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共4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共47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16日恩施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篇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篇“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第三章指导思想第四章基本原则第五章发展目标第三篇改善基础设施第六章构建快捷交通运输网络第七章加强水利电力设施建设第八章改善信息基础设施第四篇发展特色产业第九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第十章突破性发展资源型新型工业第十一章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第十二章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十三章加快开发区建设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第十四章加快推进城镇化第十五章推进新农村建设第十六章促进州域协调发展第六篇建设生态
2、文明第十七章加强生态建设第十八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十九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七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第二十章深化改革第二十一章扩大开放第八篇构建和谐社会第二十二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第二十三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二十四章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第二十五章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第二十六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二十七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二十八章强化社会管理第二十九章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第九篇保障规划实施第三十章强化政策措施第三十一章加强规划管理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共恩施州委关于制定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
3、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为“十二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351.1亿元,年均增长10.6%,比“十五”增幅提高4.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2亿元,年均增长2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年均增长19.3%。一、二、
4、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412336调整为30.728.740.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71户增加到556户,工业增加值由23.1亿元增加到73.5亿元。旅游业迅猛发展,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106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6亿元。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新跨越,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4.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5.6%,五年累计投资超过76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一大批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得以加快推进,有的已建成发挥效益,办成了许多多年来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实事。宜万铁路、
5、沪渝高速公路、机场一期扩建等项目相继建成,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辐射周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实施,电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水利、通讯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有序开展。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了“以钱养事”运行机制。事业单位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资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外贸出口突破1.08亿美元,是2005年的3.78倍,年均增长30.6%;五年累计利用外资6186万美元
6、,是“十五”时期的3.3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181.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增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两基”目标,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校财局管”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格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站房建设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州8个县市,参合率达到94.8%。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5万人,参保率达95%;农村卫生设施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农村食品药
7、品“两网”基本实现全覆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计生服务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州新增退耕还林31.3万亩,累计完成200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17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7%。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5平方公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县县建成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建成沼气池49万口,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城市低保提标工作全面开展,农村低保扩大到26.2万人。“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14.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1万人;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由157万下降到120
8、万人。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06元,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年均增长14.6%。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标2005年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十一五年均增长%指标值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亿元)180.7259.48351.11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8.3411.7722.2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78.112210244.4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4.784.2913219.3外贸出口总额(万美元)28354565101077930.6直接利
9、用外资(万美元)283220015846186城镇化率(%)21.33030.5城镇登记失业率(%)4.54.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2.595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073.8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覆盖乡镇94.8总人口(万人)384.7396.4397.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2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19.950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0639015511406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64319003325514.6注:带的为五年累计数,GDP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第二章 发展环境进入“十二五”时期,恩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少挑
10、战,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一、发展的新机遇“十二五”将是我州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难得的发展黄金期。从政策层面上看,主要是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深入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支持我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等诸多机遇,有利于我州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从自身层面上看,一是“两路”开通的机遇。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建成通车后,长期以来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渝利铁路、宜巴高速等重点项目仍处于投资高峰期,恩
11、来高速、恩黔高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重点项目将有力地拉动全州经济发展;三是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我州在特色产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有效把握并充分利用好这些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将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二、面临的新挑战一是我州还处于打基础、谋长远、调结构、增后劲的攻坚时期,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与全国、全省发展差距仍在拉大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州刚刚迈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程度也才相当于全国的一半左右。二是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区域竞争压力较大,在武陵山6个地区中,我州的排名也不领先。三是
12、从自身发展来看,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推进不快,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调优经济结构的任务很重。城镇化处于初级阶段,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行路难、饮水难等突出民生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社会事业发展与全国全省差距明显,扶贫攻坚任务很重,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艰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加大。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发展不够,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才能有效解决。三、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判断,恩施州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离建设全面
13、小康社会和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十二五”时期,恩施州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是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深入推进“四个转变”(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农村经济为主导向城市经济为主导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的调整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为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奠定坚实基础的时期。第二篇“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第三章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
14、、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大力推进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农村经济为主导向城市经济为主导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章 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工业的主导地位,落实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正确处理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完善城镇功能,壮大城镇经济,增强
15、以城带乡的能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大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争创发展的新优势。把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创新发展,推进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努力形成以生态为
16、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开放为动力,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优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局面。第五章 发展目标按照在全国民族自治州中争先进、全省进位次、武陵山区有地位的要求,以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武陵山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全州生产总值达到620亿元(2010年价),年均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7%、14%,工业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地方
17、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确保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合理幅度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华中地区重要洁净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矿产工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明显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业成为富民兴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到2015年,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203545左右。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质量不断
18、提高。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全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以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增强。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直接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总人口控制在413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8%,森
19、林蓄积量达到0.6亿立方米。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以上。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比较完善。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专栏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
20、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属性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镇化率(%)351.122.2132244.440.630.5620393136084538121218207.5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资源环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耕地保有量(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38.33670.538680.6完成省定目标完成省定目标完成省定目标1约束性约束性约束性约束性预期性
21、约束性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总人口(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397.69373.820144.2114063255938723.180954.31837052407.513.23.11541010约束性约束性约束性约束性约束性约束性约束性预期性预期性约束性预期性预期性注:带的为五年累计数;2015年GDP按2010年价格计算。第三篇 改善基础设施坚持打基础、管长
22、远的方针,以道路交通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农村条件、推进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第六章 构建快捷交通运输网络按照“县县通铁路、高速公路,乡乡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油路”的目标,逐步建成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八个县市至州城“两小时交通圈”及与周边主要城市的快速连通,确立恩施州在中西结合部和武陵山区交通枢纽中的战略地位。加快铁路建设。加快铁路通道和枢纽建设,建成渝利铁路、黔张常铁路,加快推进安恩张铁路建设,加大恩黔铁路、郑渝铁路过境恩施的前期工作力度,铁路总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完善高速公路网。建成沪蓉高速巴
23、东段、恩施至来凤、恩施至黔江、利川至万州、恩施至奉节高速公路,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力争开工建设五峰至来凤高速,积极推进神农架至张家界、利川至来凤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为实现县县通高速,构建全州“三横三纵一支”高速公路网奠定基础。畅通州内循环线。调整国道、省道网布局,加大干线公路、重点旅游公路等改造升等力度,建成恩施、利川环线快速通道,巴东、建始、咸丰、来凤绕城线,鹤峰大垭隧道、巴东至野三关、鹤峰城区至宣恩当阳坪、巴东长岭至泗淌、利川至彭水等重点工程和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神农溪等旅游公路。实现8县市通二级以上国道,100%建制乡镇通国省道二级公路,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
24、公路高等级化。打造农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23000公里,进一步打通乡与乡、村与村及区域间重要循环线,完善农村公路网结构,力争实现拆并建制村通公路,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打造安全舒适、畅洁绿美的农村公路网。着力建设航空港。积极推进航空一类口岸建设。完成恩施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增加营运单位、开辟新航线、增开航班、扩大服务范围、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扩大航空运输量,增强保障能力,满足扩大对外开放和运输量增长的需要。加强港口及水运体系建设。推进长江巴东港及清江恩施港航运工程建设,加快三峡库区长江支流航道和清江水布垭至恩施段航道工程建设,提升内河航运功能。实施农村公路渡口渡船改造和渡改桥工程,基本形成
25、设施完善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构建综合运输枢纽。着力打造恩施主枢纽和利川、来凤等8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城市和城乡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努力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专栏3: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机场恩施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铁路渝利铁路、黔张常铁路,安恩张铁路,恩黔铁路、郑渝铁路,恩施铁路物资专用线。高速公路 建成沪蓉高速巴东段、恩施至来凤、恩施至黔江、利川至万州、恩施至奉节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五峰至来凤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神农架至张家界、利川至来凤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州内循环线 建成恩施、利川二市环城线等3个一级公路项目,
26、巴东县城至野三关等国省干线二级公路、重点旅游公路和农村重要二级公路项目。通达通畅工程 建设农村公路23000公里,力争实现拆并建制村通公路,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港口及水运 以长江巴东港、恩施清江港为龙头,配套完善巴东港长江三个港区,推进三峡库区巴东沿渡河、鳊鱼溪等五条长江支流航道工程,完善长江巴东港口功能;以清江恩施组合港为重点,建成清江沿线旅游、综合码头,推进清江水布垭至恩施段航道工程,提高内河航道通航能力。客货运站场 力争建成6个一级客运站、 8个二级客运站、6个三级客运站、35个乡镇五级客运站和5个一级货运站、8个二级货运站共68个客货运站场。第七章 加强水利电力设施建设加强水利
27、设施建设。一是防洪减灾。加快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建设;推进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推进清江干流治理工程建设。二是民生水利建设。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大力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我州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比例;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标准;推进应急抗旱水源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加大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力度,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启动农村塘坝环境整治工程,美化农村生活、生产环境。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恩施市、咸丰县等城市应急备用水源
28、建设步伐,提高水源应急保障能力;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增加供水能力。四是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强恩施市、利川市等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具有代表性的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五是水土保持。继续大力推进长江上中游、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石漠化治理和利用外资项目。六是水生态修复。加强城区主要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重点水库水生态环境。七是水利水产行业能力建设。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加强水利应急管理设施建设;加强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建设。优化电网
29、建设结构,完善电力外送主通道,实施渝利铁路、黔张常铁路、安恩张铁路配套供电工程以及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高效低耗的区域性电网,建成武陵山区重要电网中心,城乡用电条件明显改善。专栏4: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完成143座三类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全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2013年前解决规划内138.7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基本完成17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任务。灌区建设与节水灌溉 完成15个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宣恩县、鹤峰县共12个小型灌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
30、实施云龙河等22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水源工程 建设州城应急备用水源,实施车坝河水库备用供水工程、带水河右源一级支流清水河应急水源工程;实施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鹤峰县重点水源工程;实施乡镇饮水水源工程。城市防洪 实施恩施市、利川市、来凤县城区防洪工程和巴东县重点乡集镇防洪工程。小型农田水利 基本完成全州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目标。水土保持 全面启动易灾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进一步推进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石漠化治理项目。山洪灾害治理 实施全州山洪灾害治理非工程措施项目。第八章 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化进程,
31、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强化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对有线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加快光纤网络建设,发展移动宽带通信,建设“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框架。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农村通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网络覆盖率,力争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通信信号基本覆盖。第四篇 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兴州战略,加快优势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州域经济由第一
32、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第九章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把恩施州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一、加强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围绕“六百双五”目标,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专业村。到2015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5%。茶叶:全州新建茶园20万亩,每年改造老茶园4万亩,力争5年内完成全州20万亩老茶园改造任务,到2015年
33、,建成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100万亩,总产量达到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种植业亩平产值3500元,产值达到35亿元,茶叶加工、贸易产值达到45亿元,茶业相关产业(茶苗、茶文化、茶旅游、包装、运输等)产值达到20亿元。蔬菜:高山蔬菜种植基地以32个乡镇为重点,建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基地板块,总面积60万亩。地方特种菜重点发展凤头姜、山药、白皮大蒜、莼菜、葛仙米等品种,总面积25万亩。山野菜重点发展薇菜、葛、蕨菜、遏蓝菜(又名虎耳菜)、鱼腥草,总面积15万亩。食用菌规模达到600万平方米。到2015年,全州高山蔬菜、地方特种菜和山野菜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产量达150万吨,蔬菜
34、综合产值达40亿元。畜牧:推进形成以“一体两翼”(以生猪业为主体,牛羊业、家禽业为两翼)为主,以兔、蜂等养殖业为辅的特色畜牧产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州出栏肉猪700万头,肉牛18万头,肉羊100万只,出笼家禽1500万只,畜牧产业综合产值(含加工、流通)达100亿元以上。林果:水果产业重点建设长江流域巴东10万亩甜橙带、清江流域15万亩宽皮柑橘带、酉水流域10万亩柑橘白柚带和省道“椒石”10万亩优质梨线、国道“318”优质梨猕猴桃线15万亩以及20万亩城镇近郊小水果区。干果主要发展板栗和核桃,其中板栗基地40万亩、核桃基地20万亩。完成全州10万亩低产劣质果园改造任务。到2015年,全州
35、林果面积发展到140万亩,总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45亿元。其中水果面积80万亩,综合产值24亿元;干果面积60万亩,综合产值21亿元。抓好油桐、油茶和漆树基地建设,力争建成20万亩油桐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和10万亩漆树基地。地道药材:加快12个万亩中药材乡镇、48个千亩中药材村和百里紫油厚朴长廊建设。到2015年,全州地道药材板块基地发展到170万亩以上,其中草本药材基地90万亩、木本药材基地80万亩,综合产值35亿元。烟叶:实施烟水配套整村推进,加强烤晾房等设施建设,深化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白肋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95%以上的烟叶生产面积实现基地
36、化。到2015年,全州基本烟田面积达到100万亩,烟叶种植规模稳定在62万亩,收购计划稳定在190万担,烟叶收购值达12.63亿元。魔芋:以40个乡镇为重点,建设东部、西北部、西南部三大基地板块,到2015年,全州魔芋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达到7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0亿元、加工业产值10亿元。优质粮油:建优质米基地面积10万亩、优质马铃薯商品基地100万亩、优质小杂粮(高山芸豆、小杂豆)基地面积5万亩、双低优质油菜面积60万亩。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以现有州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基础,外引内联,每个优势产业确定3-4家重点龙头企业,集中资源扶优培壮
37、。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产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存量,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有关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领军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十二五”末,全州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过10亿元的1家,过5亿元的5家,过1亿元的20家。支持一家本地公司成长为上市公司。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特色农业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茶叶、特色蔬菜、畜禽产品、魔芋、中药材加工、特色饮料(酒)系列、粮油精深加工及特色食品开发等产业集群。粮食加工
38、以加工优质大米、小杂粮开发和马铃薯精淀粉、薯片、薯条加工为重点,油料加工以优质菜籽油开发为重点。茶叶加工以名优茶开发为重点,名优茶比重达到60%以上。高山蔬菜加工以蔬菜汁、蔬菜饮料和脱水蔬菜加工为重点;地方特种菜加工以姜制品、山药制品、大蒜素提取、罐装莼菜加工为重点;山野菜加工以薇菜、蕨菜、复原菜、葛产品加工为重点。魔芋加工以膳食纤维保健品、饮料、仿生食品、环保型涂料等加工开发为重点。水果加工重点在30个柑橘主产乡镇均建立采后商品化处理示范厂,在50个水果生产重点乡镇各建立1座储藏保鲜库。地道药材以中药饮片加工和医药中间体提取,促进药化工业发展为重点。畜产品加工要加大改扩建屠宰加工生产线,扩大
39、生产规模;大力发展传统风味肉制品、速冻肉制品、真空冷冻干燥肉制品,加快生猪屠宰向肉品精细分割转变,积极开发火腿、香肠等精深产品。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的加工园区1个,10亿元以上的4个。到2015年,全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51,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扶持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批合作层次高、合作机制完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十二五”末,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600家,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50以上。创省级
40、示范社10家,州级示范社100家,县(市)级示范社400家。6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出30以上,生产生鲜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达到50以上。加强农业名牌创建。加大品牌整合、注册和认证评定工作力度,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做大做强茶叶、蔬菜、药材、水果、畜牧等特色农业品牌,茶叶上重点进行“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咸丰乌龙茶”、“恩施红茶”、“鹤峰茶”五大品牌建设,力争把“恩施玉露”打造成为中国知名品牌。蔬菜上力争将“大山鼎”高山蔬菜打造成为中国知名品牌。水果上主打“贡水白柚”、“宣恩早蜜柑”、咸丰“糖梨”、“益寿”
41、牌猕猴桃等品牌。药材上加大GAP认证力度,主打“香莲”、“紫油厚朴”、“中华板党”、“清江源黄连”、“巴东玄参”、“川续断”等品牌。烟叶上重点打造“清江源”优质特色烟叶品牌,力争成为中国知名品牌。畜牧上主要打造“思乐”肉类制品、“大派”火腿、建始景阳鸡等品牌,力争把思乐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业品牌发展基础。加大富硒农产品开发力度,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标志产品认证,经认证的农业“三品”量占产品总量的比例超过50%。支持企业参加品牌申报评选工作,力争“湖北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著名商标”分别达到45个、20个、40个。加大对品牌的营
42、销、推介、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快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建设。三、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推广体系。以率先实施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加快州、县(市)、乡镇三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搞好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服务。组织技术培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设备。加大农机推广力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40以上。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行管理在县,服务在基层服务运行模式。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按照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相兼顾的原则,加
43、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完善信息发布、质量检测、冷链运输、保鲜仓储等基础设施。以鲜活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建设恩施州茶叶产地批发市场、马铃薯交易批发市场、城郊牧畜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和绿色果菜加工配送中心等专业市场。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购销网络、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四大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逐步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为基础,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逐步建立产销对接,国内与国际市场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
44、力强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鼓励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产品营销促销,推行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力争将恩施州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州、县(市)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培养、引进检测人才,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完善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建立州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产品及兽药检测中心,开展畜产品及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检测,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畜产品安全。建立和完善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45、重点建设州、县(市)两级植物病虫害防治监测中心和州、县(市)、乡(镇)、村四级动物疫病监控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动植物流行性、暴发性病虫草鼠害防控、检测基础设施,健全防控预案和应急机制,实现动植物疫情控制区域化、制度化、规范化,保障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业信息服务窗口,形成资源、技术、人才及市场共享的信息服务网络,重点建好各类农业信息网站、“农技12316”、“农村百事通”、“电脑农业”等信息平台。第十章 突破性发展资源型新型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发
46、展资源型新型工业。做大做强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一、做强工业支柱产业绿色食品工业。深度开发茶叶、魔芋、特色蔬菜、特色饮料、畜产品和森林菌类产品等绿色食品,重点培育“清江源”烟叶、“恩施玉露”茶叶、“铁观音”茶叶、“长友”山野菜、“大山鼎”高山蔬菜、“思乐”畜产品、“安普乐”肉食品等一批特色品牌,努力把恩施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15年全州绿色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能源工业。有序推进水电资源开发,建成姚家坪等清江上游梯级
47、电站、江坪河、淋溪河等水电站,全州水电装机达到400万KW以上;推进石煤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力争装机达到60万KW;积极推进风能、生物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支持齐岳山风电在完成一期工程基础上加快二、三期开发,支持武汉凯迪公司在来凤等地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建成生物质发电厂;支持太阳能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建设;以建南天然气资源为依托,完善管道运输网,续建完成川气东送工程,扩建忠武线增压扩能工程,建成建南至利川支线、恩施至建始支线,形成以天然气运输为主体的管道运输体系,支持中国石化年产5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建设。推进宣恩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做好核电工业立项的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战略、战备性项目布局恩施州。到2015年,全州能源工业实现总产值60亿元以上,逐步建成“华中地区重要洁净能源基地”。烟草工业。以恩施卷烟厂为龙头,带动烟叶打叶复烤、卷烟盘纸、嘴棒及卷烟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推动恩施卷烟厂技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