素,引起疾病的暴发,特别是在一些环境卫生条件差、防疫水平低的鸡场易发生。据调查,白羽白壳蛋鸡和白羽肉鸡对鸡葡萄球菌病非常易感,可造成20-50的死亡率;雏鸡,特别是新生雏鸡的绿脓杆菌感染可造成25-50的死亡率。(6)饲养管理水平对疾病影响突出。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饲料营养成分不全会造成缺乏症,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药物使用不当会产生抗药性或中毒,如喹乙醇、痢特灵中毒;饲料加工、管理不当也可引起中毒;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都可对家禽尤其是初生禽造成影响,甚至诱发相关疾病。此外,营养代谢和中毒性疾病必须引起养鸡者的关注。这类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理复杂,具有发病

8、慢(一般要经过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发病率高(往往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病程长等特点且多伴有酸中毒和神经症状、体温偏低,病鸡多有生长发育受阻、营养状况不良、消化机能紊乱和生产性能降低等各种各样的表现,没有传染性。该类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一般情况下以下因素会导致营养代谢病的发生:日粮中营养物质不全、不足或比例不当;患了慢性胃肠道疾病、肝病等造成消化不良;特定时期的营养需要量增加(如在应激、发热、疫苗注射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饲料中抗营养物质的作用(如豆科植物里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导致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利用机能障碍等);污染因素(如工业三废、农药化肥、霉菌毒素等);

9、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磺胺类及抗生素,造成肠胃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而影响消化吸收等。2禽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防疫意识不强,免疫程序紊乱:实践中发现有些养殖场或农户防疫意识不强,对所养的家禽不予防疫。有的则进行了初免,而二免、三免则不免或不按时免疫。此外防疫人员责任心不强、疫苗质量不好、疫苗保管、使用不当、疫苗品种不能满足生产所需等等,都不利于禽病防制。而且更多的人认为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万事大吉,既不做免疫监测,更不再将防治这些疾病当作一回事,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这种观念上的错误甚至根深蒂固,祸患无穷。(2)病毒性病原体增加、毒力变异:随着国际间及地区间的家禽及其产品频繁调运,使新的疫病传人我国或在不

10、同地区流行。此外,在疫病流行过程中病原体发生变异,有的毒力减弱,加之动物具有部分免疫力,因此出现了一些非典型病例;有的毒力增强,出现强毒株,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危害严重。(3)水禽、野禽在疾病流行中起重要作用:如水禽(鸭、鹅)、野禽(鸽子和野鸟)禽流感、新城疫可以传染给鸡等。(4)细菌性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滥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许多养禽户在禽群发病时滥施药物,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且抗药性越来越强。此外,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药菌株起到了筛选作用。(5)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特殊:鸡、鸭、鹅、鹌鹑、鸽子等各自具有生理解剖结

11、构特点: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肺小且连接许多气囊,而这些气囊又与体内各部位相通,因此,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都可经呼吸道传遍全身,呈全身染,病情显得特别严重;家禽的胸、腹腔没有横隔膜,因此胸腔感染容易传到腹腔,腹腔感染容易传到胸腔;家禽不具有胎盘屏障,在禽蛋形成时,身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容易进入蛋中;家禽的生殖孔、排泄孔都开口于泄殖腔,因此,禽蛋容易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粪便污染,而构成传染;家禽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全,故家禽的淋巴屏障功能较差,病原容易进入体内,并易在体内扩散。(6)缺乏综合性防疫措施:生产实践中只注意预防接种,而忽略了其它的防疫措施,殊不知,其它的防疫措施尤其是消毒,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比预

12、防接种更为重要。因为禽场经过多批次的饲养,病原微生物污染非常普遍,甚至有的还十分严重,如不加强综合性防疫措施,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个别禽场有的批次死亡率高达7080,损失达十几万元。二预防措施1产业绿色化(1)建立严格的市场准人制度。市场准入制即某种产品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考察、检验,经评定认可取得”资格证”后方可进入当地市场。实施市场准人制度的前提是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保证制度得以切实执行。我国这方面的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一系歹U新的规范、标准。如农业部为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制定了若干项行业标准,自2001年

13、10月1日起已经实施。标准详细规定了生产无公害鸡肉、鸡蛋的标准及兽药使用准则、饲养兽医防疫准则、饲料使用准则、饲养管理准则以及禽饮用水水质和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为无公害鸡肉、鸡蛋的判定及其生产提供了依据和标准。(2)全面发展绿色饲养技术。应用绿色饲养技术生产绿色禽产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饲养技术是指围绕生产绿色禽产品和减轻禽类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从饲料原料的选择、配方设计、加工饲喂等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和实施动物营养系统调控,达到低残留、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益的效果。绿色型畜牧生产和高效畜牧生产并不矛盾,充分利用现代畜牧科技和高效的饲料添加剂,二者可

14、以有机地结合起来。2推广生态保健技术(1)自然放养:要在无任何污染的自然条件下饲养家禽,要选择无工业废物和农药污染的地区,或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指数均达标的地区,以自然放养方式饲养家禽。(2)休药期饲养: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添加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制剂饲养家禽,可采用休药期生产法。生产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常法饲养,第二阶段为休药期饲养,在休药期内完全使用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来自“绿色”食品产地的饲料。休药期内必须保证使用的各种药品和添加剂中有害物质的残留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3)生物安全措施:采用生物安全措施饲养家禽,即采用全进全出的方法来切断病原在饲养场(户)内的传播,通过严格

15、的制度将病原拒之门外,每个养禽户(场)只养一个品种的禽。因为禽对疫病的抵抗力有种间差异,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可以有效地切断病原在养禽场(户)内的传播。为了发挥“全进全出”的作用,可采用分段饲养法,即将幼(雏)禽、青年禽、育肥禽和种禽分别养在不同的禽场,这样即可缩短全场彻底消毒的时间,又有利于防止家禽发病。(4)加强环境管理:加强养禽户(场)的兽医卫生管理,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减少细菌病毒的感染机会,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严格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保证家禽健康成长。(5)生物原理防病:在环境指数达标的地区或禽场,选择适宜的家禽品种,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采用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学制剂作为促长添加剂和防病的药品,按规定不滥添加药物,并且严格遵守停药期规定,把药物残留量控制在安全残留量以下。以这种方法饲养的特点是产量高、周期短、产品品质好、规模可大可小,缺点是对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且药品的保存有一定的条件要求。(6)有效控制家禽疾病:在家禽发病时及早淘汰,需要时,要尽量使用高效、无毒、低残留的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必要时可添加作用强、代谢快、毒副作用小、残留最低的药品和添加剂,或以生物学制剂作为治病的药品,控制家禽疾病的发生、发展。2fi0f6c5a 盈丰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