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探讨了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制度政策及具体的实施途径,以期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帮助。关键词: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它打破了过去以行政区域配置资源和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跨省区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区域合作若能建立有效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则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东、
2、中、西部三大板块,呈现梯度发展的态势。如何发挥他们之间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缩小经济差距,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路径作了相关探讨。1、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有一个著名论断:21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变世界面貌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支撑点,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逐步由污染防治转移到生态环境保护,由城市综合整治扩展到城市的生态建设城市的发展战略,已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增长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发展战略转移到以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3、来。但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公众环境意识、整治投入产权制度改革监管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1)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制约,同步性差。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是矛盾的统一体。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环境和生态方面所付出的代价巨大。“重开发,轻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环境影响评估缺失,规划理念滞后。杂乱的工业集中区和乡镇企业,形成典型的区域性流域性和结构性污染地区。市场和政府分别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对经济进行调节,机制上的固有缺陷造成政府和市场的“双失灵”,当经济发展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必然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2)政府职能错位,改革滞后。政府“该管的事”没有管到底、管到位,“
4、不该管的事”即应由社会和市场来管的事,却过多地参与和干预。一些不需审批的中小企业、项目对环保政策的执行力较差,但地方为了经济指标变相纵容乱排乱放,征收不到位,协商收费成为普遍现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环保部门没有专门的征收队伍,执法和排污费的征收属于同一部门,影响监督与执法,环境税费规制改革步伐迟缓。(3)监管手段单一,体系不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的效力游离于各级政府的综合决策之外,监管机制不完善。表现之一,责任追究机制不合理。从目前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和污染事故处理情况看,以人代法、以权代法现象较多。 表现之二,守法企业激励机制和企业自我监督机制不健全。 肇事企业也只是交罚款了事,企业法人代表和有关责
5、任人员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造成不公平竞争。表现之三,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不完善,我国规定的环保法体制是统一管理和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但是由于统管和分管存有矛盾,引发部门权力纷争。环保部门单打独斗,手段单一,主要是警告和罚款,不享有查封、冻结、扣押、没收、强制划拨等强制执行权。2、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实施途径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素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等的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内部各个单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必然是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并存。因此,
6、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城镇与乡村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使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各单元之间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实现动态平衡。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 第一,资源环境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并起到支持作用,资源的丰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进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第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高低与经济效益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将导致无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资源环境质量的优劣对产业布局和
7、企业的分布有重大响,而高新技术产业与企业对环境的质量要求是高的。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是环境质量比较高的地区,环境越好,就越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等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形成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第四,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有密切联系。由于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1)环境法制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必须修改环境基本法,体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增加保护自然资源的内容,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公害,约束企业法人及政府行为。实现环境立法的创新和罚则的突破,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
8、责任,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利,终结违法者占便宜、违法低成本时代,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如转基因物品引入控制、防止外来物种侵袭、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补充关于环境法律责任、纠纷处理、损害补偿、环境公益诉讼和公民环境权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法。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督力度,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推行环保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民事调解、司法处理和仲裁等纠纷处理机制,实施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力量。(2)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建立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的环保准入制度、制定和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部门联合
9、会审制度、建设项目“预审制”和“三同时”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环境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制度、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以及领导干部环境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综合决策与绩效评估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构建党委定议题政府出方案人大可行性决策政协可行性论证的综合决策体系,公众参与和监督,推行政府“绿色GDP”绩效考核体系。(3)建立区域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发展区域经济,不能只注重单区域利益,与周边多方区域建立紧密的联系。区域的经济需要各项资源的集聚、整合以及扩散,大量要素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向中心城市的聚拢,以及要素资源向外围区域的扩散,都不能只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中。必要的情况下,各个区域的资
10、源是可以共享的,各个区域是建立共享的资源网络系统,统筹规划、协调、调度整个大区域范围内的资源要素,特别是自然资源,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方式。总的来看,我国发展区域合作中要尽量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 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不乏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高速发展,然后再花大量钱财、人力、物力来治理环境。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其实也在延续着这条路子。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并已经把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就是要先从上层建筑入手改变观念。在提出将要解
11、决的7大环境问题中,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排第一。3、结语环境保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主动进行规划和实施随着国内外对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各国为了自己的经济大大强化了贸易保护措施,以环境保护名义对进口商品实施严格的贸易限制已经成为突出的热点随着一系列新的国际公约谈判逐渐进入尾声。近些年来,中国的环境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高昂,造成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而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概念的提出都说明,不进行环境保护的地区经济发展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实施者必然会自食其果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在规划前要充分考虑本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在保护的基础上去主动选择技术,这样就可以在发展中获得先机。参考文献1 李晓峥. 浅论区域经济借助环境保护进行快速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 6: 058.2 姚天唯. 南通市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路径探析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018.3 周利梅, 冷穆. 区域经济合作中环境问题探析由 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 想到的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1: 031.4 章尺木, 骆玲. 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 生态经济, 2005, 12: 016.专心-专注-专业