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管理手段的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管理手段的选择.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会计准则变迁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选择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王翠婷 陈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摘要:盈余管理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多集中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仅仅是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管理吗?近些年,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当外部准则或法案变得严谨时,企业管理层会转而进行另一种不易被审计人员或监管者发现的盈余管理手段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通过构造真实的交易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实现了财务报告目标。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如“资产减值损失一经
2、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等规定。这些规定缩小了企业管理层自由判断和选择的空间,阻止了企业管理层利用宽松的会计政策进行扭亏为盈、利润平滑、大洗澡等盈余管理。但2006年准则也存在放宽政策的地方,如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利润可因财务费用的减少而增加。会计准则实施至今已有3年,其出台是否有效遏制了管理层操纵会计盈余的行为?本文研究表明,2006年会计准则实施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正悄然上演,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关键词:会计准则;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一、引言会计在制定契约的条款以及在监管这些条款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会计数据经常被用于各种契约,如债务契约、高管人员薪酬契约等。这些契约常常包括对各方行为采取基于会计数据的各种限制,如银行借助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决定是否提供贷款给企业、董事会制定高管人员薪酬和奖金计划时将利润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因此便产生了对计算和报告这些数据的要求,即会计准则的制定。管理者为满足契约的条款,一方面操纵会计数据,另一方面改变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如购入或出售资产或负债等)(杜兴强等,2009)。前者是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后者可理解为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管理者当局密切关注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如果新会计准则增加了操纵会计数据的难度,那么管理者将避开操纵会计数据,选择实质性地改变企业资
4、产和负债的结构。管理者当局可以选择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或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以最大化公司利益或其自身利益。Zeff(1978)将“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定义为会计的经济后果。研究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尤其是会计准则变迁对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有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优化市场资源配置。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此次趋同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意在完善和规范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原
5、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可自行决定计提减值资产准备的方法和比例,给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政策较宽松的选择余地,便利了企业管理者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扭亏为盈、利润平滑、大洗澡管理盈余。准则规定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有利于遏制企业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2006年准则另一重大变化是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因为公允价值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规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价,并且要求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阻止了企业通过表外业务粉饰财务报告。其运用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如:投资性房地产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不能再
6、转回成本模式。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阻止了在物价上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运用后进先出法增加当期存货成本调整利润的行为。2006年准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缩小了企业管理层自由判断和选择的空间,但是也存在放宽政策的地方,如:原本债务重组利得是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不能产生利润,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从债务重组中得到的收益应计入当期损益,此规定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利润,近两年企业债务重组屡屡出现;原制度只允许专门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一般借款利息费用不可资本化,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满足条件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可资本化,资本化范围的扩大意味着上市公
7、司的利润可因财务费用的减少而增加。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运用,至今已有3年,准则的出台是否如上所述影响了管理者操纵会计盈余的行为?是否有效地遏制了会计丑闻的出现?本文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通过对2006年会计准则颁布前后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对比,检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文献回顾;第三部分:研究设计;第四部分:实证研究结果,第五部分,结论。本文的研究不同于以往的研究在于:第一,将上市公司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两类;第二,通过观察盈余管理行为变化检验2006年会计准则的有效性;第三,对2006年会计
8、准则颁布前后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对比,检验是否存在由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向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趋势。二、文献回顾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多(夏立军,2003;王亚平等,2005;陆正飞等,2006;吴联生等,2007;高雷等,2008),盈余管理一直是管理层进行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如:运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赵春光,2006)、会计政策的选择(叶建芳等,2009)等。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上,实证研究多为借用Jones模型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如:陆建桥(1999),林舒和魏明海(2000),章永奎和刘峰(2002),薛云贵和程敏(2007)。交
9、易构造型盈余管理早在Schipper(1989)定义盈余管理时就已提及,直到Roychowdhury(2003)一文出来后才备受关注(Ewert and Wagenhofer 2005; Roychowdhury 2006; Xu, et al. 2007; Cohen, et al. 2008)。国内学者对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关注甚少,但近两年对操纵经营现金流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关注增多(张然,2007;薛爽等,2008和2009;石晓乐等,2009)。但实务中,管理层利用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活动操纵利润的行为普遍存在,如减少研发费用、出售固定资产、年末打折促销等。Roychowdhury(20
10、06)将这些偏离“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定义为“真实盈余管理”(real earnings management)。其实质是管理者偏离了最优方案改变盈余,并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是在正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实现了财务报告的目标。操纵应计项目实现盈余目标好处在于:一方面不会直接影响现金流,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在年末实施应计项目操纵。但其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会受到限制。由于以前年度应计项目操纵会限制当期应计项目的操纵程度,因此管理者在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时必须考虑以前年度应计项目操纵的影响,管理者操纵应计项目的灵活性因此下降(Barton and Simko, 2002)。会计准则在给予管理者报告企
11、业业绩时采用的会计估计和假设的主观性的同时,又利用稳健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约束了管理层的操纵空间,2006年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再者,应计项目操纵很容易被审计人员、投资者和监管者发现。新会计准则增加了操纵会计数据的难度,因此管理者的另一个选择就是实质性地改变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即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从长远来看损害了企业的价值,因为当期盈余的增加会对未来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如,打折能促使销售量的增加,并且达到短期的盈余目标,但是这样做同时会导致顾客在将来仍期望有这样的打折活动,这意味着企业未来的销售仍是较低的利润;过量生产产生的存货在将来才能被出售,这
12、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持有成本(Roychowdhury, 2006)。但是,由于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使得盈余目标更容易实现,也很难被发现,企业采用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避免了审计人员或监管者的检查,避免了高成本的官司,所以管理者综合“成本效益原则”更倾向于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2002年被誉为“自罗斯福时代以来美国财经界最为深远的改革”的萨班斯法案出台后,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在美国实务界和学术界备受关注。Graham et al.(2005)的调查报告显示,自安然、世通事件之后,萨班斯法案的条款迫使管理者越来越多地使用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如减少广告费用、维护费用,推迟新项目的开始,刺激顾客在相应的季度
13、里购买更多的产品等。Cohen et al.(2008)对萨班斯法案颁布前后美国上市公司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的进行了实证研究,意在检验萨班斯法案在遏制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方面的有效程度。研究表明,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减少,相反,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在2002年后显著的增加。这表明企业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正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向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一套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它的颁布与实施对所有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且其在中国的影响力不亚于萨班斯法案在美国的影响。近两年
14、,国内学者对2006年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及准则的效力等做了广泛研究。沈烈、张西萍(2007)研究了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提出了新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的新特征:花样翻新、时空性更突出、多头博弈明显,以及监管部门如何应对盈余管理。李享等(2008)研究表明2006年部分多减操纵动机较往年有所减弱,禁止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已显现出遏制减值操纵的效果。财政部会计司课题组(2009)发表了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客观的分析了新准则下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总体特征。杜兴强等(2009)对2006企业会计准则的市场反应做了初步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各项准则制定和颁布的过程中,
15、“投资性房地产”这一具体准则可能是引起市场反应的合理原因。谭洪涛、蔡春(2009)从盈余管理抑制、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和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比较了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2006年至2007年实施前后的会计质量,研究表明,准则实施后的一年里会计质量在收益平滑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而特殊目的盈余管理在准则实施前后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也发现了应计盈余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负相关关系。此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实施效果是否较旧准则有所提高呢?是否也引发了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向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下文将对2006年会计准则颁布前后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比较,检
16、验准则的有效性。综上,提出本文的假设: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后,中国上市公司将更多地利用交易构造而不是应计项目来实施盈余管理。三、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样本中所有数据来源于巨灵数据库。搜集了2005年1月1日 200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股票市场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变化。起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的A股上市公司的可取数据。剔除金融业和空缺值后,样本量如下:年份样本容量2005133320061348200714862008160320091669(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计量方
17、法夏立军(2003)对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表明:在众多模型中,分行业估计并且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的基本Jones模型和调整的KS模型最能有效地揭示出盈余管理。因此,本文采用分行业的基本截面Jones模型。首先,对不同行业分组的数据进行回归: (1):总应计项目,其金额=,即当期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之差;:资产项目表中总资产;:当年收入与前一年收入之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净值。方程(1)中的,用于代替方程(2)企业正常应计项目,。其次,使用截面JONES模型计算正常应计项目的值。 (2):正常应计项目;:当年应收账款与前一年应收账款之差。异常应计项目即为与
18、的差。(三)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基于Roychowdhury(2006)及Cohen, et al.(2008)的研究,针对三种典型的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打折销售、过量生产和减少操纵性费用,提取三个变量:经营现金流量(CFO)、产品生产成本(PROD)、操纵性费用(Disexp),并用上述三个变量标准化后的和Rmproxy作为替代变量。PROD: Roychowdhury(2006)认为企业会通过交易构造行为进行过量的生产活动,以减少产品的单位成本,进而将企业利润上调,因此生产成本与盈余应成正向关系。此处,生产成本为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与本期存货的变化量之和。Disexp:操纵性费用为
19、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总和。费用是利润减少的主要因素,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均在管理者的可操控范围之下。减少可操纵费用是提高利润最直接最可行的办法。操纵性费用减少得越多,利润增加得越多。CFO:相比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打折销售、过量生产和操纵费用对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方向各异。打折销售可提升当期的CFO,过量生产减少了当期的CFO,减少操纵费用可增加当期CFO。本文采用Roychowdhury(2006)提出的关于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行业正常水平下的CFO: (3):当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异常的CFO等于交易构造型的C
20、FO与正常水平下的CFO之差。 (4) (5)(6):生产成本为营业成本与存货变化量之和(7):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费用之和。借鉴Cohen et al.(2008)构建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综合指标,该指标为异常CFO、异常PROD和异常Disexp标准化后的和。四、实证研究结果(一)盈余管理变量的相关系数表1 | DA absDA CFO PROD Disexp Rmproxy-+- DA | 1.0000 absDA | -0.8524 1.0000 CFO | -0.0576 -0.0400 1.0000 PROD | 0.2187 -0.1984 -0.6841 1.000
21、0 Disexp | 0.2370 -0.3178 0.3536 -0.3016 1.0000Rmproxy | 0.3681 -0.2496 -0.3138 0.5715 -0.2929 1.0000表1:各年度的DA值为当年的所有样本企业的DA与其相应的资产权重加权而得。同理,CFO、PROD和Disexp是当年的所有样本企业异常CFO、异常PROD和异常Disexp与其相应的资产权重加权而得。absDA为DA的绝对值。相关系数表显示异常应计项目(DA)与经营现金流量(CFO)显著负相关(-0.0576),说明企业在运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同时也运用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过量生产对经营现金流量
22、的负面影响从PROD与CFO的相关系数符号(-0.6841)也可以看出。(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实证结果图1显示了2005年至2009年间企业异常应计项目的变化趋势及其绝对值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到,异常应计项目在这五年里均为负值,且2005年、2006年的值小于其余三年,说明企业有意通过异常应计项目减少盈余。异常应计项目的绝对值在06年达到最高点,从07年开始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这说明准则出台后企业管理者通过异常应计项目调节利润的行为得到了遏制。图1:2005年至2009年企业异常应计项目的值及其绝对值的描述。企业异常应计项目是根据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而得。图2:2005年至2009年正
23、向和负向异常应计项目的描述。企业异常应计项目是根据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而得。(三)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实证结果2005年至2008年企业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实证结果显示在图3和图4中,图3中分别描述了代表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三个变量:异常CFO、异常PROD和异常Disexp,图4描述了三变量标准化后的和Rmproxy的趋势。两图中的四个变量的值均不为0,说明企业的盈余存在通过交易构造手段操纵的部分,且这种行为越来越多,从2008年和2009年间各变量变化幅度与前三年的变化相比可以看出。生产成本(PROD)定义为当期存货的变化量与当期销售成本之和,消除了2005年和2006年运用后进先出方
24、法对替代变量的影响。图3中PROD曲线显示企业在2006年和2007年并没有产生过量的生产活动,可能的原因:一是,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遏制的效果,但2008年和2009年较高的PROD值否定了这一原因;二是,国际经济大环境对企业生产活动产生了影响,2008年之前全球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且其利润相当可观,无需通过过量生产增加利润,因为过量生产在减少产品单位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其他成本,如持有成本。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企业利润均受到严重的影响,纵使存在其他成本,企业从过量生产中得到的利润远大于其他成本。Disexp在这四年中均显示为负值,说明企业一直存在使用减少销售
25、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这三方面开支的行为。在2005年至2007年间企业异常费用趋于缓和。企业开源节流的迹象在2008年和2009年相当突出,异常的操纵性费用在这两年间急剧下降。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FO)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导致CFO减少,费用的减少会增加CFO,打折促销也会增加CFO,综合各因素无法从理论上断定CFO的变化趋势。从图3CFO的曲线看,CFO的值在2008年和2009年显示为负。Rmproxy综合反映了在观察年度里企业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的变化趋势。图4显示在2009年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异常严重。 图3:2005至2008年间企业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
26、的描述。图中分别显示了代表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三个变量:异常CFO,异常PROD和异常Disexp的趋势。图4:显示了2005至2008年间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三变量标准化后的和Rmproxy的趋势。五、结论综合异常的应计项目和异常的交易构造变化趋势,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实施了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正悄然上演,且愈演愈烈。准则的出台没有遏制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这印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即2006年后中国上市公司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多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这说明了2006年的准则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有遏制作用,但因交易构造
27、型盈余管理行为的真实性和不违背准则的本质,使得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会计准则在遏制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行为方面显得束手无策。本文对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研究结果没有Cohen et al.(2008)的结果突出,未来的研究可以将对盈余管理手段的选择放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目前,对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研究尚未完善,尤其是交易构造型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的研究。专心-专注-专业参考文献1 财政部会计司课题组,2009,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会计研究,第7期,321。2 杜兴强、雷宇、朱国泓,2009,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市场反应:初步的
28、经验证据,会计研究,第3期,1824。3 高雷、宋顺林,2008,关联交易、线下项目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评论,第3期,6178。4 李享、王烨、陈丽花,2008,盈余管理动机、监管环境与会计操纵来自长期资产减值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3期,163。5 林舒和魏明海,2000,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利管理,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2期,87107。6 陆建桥,1999,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第9期,2535。 7 陆正飞、魏涛,2006,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会计研究,第8期,5259。8 沈烈、张西萍
29、,2007,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第2期,5258。9 石晓乐、陈小悦,2009,盈余中现金流成分的分解及其持续性研究,中国会计评论,第6期,175189。10 谭洪涛、蔡春,2009,新准则实施会计质量实证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评论,第2期,127156。11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2005,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经济研究,第12期,102112。12 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2007,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会计研究,第2期,4451。13 夏立军,2003,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2
30、期,94154。14 薛爽、蔡祥、郭虹,2008,上市公司在操纵经营性现金流马?基于季度报告的实证分析,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1期,69131。15 薛爽、叶飞腾,2009,财务操纵新视角: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动机和手段,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2期,143。16 薛云贵、程敏,2007,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更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1期,110163。17 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2009,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第3期,P2530。18 张然,2007,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研究兼对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现金流管理行为比
31、较研究,中国会计评论,第10期,381398。19 章永奎、刘峰,2002,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1期,113。20 赵春光,2006,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会计研究,第3期,1117。21 Barton, J. and P. J. Simko. 2002. The balance sheet as an earnins management constrai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77supplement:1-27.22 Cohen, Dey, and Lys. 2008. Real and accrual-
32、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 sarabanes-oxley perio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3:757-787.23 Ewert , R. and Wagenhofer, A. 2005. Economic effects of tightening acounting standards to restrict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4:1101-1124.24 Graham, J.R., C.R. Harvey and S.
33、 Rajgopal. 2005.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0:3-73.25 Roychowdhury, S.2003. Management of earnings through the manipulation of real activities that affect cash flow from operations. Working paper.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MIT.26
34、 Roychowdhury, S. 2006. Earnings mang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23:335-370.27 Schipper, K. 1989.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Horizons 34:91-102.28 Xu, zhaohui , Taylor, K. G. and Dugan, T. M. 2007. Review of real earnings mana
35、gement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26:195-228.29 Zeff, Stephen A. 1978. 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466:56-63.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always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academic researches. Researche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 mostly f
36、ocus on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Is the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only typ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cently, oversea researchers have manifested that when standards or acts become tight, management tends to use another kin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which is hard to be discovered, that is R
37、eal Earnings Management. Though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management can make the stakeholders believe that the entity fulfils its financial objectives during day-to-day operating activities. In the year 2006, China Finance Ministry issued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 (CAS) which converges with Inter
38、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The 2006 CAS embodies prudent principle. For example, assets impairment loss cannot be reversed during later accounting period after being recognized. This kind of regulation contracts the scope of managers subjective judgment and choic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it seem
39、s that management is prevented to turnaround, smooth earnings, have a big bath through earnings managemen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loose areas. For example, the scope of capitalizing borrowing fees is enlarged. It means entitys profit can be improved because of low finance cost. CAS has been put i
40、nto practice for three years. Have it prevented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effectively? The papers outcome manifest that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en prevented after 2006, on the other side,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begins to be active.Key words: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作者个人信息王翠婷,女,2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环湖公寓16#503,。 陈波,男,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