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精品文档.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新课标人教版) 前言:十分感谢区教研室领导和全体语文同仁给我这次发言机会,今天我代表我校语文组把我们对中考的一些思索和感受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领会我市中考说明意图。 作为课标和中考说明,我们认为应该认真揣摩,逐字逐句认真分析,里面大有文章。只要吃透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才会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做到高屋建瓴,有的放矢。而现实是许多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连本语文课程标准都没有,何谈吃透文件,何谈提高复习效率
2、。若没有这两个文件的引领,那么我没得复习就会变得十分盲目,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深度。你若认真分析近几年中考题,不难发现其中奥秘。现以我市2010年中考为例,试卷第一题文字书写就展示了临沂书画城的特点,说明文阅读有关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展示以及古诗文的积累等题目很好的将时代性、地方性、民族性融为一起,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浓浓的人文性的特点。阅读理解大地的语言它响应中央高度重视,鼎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形势,也对应了语文课要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念。因此,我在此把语文课程标准和2010年中考说明重新印发,让我们再次揣摩这两个文件,以此更好的驾驭中考复习。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
3、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
4、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
5、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6、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7-9)年级目标:(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7、,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
9、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10、。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
11、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2010年中考
12、语文复习说明:(一)积累1、识记汉字的字形及普通话读音。2、积累一定数量的常见常用的词语。3、背诵精读常用课文涉及的名言警句及课后练习题中要求背诵的内容。4、识记精读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识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二)阅读阅读文章或片断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速度。2、领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筛选、获取文章(或片断)中传递出的重要信息;能抓住文章(或片断)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4、基本理解文章(或片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思路。5、整体感知文章(或片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
13、解文章(或片断)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或片断)的内容。6、对文章(或片断)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7、在阅读中体会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8、欣赏文学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品析富于表现力的语言。9、阅读文言文和课外浅易文言文,能顺畅的朗读,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0、掌握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会用一般的工具书。(三)写作1、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准确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3、语
14、言通顺,力求简洁得体。4、写记叙文,内容具体,详略得当;写简单的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观点明确,有一定的根据,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写日常应用文,格式正确,语言得体。5、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提倡有创意的表达。6、根据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改写、续写。7、修改在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有明显缺陷的文章(或片断)。8、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有一定的速度。三、试卷结构(一)试卷内容占分比例1、积累约10%。2、阅读约50%,其中文言文约10%。3、写作约40%。(二)各类题型占分比例1、选择题。2、填充题(文字、线条、符号、图表)。3、简答题。4
15、、作文。5、其中1项不超过10%,2、3、4项不少于90%。四、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五、试题难度容易、中等、较难题比例为6:3:1,试卷难度系数约为0.65。第二、精讲精练好文章,能力训练在课堂1、技战术层面:语文阅读已走向开放性阅读,开放性阅读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
16、想;()、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等。 九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加,情感体验的丰富,阅读能力经过初中三年的培养已有很大提高,一段900字左右的科技说明文和一段1500字左右的时文,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应该不算难事。学生在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把自己的理解恰当地表达出来,现代文阅读关键在于学会表达,阅读能力测试实质是阅读表达能力测试。其次,学生在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常会出现概念混淆、表述不准
17、;语无伦次、缺主少宾;重复罗嗦、词不达意;要点不全、答非所问等等毛病,需要在考前作认真的指导和相关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记住、分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能准确辨析)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之鲜明)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
18、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富有感染力、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委婉含蓄、准确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结合文体、语境、修辞和具体语句选用分析)三大文体复习要求:掌握三大文体,能根据特征正确区分文体,用相关文体词汇分析,做到不会混淆(一)、记叙文阅读技巧:把自己当作主人公,便于分析主人公的特点,分析主人公的思想感情。1
19、、词语注音、释义要根据上下文义在语境中推敲。2、写人的文章抓人物描写方法;写物的文章抓蕴含的哲理性,写动物的抓与人品格的相似点,植物也是这样。3、找出文中某句话前后照应一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注意语言前后联系及内容上前后关联、有因果关系的句子。4、赏析类的题型,可以抓修辞,从修辞上来赏析;可以抓写色彩的词语,看它表现了什么画面;可以抓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可以抓人物的描写手法;还可以通过句子本身的哲理性从内容上来赏析。5、描写的种类及作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社
20、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6、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7、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感情。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
2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二)、说明文阅读、说明对象和特征。 方法:说明对象往往在文章题目或开头就已交代清楚,因此,要注意题目与开头;说明对象特征,要注意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句子,或者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注意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 、概括说明文的内容:方法:注意抓住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对有关内容加以浓缩。答题方式: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作用。 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资料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
22、说明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特征联系起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答题技巧:(打比方、摹状貌:生动形象)(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下定义:准确具体)(分类别:准确具体、条理清楚)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程序。(注意逻辑顺序,说明对象内部的因果关系)、说明文结构方式的划分。 一般结构方式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方法:说明文语言有生动、平实两类。生动的语言,常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没有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的,
23、一般就是平实的语言。如果题目要求举例分析文章语言生动的特点,就应举出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加以分析;否则,就应举出那些运用限制性词语或数字加以说明的句子加以分析。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 、“”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能否删去、能否替换、有何作用等)这类题的答题技巧:不能删或不能替换。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
24、数情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情况;“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删去就成为+去掉该词后的原句+不符合原文意思。语言就不准确严密了。、判断说明文内容正误或选择内容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的项。这类题的答题技巧:找出A、B、C、D四个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细核对原文,对比出它们与原文细微的差别,采用排除法尽量选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如“某句话在文中指什么”一类问题的答题技巧:到该句附近(句前或句后)找答案。三、议论文阅读 、正确把握论点。 论点的表述:论点一般是一个肯定的判断。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方法: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找中心
25、论点的技巧(题目为一句话则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果题目由偏正短语、并列短语构成,则要到文中寻找中心论点。方式:并列短语如“敬业与乐业”,论点是二者的关系;偏正短语如“成功的秘诀”,则在题目上加“是什么”,论点是文中回答的句子。)留意题目、开头,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正确理解论据的作用。 方法: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因此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分析论据的作用当然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注意:(1)文章如果列举多个事实作论据,那么这些事实论据之间还应注意排列的顺序。因此论据的顺序往往也会作为考查的内容。 (2)补充论据,也应注意。补充论据,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如果是事实论
26、据,必须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3)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论证方法的使用。 方法:分清四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分析
27、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第一段、中间某段、结尾一段)答题技巧:第一段(开头)开门见山引出论点;总起,点明论点;或用比喻、设问、反问、引用名人名言、某某事例引出下文或论点。便于读者理解等等。中间某段:承上启下、过渡照应。结尾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与开头照应等等。小结:熟悉三大文体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绝对不能在议论文阅读中出现“说明了”等词汇。提示:要训练自己的答题语言建议在复习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系统、条理地表达观点。同时,注意练习使用一些答题技巧,比如答题时,尽量不脱离文本,利用、转换文本中的语言表达观点。可以有这些基本要求:无语病;重视语言优美,有文采;有条
28、理;另外熟记答题词汇,学会根据情况选择答题词汇;最后用数学方法,代入题干对照原文检验答案。(二)常见题型及解答思路(1)限字题的解答: 、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用简称(尤其是地名)。、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2)仿写句子:仔细分析例句格式。仿句有十个切入点:一、话题;二、句式;三、修辞;四、结构;五、衔接;六、表达;七、手法;八、逻辑;九、情感;十、色彩。 (3)语句含义、作用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
29、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3、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4、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
30、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
31、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5)评价语言特色 记叙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说明文:准确、简洁、富有传播力;议论文: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三)文言文阅读建议:复习时间应提前 文言文阅读分为课内与课外两部分。对大家说来,复习课内文言文,考查内容有释词、译句,有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概括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感悟文章的启示意义等。如此众多的考查内容,要有一定的复习时间加以保证,因此,必须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所提前。文言文并非靠突击、凭强记就能“大功告成”的,复习文言文应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平时勤阅读、重默写、多译句,使之娴熟于心,即使过段时间有所陌生,考前再梳通整
32、理一遍,又可“转生为熟”。:文言文阅读收放结合 文言文阅读试题增加了课外短文阅读分析的内容,这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课外文言短文茫若大海,要捕捉到是不容易的。但也有章可循,目前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成为趋势。课外文言短文选文注重与课内文言文的相关性,有将同一类型文章进行比较,也有有将同一人物不同事迹进行比较,还有将不同人物对待同一问题放在一起比较。复习时可选择与课内文言文相关易于比较的课外文言文来训练迁移能力。课外文言短文大多选浅显的、与九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接近的文章,且所考查的词、句或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或根据文意可以揣摩出。注意能力迁移,打通课内外界限,以课内学习的文言现象为线索到课外找例子,实
33、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考点来看“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段的含义,恰当地评析其思想内容。”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比如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古文中出现的成语的古今义,重要实词和常用虚词,能揭示主旨的重要句段翻译等进行归纳整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翻译类。这类题的解答思路是:1、做到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倾向。课外文言文很难做到详知详解,时间也不允许,因此个别词义的不理解不要过多纠缠,该放就放;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
34、、留、删、补、调。翻译时注意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是得分点;3、翻译时理解不了的可以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直译不通则意译,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大胆推想。一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比较阅读题要求明确比较目的,定好比较点,运用比较技巧。比较思想内容的要揣摩二者情感倾向、提炼文章观点、寻找主体源头、分析重点段落、理解关键词语。比较文章结构的要认真研读头尾;推敲过渡照应;划分段落层次。比较表达技巧的要
35、区分文体,从选材剪裁、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写作特点中理解和体会。有条件的可以针对考试要求,对十多篇课内文言文进行一课一练。课堂训练层面:现实:有些老师在课堂或课外布置几篇阅读题,然后照参考答案给学生讲解,更有甚者直接把参考答案抄在黑板上,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目失去兴趣,训练目的不但没达到,还浪费了时间,懈怠了学生的斗志。有些老师认为阅读题做得越多越好,中考复习时间紧,面对很多复习资料,很多阅读题,有些老师已做完材料为己任,在题海中直至淹死为止。大家静下心想想: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呀!我个人做法:、老师精选阅读材料。再让学生做一篇阅读理解前,我首先把该文章读2至3遍,根据文章本身的
36、文质情况决定是否让学生去做。、学生精心阅读材料。我一般不让学生课外做阅读理解,做阅读理解我专门安排一定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我认为只有在课堂上,在特定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尽可能的沉下心去阅读。当然,在学生精心阅读的同时,老师再一次研读该文,当然可以参考答案,但不要拘泥于参考答案。、师生共同交流提高。在此阶段,老师要把该文章结合练习题进行讲解,我一般把学生做的文章讲的比平时讲精读课文还认真仔细。我认为,讲解阅读理解远远高于对答案,不要怕浪费时间,作一篇阅读理解就应该让学生读透一篇,收获一些。切不可像医院有些实习医生给病人打针乱扎一气,而应该做名医,要一针见血。实话告诉大家,我每年让学生做的阅读理解只有材料的三分之一,但这三分之一,我都让自己读懂读透读烂。我读不懂得文章也不让学生读和做。因此,我认为做阅读提的关键不是学生做了没有,而是老师精心研读了没有。有时,一篇阅读理解我能讲三节课,把阅读理解联系社会联系人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延伸材料内容,拓宽材料涉及面。、个人感受,通过精心指导阅读理解,学生们阅读水平不仅有了提高,作文水平也很有起色。因而,初三语文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过程中首先应让自己沉下水,这样才能逮到一些鱼;若只浮在水面,那只有羡慕别人逮鱼的份。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中考有个好收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