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构造地质学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矿业大学构造地质学考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矿业大学构造地质学考题.精品文档.构造地质学2003年试卷(1)一、 填空题(本题共30空,每空1分,填错或不填不计分)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_ 、_ 和 _ 。2、岩层的铅直厚度是指岩层_、_之间的_距离。岩层的铅直厚度永远_或_岩层的真厚度。3、岩层向上弯曲,并且_是老岩层、_是新岩层者,称为背斜。4、根据褶曲的上、下岩层的协调性,可分为_ 褶曲和_ 褶曲两类。5、节理组是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 应力场中形成的, 基本一致和 相同的一群节理。6、断层两盘相对错开的 为总断距;地层断距则是指在与岩层走向 的剖面上,断层两盘 岩层或矿层错开
2、的 。7、在地层层位正常的情况下,走向断层造成地层在地面的重复和缺失现象是:当断层倾向和地层倾向相反或者两者相同、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时,正断层造成 ,逆断层造成 ;当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同,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时,逆断层造成 ,正断层造成 。8、影响岩层露头宽度的因素主要有_厚度和产状、_坡向和坡角。9、岩浆喷出体的产状主要有_、_和_等三种类型。10、构造世代主要是指_和_中形成的构造顺序。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2、 主应力3、 纵弯褶皱作用4、 平移断层5、 构造层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1、 简述安德生的断层力学成因模式。
3、2、 褶皱的位态分类依据及其类型特征。3、 试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4、 简述断层运动的指向标志及其判别方法。四、分析论述题(共1小题,18分)1、 根据下面构造地质简图,作AA线图切剖面图,并分析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史。构造地质学2003年试卷(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题共30空,每空1分,填错或不填不计分)1、走向、倾向、倾角2、顶、底、铅直、大于、等于3、核部、两翼4、协调、不协调5、同一、产状、性质6、真正、垂直、同一、垂直7、缺失、重复、缺失、重复8、岩层、地形9、熔岩被、熔岩流、火山锥10、不同旋回、不同构造幕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构造
4、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形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和方向、方式和性质。2、主应力:在外力作用下,于岩石内部,与外力作用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只产生正应力,不产生剪应力,这种与外力作用方向平行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3、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皱。4、平移断层: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5、构造层:在一定地区内,经历了同一构造阶段、具有相同的构造发育历史和构造特征的一套地层总和。构造层之间的分界通常为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
5、整合。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述安德生的断层力学成因模式:安德森等分析了形成断层的应力状态,认为由于地面与空气间无剪应力作用,所以形成断层的三轴应力状态中的一个主应力轴趋于垂直水平面。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形成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的三种应力状态。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为1直立,2和3水平,2与断层走向一致;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为3直立,1和2水平,2与断层走向一致;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为2直立,1和3水平,断层走向垂直于2。2、褶皱的位态分类依据及其类型特征:褶皱在空间的位态取决于轴面和枢纽产状。以横坐标表示轴面的倾角,纵坐标表示枢纽倾伏角,可将褶皱分为七种类型:(1
6、)直立水平褶皱:轴面倾角9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倾角9080,枢纽1070(3)倾竖褶皱:轴面倾角9080,枢纽7090(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角8020,枢纽010(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角8020,枢纽1070(6)平卧褶皱:轴面、枢纽020(7)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枢纽在轴面上的倾伏角70903、试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特征(1)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3)发育于砾石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脉结物;(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
7、组成x型节理系(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意义:共轭“X”剪节理系一般锐夹角的等分线与最大挤压应力相一致,钝夹角的等分线与最小应力相一致,节理的交线与中间应力相一致,据此可以进行构造应力场的分析。4、简述断层运动的指向标志及其判别方法:断层运动的指向标志主要有:擦痕、纤维状晶体、阶步与反阶步、牵引褶皱与反牵引褶皱、拖褶皱和羽状节理等。擦痕的宽、深端指向本盘的相对运动方向,窄、细端指向对盘的相对运动方向;纤维状晶体的生长方向与断层滑动方向一致;阶步的陡坎一般面向对盘的运动方向,反阶步的缓坡与陡坡并不是以圆滑曲线连续过渡,而是以开口的折线相连接。它所指示的断层运动方向与阶步正好相反;牵引褶皱弧
8、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本盘运动方向,反牵引弯曲弧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拖褶皱枢纽与断层斜交,锐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羽状张节理与主断层所交锐角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四、分析论述题根据下面构造地质简图,作AA线图切剖面图,并分析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史。1、正确作出剖面图;2、构造演化史分析:奥陶纪至三叠纪本区稳定下降,接受了奥陶系至三叠系的沉积,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晚三叠世以后,区域内发生了褶皱构造运动,使奥陶纪至三叠纪地层普遍发生褶皱,褶皱轴向为NE向,反映了NW-SE向的构造挤压作用,这种构造作用可能一致持续到中侏罗世,区内缺失下、中侏罗统沉积;中侏罗世以后,褶皱作用逐渐减弱;晚侏罗世
9、期间,在本区的西部沉积了上侏罗统沉积,由于上侏罗统发生了倾斜,倾角达25,表明晚侏罗世以后又发生了构造挤压作用,但强度较低,没有产生较为强烈的褶皱。地质工程03级构造地质学试卷(A卷)一、填空题(本题共30空,每空1分,填错或不填不计分)1、 断层按两盘的运动方式可分为:_ 、_ 和 _ 。2、 岩层的铅直厚度永远_或_岩层的真厚度。倾角越大,铅直厚度_;倾角越小,铅直厚度就越接近_。3、 走向线_延伸的_称走向;走向有两个方位,两者相差_。4、 在岩石变形史的任一阶段,都可以把应变分解为已经发生的_和正在发生的_两个部分。5、 岩层或岩体,在各种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_,但仍然保持着它们的_,称
10、为褶皱构造。6、 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有_、_、_、_和_。7、 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可将褶皱分为_和_。8、 构造组合就是识别具有内部_和_的许多密切联系的构造要素的集合体。9、 断层两盘相对错开的 为总断距;地层断距则是指在与岩层走向 的剖面上,断层两盘 岩层或矿层错开的 距离。10、岩浆喷出体的产状主要有_、_和_等三种类型。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6、 构造地质学7、 褶皱枢纽和轴迹8、 构造层9、 构造应力场10 火山锥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5、 简述褶皱的位态分类;6、 试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7、 简
11、述指示断层运动的指向标志;4、岩层露头宽度的影响因素。四、分析论述题(共1题18分)根据下面构造地质简图,作AA线图切剖面图,并分析其构造演化史。地质工程03级构造地质学试卷(A卷)參考答案一、 填空题1、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2、大于、等于、越大、真厚度3、两端、方向、1804、有限应变、无限小应变(增量应变)5、波状弯曲、连续完整性6、岩石的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时间7、协调、不协调8、组织、秩序9、真正、垂直、同一、垂直10、熔岩被、熔岩流、火山锥二、名词解释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
12、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形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和方向、方式和性质。2、褶皱的枢纽是褶皱上同一岩层面弯曲最大点的连线,轴迹则是褶皱轴面与地面的交线;3、构造层:在一定地区内,经历了同一构造阶段、具有相同的构造发育历史和构造特征的一套地层总和。构造层之间的分界通常为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4、构造应力场:地壳的一定空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称为构造应力场。5、火山锥:由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通道构成的锥状体,是中心式喷发的产物。三、简答题1、简述褶皱的位态分类:褶皱在空间的位态取决于轴面和枢纽产状。以横坐标表示轴面的倾角,纵坐标表示枢纽倾伏角,可将褶皱分为
13、七种类型:(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倾角9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倾角9080,枢纽1070(3)倾竖褶皱:轴面倾角9080,枢纽7090(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角8020,枢纽010(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角8020,枢纽1070(6)平卧褶皱:轴面、枢纽020(7)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枢纽在轴面上的倾伏角70902、特征:(1)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3)发育于砾石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脉结物;(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x型节理系(5)主
14、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意义:共轭“X”剪节理系一般锐夹角的等分线与最大挤压应力相一致,钝夹角的等分线与最小应力相一致,节理的交线与中间应力相一致,据此可以进行构造应力场的分析。3、简述指示断层运动的指向标志:断层运动的指向标志主要有:擦痕、纤维状晶体、阶步与反阶步、牵引褶皱与反牵引褶皱、拖褶皱和羽状节理等。擦痕的宽、深端指向本盘的相对运动方向,窄、细端指向对盘的相对运动方向;纤维状晶体的生长方向与断层滑动方向一致;阶步的陡坎一般面向对盘的运动方向,反阶步的缓坡与陡坡并不是以圆滑曲线连续过渡,而是以开口的折线相连接。它所指示的断层运动方向与阶步正好相反;牵引褶皱弧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15、,反牵引弯曲弧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拖褶皱枢纽与断层斜交,锐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羽状张节理与主断层所交锐角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4、影响因素:岩层的厚度和产状,地面的坡向和坡角;(1)当岩层的产状、地面的坡向和坡角不变时,岩层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厚度越大,露头宽度越大;(2)当岩层的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的产状、地面的坡向和坡角:岩层露头在地面上的宽度永远大于或等于岩层的真厚度;岩层面与地面所夹的锐角越小,岩层露头越宽,当岩层与地面垂直时,岩层露头宽度等于岩层真厚度。四、分析论述题根据下面构造地质简图,作AA线图切剖面图,并分析其构造演化史。1、正确作出剖面图;2、构造
16、演化史分析:奥陶纪至三叠纪本区稳定下降,接受了奥陶系至三叠系的沉积,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晚三叠世以后,区域内发生了褶皱构造运动,使奥陶纪至三叠纪地层普遍发生褶皱,褶皱轴向为NE向,反映了NW-SE向的构造挤压作用,这种构造作用可能一致持续到中侏罗世,区内缺失下、中侏罗统沉积;中侏罗世以后,褶皱作用逐渐减弱;晚侏罗世期间,在本区的西部沉积了上侏罗统,由于上侏罗统发生了倾斜,倾角达25,表明晚侏罗世以后又发生了构造挤压作用,但强度较低,没有产生较为强烈的褶皱。中国矿业大学20072008学年第2学期构造地质学试卷(A)卷一、填空题(本题共20空,每空1分,计20分。填错或不填不计分)1从几何的角
17、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 和 。2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内部任意截面上所产生的应力可以分解为两种:一是与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之为_,另一种是作用在截面上并与截面平行的_。3岩石发生剪切破坏时,最大主应力轴与剪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4岩体在受力条件不变时,应变状态的变化是一系列连续的瞬时无穷小应变的累积,这种变形过程称为_。5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连线,称为_。6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_、_、_和_。7某地区以走向290和走向30的节理最为发育,不考虑递进变形的压扁作用,该地区的最大主应力方位应该是_。8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剖面上:同一岩层错开的铅直距离称为_,同一岩层错开的水
18、平距离称为_。9按构造岩中碎粒大小、重结晶程度和结构的不同,构造岩可以分为_、_、_和_。10岩浆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中的_可以反映岩浆的相对流动方向;_可以大致反映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产状。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填错或不填不计分)1在与岩层走向直交或斜交的剖面上,以下哪一种岩层的厚度值为最小( )。(a) 铅直厚度 (b) 水平厚度 (c) 真厚度 (d) 视水平厚度2一个主应力是张应力,另一个是压应力,其应力状态的莫尔园为( )。 (a) (b) (c) (d)3按变形后的形状,岩体的变形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 )。 (a) 拉伸变形和压缩变形 (b) 均匀变形和非
19、均匀变形 (c)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d) 旋转变形和无旋转变形4褶皱的初始主波长与 和 有关。(a) 强岩层的厚度,作用力 (b) 作用力,强岩层与介质的粘度比(c) 强岩层的厚度,应变的速率 (d) 强岩层的厚度,强岩层与介质的粘度比5鞘褶皱形似刀鞘,常成扁圆状,是一种特殊的褶皱,常见于( )中。(a) 逆冲断层 (b) 脆性断层 (c) 韧性断层 (d) 同沉积断层6从下图的地层分布形态特征可知:该地区从三叠纪以来经历了( )构造变动。(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第7题图) (第8题图)7力偶或剪应力作用也可产生张节理,上图的张节理可能是( )力偶作用下形成
20、的。 (a) (b) (c) (d)8断层面上擦痕的侧伏角为30,断层的上盘为下降盘,则此断层为()。(a) 逆平移断层 (b) 平移逆断层 (c) 正平移断层 (d) 平移正断层9同沉积断层最基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是( )。 (a)上升盘地层明显增厚 (b) 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c)上升盘地层明显变薄 (d) 下降盘地层明显变薄10岩浆岩侵入体中的边缘张节理和边缘逆断层构造属于岩浆岩的( )。(a) 原生流动构造 (b) 次生构造 (c) 原生塑变构造 (d) 原生破裂构造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计16分)1线应变与剪应变2底辟构造3断层效应4构造层四、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
21、小题10分,计20分)1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生长断层?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五、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计24分) (比例尺 1:5000)计算中可能用到的三角函数值:sin32300.537cos32300.843tan32300.637sin32360.539cos32360.842tan32360.640sin32420.540cos32420.842tan32420.642sin51480.786cos51480.618tan51481.271sin51540.787cos51540.617tan51541.275sin52000.788cos52000.616tan520
22、01.280阅读地质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所附的条件,回答以下问题:(附有答题纸,计算题必须有计算过程)1、求图中地层和断层的产状。(6分)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4分)(1)试计算石炭系的地层厚度(包括真厚度、铅直厚度、水平厚度)。(2)试计算图中断层的地层断距、铅直地层断距、水平地层断距。3、已知图中断层带含水丰富,在该地区寻找地下水,若在图中SK1孔位置勘探,在地下多深处能见到较大水量的地下水?(已知SK1孔距离l4点80.6m)(4分)4、(1)判断图中断层的性质和形成时代。(2分)(2)给图中岩浆岩体的产状定名,并说明其与围岩接触关系属于什么类型。(2分)(3)将该地区进行构造层划分
23、,分析是哪一次构造运动形成了该地区的构造格局?(2分)5、以l5l1为剖面线,画出剖面示意图。(4分)中国矿业大学20072008学年第2学期构造地质学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题共20空,每空1分,计20分。填错或不填不计分)1. 线状构造,面状构造; 2. 正应力,剪应力; 3.剪(破)裂角; 4.递进变形; 5.等倾斜线;6.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7. 70;8. 铅直地层断距,水平地层断距;9. 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构造片岩;10流线,流面。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填错或不填不计分)1. (c);2. (b);
24、3. (b);4. (d);5. (c);6. (c);7. (a);8. (d);9. (b);10. (d)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计16分)1线应变与剪应变:线应变是岩石受力发生线变形以后,所增加或缩短的长度与变形前的长度之比;剪应变是在剪应力作用下,使岩石内部原来相互垂直的两条微小线段所夹直角的改变量,以岩石变形时旋转角度的正切值表示。2底辟构造:由于夹在岩层中的高韧性岩层,如岩盐、石膏或泥岩等,在构造运动或上覆岩层的重力作用下引起向上塑性流动,向上覆岩层的薄弱部位集中,甚至刺穿上覆岩层,形成穹状隆起。底辟构造由底辟核、核上构造核核下构造组成。3断层效应:由于岩层与断层
25、复杂的交切关系,断层两盘的滑动常常引起标志层在平面或剖面上的视错动,难以根据标志层的相对视错动判定断层两盘的真实位移和滑动方向,也就难以判定断层的性质。这种由于断层两盘标志层的视错动形成视觉上假象的现象,称为断层效应。4构造层:被区域性不整合面所分割的、具有一定的建造和构造特征的一套地层组合,称为构造层,它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壳运动发展阶段,于一定的空间范围所形成的沉积建造、构造变动你、岩浆岩体、变质岩系的综合体。四、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1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层理使岩石具不均一性,使得岩层受力发生变形时,可以通过层间滑动或层内物质塑性流动而弯曲成褶皱。(2
26、分)(2)岩层的厚度和力学性质直接影响着褶皱的形态和类型, 褶皱的初始主波长只与主导岩层的厚度、主导层与介质层的粘度比有关,而与应力大小无关。(2分)(3)岩层的埋藏深度浅,则以弯滑褶皱作用为主;埋深越大,则韧性越高,易遭受弯流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2分)(4)岩石的应变速率对褶皱的形成也有较大影响:应变速率大,岩石表现为弹性,易形成断裂;而应变速率很小时,可使韧性较低的岩石产生蠕变,并形成褶皱。(2分)(5)盖层褶皱的产生、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有时受基底的断裂构造控制,如基底平移断裂的水平剪切作用可导致盖层的雁行褶皱。(2分)2什么是生长断层?它有哪些主要特征?生长断层是指断层控制沉积作
27、用,两者同时进行的一种断层。它一般是发育在沉积盆地边缘的正断层,随着上盘的相对下降,不断接受沉积,故又称为同沉积断层。(3分)生长断层的主要特征:(1) 一般为走向正断层,规模较大(大中型为主);(1分)(2) 下降盘(一般为上盘)的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上升盘,并且在下降盘上越接近断层面沉积物的颗粒越粗;(2分)(3) 时代越老的地层,显示的地层断距越大,反映了断距随深度增加;(2分)(4) 断层面常呈上陡、下缓,凹面向上的犁形弯曲;(1分)(5) 一般具有较长时期的活动历史。(1分)五、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计24分)1、地层产状:52423236(3分:倾向1分,倾角2分)断层产状:23242
28、5148(3分:倾向1分,倾角2分)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4分)(误差1m)(1)真厚度41.9m(2分);铅直厚度49.9m(1分);水平厚度(即l1l2)77.8m(1分)(2)地层断距163.1m(2分);铅直断距193.3m(1分);水平断距(即l3l5)302m(1分)3、102.4m(4分)4、(1)正断层(1分);形成于早侏罗世(1分)。(2)岩株(岩枝)(1分);不整合接触(1分)。(3)DT构造层、J2+3构造层(1分);印支运动(1分)。5、剖面图如下:构造地质学09年试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30空,每空1分,填错或不填不计分)1、走向线_延伸的_称走向;走向有两个方位,两者
29、相差_。2、岩层向上弯曲,并且_是老岩层、_是新岩层者,称为背斜。3、节理组是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 应力场中形成的, 基本一致和 相同的一群节理。4、岩层的铅直厚度永远_或_岩层的真厚度。倾角越大,铅直厚度_;倾角越小,铅直厚度就越接近_。5、岩浆喷出体的产状主要有_、_和_等三种类型。6、构造组合就是识别具有内部_和_的许多密切联系的构造要素的集合体。7、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可将褶皱分为_和_。8、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以分为_、_、_和_四种类型。9、在岩石变形史的任一阶段,都可以把应变分解为已经发生的_和正在发生的_两个部分。10、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有_、_、_
30、、_和_。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0、 构造地质学11、 构造层12、 纵弯褶皱作用13、 地层接触关系14、 构造应力场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1断层构造运动的指向标志有那些,特征如何?2试述兰姆赛(Ramsay)的等倾斜线的褶皱分类3试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4、据下列各图中岩层露头线的特点,判别岩层的产状,并说明判别依据和在图上用产状符号表示出来(不要求标出倾角)。300 200 100120 110 100(a) (b)四、分析论述题(共1小题,18分)2、 根据下面构造地质简图,作AA线图切剖面图,并分析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31、史。构造地质学09年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两端、方向、1802、核部、两翼3、统一、产状、性质8、 大于、等于、越大、真厚度5、熔岩被、熔岩流、火山锥6、组织、秩序7、协调、不协调8、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9、有限应变、无限小应变(增量应变)10、岩石的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时间二、名词解释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形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和方向、方式和性质。2、构造层:在一定地区内,经历了同一构造阶段、
32、具有相同的构造发育历史和构造特征的一套地层总和。构造层之间的分界通常为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3、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皱。4、地层接触关系:上、下两套新、老地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5、构造应力场:地壳的一定空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称为构造应力场。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1、断层构造运动的指向标志有那些,特征如何?断层运动的指向标志主要有:擦痕、纤维状晶体、阶步与反阶步、牵引褶皱与反牵引褶皱、拖褶皱和羽状节理等。擦痕的宽、深端指向本盘的相对运动方向,窄、细端指向对盘的相对运动方向;纤维状晶体的生长方向与断层滑动方向一致;阶步的陡坎一般面向对
33、盘的运动方向,反阶步的缓坡与陡坡并不是以圆滑曲线连续过渡,而是以开口的折线相连接。它所指示的断层运动方向与阶步正好相反;牵引褶皱弧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本盘运动方向,反牵引弯曲弧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拖褶皱枢纽与断层斜交,锐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羽状张节理与主断层所交锐角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3、 试述兰姆赛(Ramsay)的等倾斜线的褶皱分类Ramsay根据一个褶皱的等斜线型式把褶皱分成三种类型:1类褶皱的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的曲率大于外弧的曲率;2类褶皱的等斜线相互平行,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同,为典型的相似褶皱;3类褶皱的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 Ramsay又根据厚度
34、的变化将1类褶皱分为三型:1A型将褶皱的厚度在枢纽部分比翼部小,可称顶薄褶皱;1B型褶皱是理想的平行褶皱,以褶皱层的厚度在各部分相等为特点;1C型褶皱是平行褶皱(1B型)和相似褶皱(2型)的过渡类型,枢纽处的厚度比翼部的略大。3、试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特征:(1)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3)发育于砾石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脉结物;(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x型节理系(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意义:共轭“X”剪节理系一般锐夹角的等分线与最大挤压应力相一致,钝夹角的等分线与最小应力相一致,节理的交线与
35、中间应力相一致,据此可以进行构造应力场的分析。4、据下列各图中岩层露头线的特点,判别岩层的产状,并说明判别依据和在图上用产状符号表示出来(不要求标出倾角)。根据“V”字形法则,图(a)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一致,但露头线的弯曲程度较地形线大,故地层的倾向与地形坡向一致,但倾角比地形坡角小;同理,图(b)露头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线小,故地层的倾向与地形的坡向相反。四、分析论述题1、根据下面构造地质简图,作AA线图切剖面图,并分析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史。(1)作出正确的剖面图;(2)构造演化史: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区域稳定下降,接受了上石炭统至上三叠统的连续沉积;晚三叠世以后,区内发生了构造运动,使得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地层发生褶皱,褶皱的轴向近南北向,故为近东西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侏罗纪时期,本区缺少沉积,反映了区域稳定上升,遭受剥蚀的构造作用特征;白垩纪时期,仅在区域的西部低洼区沉积了白垩系,无显著的褶皱构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