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共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共36页).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川陕省界至江油段XCZQ4标段黄家梁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五局西成客专指挥部第一项目部二一三年四月目 录黄家梁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1编制依据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 号)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基础资料: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ZQ-4标施工招标及投标文件;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ZQ-4标隧道设计图及通用图。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ZQ-4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院针对黄家梁隧道
2、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报告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 (TBJ1010995)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及2009 年局部修订(铁建设200962号);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6-200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防治煤矿瓦斯突出规定(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
3、Q6201-2006);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现场施工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2黄家梁隧道概况2.1工程概况黄家梁隧道全长11632m,位于西成客运专线四川段剑门关江油北区间,进口位于广元市剑阁县上寺乡猫儿坝村,出口位于青川县金子山乡金子山村。隧道起讫里程为DK431+660DK443+292,为双线隧道。洞身DK431+653DK432+071位于半径12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纵坡6、20及-3的人字坡,最大埋深约265m,紧小埋深
4、20米。2.2地形地貌隧区属构造侵蚀,风化剥蚀中低山区地貌,山岭呈北东向展布。地面高程540910m,相对高差370m,自然山坡坡度2560,砂岩和砾岩部分陡崖。覆土层较薄,基岩多裸露,多生长灌木、松林、杂草,植被发育良好,平缓地带多辟为旱地。绵广高速公路位于线路左侧200m450m附近,线路左侧山脚居民点较为密集,DK447DK448段线路附近居民点分布较多,其他地段零星分布,进口有便道相通,出口位于与青川公路旁,交通条件较好。根据黄家梁隧道所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施工工期,洞口施工条件及运营期间救援疏散要求,辅助坑道经过方案优化设3座斜井+1座横洞+1座明洞。祥见附表一。斜井双车道净空尺寸
5、5.04.9m(宽高)、横洞单车道净空尺寸5.05.9m(宽高)。2.3地层岩性隧道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季全新统滑坡堆积(Q4del)块石土,崩坡积(Q4dl+col)块石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侏罗系沙溪庙组(J2s1)泥岩夹砂岩,侏罗系千佛岩组(J2q)泥岩夹砂岩,侏罗系白田坝组(J1b)泥岩夹砂岩、砾岩。2.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2.3.1褶皱构造隧区位于四川龙门山北东向褶皱带之东翼与四川盆地边缘弧形(华夏式)构造带交界处,龙门山褶皱带褶皱发育,断裂密布,岩层多陡顷、直立或倒转,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测段属于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地带,位于川西北台陷次级构造与龙门山构造带边缘区。2.
6、3.2节理隧区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N4764E/3445SE,受区域构造影响,节理多为闭合或微张型,其延伸较远,主要发育两组节理:N1442 W/6178NE,N3773 E/4360NW。泥岩风化节理普遍发育,裂隙多而细小。2.3.3地震动参数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一号修改单)以及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川陕省界至江油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隧区地震动参数为:动峰值加速度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2.4水文地质特征2.4.1地表水特征隧区地表水为山
7、间冲沟季节性沟水,沟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流量季节性变化较大,雨季降水集中,地表径流突出,旱季流量很小。2.4.2地下水特征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为泥岩夹砂岩,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泥岩中多呈充填闭合状,基岩裂隙水总体含量不大。泥岩地下水含量微弱,砂岩储水条件较好,地下水含量相对丰富,由于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层地下水部分形成承压水。根据含水岩组的划分,结合地形、地貌等地质特征,分别采用降水入渗法、地下水动力学法进行对比计算。预计隧道正常涌水量为7093m3/d,雨季最大涌水量为14186m3/d。黄家梁隧道分段涌水量表隧道洞身段落里程长度(m)富水性分区正常涌水量(m3/d)最大涌水量(m3/
8、d)DK431+660DK432+7501090弱445890DK432+750DK436+8504100中等30726144DK436+850DK438+6001750中等16683336DK438+600DK439+8501250中等8031606DK439+850DK443+2923442弱11052210合计7093141862.4.3水化学特征据测段内取水试验,水质属HCO3-Ca2+或HCO3-Ca2+.Na+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时,水中SO42-、pH、Mg2+、侵蚀性CO2、CI-对砼无侵蚀性
9、。2.4.4主要不良地质为油砂岩、原油及有害气体。原油主要赋存于局部节理裂隙内和层理裂隙内。硫化氢气体及二氧化硫对隧道施工和隧道结构耐久性会造成危害。黄家梁隧道围岩分级表围岩级别III级IV级V级长度(m)43006219.91112.1比例37.0%53.5%9.5%2.5隧道洞身主要地质问题2.5.1瓦斯黄家梁隧道瓦斯分级表瓦斯级别低高备注里程区段DK431+660DK434+500进口DK434+500DK439+5001#、2#、3#斜井DK439+500DK443+292横洞、明洞、出口长度(m)6232500011232比例54.48%44.52%100%2.5.2原油及有害气体D
10、K438+275 DK438+560为油砂岩地层,原油主要赋予局部节理裂隙内和层理裂隙内。2.5.3滑坡隧道洞身DK431+763+793、DK432+090+286、DK432+541DK433+543经过滑坡堆积体或滑坡群,堆积体主要由碎石土、块石土组成,其间充填粉质黏土。总厚520m、530m不等,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滑坡滑面距轨面1035m,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2.5.4岩堆发育于DK438+681DK439+114段,主要物质为块石土,其间充填粉质黏土,母岩成分主要为弱风化砂、泥岩及砾岩,多呈棱角状,含量一般60%90%,粒径一般200300mm,最大可达35
11、m,颗粒级配差,分布不均匀。厚1030m,岩堆底面距隧道轨面约30m,对隧道及其附属坑道稳定性有影响。2.5.5危岩落石隧道进口及1、2号斜井、出口坡面较陡,软硬岩相间分布,由于差异风化形成危岩。隧道进口右侧50m以外,出口右侧300m以外沿J2q与J1b接触带砾岩和砂岩多形成悬崖陡壁,节理裂隙发育,多形成大范围危岩落石区,坡脚多见崩塌形成的块石,直径大的达数千米至十余米。2.5.6顺层及偏压DK431+660DK432+000;DK438+910DK439+150;DK440+150DK440+220;DK440+955DK441+160;DK442+250DK442+520;DK443+0
12、90DK443+292共6段埋深小于50m,岩层倾角34 44 走向与线路夹有小于10 ,倾向线路左侧,隧道右侧顺层偏压。DK437+800+950段埋深大于250m,岩层倾角34 44 走向与线路夹有小于10 ,倾向线路左侧,隧道右侧顺层偏压。另外,辅助坑道的进口仰坡均在顺层。2.5.7洞身浅埋DK431+671DK431+711;DK443+237DK443+277;DK441+000DK441+100;DK442+300DK442+310;DK442+370DK442+390;DK431+711 DK432+000;DK438+900 DK439+150;DK442+250 DK442+
13、300;DK442+390 DK442+450;DK443+220 DK442+237共10段存在塌方可能。其中,DK441+005DK441+055段最小浅埋20米。2.5.8突水突泥DK432+500DK432+700;DK433+300DK433+500;DK435+200DK435+400;DK436+020DK436+220;DK436+700DK436+900共5段地下水含量丰富。且形成承压水地段,可能发生突水突泥。3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3.1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进行动态评估与管理。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副经理、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各职
14、能部门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施工作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技术骨干任组员。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主要职责:制定计划和策略,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风险等级标准和接受准则,收集基本资料,提出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等。确定风险的来源并分类,建立适合的风险指标体系,提出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清单。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组织机构图、风险险评估管理流程见下页。2.2风险评估程序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及建设单位相关要求,结合本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隧道评估基本程序是: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提
15、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综合确定各隧道风险等级。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高度和极高的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上级单位以书面的形式明确隧道安全风险评审意见。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当次评审结束。参建单位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各负其责,做好施工阶段风险过程管理。3.3风险评估方法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线。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及行业规章进行识别分析。3.3.1专家评估法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祥见附表二。3.3.2风
16、险评估因素核对表根据调查、归纳、总结的资料制成表,然后将当前工程建设环境、特性、建设管理现状等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该项目风险因素检查表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中的风险评估因素核对表,形成风险清单。3.3 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3.3.1 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在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原勘测、设计有关资料后,将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的概率及后果分别用15五个数值来表示,其中,概率等级 “1”“5”分别代表“很不可能”、“不可能”、“偶然”、“可能”、“很可能”,各概率等级所对应的概率大小和等级标准见下表。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5
17、0.030.30.1可能40.0030.030.01偶然30.00030.0030.001不可能20.00030.0001很不可能1注: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3.3.2 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经济损失(万元)10003001001003003010030注:“”含义包括上限值而不包括下限值,以下表格均同。3.3.3人员伤亡等级标准人员伤亡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人员伤亡数量(人)F92F9或SI101F2或1SI10SI或1
18、MI10MI13.3.4工期延误等级标准工期延误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延误时间1(控制工期工程)(月/单一事)101100.110.010.10.01延误时间2控制工期工程)(月/单一事)24626260.520.53.3.5环境影响等级标准环境影响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环境影响描述永久且严重的永久但轻微的长期的临时但严重的临时且轻微的注:“临时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可以消除;“长期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不能消除,但不会是永久的;“永久的”含义为不可逆转或不可恢复的。3.3.6 风险等级标准
19、后果等级“1”“5”分别代表“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定义概率及后果的估值的乘积为风险指数,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风险等级标准将风险指数分为“极高(级)、高度(级)、中度(级)、低度(级)”四个等级。其事故发生概率、后果等级与风险等级(指数)关系如下表所示。风险等级关系后果等级概率等级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12345很可能5高度(II级)高度(II级)极高(I级)极高(I级)极高(I级)可能4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极高(I级)极高(I级)偶然3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极高(
20、I级)不可能2低度(IV级)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很不可能1低度(IV级)低度(IV级)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3.3.7风险接受准则风险接受准则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级)可忽略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级)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级)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级)不可接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4风险评估的内容4.1风险评估的
21、对象及目标4.1.1评估对象黄家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环境破坏等风险事件。4.1.2评估目标通过对风险评估,识别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关系评估目标后果或损失安全风险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第三方人员伤亡、第三方经济损失、工期延误工期风险工期延误、经济损失投资风险经济损失、第三方经济损失环境风险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第三方经济损失4.2安全风险评估因素黄家梁隧道工程地质极为复杂,隧道地质灾害性不良地质地段长,特别是隧道存
22、在的高瓦斯风险,加之合同工期紧迫,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在施工高峰期,组织平行作业面多达40个(其中开挖作业面10个)、参建人员达870余人。按隧道地形、地质、设计情况,隧道进行风险因素识别,黄家梁隧道风险因素核对表祥见附表三。根据分析,本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为:突水突泥、塌方、危岩落石、瓦斯及有害气体等4大主要风险。4.3风险评估内容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应在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隧道及辅助坑道进行评估,主要侧重于施工安全,重点对瓦斯、突水突泥、塌方、大变形、原油及有害气体、危岩落石、成品油输送管道泄露或爆炸、天燃气输送管道泄露或
23、爆炸等典型风险进行评估。祥见附表四。4.3.1安全风险情况分析4.3.1.1概率等级与后果等级的确定4.3.1.1.1瓦斯黄家梁隧道为高瓦斯隧道,其中DK434+500DK439+500段为高瓦斯区段,其余为低瓦斯区段;施工中,但凡忽略如瓦检、静电、雷电、供电、通风、动火、弱电、摩擦导致的火花、未做防爆的机械、车辆、未使用防爆电气、未佩戴自救器的作业人员、闲杂人员进洞、未经培训的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未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未安排安全监护员等细节,无论是从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还是管理出现缺陷,一旦发生瓦斯突出或瓦斯爆炸,轻者群死群伤,重者将是特别重大的恶性事故。安全风险极高。4.3.1.1.2塌
24、方岩堆段发育于DK438+681DK439+114段的,厚1030m,岩堆底面距隧道轨面约30m,对隧道及其附属坑道稳定性有影响。顺层及偏压段DK431+660DK432+000;DK438+910DK439+150;DK440+150DK440+220;DK440+955DK441+160;DK442+250DK442+520;DK443+090DK443+292段埋深小于50m,岩层倾角34 44 走向与线路夹有小于10 ,倾向线路左侧,隧道右侧顺层偏压。DK437+800+950段埋深大于250m,岩层倾角34 44 走向与线路夹有小于10 ,倾向线路左侧,隧道右侧顺层偏压。另外辅助坑道
25、的进口仰坡均在顺层。洞身浅埋DK431+671DK431+711;DK443+237DK443+277;DK441+000DK441+100;DK442+300DK442+310;DK442+370DK442+390;DK431+711 DK432+000;DK438+900 DK439+150;DK442+250 DK442+300;DK442+390 DK442+450;DK443+220 DK442+237共有10段存在塌方可能。其中,DK441+005DK441+055段最小浅埋20米,上方有一冲沟。滑坡隧道洞身DK431+763+793、DK432+090+286、DK432+541
26、DK433+543段滑坡滑面距隧道轨面1035m,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开挖过程中,极有可能对已支护的结构造成冲压或挤压,由于滑坡发生时间短,易发生埋人或关门事故。4.3.1.1.3危岩落石隧道进口及1#斜井、2#斜井、出口等坡面较陡,软硬岩相间分布,由于差异风化形成危岩。隧道进口右侧50m以外,出口右侧300m以外砾岩和砂岩多形成悬崖陡壁,节理裂隙发育,多形成大范围危岩落石区,洞口、斜井处多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属重大危险源。4.3.1.1.4突水突泥DK432+500DK432+700;DK433+300DK433+500;DK435+200DK435+400;DK436+020DK436+2
27、20;DK436+700DK436+900共5段地下水含量丰富,且形成承压水地段,可能发生突水突泥。4.3.2初始风险评估通过风险分析,黄家梁隧道存在的初始风险评价结果祥见附表五。经评估,本隧道中的主要典型风险事件类型为瓦斯及有害气体、塌方、突水突泥、危岩落石等风险;初始风险为高度及以上的共有519处,其余地段各类初始风险均为中度及其以下。黄家梁隧道初始风险统计祥见附表六。4.3.3残留风险评估在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以后,对本隧道中残留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残留风险评估结果祥见附表七。由上表可以看出,残留风险中已不存在高度风险,正洞中的塌方风险、突水突泥风险及大变形风险均能降至中度及以下,其余风险
28、等级均控制在中度以下。5风险对策措施5.1突泥突水风险控制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钻探,采用常规+综合超前物探+超前探孔(3孔)做好地质预测预报,施工过程中根据预报结果对地下水处理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加强注浆堵水,预先备足抽排水设备,反坡施工段落配置足够的抽水设备,对长距离抽水设置梯级泵站。按设计要求施作富水段的超前帷幕注浆减少地下水涌出量和径向注浆,达到堵水效果,确保施工安全。加强支护段的围岩量测,并派专人检查施工支护情况,当围岩量测数据有突变或砼表面开裂时,应视为危险警告信号,必须立即通知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待加固处理后再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减小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其他祥见专项方案。5.2塌
29、方风险控制措施5.2.1施工原则严格按“早预报、先治水、前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稳步前进”的原则组织施工。5.2.2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开挖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反射法、HSP水平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超前钻探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围岩的破碎和富水程度进行预测和验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以调整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5.2.3施工方法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所揭示地质断层及地下水的水量情况按设计采取超前预注浆、局部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和超前小导管注浆等注浆方式,确定注浆的范围。注浆结束后,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是否进行补注浆,是否可以开挖。5.2.3.1
30、开挖根据现有资料针对不同断层采取不同的开挖方法,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岩堆、滑坡)断层及破碎带施工主要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开挖施工。5.2.3.2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喷支护紧跟、钢架支护。喷射砼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钢架紧跟开挖施作,及时封闭成环,对台阶法施工地段,辅助钢架支护在衬砌前逐段拆除。辅助支护施工措施根据实际进行设计变更以及现场施工安全需要进行施作。仰拱超前,衬砌适度紧跟仰拱超前施工,衬砌适度紧跟,形成封闭结构,提高衬砌结构的承载力;施工缝、沉降缝作特殊处理,一
31、方面为了防水,另一方面可减弱地层活动性对衬砌结构的危害。5.3洞口危岩落石风险控制措施洞口边仰坡施工前,应优先制定专项方案,对危岩进行排除。开挖前,先在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外布置观测点,严密观测洞顶围岩变化。观测点应布置在仰坡顶510m范围,间距每5m一个。还应根据岩层走向、厚度、顶部位置具体设置,应保证能观测到顺层岩体的位置变化。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洞顶围岩变化,当洞顶沉降出现突变,产生较大的横向、竖向位移时,应实地观察洞顶地表有无出现裂缝,并加强观测。如果观测数据有继续加大,裂缝宽度变大或者数量增多,则洞口可能出现失稳,需要停止进洞进行处理。对局部孤石清除,边仰坡设置锚杆框架梁及主动防护网进行防
32、护。如不能有效排除风险时,须采取削减风险措施。项目部要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对其进行支护加固,同时将危岩落石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管理。5.4瓦斯风险控制措施5.4.1超前预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瓦斯含量、压力、涌出速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早查明煤层的位置和突出性,利用弹性波判断前方煤层的具体位置,采用洞内钻孔检测瓦斯的含量及压力。高瓦斯地段(DK434+500DK439+500)采用超前钻孔(5孔,每孔深2050m,孔眼分别布置在掌子面拱顶、拱脚和墙角处)、加深炮眼(10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低瓦斯地段采用超前钻孔(2孔)、加深炮眼(5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孔孔径采用108mm,每
33、循环搭接长度不少于5m。5.4.2不间断监控检测选用KJ-101型瓦斯监测系统,采用瓦斯自动报警仪与人工检查相结合,配专职的瓦检员,对隧道进行24小时巡回检测,对有可能瓦斯聚集处进行检测。隧道工作面贯通前,加强临时停工工作面瓦斯监测,保持通风,防止浓度超标。加强关键工序、重点部位的检测。高瓦斯工区设置自动监测系统的探头须离开挖面有一定的距离,还要人工配合检测。对隧道内瓦斯浓度超限处理措施应严格按照下表执行: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表序号地点限值超限处理措施1瓦斯工区任意处0.5超限处20m范围内立即停电,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监测2局部瓦斯积聚(体积大于0.5 m3)2.0超限处附近20m停工,
34、断电、撤人,进行处理,加强通风3开挖工作面风流中1.0停止钻孔1.5超限处停工,撤人,切断电源,查明原因,加强通风4回风巷或工作面回风流中1.0停工、撤人、处理5放炮地点附近20m风流中1.0严禁装药放炮6煤层放炮后工作面风流中1.0继续通风、不得进入7局扇及电气开关10m范围内0.5停机、通风、处理8电动机及开关附近20m范围内1.5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9竣工后洞内任何处0.5查明渗漏点,进行整治5.4.3严控火源所有机械、设备、设施、用电必须采用防爆型,人员必须着防静电服装,进洞前人员、车辆必须经过安全检查。供电方案为各自独立系统,单洞配备双电源线路。在掌子面、洞口及值班
35、室设置防爆应急电话,确保信息安全畅通。通信线路在隧道洞口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制定瓦斯隧道爆破专项方案,实行装药前、放炮前、爆破后检查的“一炮三检制”。高瓦斯隧道区段进行支护作业时,钢筋、钢架采用螺丝、套筒或钢丝绑扎连接,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切割等工作。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焊接、切割时,必须遵守动火有关规定,并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5.4.4加强通风5.4.4.1通风方案预防煤(岩石)瓦斯突出应采取“四位一体”防突综合措施,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风速要求对于一般段落采用射流风机卷吸升压以提高风速,从而解决回风流瓦斯的层流问题。对高瓦斯工
36、区(1#、3#斜井)防瓦斯积聚风速按1m/s设计,对掌子面、塌腔、模板台车、加宽段、避车洞等处增加局扇或高压风。通风方式采用“探、排、引、堵”的安全技术措施。采用通风竖井预排。在DK434+500DK439+500高瓦斯地段(5km)地表沿隧道中线打设瓦斯、天然气预排放竖井,提前排放瓦斯,减少隧道岩层中的瓦斯含量。施工期间作为通风竖井,进一步加强通风,加快瓦斯稀释、排放,减少瓦斯积聚,降低高瓦斯施工风险。各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通风,分段增设射流风机增加风速,掌子面及重点部位增设射流风机增加风速。通风设备按洞内作业和排除瓦斯的卫生和安全要求配置通风设备。通风管理各洞口成立专人负责的通风安装、使用、
37、维修、维护的通风班组,每天进行巡检。通风系统安装后,由项目部总工组织工程技术、安质、机电人员对通风设施进行验收。施工期间,做到连续通风。风机的停运,关开、变速由监控中心专人负责调度指挥,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并签认后备查,其他任何人不准擅自停机。项目部每周、队每天、班组每班组织进行1次全面测风检测,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验证,确保送至掌子面的风量与设计相符。建立严格管理措施,项目经理要确保管理措施的落实,每周瓦斯专项检查后,组织相关部门对措施进行评审,补充、修订、完善相关措施、制度,杜绝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绝对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未经
38、项目部审查的人员严禁进洞,违者按瓦斯隧道作业纪律进行处分或处罚。所有洞口必须设置瓦斯监测系统及管理办公室(含更衣室、安检室),按法律、法规、办法、制度、程序等相应规定配置瓦检、安检人员。所有进洞人员必须接受安检。瓦监、瓦检人员必须参加国家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正规培训且经考试合格,持有特种作业证。其他低瓦斯工区作业机械及电气设备按低瓦斯工况配置,使用非防爆型,相应的机械、设备需严格标识、管理,严禁进入高瓦斯地段。6评估结论通过对黄家梁隧道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如下结论:突泥突水判定为“极高”的占63.9%,判定为“中度”的占36.1%;塌方判定为“极高”的占10%;判定为“高度”的占49.5%;判定为
39、“中度”的占40.5%;危岩落实判定为“极高”的占100%;瓦斯及有害气体判定为“极高”的占100%。综合考虑各风险因素,黄家梁隧道初始风险等级为“极高”。通过对初始风险采用工程措施处理以后,黄家梁隧道残余风险等级均降低了一级。突泥突水风险降至“高度”、塌方风险降至“中、低度”、危险落石降至“高度”,瓦斯及有害气体降至“高度”。残留风险综合评价为“高度”。残留风险仍然为高度,是不期望的,故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竣工前都要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认真做好过程的控制,特别是认真做好超前地质预报、瓦斯通风,莫忽视低瓦斯工区的通风和防爆工作,严格防范突水突泥和洞身塌方,施工过程中,充分重
40、视结构质量与安全的关系,严格按规范施工。发现与设计不符时,要及时与设计、监理和业主进行沟通,采取有效办法,确保安全施工。黄家梁隧道残留风险评价祥见附表七,黄家梁隧道残留风险等级祥见附表八。7附件附表一、黄家梁隧道辅助坑道设置表(优化后)附表二、专家组成员表附表三、黄家梁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附表四、黄家梁隧道风险清单附表五、黄家梁隧道存在的初始风险评价结果附表六、黄家梁隧道初始风险等级附表七、黄家梁隧道残留风险评价结果附表八、黄家梁隧道残留风险等级表附表九、项目部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图附表十、项目部风险评价流程图附表一、黄家梁隧道辅助坑道设置表(优化后)辅助坑道名称1号斜井2号斜井3号斜井横洞明洞
41、里程DK434+754DK436+500DK438+557DK440+800DK442+370综合坡度(%)-0.3平面交角61坑道与线路相对位置左左左左左断面形式双车道双车道双车道单车道运输方式无轨无轨无轨无轨辅助坑道长度(m)371后期用途紧急出口暂不施工紧急出口由于1#、2#、3#斜井位置在方案优化时变动,等设计补勘。附表二、专家组成员表序号姓名职务职称备注1项目部总工高工2项目部安全总监高工3项目部工程部长工程师4项目部安质部长工程师5隧一队技术负责人高工6隧二队技术负责人工程师7一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8一公司副总工高工附表三、黄家梁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风险事件突泥突水塌方危岩落石瓦斯及有害气体风险因素施工准备情况气象调查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设计文件的核对情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地质勘察资料收集情况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开挖情况开挖方式循环进尺瓦斯预抽放爆破器材检查和落实预留变形量地下水处理爆破方法隧道超挖情况进洞(洞口)落底挑顶断面变化处或工法转化处通风情况通风系统通风设备通风质量施工期防 排水注浆堵水措施排水措施火源控制措施洞口火源检查焊、割等危险作业制度及执行进洞人员禁穿化纤服装支护及衬砌情况支护刚度超前支护预注浆隔离措施气密性混凝土施工缝沉降缝处理地层与加固与改良支护时机支护方法支护质量闭合成环周期防护情况机械设备防护人员防护电器设备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