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_0620_DL_T_620-1997_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_和绝缘配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12186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6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_0620_DL_T_620-1997_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_和绝缘配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D_0620_DL_T_620-1997_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_和绝缘配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_0620_DL_T_620-1997_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_和绝缘配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_0620_DL_T_620-1997_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_和绝缘配合.doc(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D_0620_DL_T_620-1997_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_和绝缘配合.精品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AC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DL/T 620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4-21批准 1997-10-01实施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目 次前 言1 范围2 定义2.1 电阻接地系统Resistance grounded system2

2、.2 少雷区less thunderstorm region2.3 中雷区middle thunderstorm region2.4 多雷区more thunderstorm region2.5 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Thunderstorm activity special strong region3 系统接地方式和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电压3.1 系统接地方式3.1.1 110kV500kV系统应该采用有效接地方式,即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应该使零序与正序电抗之比(X0/X1)为正值并且不大于3,而其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之比(R0/X1)为正值并且不大于1。3.1.2 3kV10kV不直接连接发电机的系

3、统和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当超过下列数值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1.3 3kV20kV具有发电机的系统,发电机内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不要求瞬时切机时,如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大于表1所示允许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大DL/T 6201997于该允许值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且故障点残余电流也不得大于该允许值。消弧线圈可装在厂用变压器中性点上,也可装在发电机中性点上。3.1.4 6kV35kV主要由电缆线路构成的送、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大时,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但应考虑供电可靠性要求、故障

4、时瞬态电压、瞬态电流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对通信的影响和继电保护技术要求以及本地的运行经验等。3.1.5 6kV和10kV配电系统以及发电厂厂用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小时,为防止谐振、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等对设备的损害,可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3.1.6 消弧线圈的应用3.2 系统运行中出现于设备绝缘上的电压3.2.1 系统运行中出现于设备绝缘上的电压有:3.2.2 相对地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标么值如下3.2.3 系统最高电压的范围4 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保护4.1 暂时过电压(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及保护4.1.1 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与系统结构、容量、参数、运行方式以及各种安

5、全自动装置的特性有关。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除增大绝缘承受电压外,还对选择过电压保护装置有重要影响。4.1.2 谐振过电压包括线性谐振和非线性(铁磁)谐振过电压,一般因操作或故障引起系统元件参数出现不利组合而产生。应采取防止措施,避免出现谐振过电压的条件;或用保护装置限制其幅值和持续时间。4.1.3 范围的系统当空载线路上接有并联电抗器,且其零序电抗小于线路零序容抗时,如发生非全相运行状态(分相操动的断路器故障或采用单相重合闸时),由于线间电容的影响,断开相上可能发生谐振过电压。4.1.4 范围的系统中,当空载线路(或其上接有空载变压器时)由电源变压器断路器合闸、重合闸或由只带有空载线路的变压

6、器低压侧合闸、带电线路末端的空载变压器合闸以及系统解列等情况下,如由这些操作引起的过渡过程的激发使变压器铁芯磁饱和、电感作周期性变化,回路等值电感在2倍工频下的电抗与2倍工频下线路入口容抗接近相等时,可能产生以2次谐波为主的高次谐波谐振过电压。4.1.5 范围的系统中有可能出现下列谐振过电压4.1.6 3kV66kV不接地及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应采用性能良好的设备并提高运行维护水平,以避免在下述条件下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4.1.7 有消弧线圈的较低电压系统,应适当选择消弧线圈的脱谐度,以便避开谐振点;无消弧线圈的较低电压系统,应采取增大其对地电容等措施(如安装电力电容器等),以防止零序电压通过电

7、容,如变压器绕组间或两条架空线路间的电容耦合,由较高电压系统传递到中性点不接地的较低电压系统,或由较低电压系统传递到较高电压系统,或回路参数形成串联谐振条件,产生高幅值的转移过电压。4.2 操作过电压及保护4.2.1 线路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4.2.2 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4.2.3 线路非对称故障分闸和振荡解列过电压4.2.4 隔离开关操作空载母线的过电压4.2.5 3kV66kV系统开断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如断路器发生单相重击穿时,电容器高压端对地过电压可能超过4.0p.u.。开断前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时,该过电压将更高。开断时如发生两相重击穿,电容器极间过电压可能超过。4.2.6 操作空载变压器

8、和并联电抗器等的过电压4.2.7 在开断高压感应电动机时,因断路器的截流、三相同时开断和高频重复重击穿等会产生过电压(后两种仅出现于真空断路器开断时)。过电压幅值与断路器熄弧性能、电动机和回路元件参数等有关。开断空载电动机的过电压一般不超过2.5p.u.。开断起动过程中的电动机时,截流过电压和三相同时开断过电压可能超过4.0p.u.,高频重复重击穿过电压可能超过5.0p.u.。采用真空断路器或采用的少油断路器截流值较高时,宜在断路器与电动机之间装设旋转电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R-C阻容吸收装置。4.2.8 66kV及以下系统发生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可产生过电压,过电压的高低随接地方式不同而

9、异。一般情况下最大过电压不超过下列数值:4.2.9 采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限制各类操作过电压时,其持续运行电压和额定电压不应低于表3所列数值。避雷器应能承受操作过电压作用的能量。4.2.10 为监测范围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宜在变电所安装过电压波形或幅值的自动记录装置,并妥为收集实测结果。5 雷电过电压和保护装置5.1 雷电过电压5.1.1 设计和运行中应考虑直接雷击、雷电反击和感应雷电过电压对电气装置的危害。5.1.2 架空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5.1.3 发电厂和变压所内的雷电过电压来自雷电对配电装置的直接雷击、反击和架空进线上出现的雷电侵入波。5.2 避雷

10、针和避雷线5.2.1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2):5.2.2 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3)5.2.3 多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5)5.2.4 单根避雷线在hx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图6)5.2.5 两根等高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图7)5.2.6 不等高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图8)5.2.7 山地和坡地上的避雷针,由于地形、地质、气象及雷电活动的复杂性,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有所减小。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按式(4)式(6)的计算结果和依图4确定的bx等乘以系数0.75求得;式(7)可修改为;式(13)可修改为。5.2.8 相互靠近的避雷针和避雷线的联合保护范围可近似按下列方法确定(

11、图9)5.3 阀式避雷器5.3.1 采用阀式避雷器进行雷电过电压保护时,除旋转电机外,对不同电压范围、不同系统接地方式的避雷器选型如下:5.3.2 旋转电机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宜采用旋转电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旋转电机磁吹阀式避雷器。5.3.3 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在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下列要求:5.3.4 采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作为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3.5 阀式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不应大于被保护电气设备(旋转电机除外)标准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的71%。5.3.6 发电厂和变电所内35kV及以上避雷器应装设简单可靠的多次动作

12、记录器或磁钢记录器。5.4 排气式避雷器5.4.1 在选择排气式避雷器时,开断续流的上限,考虑非周期分量,不得小于安装处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开断续流的下限,不考虑非周期分量,不得大于安装处短路电流的可能最小值。5.4.2 如按开断续流的范围选择排气式避雷器,最大短路电流应按雷季电力系统最大运行方式计算,并包括非周期分量的第一个半周短路电流有效值。如计算困难,对发电厂附近,可将周期分量第一个半周的有效值乘以1.5;距发电厂较远的地点,乘以1.3。最小短路电流应按雷季电力系统最小运行方式计算,且不包括非周期分量。5.4.3 排气式避雷器外间隙的距离,在符合保护要求的条件下,应采用较大的数值。排气

13、式避雷器外间隙的距离一般采用表4所列数值。5.4.4 排气式避雷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4.5 排气式避雷器应装设简单可靠的动作指示器。5.5 保护间隙5.5.1 如排气式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不能符合要求,可采用保护间隙,并应尽量与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以减少线路停电事故。保护间隙的主间隙距离不应小于表5所列数值。5.5.2 除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外,应使单相间隙动作时有利于灭弧,并宜采用角形保护间隙。6 高压架空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保护6.1 一般线路的保护6.1.1 送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保护方式,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经验、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

14、貌的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6.1.2 各级电压的线路,一般采用下列保护方式6.1.3 有避雷线的线路,在一般土壤电阻率地区,其耐雷水平不宜低于表7所列数值。6.1.4 有避雷线的线路,每基杆塔不连避雷线的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宜超过表8所列数值。6.1.5 杆塔上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2030。220kV330kV双避雷线线路,一般采用20左右,500kV一般不大于15,山区宜采用较小的保护角。杆塔上两根避雷线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导线与避雷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6.1.6 有避雷线的线路应防止雷击档距中央反击导线。15无风时, 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的

15、距离宜符合下式:6.1.7 中雷区及以上地区35kV及66kV无避雷线线路宜采取措施,减少雷击引起的多相短路和两相异点接地引起的断线事故,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受限制,但多雷区不宜超过30。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充分利用其自然接地作用,在土壤电阻率不超过100m或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6.1.8 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和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的避雷线支架、导线横担与绝缘子固定部分或瓷横担固定部分之间,宜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与接地引下线相连。主杆非预应力钢筋如上下已用绑扎或焊接连成电气通路,则可兼作接地引下线。6.1.9 与架空线路相连接的长度超过50m的电缆,应在其两端装设

16、阀式避雷器或保护间隙;长度不超过50m的电缆,只在任何一端装设即可。6.1.10 绝缘避雷线的放电间隙,其间隙值应根据避雷线上感应电压的续流熄弧条件和继电保护的动作条件确定,一般采用10mm40mm。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区,间隙应相应加大。6.2 线路交叉部分的保护6.2.1 线路交叉档两端的绝缘不应低于其邻档的绝缘。交叉点应尽量靠近上下方线路的杆塔,以减少导线因初伸长、覆冰、过载温升、短路电流过热而增大弧垂的影响,以及降低雷击交叉档时交叉点上的过电压。6.2.2 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较低电压线路、通信线路交叉时,两交叉线路导线间或上方线路导线与下方线路避雷线间的垂直距离,当导线温度为

17、40时,不得小于表9所列数值。对按允许载流量计算导线截面的线路,还应校验当导线为最高允许温度时的交叉距离,此距离应大于表15所列操作过电压间隙距离,且不得小于0.8m。6.2.3 3kV及以上的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较低电压线路、通信线路交叉时,交叉档一般采取下列保护措施:6.2.4 如交叉点至最近杆塔的距离不超过40m,可不在此线路交叉档的另一杆塔上装设交叉保护用的接地装置、排气式避雷器或保护间隙。6.3 大跨越档的雷电过电压保护6.3.1 大跨越档的绝缘水平不应低于同一线路的其他杆塔。全高超过40m有避雷线的杆塔,每增高10m,应增加一个绝缘子,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对66kV及以下和1

18、10kV及以上线路分别不宜大于20和15。接地电阻不应超过表8所列数值的50%,当土壤电阻率大于2000m时,也不宜超过20。全高超过100m的杆塔,绝缘子数量应结合运行经验,通过雷电过电压的计算确定。6.3.2 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kV及以上新建线路中的大跨越段,宜架设避雷线。对新建无避雷线的大跨越档,应装设排气式避雷器或保护间隙,新建线路并应比表15要求增加一个绝缘子。6.3.3 根据雷击档距中央避雷线时防止反击的条件,大跨越档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表10的要求。7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雷电过电压保护7.1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过电压保护7.1.1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过电压保护

19、可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下列设施应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7.1.2 发电厂的主厂房、主控制室和配电装置室一般不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为保护其他设备而装设的避雷针,不宜装在独立的主控制室和35kV及以下变电所的屋顶上。但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有屏蔽作用的建筑物的车间变电所可不受此限制。7.1.3 露天布置的GIS的外壳不需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但应接地。7.1.4 发电厂和变电所有爆炸危险且爆炸后可能波及发电厂和变电所内主设备或严重影响发供电的建构筑物(如制氢站、露天氢气贮罐、氢气罐储存室、易燃油泵房、露天易燃油贮罐、厂区内的架空易燃油管道、装卸油台和天然气管道以及露天天然气贮罐等),应用独立避雷

20、针保护,并应采取防止雷电感应的措施。7.1.5 7.1.1中所述设施上的直击雷保护装置包括兼作接闪器的设备金属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其接地可利用发电厂或变电所的主接地网,但应在直击雷保护装置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7.1.6 独立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在非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主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7.1.7 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一般将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的架构或房顶上,但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m的地区,宜装设独立避雷

21、针。否则,应通过验算,采取降低接地电阻或加强绝缘等措施。7.1.8 除水力发电厂外,在变压器门型架构上和在离变压器主接地线小于15m的配电装置的架构上,当土壤电阻率大于350m时,不允许装设避雷针、避雷线;如不大于350m,则应根据方案比较确有经济效益,经过计算采取相应的防止反击措施,并至少遵守下列规定,方可在变压器门型架构上装设避雷针、避雷线:7.1.9 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可将线路的避雷线引接到出线门型架构上,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m的地区,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7.1.10 火力发电厂烟囱附近的引风机及其电动机的机壳应与主接地网连接,并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该接地装置宜与烟囱的接地装置

22、分开。如不能分开,引风机的电源线应采用带金属外皮的电缆,电缆的金属外皮应与接地装置连接。机械通风冷却塔上电动机的电源线、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架构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均必须采用直接埋入地下的带金属外皮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导线。电缆外皮或金属管埋地长度在10m以上,才允许与35kV及以下配电装置的接地网及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7.1.11 独立避雷针、避雷线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间的空气中距离以及独立避雷针、避雷线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间的地中距离。7.2 范围发电厂和变电所高压配电装置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7.2.1 2km架空进线保护段范围内的杆塔耐雷水平应该符合表7的要求。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近区雷击闪

23、络。7.2.2 具有架空进线电气设备采用标准绝缘水平的330kV发电厂和变电所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至主变压器的距离,对于单、双、三和四回进线的情况,分别为90m、140m、170m和190m。对其他电器的最大距离可相应增加35%。7.2.3 敞开式发电厂和变电所采用断路器主接线时,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宜装设在每回线路的入口和每一主变压器回路上,母线较长时是否需装设避雷器可通过校验确定。7.2.4 采用GIS、主接线为断路器的发电厂和变电所,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宜安装于每回线路的入口,每组母线上是否安装需经校验确定。当升压变压器经较长的气体绝缘管道或电缆接至GIS母线时(如水力发电厂)

24、以及接线复杂的GIS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避雷器的配置可通过校验确定。7.2.5 范围的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经接地电抗器接地时,中性点上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保护。7.3 范围发电厂和变电所高压配电装置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7.3.1 发电厂和变电所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近区雷击闪络。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kV110kV架空送电线路,应在变电所1km2km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7.3.2 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kV110kV线路,其变电所的进线段应采用图10所示的保护接线。7.3.3 发电厂、变电所的35kV及以上电缆进线段,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阀式避雷器,其接地端应与电缆金属外皮

25、连接。对三芯电缆,末端的金属外皮应直接接地图11(a);对单芯电缆,应经金属氧化物电缆护层保护器(FC)或保护间隙(FG)接地图11(b)。7.3.4 具有架空进线的35kV及以上发电厂和变电所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中阀式避雷器的配置。7.3.5 有效接地系统中的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如中性点采用分级绝缘且未装设保护间隙,应在中性点装设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且宜选变压器中性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如中性点采用全绝缘,但变电所为单进线且为单台变压器运行,也应在中性点装设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7.3.6 自耦变压器必须在其两个自耦合的绕组出线上装设阀式避雷器,该阀式避雷器应装在自耦变压器和断路器之间,并采用图

26、12的保护接线。7.3.7 35kV220kV开关站,应根据其重要性和进线路数等条件,在母线上或进线上装设阀式避雷器。7.3.6 自耦变压器必须在其两个自耦合的绕组出线上装设阀式避雷器,该阀式避雷器应装在自耦变压器和断路器之间,并采用图12的保护接线。7.3.7 35kV220kV开关站,应根据其重要性和进线路数等条件,在母线上或进线上装设阀式避雷器。7.4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变电所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7.4.1 66kV及以上进线无电缆段的GIS变电所,在GIS管道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FMO1),其接地端应与管道金属外壳连接,如图14所示。7.4.2

27、66kV及以上进线有电缆段的GIS变电所,在电缆段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FMO1),其接地端应与电缆的金属外皮连接。对三芯电缆,末端的金属外皮应与GIS管道金属外壳连接接地图15(a);对单芯电缆,应经金属氧化物电缆护层保护器(FC)接地图15(b)。7.4.3 进线全长为电缆的GIS变电所内是否需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视电缆另一端有无雷电过电压波侵入的可能,经校验确定。7.5 小容量变电所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简易保护7.5.1 3150kVA5000kVA的变电所35kV侧,可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及雷电活动的强弱等条件适当简化保护接线,变电所进线段的避雷线长度可减少到500m

28、600m,但其首端排气式避雷器或保护间隙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5(图16)。7.5.2 小于3150kVA供非重要负荷的变电所35kV侧,根据雷电活动的强弱,可采用图17(a)的保护接线;容量为1000kVA及以下的变电所,可采用图17(b)的保护接线。7.5.3 小于3150kVA供非重要负荷的35kV分支变电所,根据雷电活动的强弱,可采用图18的保护接线。7.5.4 简易保护接线的变电所35kV侧,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不宜超过10m。8 配电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8.1 3kV10kV配电系统中的配电变压器应装设阀式避雷器保护。阀式避雷器应尽量靠近变压器装设,其接地线

29、应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中性点不接地时则为中性点的击穿保险器的接地端)以及金属外壳等连在一起接地。8.2 3kV10kV Y,yn和Y,y(低压侧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接线的配电变压器,宜在低压侧装设一组阀式避雷器或击穿保险器,以防止反变换波和低压侧雷电侵入波击穿高压侧绝缘。但厂区内的配电变压器可根据运行经验确定。8.3 35kV0.4kV配电变压器,其高低压侧均应装设阀式避雷器保护。8.4 3kV10kV柱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应装设阀式避雷器保护。经常断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应在带电侧装设阀式避雷器,其接地线应与柱上断路器等的金属外壳连接,且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9 旋

30、转电机的雷电过电压保护9.1 与架空线路直接连接的旋转电机(发电机、同步调相机、变频机和电动机,简称直配电机)的保护方式,应根据电机容量、雷电活动的强弱和对运行可靠性的要求确定。9.2 单机容量为25000kW60000kW的直配电机,宜采用图19(a)所示的保护接线。60000kW以上的电机,不应与架空线路直接连接。9.3 单机容量为6000kW25000kW(不含25000kW)的直配电机,宜采用图20(a)所示的保护接线。在多雷区,也可采用图19所示的保护接线。9.4 单机容量为6000kW12000kW的直配电机,如出线回路中无限流电抗器,可采用图21所示的保护接线。在雷电活动特殊强烈

31、地区,宜采用有电抗线圈的图21(a)所示的保护接线。9.5 单机容量为1500kW6000kW(不含6000kW)或少雷区60000kW及以下的直配电机,可采用图22所示的保护接线。9.6 单机容量为1500kW6000kW或列车电站的直配电机,可采用图23有电抗线圈或限流电抗器的保护接线。9.7 单机容量为1500kW及以下的直配电机,宜采用图24所示的保护接线。9.8 容量为25000kW及以上的直配电机,应在每台电机出线处装设一组旋转电机阀式避雷器。25000kW以下的直配电机,避雷器也应尽量靠近电机装设,在一般情况下,避雷器可装在电机出线处;如接在每一组母线上的电机不超过两台,避雷器也

32、可装在每一组母线上。9.9 如直配电机的中性点能引出且未直接接地,应在中性点上装设旋转电机中性点阀式避雷器。9.10 保护直配电机用的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不应大于30。9.11 为保护直配电机匝间绝缘和防止感应过电压,装在每相母线上的电容器,包括电缆段电容在内应为0.25F0.5F;对于中性点不能引出或双排非并绕绕组的电机,应为1.5F2F(图19图24)。9.12 无架空直配线的发电机,如发电机与升压变压器之间的母线桥或组合导线无金属屏蔽部分的长度大于50m,应采取防止感应过电压的措施,在发电机回路或母线的每相导线上装设不小于0.15F的电容器或旋转电机阀式避雷器。如已按7.3.8要求装

33、设避雷器,则可不再采取措施,但该避雷器应选用旋转电机阀式避雷器。9.13 在多雷区,经变压器与架空线路连接的非直配电机,如变压器高压侧的系统标称电压为66kV及以下时,为防止雷电过电压经变压器绕组的电磁传递而危及电机的绝缘,宜在电机出线上装设一组旋转电机阀式避雷器。变压器高压侧的系统标称电压为110kV及以上时,电机出线上是否装设避雷器可经校验确定。10 绝缘配合10.1 绝缘配合原则10.1.1 按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电压和保护装置的特性来确定设备绝缘水平,即进行绝缘配合时,应全面考虑设备造价、维修费用以及故障损失三个方面,力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0.1.2 工频运行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的绝缘配

34、合:10.1.3 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10.1.4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仅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10.1.5 用于操作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的波形:10.1.6 进行绝缘配合时,对于范围的送电线路、变电所的绝缘子串、空气间隙在各种电压下的绝缘强度,宜采用仿真型塔(构架)试验数据。10.1.7 本标准中送电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公式均按标准气象条件给出。当送电线路、变电所因海拔高度引起气象条件变化而异于标准状态时,可参照附录D校正(海拔高度1

35、000m及以下地区,按1000m条件校正),以满足绝缘配合要求,并有如下规定:10.1.8 本标准中关于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配合的要求,适用于设备安装点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当设备安装点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可参照10.1.7考虑对设备外绝缘的耐受电压要求。10.1.9 污秽区电瓷外绝缘的爬电距离按GB/T 164341997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执行。10.1.10 范围的各电压级相对地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的标么值应该选取下列数值:10.2 架空送电线路的绝缘配合10.2.1 0级污秽区线路绝缘子串:10.2.2 线路(受风偏影响的)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

36、隙:10.2.3 送电线路采用V型绝缘子串时,V型串每一分支的绝缘子片数应符合式(23)的要求。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应符合以下三种电压要求:10.2.4 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架空送电线路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不应小于表15所列数值。在进行绝缘配合时,考虑杆塔尺寸误差、横担变形和拉线施工误差等不利因素,空气间隙应留有一定裕度。10.2.5 范围的线路绝缘在操作过电压下的闪络率的计算方法可参照附录E。10.2.6 具有一般高度杆塔的架空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可按附录C计算。10.3 变电所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10.3.1 变电所绝缘子串。清洁区变电所绝缘子串应同时符合以下三种电压要求10.3

37、.2 变电所导线对构架的空气间隙。空气间隙受导线风偏影响时,各种电压下用于绝缘配合的风偏角计算风速的选用原则与送电线路相同。10.3.3 变电所相间空气间隙:10.3.4 变电所的最小空气间隙10.4 变电所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10.4.1 变电所电气设备与工频电压的配合:10.4.2 变电所电气设备应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10.4.3 范围变电所电气设备与操作过电压的绝缘配合:10.4.4 变电所电气设备与雷电过电压的绝缘配合10.4.5 电气设备耐受电压的选择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变电所电气设备耐受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的要求A1 国产500kV电气设备要求A2

38、 前苏联国家标准对运行中电气设备要求A2.1 运行中变电所电气设备耐受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的要求见表A3。当过电压为工频正弦波时,表中过电压标么值对于相间或相对地分别为设备最高电压或设备最高相对地电压的倍数;当过电压含有谐波电压分量而与工频正弦波形有区别时,表中标么值对于相间或相对地则分别为设备最高电压峰值或设备最高相对地电压峰值的倍数。A2.2 在满足表A3的条件下,对过电压出现次数有如下规定:A2.3 过电压持续时间大于0.5s且介于表A3的两个时间之间时,过电压标么值按表中较大时间的相应过电压标么值考虑。附 录 B (标准的附录) 架空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计算用风压不均匀系数附 录

39、C (标准的附录) 雷电过电压计算的一些参数和方法C1 雷电流幅值的概率C2 雷击点电压的计算,系假设数值和形状都保持不变的雷电流通过与该点连接的全部阻抗,例如通过杆塔、杆塔的接地装置以及通向相邻杆塔的避雷线等。C3 雷击杆塔时,单根导线和避雷线的波阻取400,两根避雷线的波阻取250。这些数字是当杆塔上导线和避雷线的位置在标准情况下取得的,同时假设由于电晕的作用,波阻降低20%30%。不需要在各种情况下单独确定这些数字。雷击杆塔时,导线和避雷线的电位较低,电晕作用较小,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4 雷击杆塔时,不仅有雷电流通过杆塔并在塔顶产生电位utop,同时,空中迅速变化的电磁场还在导线上感

40、应一相反符号的感应过电压ui。在无避雷线时,对一般高度的线路,感应过电压的最大值可按下式计算:C5 地面落雷密度(),即每平方公里、每雷电日(d)的地面落雷次数,世界各国取值不同。我国各地平均年雷暴日数(Td)不同的地区值也不相同。一般,Td较大的地区,其值也随之变大。本标准对Td40的地区值取0.07。Td40的地区避雷线或导线平均高度为h的线路,每100km每年的雷击次数为:C6 电晕对雷电波波形的影响。变电所一般用避雷线保护送电线路的进线段,以限制进入变电所的雷电波的幅值和陡度。降低电波的陡度,主要依靠电晕效应使波头拉长,从而允许增大阀式避雷器与变压器及电器等被保护设备间的最大电气距离。

41、C7 雷击有避雷线路杆塔顶部时耐雷水平的确定。雷击杆塔顶部时,有避雷线线路杆塔上绝缘承受的过电压最大值为:C8 绕击率的确定。线路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过避雷线直击导线的概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有关。平原和山区线路的绕击率与保护角和杆塔高度的关系曲线见图C3。C9 建弧率的确定。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在冲击闪络之后,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弧的概率与沿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平均运行电压梯度有关。图C4中的建弧率曲线是根据实验室试验数据和线路运行经验的分析结果绘出的。建弧率与平均运行电压梯度的关系也可用下式表示:C10 有避雷线线路的雷

42、击跳闸率的确定。在下列情况下,线路将要跳闸C12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典型杆塔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表C5)C13 大档距导线与避雷线间距离的确定附 录 D (提示的附录) 外绝缘放电电压的气象条件校正D1 外绝缘放电电压试验数据通常以标准气象条件给出。标准气象条件是:D2 外绝缘所在地区气象条件异于标准气象条件时,放电电压可按下式校正D2.1 空气湿度校正系数H:D2.2 指数n附 录 E (提示的附录) 计算操作过电压下线路绝缘闪络率的近似统计法E1 近似统计法E2 计算例E3 当过电压为其他分布或需计算包括空气间隙在内的线路操作过电压闪络率时,可另行研究确定。附 录 F (

43、提示的附录) 部分超高压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绝缘强度的仿真型塔(构架)试验数据F1 说明F2 杆塔上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F3 500kV变电所仿真型构架(或设备)在操作冲击电压波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F3.1 二分裂软导线(51mm间距400mm)F3.2 电气设备F3.3 悬吊式硬导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AC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DL/T 620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4-21批准 1997-1

44、0-01实施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颁发的SDJ7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和1984年3月颁发的SD 11984500kV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经合并、修订之后提出的。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两个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增补了电力系统电阻接地方式,修订了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电流的阈值; 2)对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保护,补充了有效接地系统偶然失地保护和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电动机操作过电压保护及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特快暂态过电压保护等内容,对330kV系统提出新的操作过电压水平要求,修订了限制500kV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的原则和措施等;

45、 3)增加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参数选择的要求; 4)增加了变电所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最大保护距离和SF6GIS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方式的内容; 5)充实并完善了3kV500kV交流电气装置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给出架空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和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推荐值。 本标准发布后,SDJ 779即行废止;SD11984除第六章500kV电网电气设备接地外也予以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 本标准

46、起草人:杜澍春、陈维江。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称电压为3kV500kV交流系统中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的方法和要求;提供了相对地、相间绝缘耐受电压或平均(50%)放电电压的选择程序,并给出了电气设备通常选用的耐受电压和架空送电线路与高压配电装置的绝缘子、空气间隙的推荐值。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电阻接地系统Resistance grounded system 系统中至少有一根导线或一点(通常是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线或中性点)经过电阻接地。 注 1 高电阻接地的系统设计应符合R0XC0的准则,以限制由于电弧接地故障产生的瞬态过电压。一般采用接地故障电流小于10A。R0是系统等值零序电阻,XC0是系统每相的对地分布容抗。 2 低电阻接地的系统为获得快速选择性继电保护所需的足够电流,一般采用接地故障电流为100A1000A。对于一般系统,限制瞬态过电压的准则是(R0X0)2。其中X0是系统等值零序感抗。2.2 少雷区less thunderstorm region 平均年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2.3 中雷区middle thunder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