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25891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精品文档.工程测量学(测绘专业)实 习 指 导 书廖振修 夏开旺 高旭光 周利利 编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二零零九年六月目 录第一部分 总则- 1 -一、实习目的- 1 -二、实习任务- 1 -三、实习计划- 1 -四、实习组织- 2 -五、注意事项- 2 -六、编写实习报告- 2 -第二部分 仪器的借领与使用- 3 -一、测量仪器与工具的借领- 3 -二、测量仪器与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3 -第三部分 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 6 -第四部分平面、高程放样- 7 -1建筑轴线放样- 7 -一、实习目的- 7 -二、

2、实习任务- 7 -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 7 -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 7 -2道路中线曲线放样- 9 -一、实习目的- 9 -二、实习任务- 9 -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 9 -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 9 -3场地平整高程放样- 10 -一、实习目的- 10 -二、实习任务- 10 -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 10 -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 10 -第五部分道路断面测量- 11 -1道路纵断面测量- 11 -一、实习目的- 11 -二、实习任务- 11 -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 11 -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 11 -2道路横断面测量- 12 -一、实习目的- 12 -

3、二、实习任务- 12 -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 12 -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 12 -第六部分变形监测- 13 -1水平位移监测- 13 -一、实习目的- 13 -二、实习任务- 13 -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 13 -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 13 -2沉降观测- 15 -一、实习目的- 15 -二、实习任务- 15 -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 15 -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 15 -第七部分GPS RTK测量及放样见习- 17 -一、实习目的- 17 -二、实习任务- 17 -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 17 -四、GPS RTK测量及放样概略作业流程- 17 -第八部分

4、时间分配、上交资料与成绩评定- 18 -一、时间分配- 18 -二、上交资料- 18 -三、实习成绩评定方法- 18 -四、实习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9 -第九部分附录- 20 -附件1:各实习内容的设计资料及要求- 20 -附件2:放样方案格式- 23 -附件3:断面测绘数据记录表及断面图样例- 24 -附件4: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监测工程样例- 26 -附件5: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29 -附件6:变形监测常用文档范例- 30 -附件7 实习报告模板- 34 -第一部分 总则一、实习目的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教学实习是工程测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工程测量学全部教

5、学活动中,实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实习和对测量仪器的亲自操作,进行安置、观测、记录、计算、写作实验报告等,才能真正掌握工程测量学课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工程测量学实习是在学完工程测量学专业课程之后安排的。实习内容包括“平面和高程放样”、“道路断面测量”、 “变形监测”以及“RTK GPS 测量及放样见习”四部分。其中“平面和高程放样”部分分成“建筑轴线放样”、“道路中线曲线放样”、“场地平整高程放样”三个实习内容;“道路断面测量”部分分成“纵断面测量及断面图绘制”和“横断面测量及断面图绘制”两个实习内容。“变形监测”部分分成“水平位移监测”

6、和“沉降监测”两个实习内容。考虑到GPS RTK 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广泛运用,给工程测量应用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高,在实习的最后,安排GPS RTK 外业坐标测量及放样的见习,作为实习的第四部分。以上部分实习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工程测量学除“工业测量”外各主要部分教学内容,也是目前工程测量应用领域常见的工作内容。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勤于思考,通过自己认真的实习总结,可以快速的将自己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为自己将来从事专业的测绘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各实习小组应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指导大纲指定的实习项目。实习过程应本着认真、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严禁抄袭数据、涂改数据

7、、自编数据。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安全,测量仪器在每个小组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小组内成员之间应相互协助,不得相互推委、指责。二、实习任务控制测量学实习分成“平面和高程放样”、“道路断面测回”和“变形监测”三大部分,涉及主要内容如下:1、建筑轴线放样;2、道路中线曲线放样;3、场地平整高程放样4、道路纵断面测绘5、道路横断面测绘6、水平位移监测7、垂直沉降监测对各部分实习内容,提交作业方案,并撰写总实习报告。三、实习计划工程测量学教学实习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时间为4周。四、实习组织实习组织工作由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每班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每组5-6人,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

8、责全组的实习分工,副组长负责仪器管理。五、注意事项1 实习中,学生应严格遵守本实习任务指导书第二、三部分有关章节中关于“仪器借领与使用”、“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的有关规定。2 实习中,各组组长应切实负责,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应使每一项工作都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3 实习中,应加强团结。小组内、各组之间、各班级之间都应团结协作,以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4 实习期间,要特别注意仪器的安全。各组要指定专人妥善保管。每次出工和收工都要按仪器清单清点仪器和工具数量,检查仪器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5 观测员将仪器安置在脚架上时,一定要拧紧连接螺旋和脚架制紧螺

9、旋,并由记录员复查。否则,由此产生的仪器事故,由两人分担责任。在安置仪器时,特别是在对中、整平后和搬站前,一定要检查仪器与脚架的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拧紧。观测员必须始终守护在仪器旁,注意过往行人、车辆,防止仪器摔倒。6 使用GPS接收机及精密光学水准仪时,要严格遵守本实习任务指导书第二部分章节中关于GPS接收机和精密光学水准仪使用注意事项的特别规定。7 观测数据必须直接记录在规定的手簿中,不得用其他纸张记录再行转抄。严禁擦拭、涂改数据,严禁伪造成果。在完成一项测量工作后,要及时计算、整理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好记录手簿和计算成果。8 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在测站上,不得嬉戏打闹;不看与实习无关的书籍或报纸

10、;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缺勤。六、编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编写格式和内容如下(格式参见附件7):封面:实习名称、地点、起止日期、班级、组号、姓名、学号和指导教师姓名。前言:简述本次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实习内容:实习项目、测区概况、作业方法、技术要求、相关示意图(如:平曲线设计图、放坡图)、实习成果及评价。实习总结:主要介绍实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本人在实习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及在实习中的收获。全文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第二部分 仪器的借领与使用一、测量仪器与工具的借领1 借领时,各组成员依次进入室内。先在登记表上填写班级、组号及日期,借领人签字后将登记表交管理人员;

11、然后,在指定地点清点、检查仪器和工具。2 实习过程中,各组应妥善保护仪器、工具。各组间不得任意调换仪器、工具。若有损坏或遗失,视情节照章处理。3 实习完毕后,应将所借用的仪器、工具上的泥土清扫干净再交还实验室,由管理人员检查和验收。二、测量仪器与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1 领取仪器时必须检查(1)仪器箱盖是否关妥、锁好。(2)背带、提手是否牢固。(3)脚架与仪器是否相配,脚架是否完好,脚架腿伸缩连接螺旋是否滑丝。2 打开仪器箱时的注意事项(1)仪器箱应平放在地面上才能开箱,不要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开箱,以免将仪器摔坏。(2)开箱后未取出仪器前,要注意仪器安放的位置与方向,以免用毕仪器,再装箱时因安放

12、位置不正确而损伤仪器。3 自箱内取出仪器时的注意事项(1)不论何种仪器,在取出前一定要先放松制动螺旋,以免取出仪器时因强行扭转而损坏制、微动装置,甚至损坏轴系。(2)自箱内取出仪器时,应一手握住照准部支架,另一手扶住基座部分,轻拿轻放,不要用一只手抓仪器。(3)自箱内取出仪器后,要随即将仪器箱盖好,以免沙土、杂草等不洁之物进入箱内。还要防止搬动仪器时丢失附件。(4)取仪器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触摸仪器的目镜、物镜,以免玷污,影响成像质量。不允许用手指或手帕等物去擦仪器的目镜、物镜等光学部分。4 架设仪器时的注意事项(1)伸缩式脚架三条腿抽出后,要把固定螺旋拧紧,但不可用力过猛而造成螺旋滑丝。

13、要防止因螺旋未拧紧而使脚架自行收缩而摔坏仪器。三条腿拉出的长度要适中。(2)架设脚架时,三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并得太靠拢容易被碰倒,分得太开容易滑开,都会造成事故。若在斜坡上架设仪器,应使两条腿在坡下(可稍放长),一条腿在坡上(可稍缩短)。若在光滑地面上架设仪器,要采取安全措施(例如用细绳将脚架三条腿连接起来),防止脚架滑动摔坏仪器。(3)在脚架安放稳妥并将仪器放到脚架上后,应一手握住仪器,另一手立即旋紧仪器和脚架间的中心连接螺旋,避免仪器从脚架上掉下摔坏。(4)仪器箱多为薄型材料制成,不能承重,因此,严禁蹬、坐在仪器箱上。5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1)在阳光下观测必须撑伞,防止日晒和雨淋

14、(包括仪器箱)。雨天应禁止观测。对于电子测量仪器,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撑伞防护。(2)任何时候仪器旁必须有人守护。禁止无关人员拨弄仪器,注意防止行人、车辆碰撞仪器。(3)如遇目镜、物镜外表面蒙上水汽而影响观测(在冬季较常见),应稍等一会或用纸片扇风使水汽散发。如镜头上有灰尘应用仪器箱中的软毛刷拂去。严禁用手帕或其他纸张擦拭,以免擦伤镜面。观测结束应及时套上物镜盖。(4)操作仪器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难确、轻捷。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和脚螺旋宜使用中段螺纹,用力过大或动作太猛都会造成对仪器的损伤。(5)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然后平稳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6 仪器搬站

15、时的注意事项(1)在远距离迁站或通过行走不便的地区时,必须将仪器装箱后再迁站。(2)在近距离且平坦地区迁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搬迁。首先检查连接螺旋是否旋紧,松开各制动螺旋,再将三脚架腿收拢,然后一手托住仪器的支架或基座,一手抱住脚架,稳步行走。搬迁时切勿跑行,防止摔坏仪器。严禁将仪器横扛在肩上搬迁。(3)迁站时,要清点所有的仪器和工具,防止丢失。7 仪器装箱时的注意事项(1)仪器使用完毕,应及时盖上物镜盖,清除仪器表面的灰尘和仪器箱、脚架上的泥土。(2)仪器装箱前,要先松开各制动螺旋,将脚螺旋调至中段并使大致等高。然后一手握住一起支架或基座,另一手将中心连接螺旋旋开,双手将仪器从脚架上

16、取下放入仪器箱内。(3)仪器装入箱内要试盖一下,若箱盖不能合上,说明仪器未正确放置,应重新放置,严禁强压箱盖,以免损坏仪器。在确认安放正确后再将各制动螺旋略为旋紧,防止仪器在箱内自由转动而损坏某些部件。(4)清点箱内附件,若无缺失则将箱盖盖上、扣好搭扣、上锁。8 测量工具的使用(1)使用钢尺时,应防止扭曲、打结,防止行人踩踏或车辆碾压,以免折断钢尺。携尺前进时,不得沿地面拖拽,以免钢尺尺面刻划磨损。使用完毕,应将钢尺擦净并涂油防锈。(2)水准尺和花杆,应注意防止受横向压力,不得将水准尺和花杆斜靠在墙上、树上或电线杆上,以防倒下摔断。也不允许在地面上拖拽或用花杆作标枪投掷。(3)小件工具如垂球、

17、尺垫等,应用完即收,防止遗失。9 GPS接收机使用的特别强调(1)GPS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先进测量仪器之一,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十分爱护仪器,注意仪器的安全。(2) 在使用GPS接收机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前,一定要熟悉实习用品牌GPS接收机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严禁对仪器进行盲目的点按操作(参见附件6有关内容)。(3) 架设全站仪时,必须及时将中心螺旋旋紧。(4)迁站时,即使距离很近,也必须取下GPS接收机装箱搬运,禁止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搬迁,并注意防震。(6)在将数据从GPS接收机导出到计算中时,传输电缆的连接要小心仔细,不能插错端口,严禁猛力插拔传输电缆。10 S1级精密水准

18、仪使用的特别强调(1)本次使用的光学水准仪,是“水准仪主机”+“测微器”的组合装置,在组合装配时,要小心仔细,严禁猛力旋转连接旋钮。安装好后要确保测微器与水准仪连接牢固,防止测量过程中的脱摔。(2)与仪器配套的高精度铟钢水准尺,也是高精度,易损坏的设备。在使用水准尺时,要轻拿轻放,注意对尺面标识的保护。每次使用完后,要及时装入专用的保护套中。严禁使用水准尺打闹,或用作触够工具去触够硬质物体。(3)铟钢水准尺的制作材质是金属合金,因此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附近是否有电力线,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第三部分 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1.观测记录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不得用其他纸张记录再行转抄。2.凡记录表

19、格上规定填写的项目应填写齐全。3.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铅笔(2H或3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高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一旦记录中出现错误,便可在留出的空隙处对错误的数字进行更正。4.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立即回报读数,经确认后再记录,以防听错、记错。5.禁止擦拭、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用斜线划去,保持被淘汰的数字仍然清晰。所有记录的修改和观测成果的淘汰,均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如测错、记错或超限等)。6.禁止连环更改,若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数。若已改正一个原始读数,则不准再改其平均数

20、。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7.读数和记录数据的位数应齐全。如在普通测量中,水准尺读数0325;度盘读数40306,其中的“0”均不能省略。8.数据计算时,应根据所取的位数,按“4舍6入,5前单进双不进”的规则进行凑整。如1.3144,1.3136,1.3145,1.3135等数,若取三位小数,则均记为1.314。9.每测站观测结束,应在现场完成计算和检核,确认合格后方可搬站。实验结束,应按规定每人或每组提交一份记录手簿或实验报告。第四部分平面、高程放样1建筑轴线放样一、实习目的1熟悉相应规范对建筑放样的技术要求;2掌握建筑轴线放样数据的计算及放样方案的编制;3掌握经纬仪+钢卷尺(或全

21、站仪)放样角度及距离的方法;二、实习任务1)根据设计好的建筑轴线,查询技术规范,计算轴线放样数据及限差,编制放样方案;2)根据放样方案,外业实际放样建筑轴线。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1.全站仪一台套2.油漆1甁,毛笔1只;3.外业记录纸若干,测伞1把(自备);4.建筑轴线设计资料(见附件1)。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一)、建筑轴线放样的作业依据1.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技术要求本次建筑轴线放样,根据给定的轴线数据,假定轴线中心点位置,以及中心点与任一轴线端点的起始方向,按照二级建筑方格网的布设技术要求进行。表4-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

22、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10030051/30000二级10030081/20000表4-2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测角中误差()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互差()各测回方向较差()一级1级526962级538139二级2级821218126级8418-24(二)、建筑轴线放样的概略作业流程1.根据建筑轴线设计资料(见附件1),计算轴线放样数据及限差,编制放样方案(需上交);2.根据放样方案,在实习基地找一足够大的平坦区域,用直接放样法放样建筑轴线;3.检核放样轴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不满足,采用归化法对放样结果进行精确改正,直至满足设计要求。2道路中线曲线放样一、实习目的

23、1熟悉相应规范对道路曲线放样的技术要求;2掌握常用的道路圆曲线放样方法,并编制相应的放样方案;二、实习任务1)根据给定的道路中线圆曲线要素,分别按切线支距法、偏角法和极坐标法计算放样数据,编制相应放样方案;2)根据放样方案,外业实际放样道路中线。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1.全站仪1台套。2.油漆1甁,毛笔1只;3.外业记录纸若干,测伞1把(自备);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一)、道路中线曲线放样的作业依据1.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技术要求本次道路中线放样,根据给定的设计数据,假定交点位置,并假定入口切线方位角,按照“一级及以上公路”技术要求进行。表4-3 直线段中

24、线桩位测量限差线路名称纵向误差(m)横向误差(cm)铁路、一级及以上公路S/2000+0.110二级及以下公路S/1000+0.110注:S为转点桩至中线桩的距离表4-4 曲线段中线桩位测量闭合差限差线路名称纵向相对闭合差横向闭合差(cm)平地山地平地山地铁路、一级及以上公路1/20001/10001010二级及以下公路1/10001/5001015(二)、道路中线曲线放样的概略作业流程1.根据道路圆曲线设计资料(见附件1),分别就切线支距法。偏角法和极坐标法,计算放样限差,编制放样方案(需上交);2.根据放样方案,在实习基地找一足够大的平坦区域,放样道路道路中线;3场地平整高程放样一、实习目

25、的1熟悉相应规范对场地平整放样的技术要求;2掌握场地平整高程放样的方法,并编制相应的放样方案;二、实习任务1)根据场地平整技术要求(见附件1),编制相应放样方案;2)根据放样方案,外业实际放样高程。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1.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2.铁锤1只,木桩和小铁钉若干;3. 外业记录纸若干,测伞1把(自备);4. 场地平整设计资料(见附件1)。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一)、场地平整高程放样的技术要求两次测量高差较差小于3mm(二)、场地平整高程放样的概略作业流程1.根据场地平整设计资料(见附件1),编制放样方案(需上交);2.根据放样方案,在实习基地找一足够大的区域,放样场地

26、平整的设计高程。第五部分道路断面测绘1道路纵断面测绘一、实习目的1熟悉相应规范对道路纵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2掌握道路纵断面测量外业数据采集方法;3掌握内业制作道路纵断面数据表及绘制道路纵断面图的方法;二、实习任务1)对指定的道路中线进行高程数据的外业采集(20m间隔采集一个高程点);2)按指定格式制作道路纵断面数据表,并在Cass绘图软件上绘制道路纵断面图(需上交)。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1.S3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50m钢卷尺1把;2.外业记录纸若干,测伞1把(自备);4.Cass绘图软件。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一)、建筑轴线放样的作业依据1.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27、2007)2.技术要求布设成附和路线,高差闭合差mm (L为附和路线长度,单位为Km)(二)、道路纵断面测量的概略作业流程1.选择一长约500m的一段直线路线(两端需有已知高程点,若无,采用四等水准测量);2.测量道路中线变坡点的高程值,以及变坡点至线路起点的水平距离;对于坡度恒定路段,每20m采集一个高程点3.制作纵断面数据表,并绘制纵断面图。2道路横断面测绘一、实习目的1熟悉相应规范对道路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2掌握道路横断面测量外业数据采集方法;3掌握内业制作道路横断面数据表及绘制道路横断面图的方法;二、实习任务1)垂直于指定道路中线方向,每50m测绘一道路横断面,断面宽度为中线两侧50

28、m;若50m间隔内横断面有变化,加测变化断面。2)按指定格式制作道路横断面数据表,并在Cass绘图软件上绘制道路横断面图(需上交)。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1.S3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50m钢卷尺1把;2.外业记录纸若干,测伞1把(自备);4.Cass绘图软件。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一)、建筑轴线放样的作业依据1.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技术要求按照一级及以上公路技术要求进行表4-5横断面测量的限差线路名称距离(m)高程(m)铁路、一级及以上公路l/100+0.1h/100+ l /200+0.1二级及以下公路l /50+0.1h/50+ l /100+0.

29、1注: l为测点至线路中线桩的水平距离(m); h为测点至线路中线桩的高差(m)(二)、道路横断面测量的概略作业流程1.垂直于道路中线,向两侧测量变坡点的高程值,以及变坡点至道路中线的水平距离;对于坡度恒定路段,只需测量测量坡顶及坡底两处高程。2.制作横断面数据表,并绘制横断面图。第六部分变形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一、实习目的1熟悉相应规范对水平位移变形监测的技术要求;2掌握水平位移监测的常用方法;3掌握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二、实习任务1)根据水平位移监测的技术要求(见附件1),编制相应监测方案;2)根据监测方案,外业采集监测数据;3)内业处理监测数据,分析变形规律。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1.J

30、2光学经纬仪1台,50m钢卷尺1把。2.铁锤1只,木桩和小铁钉若干;3.外业记录纸若干,测伞1把(自备);4.水平位移监测的技术设计资料(见附件1)。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一)、水平位移监测的作业依据1.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技术要求本次实习采用测小角法测量水平位移的方法,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监测等级的技术规程进行。表4-6 水平位移基准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相邻基准点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水平角观测测回数1级仪器2级仪器一等1.53000.71/30000012-2001.01/2000009-二等3.04001.01/

31、2000009-2001.81/10000069三等6.04501.81/100000693502.51/8000046四等12.06002.51/8000046表4-7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等级仪器精度光学测微器两处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互差()各测回方向较差()四等及以下1级16962级38139一级及以下2级-1218126级-18-24(二)、测小角法水平位移监测的概略作业流程1.根据水平位移监测的设计技术要求(见附件1),编制监测方案(需上交);2.根据监测方案,在实习基地找一较为松软的泥地,打下两根木桩,贴上监测标识;3.在木桩连线一侧,找一坚硬的地面(如

32、水泥路面)设置站点,瞄准一稳定的后视目标,建立起监测点-测站点-后视点的水平夹角,按测回法观测水平夹角;4.每天两次观测监测点-测站点-后视点,获取观测数据,连续观测5天;5.根据观测数据,计算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做出时间-位移图表,分析位移变形规律(形成报告上交)。2垂直沉降监测一、实习目的1熟悉相应规范对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2掌握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3掌握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二、实习任务1)根据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编制相应监测方案;2)根据监测方案,布设水准控制网,外业采集监测数据;3)内业处理监测数据,分析变形规律。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1.S1精密光学水准仪1台,沉降观测专用铟钢水准

33、尺1对。2.铁锤1只,木桩和小铁钉若干;3.外业记录纸若干,测伞1把(自备);4.沉降观测的技术设计资料(见附件1)。四、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一)、建筑轴线放样的作业依据1.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技术要求本次实习所建立之监测基准网要求达到三等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表4-8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变形监测点高程中误差(mm)每站高程中误差(mm)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一等0.30.30.07二等0.50.50.15三等1.01.00.30四等2.02.00.70表4-9 水准观测的主要

34、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较差(m)前后视距差累积(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一等DS05因瓦150.31.00.50.30.4二等DS05因瓦300.51.50.50.30.4三等DS05因瓦502.03.00.30.50.7DS1因瓦502.03.00.30.50.7四等DS1因瓦755.08.00.21.01.5(二)、沉降观测的作业流程1.根据沉降观测的设计技术要求(见附件1),编制监测方案(需上交);2.根据监测方案,在实习基地找一较为松软的泥地,打下四根木桩(形成矩形,模拟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在木桩上钉

35、上铁钉,作为沉降观测点;3.在观测点附近稳定的地方,设置至少3个水准基点;按水准控制测量的方法测量水准基点的高程4.采用附和或闭合水准测量方法,获取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数据,连续观测5天;5.根据观测数据,计算监测点的沉降量,做出时间沉降图表,分析沉降变形规律(形成报告上交)。第七部分GPS RTK测量及放样见习一、实习目的1了解GPS RTK系统的组成及外业作业时的装配过程;2了解GPS RTK测量和放样的方法;3对比了解传统测量与GPS RTK 测量的不同。二、实习任务1)观摩GPS RTK系统的组成及外业作业时的装配过程;2)观摩GPS RTK 测量的数据采集过程;3)观摩GPS RTK 外

36、业放样过程。4) 完成见习小结一份,不少于1000字。三、仪器、工具及资料准备1.GPS RTK 系统1套。2. 至少2个已知控制点的点位坐标资料。四、GPS RTK测量及放样概略作业流程1.指导教师介绍GPS RTK系统的组成;2.指导教师现场装配GPS RTK系统;3.指导教师演示GPS RTK系统坐标校正方法;4.指导教师演示GPS RTK测量的数据采集过程;5.指导教师演示GPS RTK外业放样过程。第八部分 时间分配、上交资料与成绩评定一、时间分配明确实习地点选择的原则;“时间分配”以表格的形式填写,其中“实习时间”一栏以工作日(天)为单位填写。序号内 容实习时间(天)1实习动员、借

37、仪器及仪器校正1.02仪器检验校正0.53踏勘、选点0.54水平、高程放样4.05道路断面图测量3.06变形监测5.0 7GPS RTK 测量及放样见习1.08小组整理资料及实习报告撰写2.0 9实习答辩110机动2.0 合 计20二、上交资料实习结束时,小组应提交如下资料:1)各个实习部分相应要求提交的成果资料;2)实习报告。三、实习成绩评定方法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记载。评定学生实习成绩主要依据以下四项:1)实习期间的表现。主要包括:出勤率、实习态度、是否遵守学校及本次实习所规定的各项纪律、爱护仪器工具的情况。该项总分为20分2)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作业

38、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该项总分为30分3)手簿、计算成果和成图质量。主要包括:手簿和各种计算表格是否完好无损,书写是否工整清晰,手簿有无擦拭、涂改,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各项较差、闭合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地形图上各类地形要素的精度及表示是否符合要求,文字说明注记是否规范等。该项总分为25分。4)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实习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字迹是否工整;编写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无独特见解。该项总分为25分5)指导教师应按照以上四项所规定的内容,评定每个学生的实习成绩。学生如有以下情况时,指导教师还可以视情况严重程度给予处理:1)实习中不论何种原因,发生摔损仪器事故,其主

39、要责任人的实习成绩降1-2档次,同组成员连带一定责任者应适当降低成绩。2)实习中凡违反实习纪律,缺勤超过三次;实习中发生打架事件;,私自提前回家或外出,未交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等,成绩均为不及格或0分等。指导教师在巡视中应注意了解、观察学生实习中的情况,必要时还可根据所带班级实习的整体情况,进行口试、笔试、仪器操作考核以及碎部测图点检核。考核内容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考核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不及格学生安学校规定留到下一届学生班重新实习。指导教师还可根据所带班级实习的整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与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要求(以口试为主,必要时可笔试)和实习操作的考核。考核内容由指导教师自

40、行确定,考核成绩可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参考依据四、实习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工程测量学,张正禄 等 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2、控制测量学(上、下),孔祥元等 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第九部分附录附件1:各实习内容的设计资料及要求一、建筑轴线放样根据图9-1所示建筑轴线尺寸,放样建筑主轴线。要求按照二级建筑方格网技术要求进行。图9-1建筑主轴线图二、道路中线放样根据图9-2所示道路中线图9-2 道路中线圆曲线设计图圆曲线设计图,按照一级及以上公路技术要求,放样道路圆曲线。三、场地平整高程放样根据施工要求,要把形如图9-3所示左

41、图现状地块,平整成右图所示的平整地块。现假定地块的设计平整标高为10.000m,长、宽100m左右。在实习基点找一块大小相当,有起伏的场地,假定一中间点标高为10.000m,已该点为基准,在边界线上放样设计标高(每边3点)。要求放样精度小于3mm。图9-3场地平整示意图四、水平位移监测为确保施工安全,要求对如图所示的高边坡顶端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设计要求,最小要能监测出2mm以内的位移变化量。每天变化量超过3mm,累计超过3cm,需给出预警提示。图9-4高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示意图五、建筑物沉降监测为确保高层建筑物施工安全,防止建筑物垂直沉降过快,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垂直沉降进行监测。如图

42、是一高层建筑物,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第一层高出地面0.5m的各拐点处,设置沉降观测点,每浇注1层楼层,进行一次监测。两处监测间沉降变化量超过3mm,累计沉降量超过3cm,需给出预警提示。图9-5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示意图附件2:放样方案格式X X X 建筑轴线放样方案一、放样精度选择根据设计要求,X X X 建筑轴线放样的精度要求为:边长相对中误差:?,角度观测中误差:?。据此,在轴线设计图中,轴线最短边为?,要求的放样精度为?mm。因此,若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要求仪器的测角精度为?,需测?测回;测距精度为?,需测?次平均。二、放样方案1.放样数据?(以表格方式列出)2.放样步骤放样部位:?详

43、细放样步骤:?检核方法:?归化法调整(若需要):?放样部位:?3.全局检核方法(若需要):?4.归化法调整(若需要):?X X X 道路中线放样方案一、放样精度选择参照“建筑轴线放样方案”的描述方法,估算出所使用仪器的精度。(不同的放样方法估算的方法不一样,需按照不同的放样方法进行)。二、放样方案1.放样数据?(以表格方式列出)2.放样步骤参照“建筑轴线放样方案”的描述方法,只需列出主要步骤。附件3:断面测绘数据记录表及断面图样例1.纵断面测绘数据记录表样例XXX纵断面测绘数据记录表序号里程(m)桩点高程(m)备注10.010.122100.010.653150.39.982.纵断面图样例图9-6纵断面图样例(横向比例:1:1000 纵向比例:1:50)说明:可以手工绘制,也可用Cass软件绘制。建议用软件绘制3.横断面测绘数据记录表样例XXX横断面测绘数据记录表序号距中线距离(m)高程(m)备注1-49.510.122-30.310.653-15.6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