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精品文档.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第5讲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看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请看这一段。下面就讨论第十六观。这十六观呢,也是具备着上辈三品、中辈三品的十一个层次的内容。首先看“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这是正明告命,告当机者。“下品上生者”,是辨
2、定其位,这一类往生者就是造作十恶轻罪的凡夫人。下三品都是谈造恶的众生,这个跟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的根机比较对应。造的什么恶呢?那就是简别根机,举出一生已来,造作恶业的轻重之相。总的来看,是恶心恶行充满。“作众恶业”,就是造作众多的恶业啊,当然这里也表明不是造极重的恶业。虽然造作这些众罪,但是他还有点善根,就是不诽谤方等经典,就是于大乘佛法不生诽谤。换句话来说,他可能还有一点信心,有一点信心的善根,但是这个信心呢,又不坚固。如果真正是特别有信心,他就会深信因果,不至于一生就“作众恶业”。或信或不信,虽信不深,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此愚人”,这是愚痴之人,造众多的恶法,不生惭愧之心,没有一念的惭愧。惭
3、愧就是内疚心、羞耻心,他没有,并且还常常以作恶业为荣,说自己很有能力。那这样的人,临命终时呢,那情况就不是太好了,或者生重病,或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或者种种的三恶道的景象现前,所以他就非常地害怕。哎,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净土善知识,以慈悲心为他讲大乘的经典“首题名字”。这里说“十二部经”,不是十二部的经典,这个“部”是类别的意思,十二部经是代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他种种经典分为十二个类别。这十二个类别是属于佛教常识,大家也知道一下。第一是修多罗,修多罗就是契经的意思,具有着贯摄常法的含义。第二类的就是重颂,比如佛说了一段长行的经文,再用一个偈子把前面说的意思重新用偈颂的方式来重述。第三是孤颂
4、,就这部经完全就是偈颂构成。第四就是授记,就是为一些弟子授未来成佛之记。第五就是谈因缘,各种众生他今生的情况是怎么来的,谈因果问题。譬喻,是用种种譬喻来讲说经法。本事,就是诸弟子他多生多劫以前的,做过的事情。本生,就是佛自己讲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无问自说,比如弟子没有问,佛就无问自说。方广,这是指大乘大方广的,方等广大的经典。未曾有经,主要是指说那些不可思议的经典。论议,就是优婆提舍,论议方面的经典。这就是十二部经的题材。一般大乘经典才说十二部经,小乘呢,只说是九部经,九种类型。所以小乘佛法没有方广,没有无问自说,没有授记,这三类。那从中也能够体会到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
5、他就是被大乘佛法所熏习,自然地就会为这个恶人哪,宣说大乘的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那一部经典的题目是提纲挈领,古人云,闻一部经的题目,就能知道这部经所诠释的法义。这个经题就有很大的功能、作用,比如我们古人常常拜这个经题呀,比如妙法莲华经哪、大方广佛华严经哪、大佛顶首楞严经哪,这些经题都具有很大的穿透人心的力量。那这个恶人闻这些大乘经典的题目名字,由这个诸经名的内在的功德啊,他就能够除一千劫的极重的恶业,就是有消业障的功能。同时,这个有智慧的善知识在简别临终最能帮助他的方法的时候,又清醒地、智慧地看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给他更大的帮助,就又教他“合掌叉手”,就是要让他生起恭敬之心,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6、”的名号。那以称念这个弥陀名号故,就除了“五十亿劫生死之罪”。那从这个经文里面,就能够给我们一个启示:大乘经典的题目名字虽然功德很大,但是六字洪名的功德更大,因为他除罪的这个程度远超过于闻经名的程度。那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两个原因。就是造罪的人业障很重,临终的时候死亡的痛苦来逼恼,所以这位善知识虽然说了很多的经典,但是他当下能领纳的心很浮泛,很散乱,由这个心散乱故,除罪的功能就稍微轻一点。那这个阿弥陀佛名号却是简单,字数少,所以他就能够摄受他的散乱的心,住在这个名号当中。又加上这个名号是阿弥陀佛所有功德的结晶,称为“万德洪名”,那这样他就能够使他的心专一。教令他正念称名,就是具足信愿地称这个名
7、号,这个信愿的心就是一个殷重的心。这个因能念的心殷重,那所念的佛号的功德的展开就越大,所以能念所念都不可思议,于是就能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业。从中就能理解,念佛就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好,请看下面: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好,正是这个恶人在称念佛名的时候,就感得阿弥陀佛派遣化佛、化观世音菩萨、化大势至菩萨,来到这个行人前面就应他念佛的音声,马上现前。那这些化佛菩萨现前,就同声赞叹这个净业行人。赞叹他什么呢?“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所以这
8、个化佛菩萨赞叹,只是赞叹他称佛名的功德,“我来迎汝”。你看他前面还谈了他闻大乘经典题目的这个事情,但没有赞叹他闻大乘经典的名题的事情。从这里就要体会佛的愿心哪。站在阿弥陀佛的角度,他就唯一的是希望一切众生信愿称名,这是往生净土的正因,就能稳妥地、快速地往生净土。那其他的,你闻大乘经典的名题,或者持其他的咒,作其他的功德,那属于杂业呀,疏杂之业,虽然也能回向往生,但不如正念称名来得直接。所以,无论是净土经典还是带说净土的经典,都处处赞叹,劝令一切众生称念佛名,这是净土往生的精要啊!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好,赞叹之后,行者就见到化佛菩萨放光,这个光明呢,就遍满他所处的房间,这个行人见到光明,就寻即命终
9、啊。寻即命终,就自见神识就上了这个七宝莲华。一上七宝莲华,莲华闭合,就随化佛往生到西方净土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好,请看下面: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这样到了极乐世界就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个莲华才开敷。当莲华开敷之后,大悲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就先放出威神光明,就亲自住在这个往生者的宝华的侧面,来为他宣说十二部经。这是由于他往生前曾经闻到大乘十二部经,顺着他生前的闻法的这种习性,继续跟他说十二部经。那这个,这也说明观音、势至对这个下品往生者,他只要去了,
10、从莲华出来,他的心相对比较清净,你只要跟他说什么法,他都能相信,说大乘法能相信,说小乘法也能相信。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菩萨就得为他说大乘法,不会为他说小乘法。闻这个大乘法之后,这位往生者一闻就相信了,就开悟了,当下就发无上菩提之心。可见,发菩提心是下品三生不是在本土发的,都是在极乐世界才发无上菩提心的。了解这个经文很有必要,现在有的一个观点说你不发菩提心,怎么能往生呢?那这个经文告诉我们,下三品都是在极乐世界发菩提心的,在这个世界,你只要深信切愿持名就可以了。实则从这个深层次来说,你深信切愿的心就是菩提心哪,但一般从通途佛法谈菩提心,那只是在极乐世界去发。发了菩提心,那自然就是一个六度万行修行的
11、动力机制。这样在极乐世界得佛的光明愿力的加被,加功进道,就经过十小劫,就能够通达“百法明门”,证到初地,初地就是欢喜地。可见一个恶人,他到极乐世界只经过十小劫就得到登地菩萨的位次。如果不是在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得到登地菩萨,那要经过两大阿僧祇劫呀。你看,极乐世界修因证果成佛就大大地加快了速度。好,这就是下品上生的因行果报。这个观经有诸多的版本,其中高丽的经的版本还有一句话,有十八个字,就是:得闻佛名、法名及闻僧名,闻三宝名,即得往生。这是说,你不仅闻大乘经典的名字,闻阿弥陀佛的名字能往生,你就是念法的名字、念僧的名字也能够往生净土。这就说明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摄受众生的门非常广大,普门法门。
12、你只要有信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往生,念法的名号、僧的名号那僧,比如你念观世音菩萨,你念大势至菩萨也能够往生。是这个意思。好,那这个下品上生是作众恶业,无有惭愧,实际上我们这个末法众生大部分属于这方面情况。你说下品下生造作五逆的重罪可能还有很多人不敢,但这个什么坏事都干一干,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这个东西可能是比较普遍。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做保安,他做了很多职业,也是从农村到深圳去打工的。按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也是五毒俱全哪。这个生活压力很大,今年也有三十多岁了,成家了,有两个小孩。做保安工资也不大够,也常常占点小便宜,如果顺手牵羊的事情,他也常常弄一点。尤其呢,有点钱去嫖娼他
13、也干,黄色的影片他也看了不少,在他的手机里面都有几十部的他说黄片,常常欣赏。就是这么一个人。但是他原来就喜欢搞一点算卦呀风水,他就通过这个想了解。哎,慢慢地上网呢,他就接触到佛法。接触佛法,他就好奇就听了一些,尤其听了些净土法门的这个资料,哎,他就觉得有点信心。有点信心,他有一次又看到一个旅游车上有一个佛像,恰好就是阿弥陀佛像,他就带回来,有时候他在垃圾堆里面也能找出一些佛像的卡,他也会把它洗干净放在他的房间里面,就去拜。哎,有一天,拜了之后他就觉得自己诵经,心很散乱,于是他就发心来抄经。他就抄净土五经,非常恭正地抄。忽然有一天,他看到善导大师的这个临睡前的两个观想,说你祈祷阿弥陀佛,我不知道
14、你的相好光明,愿佛慈愍,梦中示现。他就想看看,我也是一个业障深重的人,是不是阿弥陀佛也能够让我看到一下呀?因为我对于您老人家也有点相信,又不大相信,不相信,又有点相信。哎,他就祈祷。祈祷的话,还真的是当天晚上在梦中出现情况了。他就好像看到一个像飞船一样的,有一个探照灯向他注照过来,他一看那个光很炽盛,他就觉得这大概是佛光。佛光他觉得,哎,佛光当中慢慢呈现出了阿弥陀佛的样子。而且还跟他那个在宣传册上看的那个佛像,还惊人地相似。他一看那个佛像,光明当中现出佛像,他就赶紧从床上起来要顶礼。顶礼呢,他是穿的又是,就是穿了个裤衩,穿的裤衩,上身还是光着身体,一看这不行哪,阿弥陀佛来了自己要恭敬,就想下床
15、披件衣服。这时候下床披件衣服,他才发现,哎,下床之后发现床上还有一个人,床上那个人就是自己。哎,他就觉得很奇怪。所以这个光明显现,刹那当中,一下子就黯淡了。黯淡了,他似乎一下子又回到床上,再一睁开眼睛,屋子里面全是黑的。他这下就感到阿弥陀佛真的是有啊。他说像我这个罪恶深重的人,阿弥陀佛都能够显现出来,那他起来,赶紧起来拜呀拜呀,拜了很久啊。像他身上,谈他的人生经历,他就是类似于作众恶业,造种种的恶法没有惭愧。他说他去嫖娼,第二天还要向同事来汇报昨晚上的情形,感受。他是这么一个人。但是,他不诽谤方等经典,他对净土法门还能有信心。像这样的人就属于“如此愚人”,如果他能够信愿念佛,阿弥陀佛临终照样接
16、他。所以他写了厚厚的一叠,还有很多他身上的感应故事。我们就讲一个。好,请看下面: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好,先看这一段。“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这是总明告命,这个告当机者。“下品中生者”是辨定其位。这个位次是什么人呢?是破戒的人,“破戒次罪凡夫人”。这一品很重要啊。一般从声闻戒来看,你破了根本戒那一定要下地狱的,是称为断头罪。你的头砍下来了,就安不下去了。就类似一根针的那个针的鼻头啊,这个断,你的线穿进去也没用了;石块破成两边了,你也再凑不到一起去了。就是
17、决定要下地狱。那么净土法门之所以是特别法门,阿弥陀佛之所以是彻底的悲心哪,就对这些要决定下地狱的破戒的众生哪,又别开了一条生路啊。就在这一品当中表达。“或有众生”,这就举出造恶的根机了。“毁犯五戒”,这是指居士,他是受了五戒杀盗淫妄酒,很快他就破了。因为众生烦恼很重啊,他容易破戒呀。佛在世的时候,说一个优婆塞,他本身持戒持得很好。有一天,他是种地回来口很渴。很渴,家里他看到一碗,他以为是水,实际上是一碗酒,很清澈。他就咕咚咕咚喝下去,这一喝下去呢就醉了,醉了之后,那就迷惑颠倒了。再就看到邻居家有一只鸡过来了,他觉得要把人家鸡抓过来宰了,要下酒,解一点酒。然后人家邻居家的那个妇女来找自己的鸡,他
18、一看人家邻居家的这个妇女还有点姿色,把人家强暴了。然后,那人家就不干了,就把他扭到官府里面要告他状了。这个官员镇木一拍,是不是犯了这些罪?他说他没有干,狡辩。你看就由于喝这碗酒,五戒全破了,你看看。那五戒全破了,那就等着下地狱吧。这是一种。还有八戒,就是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受了,他又或者下午忍不住又吃了东西了,或者这个不淫戒他也没有守住了,这破戒。“及具足戒”,这里当然也包括沙弥戒,破沙弥戒。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他都毁犯。这种毁犯当中,在戒特别就提出偷盗戒。如此愚痴之人,“偷僧祇物”。僧祇是大众的意思,僧众的意思。在所有财物当中,偷僧祇物,寺院的东西,罪过很大。因为寺院的财物是十方信众的供养,是
19、让出家人安心办道的道粮,而且供养给这个僧众的,它的体性通十方,属于十方常住物。你偷了这个寺院东西,你不仅在这个寺院为这些出家人结罪,乃是十方所有的出家人面前都结罪的。这个罪过就很大。甚至,所以僧物价值最重,你偷了罪过很大。涅槃经说五逆,佛说五逆十恶的罪我能救,但偷僧祇物的罪不能救。那这个僧物当中又有各种性质,比如常住常住,就寺院的不动产哪,米呀、锅啊,这些,属于常住常住物。还有十方常住物,就是信众供养僧团的饮食,这些东西。现前现前物,就是信众供养的这个本寺院现前僧众可以局数平均分的。还有十方现前,你一个亡比丘他留下的财物属于十方所有,但现前可以作相来变卖的。他把这些僧物都给偷盗了。所以大家到了
20、寺院,比如寺院的果园哪、蔬菜呀,这些都属于十方常住物,你不要随便拿。拿了,这个性质比较严重,罪过大。还有一种破戒的行为,就是“不净说法”。不净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假托弘扬佛法,实际上是为了名闻利养,心不清净,动机不纯。那这里具体还有四种过失。你说法不是一个简单事情哪,这是涉及到你能不能把佛言祖语的正知见传达出来,这涉及到信众的法身慧命问题呀。有种人用轻慢心说法,他不是一个大菩提心饶益众生,只是求自己的利益。还一种他就是求知名度,还是利益自己,不是利益他人。然而,他说法还生胜负之心,我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水平高,我要压过别人,为了求众多的眷属。还一种说法就是为了求人天福报,不是为了了生脱死,而且在法座
21、上说种种的邪法。所以代佛弘化的讲经说法的人,那真的要有法华经说的那样的入如来室、坐如来座、披如来衣。入如来室,就得你得要有慈悲心;坐如来座,你得要有诸法的空性;披如来衣,你得要有忍辱柔和的心。这你心才清净。而且不能吝法,你知道的佛法你不和盘托出,舍不得说出来给别人,那你下辈子可能就愚痴了。清凉山志就谈一个比丘,非常的愚痴啊,什么都记不住啊。什么都记不住,别人就说他,你就是像一头牛一样的,像牛一样的笨。他就是很痛苦,就求文殊菩萨。他求得很恳切,冬天下雪天,都是从北台,求到南台,求到东台。最后在雪地当中看到一位老和尚,他这时候看到就认为是文殊,赶紧拜,太累了他都昏沉,昏沉昏过去了。这位老和尚就跟他
22、说,他隐隐约约听到说,老和尚告诉他,你原来是讲经说法的法师,就在法座上广说异端,又吝法,所以五百世为牛啊。五百世为牛,现在出来,由于原来出家讲法的这个善根,又让你今生能够出家,但出家就非常的愚钝。所以文殊这老和尚就把他的胸腔打开,一看那个心还真的就是牛的心哪。然后就跟他把那个牛心给他洗干净,然后好像似乎作了点法,于是再装到他的这个胸腔里面,哎,他就一下苏醒过来。苏醒过来一看,文殊菩萨不见了。从这以后他的记忆力、理解力才现前,原来学的佛法才现前。所以讲法,他是开智慧之法,你和盘托出一定清净说法,不求名闻利养。如果说,一个地方请你说法,你还得跟人家谈条件,这次说法你给我多少钱哪?给少了我还不去。谈
23、个买卖,那是不行的,这是不能跟利益挂钩的。为什么做经忏佛事它也是,你其实做点经忏佛事,做点超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把它变成一个买卖的行为,就不行了。那是裨贩如来了。包括各地造佛像本来是一件好事,你把造佛像作为一个买卖,要收门票,那变质了。那一个寺院也是这样,寺院是让四众弟子,广大的众生来寺院种善根、拜佛、闻法的,你非得要收门票,变成一个开店的,那也是变质了。所以这个“不净说法”这个范围,你看看,一定要清净。这些都是戒律的范围。但这些,这一类恶人呢,犯了这些戒,就是偷盗僧物,邪命说法,他为了名闻利养就是邪命嘛,而且做这些事情没有一点惭愧之心。这个惭和愧呀,是两种不同的道德心理。你在没有被人发现的
24、地方去造恶,他就没有内疚感。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哪,你在僻静之处虽然没人看到你造的恶,那神目如电哪,你这时候要生惭耻之心哪。但是有的人就根本就不在乎,屏处作恶,不惭于天。在人面前造恶,他也没有羞愧,不仅不羞愧,而且还觉得自己我能造恶,我很有能耐,你看我还敢抢银行,你还不敢呢!所以经典常常说,无惭无愧的人跟禽兽是没有多大的差别的。所以持戒者才是有惭有愧呀,惭愧才是两种白法啊,令我们不去造恶,趋向于行善哪。那这种人“以诸恶业”,诸多的恶业“而自庄严”。而自庄严,就是他的恶极盈满了,身口意三业都是充满着恶业。他为什么“而自庄严”呢?一般谈四种庄严。对于这种恶人呢,他就信,相信恶是好事。比如说,他是小
25、偷,他就觉得我去偷盗,我很相信它,我一出去我就能够偷很多东西来。如果我不偷,辛辛苦苦去找份打工的事情或者种地,很难很快得到暴富。他就信这个恶。信这个恶,他就以欢喜心去做。欢喜心做,而且还要去发愿。他这些人有时候就是形成一个团队。比如现在这个传销的,那大家聚在一起,一天到晚都想的一夜能够赚几百万,然后这个团队就在这里发愿:一定能赚几百万、几千万。然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什么都不管,反正找下线,熟人哪、朋友啊、亲戚呀,连父母都能骗进来呀。然而,这些都是不好的念头,他还要觉得这个意念很好,一往情深,一条路走到底。这就“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好,那这样的罪人以这样的恶业呀,就是破戒的恶业故啊,就“应堕地狱
26、”呀,一定会到地狱里面去。这里说的几种,尤其还有指出家众啊。出家众,尤其是那些在寺院里面作住持的,他教化一方,如果他破戒了,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乃至于整个佛教的形象问题。好,请看下面: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这种破戒的恶人,临命终时,由于他破戒的恶业所感哪,这破戒之人他自己也很痛苦啊。因为他是修道人哪,他内心很明白呀,他的良知并没有泯灭啊,所以他常常就在一种纠结状态当中啊。那地狱,地狱
27、是一定存在的,在地底下、在海边、在铁围山中间等等。地藏菩萨本愿经把地狱的处处、名号、情景有相当的展示。那“地狱众火”,地狱的表现形态有火的形态,有冰的形态,有石山的形态,有铁城的形态,这里谈到火。火是我们的贪欲,众生的瞋恨都是用火的形态表现出来。那这个火呢就出现在地狱的种种刑具上,比如火车,燃起大火的车把你碾压,火焰、那个火缸、那个火炉、火炭、炽热的铁丸、这个铜柱哎,这些刑具都是火的形态表现出来。那一出来。这也是我们的业力之火。这个地狱跟我们造的业密切相关,地狱是我们众生同分共业所感,也是唯心所现。那“一时俱至”,就全都过来了。这就是你一辈子不信因果、不信轮回,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但是等到地狱境
28、界现前你就害怕了:真有地狱呀!就在他恐惧害怕的时候,遇到往生善知识啊。这个“遇善知识”不容易呀,说明这个造恶的众生多生多劫还有佛缘,还有净土的善根,他才在关键的时刻,千钧一发之际遇到这么一个往生善知识。善知识看到地狱境界都来了,这个人即将下地狱了,当然他就有深刻的大慈悲心哪,就赶紧为他称扬赞说阿弥陀佛啊。要救地狱的众生,唯有阿弥陀佛才能够救得了啊,所以赞叹阿弥陀佛,这里就赞叹了阿弥陀佛的三种功德。首先是“十力威德”。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的常识,我们还是要了解。十种拯救众生的智力,这个力就是不为他所破坏,具有决定的功能。那么佛,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力,这里就概述为十种力
29、。我们了解十种力,一方面对相信佛拯救我们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威神有好处,另一方面也对于我们发菩提心有动力。我们为什么要作佛?就是由于佛有这个果德,我也希望拥有。那十力,第一种是:是处非处力。什么叫是处呢?是处就是这都是谈因果的知道因果的法则,如是因才能得如是果。比如你修五戒法就能得人身,修十善业道就能生到天上。你如果五戒十善不修,想生到天上就无有是处,叫做非处。那这个女人想作转轮圣王,无有是处。转轮圣王尚且不能作,更不能作佛。转轮圣王他只能是一个,如果这个世界有两个转轮圣王,无有是处,那就要打仗了。那转轮圣王尚且一个世界不能有两个,那佛来这个世间也只能一尊佛,如果同时出现两尊佛就会乱了。那一佛应化
30、,千佛响应,那那个千佛过来帮助都要示现为菩萨的身分。比如观世音菩萨,他就是古佛呀,他来到这里帮助,他一定要示现菩萨的身分,如果他也以这个古佛的身分出现,那就不行。所以这些,佛对于这些因缘果报,从是因不生是果,这些一概知道。这就是是处非处智力。第二是业报智力。佛知一切众生三世诸业的因缘果报。三世就是过去世你是什么业,今生你成为什么状态,这种异熟果都了解,知道众生的业缘果报。第三是定,就是禅定三昧智力。就是佛知道一切声闻菩萨他修的禅定是什么样的定,出入的情况,以及这个禅定三昧能够到达什么样的位次,乃至知道一切诸佛的三昧情形。第四是根智力。根就是根机,佛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机,是上根机,中根机,下根机。
31、知道这个根机,就能够顺他根机来说法。像央掘魔罗,虽然是一个恶人,但是他根机很利。所以他杀母,甚至要杀佛,就在杀佛的过程当中,佛就一边走,他赶不上,一边走一边跟他说法。哎,说说说竟然使央掘魔罗证到了阿罗汉果。这就是上根机。周利槃陀伽属于钝根。钝根呢,你不能教得太多,就教他两个字“扫帚”,扫啊扫,也扫出了一个阿罗汉。孙陀罗难陀,他这个淫欲心重,哎,他就得想办法先让他,带到天上看天女,再带到地狱看那个沸腾的油锅,哎,让他把这种欲望的心降下来。这些佛一概知道,所以他一说法就很相应,让他证果。第五是欲智力。欲就是众生的种种的乐欲、兴趣、爱好,佛都知道。还有性智力,就是佛知道众生的、世间的种种的差别之性。
32、至处业智力。佛知道一切,你修什么道,能够到达什么样的结果,佛知道。第八是宿命智力。佛知一切众生种种宿命,一世二世乃至无量劫的世,而且知道这个你每一世做什么东西的因缘以及变更的情形,那这个超过阿罗汉。阿罗汉只知道八万大劫之内的宿命,佛是知道无量劫的众生的宿命。第九是天眼智力。佛的天眼能够见到众生,生生死死的业报等相。第十是漏尽智力。佛的一切烦恼习气全都断尽,于是佛就能够入一切众生心,能够随众生的心来作种种佛事。 这位善知识就为这个恶人讲说阿弥陀佛的十种力的威德。你设想阿弥陀佛有这种十种力,我们还有什么担心呢?包括昨天问的话,如果我这一念不在“阿弥陀佛”上,或者临终的时候我这个昏沉,或者在睡眠状态
33、,那怎么办呢?是不是我就不能往生呢?如果你相信阿弥陀佛有十种力的话,你就不会有这种担心。那第二个,就是广赞阿弥陀佛光明威神之力。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光,他的四十八大愿是以光明作为载体来传达的,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就有光明的辐射。那这个光明又凝聚在这个名号当中,你称念弥陀名号,光明就会现前,那只要蒙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受,那绝对可以往生。你就处在三恶道的状态当中,蒙光照触,三恶道的苦刑就能够终止。得佛光注照,身心柔软,烦恼消失,智慧开发,善根启动。介绍阿弥陀佛的光明。同时告诉这个恶人,你只要一念信受持名,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在当下。第三是赞叹阿弥陀佛的五分法身功德。一切诸佛都有五分法身功德,阿弥陀佛亦复如是。
34、赞戒,阿弥陀佛因地就是持戒精严。戒就是禁止身口意三业的过非的。定,就是禅定,来终止散乱的心。慧,就像利剑可以断烦恼、破无明。这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由这个戒定慧的因行就能够得到解脱之果。这解脱之果就是涅槃,入涅槃城了。那这个解脱知见,就是你三界的见思惑没有了,界外的变易生死的尘沙和无明惑也究竟永尽,然后得到等觉的后心,倒驾慈航,逆流啊,果后起用,就是证果之后生起度生之妙用。这就是解脱知见。好,那这个恶人闻到这位善知识广赞阿弥陀佛三种功德之后,就生起了信心,就在称念弥陀的名号。这称念弥陀名号,当下就能消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就在称念名号的时候,马上地狱的境界就转变了,地狱炽热的猛火就转化为清凉风,随这个
35、凉风就吹来了天华,诸多的天华。每一朵华上都有化佛、化菩萨罗列在,呈现在这个恶人面前,这些化佛菩萨都授手迎接这个恶人。那这个恶人就在一念之顷,随化佛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你看,这种经文很有诗的境界呀。你看,说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能念的心不可思议,这种转化的力量太不可思议了。竟然称念佛名能够转地狱的境界为净土的境界,在十法界当中,这两端,从最极最低的一个法界转到了一个最高的法界,这种超越顿然超越了九个法界。你说还有哪个法门哪个音声名号能够有这种奇妙的力量呢?这也说明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具足十法界,当我们由于破戒造恶感得地狱法界的时候,当下我们用猛利的心信愿念佛,那佛法界就现前了。那
36、自古以来这方面的例子还是有不少的。唐代有一位雄俊比丘,他也是一个不持戒的人。并且呢他初出家,又忽然又还俗去当兵,当完兵之后又来出家,常常进进退退,也不持戒。但是他也有点惭愧,有时候觉得自己这样不行哪,可能会到地狱里面去呀。于是,他就常念佛号。有一天,忽然暴亡,猝死啊,就到了阎王爷那里。阎罗王就呵斥他,让鬼卒呢,把他送到地狱里面去,就呵斥他,你作为出家人不修戒行。但这雄俊他本身就是当过兵的,有点魄力,他看到要把他送到地狱里面去,就大呼大叫说,你不能把我送到地狱里面去,观经是这样说的,造五逆罪的人临终十念都能往生,我雄俊虽然造了罪,但还没有造五逆呀,如果准经典说念佛功德,我应当生到净土去呀,你怎么
37、把我送到地狱里面去呢?如果不能生到净土,那说明三世诸佛那就是讲假话呀。他说完这个,他就合掌就在那里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哎,这个七宝莲台忽然显现出来,这位雄俊比丘就乘着莲台就往西方去了,往生了。那这桩事情是从冥界还阳的人来传说的。就是他已经要下地狱,然后合掌念佛,莲华现前,坐着莲华就走了。当时阎罗王还作了个偈子,也很欢喜,看到他一念佛出现这个境界很欢喜,说了个偈子:若人造众罪,应堕地狱中,才闻弥陀名,猛火为清凉。所以这句名号具有破地狱的功德。 好,请看下面: 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
38、下品中生者。 这是乘着那个莲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之内,他在莲华里面待了六劫,就不像前面几品往生很快就从莲华出来了,因为他造的恶比较大了,需要多待一段时间。那六劫待在莲华干什么呢?是不是像坐牢似的呢?哎,他不是这样子的。那莲华里面是一个新的,全新的境界。那里面也有宝池,也有宫殿,也有种种的资生用具,念头一动就能够显现各种资生用具,也是很自在的境界。他在莲华里面只不过是有三种障碍: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见声闻菩萨僧而已。所以我们不要理解,既然在莲华不能出来,是不是很难受?他那里面还很舒服,所得到的享乐类似于三禅的快乐。好,经过六小劫他在莲华的里面,就消除罪业,就转凡成圣,莲华就开
39、放。莲华一开之后,观世音、大势至就来到他的莲华旁边,以清净的梵音来安慰他。为什么要安慰他呢?由于一个破戒的人一辈子都充满着恐惧呀,破戒自己很难受啊,破戒见不得人哪,破戒在大众当中很怯弱啊。为什么要提倡持戒?持戒的人才有威德,持戒的人才能得大家的敬重,持戒的人才能够领导大众。你一破戒呢,你讲话都没有底气了,而且破戒就有破戒之相了。于是,总是想到自己要下地狱,他就充满着恐惧不安,所以这种人也是很可怜哪,他就经受着良心的极大的这种审判哪,内在法官的审判哪。所以他有这种心理定势,观世音、大势至菩萨非常慈悲呀,就安慰他呀,告诉他,你现在不要害怕了,你也不会下地狱了,你已经到了极乐世界了,你已经是西方极乐
40、世界莲池海会的一员了。原来破戒的罪就是梦幻泡影哪,一切都过去了,你开始了新的菩萨的一生了。哎,安慰他。这一安慰,他就心生欢喜呀,自卑也没有了,自信心就上来了。那这个,两位菩萨就为他宣说大乘甚深经典。你看这里仍然是说大乘经典,所以法华经说,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一想说的,就是摩诃衍大乘经典。你看,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们就实现了这样的称佛本怀的这样的一个说法。这个甚深经典就是指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大家不要小看,不要以为他简单,在教义上他是圆顿当中至极圆顿,是了义当中第一了义。一般的人说谈般若的空性是很深的经典,但殊不知从空生出的妙有更深,更深的经典。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这样的经才是甚深经典,他
41、就充满着这个法界当中事事无碍的这种玄门,他是中道了义的这么一个展示。那这个行者闻到两位菩萨讲这样的大乘圆顿的念佛法门,闻到这个法之后,“应时”,当下就心开意解,就发了无上菩提之心了。注意,这里仍然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发无上菩提心。那你想这是个恶人哪,破戒的人哪,发菩提心不是很容易的。一切众生内心都有菩提的种子,但是无量劫以来我们的心都是攀缘的心、贪欲的心、嫉妒的心哪、黑暗的心哪,这个菩提心的种子很难出来呀。所以有句话叫“佛种从缘起”,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种子,他一定要有个缘才能起来,才能生得起来。这个缘就是诸佛菩萨跟我们讲经说法,这是强缘。如果遇不到说大乘甚深经典的法,这个菩提的种子还是完全地汩没在我
42、们的烦恼业识的心里面哪。当一个人把菩提心发起来的时候,整个的生命境界完全的不一样了,呈现出来的跟菩提心相应的,那是一个法界的情形了,它的断烦恼、开智慧、破无明的力量非常巨大。所以看看,华严经处处都在宣扬、赞叹发菩提心的功德。善财童子就是在文殊师利菩萨座下首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后才去参访善知识,南询一百一十城。当他每一次参访善知识的时候,都要禀告,自己我已发无上菩提心,未知如何修菩萨道?行菩萨行?那这些善知识听说他已经发了菩提心了,才会跟他讲,他得到菩萨的什么什么解脱之门。甚至有些善知识,像弥伽长老,听说他已经发了菩提心,赶紧从师子座下下来,向善财童子顶礼呀。顶礼的不是这个人,是顶礼他发
43、的菩提心哪,一个发菩提心的人终将作佛呀。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殷重、稀有的因缘。所以一听大乘甚深经典,就发了“无上道心”,与阿弥陀佛的愿海,与阿弥陀佛的愿心相应了。这就是下品中生的因行果报。好,上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回答大家问题。问:“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观经的重要论断,也是持名念佛的理论基础。请法师慈悲开示,“心作心是”该如何理解?答:佛法就是心法,要对现前一念心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现前这一念心具足十法界,从六凡法界到四圣法界,它的依正果报,都在我们现前一念心具足。这在天台家就称为性
44、具自性本具十法界。好,那这个“作”,造作的意思,造作就是从缘起法来看。如果从心的本体来看,它是自性清净,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攀缘相的,具足十法界。但是从现象来说,十法界哪个法界现前,这就取决于你的造作,你的举心动念、行为造作决定了哪个法界现前。所以“心作”就很重要,当下这一念心造作什么。比如我们在人道里面,这是人法界,这是我们原来造作了五戒、五常才呈现出了人法界,所以心作人,心是人。如果我们贪瞋痴,当下这一念心很贪吝,那我们就是造作饿鬼的因,这些是心作饿鬼,是心是饿鬼;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看你作什么。那我们现前这一念如果是信愿称名,这就在作佛。那
45、作佛,那呈现的就是佛法界,现前这能念的心就是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作心是,是把法界的一个奥秘告诉我们。那你作什么,这就是自己的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受制于每个人的知见。那十法界当中最美妙的法界就是佛法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众生都有趋乐避苦的本能,但众生迷惑颠倒,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他放纵自己贪瞋痴造作恶业,他以为自己很有能耐,实际上等待他的是阿鼻地狱的结局,苦不堪言。所以了解这个真相,我们是心就要天天念佛,那是心就是佛法界的享乐。问:学习密法并且皈依金刚上师,还可以学习净土吗?怎样转入?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怎样选择?学佛几年,现在却有病了,是念佛方法没对,还是其他原因?请开
46、示。答:净土法门是称为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就是一切法门都是从这个法界流出去的,一切修行最终要回到这个法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修行的最后的归宿,这是华严经给我们真实的启示。华严经属于大乘的众经之王啊,一切经典都是华严的眷属。八十一卷华严经最后导归到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他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连这些普贤、文殊、善财,这些等觉菩萨以及三贤十地的华藏海会的菩萨大士,都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等业障深重的众生,我等末法的无论何等宗派的修行人,怎敢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所以这是一切宗派修行的最终的归宿。于是你无论学什么法,
47、都可以学净土法门,都要导归净土。那怎么转入呢?你如果对哪个法有特别的好乐,也是可以去修,但是你要把修那个法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但是仍然你修其他的法,要回向,还是比较弯曲。如果能直接万缘放下,就一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直接求往生,更为直接,不走弯路。末法时期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于给你建立正信、正知、正见。不在于,这个末法时期你不要去求什么这个善知识有没有神通,有没有感应,有没有知名度,有没有势力,不是这些,重在正知正见,但当然这善知识也得要有持戒意识。这个正知正见非常重要啊,经典当中说求善知识,哪怕他的行为不怎么地,但是他有正知正见,也是很值得去依止的。就类似于一个人可能是残疾人,
48、可能穿的衣服很敝旧,但是他手上有一个火把,这个火把能照亮你的道路啊,你求这个呀。那选择善知识,就是他有因果的观念,慈悲的意识,正知正见,而且正知正见不是出于他的一种自己的想法。这个时代的善知识还真的要,就是述而不作,他把佛言祖语给他传达出来,不要谈“我”,他自己修行什么什么情况。你说,连智者大师、蕅益大师所示现的都是凡夫啊,没有断见思惑是不能谈自己的东西的,没有开佛知见,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那幸亏我们还有一些祖师大德,虽然他说烦恼没有断,但是开佛知见,哎,这也值得信赖。比如蕅益大师,“名字位中真佛眼”,所以他写的东西可信,他说的话没有错,与所有的祖师,与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值得仰信。实则,十
49、三代祖师的这个著述,他们都不是一般人,值得相信。所以说你求现在的善知识还是很有风险,不知道哪个是不是真善知识,还是以古人为师,以祖师为师,比较有把握。问:三轮体空与回向发愿当如何思惟?布施要三轮体空,做一切善事又要回向西方净土,对佛弟子来说,秉持哪个更佳?念佛堂摆放佛像坐东朝西,如法吗?一向是否专指向西?答:三轮体空是指在般若的这个空性当中,我们不要再,不要。去除我们的执著。布施,一般人都是住相布施,功德就有,就打折扣。我布施了什么,我很有功德,你跟我记一个名字,我要到处宣传,等等这些,那你就住相了。那真正有一种空性的观照,能布施的我,所布施的对方,中间所布施之物,都是缘生法,毕竟空无所有,如梦如幻。你体会到这三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