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世界经济概论一.精品文档.导论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世界经济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一、世界经济的定义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联结起来的有机整体,是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物质再生产过程和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世界经济要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就必须有其统一的制度条件和共同的运行机制,以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现实的经济体系。这就是世界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世界经济之所以形成并发展至今,其制度上的基本推动力就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制度是世界经济的制度基础,世界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逐步
2、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的国际扩张无情地摧毁世界上的种种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其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时至今日,虽然民族国家的存在仍然对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运行设置了重重壁垒,但是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向表明:市场经济正在以其强劲的扩张力,通过种种形式(甚至是削弱民族国家主权的形式),向全球扩展,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市场机制越来越支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由此可见,世界经济是市场经济超越国家疆界,在世界范围拓展而形成的世界规模的经济体系。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克服民族国家设置的种种壁垒,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和配置而逐步形
3、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基本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和规律,尽管与一国范围内的市场经济相比,其遭遇的壁垒更多,其运行机制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二、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各国国民经济的研究,即把它作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研究,揭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就是说要研究诸如WTO、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资本流动等把各国国民经济有机联结起来的各种传导体制,具体说来就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际贸易关系、国际金融关系和国际投资关系。三是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就是通过对世界经济现状、矛盾、问题等的分析,揭示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运动
4、、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形成的客观经济实体,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世界经济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商品的国际化时期、资本的国际化时期和生产的国际化时期。每一个历史演进都可以从生产力的进步中找到原因。一、商品国际化时期世界范围内商品市场的基本形成主要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这一历史时期。这一过程主要是指借助于国际贸易这一手段实现主要商品在国际间流通的过程。众所周知,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英
5、国、其他欧洲先进国家和美国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广泛采用机器生产使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成了独立的经济部门,并使工业内部的分工也得到发展。由于机器大工业所需的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以及城市人口日益增多所需的粮食,都是本国的生产和民族市场所无法满足的,因此,大工业的建立所推动的工业与农业间的分工便日益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表现为国际分工。这种分工的扩大使大工业越来越脱离本国的基地,并使许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也被纳入国际分工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同机器大生产中心相适应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个国际分工体系中,少数
6、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如英国等)成了“世界工厂”,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许多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家,则成了它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垂直一体化模式的国际分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首先,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先进的工业国家以机器大工业所生产的廉价商品的“重炮”摧毁了一道道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屏障,一批批殖民地、附属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逐渐被卷入到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商品交换活动日益具有世界规模。其次,在产业革命期间,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已为西方国家所接受,并对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发挥了作用。而随着先进工业国
7、经济实力的加强,它们也有条件改变其对外经济政策,即从过去在暴力支持下利用奴隶劳动力开矿山、建种植园的方式,转而采取更加强调经济自由的贸易方式,原始积累时代的贸易垄断及其他特权逐渐被取消,代之以自由贸易政策。无疑,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大大促进了当时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还为世界市场的沟通提供了现代化的陆海交通工具,铁路的铺设、轮船及电报的发明和使用、运河的开凿等等,使世界逐渐联结成一个整体,并大大降低了交通运输费用,方便了各国的经济往来。总之,产业革命标志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它在推动西方先进国家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革。在国际分工体系形成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关系迅
8、速向世界扩展,多数国家已被卷入国际流通领域。因此,19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完成也就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流通领域的世界性上。如果说产业革命前的国际贸易仍以欧洲国家与其各自的海外殖民地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话,那么,产业革命后,国际贸易则真正以国际分工为基础,因而它真正具有了国际性,这使国际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而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在世界某些大宗初级产品的生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陆续形成了各种商品交易所,如伦敦的金属交易所、芝加哥的谷物交易所、悉尼的期货交易所等。它们是具体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组织和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范围的供求关系,其成交价格对世界各地的价格
9、有相当的影响。这样,世界市场已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即世界各国商品交易关系的总体),它已有了具体的物质载体。世界市场的形成还在如下两个方面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首先,它使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突破了地域限制而与海外国家发生紧密的联系,当时一些国家的再生产过程已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其次,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消费品进入国际市场,人们的消费也带有世界性。可见,商品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各国经济通过商品贸易实现的国际联系。二、资本国际化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转变。在世界经济运行体系中,资本的国际化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并发展。19世纪最后30年间迅速兴起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10、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推向一个更新的阶段,为世界经济的完全形成和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次技术革命主要以电力技术、电动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代表,并且在能源和动力、交通运输、通讯工具等到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汽车、飞机、钢铁、化工等重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出现了巨大的飞跃,重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并最终取代轻工业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现了工业化。总之,在这一时期,动力系统的革新和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从而使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扩大了生产规
11、模。而规模越大,效率越高,所需的资本就越大。同时,大量采用新能源、新技术和新工艺也导致了企业资金需求的迅速增长。于是,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加速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加大企业内部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企业兼并和发展股份公司的步伐,而现代公司制企业(主要指其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在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使财产或资本的所有权进入市场,因此,它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把社会闲散资金纳入股份经济系统,极大地扩大了企业资本的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市场形成财产或资本的自由转移机制,促进社会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而当资本的社会流动超越国界时,便体现为资本的跨国流动。可以说,正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和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基础
12、上,出现了生产和资本的加速集中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与此同时,在工业生产集中的推动下,各国银行资本的集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集中。于是,银行业与工业中的垄断资本互相渗透和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统治的确立,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资本积聚和集中同垄断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后果就是大规模资本的对外扩张和输出。由于垄断,大垄断组织迅速聚敛起巨额资本;也由于垄断,大量资本在国内找不到投资场所,形成“过剩资本”,这些过剩资本必然要拥向海外。因此,资本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最主要的经济现象。资本输出既带动了商品输出,又能越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在世界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
13、额,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样,资本输出一方面扩大了世界市场的内涵,它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还包括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又深化了国际分工,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过程向国际范围扩展,从而实现世界范围的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意味着金融资本的统治已扩展到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阶段以商品输出为特征,在垄断阶段则以资本输出为标志,并且资本输出的规模不断增大,特别是以产业资本形式输出的资本的比重在不断增大。这样就促成了生产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化。但是在资本输出总额中,借贷资本和证券投资占的比重很大,海外直接
14、投资的比重则很小,跨国的生产性组织几乎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生产过程本身的国际化还处在起步阶段。三、生产国际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其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以往两次,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动。由于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越来越深地卷入国际经济交往之中。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现代国际分工主要建立在现代工艺和技术基础之上,改变了以往以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
15、的分工格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国际分工较战前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主要表现在从传统的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垂直型分工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之间的水平型分工;从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分工转变为部门内部,产品、零部件和工艺、工序专业化的分工;从商品交换流通领域的间接分工转变为直接深入到各国生产领域的分工;从主要是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工转变为深入到劳务或其他非实物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分工;从由少数先进国家参与,并强加于落后国家的一种强制性、局部性分工转变为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参与的世界范围的分工。这种从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日益向现代国际分工形势的过渡,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
16、国际分工既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联结在一起,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提供各自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消长;又促进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横向联合,加强参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加速生产国际化的进程。尤其是不断涌现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推动力量,它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使国际分工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深入到企业的微观层面,从而使生产国际化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生产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这标志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越来越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直接生产领域,跨国公司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采取全球经营战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17、,将生产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地,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套利和资本套利,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在这一过程中,跨国公司不仅形成一种倍加的新的生产能力,而且也将国家间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总之,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活动,使资本运动渗透到国际再生产的各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生产、交换、分配等各方面经济联系的日益交织和紧密,使世界经济发展到生产国际化的新阶段。第三节 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既然是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那么,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就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这种推动世界市场经济发
18、展的动力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市场经济自身的制度创新市场经济制度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够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有效地提高各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制度上不断清除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过程。这一过程已经历了几百年,至今仍未停止。随着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从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自身的这种制度创新促使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二、社会分工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各种生产要素总有一种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自由流
19、动和合理配置的需求,正是这种经济扩张力推动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并使社会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从而促进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横向发展,它一方面使一批又一批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从而不断扩大市场经济活动的范围;另一方面,它使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使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这些都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三、科技进步市场经济还从制度上保证了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制度不仅有利于个人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其竞争制度也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正因为如此,迄今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和确立之后发生的。而科技进步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从根本上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使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1、 谷源洋、林水源主编:世界经济概论(上、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 张幼文主编:世界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3、 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 李琮主编:世界经济学新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字数:587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