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2863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精品文档.海 南 师 范 大 学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目: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姓 名: 唐 丹 学 号: 200524301047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年 级: 2005级 院 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完成日期:2009年4月 指导教师: 陈传锋 (教授) 目 录 1引言1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概述21.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21.3.1国外及港台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的研究现状21.3.2国内信息

2、技术课中运用的研究现状31.3.3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现状31.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42 “任务驱动”促进教学42. 1创设合理的真实情境42.1.1教育性52.1.2科学性52.1.3实用性52.1.4开放性52.2总体完整,任务层层深入52.3师生交流讨论52.4评价归纳,体验成功62.4.1学生自评62.4.2学生互评62.4.3教师评价6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6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24.1要符合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124.2勿远离真实情境124.3教师角色转换124.4注重能力培养134.5注重评价的作用134.6注意信息技术与

3、其他课程整合135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发展探究和展望13参考文献14致谢1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唐 丹 指导教师:陈传峰(教授)(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海口,571127)摘 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冲破了“封闭式、灌输式”教学的课堂约束,各科相互渗透;使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信

4、息技术课 ;课程整合Teaching strategys instrutinal mode Applied Research of “Task-Drive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schoolAuthor: Tamdan Tutor: Professor Chenchuanfe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571127)Abstr

5、act:The educational model of Task-Driven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It calls for the target of task and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situ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explore in the study with the raeal task. Its essential feature is taking the duty as the main line, the teacher as

6、 the leadership, and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Task-Driven breaks through the constraint in the way of closed, instilling teaching and makes various subjects into penetration,whats more,It unifies the idea, knowledge and interest in teaching, So all these can meet the effect of scheduled educatio

7、n.Key words: Task-Driven ;Educational mod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Curriculum Integration1引言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作为中学教育课程的一门必修课信息技术,在当代中学阶段并不受学生重视。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常常热衷于文字录入,热衷于玩游戏,上网聊天。而且各地方、学校的经济状况以及受重视程度的差异,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如今信息技术逐渐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尝试改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都认为采用

8、“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因为它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产生成就感。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创造性也极为丰富,特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要经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出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1.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概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9、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要如何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并且充分利用所学到知识技能,帮助提高他们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是中学信息技术迫在眉睫的一项艰巨任务。很大部分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但没过多久,就失去了兴趣。而只对玩计算机游戏和上网很感兴趣,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多大的兴趣。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己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必备的基本技能。面对信息社

10、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重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积极采取措施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以便全面提高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使其成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解决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并结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扬长避短,发挥教学的优势。1.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1.3.1国外及港台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的研究现状黄玉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国外及港台地区对任务驱动教学也非常关注,比较有影响的是 Jane Willis,他勾画了一个组织教学的模型,认为任务驱动教学包括三个阶段:前任务活动阶段;任务周期;语言聚

11、焦。他认为任务驱动教学应包含五个特征:(1)有一个明确的目标;(2)有一个适当的环境;(3)任务要考虑学习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4)任务活动要导向人物作品的产生;(5)学习者在任务完成后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框架。1.3.2国内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的研究现状黄玉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目前国内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研究集中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系统的研究还不充分。一线教师及教研员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各自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如何克抗教授提出的“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的顺序。郭芳提出了“创设学习情景-

12、呈现任务-讲解演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程序;虽然在操作过程上有所差异,但是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对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小组协作。任务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指向。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任务为学习活动中心。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1.3.3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现状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有失偏颇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许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

13、务驱动”任务就是让学生完成任务。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其实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在任务设计及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也要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并且任务应该具有探究性、创造性及生活性。 任务只局限于课本实例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而且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例如,下节课要讲解图片的采集与加工,教师可把学生在近期内的活动照片中获得实例。由于是学生所熟悉的甚至是关于学生自己的图片,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跨度过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14、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注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有很多教师企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瞬间掌握课本内容知识,因此,在各任务中加大任务的量,造成学生难于消化的现象。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认为在“任务驱动”中,学生应尽可能地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去干预学生,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所有的学生未必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活动中的参与者、指导者和辅导者。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对学生之间的关系理解过于模糊“任务驱动”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

15、以是几个学生组合成的一个小组,学生不仅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还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提高。1.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任务为主线。任务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通过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再针对各种情况指导学生探索完成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教师为主导。学生刚接触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过多久,兴趣就没了,爱玩游戏或上网聊天,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不愿认真地学习。究其原因,一是孩子爱玩的天性所

16、致,二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好一个“导”师,授之以鱼,更授以渔。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如下:“我要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原来“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有不同见解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我要做”中学习,而不是“要我做”。“做中学”及 “学中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含在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主动构建概念、原理、方法等。通过提出任务,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及 “学中做”。2 “任务驱动”促进教学2

17、. 1创设合理的真实情境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需要教师创设出一个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且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真实情境,使得学生在此情境中思维激宕起来。此外创设合理的真实情境还需要注意以下特性。2.1.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一样,除学科本身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教育任务。因此,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量身定制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2.1.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

18、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能力方面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等特点。2.1.3实用性实用性指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够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尽量与丰富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用中学,学中用”的学习情境。2.1.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不能是封闭直线式的,也不能是简单的罗列呈现式。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

19、该怎么做,而是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过程中即兴发挥,突破预定目标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2.2总体完整,任务层层深入设计任务时,教师首先分析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在总目标的框架内细分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具体任务的实施一步步实现完整的学习目标。“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联系等方面的因素。适时归纳,完成知识建构,任务要形成一个系统任务的设置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任务和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各个子任务只要一结合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任务。子任务服务于母任务,这样才能保证

20、很好的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2.3师生交流讨论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课,学生大声齐答老师的简单提问,或是抢答,表面上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实质上不少学生只是南国先生。师生间有效的交流在信息技术中是必要的,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也有利于学生亲近教师,更重要的是,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师生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促进共同进步。师生之间的经验交流,能够使学生把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初步认识和动作技能上升为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心智技能。2.4评价归纳,体验成功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和激励的作用。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2.4.1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评价自

21、己作品的优缺点,不仅锻炼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个明确的定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4.2学生互评要求学生请求其他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至少要请两位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其他学生依据评价表对作品评价、讨论,对其中制作优点或是不足提出建议。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学生本人能从另一个维度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2.4.3教师评价教师适时参与评价意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评价标准和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出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3“任务驱动”教学模

22、式案例分析下面设计一个实际教学教案。以“引导层的制作”为例。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活动学习内容是第五章的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第三节的内容是围绕如何进行“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为主线所展开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引导层、引导线的作用,掌握制作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简单的地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有机的结合。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和作品评价,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充分激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层与引导线的作用和创建方法难点:运用引导图层,解决曲线路径中的起始点

23、;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flash动画制作,并且在前面课程中使用flash设计过图像,而且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的动画,因此他们对flash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所以使用任务驱动法,让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互助、由易到难,最后能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flash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状态,激活学生思维和情感。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时间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展示Flash动画“小车追老鼠.swf”导语一:“我们要怎样才能帮助小老鼠呢?”导语二:“请大家说说其与上节课学的动画有什么不同?”全班回答激发学生兴趣

24、,引导学生进入该节课的学习状态3分钟展示“小车追鼠”动画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兴趣。导语三:“对,小车与老鼠的路径都是曲线。那么我们如何制作曲线渐变动画呢?你又会用什么方法使动画按你想的运动路线进行呢?”通过课本实例进行探索并尝试绘制引导层。回答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理解新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同时引入新概念,提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尝试的心理。二任务驱动学习展示“星球转动”动画。导语一:“我们以星球转动为例学习引导动画的制作。为什么学习星球转动可以救小老鼠呢?大家来说说星球转动都有什么特点?”对要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同时温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

25、。1分钟引导学生发现实例中既有新知识也包含了已学的知识。任务一:“地球自转”元件制作给出地球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哪个半球?在这半球上看地球应是如何转动?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和已学的动画知识设置动画复习前面所学知识。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知识,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完成任务。 3分钟通过顺利完成任务,体验成功,使学生自信心增强,为下个任务做铺垫。任务二:“月亮绕地球转”元件制作由于月亮绕着地球转,我们要先取出地球“自转元件”作为圆周运动中心。然后我们新建层把月亮也导入舞台,那么接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问题20分钟该任务是本课中最重要的部分,掌握好本任务也就掌握好了本节课的内容。导语

26、一:“当我们想物体按指定的方向及路径运动时,需要一个引导层来引导。所以要在时间抽上新建一个引导层。那么同学们想想,建立一个引导层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导语二:“那么之后我们又如何使物体听我们的话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一个个问题解决。有些学生想到如何做,而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还不知道,这是教师应尽可能将问题简单化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索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基础知识。导语三:“首先在在新建的引导层上画出物体运动的路线,(设置笔触颜色任意色,填充颜色为透明色,再选择椭圆工具画出月亮转动的轨迹。)同学们猜猜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对,要使月亮附在路径上。同学们

27、注意了,点击中间帧,在属性里设置补间为动画同时选中下面三个复选框,使月亮附在曲线路径上。其他的动画设置呢,基本和上节课的操作是一致的。我们知道,月亮绕一圈之后,它的起始位置末位置是相同的,我们播放试试看,诶?为什么月亮不动呢?谁来说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和相互讨论下得出“将闭合曲线变成断开的曲线路径” 最后成功使月亮绕着地球转。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一个个问题解决。同时完成任务。1.引导层必须在被引导图层的上方。2.引导线必须绘制在引导层中。3.被引导的运动对象必须吸附在引导线上。(用鼠标点中运动物体的中心移动)4.用细橡皮差将闭合曲线断开。5.断开曲线后,三个

28、复选框也选上了,但月亮不运动(清除关键帧不包括起始关键帧。)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索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基础知识。任务三:星球转动制作将文档背景变为色做为天幕。要求按上一环节所学的内容来完成任务。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使物体按曲线路径运动更好。学生们认真完成任务,先完成任务的同学辅助未完成的同学完成任务。有些学生完成任务就不理会其同学或有些同学不懂得像同学求的帮助(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完成任务)4分钟通过上环节的内容,学生易完成本我任务,一些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还比较模糊,能力较好的同学给与帮助,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三评价组织学生评价。分六人一小组进行评

29、价,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给于的评价。学生据自己完成的情况给自己的作品给与评价,同时也给组内组员的作品评价。提醒学生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打分。组内认为打分不合理的可以向老师请示。8分钟通过三评,使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在班里能力线。使的学生更有动力加倍努力学习。四课程小结什么是引导层?有什么作用?建立引导层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怎样使物体附在路径上有效地运动?学生回答问题通过总结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3分钟通过总结知识点以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老师有一个问题,在“小车追老鼠” 的动画中老鼠不停地叫救命,那是我们通过动画文字来说明的,那么

30、我们能不能用声音来代替呢?声源又如何采集呢?学生思考为下节课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确下节课要讲解的内容。1分钟承接下一课时。六 板书设计1.任务一:地球自转设置补间动画中的旋转属性为逆时针。任务二:月亮绕地球转创建引导层,画出断开的曲线并使物体附在路径上。任务三:星球转动将“月亮绕地球转”元件作为运动中心,使之按路径运动。2. 效果图:图1 地球自转图2 月亮绕地球转图3 星球转动该案例先用教师作品“小车追老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演示了“星球自转”,再采用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中整合了地理课程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给出第一个任务“地球自转”,复习了已学的

31、知识内容,巩固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反馈了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然后进入本课重点学习任务 “月亮绕地球转”,在此过程提出一系列问题作为导火线,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步步完成所学内容,同时将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接着,布置第三任务“星球转动”,巩固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进一步掌握好知识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此环节中充当“小老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而后,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及时给予扬长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本次教学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而设计,教学设计中通

32、过学科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主任务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动画制作中引导层的使用,本节课分三个小任务,链接上节内容与巩固本节知识。各个小任务之间环环相扣。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1要符合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会存在有很大的落差。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顾及到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水平等特点,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尽可能采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密切相关的事例,制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展开教学。4.2勿远离真实情境任务偌远离真实的现实情境,学生容易厌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就

33、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务应具有真实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这样就容易使学生感觉到重要和有意义,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4.3教师角色转换“任务驱动”教学法己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4.4注重能力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

34、与发展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在“任务驱动”中,教师在除了注重介绍相对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自主学习能力。4.5注重评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能很重视任务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而忽略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那么,任务驱动法中评价的效果就无从体现,就没有通过评价来达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与应用意识的效果,失去了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的作用。4.6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整合的思想,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

35、信息技术以往单纯的技术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应用的教学现象。通过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美术、科技、社会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5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发展探究和展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的应用有以下几大优势:1.有利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被动的,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2.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36、的起点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传授知识已成为传统教学无法克服的问题。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将同一教学目标设计成不同层次任务,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实现因材施教。3.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识记活动和操作练习,教学实施起来比较死板,培养的能力目标也比较单一。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多种活动并存,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能够适合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征。4.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任务驱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

37、判、接纳和反思,这种认知的重建能够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更多的人要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成效,也将会出现更新的结论。本研究只是笔者研究的起步,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获得更大的进步。参考文献l韦茂婷.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设计D.海南:海南师范大学论文集,20082黄玉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3蒋文荣.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任务”设计的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38、,(02):35 374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05陈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点滴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 (12):1301306赵凯.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报,2003,(21):31327叶静飞.“任务驱动型”教学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02):102103 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74813龚道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J.网络科技时代, 2002,(02):333510王伟,陈绪乾.关于信息技术与学

39、科课程整合的思考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6,(1):464711郭芳.浅探中小息技术的“任务”设计J/OL12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474913 张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8,26(2):8790致谢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陈传峰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历时数月,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