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习题重点题答案及问答题题库(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习题重点题答案及问答题题库(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海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870)-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习题重点题答案及问答题题库第一部分说明问答题的形式有简答题和综述题等,这些都是拿分大项,能不能拿高分就取决于问答题做得怎样。虽说河海专业课改得不严,能答到大意就给分,但要想要拿到高分,建议各位考生还是要用课本里的原话来答题。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答案才标准,才能保证拿到满分,另一方面,这样在答题时也节省时间,把背好的东西默写出来,总比临场发挥要快得多。因为阅读理解是要花时间来思考的,所以在问答题上赢得了时间,对回答阅读理解题是有很大好处的。在答题时,有些问题各位考生要注意下:(1)答题时要做到思路清晰,在
2、平时复习是就要掌握课本的各个知识点,尤其是17个管理学派,它们的代表思想要弄清楚,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就要以课本中的管理理论为依据和准绳。(2)答题要有逻辑性、层次性,分点拿分。答题的时候不要笼统作答,写个1、2、3出来,最好多列几条,然后是分析观点,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观点。(3)平时就算没有看过什么管理方面的课外书或者杂志,在考试前一两天一定要找到海尔或者华为的管理案例来看,看过真题的考生应该知道,08年就要求考生举案例分析问题。(4)答题要注意字迹工整,所以如果字写得不是太好的同学可以在复习比较累的时候练练字。既可以缓解压力也可把字练好,更好的得分。考研是又一次高考,一定要分分必争。另外还要强调
3、的是,根据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有大约60%分值的题是来自课后习题的。期待在来年的河海录取名单里能看到你们的名字,祝你们成功!第二部分课后习题重点题答案第一章 现代工商企业的崛起第一节 发现管理的世纪T3.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理论?答: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理论是: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德国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第二节 现代工商企业T1.为什么说“管理学必须以工商管理为核心”?德鲁克提出的三点理由是什么?(本题见P47)答:(1)无论是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还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抑或是代表人类其他古代文明的管理思想,他们共同构成了管理
4、知识宝库的历史部分。(在工商企业崛起之前)(2)管理从自发走向自觉,管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起因于西方现代工商企业的建立。(工商企业的崛起,使管理从自发走向自觉)(3)今天谈及的管理知识,其主体部分约定俗成地规定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工商企业是管理学研究的样板,现代管理学是在工商企业崛起之后兴起的)所以说“管理学必须以工商管理为核心”。德鲁克的三点理由是:首先,工商企业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构。其次,只有经济领域才能用数字对资源分配和决策成果加以度量。最后,工商企业的建立是20世纪成功的历史。(这是书上原文)T2.阐述现代工商管理的定义?答:什么是现代工商企业?现代工商企业它有两个特点:(1) 它包含
5、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2) 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管理。这就是现代工商企业。T5.能否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种中国社会的最有效的生产力载体?你的理由何在?(说明:这种题先解释概念:什么是有效生产力载体?再提出自己的解决)(此题见书P48)答:可以这样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种中国社会的最有效的生产力载体。有效生产力载体是“有效”与“生产力载体”的整合,所谓生产力载体乃指一种经济组织,它能把不同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组织成一种现实生产力,并借助现实的生产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有效”是通过对资源的占有、配置而达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的目标。中国社会最有效的生产力载体
6、是指在中国现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达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的目标。(自己见解,上面说了生产力载体的含义,接下来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比如说说为什么国企要改革啊,改革方向何在啊,这些都是自己的观点。)国企是由国家控股的企业,长期以来是中国企业的代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国企的很多制度不再代表最有效的生产力载体了。管理体制的落后,“铁饭碗”、“大锅饭”现象在国企还存在,企业内部缺乏竞争上岗机制,造成国企整体缺乏活力的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就远远没有私企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改革,从体制上,从管理上,使其真正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第三节 资本主义企业
7、与资本主义精神T1.按韦伯的观点,何谓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本题见P54)答:所谓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以合理(或理性)地组织生产和劳动为手段的企业。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就是指那种寄希望于利用交换的可能性获取利润的活动,也就是那种建立在(表面上)和平地获取利润机遇上的活动。第二章 科学的管理理论的创立第一节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T1.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什么?其具体含义应怎样理解?(本题见P63)答:科学管理实质企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等)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这场完全的思想革命有以下四层含义:(1) 工人与雇主必须
8、建立共同富裕的思想。(2) 变斗争为合作,把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3) 工人与雇主亲密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4)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一切工作。T2.叙述泰罗所提出的管理技术定义、科学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本题见P64、65,这种死的题目一定要拿到分)答:管理技术定义:确切的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使它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科学管理模式:泰罗认为“必须经过长期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去发掘出“像工程的基本原理那样精确和清楚的规律”。科学管理原理:在科学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除应把过去工人所有的传统知识进行汇集,制定规章制度、工作准则之外,还必须承担新的任务:(1) 对工人操作的
9、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2) 科学地挑选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3) 雇主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干。(4) 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上应共同承担责任,不应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而应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第二节 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T2.阐述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定义,并大致说明定义中提到的五种职能的含义?(本题见P74)答:法约尔说:“我选如下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可以这样
10、理解:就是要建立企业的运行方式,货物供给啊、人员安排啊等等。)指挥:就是指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T3.法约尔的管理原则概念是怎样定义的?按他的界定,管理原则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的原则有何区别?(本题见P76)答:法约尔把社会组织维持健康和正常的条件称为管理原则。(1) 原则虽是社会组织维持健康和正常的某些条件,但原则代表的是一种尺度,原则是灵活的,使用原则时应当注意各种可变条件,其中特别是可能涉及到人的因素。(2) 使用原则注意尺度,是很难掌握的艺术,它主要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靠智慧、经验和判断。
11、因而,由智慧、经验和判断组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一个管理人员的主要才能之一。(3) 管理原则因人而异,即不同管理人员都有自己所特有的、习惯使用的管理原则。管理原则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的原则的区别:管理原则是较主观的,主要由管理学者或管理者自己靠经验总结出来的,且不同管理者有不同的管理原则;而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则是科学研究者根据原理和方程推理出来的,是有严格证明和普遍适用性的。二者在这方面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第三节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T1.何谓“官僚制”组织?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此概念。(定义见P81,这是我对官僚制的理解,你们可以自己写下自己对官僚制的理解,这个概念是很重要的)答:“官僚
12、制”是这样一个组织体系,在这个企业中,由一个人合理合法地占有企业而拥有权威地位,他通过授权而组成一支管理人员的队伍对组织实施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只按照职权来实施管理,相互之间只有职位上的关系,不存在个人感情。官僚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控制。T3.从官僚制概念中阐述韦伯理性五要素的含义。(见P84,我是按自己的理解答的,你们可以把书上的写上)答:韦伯理性官僚制五要素:(1) 分工:建立一个职责体系,把职权和任务分给各个人,各个人按照职权和责任办事。(2) 组织的等级结构:把上下级联系起来的等级结构,彼此间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3) 常规化趋向:官僚制组织按照规定的制度运行,人员按照职责完成自己的
13、工作,如果组织按照这种规则运行下去,企业将趋于常规化。(4) 官员形式主义非人格化:组织的最高首长通过授权组成管理人员队伍,理想的职工按照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其次间只有职责关系而抛弃个人感情,人际关系被职责关系所异化。(5) 组织力争实现的高效运作目标:组织中的各个岗位和各个岗位上的人按照组织设计之初进行工作,就可以实现组织的运作目标。第三章 管理思想文化激荡第一节 管理程序学派T1.背诵并熟记孔茨、韦里克在管理学(第10版)中所提出的管理定义。(见P88)答:孔茨、韦里克在管理学(第10版)中所提出的管理定义: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
14、展开为:(1) 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2) 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3) 管理适用于各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4) 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造盈余。(5) 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效益与效率。T2.怎样理解管理程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见P8991)答:管理程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1) 用管理职能组织管理知识。该学派主张按管理职能组成一个具有延续性和扩展性的理论框架,以便把各种管理知识安放到此框架内。(2) 使用管理职能组织管理工作。该学派认为,不同组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上的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工作,均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管理职能程序
15、来组成。(3) 只要对实施各项职能所获得的经验进行科学分析,就可推断出各种管理原则。(4) 每个管理人员只要遵循和执行各项职能,就可形成一套各自实施这些职能的“运用法则”。第二节 管理科学学派T 1.何谓管理科学学派?请用简洁的语言对该学派做出描述。(见P99)答: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计量学派、数理学派,该学派努力地把科学工具应用于管理之中来帮助解决重要的问题把有限的资源最优地分配、运用来实现既定的目标。T4.简述管理科学学派中所使用的理性决策模式和经济理性决策模式的含义。经济理性决策模式又有怎样的人性假设?(P116,这个问题有点变态,我找了半天,原来在后面一节决策论学派里,唉,好久没看书了,
16、现在编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啊)答:所谓理性决策模式,就是假定人类的行动是,或应当是合乎理性的,在这种模式下,决策的典型阶段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寻找出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价所有方案,排除次序,最后抉择。这种决策绝对要求排斥超理性因素。当理性决策模式中使用经济理性准则作理性评判依据时,我们就得到生产与作业管理中最常用的经济理性决策模式。经济理性决策模式的人性假设是:管理科学学派中的经济人假设。第三节 决策论学派T1.西蒙的决策理论对管理学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他提出的决策理论是从怎样的基本观点出发的?(见P109)答:西蒙的整个决策理论的最主要的贡献是关于决策的基本准则和有关决策过程的理论。具体
17、地说,这就是:(1) “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准则”两个决策理论基本命题的建立,对理性决策提出了挑战。(2) 打破传统理论囿于研究决策成果合理性的做法,从对决策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出发,建立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他提出的决策理论是从“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原则”两个基本观点出发的。T2.西蒙的决策理论将决策分为哪四个阶段?怎样理解“管理就是决策”?并以实例做出说明。(见P109和P110)答:西蒙把决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即“情报活动”。第二阶段: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即“设计活动”。第三阶段: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
18、抉择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特别的行动方案,即“抉择活动”。第四阶段: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对抉择出的方案进行检验、修正和评价,即“审查活动”。“管理就是决策”的真正涵义就是: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进程。如企业制定计划是决策,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决策,组织中的干部配备是决策,实施管理控制的时候采取措施来纠正偏差也是决策。第四节 行为科学学派T3.何谓“社会人”?它与“经济人”有什么不同?(见P125)答:所谓社会人,是指对社会和个人来讲,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相互竞争;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利益而不是为自我利益而行动的。它与“经济
19、人”的不同点:“经济人”把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动机,只考虑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并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社会人”是把感情放在首位,讲究组织间的合作以及把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放在经济利益的前面,这是与“经济人”的最大不同。第五节 经验学派T1.在精读德鲁克管理实践一书的基础上,开展下述研究:(这题是重点啊,08年我就考到了,还好我背了,写得特别顺手)(1) 德鲁克怎样界定管理?(P137)(2) 何谓管理企业?何谓管理管理人员?何谓管理工人和工作?(3) 按从描述走向操作的顺序,逐步展开管理三职能的讨论。答:(1) 德鲁克这样界定管理:这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的机制,它管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
20、,管理工人和工作。如果略去其中的一项,我们就不会再有管理,也不会有企业和工业社会。(2) 所谓管理企业(这是首要职能)是指管理一家企业意味着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不只是经济的产物,也是一个创造者,他只有能真正控制经济环境,并且采取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来改变这些环境,才算是实施了管理。(P136)所谓管理管理人员,是指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基本资源,并且是企业最稀有的资源,强调机构中(管理管理人员的)职能的重要性是企业的客观需要,否认或者轻视这种重要性是在葬送企业。(P137)所谓管理工人和工作,是指人力资源是最未有效使用的资源,同时也是最有希望提高经济效益的资源,因此企业能否运作,归根结底取决于
21、它促使人们尽职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P137)(3) 根据德鲁克的描述,管理三职能分别是指管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工人和工作。第四章 管理知识爆炸T1.何谓组织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分成哪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的文化体现又有怎样的特点?(P150)答:从广义上引进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代表着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信仰、期待、思想、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复合型式。企业文化(狭义)可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层面:(1)在较深而不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它们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改革难道极大、代表企业最稳定的核心部分;(2)在较浅较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改革起来虽很难
22、,但与基本价值观念相比稍为容易些。文化体现上的特点:在较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带有企业特有烙印的一种风格,企业所有成员共享这种文化并一代代传播,具有继承性。在较浅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处理事情的习惯性方式和风格,是受大环境所感染的,和企业领袖个人魅力所影响的,如果领袖换了,风格很有可能就会变化,不具有继承性。第三节 战略管理(2)T3.何谓竞争未来?领先未来应具备哪些条件?怎样理解普拉哈尔德、哈默的新战略观?答:竞争未来就是不断创造与把握不断出现的商机的竞争,亦即重划新的竞争空间的竞争。(P176)领先未来应具备下列四条:(1) 懂得竞争未来有何不同;(2) 获得洞察明日商机
23、的方法;(3) 能够激励公司全体员工踏上通往未来漫长而艰苦的征途;(4) 具有不冒不必要的风险便超越竞争对手,领先达到未来的能力。第四节 流程再造T2.解释“改革”、“流程”的含义。简述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P181)答:所谓“改革”乃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进展。所谓“流程”,是指一系列业务活动,其中包括将某种或多种东西投入并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由于分工,导致企业机构的臃肿,其规模的不经济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企业已经不再需要,而应该是根据流程来组织业务的开展,通过
24、组织机构的精简,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企业改革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既定部门内的、狭义的操作和工作上,应打破部门界限,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业务流程上来。第六章 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1)第一节 儒家古代管理思想(1)T1.怎样理解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思想出发点以人治人?(P214)答:治理国家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治理,而对人的治理的关键在于得人心,因此,必须依靠人,并用人道来治理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1) 儒家不仅认为人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人比土地、财货重要,而且提出“民为立国之本”的民本思想。(2) 儒家又提出,得国的关键在于得民心。(3) 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思想出发点还包括“以人道治人
25、”这一重要观点。T2.概述仁概念的基本内容。其中特别是“仁者爱人”之含义。(P216-218)答:孔子儒学的“仁”并未以精确无歧义的科学概念出现,它与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一样,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诸多构成要素复合而成的。仁概念的构成要素有四个:(1) 构成要素之一人的基本规定性。孔子以仁作为人的本质,认为只有具备了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否则只能称之为“小人”。(2) 构成要素之二伦理道德。以“爱人”为核心内容的仁作为现实层面的伦理道德,一方面,它要求人们随时以仁的要求爱人来约束、规范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另一方面,“仁”代表一种道德境界,这种境界将得到人们的仰慕、得到人们所在群体的赞誉,并成为人们行
26、为之楷模。(3) 构成要素之三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圣人”,社会理想是由小康社会后达到大同世界。(4) 构成要素之四行为准则。仁作为人的基本规定性,并非人人都可求得,仁概念不仅指成仁之人,而且还意味着成仁之道。仁者爱人的含义:(P216)(1) 仁者爱一切人。仁者必须以血缘亲情之爱为根本,并由此“推己及人”,从亲情之爱扩充为爱一切人。(2) 爱有差等。仁者在爱的扩充过程中,爱的程度将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亲亲有差地递减。(3) 急亲贤。即在爱的扩充过程中,应该亲爱亲贤,而且对君、父之爱又必须高于其他一切之爱。第二节 儒家古代管理思想(2)T1.试问:何谓“三纲八目”?从“三纲八目
27、”又怎么来构架出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治国模式?(P222)答:所谓“三纲”是指: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得到儒家治国模式的含义:德治教化发扬美好光明的德行,并用以教育感化人们,使之亦能去其旧染之污,以达至善至美。修身治国修养个人道德,提高个人道德品性,以求齐家、治国、平天下。T2.解释社会“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含义。从具体内容的研究去体悟儒家社会化组织方式内仁外礼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谐协特征。(哇,这题是重点啊,现在看看还是感觉到这题的重要性,好好背吧,虽然痛苦点,实在是长啊)(P223)答:本书把社会组织过程中
28、人们行为得到协调的原因来自外界,即由他人控制而达到行为协调者,称为“他组织”;反之,人们若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导致心理默契而自觉协调个体行为者,便称为“自组织”。使用这两个概念就可以看出,“内仁外礼”是一种具有“自组织”和“他组织”谐协功能的这话组织化方式:(1) 儒家不仅把人解释为“爱人”,规定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受仁,而且把人作为个体处理人与人关系和为政治国的最高准则。所以,先秦儒家的“内仁”在强调发挥个人主观精神、强调道德修养重要性的前提下,仁所包含的诸多心理因素、情感原则和道德精神均成为人们内心体验和实践的道德范畴,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这是“内
29、仁”的社会“自组织”作业。(2) 自夏、商开始,礼与刑共同构成了法。到西周经周公旦制作“周礼”后,礼不仅变成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遵循的准则,也已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根本大法。“礼”不仅扩大到整个上层建造,还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作为法律的一种形式而具有强制性权力并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因此礼作为外在的制度和规范,产生了制约人们行为的力量,并获得了“他组织”的功能。(3) 考察仁礼的一体化,即“内仁”和“外礼”的整合关系。一方面,仁是礼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只有“克己复礼”才算是仁,才能实现仁。由是,仁礼一体,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仁是内心自觉,礼是外在控
30、制,它们互为因果、相伴相生,产生了“内仁”“外礼”之整合关系,形成“自组织-他组织”谐协特征。T3.“和”与“同”这一对哲学范畴有何异同之处?“分和原则”又是什么?(P225)答:“和”是指不同性质的事物的和谐统一,而“同”则指性质相同的事物无差别的同一。所谓“分和原则”,是指在治理国家时应做到“分”与“和”相结合。所谓“分”,就是指社会分工、等级划分和伦理规范规定的其他身份划分;所谓“和”,则指在上述“分”之下各种不同身份、等级的人和亲相敬、分而合作。T4.何谓“中庸”?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具体表现是什么?理解社会化组织方式中和原则的意义?答:所谓“中庸”,是指人们不应该走极端,要避免过与不
31、及的出现。在解决问题时,应从两端入手,抓住问题的“始终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再“量度以去中,然后用之”。我们把中庸之道在道德修养和国家治理中的应用称为“中和原则”,具体表述如下:中和原则1(道德修养)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中”是天下之本,人之本性。但人因气禀所致,情发各异,故要求人们感情发而皆中节符合法度、常理,以实现天下之“和”。中和原则2(国家治理)抓住问题的始终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在众论不同之极的两端之间,用法、理度量以取其“中”而用。第三节 道家古代管理思想T1.为什么老子道家古代管理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P228-229)答:道家古代管理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谋
32、略型特征,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 老子的价值取向不是某一具体个人,而是国家、天下,是侯王与圣人,或者说老子具有君主治理国家、天下之视角。(2) 老子所涉及的问题和讨论的切入处具有浓厚的政治倾向。由兵器到战争胜负,进而到战争伦理、人心向背,最后说到如何得志于天下,这就是老子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取向。而且老子关心的是为政治国者治理国家时如何才能得民心。(3) 老子主张宽松的政治而反对政治苛严。在老子那个年代,不存在什么比“治国”、“用兵”、“取天下”更大的政治,正因为如此,老子的古代管理思想将这一切相混而获得了浓厚的政治情趣。(4) 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终因具有十分强烈的谋略意识而成为“君
33、人南面之术”。综上所述,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具有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第七章 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2)第一节 法家古代管理思想(1)T1.概述商鞅“依法治国”古代管理思想。(P236-239)答:商鞅古代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由以下三点构成:进化历史进化思想;利益人性好利假设;力量力量原则。治国模式以法治国。治国实务耕战政策。治国理想富国强兵、增强实力、称王天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商鞅的古代管理思想归纳为:行法治,借刑赏,驱民以农战,而求富国强兵,称王于天下。T2.解释构成商鞅古代管理思想的以下内容:立法名分、任法去私、利出一孔、胜民弱民。(P237-238)立法名分:所谓立法名分,就是使用法令
34、把人的职分与地位、财务所有权等确定下来。“立法名分”是商鞅“以法治国”模式的主旨所在。任法去私:法是指导人们言行的根本规章,是对所有人普遍适用的,不能因为徇私情而是法治混乱。“公”与“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凡由法规定的都属公,与法相背离的则算私,私应服从公;另一方面,“公”指国家和君主,“私”指贵族大家。利出一孔:所谓利出一孔,就是指用立功的方法来富贵,只留出一条利途,把其他的利途统统堵死,这条利途就是耕战。胜民弱民:商鞅认为民厌恶耕战,法却要驱使民耕战,因此法与民是一对矛盾。解决此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求人民服从法,即法一经颁布就必须遵从,不得违反;另一方面,商鞅提出“法弱民”,主张借助民众
35、所厌恶、害怕的刑罚等措施治理国家,是民众懦弱守法。第二节 法家古代管理思想(2)T1.何谓“抱法、处势、用术”?为什么用此作为韩非子古代管理思想核心内容的概括?(此题07年考到了,可以看出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啊,这是我反复强调的哦)答:所谓“抱法”,即韩非倡导的法治思想,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所谓“处势”,是指君主光有法还不够,还必须有“势”,它指一种具有绝对权威的强制力,也就是指至高无上的君主统治权。所谓“用术”,是指君主驾驭群臣的手段、权术。以此作为韩非子核心思想的概括,是因为经过归纳韩非的古代管理思想,他的治国模式可以概括为“抱法、处势、用术”。即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
36、,君主必须做到法莫如显、势至于尊、术不欲见,借助“抱法、处势、用术”以驾驭君臣,就能把国家治理好。第三节 墨家古代管理思想T1.概述古代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P242)答:理论基础:从“以天为法”出发的“兼爱天下之百姓”。社会政治组织方式:尚贤、尚同。社会经济组织方式:生财、固本。治国模式:兼爱非攻、兼爱交利。治国理想:“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之平均平等的“天下一家”理想社会。T3.解释以下概念:兼爱、交利、尚贤、尚同、非攻、生财、固本。答:兼爱:就是平等地、无差别地爱所有人。(注意和儒家仁爱相区别,儒家的爱讲究爱有差等,由亲及疏,由近及远)(P249)交利:“交”是相互之间的意思。交利就是大家互利,不做损坏彼此利益的行为。(P250)尚贤:所谓“尚贤”,首先要选贤任能,以贤代替世袭的主张和做法;其次,“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者居之。;再其次,贤良之士的任务是听狱治政以正刑法,巩固与维持社会秩序做到经济与财政方面的实官府、富万民,达到王天下、正诸侯、统一天下的目的。(P251)非攻:“非”是反对,非议和谴责的意思。非攻就是反对相互之间的攻击和不正义的战争。生财:财主要是指农产品,墨子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是民之根本。固本:即厉行节约,反对统治者的奢侈浪费。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