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通道满堂支架搭设专项施工方案(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通道满堂支架搭设专项施工方案(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33、地通道设计参数44、资源配置计划45、施工进度计划56、地通道施工67、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38、安全保证措施16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高新园N区2#路(K0+000-K1+720)道路及配套工程、天宫殿N区立交(D、F工程)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标前答疑及有关资料。重庆市林同棪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有关图纸、文件、资料。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国家、行业和重庆市颁发的有关现行规范、标准、验标及规定。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2、/T F50-2011)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2-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10-2006)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69-95)市政工程清水砼施工技术规程 (DBJ/T50-073-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GB 500172003)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机械设备实力及多年施工所积累的经验均是编制的依据。1.2编制范围本次投标编制范围为高新园N区2#路(K0+000-K1+720)道路及配套工程、天宫殿N区立交(D、F工程)2#路1#、2#人行地通道;D工程车行地通道及F工程车行地通道。1.3编制原则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设计的
3、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现场仔细考察,在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本工程的施工特点,认清本工程组织施工的难度。我单位将根据多年来工程施工积累的经验,认真作好施工组织方案,做到布局合理,科学安排工程项目的施工,使各工序既要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又要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在工期安排上,充分考虑各分项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工期,依据图纸及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立足于合理化,仔细分析、精心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绝对避免不合理的安排造成干扰施工及窝工现象。在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方面立足规范及标准化,优先选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确
4、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工期。在安全保证措施方面以预防为主,立足全面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确保工程顺利完成。2、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高新园N区2#路(K0+000-K1+720)道路及配套工程、天宫殿N区立交(D、F工程)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组团天宫殿N区,为人和主团八个功能区之一,向东、向北至内环高速,向南至龙头寺火车站,向西至龙头寺M区A路,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D工程车行地通道为解决从庐山大道(N区2#路)进出重庆北站北广场的立交工程,设计范围为K-1+656.901-K-1+699.901,全长43mF工程车行地通道为解决从庐山大道(N区2#路)进出重庆北站北
5、广场的立交工程,设计范围为A匝道K0+190.080-K0+260,全长69.92m2#路西起和记东路,向东下穿M区A路,线路走向基本与1#路平行,人行地通道共涉及2座,分别于1#地通道K1+346.758和2#地通道K1+524.031。3、地通道主要设计参数3.1人行地通道 2#路K1+524.031和K1+346.758处地通净宽为:0.5m(侧墙)+4.2m(车行道)+0.5m(侧墙)=5.2m,地通道长45.57m。设计荷载:容重20KN/M3。人群荷载:4.0KN/m2。抗震等级:6级。3.2车行地通道D工程车行地通道K1+656.901-K1+699.901处路幅分配:0.8m(
6、侧墙)+0.5m(检修道)+8m(车行道)+1.95m(检修道)+0.6m(隔墙)+1.95m(检修道)+8m(车行道)+0.5m(检修道)+0.8m(侧墙)=23.1m,地通道长43m。车辆荷载等级:城-A级设计荷载:容重20KN/M3。人群荷载:3.5KN/m2。抗震等级:6级。F工程A匝道K0+190.080-K0+260.000处路幅分配:1m(侧墙)+0.5m(检修道)+10.5m(车行道)+0.5m(检修道)+1m(侧墙)=13.5m,地通道长69.92m。车辆荷载等级:城-A级。设计荷载:容重20KN/M3。人群荷载:3.5KN/m2。抗震等级:6级。4、资源配置计划4.1、项目
7、部管理人员计划序号姓名职务职称1谢永辉项目经理高工2王恩南项目生产经理高工3李金辉技术负责人工程师4汪德胜测量负责人工程师5胡德川施工负责人助理工程师6李小勇施工负责人助理工程师7王胜益安全负责人助理工程师8程禅预算员工程师9赵秀资料负责人工程师10李大永机械组长助理工程师11李华伟材料负责人助理工程师12左银质检员工程师13郭琴财务办公室主任14李荣东测量员助理工程师15杨亮测量员技术员16刘科安全员助理工程师17王敏资料员技术员18杨东林材料员技术员19何晓芳库管员技术员4.2、主要劳动力人员计划名称单位数量架子、模板工人60混凝土工人20普工人20水电工人2机修工人25、施工进度计划5.
8、1、施工进度计划我司结合工程特点和业主对工期的要求,每一个地通道采取施工进度计划如下:施工准备布设围档及场地清理5天;地通道的开挖40天;满堂支架搭设及模板安装40天;地通道回填20天;通道出入口处人行梯道的形成及装饰、附属项目30天。以上项目分阶段交叉搭接进行,组织流水作业,合理安排,以保证安全、质量、进度。5.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备注3承重式支架t20046m钢管m20005扣件个30006模板M260005.2.1、材料质量保证本合同段材料的检验和试验严格相关程序进行,保证所接收的每批物质都经过验证、检验和试验,满足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产品质量证明书由项目部质检员对照国
9、家或行业标准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编号、登记、存档管理。验证发现有缺项或不合格项时,该材料作不合格处置。6、地通道施工6.1地通道结构施工根据我单位在其它类似工程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地通道门形结构施工采取在高度上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地通道底板及h/3侧墙高度。待第一次砼浇筑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之后,即可进行侧墙和顶板的浇筑。地通道砼分次浇筑断面示意图如下:6.2支架结构形式:在底板第一次砼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进行地通道侧墙、顶板施工,顶板采用搭设满堂碗扣式脚手架。地通道顶板支架采用落地式碗扣支架支撑系统,支架横向间距60cm,纵向间距90cm,横杆步距按1.2cm布置。
10、碗扣支架总体高度按6m控制,小于碗扣支架的规范搭设要求30m,故只需考虑单根承载力,不需对碗扣支架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地通道顶板按最后1m进行验算。支架顶面为地通道底模系统,底模系统由12木枋、510木枋、普通钢管、15mm厚聚氨酯桥梁板组成,12木枋直接布置于支架顶托上,为底模系统的主要受力构件,12木枋上为次楞,为510木枋和普通钢管,间距按20cm控制,用于固定桥梁板,木枋之间布置普通钢管。最后铺设桥梁板,桥梁板采用聚氨酯桥梁板,桥梁板大小为1.22m2.44m。内模采用普通钢管、510木枋和碗扣架支撑。支架直接放置于地通道底板上。如下图:6.3、支架计算:6.3.1、荷载组合1)、新浇
11、砼自重:2.6T/M32)、碗扣架自重:25kg/ M33)、箱梁内模板及底模板系统:按0.5KN/M24)、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1.0Kpa5)、倾倒砼产生的冲击荷载:2.0Kpa6)、砼振捣荷载:2.0Kpa荷载组合Q=1.2*(1+2+3)+1.4*(4+5+6)对单根立杆进行验算:立杆按90*60布置,横杆步距120cm,故单根立杆承受荷载:Q=1.2*(26*1*0.9*0.6+6*0.9*0.6*0.25+0.5*0.9*0.6)+1.4*(1*0.9*0.6+2*0.9*0.6+2*0.9*0.6)=21.9KN30KN(横杆步距1.2m的允许承载力) 满足要求。6.
12、3.2、碗扣架顶托上12木枋主分配梁计算顶托上设置12木方作为分配梁荷载组合:1.2*(1+3)+1.4*(4+5+6)对普通段进行验算,单元格为0.6*0.9M强度验算线荷载:q=1.2*(26*1*0.9+0.5*0.9)+1.4*(1+2+2)*0.9=34.92KN/M弯曲正应力:=(ql2/8)/(bh2/6)=6.54Mpa13Mpa绕度验算L=5ql4/384EI=0.0012ML/400=0.0022M,满足要求6.3.3、次分配粱普通钢管验算(D48*3.5,5*10木方)普通钢管铺设于15mm厚聚氨酯桥梁板之下,按20cm铺设,单根钢管跨度为90cm。单根钢管上的线荷载:q
13、2=(1+3)*1.2+(4+5+6)*1.3=(1*0.2*2.6*10+0.5*0.2)*1.2+(1*0.2+2*0.2+2*0.2)*1.3=7.66KN/M钢管承受的最大弯曲正应力:=(ql2/8)/W=7.66*900*900/8/5077=153Mpa170Mpa(满足要求)5*10木方承受的最大弯曲正应力:=(ql2/8)/W=7.66*900*900/8/41667=15Mpa17Mpa6.3.4、15mm厚聚氨酯桥梁板计算砼厚按1m考虑q2=(1+3)*1.2+(4+5+6)*1.3=(1*2.6*10+0.5)*1.2+(1+2+2)*1.3=38.3KN/M最大弯曲正应
14、力:=(ql2/8)/W=38.3*200*200/8/54000=3.55Mpa17Mpa桥梁板满足要求结论,通过以上计算,本方案满堂碗口支架搭设措施是安全的。6.4、碗口支架搭设:支架搭设顺序:清理基础摆放扫平杆逐根树立立杆并与扫平杆扣紧装小横杆并与立杆(或扫平杆)扣紧安装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加设临时斜撑按同样的顺序加横杆加设剪刀撑安装顶端横杆安放木枋搁栅和顶模。脚手架组装以3-4人为一小组为宜,其中1-2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组装,每人负责一端。组装时,要求至多二层向同一方向,或由中间向两边推进,不得从两边向中间合拢组装,否则中间杆件会因两侧架子刚度太大而难以安装。搭设支架前,
15、先将底座基础清扫干净,再安放立杆底座,然后将立杆插其上,采用二种不同长度立杆交错参差布置,避免立杆接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底部安装底托,顶部安装顶托。立杆纵向间距为0.9米,横向间距为0.6米,高度方向步距1.2米。碗扣式脚手架尽量采用成色较好,质量得到保证的杆件,对较旧的杆件进场后及时进行维修、处理。碗扣架底托和顶托超过30cm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管底端不大于20c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满堂支架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小于3米,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
16、度之间。剪刀撑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cm。满堂支架搭设完成后,横向和竖向才用普通钢管连接满堂支架,以便调整各支架的水平横直以及保证满堂支架的稳定性。6.5、操作脚手架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宜大于2m,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保证立杆的稳定性。单、双排脚手脚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如果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撑拉固定等措施与建筑结构拉结。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
17、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脚手架采用搭接接头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cm。脚手架剪刀撑与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不得滞后搭设。操作脚手架上不应堆放重物,只能借助操作脚手架架体施工其它结构或是在操作脚手架上搭设木跳板形成操作过道。6.6、模板工程侧墙内模、顶板的底模和梁的底模在支架搭设完后即可进行,侧墙的外模和顶板的侧模在钢筋扎完后安设。6.6.1墙身模板质量要求墙身内外侧及顶板模板采用聚氨酯桥梁板,桥梁板大小为1.2
18、2m2.44m,厚度15cm,模板要求水平拼装,拼缝要严密。模板组装时每块模板拼装接洽处均加海绵条封浆。模板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砼表面观感质量,因此要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控制模板质量。单块模板拉杆配置示意图如下(单位以厘米计):墙身模板对应墙背拉杆孔,用U型卡加螺母套钢管加固。6.6.2、模板安装安装墙身模板,先立内模,对水平施工缝清理和钢筋架设绑扎检验合格后再立外模。墙身模板采用14的对拉精轧螺纹钢筋固定,墙身模板安装一定要牢固、安全、严格防止“跑模”现象发生。对拉螺杆竖向间距450mm,水平间距450mm,以加强模板刚度,减少变形位移。现浇梯步施工保证钢筋预留位置及数量,采取措施消除施工中常见
19、的钢筋翘曲、梯步尺寸不均现象。支模采用钢板底模,槽钢边模;踏步立模采用加筋钢板。槽钢边模根据梯道踏步尺寸点焊定位挑耳搁置立模,采取此措施可保证砼成型质量,达到清水砼效果。对现浇整体结构的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拆除。当现浇结构上无支架板荷载时,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规范规后拆模。模板拆除的顺序,按模板设计的规定执行,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和自上而下的拆除顺序。6.6.3砼拆模砼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拆模。拆模的顺序为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拆除的支架等材料应堆码整齐,及时转运。7、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7.1工程
20、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一次性交验合格,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85%以上。7.2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保证措施7.2.1质量保证体系图项 目 经 理谢永辉项 目 副 经 理 王恩南项 目 总 工顾旭工程部龙云涛质检部左银材设部黄浩平测量部李敏波施工作业组7.2.2质量检查程序图开工申请提交开工报告单审 批工 序 自 检填报质量验收申请单监理人员检查质量合 格单项或分部分项工程完工提交中间交工证书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到场情况施工设备到场情况材料到场情况原材料检验情况施 工监理人员检查合 格验收签署中间交工证书进行处理是否是否是否进行处理7.2.3质量保证措施健全完善各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签证制度,严格
21、执行各项质量检验程序,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优良。加强施工技术指导,认真做好技术图纸自审、会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强化工序、工种、工艺的质量控制。针对地通道容易发生因防水问题出现漏水现象的质量通病问题,应加强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每道沉降缝位置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止水带的安装,安装过程中要求安装直、顺和牢固可靠,防止砼浇筑过程中止水带脱落,如有脱落现象应立即进行处理,处理好后在进行砼的浇筑。地通道侧墙、顶板防水以及透水软管的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杜绝偷工减料,材料要求正规厂家生
22、产并具有出厂合格证,以保证通道不发生漏水现象。7.2.3.1严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实行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及工班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使各级指挥人员在实施组织指挥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方针,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7.2.3.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质量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工前技术交底制,开工前必须向全体参战职工进行交底:交设计意图、交技术标准、交质量标准、交施工方法、交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专项技术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质量目标明确,标准清楚,施工方法得当,工艺操作符合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三工
23、三查”制,即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的规定。“五不施工”是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或成品半成品未经检查验收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质检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认真执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如技术岗位责任制、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材料换手复核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施工技术内部资料档案管理制,使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7.2.3.3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要由质检工
24、程师组织质量、技术、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各单项材料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各种混合材料使用按设计规定的配合比进行。7.2.3.4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测量资料要求换手复核后交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现场有关测量标记须定期复核检测。7.2.3.5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所有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7.2.3.6坚持持证上岗制主要工序、工种均要培训、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保证工序、工种的操作质量。8、安全保证措施8.1安全生产目标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中做到: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施工
25、安全的规范规则和施工安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招标文件有关的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要求。采取严厉的防范措施,预防为主。8.2安全保证体系图(见下页)组织保证工作保证制度保证群众保证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兼)值安全员开工前检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十二项安全生产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2、班前安全讲话制3、周一安全活动制4、安全设计制5、临时设施检查验收制6、安全教育制7、安全技术交底制8、交接班制9、安全操作挂牌制10、安全生产检查制11、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制12、安全生产奖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施工过程中检查竣工检查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活动目标:无死亡事故,无重伤事故安全保证体系8.3、碗扣支架搭设注意事项8.
26、3.1、接头组装接头应确保锁紧。组装时,先将上碗扣搁置在限位销上,将横杆、斜杆等接头插入下碗扣,使接头弧面与立杆密贴,待全部接头插入后,将上碗扣套下,并用榔头顺时针沿切线敲击上碗扣凸头,直至上碗扣被限位销卡紧不再转动为止。如发现上碗扣扣不紧,或限位销不能进入上碗扣螺旋面,应检查立杆与横杆是否垂直,相邻的两下碗扣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下碗扣与立杆的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的水平面同立杆轴线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横杆接头与横杆是否变形;横杆接头的弧面中心线同横杆轴线是否垂直;下碗扣内有无砂浆等杂物充填等;如是装配原因,则应调整后锁紧;如是杆件本身原因,则应拆除,并整修。8.3.2、组装注意事项所有
27、构件都应按设计及脚手架有关规定设置。在搭设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整架的垂直度,要求整架垂直度小于1/500L,但最大允许偏差为100mm。在搭设、拆除或改变作业程序时,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8.4、检验验收和使用管理8.4.1、构配件检验与验收碗扣式脚手架构件主要是焊接而成,故检验的关键是焊接质量,要求焊缝饱满,没有咬肉、夹碴、裂纹等缺陷。钢管应无裂缝、凹陷、锈蚀。立杆最大弯曲矢高不超过1/500L,横杆斜杆变形矢高不超过1/250L。可调构件,螺纹部分完好,无滑丝现象,无严重锈蚀,焊缝无脱开现象。8.5、整架检验与验收8.5.1、检查阶段a.每搭设10m高度;b.达到设计高度;c.大风和大雨之后
28、;d.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8.5.2、检验主要内容 a.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陷;b.立杆垫座与基础面是否接触良好,有无松动或脱离情况;c.检验全部节点的上碗扣是否锁紧;d.斜杆及安全网等构件的设置是否达到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8.5.3、使用管理脚手架的施工和使用应设专人负责,并设安全监督检查人员,确保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严禁乱堆乱放,应及时清理各层堆积的杂物。不得将脚手架构件等物从过高的地方抛掷,不得随意拆除已投入使用的脚手架构件。8.6、支架拆除当脚手架使用完成后,应从跨中向两边对称拆除。拆除前应对脚手架作一次全面检查,清除所
29、有多余物件,并设立拆除区,禁止人员进入。拆除顺序自上面下逐层拆除,不容许上、下两层同时拆除。拆除的构件应吊下、或人工弟下,严禁抛掷。拆除的构件应及时分类堆放,以便运输、保管。8.7、安全防护8.7.1、搭设和拆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a.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b.对尚未形成或已失去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c.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拉设安全绳。d.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8.7.2、作业面的安全防护a.作业面均不得少于3块脚手板,脚手板之间不留孔隙。b.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采用2道栏杆满挂立安全网。8.7.3、人行和运输通道的防护
30、a.贴近或穿过脚手架的人行和运输通道必须设置板篷。b.上下脚手架的有高度差的入口应设坡道或踏步,并设栏杆防护。8.6.4、提高安全工作水平的主要措施a.加强对施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b.不断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和监督体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消除死角。c.认真执行有关安全工作的规程、规定和文件。d.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e.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现场人员的自我保护素质。f.严肃认真地处理事故,记取教训,举一反三地改进安全工作。g.加强总结和积累资料以及经验交流工作,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科学化和实用化水平。注明,本方案主要以D工程和F工程车行地通道进行编制,按照D工程和F工程车行地通道最厚顶板1m厚度进行验算。经验算,满堂碗口支架能满足承重要求,搭设措施安全,2#路地通道的实施参照本方案执行。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