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1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66324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软基处理1.1 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形成原因:1) 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2) 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3) 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4) 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5) 软基处理质量未达设计要求。6) 桩未打穿软弱层。防治措施:1) 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2) 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3) 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4) 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5) 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1.2 路基出现纵向裂

2、缝和错台形成原因:1) 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2) 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 路基压实度不均匀。防治措施:1) 应认真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底暗沟、暗塘。2) 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3) 提高路基压实度。1.3 路基出现划裂面形成原因:1) 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2) 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3) 填土速率过快。防治措施:1) 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钡沟、暗塘。2) 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2 路基工程2.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形成原因:1) 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2)

3、 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3) 翻晒、拌和不均匀。4) 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防治措施:1) 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2) 高塑性粘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3) 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2.2 路基压实度不够形成原因:1)碾压遍数不够。2)压路机质量偏小。3)松铺厚度过大。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防治措施: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2)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因应有棕叠。4)路基土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4、。2.3 路基积水严重 形成原因: 1)路基表面不平整。 2)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 2)路基表面应设2%4%的横坡。2.4 路基边坡被冲刷 形成原因: 1)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3)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边坡未植草防护。 防治措施: 1)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应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梗和排水沟。 3)应及时填平冲沟。2.5 压实层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施工路段偏长,拌和、粉碎、压实机具不足。 2)粉碎、拌和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 3)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过多。

5、防治措施: 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和碾压。2.6 路基表面网状裂缝 形成原因: 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 3)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防治措施: 1)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灰处理。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填筑路基,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4)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安排。2.7 路基表面起皮 形成原因: 1)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 2)为调整高程而补贴薄层。 3)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 防治措施: 1)确保

6、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计划,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2.8 路基表面出现放炮 形成原因: 石灰消解不充分。 防治措施: 石灰应在使用期710天进行充分消解,并过10筛。2.9 路基压实度超密形成原因:1) 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2)路基填料不均匀。3)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防治措施:1)在取土坑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2)选择均匀的填料。 2.10 路基灰土灰剂量不均 形成原因: 1)路基土的砂化不充分。 2)路基掺灰未按工艺要求划格洒灰。 3)拌

7、和不均匀。 防治措施: 1)液限较大粘性土应充分砂化。 2)应严格按掺灰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洒灰、粉碎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2.11 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 形成原因: 1)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未按规定打格撒灰。 2)石灰堆放时间过长;或拌和碾压不及时。 3)较长时间堆放的石灰未覆盖。 防治措施:1)确保石灰的掺量。2)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用完。3)堆放时间过长的石灰,应事先用彩条布或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其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掺灰剂量。 4)洒灰后应及时拌和碾压。2.12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 形成原因: 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 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实行超宽填筑。 防治措

8、施:1)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2)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3 桥梁工程3.1 混凝土浇筑3.1.1 混凝土强度偏低 形成原因: 1)无堆放水泥的库房,水泥堆放在未进行硬化的地面;水泥库房的地面没有硬化或防潮措施,至使水泥受潮,水泥标号降低,影响混凝土强度。2)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堆。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级配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砂石料的含泥量过大,黄砂中含有较多的木炭、卵石、泥块等杂质,黄砂的级配差,石英含量低。3)砂、石料和拌和用水计量不准确或根本就没有计量。4)混凝土拌和用水不符合要求。5)未按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防治措施:1)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搭设地面硬化、具有防

9、潮处理的水泥库房。2)对进场用砂石料进行自检优选,选用含泥量低的砂,扩大砂石料的堆放场地,并硬化,分类堆放。应用高压水泵对含泥量高的粗集料进行冲洗。3)现场应设置计量设备,混凝土浇筑前应测定砂石料含水量。4)应选择合格的拌和及养生用水。5) 严格按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 3.1.2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纹、裂缝形成原因: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2)大体积混凝土未采用缓凝和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措施。3)未及时养生。4)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凝固时因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或内外温差大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5)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的裂缝。

10、防治措施:1)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2)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3)优化配合比:改善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等到混合材料、掺加缓凝剂。4)采用遮阳凉蓬的降温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5)及时养生。6)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7)基础与支架应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应采取预压措施。3.1.3 混凝土构件出现冷缝形成原因:大构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较长,下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初凝才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将 导致浇筑的混凝土形成低强度的夹层。防治措施:1)大构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间较长,应增加搅拌能力。2)掺人

11、缓凝型减水剂。3)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分层浇筑的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3.1.4 混凝土离析形成原因:1)集料级配不合格引起混凝土离板。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减速装置。3)浇筑过程中过振。防治措施:1)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串筒出料口下面的好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振捣时,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超振。 3.1.5 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 形成原因: 1)混凝土浇筑时漏振。 2)模板漏浆。 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过程

12、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的深度。 2)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3)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300. 4)模板拼接紧密,并加止水带,防止漏浆。3.1.6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差 形成原因; 1)施工缝未凿毛。 2)用钢筋拉毛代替凿毛。 3)施工缝凿毛时间过早导致混凝土表面松散。 防治措施: 1)应设在施工缝的先浇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凿毛。 2)凿毛后毛面应用清水洗刷干净。3.1.7 混凝土漏浆、表面平整度差 形成原因: 1)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 2)模板刚度

13、不够而造成变形。 3)相邻模板拼缝过宽且未作有效处理。 4)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 防治措施: 1)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2)处理好模板拼缝。 3)将模板的榫槽嵌接紧密。3.1.8 混凝土构件表有泌水现象、色差大 形成原因: 1)砂、石料级配差。 2)矿渣水泥泌水性大,导致混凝土保水性差。 3)振捣过度。 防治措施: 1)应确保砂、石料具有良好的级配。 2)采用泌水率小的水泥。 3)振捣恰当。3.2 钢筋制作与安装3.2.1 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 形成原因: 无专门技术人员配筋或配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接头所形成的弱强度断面 的危害性意识不够。 防治措施: 1)应专门技

14、术人员配筋,同时提供配筋人员的业务水平。 2)受拉主钢筋焊接接头应避开最大应力断面。 3)受拉主筋接头在同一断面数量不得超过50%。 4)钢筋接头距钢筋弯起点距离应不小于10d。 3.2.2 预制安装的钢筋骨架扭曲 形成原因: 1)未在固定的工作台上进行拼接。 2)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未增设加强钢筋。 防治措施: 1)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钢筋骨架的拼接焊接。 2)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应增设加强钢筋。 3.2.3 焊接钢筋不处于同一轴线上 形成原因: 1)撘接焊的钢筋接头未打折。 2)撘接焊的钢筋接头先焊好后再打折成S型。 3)闪光对焊的接头有错位。 4)帮条焊只有一条帮条。 防治

15、措施: 1)撘接焊的钢筋接头焊前应打折。 2)闪光对焊的接头应对齐。 3)帮条焊应有两根帮条。3.2.4 焊接强度不够 形成原因: 1)电流过大,钢筋接头局部烧伤。 2)撘接焊、帮条焊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焊渣未及时清除。 3)未能选择合适的焊条,如级钢筋使用结422的焊条焊接。 4)冬天焊接过火。 5)焊接后接头骤冷。 防治措施: 1)选择合适的焊条,如级钢筋接头应使用结502或结506的焊条,并且使用前应在烘箱烘干。 2)冬天焊接防过火。 3)焊接后接头防骤冷。 4)应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坚持自检。3.2.5 钢筋受污染、锈蚀严重 形成原因: 1)钢筋加工场地没有硬化。 2)安装好

16、的钢筋没有用垫块垫好。 3)没有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钢筋加工安装后长时间不浇筑。 防治措施: 1)钢筋加工场地应硬化。 2)安装好的钢筋应用保护层垫块垫好。 3)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加工安装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 5)已锈蚀的钢筋要用钢丝刷除去浮绣后方可浇筑混凝土。3.2.6 钢筋间距不一、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盘圆钢筋使用前不调直 形成原因: 1)质量意识差,责任心差。 2)质保体系不健全,没有认真进行质检。 3)保护层垫块偏少或偏薄。 防治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进行自检。 2)安装足够的合格的保护层垫块。 3)盘圆钢筋应调直后使用。3.3 钻孔灌注桩

17、3.3.1 钻孔灌注桩断桩 形成原因: 1)集料级配差,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的离析卡管。 2)泥浆指标未达到要求、钻机基础不平稳、钻架摆幅过大、钻杆上端无导向设备、基底土质差甚至出现流沙层而致使扩孔或坍孔而引起的浇筑时间过长。 3)搅拌设备故障而无备用设备引起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 4)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偏小,则管内压力过小。 6)导管埋深过大,管口的混凝土已凝固。 防治措施: 1)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和混凝土和易性。 2)应坚持清孔确保泥浆的粘度、比重、砂率指标达到要求。 3)钻孔前钻机平台应进行操平。 4)钻机平台基础应垫实。 5)钻杆上端

18、应设导向设备。 6)对于有流沙层的桩基掺加膨润土、羟基纤维素、铬铁木质素磺酸钠盐、煤碱剂、碳酸钠等比重低、粘度好、固壁能力强的外加剂以加强泥浆的粘结性能。 7)搅拌设备工作状态应良好,并配有备用设备。 8)确保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m6m范围内。 9)混凝土灌注期间,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10)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不应过大,以保证导管的初始埋深。3.3.2 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 形成原因: 1)未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 2)导管下口初始埋深过小引起夹泥。 3)清孔不到位置而引起夹泥。 防治措施: 1)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 2)导管下口初始埋深不应小于1m. 3)应彻底清孔。3.3.

19、3 桩头主筋偏位大,将桩头钢筋扳成折线状态进行调整 形成原因:1)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控制不到位。2)施工放样不准确。 防治措施:1)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放样精度。2)桩头主筋偏位大时,应往下破除桩头直至桩基钢筋至允许值以内。3.4 梁、板制作与安装3.4.1 梁、板体裂缝 形成原因: 1)预制梁底模或支架基础不密实或强度较低,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梁体裂缝。现浇箱梁支架不均匀沉降引起梁体开裂。 2)用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作为施加张拉的条件,当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时,由于梁板养护条件不同于标准养护,其强度可能尚未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如进行张拉,易导致大梁负

20、弯矩区产生裂缝。3)混凝土石子的最大粒径过小、级配差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偏小。4)波纹管道于梁宽方向的偏位造成梁端负弯矩偏心而引起的预应力梁端部侧面有纵向裂缝。5)波纹管竖向偏位过大,造成零弯矩轴偏位。6)冬季施工时,蒸汽养护升温或降温速度过快,易引起大梁的温差裂缝。7)堆放时支点位置不当造成大梁处于受扭状态产生裂缝甚至剪断。8)梁板出坑起吊不规范,与底模表面吸力过大而裂缝。防治措施:1)应对底模或支架基础进行预压,加强基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坚持现浇箱梁支架按设计要求预压和沉降测量,并应保留完整的记录。2)混凝土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宜过小。3)保证混凝土有较好的级配。4)坚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试验

21、。5)应将控制张拉的抗压强度试块与梁同条件养护,待强度达到规定值方可张拉。6)波纹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7)钢绞线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8)蒸汽养护应准备测温装置,控制降温在510/h,做好升温、恒温、降温记录。9)梁堆放时支点位置应对称,斜撑应设于翼板根部,不能撑于翼板外缘。10)梁板出坑应从一头轻吊,消除底模表面间真空后再双点起吊。3.4.2 预应力损失过大 形成原因: 1)未及时进行孔道压浆而导致钢绞线锈蚀。 2)压浆不饱满或水泥浆强度低引起握裹力不够。 3)在孔道水泥浆强度未达到梁板自身混凝土强度的60%也未超过22MPa时即进行吊运,导致水泥浆开裂,握裹力降低。 4)压浆后未及时封

22、锚导致锚端锈蚀。 5)用电弧焊或氧焊割断已张拉的钢绞线。 防治措施: 1)应在张拉后14d内进行孔道的水泥压浆,并应保留孔道压浆记录。做好水泥压浆的抗压试块。2)在孔道水泥压浆强度达到梁板自身混凝土强度的60%且大于22MPa时才能进 行吊运。3)压浆后应及时封锚。4)用砂轮等冷切割方式割断钢绞线。3.4.3 梁的起拱值偏大或偏小 形成原因: 1)波纹管竖向偏位过大,造成零弯矩轴偏位,则最大正弯矩发生变化较大导致梁的起拱值过大或过小。2)用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弹性模量作为施加张拉的条件,当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时,由于梁板养护条件不同,其弹性模量可能尚未达到设计值,导致梁的起拱值

23、大。3)混凝土弹性模量不稳定导致梁的起拱值不稳定。4)钢绞线的自检频率不够,钢绞线张拉双控的伸长值指标计算时弹性模量值均采用2105MPa或采用其他批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大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值偏小,这样造成了实际预应力不够。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小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值偏大,将造成超张拉。实际预应力超过设计预应力易引起大梁的起拱值大,且出现裂缝。5)未推算初应力伸长值,而是在施加应力之前设置一个零点至初应力时的位移作为初应力伸长值,不符合规范规定。则导致钢绞线实际伸长值小于要求伸长值,造成了实际预应力不够,拱

24、值小于设计值。6)持荷时间不足。防治措施:1)波纹管的安装定位应准确。2)控制张拉的试块应与梁板同条件养护。3)增加钢绞线的自检频率。伸长值的计算采用同批钢绞线弹性模量的实测值。4)张拉时应将钢绞线10%20%k之间的测量伸长值作为初应力10%的伸长值,一般待张拉到10%k时相对于一基准点量一长度,再等到张拉到20%k时相对于该基准点量一长度,两长度之差L2即为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5)应按要求的时间持荷。3.4.4 梁体混凝土出现空洞形成原因: 1)钢筋较密混凝土振捣不实。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3)因锚板为倒坡倾向梁端,其后面混凝土不易浇筑,由于振捣不够,混凝土出现空洞。防治措施:1) 调整

25、混凝土配合比,如减小集料粒径、增加混凝土混合料坍落度、掺入减水剂。2) 应采用小直径的振捣棒加强振捣,改善浇筑工艺。3.4.5 现浇连续箱梁横断面方向所设置的施工缝有错台 形成原因:1) 测量放样不准确。2) 模板未与先浇混凝土面衔接好。3) 基础预压未稳定。防治措施:1) 准确测量放样。2) 做好模板与先浇混凝土面衔接好。3) 基础预压稳定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3.4.6 板梁铰接缝未按规范进行凿毛形成原因:施工单位质量意识差,对梁板铰接缝凿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治措施:应对板梁铰接缝凿毛引起足够的重视,待板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凿毛,以确保铰接缝连接质量符合要求。3.4.7 板梁支座脱

26、空 形成原因:1) 支座高程未控制好。2) 支座垫石顶的砂浆还未干,即放好支座安装梁。3) 预制板梁底板翘曲。 防治措施:1) 板梁安装之前应做好测量工作;调整支座到规定高程。2) 应待支座垫石顶的砂浆稍凝固再安装板梁。3) 预制板梁底板应平整,无翘曲。3.4.8 板梁支座偏位较大形成原因:1)放样不准确。2)施工控制不到位。防治措施:1)做到准确放样。2)采用不同的基准线校核。3.4.9 支座垫块不平整 形成原因: 质量意识差。 防护措施: 1)采用水平尺检查。 2)应用砂浆整平或用钢板垫平。3.4.10 安装好的梁板底未勾缝 形成原因: 河道上不易搭支架。 防治措施: 1)应于桥面上安装挂

27、篮脚手架进行勾缝。 2)于桥下搭脚手架勾缝。3.4.11 桥梁伸缩缝损坏 形成原因: 1)浇筑混凝土强度低。 2)混凝土未及时养护。 3)伸缩缝安装不合格。 防治措施:1) 确保混凝土强度合格。2) 混凝土应及时养护。3) 根据施工气温和设计要求设置安装时的缝宽,接缝钢筋与梁、台钢筋焊接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3.5 桥头跳车形成原因:1)压实机具不适用,使得靠近台背处回填土压实不够,工后沉降大。2)软基路段台前预压长度不足。3)软基路段桥头堆载预压卸载过早。4)软基路段桥头处软基处理深度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5)回填厚度过大以及回填不及时积水而引起的桥头回填土压实度不够。防治措施:1)选用

28、合适的压实机具,确保台背回填压实度达到要求。2)保证足够的台前预压长度。3)连续进行沉降观测,保证桥头沉降速率达到规定范围后卸载。4)确保桥头软基处理深度符合要求,严格控制软基处理质量。5)在台背画回填层厚线,确保回填厚度在规定范围内。6)及时回填。4 通道及涵洞4.1 结构构件裂缝、裂纹 形成原因: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2)没有及时养护。 防护措施: 1)做好混凝土配合比。 2)加强早期养护。 3)对水泥的技术性质加大频率检验。4.2 结构物表面出现冷缝 形成原因: 下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凝固再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 防止措施: 1)应增加搅拌能力。2)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

29、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4.3 施工缝表面混凝土松散形成原因:凿毛过早。防治措施: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凿毛。4.4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形成原因:1)集料级配差。2)混凝土浇筑时漏振。防止措施:1)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的深度。 3)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4)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采用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施工不宜超过300。4.5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形成原因: 1)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 2)模板刚度不够而造成变形。 防治措施: 采

30、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4.6 拉条螺丝处外观较差 形成原因: 处理方法不当。 防止措施: 应先凿除钢筋周围直径45、深23的水泥混凝土后割除钢筋,再修补。4.7 混凝土表面漏浆 形成原因: 1)相邻模板拼缝不牢。2)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防治措施:1)拼好模板,并在拼缝处设止水带。2)模板的榫槽嵌接应紧密。4.8 混凝土跑模 形成原因: 1)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2)模板的刚度不够而变形。防治措施:1)模板的榫槽嵌接应紧密。2)选择刚度好的模板。 5 防护工程5.1 砌石防护5.1.1 块石及片石强度低 形成原因: 1)块石及片石进场前未进行检验。2)部分石料风化。防治措施:

31、1)块石及片石进场应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规定。2)剔除风化石。5.1.2 砌缝砂浆强度低 形成原因: 1)砂浆中所用水泥、砂等材料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2)未进行砂浆试配。3)拌和时对各种原材料未按要求纪念性计量。4)未采用机械拌和,而是采用人工随意加料拌和。5)拌和好的砂浆未及时用于砌筑。6)砂浆运输过程中离析。防治措施:1)对原进场材料按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料坚决清理出场。2)砌筑开工前按要求进行砂浆强度试配。3)拌和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用量计量要准确。4)砂浆应采用机械集中拌和,不允许人工拌和。5)拌和好的砂浆摆放时间不能过长,要及时用于砌筑。6)砂浆运输路线不能过长,拌和场地尽可能靠近施工现

32、场。5.1.3 砌筑砂浆不密实,不饱满 形成原因: 1)砌筑时先干砌后灌浆。2)填缝砂浆没有插捣密实。防治措施:1)砌筑时应先坐浆。2)对填缝砂浆一定要插捣密实,不留空隙。5.1.4 勾缝砂浆剥落较多 形成原因: 1)砂浆勾缝后没有进行养护。2)勾缝前砌缝表面的泥土及浮浆没有清理干净。防治措施:1)砂浆勾缝后要进行养护。2)勾缝前要将砌缝表面的泥土及浮浆清理干净。5.1.5 排水边沟排水不畅 形成原因: 1)沟底纵坡设置过长。2)沟底纵坡坡度过小。3)边沟被堵塞。4)边沟沟底不平顺。防治措施:1)按实际排水需要设置边沟纵坡长度和坡度。2)及时清理边沟中的杂物,保持边沟排水通畅。3)边沟沟底要砌

33、筑平顺,防止局部凹陷。 5.2 土工网垫植草防护5.2.1 草籽植被不均匀 形成原因: 1)部分漏撒。2)草籽质量差。3)坡面土质不适合草籽生长(如灰土)。4)播草籽后养护部及时。5)播籽被雨水冲走,没有及时补种。防治措施:1)采用机械播撒,防止漏撒。2)坡面换填一层适合草籽生长的耕植土层。3)选用较好的草种。4)播籽后要及时进行养护。5)大雨过后要及时补种被冲走区域。5.2.2 土工网垫与坡面连接不服帖 形成原因: 1)坡面不平整。2)坡面杂物未清理。防治措施:1)铺网垫前将坡面整平。2)铺网垫前将坡面杂物清理干净。5.2.3 土工网垫剥落 形成原因: 1)网垫锚钉偏少。2)网垫搭接长度不够

34、。防治措施:1)按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布设锚钉。2)保证有足够的搭接长度。6 绿化工程6.1 植草出芽率低 形成原因: 1)草籽质量差。2)养护不及时。3)洒水养护方法不当。防治措施:1)选用优良草种。2)选用有效的养护方法及时养护。6.2 植树存活率低 形成原因: 1)选苗不合要求。2)栽种季节不对。3)苗木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不够。4)种植后养护不到位。5)养护洒水不当。6)土质不适合苗木生长。 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树苗。 2)选择有利季节栽种。 3)苗木运输过程中要加强保护措施。 4)种植后要选择有效的养护方法及时进行养护。 5)换填耕填土。7 内业资料7.1 内业资料管理7.1.1

35、无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形成原因: 对内业资料档案管理重视不够。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内业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使内业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7.1.2 内业资料管理混乱,分散多处 形成原因: 1)对内业资料分类建档工作重视不够。2)不熟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防治措施:1)加强内业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内业资料档案目录。2)指派熟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集中管理,分类建档。7.1.3 内业资料无专人管理 形成原因:1)对内业资料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2)人员不足。 防治措施:添加人员,指派专人对资料档案进行管理。7.2 施工原始记录7.2.1 原始资料已被复制,真正的原始资料已丢失

36、形成原因:1)工作人员不知道原始资料的含义。 2)未按规范施工,资料填写与施工实际不符。防治措施:1)加强学习,让工作人员知道原始资料是工程实施中形成的而未经任何修改的原始记录。 2)加强现场管理与检查,一定要按规范施工。 3)认真做好原始资料的保护、搜集、整理和归档工作。7.2.2 无孔道压浆记录 形成原因:1)未进行孔道压浆。 2)虽已压浆,但未作现场记录。防治措施:1)严格施工工序,在张拉14天内应完成孔道压浆。 2)保存孔道压浆的原始记录。7.2.3钻孔记录中无泥浆检测记录,未填写导管埋深 形成原因:1)质量意识差,施工过程中未检测泥浆指标。 2)虽已检测泥浆指标及导管埋深,但未记录。

37、 3)导管埋深不规范。防治措施:1)加强操作人员质量意识,规范施工现场记录表格。 2)进行操作人员岗位培训。 3)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奖惩制度。7.2.4 无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 形成原因:1)施工原始记录未及时搜集归档,资料管理工作不善。 2)未按规范张拉。防治措施:1)加强并完善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对施工原始记录进行收集归档。 2)加强现场检查,保证按规范施工。 3)规范施工现场记录表格,指定专人进行现场记录工作。7.2.5 无现浇箱梁支架预压的测量原始记录 形成原因:1)未按规范要求测量支架基础的沉降量,混凝土浇筑前也未分析支架基础沉降是否稳定。 2)测量后未保存原始记录。防

38、治措施:1)按规范要求测量支架基础的沉降,浇筑前应分析沉降情况,稳定后才能施工。 2)测量后保存原始记录。7.2.6 混凝土预制场蒸汽养生物升温、降温记录 形成原因:1)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升温、降温控制。 2)施工人员未进行记录。防治措施:1)检查升温、降温装置,规范升温、降温方法。 2)规范现场记录表格,养生过程中及时记录。 7.3 中间检验资料7.3.1无中间检验申请单、工程报验单喝工程检验认可书 形成原因: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程报验,未报验即进入下一道工序。防治措施: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程报验。7.3.2 未分类整理归档 形成原因:内业资料未分类建立档案目录,资料管理未定员定岗。防治

39、措施: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和方法,对资料管理进行定员定岗,分类建立内业资料档案目录,收集的资料及时归档。7.3.3 报验资料中无监理工程师签字 形成原因:1)工程报验时,驻地监理未对工 程的合格情况进行判定。 2)个别监理代替所有人签名。 3)监理工程师不及时签名。防治措施:1)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2)严格按报验程序操作,对合格工程按规定程序报验的资料应及时签字确认。 3) 建立奖惩制度,将不合格的监理人员清退。7.3.4 自检及抽检频率不足 形成原因:1)工作人员缺乏质量责任心。 2)工作人员不熟悉标准、规范、规程及技术文件。防治措施:1)完善岗位责任制,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或更换不负责任的工作

40、人员。 2)工作人员要经常地学习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技术文件。7.3.5 填写不规范 形成原因:中间检验有关资料整理不严肃认真,对资料随意篡改,不能真实反映工程质量。防治措施:端正态度,认真填写各类检验资料。7.3.6 相关资料前后矛盾 形成原因:资料填写不认真或存在弄虚作假现象。防治措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资料填写工作,严禁弄虚作假,对造假人员坚决清退。7.4 试验资料7.4.1 试验台帐不全 形成原因:资料管理不善,试验人员责任心不强。防治措施:1)加强试验人员的责任心,建立完整的试验台帐。 2)试验台帐应能清楚反映如下内容:试验项目与数量试验日期试验频率试验结果是否合格。7.4.2 自检及抽检频率不足 形成原因:1)试验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 2)试验人员数量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