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共1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61051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共1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共1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认真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科学指导,明确目标任务,厘清发展思路,夯实工作基础,加快实现全市防震减灾中长期奋斗目标,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

2、落实国家和省防震减灾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1.地震监测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完成了“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极低频探地工程”“山东省地震社会服务基础工程”等项目的区域性建设任务。全市已建成专业测震台站11个、强震台站14个、数字化前兆专业台站12个、专业测项115个,测震台站平均台距小于30公里,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市、县两级地震台网中心全部建成,实现了监测数据实时数字传输,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装备优良、管理科学的地震监测台网体系。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了由1

3、56个网点组成、覆盖全市的宏观观测网和实时监控多个综合性宏观观测点的远程视频平台。2.地震灾害防御工作成效显著。将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450余项重大建设工程开展了地震安全性评价,2000余项一般建设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依法提高一档设防。潍坊市城区及8个县(市)中心城区全部完成地震小区划,为一般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提供可靠依据。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稳步推进,出台了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建成了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市)2个、示范社区7个,省级防

4、震减灾基层基础工作示范县(市、区)3个、示范社区15个、示范企业3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4个,带动了城乡地震综合防御能力的整体提升。3.地震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健全完善。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并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定并备案部门及行业预案3800余份,成立了23支专业及行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共计4900余人。组建了90支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登记备案志愿者11300多人。建成173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区面积达1039万平方米。军地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地震应急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县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全部建成并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组织了市、县机关工作人员应急疏散演练,承办了山

5、东省2015年度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地震应急演练实现了制度化和常态化,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明显提升。4.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取得新进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成立了潍坊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落实了机构、编制和人员。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形成了以宣传、教育等多部门合作共建的宣传教育机制。深入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成了技术先进、国内一流的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以及县(市、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15处,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09所,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实现全覆盖。编辑出版地震科普读物、宣传品20余种1

6、000余万份(套)。组织各类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培训和报告会1000余场次,受益人群达500万人次。5.防震减灾管理创新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创新防震减灾管理模式,在全国首批建成市县互通的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防震减灾管理数字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发展新要求,开通了防震减灾官方微信、微博、移动信息平台、12322公益热线等新兴媒体渠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存在问题经过多年努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管理能力不足,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地震预测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没有根本性突破,预报方法、前兆观测

7、手段以及数字预报技术的研究有待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城乡老旧建筑地震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全市城区相当一部分建筑物没有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能力薄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事件的处置能力不强,应急救援物资及装备储备不够充足,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需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防震减灾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区、市属开发区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薄弱,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三)当前形势我市地处郯城庐江强震带和诸城惠民中强地震带上,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近年来,华北地区潜在灾害性地震风险加剧,山东内陆及近海地区小震频发。在中国

8、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中,我市全部行政区域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及以上地区,其中处于度区的镇街45个,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0%,人口300余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5%。地震形势复杂严峻,潜在地震灾害风险大,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充分认清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组织领导、市民应震、房屋抗震、专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工作,以期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

9、、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依靠法制保障、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社会力量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1. 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坚持全面系统谋划,加强防震减灾资源科学利用和有效整合,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优先解决关键领域的突出问题。2. 全面预防,有效减灾。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御理念,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10、,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向发力,实现减灾效益最大化。3. 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健全防震减灾部门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将防震减灾目标任务落到实处。4. 夯实基础,支撑有力。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基础,提高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和队伍素质,为防震减灾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5. 提升能力,拓展服务。以素质和能力建设为抓手,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提高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城乡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总体能力达到中等发达

11、国家水平。全市地震预测科学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集多学科多手段于一体、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地震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体系,建成自动触发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子系统;全面落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快推进地震高风险区农房抗震改造,基本消除不具备抗震防灾能力的危旧民居,实现城乡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均衡发展;建成较为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救助保障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防震减灾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和全国先进水平。三、工作重点(一)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1.提高地震监测台网效能。加强地震监测基础设

12、施建设,增强地震监测专业台站综合能力,着重抓好沂沭带北段及其分支断裂集中分布的重点区域和监控手段空白区域地震监测台站或观测手段建设,以形变观测、地下流体观测为主要手段扩建升级前兆台网,增加流动重力观测次数和观测长度,完善地球物理场网格化综合观测,实现全市范围内专业地震监测设施“全覆盖”。探索新技术在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开展地震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开发,建立综合性的台网监测数据处理中心和区域监测数据维护中心,全面提升台网运行质量和产出效率。2.建设区域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系统。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区域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完善和发展地震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众、生命线工程、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工

13、程快速提供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升级改造地震网络信息系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服务。3.强化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发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作用,在地震高烈度区特别是划定地震危险区推广简易、经济、实用的地震宏观观测手段。切实发挥好地震远程视频监控平台的作用,实时捕捉有效地震宏观异常。完善群测群防管理体制,强化市级地震群测群防经费管理,发挥专项资金的保障作用,拓宽地震群测群防经费投入渠道,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二)统筹城乡抗震设防,全面提升地震综合防御能力。1抓好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管理。市、县(

14、市、区)编制城市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规划。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抗震隐患检查,落实拆除、加固改造等防范措施,全面消除地震致灾隐患。规划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镇开展地震小区划。开展安丘-莒县断裂和双山-李家庄断裂综合探查与震害防御对策研究与应用,划定地震活动断层等不良地震地质条件“黑线”,为编制城乡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全过程监管,不断提高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贯彻实施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强化部门责任,严格审查把关。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科学确定抗震设防要

15、求。加强对建筑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指导,推动减隔震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协调和指导具备评估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现有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抗震加固和改造。 3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管理。强化政府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民居抗震改造工程,农村居民新建住房按照不低于地震烈度度标准进行抗震设防。继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市、县建立农村民居工程技术服务网络,开展工匠培训,强化示范和宣传引导,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新技术和节能环保建材的推广应用,为农村民居建设选址、

16、设计和施工等提供服务,基本扭转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现状。4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建设。在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和基层单位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县、示范城镇、示范社区、示范企业建设,到2020年,建成4个国家级、4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40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5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企业。潍坊市力争建成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三) 加强地震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完善“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震救灾新机制。强化地震、消防、民政、市政、交通运输、卫生计生、通信、电力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军地、市县、

17、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完善市、县(市、区)地震现场指挥部,配备应急装备,提高地震现场决策指挥能力。健全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完善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提高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研判和处理能力。2强化地震应急准备。适时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指导、督促规模以上企业、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专项预案的制定、修订,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各重点部门、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开展不同规模、多种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特别是加强对重点

18、部门、行业、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演练的指导和培训,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地震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指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各级应急、教育、民政、建设、安监、地震等部门配合落实好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3提高地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日常管理,统筹安排交通、供电、供水、环卫、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实现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置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提高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实用性。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加强交通运输、市政、卫生计生、通信、电力、广电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功能,提升全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19、。(四)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落实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开发适合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家庭等不同群体的防震减灾宣教产品和地震财产保险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广电、报刊等媒体资源,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融入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结合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在人员密集场所、社区、学校、企业等广泛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大力支持、城乡居民广泛参与的防震减灾浓厚氛围。把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各级干部培训机构教学计划。发挥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模范引领作用

20、,建成2处国家级、10处省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前全市中小学校实现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全覆盖”。加强信息管理,完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工作方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社会稳定。(五)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地震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推广应用地震观测数据分析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探索地震孕育过程中的物理预测新途径。强化地震预测预警理论研究,推进预测预警方法技术创新。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推动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建筑减隔震技术研究,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与实时响应决策技术研究,搞好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防震

21、减灾合同制科研项目、地震科研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提升科技对防震减灾的支撑能力和贡献率。四、重点项目(一)潍坊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建设工程。立足我市严峻的震情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地质构造背景,优化升级传统专业台网,探索应用新的监测手段,重点搞好地震宏观观测网、深井流体监测网、流动水准监测网、体应变监测网、地磁观测网的优化升级,新建次声波观测网和气象三要素观测网,逐步建成集宏观与微观、多手段、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监测预报实验场。配套建设地震实验场数据处理中心,不断提高地震监测大数据处理水平。依托国家及省地震局开展郯庐断裂带专题研究项目,在重点段落开展网格化地震观测,包括地震台阵观

22、测、大地电磁探测、钻孔应变观测、重力观测、次声波观测等内容。(二)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新建地震烈度与预警基准站1个、基本站4个、一般站127个,升级现有微震、强震观测设备;升级改造地震网络通讯系统;建设市级汇聚节点,实现与省数据中心交换与传输;探索建立与公共媒体、学校、铁路等单位的预警信息共享发布渠道。(三)开展安丘-莒县断裂和双山-李家庄断裂综合探查项目。应用先进的断裂调查技术手段,对地震活动性强、潜在危险性大的安丘-莒县断裂和双山-李家庄断裂进行综合探查,确定活动断层的精确位置,评价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提出活动断裂具体避让意见,通过采取科学“避让”的方式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23、同时为城乡和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建设工程选址以及农村危旧住房改造建设等提供可靠依据。(四)建设潍坊智慧地震科普教育馆。促进智慧潍坊与防震减灾事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基于web3D的网上智慧地震科普教育馆: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实景馆、影视馆、动漫馆、图书馆、农村民居建筑抗震咨询服务平台,实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社会效益最大化。建设防震减灾数据资源库,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政务办公、社会互动、宣传教育等领域搭建综合传递、存储和计算平台,提升防震减灾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五)潍坊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示范项目。依托我市地震台现有场地条件,建设“潍坊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示范项目”,通过对既有房屋采

24、取多种形式的抗震措施建设农村民居加固示范、配套建设农村民居提供抗震设防示范墙、示范模型以及木质、轻质钢结构示范屋和减隔震技术示范屋等,为广大农民学习了解和应用建筑抗震知识搭建综合性的示范平台。具体内容见下表:潍坊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内容投资概算(万元)实施时间1潍坊市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1.建设监测预报数据处理中心:土建部分15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设备仪器类投资300万元;其他配套投资100万元。概算总投资1000万元;2.建设潍坊(浮烟山)地震台深井综合观测项目,概算投资300万元;3.建设专业地下流体监测网,新建监测井8眼,概算投资300万元;4.潍

25、坊台、安丘台、昌邑台、留山台新建次声波观测网,概算投资100万元;5.在潍坊台、安丘台、昌邑台、青山台、留山台、青州台建设气象三要素观测网,概算投资100万元。18002016-2018年2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1.建设基准站1个、基本站4个、一般站127个,投资350万元;2.安装预警终端100个,投资150万元。5002016-2020年3安丘-莒县断裂和双山-李家庄断裂综合探查1.出露区断裂地震地质调查;2.隐伏区断裂物探工作;3.断层钻孔验证;4.断裂活动性鉴定;5.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6.活断层地震危害性研究与避让对策研究。13002016-2018年4潍坊智慧地震科普教育馆借助三

26、维虚拟现实及仿真、动漫、多媒体、数据压缩及传输等技术,将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全貌实现1:1比例,供社会公众网络参观浏览。建设影视厅、动漫厅、图书馆、农村民居建筑抗震咨询服务平台、防震减灾数据资源库、地震科普教育平台等专题,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2002016-2018年5潍坊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示范项目1.对示范项目区现有房屋采取多种不同形式的抗震措施加固示范;2.示范项目区新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示范墙、抗震示范模型图文展示;3.新建木质及轻质钢结构示范屋、减隔震技术示范屋;4.设置农村民居建筑抗震知识工匠培训教室等。1802016-2017年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依法履行防震减灾主

27、体责任。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资金投入、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和人才培养机制,强化职能部门防震减灾职责意识,按程序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建立绩效评估、考核、责任追究制度,推进防震减灾目标责任制落实。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规划实施的领导督导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2.建立完善的防震减灾组织领导机构。推进市、县两级地震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优化人员结构,确保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各级住建、民政、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要明确专门人员,依法落实地震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军地协调、区域协作和部

28、门联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3.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对规划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培育和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团体和人民群众更多的参与支持防震减灾工作,广泛凝聚共识,用好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政府领导有力、社会关心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事业的浓厚氛围,打牢规划实施的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二)强化法治保障。加强防震减灾规章建设,根据防震减灾法和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研究制订完善我市相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对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规范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规范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行为,保障防震减灾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地震行政

29、执法机构和队伍,加强执法培训,加大执法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地震执法管理、责任追究、行政复议、行政监督监察等制度,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三)健全投入机制。完善市、县两级地震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依法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防震减灾的实际需求,提高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专项投入,使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公益性基础地位。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更多更好地向防震减灾工作聚集,建立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捐赠、企业投入、地震保险等多种资金渠道共同支撑的投入机制。(四)做好规划实施控制。对本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和防震减灾主要工作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层层分解落实,分年度细化分解规划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工作标准和实施进度,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立规划实施的责任体系和相关评估制度,强化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适时进行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推动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