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04032009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19906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Z04032009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YZ04032009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Z04032009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Z04032009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YZ04032009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精品文档.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YZ04032009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本指南共分12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

2、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本指南较为详尽的叙述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企业如何建立城市燃气管道事故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

3、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本指南由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薛维家、廖洋、侯骏、唐捷、高星伟。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目 录1 总 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

4、.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基本情况和安全状况3.2 救援资源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危险源的管理4.2 危险源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5 预防和预警机制5.1 预防5.2 预警5.3 预警信息报告6 应急响应6.1 响应分级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6.4 事故监控措施6.5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与人员疏散6.6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6.7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6.8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9 现场恢复6.10 主要用户燃

5、气供应保障措施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人员疏散、撤离程序7.2 燃气泄漏的应急处理7.3 抢险装备8 保障措施8.1 燃气供应保障8.2 通信与信息保障8.3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8.4 应急队伍保障8.5 经费保障8.6 培训与演练8.7 其他保障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9.5 预案上报9.6 监督检查10 事故调查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0.3 情况调查10.4 资料调查10.5 现场调查11 附则11.1 名词术语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1

6、1.3 制定与解释12 附件12.1 相关的图表12.2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12.3 其他附件附录A 使用单位预案启动准备状态的应急响应程序附录B 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疏散、撤离程序附录C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措施附录D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通信联络表附录E 专家咨询联系表附录F 外部应急机构与协作单位联系表附录G 事故信息快报表附录H 应急抢险设备设施明细表1 总则1. 1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

7、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1.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燃气管道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1.4 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4.2 积极应对,预防为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

8、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加强应急救援人员和管道操作、管理人员培训,做到人人清楚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协调动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和各类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4.4 社会协调,企业为主。在管道发生事故时,该管道的拥有企业及其现场工作人员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在管道周边发生事故,有可能危急管道安全时,企业相关人员也应当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赶赴

9、现场进行妥善处置,立即将基本情况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当发生重大事故本企业难以应对时,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求得政府的支持,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及时、有效地处置,以防止事故的扩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减少国家财产损失。1.4.5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4.6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加强应急救援的培

10、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1.1 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使用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专家技术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可根据具体管理的区段,分级设立二级应急管理领导小组。2.1.2 应急领导小组由使用单位领导、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是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2.1.3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事故发生后由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类别派出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行使现

11、场应急指挥、协调、处置等职责。应急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疏散警戒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处理组等。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见图1。2.1.4 应急办公室应设在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或生产运行主管部门。2.1.5 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接受上级应急部门的指挥和领导。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2.2.1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1)组织制订城市燃气压力管道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管道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

12、关物证、资料。(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9)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2.2 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1)根据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调集有关专家,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抢险方案,防止次生灾害或二次事故发生。(2)如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和协调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3)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现场与总部之间信息传递的真实、及时与畅通。(4)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5)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6)按应急领导小组授权,负责现场有关的新闻发布工作。(7)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8)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当地政府、单位应

13、急领导小组请示应急终止。(9)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现场应急工作总结报告。2.2.3 应急办公室职责(1)负责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2)突发事件时接受报告、信息报送。(3)负责应急管理工作。(4)负责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家库与日常管理。(5)组织联络应急状态下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2.2.4 专家技术组职责(1)组织专家针对管道突发事故应急工作,提供应急处置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2)根据应急指挥部安排,参与制定应急方案或参加现场处置工作。2.2.5 抢险救灾组职责(1)负责现场抢险抢修作业。(2)负责现场紧急救援。(3)负责现场事故情况监测。2.2.6 疏散警戒组职责(1)负责现场人员

14、疏散工作。(2)负责现场警戒保卫工作。2.2.7 通信联络组职责(1)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现场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器材。(2)保障现场救援通信联络以及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2.2.8 后勤保障组职责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抢救抢险、生产恢复、事件调查的后勤保障工作。具体包括:车辆保障、接待上级、指挥部人员生活后勤保障和抢救抢险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疏散人员避难场所安排等。2.2.9 善后工作组职责主要负责现场恢复工作,在指挥部确定现场已无人身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修人员对现场其他危险设施、损坏设备进行排险抢险或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还负责事故善后处理、损失评估、

15、保险理赔等工作。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基本情况和安全状况3.1.1 城市燃气管道概况(1)性质、隶属关系、管道里程、场站位置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 (2)当地的气象、环境资料,经过区域的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环境敏感区域等介绍。(3)管道重要穿跨越、交叉相遇状况。(4)其他需要列表说明的事项:管道经过区域、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周边主要建筑物性质(学校、村庄、居民区、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等),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等情况。3.1.2 管道设施基本参数管道设施设计规格、长度、材质、压力、输气量、输送气体种类、防腐类型、维修记录、建设时间以及现在运行压力、输气

16、量等。可列表说明。3.2 救援资源3.2.1 可按应急专业队伍和不同地区及区段的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类型(装备、资金和物资供应),配备救援设备及物资。3.2.2 根据城市燃气管道及场站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确定应急物资与装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一般包括:抢险设备及工具、检测仪器、交通工具、气体防护设备、消防器材、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其他保障物资等,各保管单位或人员要定期检查、维修与更新。3.2.3 根据城市燃气管道及场站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确定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配备。应急抢险队伍配置,人员分工与分布。参与的应急专业队伍应有相应的行政许可,救援人员应当进行培训,并有相应的上岗资

17、格才能进行现场抢险施工。3.2.4 为补充本企业资源的不足或在事故发生时能最快遏制事故的发展,可借助管道周边可以借助的各类社会资源,但应与这些资源拥有单位签订建立相互援助关系的合同、协议、备忘录等;预案中应有管道周边可以借助的各类社会资源的分布状况、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危险源的管理4.1.1 危险源管理单元划定:为便于安全分析,应对城市燃气管道系统进行划分,可根据城市燃气管道场站段、管道周围的环境复杂情况(如人口密集程度、管路复杂程度、消防通道及公益消防设施的配置情况等等)划分若干个管理单元,绘制管理单元分布图,必要时编制专门的子预案。4.1.2 危险

18、源基本情况(1)设备情况:各管理单元内的管道名称(编号)、规格、操作压力、温度,介质,管道材质、场站设备安装布置情况、安装修理改造情况、在线巡检情况、定检结果、存在的缺陷等。(2)介质情况:理化特性,燃烧爆炸特性、有毒危害。(3)环境情况:管道周围民居、学校、工矿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存储单位、重要基础设施情况,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管道穿越道路、河流、跨越等以及被建筑物占压情况,管道敷设地区气象、地质情况(可能发生的基础沉降、滑坡、塌方、洪灾、泥石流等)。(4)运行情况:管道运行情况、日均供气量、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等。(5)事故情况:事故情况、造成的危害、处理

19、情况等。(6)安全防护情况:设备安全保护装置数量及完好情况,危险场所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标志,安全管理情况等。4.1.3 管道安全状况评价:根据设备情况、介质特性、环境因素、运行情况、事故情况、安全防护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各危险单元的管道安全性能,对其安全状况进行评价。4.1.4 危险区域划分:按已划分的危险单元,将每个单元中的燃气管道作为危险源,以危险源为核心加上安全防护距离确定危险源区域。4.2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2.1 能引起管道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及人员伤亡事故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有:(1)管道设计缺陷造成管道及附属设备的损坏。(2)管道内腐蚀、外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3)管

20、道制造缺陷及焊缝缺陷。(4)管道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山体滑坡、黄土失陷等)造成的管道断裂。(5)第三方损坏(含恐怖袭击、打孔盗气、违章占压、施工作业等)。(6)管道设施安装缺陷、压力控制和泄压设备、密封圈和O型圈、泵密封失效。(7)违章作业、误操作等。4.2.2 危险源分析(事故灾害后果预测)(1)管道事故主要包括泄漏、爆炸、着火、中毒及由此带来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影响社会大范围生产生活等事故。企业应当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对一旦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2)为了突出重点,便于控制管理,根据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大小、控制难易程度、事故可能造成损失情况、灾害影响的地理范围和人口数量及

21、管道的安全状况,可将各危险单元进行危险源综合分级,对事故灾害后果进行预测,以便提出相应的措施。4.2.3 应急计划区域(灾害影响范围)应由有资质的评价单位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模拟计算管道设施在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状态下的最大影响半径,并以此作为相应事故状态下的应急计划区域。 (1)若泄漏的燃气没有燃烧,以喷射弥散方式扩散稀释,则在泄漏方向上可形成一定范围的可爆云气区域,应根据城市燃气管道的工作压力、管道破坏程度等条件,估算各种情况下的应急计划区域。(2)若燃气被直接点燃,则距火源中心点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热辐射的应急计划区域。(3)管道发生严重变形或严重破坏,但未出现燃气泄漏,需做换管处理

22、时,应根据作业范围、危险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现场地理条件等来确定应急计划区域。(4)应急计划区域的设定,还应考虑事故发生地当时的天气状况、大气压、发生地点的地理条件等因素。5 预防和预警机制5.1 预防5.1.1 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完善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机制与制度。(1)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2)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3)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4)企业日常(巡线)检查制度。管道设施安全操作规程、说明书。(5)事故隐患消除制度。(6)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7)事故报告制度和突发或相关事件信息收集上报制度。(8)制定各种紧急

23、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9)地方政府、用户、周边群众等相关方的应急衔接与规定。(10)与有关单位签订的互援协议。(11)管理位置明示管道设施运行参数,妥善保存相关设计、施工资料。(12)编制并严格执行管道设施安全操作规程、说明书。(13)定期分析管道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5.1.2 预防措施。(1)加强防火安全管理。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在容易造成火焰传播的管道部位设置水封、砂封、阻火器或防火阀等防火装置。(2)在容易发生超压爆炸的管道上需设置安全阀等防爆卸压装置。(3)在超越交通线路、河流及重要设施的,设计与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可靠的安全防护,防止日后地基下沉、腐蚀, 造成对管道的

24、破坏。(4)严格安全操作。燃气停运检修和启运前应按规定进行管道的排气置换作业,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检修和启运。进行动火检修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9)燃气输送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控制燃气的输送温度、压力、流速等工艺参数,输送速度不应高于工艺值。进出口处的管道管件和工作条件苛刻,受交变载荷的管道,要特别重视。(10)在用管道要遵照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定期进行检验,检测管道的泄漏和受损情况,防止管道系统出现跑冒滴漏现象。(11)定期检测管道的受腐蚀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腐蚀严重的部件,采取合理的防腐措施,如涂层防腐、衬里防腐、电化学防腐、使用缓蚀剂防腐等。(12)消除定期检

25、测中分析发现存在的管道残余应力。(13)采取防静电措施,确保静电消除装置性能良好。(14)严禁在危险物料管道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物质,杜绝各种火源,防止引起火灾和爆炸。(15)及时清除管道内的污垢、沉淀等沉积物,并严禁采用铁质工具或能产生火星的器具输通易燃易爆、易自燃的不安定沉积物。定期清除管道以及周围设备、设施上的积尘,以减少粉尘沉积。(16)在冰冻季节前后,要注意管道的防冻和化冻,如积水弯、压力表的弯管、排凝阀等处,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保温防冻措施。暂时不用的水或易冻的管线要将管内介质排净。及时维修管道,严禁超负荷、超期和带病运转。5.1.3 定期研究城市燃气管道安全抢险应急工作,建立和完善抢险

26、应急组织机构及抢险应急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加强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的宣传教育及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5.1.4 定期检查抢险专业人员、交通、通信工具、救援装备和物资、抢险器材设备及抢险工具是否落实;对抢险救援装备、器材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随时处于完好状态。5.1.5 落实城市燃气管道使用单位负责区段内管道系统运行的日常监控,确定监控方法与工作内容,建立和落实巡管检查制度。5.2 预警5.2.1 明确事故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条件。预警机制应当与确定的危险源的危险级别、危险状态、危险区域相联系,制定企业不同事故的预警级别。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对城市燃气管道突发事件在较短时

27、间得到有效处置,并未造成生产设施停产的事故;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轻微影响的事故;易燃易爆介质少量泄漏,可以在线处理的事故等,应纳入预警程序,以便及时启动企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5.2.2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划分预警的区域和范围,对专线、部分管线集中区域、重点防护位置及核心控制区域,明确报警责任岗位、人员和报警方式。5.2.3 明确预警启动程序、预警程序启动者、启动方式;明确报警、接警、处警及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外部报告的部门和第一响应队伍,明确其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措施。出现事故征兆,导致有可能发生一般级以上事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5.2.4 预警处置(1)管道

28、使用单位应研究、运用生产运行监控、超限报警、自控联锁等先进的管道设施技术,加强管道设施重点设备的巡护,及时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隐患。(2)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隐患, 运行或监控部门应当及时发出预警。运行及检修单位接到预警,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恢复正常后,解除警报。(3)暂时不能消除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加大监控与处置力度,必要时采取紧急停止运行等措施。(4)根据事故危险程度趋势发出的预警,应当分级。能在企业控制范围内的事故征兆或者事故隐患,应当按企业预案规定的方式与级别发布警报。对已发生的事故或者事故存在发生次生事故灾害的可能时,应当按可能(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级别分级发布警报。5.3

29、预警信息报告5.3.1 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内、外部报告程序,明确报告的上下接口与方式,明确需要报告的政府机构、部门和相关应急机构(队伍)。根据现场险情的不同程度等级逐级报告。(1)确定管道系统本身的报警及响应系统和程序。(2)确定管道报警方式及电话,确定位置、覆盖范围。(3)明确现场及应急抢险人员紧急求援的方式。5.3.2 明确报警的基本原则,即最先得到事故信息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客观真实。报警或现场事故报告,应当尽快判断事故类型,迅速报告有关应急机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5.3.3 报告内容(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性质(泄漏、火灾、爆炸等)、输送介质、管道设施受损情况。(2

30、)事故的简要经过。(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4)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6)事故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7)需要有关部门协助抢险支援的有关事宜。6 应急响应6.1 响应分级6.1.1 应急响应级别一般按预警级别处理。对企业可控的事故或事故趋势征兆,应当立即启动企业响应程序。对发生的事故可能超过企业预警范围或有扩大趋势的,应立即报告政府和相关部门,由上级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6.1.2 发现危险状态(事故临界状态)时,事件现场(车间)最高职务人员是现场抢险指挥,有权决定现场抢险指挥事宜,

31、并向上一级领导紧急报告,启动现场紧急处置程序。当应急指挥部到达后,进行指挥权移交。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6.2.1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及技术层面的要求;分析和救援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6.2.2 接到事故隐患、征兆或事故发生的警报后,接警人员首先问明事件详细地点、事件基本情况(如有无泄漏、着火、爆炸等和事故隐患、征兆的严重程度)、报险人姓名、联系电话,做好记录,同时立即报告企业应急指挥部,由其决定启动响应的级别,并迅速通知应急响应队伍出动,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控制措施,防止事

32、故发生或升级。情况危急严重时,由应急指挥部直接启动应急预案。6.2.3 应急响应队伍接到报警后须迅速调动抢险车辆,携带抢险设备、通信设备、检测仪器、防护用具、消防器材等装备,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事件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同时查明事态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判明对事态的控制能力,预计灾害后果及对周边的影响并立即由现场指挥人员报告应急指挥部。6.2.4 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事态情况,决定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当本级、本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认为需要支援时,请求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协调。6.2.5 响应处置结束后,应在事故现场范围内进行全面检查,避免留有安全隐患。后续工作如需移交其他部门,则须

33、后续人员到达现场后,详细移交现场情况,在交接工作完成后,方可撤离现场。6.2.6 认真如实填写应急处置记录备案。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6.3.1 事故确认后,企业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还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城市燃气管道设施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6.3.2 当涉及到公共安全时,企业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县级(或乡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立即通知周边单位及人员,配合疏散事故点周边群众,同时向上级单位应急办公室报告。6.3.3 突发级、级事故以及涉及公共安全需要紧急转移安置事故发生地附近居民时,企业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

34、报告。有关安全监察机构接到报告应当按规定立即以快报形式,将突发事件的情况报上级以及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部门。6.4 事故监控措施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配合应急处置机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6.5 事故现场的警戒与人员疏散6.5.1 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设置现场警戒标识,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的路线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6.5.2 事故现场无法控制或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时,站场人员应逆风或侧风向全部撤离到应急计划区外,初步判断事故可能威胁到泄漏点周边区域时应立即通知并组织应急计划区内的

35、群众撤离。6.6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6.7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6.7.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6.7.2 根据事故性质,使用正确、合理的个人防护设备。6.7.3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6.8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8.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6.8.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使用单位预案启动准备状态、预案启动状态的应急响应程序,见附录A。6.9 现场恢复6.9.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6.9.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6.9.3 现场清理和

36、设施基本恢复要求。6.9.4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6.10 主要用户燃气供应保障措施建立当地用户减供和停供应急程序,并列出名单、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证能够根据预警或事故的具体情况及时通知与调整供应。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人员疏散、撤离程序 当燃气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危及到现场及周边人员安全时,应依据对所发生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判断,应立即拨打119、110、120求助,启动疏散程序。该程序的启动是在应急救援部门未到现场前采取的应急行动。当应急救援部门到达现场后,按照地方救援部门的救援程序实施人员疏散、撤离;并按事故内部上报程序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告。7.1.1 站场人员紧急

37、疏散程序 (1)本程序第一负责人:站长;第二负责人:站场安全管理员。 (2)站场现场人员应按照站场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站外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使用单位应急抢险中心,同时向安全地点转移。7.1.2 附近居民紧急疏散程序 (1)需要紧急疏散附近居民时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同时通告并指导附近居民进行疏散。疏散通知应包含内容:事故地点、事故种类、目前状况、应采用的疏散路线、第一集合点、疏散注意事项。若地方政府到现场,告知应急计划区范围,由地方政府进行人员疏散、隔离、警戒。 (2)疏散路线要在最大限度的避开危险源,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的疏散集合点必须确定在位于泄漏事故点的上风

38、口。 (3)疏散时要镇定、迅速撤离。行动要有理智、秩序。若条件许可,疏散前应关闭可能造成危险的电源、气源等,组织群众疏散时,要告诫群众熄灭火种、关闭手机等以避免造成静电火花。7.2燃气泄漏的应急处理7.2.1 抢险作业基本规定 (1)管道发生泄漏时,巡线人员应紧急报告, 若时间允许,应在第一时间杜绝和切断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确认发生站场或管道燃气泄漏事故后,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和按相关规定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报告。 (2)接警后应急救援队伍应立即出动,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及时救护受伤人员,疏散现场群众,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应立即根据事故现场情况

39、,选择拨打119、110、120求助,防止事态扩大;并按事故内部上报程序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告。 (3)分析判断事故管段位置,关闭事故管段上游阀门,切断气源,启动相关泄压装置,减少事故段燃气泄漏量,同时划定警戒区;站场泄漏可启动越站输气,并通知抢修队伍立即出发进行抢修。 (4)使用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按相关规定通报地方政府、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协助抢修、人员疏散、警戒、消防监护。 (5)运行部门要立即通知用气单位、上级管理部门和本单位领导,及时启动气量调配应急方案。 (6)如已着火,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等方法灭火以防止事故扩大。 (7)

40、抢修单位应有不同条件下管道及站场的事故抢修方案。根据现场提供的情况,根据管道泄漏的特点,(腐蚀穿孔、应力开裂、爆管或开裂等)选用相应抢修方案;如遇特殊情况,现场立即制定抢修方案。 (8)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采样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 (9)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抢险现场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并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严禁无关人员入内;在警戒区内应交通管制,事故地点如在交通要道或人员密集处,必要时可求助公安部门配合。 (10)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

41、监护,严禁单独操作。 (11)警戒区内严禁烟火;警戒区内禁止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夜间抢险现场照明须采用安全照明灯。7.2.2 抢险作业技术措施 (1)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记录或在报险人的引导下,使用工具、仪器探明险情,确认是否漏气,当漏气原因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直至查清事故原因并消除隐患为止。 (2)如确认燃气泄漏,抢修人员在进入事故现场后,应根据现场环境、风向、泄漏程度,确认是否需要现场切断电源,并采取防中毒、防起火、防爆炸措施。埋地管道泄漏的,应立即打开临近的地下空间井盖(污水井、自来水井、电信井、电缆井等),检测可燃气体浓度,同时做好监

42、控工作。 (3)联系相关单位或附近居民,了解在燃气泄漏区域内是否有其他密闭空间(如地下室、地下井窑等),同时检查管线附近居民室内是否窜入泄漏燃气,并采取相应措施。 (4)对于查找到的漏气点,可视具体情况采取降低燃气压力、带压封堵或强制通风措施,防止燃气大量泄漏和聚积。 (5)抢修作业前,应根据城市燃气管网管理系统提供的管线资料,搞清作业地点的管线材质、规格、走向分布及影响区域范围,并做好受影响区域内的停气宣传工作。 (6)关闭相关阀门,必要时对管线进行停气排空。 (7)抢修作业应在降低燃气压力或切断气源后进行。当泄漏处已发生燃烧时,应先采取措施灭火后再降压或切断气源,严禁出现负压。 (8)若属

43、埋地管道,应通过地面打孔及检漏仪的测量分析,初步确定漏气位置,并组织进行开挖。实施地下泄漏点开挖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抢险人员应根据管道敷设资料确定开挖点,并对周围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当发现漏出的燃气已渗入周围建(构)筑物时,应及时疏散建(构)筑物内人员并清除聚积的燃气。 应对作业点进行燃气检测。当燃气浓度在爆炸极限和中毒浓度范围以内时,必须强制通风,降低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开挖时须派专人密切关注地下管网情况,防止机械开挖时破坏燃气管线和其他管线、电缆等。 (9)找出漏气点后,分析漏气原因,确定维修方案及准备机具、材料。(10)抢险需动火作业时,应制定动火方案并审批。如来不及审

44、批,可在现场负责人同意后先行动火抢修,抢险完毕要及时补办审批手续。(11)当抢险中无法消除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时,禁止动火作业,并作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12)当抢修条件具备后,由抢险队伍对损坏管道进行补漏、抽换、改道等作业。7.2.3 对钢管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首先选用换管;当不能立即换管时采用带压封堵。(2)当采用带压封堵,应将管道压力降至可安全操作的压力以下直接使用抢修卡具进行封堵和补强焊接。(3)当采用换管时,其焊接应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施焊前应切断气源、降压至微正压、用阻气袋阻断气源后进行抢修作业。7.2.4 铸铁管泄漏抢修时,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应采用换管抢修,不宜采

45、用焊接。同时还注意下列事项: (1)泄漏处开挖后,宜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临时封堵。 (2)当采用阻气袋阻断气源时,应将管线内燃气压力降至阻气袋有效阻断工作压力以下,且阻气袋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给阻气袋充压时,应采用专用气源工具或设施进行,且充气压力应在阻气袋允许充压范围内。7.2.5 对聚乙烯塑料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取关闭阀门、使用封堵机或使用夹管器等方法有效阻断气源后进行抢修,并应采取措施保证聚乙烯塑料管熔接面处不受压力。 (2)抢修作业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和聚积。 (3)抢修作业中环境温度低于-5或大风(大于5级)天气时,应采取防风保温措施,并应调整连接工艺。7.2.6

46、阀门(井)漏气处置程序。 (1)查明漏气原因,确定抢修方案。 (2)确定阀门的型号、规格、准备好待更换的阀门、钢短管、螺栓、垫片、黄油、灭火器及所需工具。 (3)如需井内动火,将阀门井井盖吊离原位。吊离时要操作平稳,避免出现火花。 (4)首先关闭相关阀门、切断气源、泄压至微正压。 (5)施工人员下井操作前应进行气体检测达到安全要求;拆除已坏阀门,将准备好的阀门安装好,操作时要使用防爆工具,操作现场要有专人监护。 (6)恢复供气后要对各接口采用发泡剂或检漏仪器进行检漏;确认无泄漏后,将井盖就位。7.2.7 液化石油气管道泄漏及发生着火的处理。 (1)如发现大量漏气,出现液化气雾区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如果无法关闭,应设法用物进行堵塞。操作时要迅速在上风向进行,尽量避开雾区,穿戴相应防护器具,避免喷射的液态液化气气化后造成人体冻伤和窒息;熄灭火源,切断电源。如果阀门无法关闭或堵塞,必须及时向逆风向或侧风向疏散人员。在上风向用水喷枪或惰性气体由下往上驱散稀释气雾,再设法切断气源。如无法切断气源,在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