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2010问题(计算)集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18606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2010问题(计算)集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PKPM2010问题(计算)集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KPM2010问题(计算)集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2010问题(计算)集锦.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PKPM2010问题(计算)集锦.精品文档.630版中增加了那些解决连梁抗剪超限的方法 630版中增加了两种解决连梁抗剪超限的方法,1增加了双连梁的设计功能 2 增加了采用交叉斜筋与对角斜撑的功能630版与前一版本楼层抗剪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型钢的楼层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不再将型钢等效为钢筋进行计算,而是按照型钢混凝土组合技术规程中承载力的公式计算其极限弯矩与极限剪力进行控630版与前一版本节点核心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梁端弯矩取到梁刚域处。630版与前一版本混凝土柱配筋差异的主要原因 顶层柱的判断准则改为按照柱上部是否存在竖向构件进行判断。中震弹

2、性和中震不屈服下剪力墙轴压比相同 剪力墙轴压比是恒活荷载控制的与地震无关。如果在中震不屈服时采用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则其轴压比与小震相比将会降低,更不合理PMSAP与SATWE地下室土约束位置的差异 SATWE中的土约束默认为作用在刚性楼板上,PMSAP作用在节点上,新版的SATWE中允许地下室顶板按弹性板计算,此时SATWE与PMSAP一致。PMSAP与SATWE调幅的差异 SATWE的支座是按照梁端是否有竖向构件进行判断,PMSAP按照恒荷载下梁端是否是负弯矩进行判断。PMSAP与SATWE的活荷载折减差异 SATWE的活荷载折减在PM中进行,即折减荷载,PMSAP中是在设计中实现的,是折减

3、效应。PMSAP中为什么有的剪力墙没有输出配筋? 程序自动判断的转换墙会给出梁式配筋,在“剪力墙面外及转换墙配筋”菜单中查看。PMSAP中斜墙配筋结果是什么含义? 斜墙按照应力配筋,并考虑了边缘构件等构造要求。H打头的为水平筋,V打头的为竖向筋。PMSAP中弹性板配筋每点处均有两个值,是什么含义? 板边处分别为平行于板边和垂直于板边的配筋,形心处为主弯矩方向的配筋,目前没有输出角度,可在文本文件中查看。下一版会增加形心处配筋角度的输出。边缘构件的配筋特别大是什么原因? 一般是由于短肢剪力墙考虑全截面配筋率造成的。抗震等级为4级时为什么会出现约束边缘构件? 应在参数中勾选“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

4、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程序中是如何考虑的? 连梁有两种方式建模:一是按照框架梁建模并指定连梁属性,二是按照剪力墙开洞建模,在分析程序中会自动将洞口上方判断为连梁。这两种连梁均按“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进行刚度折减。且不论哪种方式建模的连梁,其计算刚度都是在其自身刚度上直接乘以“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会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连乘。钢梁的放大系数如何取值 SATWE中钢梁的放大系数不论是否勾选“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缺省均按参数“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值。是否考虑钢梁的刚度放大应根据钢梁和楼板的连接情况来定。PMSAP中钢梁和砼梁一样采用2010规

5、范的方法自动计算。什么情况下需要指定偶然偏心? 高规4.3.3条规定相对偶然偏心可取0.05Li,条文说明里关于各楼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对于刚重比不满足要求的结构,程序是否会自动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刚重比验算的结果,程序会在WMASS.OUT中输出,如果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需要用户在设计信息中勾选此参数重新计算。为何施工缝验算给出的验算公式校核出来不对? 要注意轴力的符号,压力取正值,拉力取负值。为何改变satwe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在时程分析中规范谱曲线没有变化? 时程分析中,在绘制规范谱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使用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换算而来的,与satwe中填写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无关,

6、不过特征周期是读取了前面satwe的参数。为何2011年9月30日版本计算的刚度比ratx与3月31日版本差别很大? 含义不同,之前采用的是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计算,后用剪切刚度计算,主要考虑用户判断嵌固条件时使用。连体结构的“层刚度比”应如何判断? 对于连体部分以下几层,其与连体楼层得到的层刚度比没有意义,用户可手工指定连体以下几层为薄弱层。连体结构的剪重比应如何查看? 连体结构下部一般分两个塔,应在WZQ.OUT文件中查看“整层剪重比”,而不要查看“分塔剪重比”。连体结构的楼板应如何设置? 连体结构的连体部分楼板有较大的面内应力和变形,一般要按照弹性板进行设计,如设置为弹性膜。可仅在连

7、体部分设置,或全层设置,不要在连体部位的个别楼板中设置。连体结构多塔定义应如何定义? PMCAD中使用传统方式建模的连体结构,需进行多塔定义。下部分开部分应定义成多个塔,而上部连体部分应不分塔。只要有多个构件相连,就应认为本层已连体。框剪结构,中震不屈服计算结果中,与剪力墙相连框架柱配筋异常大,原因? 因为中震地震作用较大,恒载轴压相对较小,边框柱成为偏拉构件,配筋较大,这是有可能的。pkpm计算P-效应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是高规的5.4条的简化方法么? 不是采用简化方法,是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施工模拟三模式计算时,地震作用分析方法采用的是总刚还是侧刚? 当采用了施工模拟三时,求解器的选择是由有

8、程序内部决定的,即选用VSS方法,采用VSS方法时,程序内定采用总刚分析方法,侧刚方法无效。坡屋面建模,屋面板的四边不共面时如何处理? 四边形屋面板不共面时采用虚梁将其划分为三角形即可。PMSAP中如何定义人防荷载? PMSAP里的人防信息是单独指定的,不能像SATWE一样读取PM定义的人防荷载。您需要在PMSAP参数里指定人防层数和人防荷载,而且程序只能计算整层的人防荷载,不能考虑局部人防PMSAP配筋结果查看时,发现梁的构件信息与图形显示的梁不一致,是何原因? 通常这些工程中定义了弹性膜,内力计算阶段,与弹性膜相邻的梁将与弹性膜一起作网格细分,一根梁将被分成几根。在配筋设计阶段,为了图面清

9、晰,又将多根梁的配筋结果串成一根进行显示,此时显示的编号是合并梁的编号。但在构件信息中,选择的对象和编号,均与计算阶段一一对应。PMSAP中的剪重比计算与SATWE有何异同? PMSAP和SATWE均按照抗规5.2.5条的要求和计算方法调整“剪重比”。在“剪重比”计算时,SATWE采用“外力”计算,PMSAP采用“内力”计算。即,SATWE采用地震作用CQC组合后得到的楼层剪力及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剪重比”,PMSAP采用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及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楼层剪力和重力,进而计算“剪重比”。PMSAP中弹性楼板的等位移线图中竖向位移异常的大,是什么原因? 如果要计算弹性楼板的真实的

10、位移,应该将该处弹性楼板设置为弹性板6,而不是弹性膜,因为弹性膜的面外刚度为0,所以计算得到的板竖向位移很大。现在用户反映新规范版本柱节点核心域计算的值较之前版本大了很多,不知道程序现在是如何考虑计算? 依据10高规(6.2.7)条,新规范程序对抗震等级1、2、3级时的梁柱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验算,与02规范相比,增加了3级的验算。依据10混凝土规范(11.6)节,修改了节点剪力增大系数的取值。10版软件仅对地震组合进行验算,02版软件则是对所有组合进行验算。双偏压计算现在程序是如何计算的? 请参照混凝土规范附录E程序对高规10.2.22这条是否执行了? 没有现在的模拟施工二是不是可以不用了?

11、一般情况下不用倾覆力矩的百分比的轴力方式输出有什么作用吗?规范没有要求,往往计算出得结果又与抗规相差很大。 这是高规提出的方法,与抗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有可能出现差异较大的情况。现在用户反映新规范版本柱节点核心域计算的值较之前版本大了很多,不知道程序现在是如何考虑计算? 依据10高规(6.2.7)条,新规范程序对抗震等级1、2、3级时的梁柱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验算,与02规范相比,增加了3级的验算。依据10混凝土规范(11.6)节,修改了节点剪力增大系数的取值。P-效应大P-效应和小P-的区别是什么? 大P-效应是指结构由于水平力作用,如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产生侧移,重力荷载由于水平侧移产生附加的

12、内力和变形增量,属于结构整体层面的问题,应在结构整体分析中考虑,程序由参数“考虑P-效应”控制;小P-效应指轴压力在产生了挠曲变形的构件中引起的附加内力,属于构件层面的问题,一般应在构件设计时考虑。程序在柱承载力设计时会自动按照规范考虑,不需要用户干预。现在对于一些错层、楼板大开洞的结构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是否还用点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规范并没有要求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而且要求在一些情况下要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对于过滤个别构件的位移或震动可以采用高规3.5.2.2中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这里说的崁固是不是指的是崁固端不在地下室顶板的情况? 说的是首层就是嵌固层的情况,可以是没

13、有地下室,也可以是有地下室,但嵌固层仍设为最底层的情况。高规3.5.3中计算的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是用实配钢筋计算的,程序中在计算承载力薄弱层时的实配钢筋是怎么取值的?是用那个超配系数吗? 用计算配筋乘以超配系数抗规6.3.8.4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小偏心受拉,柱内纵筋截面面积比计算增加25%,程序是不是对所有小偏心的柱子都是增大配筋的? 配筋时没有中柱边柱的判断,所有柱小偏心受拉都会增加25%抗规6.1.14.3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钢筋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钢筋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这个实配钢筋程序是否是按照那个超配系数来增大的? 采用设计弯矩放大1.3

14、倍的方式实现目前的计算的时候,是自动分派内存,但是有时候,本来模型很大,但是计算可用的内存反而很小,根本没有调用到,这个是什么原因? 能够申请到多少内存是看有多少连续内存可以申请,如果比较零碎是没有办法用的混凝土规范5.5.1.2说弹塑性分析的时候应该取材料的平均值,咱们软件在 EPDA计算的时候,采用的是平均值吗? 规范只是建议采用平均值,实际应用中可视情况选择不同的代表值。软件提供了选项,可以选择平均值、标准值或设计值。默认选项是“标准值”。梁柱简化为刚域,程序有没有按照高规5.3.4来考虑? 考虑了地下室的地震作用是怎么计算的? 地下室与地上的计算是一样的,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殊构件补充

15、定义中的特殊支撑有什么作用?新规范已经取消了放大系数。抗震规范8.2.6.2中人字形支撑和V形支撑不平衡力按照受拉支撑最小屈服承载力和受压支撑最大屈服承载力的0.3倍考虑,同时条文说明中说这个考虑这个不平衡力,梁的截面增大很多,程序中有没有考虑? 新版中不考虑这两类中心支撑的内力放大了,不起作用了规定水平力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楼层剪力差法和节点地震作用CQC算法,看用户手册上说CQC主要是针对无层概念的结构计算,在PM中建的模型都是由层概念的,什么情况下应该选取CQC? 对于具有较清楚楼层定义的一定是采用规范方法,对于楼层定义不是很清楚的建议采用规范方法,对于基本上没有楼层概念的结构,由于楼层剪

16、力差没有办法计算,可以采用节点地震作用CQC算法。对于有坡屋面的结构,程序计算的结果是判断下面的几层都是薄弱层,在实际结构 中应该怎么去控制? 单纯从刚度计算角度说是没有问题的,目前没有定论,不愿意调整可以关掉。高规5.3.2说,结构计算时杆件之间的偏心宜按照实际情况记入结构的整体计算梁柱的偏心在SATWE中是通过转换矩阵计算的吗?还是仅仅和二维计算中考虑一个附件弯矩的影响? 通过矩阵变换实现。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主要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大的? 主要用于时程分析的包络设计,需要在时程分析计算后回填一个放大系数。抗规(5.2.5)调整中 弱轴方向动位移比例、强轴轴方向动位移比例0-1强弱方向如何判断

17、,比例依据什么填写?按照线性插值计算的速度段的那个动位移比例为0.5,但是此时的动位移比例因子如何考虑? 加速度段:一般指当基本周期位于0-Tg时的情况,此时动位移比例填0,程序对全楼各层采用统一的地震剪力放大系数;位移段:一般指当基本周期5Tg时的情况,此时动位移比例填1,程序对全楼各层剪力系数采用相同的增量;速度段:一般指当基本周期位于Tg-5Tg时的情况,动位移可酌情在0-1之间取值。如果指定 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为 ,Ca和Cd 分别代表“按加速度段控制算出的直接放大比例”和“按位移段控制换算出的放大比例”,那么程序实际采用的放大系数就是,因此对于基本周期为T的情况,一般可按照此公式来

18、定动位移比例因子:=(T-Tg)/4Tg。要注意其中弱轴对应结构长周期方向,强轴对应短周期方向。新的抗震规范上说钢结构的性能设计,如果满足两倍的地震力要求时,可以放宽杆件的高厚比等指标,在操作的时候是否可以将地震影响系数修改为2倍的小震的影响系数,计算如果满足的话,可以将抗震构造措施降低一级? 可以直接将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降低一级。抗规3.6.3说地震作用下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需要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程序中如何把握? 我们是按照高规执行,就是刚重比的验算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刚重比的计算按照不同的公式,当刚重比小于规范的限值时,会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高规4.3.7罕遇地震作用下,

19、特征周期应该增加0.05,程序中在选择进行大震计算的时候,并没有自动放大0.05. 这个由用户自行填写,程序不自动判断不计算地震作用时,墙、柱轴压比如何计算,如何控制? 墙的轴压比始终用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与是否计算地震无关;只是在不计算地震时柱的轴压比也由抗震组合改为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新的抗震规范上说钢结构的性能设计,如果满足两倍的地震力要求时,可以放宽杆件的高厚比等指标,在操作的时候是否可以将地震影响系数修改为2倍的小震的影响系数,计算如果满足的话,可以将抗震构造措施降低一级? 可以直接将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降低一级。抗规3.6.3说地震作用下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需要计入重力

20、二阶效应,程序中如何把握? 我们是按照高规执行,就是刚重比的验算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刚重比的计算按照不同的公式,当刚重比小于规范的限值时,会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周期计算中,平动系数、扭转系数是0.5以作为分界吗?像平动系数0.54算平动吗? 肯定不是0.5,0.54不能算作平动。但是也没有严格的限值,一般来说超过0.8才是比较纯粹的平动或扭转。框架的基础拉梁是否建入上部结构模型;此层是否可当地下室;与不作地下室建模有什么区别在计算中。 在能够确保整体结果偏于保守的情况下,可以不输入拉梁,底层柱长度应该取到基础顶面,此时底层柱的配筋可能偏大,底层的层间位移角等指标可能偏大,设计结果整体来说是

21、保守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工程情况不同。拉梁则需要另外设计。如果将拉梁建入模型中,则应填写地下室层数1层,嵌固端所在层号为2.,并且适当填写M值。此时的模型更加接近真实受力状态。有些情况下,拉梁在地震或风作用下的内力可能较大,使得拉梁配筋超限,此时可以适当取较大的M值,降低拉梁的内力。计算出来的内力(弯、剪、轴)方向如何规定? 可参照Satwe说明书中“结构整体分析与构件内力配筋计算”一章中局部坐标系下的构件内力正向示意图。“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简图”现在还有用么? 这是以前遗留的功能,可以把专用于基础设计的上部荷载,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是否有必要继续保留,可以等新的荷载规范出来再做决定

22、。高厚比小于4按框架柱设计,程序怎么实现的? 首先保护层厚度按照40,然后按照柱进行配筋计算,但不会进行面外设计,构造也按柱的相应规范执行。错层结构建模采用分标准层、还是利用建立层间梁的方式哪种好? 对于这类复杂的结构,没有完美的建模方法,但我们尽量寻找容易把握电算结果的建模方式。因此对错层结构,建议还是采用分标准层的方式建模。无论何种方式建模,周期、振型、构件标准内力等结果一般应比较接近。主要是一些统计性的整体性能参数和构件设计会有一些不同。对于结构整体错层的结构,采用分标准层建模的方式,全楼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位移比通常会比较真实的反应结构的扭转特性。而如果采用调整标高、层间梁等方式的

23、话,程序统计出来的位移比可能发生异常,参考意义不大。同时,在扭转反应不强的情况下,分层建模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单层刚度也是有意义的,可以利用分层的楼层刚度计算出整个楼层的侧向刚度。但实施新混凝土规范后,对于混凝土柱的设计采用两段分开配筋时,其结果可能与按一根柱设计有差别,这是由于考虑二阶效应时,需要用到柱两端的组合弯矩。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sat :“仅需改变风荷载作用方向时才采用” 什么样情况要改变风荷载,为什么地震作用不用此考虑?考虑前后采用哪个结果? 当用户认为斜向某角度风荷载可能最大时,可以改变风荷载方向,要想改变风荷载的方向只能通过这个参数。不是说这个参数不影响地震作用,而是地震

24、作用可以采用斜交抗侧力方式考虑,程序相当于增加了几个工况,取最大作用力。用户自己定采用哪个结果,当然两个结果取大会更安全。梁扭矩折减:“若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梁扭矩不应折减”,那么不采用刚性板假定时,对刚性板和弹性板周边的梁程序会区分吗? 扭矩折减不区分刚性板和弹性板,一律按照折减系数进行折减,和梁刚度系数一样。连梁按开洞和按普通框架梁输入的跨高比多少合适?另外,如果是按框架梁输入的连梁和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连梁折减”是怎么个关系?必须折吗? 两种方法建模都是可以的,只是按框架梁建模输入时,程序会自动将跨高比小于5的梁判断为连梁。关于“连梁折减”并不存在必须的问题,是否折可以自己决定,提出“连

25、梁折减”的概念,无非是为了减少连梁的超筋情况,使设计容易一点。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如何应用? 实际工程中常常会出现“转换大梁上面托剪力墙”的情况,当用户使用梁单元模拟转换大梁,用壳元模式的墙单元模拟剪力墙时,墙与梁之间的实际的协调工作关系在计算模型中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存在近似性。实际的协调关系是剪力墙的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上表面变形协调,而计算模型则是剪力墙的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这样造成转换大梁的上表面在荷载作用下将会与剪力墙脱开,失去本应存在的变形协调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这就是软件提供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原因。当考虑托墙梁刚度放大时,转换层附近的超筋情况(

26、若有)通常可以缓解,但是为了使设计保持一定的裕度,建议不考虑或少考虑托墙梁刚度放大。关于梁刚度放大系数,“当全楼采用弹性板或弹性板板3时,因为已考虑板的平面外刚度,可不进行放大取1” 如不是全楼采用,要折减吗?该如何操作? “当采用刚性板假定或弹性膜时,忽略了面外刚度,所以要进行梁刚度放大”.可是计算配筋时,一般不选强制刚性板假定,此时又怎么办? 弹性板时也应该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一般和刚性楼板假定时一样,或者略小一些。刚性楼板假定是默认的,和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是两个概念。只要没有定义弹性板的地方,默认的就是刚性楼板。“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如何应用?如地下室不是板柱体系,如勾选

27、会有影响吗?是否应该不勾选?此参数是为了考虑整体指标而设置的吧?如内力配筋计算需要勾选吗? 程序对于地下室是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所以地下室设置弹性板也不起作用。如果对于地下室必须定义弹性板才能准确计算,就需要勾选这个参数,这样程序能保留地下室部分的弹性板的面外刚度。一般在板柱体系的地下室中比较常见,因为板柱体系需要定义弹性板,正确考虑板的面外刚度,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内力和配筋结果。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板柱体系才能勾这个选项,其余结构类型,只要是需要考虑地下室楼板面外刚度的,都可以而且应该勾选。这个参数的设置并不只针对整体指标,内力和配筋计算的处理也是一样的。“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如

28、何应用?为何默认勾选是不是建议用户通常情况下要选择? 增加这个选项,是允许墙梁可以与楼板不协调,因为如果墙梁与楼板协调,会过分夸大楼板的墙梁的约束作用,并且对于按框架梁方式建模形成的连梁本身就是与楼板不保持协调的。默认勾选是为了保持和以往版本的一致。自定义0.2V0调整系数如何填写? 按照软件提示的说明,填写如:1,1,1,2 (表示1层1塔x向不调,y向按2调整)。选择所在地为上海后,程序都做哪些处理? 1.在地震信息页中选择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后,程序自动根据上海规程调整地震影响系数和特征周期。注意上海规程3.2.2条规定的罕遇地震计算时特征周期增加的规定,程序在satwe中暂未考虑。2.按

29、照上海规程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楼层受剪承载力是如何计算的? 程序是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附录C进行计算的。当梁与墙连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无论梁端标高与墙顶高差是多少,梁端节点都会被拉回到墙顶标高处。2.梁端与上层或下层墙相连时,在连接处墙必须有节点。在satwe的特殊构件定义当中,人字撑,V形撑的含义具体是什么? 01旧抗震规范8.2.3-3条,人字形和V形支撑组合的设计内力放大1.5。现在10版新规范,不需要再指定。在PKPM2010(2010.9.30光盘)SATWE“设计信息”增加了“按混凝土规范B.0.4条考虑柱二阶效应”的选项,请问这个选

30、项是何含义,与“考虑P-”这个勾选项是否重复。 “按混凝土规范B04考虑二阶效应”是计算排架结构用的,其他结构体系一般不用它。P-是重力二阶效应,是针对整个结构而言的,而“按混凝土规范B04考虑二阶效应”是轴压力二阶效应,即p-效应,是针对构件的,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某结构地下1层,地上2层转换,嵌固层数取为1,转换层层数取的是3,总信息输出的结果是按高位转换输出的剪弯刚度。 以前的程序在判断高位转换时,有可能会从嵌固端起算,因此你的情况就被判断为高位转换了,最新的程序统一修改为地下室顶板起算。结构柱采用钢管混凝土,计算结果显示:“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向压力偏心率超限”,根据钢管

31、混凝土规程,这个偏心率大小只是对柱子承载力的折减有不同,柱子的承载力足够,为何显示红色。 轴向压力偏心率的超限是按照10高规控制, 9月30日光盘只对此提示不再显红。柱轴压比校核与规范不一致的常见原因? 程序显示轴压比超限,而查规范限值却不超限,常见原因有:根据高规6.4.2条,剪跨比在1.52之间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格减小0.05,剪跨比小于1.5时,程序内定轴压比限值减小0.1,在校核轴压比时应注意剪跨比的判断。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加强层及相邻层的轴压比限值要减小0.05。SATWE如何计算柱的剪跨比? 程序采用简化方式,即H/2h0计算柱剪跨比修改多塔层高时,洞口高度如何变化? 程序原则

32、是保证连梁高度不变,当多塔层高改变时,洞口高度相应改变,以保证连梁高度不变。因此建模时应注意此项原则。温度荷载的计算为何不能使用刚性板计算? 因为温度内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楼板面内变形。的箍筋是如何计算的? 软件中采用混凝土规范6.3.17-1、6.3.17-2的双剪公式,并取Vux/Vuy=1计算得到两个方向的受剪承载力,受压时直接采用6.3.17-3、6.3.17-4计算,受拉时各方向采用6.3.14的受剪公式。SATWE计算中出现寻找刚度中心失败的错误是什么原因? 有可能结构存在无竖向构件的楼层PMSAP读取SATWE参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在PMSAP“补充参数”中需要“读SATWE特

33、殊构件及多塔信息”其次,PMSAP中“读SAT参数”后还应注意以下PMSAP未读取的参数:墙与楼板的细分尺寸;墙侧节点按内部节点处理关于加强层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该如何采用? 规范中规定了加强层轴压比限值应减小为什么超配筋文件中提示剪力墙稳定超限,但是进了墙体稳定验算的菜单计算却发现没有超限? 这两个地方计算是有可能不同的,satwe的配筋设计时支承方式都按两边支承,而实际的支承方式可能是三边或者四边支承,这个在墙体稳定验算菜单中是可以自动判断并进行交互指定的。因此有可能该变了支承条件,稳定验算就可以通过。程序自动判断薄弱层并进行内力放大,用户是否可对此进行干预? 可以点“自定义调整系数”的按

34、钮,逐层逐塔指定薄弱层调整系数,指定后程序就不会再判断了,按用户指定的执行。框筒结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边缘构件设置satwe是如何处理的? 需要提到10高规第一版中是说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后进行了勘误,是角部墙体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目前程序是按如下方式处理:只要是L形,无论加强区还是加强区以上都是约束边缘构件,其它类型会在加强区判断轴压比决定是约束或是构造边缘构件,上部设构造边缘构件坡屋面下檐封口虚梁应如何输入? 坡屋面楼层外沿的封口梁和其下层的封口梁应处于同一位置,即两段梁的两端节点要一一对应,使之重合。下层梁按实际尺寸输入,上层按100*100尺寸输入虚梁。坡屋面建模应注意什么

35、? 坡屋面一般采用调整上节点高的方式建模。当同一节点上连接有不同标高的构件时,可采用调整梁顶标高、墙顶标高方式实现。坡屋面标准层层高宜与下层层高接近,避免与层有关的计算指标异常。satwe数据检查提示墙连接关系混乱,应如何修改? 一般是PM模型中上下层墙体的定位轴线未完全对齐,即墙虽然上下相连但网格未对位,不能建立连接关系。应调整上下轴线。satwe数据检查提示墙定义错误(面积为0),应如何修改? 一般提示此错误的原因是因为短墙部位上下层相连的偏心不一致导致计算模型形成窄的三角形墙体。处理办法可通过新加网格线的方式消除偏心,或手工处理掉短墙肢或过近节点。剪力墙配筋在构件配筋验算简图、边缘构件简

36、图均有输出,以哪一个为准?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以边缘构件简图为准。参数“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如何理解? 只有当定义了弹性板的时候这个选项才有意义。这个选项主要是考虑到satwe中对地下室自动采取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如果对于地下无梁楼盖等结构用户定义了弹性板6,这时选择这个保留面外刚度的选项就能避免程序自动忽略楼板的面外刚度层高为3米,洞口高度为2500米,洞底标高为100时,程序认不出。当底标高为200以上时才可以认出? 目前程序默认150以内的部分不予考虑。某型钢梁柱支撑转换的结构,计算结果图形文件没有该梁的轴力? 现在的型钢梁的轴力是没有输出的。在后续版本中将会加上型钢梁轴

37、力的输出。框架结构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时是如何执行的? 对于非框架结构,SATWE目前同时按照抗规和高规进行从严判断,只要有一项不满足要求即判断为薄弱层。在9月30日版本里提供了自定义薄弱层调整系数的功能,用户可以自己修改单层单塔的调整系数。非框架结构的刚度比是否按高规考虑了层高修正? SATWE输出的“地震剪力比地震层间位移”的层刚度,即第3种层刚度,是没有考虑层高修正的,但是在计算层刚度比时考虑了层高修正,而且已经和规范限值进行了比较,即0.9或1.1或1.5,用户只需将程序输出的刚度比和1进行比较,小于1即是薄弱层。位移角的结果应该看哪一项? 位移比的结果应该用规定水平力的结果,位移角应该

38、看CQC组合的结果,不需要看规定水平力下的结果。两者可能会存在差异,是由于规定水平力和CQC组合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位移角应以CQC组合的结果为依据。抗规5.2.5条“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程序是如何执行的? 抗规是要求在薄弱层效应调整之后再进行剪重比判断,此时对薄弱层的最小剪重比要放大1.15倍;而程序在进行剪重比调整时,是没有进行薄弱层调整的,因此采用的是原始的最小剪重比,对于薄弱层,会再进行薄弱层的地震效应放大,此时的剪重比相当于放大了至少1.15倍,因此和规范要求是一致的,只是调整的先后次序不同。SATWE中地下室外墙抗剪超限时,是否可以将墙进行合并进行验

39、算? 可以合并处理,但需要手工验算。SATWE中地下室外墙是如何设计的? SATWE中对地下室外墙按照两端嵌固、一端嵌固一端简支的平均值进行单向板设计,并按压弯柱进行设计,两者配筋取大。5级抗震梁SATWE有何特殊处理 ? 梁5级抗震时,若为地震组合控制,软件将会处理为:非抗震组合、设计弯矩乘以0.75, 再进行设计对于较长的墙肢,为何SATWE和PMSAP关于lc的计算会有所不同? 对于PMSAP,在计算lc时有一个约定,在长度大于8m时取8米计算,主要是出于对程序的保护,避免计算出来的lc太大。为什么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比定义的提高了两级?调整信息中有这样一个选

40、项:如果勾选了以上选项,对加强区的剪力墙抗震等级会自动提高一级。而如果结构又是高位转换,按高规10.2.6,加强区的框支柱和剪力墙都应提高一级,因此剪力墙抗震等级会提高两级。关于短肢墙的判断,0930版本是否与之前有所不同? 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就是对于剪力墙高厚比要满足小于8,厚度要求小于300mm,只是对相连墙肢数小于等于2这条有所变化,以前是整体判断的,就是说对于Z字形墙,之前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作为短肢墙的,而现在中间那肢肯定不是短肢墙,而两端如果满足要求可能还会判断为短肢墙。对于梁托偏心墙的模型应如何建模? 对于梁托偏心墙的模型,在PMCAD中可以使用同一轴线并用偏心命令和使用两条轴线并用

41、刚性杆连接两种建模方式。对于这两种方式,satwe都可以正确处理,计算出转换梁的扭矩。多塔结构如何查看周期比? 对于多塔结构,应将多塔近似分割成一个个单塔结构,将每个单塔分别计算周期比,即采用“离散模型”进行。什么我的这个工程不能正确识别多塔,自动生成的不正确? 对于多数多塔模型,自动形成功能都可以正确划分。但对于个别复杂模型,多塔自动生成不能正确处理。所以,对于多塔结构,用户都应进入多塔立面、平面,查看程序自动形成的是否正确。SAT8是否能够计算吊车荷载? SAT8不能计算吊车荷载,需要在satwe中进行计算。即使在PMCAD中定义了吊车荷载,SAT8的结果中未包括吊车荷载的组合。对于一个框

42、架结构,软件2011.3.31版本和2011.9版本计算结果为何有差异? 混凝土规范2010版发布后,又出了修改,其中5.2.4条作了补充。当勾取梁刚度放大显示按2010规范取值时,现版本与331版本生成的梁刚度放大有所不同,导致周期、位移、内力等差异。当不选此参数时两者结果相同。错层结构,楼梯如何输入才能符合实际情况? 对于错层结构,楼梯不能自动输入,建议将楼梯近似按照交叉斜撑或空间斜板手工输入模拟。两道防线调整后的构件配筋和没有调整的结果是一样的? 、当将调整系数定为2,如果是构造配筋,即便放大2倍仍可能是构造配筋,所以构件配筋有可能没变化,如果您将此参数放开,则构件配筋可能会有变化。软件

43、默认0.2V0调整2倍的调整系数有没有规范依据? 程序默认放大2倍没有规范依据,只是一般建议,用户可以自行改正。中震不屈服计算时,选取不同抗震等级时配筋结果有差别的原因 如果该构件的配筋是构造配筋的话,那么是由于不同的抗震等级程序执行不同的构造配筋。如果是计算配筋控制的框架梁,那么可能是有在参数设置中勾选了“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程序在考虑受压钢筋时会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取用不同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2010版satwe进行中(大)震不屈服计算时的抗震等级如何填写 一般不应填写5级,4级是基本延性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目标,填写不同的抗震等级,此时抗震等级不会对地震内力做相应调整,但会根据

44、不同的抗震等级在构件设计时取用不同的构造措施,以满足延性要求。上下层为同一标准层。但上层柱配筋较下层柱大时可能有哪些原因? 如果上下层为同一标准层,则要比较各工况下柱内力的,考虑上层柱内力是否可能被调整放大,如在参数中指定为薄弱层、程序通过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自动判断为薄弱层,0.2Q0调整系数不同等。配筋计算时程序异常中断的部分解决方法 多数情况是由位移、内力计算的异常引起的。查看振型图,观察前若干阶振型中是否有局部振动(即个别杆件的振动),如果有说明建模时杆件连接关系可能不正确,可能导致配筋计算时程序异常中断,或结果异常,或有效质量系数不足,此时应该修改模型。查看各工况下(例如活荷载)空间变

45、形图,如有个别部位变形异常大,说明该部位建模错误,应修改,否则可能导致后续计算异常。关于平衡条件该如何校核? 对于恒载作用下的节点内力平衡校核,应采用一次性加载的计算模式,采用模拟施工时不能进行节点内力平衡校核。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可以进行平衡条件的校核。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可以进行平衡条件的校核。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不能进行静力平衡条件校核。Satwe中每个杆端有六个内力分量,不要遗漏,否则不能满足平衡方程。为什么次梁在特殊构件中定义为调幅梁,而在计算中与不调幅结果一致 程序在进行梁弯矩调幅时,按连续梁进行。如果工程中将中间梁段定义为调幅梁,但两端梁段为不调幅梁,程序取第一段梁的调幅系数

46、作为连续梁的调幅系数,第一段梁为不调幅梁,调幅系数为1,因此没有调幅。10版本性能设计不屈服和弹性两种方式与08版本的区别? 增加了弹性的菜单选项,不在采用02规范的设置为四级的做法。弹性和不屈服设计地震组合均不再考虑风荷载,不屈服设计增加竖向地震主控组合和柱、墙受剪截面验算。10版本计算的哪些指标要看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呢? 倾覆力矩和扭转位移比。10版计算出的柱子配筋为什么有时候会比08版计算的还小? 因为新混凝土规范6.2.4对偏压构件轴压力局部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当柱子的反弯点在柱中时,新规范计算出的二阶效应的影响较02规范小。还有02规范偏心距增大系数是对初始偏心距 与附加偏

47、心距 都进行了放大,而10规范的 只用于初始偏心距 的计算,对附加偏心距不再放大,这样对于一些细长柱新规范计算出的配筋也会较以前减少。高规3.5.2-2条: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程序是如何控制的? 当“嵌固端所在层号”为1时,程序对底层进行1.5倍的限值判断,其余情况均不作此项判断。SATWE计算时提示“内存不足”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新版SATWE对于弹性板采用和剪力墙完全相同的网格剖分方式,如果弹性板数量过多,可能会造成自由度规模超限,程序提示内存不足,无法计算。应慎重定义弹性板,不要随意指定全楼弹性板,只在确有必要的楼层,或者确有必要的区域指定弹性板。同时应避免将超大房间指定为弹性板,在静力凝聚时可能会出现内存不足,也会影响计算分析效率。剪力墙数量较多时,如提示内存不足,应适当简化模型,或适当增加“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但此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网格质量。什么是求解器? 求解器就是线形方程组的解法。目前在SATWE中提供VSS和LDLT两种求解器,默认采用VSS求解器。VSS的计算效率较高,但对刚度阵和质量阵的性态要求较高,如遇到“特征值求解不收敛”,可改用LDLT。选择“模拟施工三”时,程序强制采用VSS求解器,此时如要改用LDLT,需要修改为“模拟施工一”或“一次性加载”。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